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790cd96a783e0912a2162a36.png)
主要工艺品种:
雕像:部落英雄、地神像
面具、凳子、颈枕、烟管、盖碗、三叉武器架、宗教仪式上 的崇拜物及日用器皿
二、巴库巴族工艺
巴库巴的意思为“闪电部族”
地理位置:开赛河(Kasai)及其支流桑库鲁河之间的各部落
木雕工艺极其丰富,在非洲占据首要地位,影响了邻近各部 族:向北影响了登格赛人、雅利马人和斑库楚人;向东南影 响了巴宾吉人和巴克特人;向西影响了巴希勒人和巴旺戈人
主要作品:
立像、头像、群像 人面装饰、装饰浮雕、小型面具 腰间佩带的作为官职证物的小装饰品 动物雕刻 祭祀器皿
青铜装饰浮雕 ——“阿玛” (长方形青铜饰板)
发展时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末 表现内容:国王和侍从、武士、欧洲商人和战争、狩猎、出 游及动物等 装饰手段:蔷薇图案浮雕背景 主要功能:钉在宫殿的木柱上,在国王举行盛大典礼和上朝 时作为背景之用
以织锦较为出色,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图案设计都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 装饰题材上有宗教神话故事、中世纪的骑士、淑女以及各种花卉图案等,手法 写实。
►
文艺复兴时期木工艺
► 文艺复兴时期木工艺主要体现在家具上 ► 文艺复兴风格的家具最早兴盛于 15 世纪后半
期的意大利,随后很快风靡法、英、德等国。
塞拉利昂——石工艺、木工艺、象牙工艺、 陶器、染织、编织和金银制品 尼日利亚——木制面具和其他日用工艺品
加
蓬——生活器具和祭祀用品
欧洲中世纪
►
时间:约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 时代特点: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 人们精神生 活的寄托, 审美思想:“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 工艺美术的特征:带着明显的宗教性质。 工艺美术的成就: 1,独特而辉煌 2,欧洲 各国都各具特色 3,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或得新发展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2b90269c51e79b89680226ee.png)
原始陶器在世界范围内分布相当广泛
欧洲的广大地区 亚洲的两河流域 印度 日本 北非的埃及
一、欧洲陶工艺
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 前6000~前4000年)。在当时的各个文化圈里都出 前 年)。在当时的各个文化圈里都出 现过陶器的制作。 现过陶器的制作。
《牙雕小马》出 牙雕小马》 土于德国的福格 赫德。距今3万 赫德。距今 万 多年前, 多年前,属奥瑞 纳文化。 纳文化。
投枪器
原始狩猎民族 为了延长投枪 的射程和提高 命中率而发明 的辅助器具, 的辅助器具, 大都为兽骨制 成,其装饰十 分精彩。 分精彩。
《有小羚羊雕饰的投 枪器》用驯鹿骨做成, 枪器》用驯鹿骨做成, 位于器物一端的小羚 羊形体生动, 羊形体生动,手法写 实,显示了狩猎民族 的出色的装饰技艺。 的出色的装饰技艺。
小型陶像十分精巧, 小型陶像十分精巧, 其特征是由立体的 面具” “面具”脸,配以显 著的杏仁形状的双眼 和高大的鼻子构成, 和高大的鼻子构成, 有时其动态设计为坐 在椅子或脚凳上, 在椅子或脚凳上,十 分生动活泼。 分生动活泼。
欧洲的彩绘陶器
“坎比尼亚文化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30世纪前半期) 坎比尼亚文化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 世纪前半期) 世纪前半期 产生条件 1,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 ,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 2,实践过程中经验的积累。 ,实践过程中经验的积累。 3,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西亚和北非文化的强烈影响。 ,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西亚和北非文化的强烈影响。 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可根据其材质、造型和装饰的发展情况, 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可根据其材质、造型和装饰的发展情况,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2c022e2c3169a4517723a361.png)
1、原始社会威兰多夫的石制维纳斯,骨制指挥棒,古梅尔尼查彩绘陶器,温卡奥特曼式小型陶器,日本绳纹陶,朝鲜篦纹陶,西亚彩纹陶(耶莫、哈森纳、哈拉夫<彩绘陶盘>)2、古大洋洲木工艺:雕饰彩绘木制盾牌、独木舟船桨装饰、鸟形木碗、木制腰鼓、面具、总体特征:实用宗教兼之、讲究色彩运用塔帕布与树皮画,复活节岛石工艺,文身装饰,飞来去器,毛利人文身与画身,海蒂基玉石小人像,世界三大玉石中心:中国、墨西哥南、新西兰毛利,大洋洲装饰工艺整体特点3、古代美洲玛雅文化与其工艺作品:彩绘陶,查文镫形陶壶,战士头像形壶,美洲豹庇护下的祭司黄金饰品与联珠纹,染织品作用、奔跑的神灵、鸟兽羽毛缀贴装饰玛雅人头形石斧.死亡仪式,优美把手的方形石钵,虎面人像玉斧.祭祀,历法石4、古代非洲诺克赤陶塑像,伊费写实塑像、贝宁母后青铜头像,“阿玛”长方形青铜饰板.蔷薇,青铜雄鸡圆雕,象牙豹,非洲母神肚脐突出,木制跪像凳、木制颈枕,头顶双头斧,木制羚羊头饰,“奇瓦拉”羚羊面具,非洲木雕总结,宗教性5、古代埃及黒顶陶器,鳄鱼纹彩陶钵,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化妆石板,正身侧面律,王后化妆石板,雪花石灯,玻璃鱼形容器,沙芯法,图塔卡蒙王座,荷鲁斯神鹰头,羊形把手银罐、木椅兽腿,莲花代表上埃及、眼镜蛇代表下埃及,永恒、不变、静穆、庄重、宗教性,工艺美术特点6、古两河流域最早出现陶工艺原因,刻纹彩绘,母神像,连眉大眼,“尼尼微式”陶工艺嵌有珍珠贝壳的石钵.螺钿,奉献用石板.太极,纳拉姆·辛石碑,汉谟拉比法典碑,肩扛御座的人.手臂结构,翼狮与牡鹿方形铜板,萨尔贡一世铜像,7、古波斯工艺美术特点、地理环境,阿克美尼德:金属釉面砖,帕提亚:绿釉陶,萨珊:银、染织,陶器受两河流域影响,山羊几何纹,山羊纹彩绘陶杯,各种注水器,绿釉六棱把手杯,人物纹银杯,青铜马嚼子,狮纹金杯,翼狮形黄金角杯,萨珊银.人物纹八曲长杯,染织工艺.联珠纹,波斯地毯,石雕女立像,天青石国王像,石工艺特点,包容力和创造力,世俗气息8、古印度古代四大帝国:东汉罗马波斯贵霜,工艺美术与宗教结合,陶塑母神像,写意手法,彩纹陶器,石·舞蹈的男人体,男子胸像·永恒超然,舍利容器·佛教,狮形石柱头,青铜作品·舞蹈的湿婆,犍陀罗佛像与迦毕式区别,印度工艺美术特征:宗教性、神秘性、象征性、官能性、丰富性、韵律性9、伊斯兰铅釉系白底多彩釉陶·唐三彩,锡白釉陶·白瓷,白釉蓝/绿彩·壶似长沙窑越窑器型,华丽彩,12世纪后出现故事情节纹样,米奈型碗·斗彩,蓝色为尊贵色,文字装饰地区,也出现翼狮青铜像,猫形香炉,大马士革波纹,丝织品装饰纹样及特点,织毯与穆斯林,玻璃油灯,玻璃与金属结合,精致繁丽,世俗性10、古日本工艺美术①延续性②追赶性③自然主义(悠玄佗寂涩)④制作性,日本美学观,千人一面,耻感文化,绳纹陶,弥生陶,埴轮,奈良时代·类似唐三彩陶,灰釉陶·秋草纹,茶道·稚拙朴素陶器,赤绘,莳绘与螺钿结合,铜铎,唐镜和镜区别,绣佛,友禅染11、古代地中海区域西方工艺美术发展脉络,腓基尼(埃及西亚结合)象牙板·狮,小提琴形石偶,克里特陶工艺:前期鸟嘴形壶、后期陶棺俑等,明地暗纹法,卡马莱斯陶,纹饰特点,得益于陶轮的发展,造型纹饰流动性,金制蜂形垂饰,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地中海工艺美术东西融合,人文主义世俗性12、古代希腊文化分期:荷马、古风、古典、希腊化,工艺美术发展背景,陶工艺5个时期:①几何纹样式期,兴盛于雅典,四马盖罐,双耳陶瓮,纪念碑式艺术②东方,科林斯、阿提卡,双耳陶壶③黑纹,特点,留下作者名字,造型注重功能,乳形陶杯④红纹,希腊陶瓶发展顶峰⑤白地彩纹,易剥落,小巧精致香油小瓶希腊金属工艺早期受希腊影响,东西方奴隶制不同影响工艺美术风格形成,狮形腿凳,单耳玻璃罐13、古代罗马偏爱银器原因,典雅高贵,骸骨银杯,吹制玻璃与砂芯玻璃比较,穆拉诺、万花玻璃,罗马赤陶,奥古斯都的玉佩,双把水晶杯,罗马世俗特征14、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一千年,宗教性质,基督教,拜占庭白地多彩格子纹陶,中世纪金属特点金属、珐琅、宝石镶嵌工艺结合运用,圣遗物箱,十字架,牙雕小祭坛,哥特式家具地方性特点,彩绘玻璃窗:罗马式、哥特式,染织工艺宗教性装饰纹样:耶稣,十字架等,早期无人物形象,后期出现带光环15、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年代及评价,意大利“马略卡式陶”、法国“田园风味陶”德国“哈夫拉式陶”南“穆拉诺式”、北“森林玻璃”,法兰索奥一世黄金盐缸,绘画式织物*石榴纹,意大利与法英德的木工艺特点16、巴洛克时期起于意、盛于法,整体风格: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教堂与宫殿建筑装饰,其与文艺复兴的区别,戈贝兰式花壁毯,染织工艺特点:以名画为蓝本,构图繁密色彩丰富,家具设计受中国影响,威尼斯刻花玻璃、德国珐琅彩绘玻璃,德尔夫特中国样式陶器,仿青花瓷。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bd4cc5300722192e4536f676.png)
第十二章古代地中海工艺美术
1、腓尼基的象牙工艺将埃及和西亚风格巧妙结合而形成典型的
腓尼基风格。
2、卡马莱斯陶器——指出土于克里特岛卡马莱斯洞窟的陶器工艺,公元前1800 - 前1700年兴盛,克里特陶工艺的顶峰,造型丰富,纹饰具有强烈的流动性,色彩艳丽娇嫩,具有旺盛的生命。
3、基克拉迪斯偶像代表了基克拉迪斯群岛石工艺的最高成就。
第十三章古代希腊工艺美术
1、四马盖罐采用了古希腊较为常见的构图规律:“三带一同心圆式”。
2、古希腊陶器黑色纹样期代表性的作者有:尤托斯、埃玛西斯、埃克西亚斯
3、古希腊陶器的发展分为: ①几何纹样期;②东方纹样期;
③黑色纹样期;④红色纹样期;⑤彩色纹样期。
4、贵金属工艺品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迈锡尼王室的富强,权威和
独特的审美意识。
第十四章古代罗马工艺美术
1、特拉·西吉拉达是古罗马时代朱红色并有光泽的陶器的总称。
2、穆拉诺玻璃器:穆拉诺式玻璃器是意大利玻璃工艺的代表,因该玻璃器出产于受到威尼斯共和国庇护的穆拉诺岛而得名,玻璃的装饰是在成型的器皿上加以彩绘,然后二次烧成。
3、罗马银器的制作特色是什么?
