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史总结课件资料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外国工艺美术史第3章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第3章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12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人 物 纹 银 杯 1
13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青 铜 马 嚼 子
14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山羊纹金杯
15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翼 狮 形 银 制 角 杯
公 元 前 5 世 纪
16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银盘
17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3章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出版社 艺术分社
1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翼狮形黄金角杯
2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人物纹八曲长杯
3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4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狮纹金杯
5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石 雕 女 立 像
6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山 羊 纹 彩 绘 陶 杯
7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陶制嘴壶
8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动 植 物 纹 样 织 物
9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植 物 纹 提 花 手 织 物
10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天青石国王像
11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人 物 纹 银 杯 2
出版社 艺术分社
山羊形注水器
18
外国工艺美术史
出版社 艺术分社

外国美术史资料-总结[小编推荐]

外国美术史资料-总结[小编推荐]

外国美术史资料-总结[小编推荐]第一篇:外国美术史资料-总结[小编推荐]一、古代美术1、古埃及美术(1)古埃及美术美术的特点:规模宏伟、壮丽、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受宗教的影响。

(2)、雕塑的程式化: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只对观众;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则非常简略;面并不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装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雕像着色、眼睛描黑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3)、什么是正面率——表现人物头部、腰部以下为正侧面,眼、肩为正面。

(4)、《纳米尔石板》—浮雕(正面率)时间:古王国时期2、古希腊美术(1)、古希腊美术的分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2)、希腊瓶画的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3)、建筑(围住式)——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4)、古风的微笑——受埃及程式化的影响,追求生动的表情,人物来内部都带有微笑,这种千篇一律的微笑被称为“古风的微笑”。

(5)、古典时期理想化的描述:椭圆形的脸、直鼻梁、平展的额头、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嘴唇微微鼓起,下唇比上唇丰满,嘴角微微下垂,发鬓刻成有组织的波纹,人物表情严肃而宁静。

(6)、“持矛者”——作者:波留克列特斯、创作时期:希腊古典时期。

(体现了对立平衡)“拉奥孔”——作者:阿基桑得罗斯、创作时期:希腊化时期。

“断臂的维纳斯”——作者:普拉克西特列斯、创作时期:希腊古典时期。

3、古罗马美术(1)罗马艺术与希腊艺术的区别:名族气质不同:罗马人是一个冷静、务实的农业名族,他们的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浪漫主义和幻想成分,而是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影响:希腊是受本土文化影响。

罗马受了伊特鲁里亚美术的影响,又吸收希腊,埃及,两河地区文化影响。

艺术风格不同:罗马的艺术渊源复杂,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宏伟壮丽的。

希腊的艺术风格比较单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 艺则以制作圣母像为优 势。圣母的造型生动, 做工精细,显示了很高 的工艺水平。现藏卢浮 宫的《圣母子》(图 12-5)即为典型例作
第四节 象牙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仅品种丰富多彩,而 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中世纪的象牙工艺以拜占庭和 哥特时期为代表。在拜占庭时期象牙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 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因 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是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 书函或二连、三连圣像板的雕刻装饰。装饰题材最初受东 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 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圣像破坏运动 a 期间也有象征 性的动植物形象的表现。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是古 罗马传统牙雕技法的继续,线刻朝,铅釉陶器得到发展。人们逐渐 从使用赤陶3转向喜爱白地陶器。 ·白地多彩陶器在拜占庭马其顿时代很发达,并流行于广阔的帝国境 内。中世纪拜占庭帝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空前广大,其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辉煌的成果。拜占庭陶器得到很大发展,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从装饰技法上分析,陶制器皿的彩绘装饰首先以黑或褐色勾出纹样 轮廓,再添入茶、黄、绿、红、青等色,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 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色,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 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黑装饰器物的内侧,而外侧则采用刻线纹样 并施挂绿釉。 ·用于建筑上作装饰的白地多彩陶板,现存最早的实物是拜占庭皇帝 西蒙一世(893—927年在位)为重建首都制作的。 ·大约在11世纪,拜占庭出现了一种新型陶工艺,其制作方法是:先 用赤褐色黏土制成坯体,然后施挂白色化妆土,再进行剔刻装饰,使 纹样产生红白对比,最后浸罩透明铅釉烧制。这种剔刻技法来自中东 地区,在拜占庭时期得到普及。

外国工艺美术总结

外国工艺美术总结

1埃及1陶工艺:代表,黑陶陶器——在整个土红色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的陶制品。

特点:造型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

2化妆石板——装饰纹样以动物纹和人物居多,特点:美观实用,易长期保存。

功能新变为奉献用品或纪念品。

3玻璃工艺“沙芯法”先有混粘土及多量沙质粗糙物资做成容器内部形态,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再渗入装有底色用的玻璃溶液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在其尚未冷却之际,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拉长的各色长调形玻璃层,用尖形工具在表面刻画,形成波状纹样,待冷却后,再把沙土从内部掏出。

4古埃及的造型艺术法则:古代埃及艺术中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则,通常人物的身体呈正面头部呈侧面。

多见于壁画浮雕和器物的装饰中。

5黄金工艺代表作—黄金王棺 是图坦卡蒙王木乃伊的一层棺材。

6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1概貌:古埃及工艺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有洋溢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2目的:它的实用性并非根本目的,而是为死者能在来世“享用”而存在,强调精神作用。

3特点:例如几何形体和恒定的理论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

4材质使用广泛6地位:古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掀起了人类工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造型: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方法。

2泥板文书:古代西亚地区一种文字记录,以契形文字刻写在粘土板上,晒干或烘干而成。

亦称“亚述版”3金属(青铜)工艺代表“翼狮与牡鹿”(左右对称状)4《汉谟拉比法典碑》5双翅神牛6伊什塔尔门4基本特征:1地域额的工艺作品受其多神教的宗教影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是为生者而作,内容带有世俗。

2形式丰富多彩,品种繁多,风格古朴典雅,善于利用多种材料互相搭配反映了工匠们综合把握材料的能力3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造型和装饰纹样始终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代表了个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风格特征。

中外工艺美术史原始ppt课件

中外工艺美术史原始ppt课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伍 马厂型(简练刚劲)
分 青海地区,由半山型发展而来,但分布 布 更向西发展,直达河西走廊西端。
较之半山彩陶器,马厂彩陶罐的器体加
造 型
装 饰
弧线、曲线等几何纹、鸟纹。
表 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现 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黑白双关:指黑白两色都可以构成纹样,黑色是一种花 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从黑色花纹看,是白色为底色; 从白色花纹看,是以黑色为底色。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壹 半坡型(刚健质朴)
分 渭河流域,以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 布 发展,西到甘肃天水、平凉。
造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以 型 卷唇圜底盆为经典。
玉器
玉器是由石器逐渐发展而来;
古代玉器具有多种形式,圭、镇圭、壁、环、瑗等;
玉代表着封建制度初形成时期的各种人生理想和美 德。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