答:①以浮雕装饰手法为主,捶打制作;②为保证内壁平滑,双层银板技术十分流行;③装饰主题多为人物故事场面;④后期装饰趋于平面化。
4、砂芯法与吹制法的区别:
砂芯法——源于埃及,发展于希腊;色彩对比强烈,不透明技术容易掌握,但操作过程繁复
吹制法——源于叙利亚,发展于罗马;色彩丰富细腻,透明或半透明;制作更为方便、便宜,适于大量生产。
产品设计专业对外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
![产品设计专业对外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20f55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6.png)
产品设计专业对外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一、外国工艺美术史的概念和特点外国工艺美术史是指外国各种工艺美术形式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
它包括传统手工艺、工业设计、现代工艺美术等多个方面。
外国工艺美术史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展现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是人们了解外国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外国工艺美术史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影响1. 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外国工艺美术史是产品设计专业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
在产品设计中,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文化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灵感和设计元素,同时也可以激发设计师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思考。
通过对外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和时代的工艺美术特点,从而为产品设计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对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拓展外国工艺美术史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影响还体现在扩大了设计师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外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师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设计理念,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设计思路,提升设计水平。
外国工艺美术史也可以引导设计师在创新设计时不断吸收和融合外国工艺美术的精髓,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3. 对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促进外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有助于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树立国际化视野和开阔跨文化交流的思路。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产品设计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和较高的国际化视野。
通过学习外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同时也可以借鉴外国工艺美术的精华,促进国际化设计思维的形成。
三、如何加强外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1. 优化课程设置,增设外国工艺美术史专业课程为了加强产品设计专业对外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学校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增设外国工艺美术史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由资深的外国工艺美术史专家担任,内容涵盖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特色和演变过程,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外国工艺美术史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57d4e8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c.png)
外国工艺美术史1、绳纹式弥生时代之前,日本的陶器纹样分别是: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等几种纹样,被称为昇纹时代;2、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土着居民至今仍流行的手工工艺;3、印度着名莫亨佐·达罗遗址出土过一些冻石工艺作品;4、欧洲洛可可时期的瓷器,以德国的麦森窑、法国的赛弗尔窑为代表,其中德国瓷器以硬制瓷为主,法国瓷器以软制瓷为主;5、新西兰土着毛利人中木雕最为出名;6、澳大利亚制作的飞去来器器物用来捕捉猎物;7、非洲贝宁有一种叫“阿玛”的青铜装饰浮雕,这种花纹浮雕背景,往往是利用蔷薇花图案绘制而成的;8、日本后期漆工艺莳绘与螺钿并用的代表作:片轮车莳绘螺钿手箱;9、伊斯兰陶器白底多彩釉类似中国古代的唐三彩;10、大洋洲流行一种用树皮制作成的“塔帕布”,菱形纹塔帕布即为美拉尼亚染织工艺的优秀例作;11、班巴拉族有一种叫“奇瓦剌”的羚羊面具,是非洲黑人艺术中最为着名的作品之一;12、古代波斯王国大流氏一世首先统一了铸币制度;13、“大马士革波纹”的装饰技法是15世纪以前伊斯兰金属工艺制品上采用的尤为典型的技法;14、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圣者遗物的容器;15、日本现代工艺美术家西悦子玻璃工艺代表作是花边笼;16、古埃及化妆石板的代表作是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17、古埃及美术中常见的造型法则是“正身侧面律”定型特征;18、阿育王是信奉佛教的古代印度君主,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之为孔雀王朝,最出名的工艺品是狮形石柱头;19、翼狮形角杯是古代波斯独有的杯具,而波斯另一种有着优美曲线的杯具是八曲长杯;20、罗马赤陶又叫做“特拉·西吉拉达”,现在已成为罗马时代朱红色瓷器的总称;21、诺克赤陶产生于尼日利亚,最具有特色,塑像头部和身体的比例为3:4,这种独特的比例关系后来被学者们称为“非洲比例”;22、艺术与手工艺的领导者莫里斯代表作品为雏菊和果实;23、卡马来斯陶器的出现将克里特陶器推到一个顶点;24、指出下列工艺作品属于哪个国家A、卡马来斯克里特B、赫尔斯神像埃及C、独木舟与船桨美拉尼西亚D、拉斯卡织物古代美洲E、黄金拖鞋埃及F、瓦希里基陶器克里特G、玉虫橱子日本H、万花玻璃杯罗马I、历法石墨西哥阿兹特克J、圣家族教堂西班牙K、母鸡椅法国L、奥古斯都的玉佩罗马1、联珠天马纹锦:古波斯印染风格,因流行于萨珊王朝时期,又被称为萨珊式纹饰的典型形式,以联珠纹组成的环形赤带,赤带内的动物有翅膀,动物被用人的方式打扮,表现其威武的身姿和凌厉的气势;2、化妆土:一种陶冶技法,用水将较细的陶土或瓷土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形成色浆层,从而其美化和装饰作用,还可以避免胚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填补坯胎气孔;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也叫“化妆土”、“”、“”;3、奇瓦拉:非洲马里班巴拉族的一种舞蹈面具,面具上有几何图案,象征着神话中战争的羚羊,而羚羊是班巴拉族的象征;4、莳绘:日本漆器工艺技法之一,以蒙上一层纱网的竹管将金粉抖落在漆器纹样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5、穆拉诺式玻璃杯:文艺复兴时期最着名的一种玻璃工艺,因产生于威尼斯庇护下的穆拉诺岛而得名, 多以淡紫色、深蓝色、宝石绿、黄赭色作为基本色,参入乳白色、黄色、淡红色的各式玻璃器,将各色玻璃器切成马赛克碎片拼在一起再窑内加热后熔接的技法,其典范作品万花玻璃杯;简答“大马士革波纹”特点:是指15世纪以前伊斯兰金属工艺上采用的一种典型技法,这种技术是在铁或钢的底子上刻出密集的交叉影线,奖金丝或银丝置于影线上锤击,使其附着于底子上以形成图案;这种技术在盔甲和武器的装饰上尤其受到偏爱;“圣遗物箱”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三大造型类别:是流行于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圣者的遗物或骸骨的一种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最为典型的代表遗物箱的造型主要包括三大类:建筑形、人物形、动物形;伊斯兰工艺美术的5种艺术形式法则和两种题材禁忌: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弧线与直线的统一;简洁与繁缛的统一;造型与装饰的统一;文字与形象的统一;禁忌:任务和动物形象;欧洲中世纪的玻璃工艺成就具有哪些特点玻璃工艺与宗教联系紧密;具有实用性功能的器具性的玻璃制品较为有限,而用于教堂装饰的玻璃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论是立体的玻璃器具的装饰还是平面的教堂窗,皆以彩绘纹样加以装饰;其代表作品如德国制圣水容器;谈谈“乞妇”在其社会文化中的文化涵义乞妇是指流传于非洲巴卢巴族中的一种抱着器皿的女性象,在某些部落,巫师为了治病而使用它,器皿中的白色是巫师和病人受幽灵支配的象征;在落马密河岸一带,孕妇在临产前几天把这种器皿放在房前,路过的人就把礼物放在器皿里,因此产妇在产期不至于因为不劳动而遭受生活上的困难,这种风格习惯反映出他们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
外国工艺美术史全
![外国工艺美术史全](https://img.taocdn.com/s3/m/2683c9c03186bceb19e8bb59.png)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一.《纳美尔王石板》是埃及早期石工艺的最高典范,是一种理想的奉献用品或纪念物。
它为以后埃及艺术的象征性与叙事性结合,为人物造型的稳定感、排比式和正身侧面律等基本法则,确定了最早的范式。
它是已发现的化妆石板中最著名的,是一块高64厘米的罐形岩石板,两面都以浮雕形式表现和歌颂了纳美尔王统一上下埃及的功绩。
石板的正面有两个画面,上面的大画面是纳美尔王在神鸟的俯视下,惩处抓获的俘虏;下面的小画面是两个落荒而逃的敌人。
石板的背面有三层画面,上层是欢庆胜利的场面,高大的纳美尔王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背后有一个是从给他提着鞋,前面的将士高举着神鸟欢庆胜利,敌人的尸体就摆在面前,他们被砍下的头颅夹在两腿之间。
中层画面是两个造型奇特、回首交织的狮子长颈怪兽。
雄狮在古埃及既代表国王的威严和权力又代表埃及国家的与民族。
画中两只怪兽颈部交缠,据推测可能象征上下埃及的统一。
下层画面中,代表纳美尔力量的牧牛用脚践踏敌人,用坚硬的牛角攻破敌人的城堡。
二.金字塔金字塔建筑及群像雕刻是古王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雕刻,以其为代表的法老墓最能反映出古埃及人的建筑技术的成就。
金字塔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规模宏大,从四面观看都成等腰三角形,类似汉语的“金”字。
由于石料的充足和法老对来世的追求而建。
公元前1550年,其建造基本停止。
最早的金字塔是第三王朝左赛王时期在萨卡拉墓地建造的由设计师伊姆霍特普设计的阶梯形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建造标志着古埃及建筑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首次采用了以石料为建造材料的建筑形式。
现在最著名的金字塔式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在开罗附近吉萨修建的三座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为壮丽。
三.方尖碑出现时间:中王国时期出现原因:随着太阳神崇拜的发展,神庙建筑逐渐兴盛起来,庙宇入口两侧的方尖碑是这一时期石工艺的代表作品。
这类方尖碑通常使用一整块石头凿成,上面刻有国王的名字和封号。
方尖碑的底座是正方形,碑体渐上渐窄,到顶部呈锥形,形状似一把朝天的宝剑。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cfe1c900f524ccbff02184a5.png)
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2.古埃及,王朝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黑胎粗陶)(薄胎细陶)(黑顶陶器)(彩绘陶)3.古希腊人基本的服饰成为袍衣(爱奥尼亚式)(陶立克式)(佣普洛斯式)三者在形式上总体相近而又有局部区别4.伊特鲁利亚人工艺美术成就反映在(青铜工艺)(黄金首饰)(陶工艺方面)5.伊特鲁利亚人,青铜工艺品有(日常器皿)(宗教器皿)也有(雕像)6.伊特鲁利亚人,(金粒细工技术)是(埃特鲁里亚)人的绝活,他们将这种工艺与(錾花)(敲花)等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一批西方工艺史上的艺术杰作7.关于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经历了(拜占庭帝国)(蛮族艺术)(加络林文艺复兴)(罗马式)(哥特式)8.拜占庭金属工艺有(浮雕式)(色彩式)9.蛮族艺术和加洛林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金属工艺)和(书籍装祯艺术)上10. 文艺复兴时期陶工艺代表(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11. 巴洛克时期的玻璃工艺分南北两大系统各以(威尼斯)和(德国)为中心12. 巴洛克时期的染织工艺(莨菪{làng dàng}纹样)(绮想式纹样)(花边)(服装)共同组成了奇异怪诞且绚丽雍容的时代特色.13. 古代波斯金属功能划分(餐饮具)(祭器)(装饰品)(货币)(马具)等14. 日本绳纹式早期装饰纹样(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15. 日本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桶埴轮)(形象埴轮)两大类二.选择:1.指挥棒:最早出现在奥瑞纳文化时期.2.早王朝时期埃及首创施釉陶器.3.古代埃及,十八王朝后上层社会男子主要穿包缠式长袍.4.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建造空中花园5.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亦爱琴海文化)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希腊的文明起源.6.金粒细工技术是(埃特鲁里亚)人的绝活,他们将这种工艺与(錾花)(敲花)等技术相结合制作出西方工艺史上的艺术杰作{选择.填空}7.古代罗马赤陶,所谓"罗马赤陶"是一种贴饰浮雕的陶器.8.意大利的玻璃生产中心是威尼斯此地以“穆拉诺式玻璃器”著称于世.9.盛行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的艺术风格10.1709年欧洲第一件釉瓷器在德国诞生11.英国1748年弗赖依发明了软质骨灰瓷12.齐彭代尔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家具设计家和制作家.三.名词解释:1.投枪器:原始狩猎民族为了延长投枪的射程,提高命中率而发明的辅助器,大部分用兽骨制成,装饰十分精彩.2.黑绘式:在赤色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剪影式的描绘,而物体内部结构使用刻线手法表现.红绘式:在赤褐色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勾勒和装饰,再在形象以外的部分涂上黑色料或深褐色作为勾勒和装饰.3.中国样式陶:指17世纪欧洲的一种陶器即从中国瓷器纹样中选择适合欧洲人理解的形态将其改变后重新组合而成的一种陶器瓷工艺品装饰样式4.布尔镶嵌法:是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师布尔所创.即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一种图案然后镶嵌在橱柜家具的表面.5.德国麦森窑:1709年欧洲第一件在釉瓷器在(德国)诞生.专门生产复活节王室用瓷器物装饰华丽繁复.瓷器大师赫伯尔特坎得勒{选择}6.弥生式陶器:日本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烧成温度较高,呈色为赤褐色的较多.器型:以罐形翁形为主尚有很多高杯形的陶器,装饰:竹刮刀和梳子状的工具刻画划的问样较多.7.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像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
外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d772b6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0.png)
外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两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学科,它们为我们呈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外国工艺美术史和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关系、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一、外国工艺美术史1. 外国工艺美术概述外国工艺美术是指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具有工艺性、美学性和实用性的艺术品,包括陶瓷、玻璃、金属、纺织等诸多领域。
外国工艺美术与国际设计相关联,是反映各国工艺技术、审美观念和生活文化的载体。
2. 外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外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可溯源至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都有独特的工艺美术传统。
随着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外国工艺美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术特点。
3. 外国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外国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包括欧洲复古主义、现代主义、装饰艺术等,每个流派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和审美观念。
4. 外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外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包括莫里斯、威廉·莫里斯、路易斯·康福尔斯、奥托·瓦格纳等,他们对外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世界现代设计史1. 世界现代设计史概述世界现代设计史是指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设计领域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现代设计在建筑、家具、服装、平面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 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历程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兴起。
现代设计史主要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学派、现代主义设计等阶段。
3. 世界现代设计史的主要流派世界现代设计史的主要流派包括包豪斯学派、德国表现主义、意大利设计等,每个流派都对现代设计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世界现代设计史的代表人物世界现代设计史的代表人物包括迪特·拉姆斯、玛丽安·弗里德曼、查尔斯·伊姆斯和雷蒙德·洛伊等,他们为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d2caf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4.png)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篇: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至今仍流行的独特工艺这种工艺制品不仅美观而且有新奇的装饰效果,是当地土著居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其具体制作过程大致为:将大片的树皮剥下后设法压平,然后铺展在木棚内壁或棚上,用木炭条画出图形,或将树皮用碳烟熏黑,再用尖锐石刻出浅线。
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人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镜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尤其是纹饰中人物头部呈侧面、身体呈正面的表现方法,奠定了埃及艺术风格的基础,此后古代埃及艺术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具有这种所谓“正身侧面律”。
汉谟拉比法典:它就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
这块石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是工艺作品。
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于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下半部分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它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研究、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珍贵材料。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月一百八十四公分,是希腊时期的雕塑,现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雕像中,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估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创作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
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雕像中是三个由于痛苦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现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舍利:梵文的音译,意为尸体或身骨。
相传释迦摩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
犍陀罗艺术:犍陀罗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摩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
7(第14-17章) 外国工艺美术史.(1)[12页]
![7(第14-17章) 外国工艺美术史.(1)[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7f52865901020206409c65.png)
答题要点: (1)受到中国宋代饮茶之风的影响,日本建立了自己的“茶道文化”,主张将品茶与坐禅相结合,
在品茶修性的同时,达到参悟禅机的目的。进入桃山时代以后,日本的政治形式、经济生活逐渐趋于 稳定,社会文化的主体出现了由贵族主导向庶民居主导的转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深含禅意并有 一整套程式的茶道文化也随之成熟起来。受这一现象的影响,日本的陶瓷设计也逐步摆脱了中国风格 的约束,开始由模仿为主的“唐物”向具有本土特色的“和物”的转化。
简答辑要
★6. 简述日本工艺美术的特征。
答题要点: (1)日本工艺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粗犷的和细腻的,强烈的和柔和的,朴素的和豪华的等相互
矛盾、相互对立的风格皆可同时并存、同步发展。这种包容性为日本的工艺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日本工艺美术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材质性能,强调材质的自然效果和美感,反映出日本民
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工艺美学思想,即使在日本宫廷中,这种朴素和自然为准则的艺术审美观也有极 大的影响。
(3)自然主强烈的表露。日本美学重视幽深、清淡、静谧的境界,倡导在凝神静察中展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 深眷恋和淡淡伤感。
论述专项
感谢浏览
论述专项
(4)至室町时代,日本工艺美术受到禅宗及中国宋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 商业贸易的展开,又使得大量中国工艺品涌人日本上流社会及寺院等,对当时日本工艺技术和创意, 以及鉴赏和审美等各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总而言之,日本工艺美术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材质性能,强调材质的自然效果和美感,反映出日 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工艺美学思想。日本工艺美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粗犷与细腻、强烈与柔 和、朴素与豪华等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因素皆可同时并存,同步发展。这种包容性,为日本工艺 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adee128dd0d233d4b14e6985.png)
自19世纪末叶以来,考古工作者门在法国西南部的阿里埃,多尔多涅和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等地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代晚起人类洞窟,其中保存看许多当事人们创作的艺术遗迹。
这些遗迹就文化史的分期来看,分别属于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三个文化阶段;从时间来看,不出公元前4万年至前2万年之前的范围。
这些作品不但具有真正意义美的形式和惊人的工艺技巧,而且亦清楚地反映了其时代的社会面貌。
P2-3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6000-前4000年)。
在当时的各个文化圈里都出现过陶器的制作。
P6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前期:装饰纹样以三角形、交叉线和平行线等几何纹样为主。
后期东欧彩陶工艺较为先进。
器形以小口大腹形态的壶为主,三足式的鼎、鬲和高加索式的双耳瓶亦较流行。
P7日本最早的陶工艺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绳纹文化”时代早期,此期的陶器底部呈尖行或圆形,器壁上用篦尖刻画出精美的纹样。
P9工艺美术发展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有了人既有了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伴随着人的诞生而产生的,它早于其他任何造型艺术。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便是在“不灭”和“再生”再生的宗教信念和“为了来世”的美学观念的培育之下而发展的。
P13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便是在“不灭”和“再生”的宗教信念和“为了来世”的美学观念的培育之下而发展的。
P31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启示:五、值得强调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与当时人们生存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不论在工艺制品的造型上,还是在其装饰纹样中,都离不开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办法,这种方法代表了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的风格特征。
P44古代波斯工艺美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特质:P59一巨大的包容能力。
二强烈的造型意识。
三浓郁的装饰情趣。
四鲜明的形式美感。
五丰富的材质机理。
六浓厚的世俗气息。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面积约8620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扮演了地中海文明的重要角色,这里的文明不仅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希腊文明的前源。
(完整word版)外国工艺美术史
![(完整word版)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ddc3f854b90d6c85ed3ac63d.png)
字,其中有两件彩绘陶器上刻有铭文。
一一代表作〈〈阿钶琉斯 uhe 埃亚斯玩骰子》、〈〈或奥尼索斯在船上》。
P112红纹式是在赤褐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勾勒和装饰,然后再在形象以外的部分涂上黑色色料。
早期希腊金属工艺 曾受到古代埃及的明显影响,多用圆、三角、折现、平行线等几何纹样装饰,即使动物和人物的造型,也都 统一在以一种几何形式的样式之中,如人的上身、动物的颈、肩皆概括为三角形,臀部和股部则塑造为圆弧形,使得作品形式 单纯、表现有力,增加了装饰性和观赏性。
P118铜镜是古希腊金属工艺制品的又一代表性, 〈〈狂舞的密涅》 便是一件出色的作品。
镜背的画面主题是侍奉酒神的密涅,她以舞 蹈形式出现,头部向后倾倒,两眼微闭,动作清雅。
在人物的外形轮廓内覆满银质装饰,然后施加线刻。
自19世纪末叶以来,考古工作者门在法国西南部的阿里埃,多尔多涅和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等地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 代晚起人类洞窟,其中保存看许多当事人们创作的艺术遗迹。
这些遗迹就文化史的分期来看,分别属于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三个文化阶段;从时间来看,不出公元前 4万年至前2万年之前的范围。
这些作品不但具有真正意义美的形式和惊人的工 艺技巧,而且亦清楚地反映了其时代的社会面貌。
P2-3 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公元前6000-前4000年)。
在当时的各个文化圈里都出现过陶器的制作。
P6 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前期:装饰纹样以三角形、交叉线和平行线等几何纹样为主。
后期东欧彩陶工艺较为先进。
器形以小 口大腹形态的壶为主,三足式的鼎、鬲和高加索式的双耳瓶亦较流行。
P7 日本最早的陶工艺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绳纹文化”时代早期,此期的陶器底部呈尖行或圆形,器壁上用篦尖刻画出精 美的纹样。
P9 工艺美术发展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有了人既有了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伴随着人的诞生而产生的,它早于其他任何造型艺术。
3(第5-6章) 外国工艺美术史.(1)[16页]
![3(第5-6章) 外国工艺美术史.(1)[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d1c203b959eef8c75ebfb343.png)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 第二章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 第三章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第四章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 第五章 古代罗马工艺美术 第六章 伊斯兰工艺美术 第七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第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第九章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章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一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二章 近代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 印度工艺美术 第十四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第十五章 古代美洲的工艺美术 第十六章 古代非洲的工艺美术 第十七章 大洋洲的工艺美术
埃特鲁丽亚与古罗马工艺美术既表现了强烈奔放、豪华奢丽的风貌,又体现出和谐典 雅的美感,进一步巩固了古典美的标准,为其后欧洲工艺美术的审美准则构筑了坚实的基 础。
论述专项
★试比较中国汉代与古罗马的工艺美术。
答题要点: (1)装饰手法上,古罗马多用浮雕,强调立体装饰(图5.9),金属、玻璃工艺上都是如此,而汉
★3. 简述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
答题要点: 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材质应用、造型设计、装饰纹样及制作技术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与发展,并对其后的欧洲地
区工艺美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洋溢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神话、文学主题和风俗人物形象作为装饰的主题,使作品充满了人
论述专项
②古罗马工艺美术洋溢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神话故事,文学主题和风俗人物形象作为装饰的主 体,使作品充满了人间情调,通过人物的表现为工艺美术注入了浪漫的情趣和人文内涵。大量工艺美 术作品的装饰纹样皆以颂扬人,赞美人为主题,对人的智慧和力量,人的体格和服饰,人的生活进行 了具体的表现,反映了人的乐观情绪和生活态度。这一点在古罗马工艺美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古罗 马工艺美术同时继承了埃特鲁西亚和古希腊工艺美术确立的古典美标准,体现了和谐典雅的美感,具 备了显著的世俗特征,为其后的欧洲工艺美术的审美准则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外国工艺美术史资料
![外国工艺美术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905147b307e87101f696b1.png)
外国工艺美术史资料(无敌版)(资料A)Edited by Andriey Chan for his beloved gf Maki Ryu沙芯法:其制作方法是,首先由混有粘土即多量沙质的粗糙无知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沙芯法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的玻璃溶液的“坩埚”之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
在这种附着的玻璃外壳尚未冷却时,便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颜色的长条形状的玻璃层。
进而使用尖形的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再容器的表面上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
待容器外表光滑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之中掏取出来,附加的鳍及尾巴等细节部分的制作,都是在加热的过程之中进行的,体现了古代埃及人在玻璃制作方法和加工手段之上的领先地位以及古埃及玻璃工艺的水平。
翼狮形角杯:是古波斯所有工艺美术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盛行于阿克美尼德翼狮形角杯王朝时期,既是实用的容器也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
主要特点是动物形态与器皿的结合,精美而豪华、雍容而瑰丽,基本结构是,前边是带翼的狮头、鹰头或者其他动物的形象,后半部分为高筒形的杯子,大多以金银等贵金属做成。
追求装饰而忽略实用,装饰部分十分突出。
作品结构严谨、做工考究、形象饱满反映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处于黄金时代的风采。
埴轮:埴轮是古代日本古坟时代贵族阶层的副葬品,与中国的明器有相似之处。
制作者大都是从属于“土师部”社会底层的人,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东地区。
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1、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被作为丧葬用品。
2、另有类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
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
可分为四种类型:1、“房屋埴轮”: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2、“器物埴轮”:模拟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及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等物品和器具形象;3、“人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师及师等人物形象;4、“动物埴轮”:模拟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
(完整版)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资料共享
![(完整版)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资料共享](https://img.taocdn.com/s3/m/66cbb3b90b4c2e3f56276366.png)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古代埃及工艺美术一、概述(一) 历史美尼斯(Menese) 于公元前3000年统一上下埃及(双国) ,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1王朝,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统一的王朝国家的诞生。
根据埃及编年史家、祭司马尼托记载:从美尼斯(上埃及国王) 统一埃及起——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征服止,先后有26个王朝进行统治。
后又被马其顿亚力山大统治(前332年始) 300年。
至公元前30年,又被罗马统治。
埃及上古史:早期王国 1—2 王朝 (约公元前3000—2686) [原始]古王国 3—6 王朝 (约公元前2686—2181) [原始]第一中间期 7—10 王朝 (约公元前2181—2133) [原始]中王国 11—12 王朝 (约公元前2133—1786) [夏]第二中间期 13—17 王朝 (约公元前1786—1567) [商]新王国 18—20 王朝 (约公元前1567—1085) [商]后期王国 21—26 王朝 (约前1085—525) [西周—春秋](二) 环境封闭型的地理特征由尼罗河引发的种种情况6月17日夜——“掉落之夜”(三) 宗教泛神论(多神教)相信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背后皆有神灵存在(四) 信念再生永恒不变视死如归二、工艺美术(一) 陶工艺1、黑顶陶器(自然纹样)2、明地暗花彩陶(刻意装饰、丰富、人物、动物、植物)3、暗地明花彩陶4、釉陶(蓝釉为主)(二) 石工艺1、化妆石板2、内脏壶3、灯具4、装饰(三) 玻璃工艺1、动物形容器2、抽象形容器3、首饰(四) 金属工艺1、宗教器具2、首饰3、棺具4、陪葬品(五) 木工艺1、装饰器具2、家具三、小结1、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2、古代埃及工艺美术虽然历史悠久,但许多作品在造型设计、装饰技艺及材料应用和整体表现手法上,蕴含着某些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工艺的要素。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d2d0086858fafab069dc02d1.png)
一、填空1、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意义;2、古波斯金属工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3、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质;4、腓尼基的象牙;5、萨尔贡二世宫门口的守护神;6、日本的金属工艺开始时期;7、圣物遗箱造型;8、马略卡式陶器制作程序;9、洛可可时期染织工艺特点;二、选择题。
1、黑顶陶器;2、大流克;3、克里特----迈锡尼文化;4、乳形陶杯;5、米太奈型陶器;6、铜铎;7、古代印度陶工艺作品最早出现时期;8、英国陶瓷之父;9、布尔镶嵌法;10、欧洲最早的硬质瓷。
三、疑义。
1、古代埃及玻璃工艺;2、古代日本漆工艺一种;3、巴洛克时期染织工艺;4、关于洛可可。
四、简答。
1、古代希腊陶工艺;2、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风格;3、伊斯兰工艺美术;4、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一、填空1、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意义;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2、古波斯金属工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前波斯时期(前10-8世纪):古朴典雅——铜器突出青铜马嚼子,杆头铜饰,狩猎纹铜腰带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公元前5世纪):豪华壮观——金器突出翼狮形黄金角杯,黄金碗,翼狮形镀金银手镯萨珊王朝时期(226年-650年):优雅细腻——银器突出六女纹银瓶,圣兽与圣树纹银执壶,银碗,银制长形杯,人物纹八曲长杯,灵鸟纹银盘3、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质;二古代埃及工艺美术虽然历史悠久但许多作品在造型设计装饰技艺及材料应用和整体表现手法上蕴含着某些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工艺的要素三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涉及到非常广泛的材质并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玻璃的发明不仅对人类工艺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表明了古埃及人的智慧和能量四就整体而言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强调精神上的作用工艺作品的实用功能并非是最根本的目的大量的工艺制品不是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产生而是为死者能够在来世继续“享用”而存在五纵观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始终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六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直接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贯穿于古代埃及工艺美术中的“常存的秩序”和“恒定的伦理”使其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这虽说是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或者说是优点) 所在但同时也可以说是其缺陷因为它或许阻碍了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更大发展4、腓尼基的象牙;(不会,求解)5、萨尔贡二世宫门口的守护神;人首、狮身、牛蹄;头顶高冠,胸前挂着一缕经过编梳的长胡须,一对富有威力的大眼睛,身上还长着展开的一对翅膀,显得气宇轩昂,令人敬畏。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总结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5866f858fafab069dc02d9.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1威兰多夫的维纳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出土于奥地利威兰多夫,显示出块状的平衡及造型上的相称排列,肥大的乳房和突出的骨盆与阴部,夸张了女性的特点,与当时祈愿人类的繁衍有一定的关系,从那微呈弯曲的膝盖,表明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和表现的能力.2陶器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意味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3温卡小陶像新石器时代欧洲陶工艺作品,出土于南斯拉夫的温卡,特征:立体的”面具”脸,显著的杏仁形状双眼,高大的鼻子,动态为坐在椅子或脚凳上,十分生动活泼,穿着及发饰充满装饰意味,可以看到手镯,项链耳环等佩饰的表现,■第二章古代埃及工艺美术1黑顶陶器埃及陶工艺产生于王朝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 黑顶陶器属于薄胎细陶,在整个红色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的陶制品,造型单纯简练,外部线条流畅.2化妆石板古埃及用来研碎锑,经调和作为眼膏的加工工具,带有各种精美的装饰纹样,以动物,植物,和人物居多.后来发现此工艺作品美观,宜长期保存,功能演化为一种理想的奉献用品或纪念物.这种功能的化妆石板较大,多用浮雕表现.例如33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是纪念性的盾形石板,浮雕表现美尼斯王统一埃及全境的各种形象,正面突出表现了美尼斯王征服下埃及时俘获敌人的形象,右上角的鹰是国王的化身,象征着权力,鹰下的人面禽身的形态象征着尼罗河三角洲,国王身后是书记员,石板下端是仓皇逃窜的异族.作品象征性的表现了美尼斯的巨大威力和宏伟业绩,构成上也很完美,体现埃及艺术的浑厚古朴.尤其纹饰中人物头呈侧面,身体呈正面,就是”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艺术中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则.通常人物的身体呈正面,头部呈侧面,多见于壁画,浮雕和器物的装饰中.此法则对西亚的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有一定的影响﹞4古埃及玻璃工艺沙芯法用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内部形态,并用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在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液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在附着玻璃外层未冷却时贴上流动的拉长的各种色彩的玻璃层,用尖形工具在容器表面刻画,形成波状纹样.待冷却后把颗粒的沙土掏出.例如玻璃鱼形容器5黄金王棺金属工艺古埃及金属工艺中最典型的代表,图是第十八王朝为安置图坦卡曼王的木乃伊而做的一层棺材,长180厘米,耗纯金200余公斤,局部以珠宝翡翠点缀,装饰性强,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创作,古埃及人由于”再生”和”不灭”的信念,对来世生活的粉饰超过对现世生活的美化,重视死者所处的环境. ■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1纳拉姆·辛石碑阿卡德时期石工艺,高2米,以红砂石雕制的石碑上,利用石材的自然形状,尖石最上端饰有光芒四射的太阳,山冈上是吹号的旗手,高大的纳拉姆·辛王在最高出统领军队,俯视山下求饶的敌人,战士们在冲锋挺进,装饰纹样打破了苏美尔时期的平行排比,动势有了起伏扭动的态势,躯干有较真实的刻画,未摆脱正身侧面的程式化.2石制圆筒印章石工艺两河流域保存最完好的文物,选用优质而珍贵的石材,尺寸很小,有巧致的设计和精细的纹饰,圆筒侧立面的雕饰以神话为题材,表现手法写实,还有社会风俗的某个具体情节或场面,并加楔形文字说明.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在古埃兰都城苏萨遗址出土,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是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石工艺作品,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给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高大的太阳神坐在宝座上,而矮小的汉谟拉比王站在神前接受赐予的权标,表明人类必须在神灵之下存在,神的意志不可抗拒,雕饰人物体现了苏美尔传统的古朴柔韧,打破了全部正身侧面律的程式化表现,石碑下半部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世界最早的法典.■第四章古代波斯工艺美术1翼狮形黄金角杯古代波斯基本结构:前面是带翼的狮头,鹰头或其他动物的形象,后半部是高筒形的杯子,大都以金银等贵金属制成.阿克美尼德时期翼狮形角杯盛行,用来饮酒或饮料也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图为阿克美尼德王时期的翼狮形黄金角杯或翼狮形银制角杯2大流克阿克美尼德王时期大流士一世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和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实行统一的铸币制度.在世界金融史上是一次重大事件,标志人类历史上一个大国首次施行统一的铸币制度.规定:只有国王有权制造名为“大流克”的黄金货币,通行全国,各省只能铸造银币,各自治城市只能铸造铜币,这种金属的排列反映了价值的等级3人物纹八曲长杯. 萨珊王朝时期的银器,金属工艺的典型之作,因杯子的口缘弯曲成八份,,并呈细长形状而得名,装饰多在杯子的外壁和底部,纹饰精致典雅,具有装饰效果.4总结波斯地毯织毯工艺是波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因优质的材料,精致的做工和编织技术,影响整个伊斯兰地区,称为“波斯地毯”,给人带来温馨和美感.波斯有优质的织毯原料,又地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热点”.织毯工艺兴盛,特别是萨珊王朝时期,织毯质量上乘,产量大,装饰华美,成为比银期更有世界性的高档工艺品.装饰的内容丰富,纹样色彩艳丽,纹饰繁缛,形象具有艺术特色.适应宫廷的需求,成为宫廷艺术的受宠者,宫中的一些佩以纯金真金丝银线和宝石,可见王公贵族奢靡的生活和审美意识.奠定了此后伊斯兰织毯工艺的基础.■第六章古代地中海区域的工艺美术1克里特和塞浦路斯悠久的工艺文化是地中海文明的杰出代表.2埃及风格和西亚风格结合成为典型的腓尼基风格.3腓尼基的象牙工艺用于宫廷观赏和陪葬.4基克拉迪斯偶像大理石像以抽象的手法雕刻出人像,避开写实的细部刻画,石材主要是用金刚砂片切割,分为几种形制,首先是“小提琴形”由与乐器相似的身体和园筒状头部组成女性像.可能与地母神具有相同的意义,以抽象化表现.不久又接近人的姿态发展,直立的单纯形式的女性像,胳膊弯曲,并在身前合拢.偶像面部突出鼻子,嘴唇以少数的浮雕表现,其他没有细节描写.直立像多为裸体的女性像,男性都是着衣的,奏乐的姿势多.5史学界称爱琴文化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6克里特陶工艺的顶点是卡马莱斯陶器.7总结卡马莱斯陶器在卡马莱斯洞窟发现的陶器成为“卡马莱斯陶器”,属于中期米诺斯第二阶段建立的王室陶器的样式,陶器造型的种类有高杯,水瓶,钵,嘴壶,内容丰富,又在侧面加了反向的把手,形制纤细而美妙.成为“卡马莱斯杯”,其形制来自陶轮技术的进步,能制作出1毫米厚度的蛋壳陶器,是熟练掌握拉坯技术的顶点.制作无断痕,连贯的形制,线形流畅,轻快,典雅,具有高品位的风貌,体现了克里特人的审美观.装饰纹样布满器物,独立的植物纹样开始发展,皆图案化,与曲线纹相连接.以白色或奶油色描绘,并以红色相配.花纹艳丽而娇嫩.■第七章古代希腊工艺美术1陶器生产在古希腊十分兴盛,满足本国的需求外,还出口远销.赚取大量的资金弥补本土的有限和粮食的不足,按照装饰风格分5个时期:①几何纹样期(公元前9—前8世纪)希腊最早的陶器见于“荷马时期”, 荷马时期的陶器纹样装饰以几何形体为主,所以称为“几何纹样”陶器.几何纹样式陶器兴盛于雅典,器形多样,大小不一. 第1阶段以平行线,交叉线,三角形,S纹和回形纹装饰为主,强调器物装饰的左右对称,按照造型,有节奏,分层次布满器物,获得一种平衡安定的效果. 第2阶段以图案化的人物装饰为特色,取材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人物装饰头部成侧面,突出下巴部分,胸部成倒三角,臀部和腿部的弧线有写实的意味. 几何纹样的中心是雅典﹙四马盖罐几何纹双耳陶瓮﹚②东方纹样期(公元前7世纪) 8世纪起,希腊人向地中海周围及黑海沿岸殖民, 希腊人和东方的国家贸易交往频繁,这些国家的工艺美术对希腊的陶器制作有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摹仿东方国家的动植物纹样和怪兽纹样,《水鸟纹壶》水鸟形象由几何形构成,外形轮廓动感强,《双耳陶壶》是代表作,运用红,黑,黄3种色彩,表面谐调,浑厚有华丽之感, 东方纹样的中心广泛,工房制作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科林斯和阿提卡突出, 科林斯是希腊和东方的贸易中心地,分原始科林斯和科林斯式,后受阿提卡影响开始制作大型陶器,装饰题材以神话为主. 阿提卡是希腊以雅典为中心的圣地, 阿提卡式陶器通过科林斯陶器受东方装饰风格的影响. 阿提卡式是以神话为装饰主题,以人物形象为主要装饰内容,而科林斯式的装饰主要以动植物纹样和空想生物的形象. ﹙双耳陶壶小陶壶双耳混酒壶双把手陶瓶﹚③黑色纹样期(公元前6世纪)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希腊陶工艺发展有了较大的发展,产生了黑纹式陶器,是古希腊陶工艺进入繁盛期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类型.黑纹式陶器的繁盛地是以雅典为中心的阿提卡,所谓黑纹式,就是在赤陶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作剪影式的描绘,物体内部结构以刻线手法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希腊陶器上常留器物制作者和绘饰者的名字,标志着当时制作者和绘饰者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公元前6世纪中叶,希腊陶器进入黑纹式盛期装饰纹样内容以神话和传说为主,制作者:尤托斯埃玛西斯埃克西亚斯有《荻奥尼索斯在船上》, 黑纹式陶器造型注意功能的需求,有了奇特的形制《黑纹式运水壶》造型别致,有一件奇特的《乳形陶杯》,直径12.3厘米,在红色的陶土上用黑色绘出纹样,杯子的造型精美,比例匀称,两个把手的设计让人叫绝,公元前6世纪衰落.﹙法兰苏奥瓮黑纹式人物双耳陶罐﹚④红色纹样期(公元前5世纪)由于黑纹式陶器的写实能力,细部刻画能力,用线能力不够充分.出现了红纹式,就是在赤褐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勾勒和装饰,再在形象以外的部分涂上黑色色料,比黑顶式的刻线灵活,分a 混酒器和双耳瓶等大型陶器 b杯,盆,钵等小型陶器,陶器表现神话,装饰趋向场面大,人物多和层次丰富,模仿当时的壁画.(红纹式双耳陶瓶特洛伊城的陷落酗酒少年与少女特洛伊战争图)⑤彩色纹样期(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白地彩纹式的装饰手法,多用于香油小瓶,一般为妇女化妆用,偶作葬祭用物,此样式的优秀绘饰者阿吉列奥斯,他的风格清秀典雅,后由于种种政治原因陶工艺随国力衰落而消沉.其他工艺的兴盛也导致陶工艺的衰落.2希腊青铜工艺按装饰风格分前期的几何纹式风格和后期的写实风格.3※希腊陶器和青铜器与中国不同※:希腊陶器和青铜器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在风格上不同,由于东西方的奴隶制度不同,希腊工艺美术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民主制度和富于想象力的神话基础上,创造力受压制,成果受社会重视,形成优美典雅完整和谐的艺术风格.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在君主制度下创造的,尽管在制作工艺和装饰上冠世界之首,但会感到沉重和压抑.反映了东西方奴隶制给工艺美术带来的影响.■第八章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1银器的制作特点银器的装饰主题为希腊神话,风俗,哲学家,诗人,及动植物.多采取浮雕的形式,从技术角度讲,浮雕装饰在薄薄的银板上捶打制作,部分地方雕金点缀,银器受人们喜爱,因为价廉,相当于黄金的8%有良好的延展性,软度次于黄金,可作出明暗很强的浮雕纹样.2玻璃工艺万花玻璃首先叫做“穆拉诺”,以淡紫,深蓝,宝石绿,黄赭做基色,入乳白色,黄色,淡红色的各式玻璃器叫“热熔马赛克”,最精彩是“万花玻璃”,把扭卷的各色玻璃合起来经热熔成棒,把棒放在器壁上形成四方连续的纹样,再热熔处理,各色融合,形成梦幻般的效果.3罗马赤陶最初在手工作坊中产生,多样的器形由模具翻制的,造型规范,独特的朱红色,继承了希腊制陶技法的基础上形成,把干坯浸入含铁成分较高的泥浆中,在挂一层薄薄的陶衣,晾干后在1000度的氧化焰中烧成,表面的含铁量高的陶衣在烧制时形成氧化铁,呈朱红色.并有浮雕装饰.■第九章伊斯兰工艺美术1大马士革波纹 15世纪以前伊斯兰金属工艺制品上采用的典型技法,是在铁或铜的底子上刻出密集的交叉影线,将金银丝置于影线上捶击使其附着于底子上形成图案,主要在盔甲和武器上2伊斯兰工艺美术结语以清新明快的色彩,精致繁缛的装饰手法,精湛的技艺,展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是东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特别是金属工艺,染织工艺和陶瓷工艺有突出的成就:①一神教的宗教信仰,特殊的地理环境,及阿拉伯民族的求异心理和文化传统,培育了伊斯兰工艺美术的大力发展,成为世界工艺文明的一只奇葩.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实质,反映了阿拉伯的民族风采.②抽象性的表现和繁缛而刻意的装饰③伊斯兰工艺美术表现了浓重的世俗性.④其装饰纹样,丰富了人类的装饰艺术,把植物为主的纹样提到了新阶段,形成了阿拉伯纹样.⑤伊斯兰形式法则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弧线与直线的统一,简洁与繁缛的统一,造型与装饰的统一,文字与形象的统一.■第十四章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1尤其是金属工艺发达圣遗物箱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用各种材料制作,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等,造型:①建筑形②人物形③动物形.建筑形圣遗物箱庄重肃穆,豪华典雅,造型尺寸较大;人物形圣遗物箱以《银制镀金圣遗物箱》为代表,动物形圣遗物箱遗品少,《鸽形圣遗物容器》写实风格,精巧的做工,色彩艳丽,造型柔和.2玻璃工艺特点:①玻璃工艺与宗教联系紧密;②具有实用功能的器具性的玻璃制品有限,用于教堂装饰的玻璃工艺达到了顶峰造极的地步;③不论是立体的玻璃器具装饰,还是平面的教堂装饰玻璃窗,皆以彩绘纹样装饰. ※彩绘玻璃窗※主要盛行于罗马式和哥特式时期,尤其是哥特式建筑为了便于采光,窗户的数量增多,面积加大,几乎占据了建筑的全部壁面,就使教堂惯用壁画和壁画镶嵌的装饰手法.大面积的窗户为工匠提供施展技艺的机会,彩绘玻璃窗成为哥特式教堂建筑的重要部分. 先用铅条编连成各种抽象的轮廓,再用小块的玻璃镶嵌彩绘成, 基本色调红,蓝,紫.■第十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1较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的转变:①由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变成了宫廷性质的工艺美术,②工艺品的生产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③工艺品已能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艺术家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④符合广大市民阶级的需求,价值低的木制家具的,玻璃器有了市场.⑤更注重造型和色彩的比例和协调,考虑到适用和便利的因素.2马略卡式陶器马略卡地中海的岛屿,受具有伊斯兰风格的西班牙陶器影响形成,首先是成型素烧,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烧成.绘饰色彩以黄,青,绿,紫为主,内容多为图案化的植物,鸟兽和文字组合,纹章等,保留哥特式装饰,晚期表现神话故事,寓意人物和日常情景,写实手法,造型严谨.3金制御用盐缸金属工艺意大利著名金工师贝维努·切利尼的代表作,缸体全用黄金作成,在椭圆的台坐上雕刻着相对而坐的神像,辉煌别致,形成中世纪贵金属工艺风格迥异的效果. 较兴盛的是法国和德国.4结语①在人文主义影响下,改变了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宗教性质,是历史性的转变;②呈现出庄重典雅,和谐含蓄,充满意蕴和世俗情调的风格特征;③在欧洲工艺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篇章;④在材料运用,制作工艺,表现题材方面有提高和突破.⑤为欧洲工艺美术史的黄金时期—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第十六章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1巴洛克产生在意大利,发展在法国,受意大利的影响, ①葡萄牙文的barroco和西班牙文的barorueco,意为“畸形之珠”,“不合常规”;②中世纪拉丁文的baroco,意为“荒诞的思考”,“繁缛可笑的神学讨论”,③意大利文的barocchio,意为“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被18世纪新古典理论家嘲笑17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奇异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完全背离了现实主义生活和古典传统,后来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主要反映在教堂和宫殿建筑.2戈贝兰织物所 1602年戈贝尔成立了为宫廷服务的“戈贝兰织物所”,闻名于世的“戈贝兰式花毯”,由此而来,设计稿样由宫廷画家制作,内容是希腊神话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表现路易十四生涯的《国王的故事》和3幅《亚历山大的故事》,及《十二个月》,是巴洛克织毯的珍品. ※282页于296比较※3木工艺在家具设计制作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在材料和技术上,还在“构成要素”上考虑到适用的需要,外形比文艺复兴时简洁,以织物和皮革的包衬处理代替了扶手,靠背或其他局部的雕刻装饰,在功能上符合适用的要求,同时也在形式上有统一的效果.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的家具工艺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尼德兰的单纯朴素,法国的豪华靡丽,英国的精工细腻,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83页4希诺瓦兹里荷兰的德尔夫特窑制定了仿制中国瓷器风格的方针, 希诺瓦兹里意为中国样式的纹样,是从大量中国进口瓷器纹样中,选择适合欧洲人理解的形态,并加以改变而重新组合,因形式比较自由,受欧洲人喜爱. 德尔夫特陶器不仅在荷兰最先采用“中国样式”,而且随着输往欧洲各地,对欧洲其他地区的陶器装饰纹样产生了广泛影响.最初接近中国瓷器纹样,以白地蓝彩纹样为主,近似中国的青花瓷,1670年后,烧制五彩陶器,荷兰最早接触的五彩瓷器是中国南方的民间瓷器,欧洲人称之为山头陶,五彩陶器的输入改变了欧洲人对青花瓷的偏爱,由于红色易烧失,出现了低火镀釉上彩的技术.虽模仿中国陶器,担完全按欧洲人的生活习惯而设计. 291页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5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在西方工艺美术史中起到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是罗可可艺术的前奏,是向欧洲近代工艺过度的重要标志,①在文艺复兴基础上产生了飞跃,在人文主义影响下性质和内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表现出对优雅和谐的古典艺术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的表现.把人们的创作思想和工艺美术的形式与内容,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新阶段.③强烈奔放,豪华壮观,奇特诡谲,大气磅礴,充满着阳刚之气,注重外在形式的表现,强调形式上的多变和气氛的渲染,到了晚期,作品铺张浮华,忽略内容的深入刻画和细腻表现,成就体现于作品充满韵律,量感和空间及立体的丰富变化效果,充满强烈的动势和生命力.■第十七章罗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1罗可可源为法文rocaille 指以岩石和蚌壳为特色的艺术风格,主要指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特点: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以及艳丽浮华的色彩作装饰. 2在欧洲,罗可可风格又被称作“中国纹式”.3 1709年,伯蒂格尔,烧制欧洲第一件白釉陶器.4法国的塞弗尔瓷窑最著名,路易十五的宠妃是该窑的庇护者,其陶瓷的装饰特点是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的装饰纹样,多以青,绿,黄或玫瑰色为底,1757年到1764年该窑产品以蓬巴杜夫人喜欢的玫瑰色底,所以称“玫瑰色蓬巴杜式”.5罗可可式木工艺特点①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做工精巧,有明显的宫廷贵族气息,②受东方工艺风格的影响,③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在风格特征上有一定的差异.④在设计,制作和装饰等方面比任何时代更丰富,形成欧洲制木工艺史上空前灿烂的局面.罗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艺术特点:6 为欧洲工艺美术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为世界工艺美术史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将工艺美术提高了一个崭新的阶段,①是纯粹的宫廷艺术,表现了宫廷艺术共有的特征,注重装饰性的表现,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②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③促进了各种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展示了工艺美术技巧的精湛和完美,体现了女权高涨时的装饰风格,审美上倾心于某些古典主义的生搬硬套,刻意追求繁复的装饰风格,为以后的工艺美术提供了经验.④以艳丽的色彩,细腻的工艺,丰富多变的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⑤由于宫廷的局限,最终走向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在艺术风格上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丧失了工艺美术的应有生命力.很快被新古典主义代替.■第十八章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工艺美术1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由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首先在法国兴起.2新古典主义木工艺与罗可可比较※318页和306页※■第十九章近代工艺美术包豪斯艺术特色:看书上的P347。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e99f2204a6c30c2259019e8d.png)
埃及工艺美术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虽然埃及当时还处在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但是与当时尚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尚不完善的成熟的科学技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代埃及在艺术设计领域已经涉及了相当广泛的领域在其他民族尚处于蒙昧时期的时候古代埃及人便在家居设计金属工艺玻璃与陶器设计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家居设计中丰富的类型和成熟的形制金属制作的精湛玻璃的独创制作方法对整个人类发展都有着开拓性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埃及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以及敬业钻研的精神体现埃及人民的创造才能艺术气质另一方面埃及特殊的亚欧非三洲接壤的地理条件也为他能够很好的吸收东西方文化而达到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古埃及的艺术设计还体现了奴隶主专制统治下手工发展的典型特色这种制度的建立使得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所区分行业分化日益细化出现了许多专事某种手工业的工匠冶炼木作石雕制陶皮革纺织等等均已经独立职业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之下地位低下的工匠被安排在奴隶主的作坊中不计工本的夜以继日的从事手工制作此情景在埃及存世的壁画中可见为满足奴隶主的享乐工匠们在加工技艺上装饰手法上大显身手材美工巧是在即手工业追求的重要目标处于一个宗教在政治活动社会生活以及观念风俗领域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国度古代埃及的手工艺不免给打上鲜明的宗教烙印工匠们的创造活动深受神道和王权的支配和束缚从设计的重点看对就具有强烈精神性象征性的装饰因素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使用的重视大量的手工艺作品不是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是制作的为了达官贵人在冥间和来世尽情享受而存在从艺术风格上看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都被笼罩上一种宗教的神秘色彩庄严肃穆壮丽凝重~另外宗教观念引发的对永恒的向往传统的尊崇以及对陈规与程式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埃及艺术设计在技艺风格观念上的正常发展与进步埃及工艺美术宗教方面的影响:古代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陶工艺三个文化期:欧贝德乌鲁克杰姆迪特纳斯尔金属工艺中的材料突破原始沥青两河流域是西亚的走廊其中主要为两支一支:苏美尔人一支塞姆人公元前27世纪至26世纪乌尔比较强盛成为乌尔第一王朝时期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阿摩利人与当地人同化建立了古巴比伦第一王朝苏美尔时期时期的文明欧贝德乌鲁克杰姆迪特纳斯尔现代国际学术界把对上古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称为亚述学新巴比伦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皆达到两河流域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巴比伦城更成为那个时期西亚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石工艺作品较少但是法国考古学家1901年在古代埃兰城苏萨遗址发现了一块玄武石碑汉莫拉比法典杰姆迪特纳斯尔文化时期(阿卡的时期)两河流域的石工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圆筒形印章护身符为主的小型石工艺多以浮雕为主亚述帝国时期两河流域的石工艺再创辉煌作品也趋向于大型化如装饰石板石碑等乌鲁克时期陶工艺最大的突破就是出现了陶轮泥板文书:古代西亚的一种文字记录最初为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所采用后扩及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楔形文字刻划在粘土板上晒干或烘干而成亦称为亚述版近代考古学家在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发现这种泥板文书有两万多块尼尼微陶器:在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遗址发现了一批造型精巧做工静心的小型容器后得名之后其他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也沿用这一称谓这类彩纹陶器的显著特征装饰纹样几乎布满整个器壁其成型方法普遍采用陶轮造型配有耳把手附件其形制多为高杯偶尔有高足的壶器身施挂白色化妆土并以鲜艳的紫红色描绘几何纹飞鸟以及其他变形的动物纹饰装饰结构极为严格汉莫拉比法典:法国考古学家于1901年在古埃兰城苏萨遗址发现的一块玄武石碑是精美的石工艺作品而且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2.25米高的石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石工艺作品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授予汉莫拉比王权力的庄严情节太阳神高大的端坐在宝座之上矮小的汉莫拉比王站立在太阳神面前接受赐予这表示人类必须在神明之下神的意志不可抗拒雕刻人物体现了苏美尔艺术传统的古朴柔韧打破了正身侧面率的程式化表现石碑下半部分是法典条文全文49栏282条8000余字是古代第一部完整的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全面的反映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阶级关系是研究和考古的珍贵资料欧比德陶工艺特点:此时期的彩纹陶器以黄绿色细腻为原料以赭红色几何纹饰装饰为主同时也有少量以人物飞禽走兽和植物的图案描绘有些装饰仅限于装饰带其余部位几乎是空白或仅仅有一根线器形多为各式各样的罐和钵此时期还有不少粘土陶像出土被称为母神这些陶像造型生动活泼风格古雅有的以泥丸贴在肩部有的抱着小孩有的双手叉腰头部多为蜥蜴和蛇也有缺少头部的显然有些完全裸体的女性陶塑是纯粹的母像而且贴有泥丸的女性陶像更像女族长和部落首领头饰则是这个氏族的图腾形象泥丸的数量可能是氏族数量两河流域石工艺的代表类型:两河流域相比较埃及因为石材的缺乏没能留下像埃及那样的大型的建筑但是大量制作精美的石工艺作品保留下来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器物:乌鲁克文化期出现作为贡品的石质容器由于石材稀少加工精美的石工艺制品成为珍贵的象征石碑法典碑界碑:苏美尔时期制品趋向于大型化且具有纪念意义的奉献用品和石碑为主要内容到阿卡的时期石制品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那种注重供奉和纪念性的石器趋势越来越明显纳拉姆辛石碑汉莫拉比法典亚述黑色方尖碑石印章护身符:杰姆迪特纳斯尔文化时期(阿卡的时期)两河流域的石工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圆筒形印章护身符为主的小型石工艺多以浮雕为主装饰陈设品:除了纯粹的石质工艺品之外此时也流行以石为主简配其他诸如青铜黄金贝壳等材质的工艺制品这类作品更加强调审美功能而且他们的实用性就是供奉起来让人欣赏杰姆迪特纳斯尔——苏美尔时期金属文化: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精美至极的青铜和黄金工艺制品这些作品不论在制作技术和造型上还有装饰风格都已经十分成熟足以代表两河流域的金属工艺的水平显著特征:就是造型多为翼狮牧羊羊鹿等形象不仅可以看见当时工匠精湛的冶炼铸造技艺和巧妙的设计意识同时领略到作者把握动物身体结构和捕捉刹那间的生动情态能力此时期流线在黄金工艺中黄金与贝壳天青石木材等其他材料相配并且出现一种特殊的材料原始沥青他色彩凝重呈现紫黑色玄青色有光泽且不怕腐蚀和黄金的色彩和质地形成鲜明的对比为金属工艺增添了新奇的艺术效果这种材料的突破是两河流域先民对工艺材料以及艺术表现的一大贡献古代两河流域工艺作品的特点古代波斯工艺美术:波斯帝国之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后兴起埃兰和米堤亚王国古代波斯最强盛的王朝是大流士一世统治的阿克美尼德王朝阿克美尼德王朝的陶工艺主要体现在作为建筑材料的釉面陶砖釉陶浮雕翼狮形角杯撒珊王朝银器造型:八曲长杯盘执壶瓶碗波斯的陶工艺斯西亚纳彩陶黑色装饰彩陶埃兰王朝动物纹装饰的黄金杯杯壁上有浮雕和立雕绿釉陶器:帕提亚王朝时期的代表陶器以双耳壶大口壶三耳壶双耳水罐等器形居多这些壶看上去口缘部分翻卷把手经过手工捏制后垂直粘结在壶的腹部上并装饰有钉痕一样的泥点造型具有金属器皿的特征壶的装饰多在颈部肩部以刻划得形式装饰水平的之子形的折现通常刻线不深经绿釉的流动产生一层浓色而先的富有变化翼狮形角杯:古代波斯所有工艺中最具代表性因为这种造型的角杯在其他地区很少发现他的基本结构都是前面带翼的狮头鹰头或者其他动物的形象后半部分为高筒的杯子大都以黄金银子等贵金属制成在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翼狮形角杯极为盛行它不仅仅作为饮酒或者应料容器同时是权贵的象征但此类杯子造型突出其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实用性这表明那时候刻意追求装饰和忽视使用功能的一种趋势作品结构严谨做工考究形象饱满反映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出于黄金时代的风采八曲长杯:是萨珊王朝时期最具特色的银器造型它因为杯子的口缘弯曲成八分并且细长的形状而得名其装饰多在杯子的外壁和底部纹饰精致典雅颇具装饰效果这种造型的器具在其他地区其他时间很少见到因此非常独特它与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翼狮形角杯的造型形成鲜明的对照连珠纹:以连珠组成环形饰带其内配以对称动物使萨删王朝时期织锦中极为常见的饰纹在连珠饰带内德动物皆有翅膀使之成为天马飞牛飞鹿飞狮等有翼动物并且把它们用人的装束打扮起来人颈部缠绶带口中衔项链表现其威武的身姿和凌厉的气势这种独特的装饰手法成为萨珊式花纹的典型形式并且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国的织锦工艺纹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波斯时期陶器的发展特点: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波斯进入青铜时代在此期间在伊朗高原西部出现埃兰古国这一时期所盛行的陶工艺制品被称为苏萨类型的彩纹土陶苏萨类型彩纹土陶可以细分为五个时期几何纹多彩土陶期山羊和植物纹多彩土陶飞鹫纹多彩土陶器刻纹土陶器贴纹土陶器苏萨样式之后出现了吉延类型陶工艺这类陶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双头鸟的土陶(算是苏萨类型的延伸)刻线纹和彩纹组合的装饰平行线作为装饰的主体纹样变得十分抽象米堤亚王国的兴起为古代波斯陶工艺的繁荣提供了大号的时机此时陶器的造型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抽象的动物形象做为容器的外形然后加上壶嘴把手等看上去类似陶塑动物实际上都是功能完好的容器波斯染织工艺代表作品类型:织锦织锦的纹饰一般以连珠组成环状饰带其内配给以对称动物是萨珊王朝时期织锦中极为常见的纹饰使之成为天马飞牛飞鹿飞狮等有翼动物并且把它们用人的装束打扮起来人颈部缠绶带口中衔项链表现其威武的身姿和凌厉的气势这种独特的装饰手法成为萨珊式花纹的典型形式并且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国的织锦工艺纹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用于宗教仪式的织锦工艺织品在波斯极为盛行这类作品的装饰纹样大都是圣火纹圣树纹以及双鸟纹等织毯织毯工艺也是波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因其优质的材料精致的做工高超的编制技巧享誉全球以致后来受其影响的整个伊斯兰地区生产的地毯都称为波斯地毯由于地理原因波斯拥有丰富而优质的织毯原料加之地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热点因此波斯织毯工艺十分盛行特别是萨珊王朝时期不仅织毯质量上乘产量颇丰而且装饰华丽富丽堂皇成为当时比银器更有世界性的高档工艺品装饰内容大多为圣树鲜花飞鸟等总之织毯纹样呈现出色彩艳丽纹饰繁缛形象饱满的艺术特色波斯石工艺的代表类型古代波斯的石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造型和装饰具有民族文化传统和区域特色在制作技艺上不仅继续和发扬了两河流域的成就而且也不断吸收古希腊罗马和东方印度等国的经验从而形成开放而充满世俗的风格石器时代以后的波斯各时期石工艺主要作为建筑室内以及其他地方的装饰而存在与发展具有真正实用功能的石器并不多见大都是一些神像或人物和动物的雕像阿克美尼德时期的作品主要是国王雕像神像动物雕像及建筑壁饰柱头装饰还有贵金属制成的印章等萨珊王朝的石工艺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并未把目光投向大型的装饰物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小而精巧贵重而稀有的石工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玛瑙水晶等材料刻的印章配饰等表现技法精致细腻并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充满了世俗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另一方面此期还雕刻了一些公共设施古代波斯金属工艺:古代波斯的金属工艺是世界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波斯个王朝时期的贵金属工艺制品不论在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上还是功能的设计上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为古代西亚的金属工艺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埃兰王朝时期波斯的金属工艺就相当成熟距今5000多年前的时间这里已经出现了造型单纯装饰典雅的银器现藏于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的公元前30世纪左右的人物纹银杯杯壁两侧分别装饰着一个女性人物一侧为站立姿势另一侧是坐姿整个装饰体现了一种古典美的特质同时也反映了埃兰工匠的审美水平和制作技艺在埃兰王朝末期至米堤亚王朝初期的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用青铜制作的城徽马具铜壶腰带及杆头装饰他们集中体现了古代波斯青铜工艺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征在古古代印度的工艺美术我国史记称印度为身毒汉书称其为天竺古代印度最早的居民主要是:罗田比茶人孟达人雅丽安人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哈拉帕莫亨佐达罗(石质砝码)哈啦帕文化世界三大文化体系: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中国文化雅利安人婆罗门教吠陀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瓦尔那种姓制度北印度互相征战的时期为列国时代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佛教四谛:苦集灭道印度第一个封建王朝:沙摩陀罗笈多一世笈多王朝哈帕拉出土的地母神像陶俑陶制玩具重要代表瘤牛是哈帕拉文化陶工艺作品中常出现的形象孔雀王朝时期石工艺的主要材料:红砂石这一时期建造了一批篆刻诏令的纪念性石柱四位一体狮子像贵霜王朝时期牛建陀螺艺术印度金属工艺作品多用于祭器神像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保护神湿婆毁灭之声地母神像;在印度哈帕拉出土的陶器中有很多地母神像的陶俑具有独特的风格作品采用粘土做原料以手工制作后再素烧而成其特点是形态抽象造型夸张在古朴的形象中蕴含着强劲有力的气韵地母神象征着温暖入床的大地孕育无数生命同时也保护着来年的丰收祈祷着上天的恩赐作品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们的灵巧的双手具有的无线创造力神像的五官首饰都是由匠师们用手搓成各种的泥丸泥条塑造的表现潇洒大气的写意风采熔蜡铸造法种姓制度四位一体狮子像犍陀罗艺术:印度笈多王朝石质佛像特点:古代印度早起的工艺美术:宗教观念对古代印度工艺的影响古代印度工艺美术的特征: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中世纪(约476——1453)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有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算起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十五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生产力发展停歇不前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起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中世纪神学在知识活动的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的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万流归宗的地位的必然结果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上帝成为最高的存在被视为终极点是最完美最神圣的在上帝就是没美就是上帝的美学思想指导下人们似乎永恒的体验着无限美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认为中世纪是人们精神最自觉的时代白地彩绘陶:公元9世纪拜占庭白色陶器多采用罗马时代浮雕制陶的模印浮雕的装饰形式再施挂釉色而成后来则直接在白色素胎上描绘彩色模印浮雕的装饰多是简单的十字架纹样鸟兽纹样特别是89世纪立奥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下令禁止供奉偶像的时期内上述纹样更被广泛采用造型:1.盘钵杯壶碗以及西长足的器皿等2.教会或其他建筑室内装饰用的陶板圣像或者壁画边框以及陶制的圣像等装饰技法先以褐色黑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再填入黄绿红青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丽而洁净的效果有时还用金银等色但是更多的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金装饰器物的内侧而外侧采用刻线纹样施挂绿釉甚至还有阿拉伯文字作为装饰的主体课件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哥特式风格:哥特这个词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起一个叫西哥特的部落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了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与13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时代的来临而迅速没落不过在北欧的一些地区这种风格依然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该风格的特点是夸张不对称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主要特点在18世纪再次被肯定哥特式复兴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在十九世纪以后仍偶尔应用哥特式家具主要特征是与当时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一致如采用尖顶尖拱细柱垂饰罩线雕或者透雕的镶板装饰与具有厚实感的罗马式家具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哥特式家具的艺术风格还在于其精致的雕刻装饰上家具每一处的平面空间都被有规律的划分成矩形矩形内部布满了藤蔓花叶根茎和几何图案的浮雕这些纹样大多具有基督教的象征意义箱柜等常常装饰以浮雕有时镶嵌金属装饰附加柳丁金银细丝工艺:欧洲中世纪拜占庭金属工艺的装饰方法是将细丝进行在加工的制作过程经过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点翠等工艺进行再次塑造珐琅:佛郎法蓝是一外来语的英译词珐琅一次源于中国隋唐时西域的地名珐琅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的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在陶或瓷胎表现的称为釉附在建筑上的称为琉璃附在金属上的则称为珐琅珐琅镶嵌技法:金属工艺品装饰的一种技法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凸面加工法即先在铜制品表面挖出一个凹陷的图案将珐琅倒入凹处再在凸起的部分镀上金粉最后至于窑中煅烧另一种方法是将黄金弯成各种窄条贴于物品表面再将珐琅倒入窄条之间的空隙中效果十分突出珐琅镶嵌是哥特时期典型的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毛 岸利 酋 长 面 部 纹 身 图 画身与文身 案
权利越大、地位越高的男 子,身上的刺纹越繁密。 女性一般只在下巴处文上 花纹。
东 部
木工艺 1.建筑装饰 2.船 3.巨大的树干雕成图腾圆柱 4.小型工艺制品 特征:造型美观、作工细致 在太平洋各土著民族中最负盛名
战 斗 用 独 木 舟 局 部 木 1831
木工艺
戴红色帽子的巨石人像
三、密克罗尼西亚
西太平洋的群岛的2500多个珊瑚岛与火山岛
原希腊文为“小岛群岛”(Micronesia)
居民很少、仅20多万,为黄、黑的综合人种
工艺美术的发展水准较上述两大群岛略低
身体装饰:
1.文身
女子限于四肢,男子遍布全身 图案:鱼纹、对折纹、波浪纹、点圈线纹等
菱 形 纹 塔 帕 布
美拉尼西亚工艺美术总体特征:
1.鲜明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实用和宗教兼而有之 2.实用品、宗教祭品、游戏品都十分讲究色彩装潢
二、波利尼西亚
北起夏威夷(Hawaii),南至新西兰
东到复活节岛(I. De Pascua)
“波利尼西亚”源出希腊文“多岛群岛”(Ploynesia) 太平洋覆盖面积最大的群岛
“塔帕布”、毛利人和巴布亚人的木工艺制品和器物装饰等
等,无不反映出稚拙、古朴、简括、强烈而坚韧的原始艺术
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工艺风格和时代特色。
四、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区特征。
虽然整个古代大洋洲似乎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但各区域各
民族在保持着共同的人种血缘和近似的文化语言,有着相同
年
玉石工艺
玉石小人像“海蒂基” 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祖先偶像,用作护身符 高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但需耗时数月方可雕成 材质昂贵而稀有,加工过程冗长 仅在部族首领的家族中代代相传
第六节
结
语
一、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深受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 响,普遍具有适应大洋环境的特征。譬如,由于缺乏优质黏 土,因而陶工艺的发展受到限制;又因为金属矿藏贫匮,导 致整个大洋洲金属工艺的滞后。但大洋洲丰富的植物、贝壳 和石料,为其木工艺、编织工艺、贝制品及石工艺的发展和 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一节
概
述
大洋洲——南太平洋除印度尼西亚以外的大小诸岛屿
澳大利亚 美拉尼西亚(Melanesia)
新西兰南北岛
3个大型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
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最早的土著居民来自亚洲大陆:
1.南亚与东南亚当年的尼格罗(Negro)热带黑色人种 2.亚洲北方黄河流域的黄色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
装饰目的:祈求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图腾祖先保佑他们出海平 安、驱灾避难,满载而归
大洋洲装饰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
《独木舟木雕》这一件艺术品是在新几内亚的新爱 尔兰岛出土的独木舟殉葬品。
船桨的制作: 型制:长把、短把 造型:橄榄形,线型流畅、轻巧美观
装饰:图腾祖先、几何纹样
技法:雕饰——细线凹刻
色彩:醒目的白色,神秘莫测,充满原始宗教气氛
工具武器
种类:盾、矛、棍、刀、飞去来器
装饰:
直折线几何图案 凹线花纹装饰
少量具象装饰纹样
独特工艺:树皮画
美观而具有新奇的装饰效果 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十分活跃而充满生活气息 多数是素描,少数是色彩,以红、黄、白矿物颜料为主,还 有碳粉和不知成分的蓝色。
木工艺和石工艺
与原始图腾崇拜有关 作用:墓碑、部落的标记 以木工艺加彩绘的图腾动物形象为主,也有各类几何图形
第二节
三大群岛工艺美术
一、美拉尼西亚 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及2000多个大小岛屿 “美拉尼西亚”希腊语原意为“黑人群岛” (Melas为黑,nesia即岛) 这里是太平洋台风经常生成之处,天空常黑云密布,岛上植 被浓密,故有人翻译为“黑岛群岛”。
纯古代土著人: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衣着简单,人体装饰复杂:
的原始宗教和生活习俗的同时,亦表现出各自强烈的民族风
貌和地域特色,这明显地反映在他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他们
的工艺创作之中。
五、纵观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几乎
都是利用木、石、植物纤维、贝、砂等自然材料直接进行工
艺美术创作,绝少有人们再造的材料(如金、银、陶、玻璃
等)。这不仅表现了大洋洲的原始性和地理、环境的制约, 亦反映了土著民族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生活习俗。
陶工艺: 新喀里多尼亚西部的拉皮塔(Lapita)地区 2000多件夹砂陶器 器型:带肩锅、平底盘、敞口壶等
装饰:涂以红泥釉,陶器上有刻压V形、齿形、带状图案、 这是大洋洲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彩 绘 人 形 陶 罐 新 几 内 亚
染织工艺:
“塔帕布” 用树皮做成的纺织品 纹饰精美、色彩绚丽,充满原始情调 装饰方法:手绘法、印染法
1.鼻插、头梳、项链、手镯、脚套、胸牌、头饰等
2.用木、贝、骨、牙、石等原料加工而成 3.男子比女子更甚
代表性工艺:
木制品及其装饰 帆船、独木舟、船桨上精美的雕刻或彩绘图案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独木舟的制作: 极为原始的工具、凿刻方法 装饰部位:船头、船尾、船舷、船桨 装饰手段:镂雕或浮雕 装饰题材:鸟、人物、鸟与人的复合体形象
第四节
新西兰毛利人工艺美术
文化较发达、至今保留人数最多的平原民族
源出自波利尼西亚人 10世纪起乘船到新西兰北岛定居 语言、文化及艺术趣味等各方面都与波利尼西亚很接近
14世纪以前——纯渔猎、采集生活
14世纪后——刀耕火种
对工具的装潢美化加强,各类生活生产用具的样式增多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毛利人从野生状态中脱离出来, 并有了等级与阶级的萌芽
结
束
复活节岛 名字的由来:1722年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文发现了复活节岛 石工艺——以数百尊充满神秘的巨型石像闻名于世。 复活节岛之谜: 1,拉帕努伊人称复活节岛为“世界的肚脐” 。 2,重达数吨的巨型石雕像是谁建造、如何建造、移动和竖 起的? 3,为什么要建造这些石雕像? 小型雕像:酋长形象、双人头木雕像、人形蜥蜴像 海豹人像、人身鸟首像、鱼类、飞鸟形象 象形文字木板:“朗戈-朗戈条板”仅存25块 遗失的原因
“拉皮塔文化”(Lapita Culture) 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群岛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元年前后 主要器物:夹砂陶器 还有石工艺、骨器,以及贝类所作的装饰品
“波利尼西亚古代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约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18世纪末 玄武岩制石锛 骨制鱼钩 主要工艺制品 骨针、骨耳坠 锯、锉、刀、锤 岩画和雕刻都相当出色。
二、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在当地土著民族的宗教生活中扮演 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这一区域的工艺美术对宗教而 言,几乎处于全面服务的地位。大量的木工艺、石工艺及其
他材料的装饰工艺,基本上是围绕着图腾崇拜而展开的。因
此,强烈的宗教性是大洋洲工艺文化的显著特征。
三、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原始艺术特征。 拉皮塔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和贝制品,波利尼西亚古代文 化时期的骨制品和植物纤维工艺,以及之后澳大利亚土著人 的各类生活用品和狩猎工具,美拉尼西亚人用树皮制作的
年 ~ 年
塔 帕 布 18 世 纪 晚 期 国 家 博 物 馆 收 藏
塔希提岛(Tahiti)及其整个社会群岛
波利尼西亚中部的人口聚集地
代表性工艺:木工艺、石工艺
立柱式神像、小型人像
作用:信仰和装饰双重作用
高 更 名 画 《 塔 希 提 少 女 》
汤加(Tonga)与萨摩亚(Samoa) 汤加---世界上最早日出的国度。 10世纪——“汤加王国” 王国文明遗址:观礼台、国王坟墓、巨石门
马克萨斯群岛
木工艺、骨贝工艺、石工艺 英雄、酋长 神灵崇拜偶像 暗红色火山凝灰岩雕像 半人半兽物 动物形象 特征:形态矮胖,双手捧腹,圆眼宽鼻,富有表情
夏威夷群岛
染织工艺(塔帕布) 代表性工艺品 木工艺 石工艺 特征:装饰物十分讲究、雕像制作精细
战 神 木 雕
夏 威 夷 酋 长 头 盔 羽 毛 、 纤 维 1778 1779
大洋洲实用工艺品中的佼佼者
美拉尼西亚人的图腾崇拜
敬奉鸟为他们的祖先,相信“灵魂如鸟”。
其他代表性工艺品:
木工艺:日用器具、盾牌、腰鼓、面具
石工艺:图腾柱
狩猎用具与武器 美拉尼西亚 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收藏
面 具 木 、 纤 维 美 拉 尼 西 亚 巴 黎 人 类 学 博 物 馆 收 藏
雕 塑 彩 绘 的 木 制 盾 牌
亚麻织物
由草编工艺进一步发展而成
将闪光的羽毛、动物的软尾毛、人的头发掺入亚麻织品
色泽花纹丰富、经久耐用
用于斗篷、披肩、腰围、头巾
木雕工艺 在太平洋各土著民族中最 负盛名,造型之美,做工 之细,令人叹为观止。 在毛利人公共集会的建筑 物内壁、门楣和柱子上, 用硬木雕刻着繁缛细密的 曲线形螺旋纹样作装饰的 祖先像。
2.活动装饰
贝、石制的耳环、耳坠、戒指、项链、脚套等
陶工艺: 沙质原料偏多,无法制造复杂而较为精细的作品。 造型简括、缺乏必要的装饰 风格特征:抽象而简洁、粗犷而随意
编织工艺
种类:席、篮 特征:造型独特,纹饰新奇,美观实用 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染织工艺
树皮布 发明背带织机 重要生活用品,有代表性的染织工艺美术制品
木工艺 由于木料相对比较缺乏,所以木工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建筑物或设施上的彩绘木雕装饰 2.造型较简单的木雕人像,是图腾崇拜的明证物 3.独木舟 造型独到,呈不对称之半月形,有的船头有人物头 像雕刻
第三节
澳大利亚土著人工艺美术
澳洲大陆——大洋洲最大的岛屿 土著居民: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混血 生活方式:狩猎、采集、半农耕、衣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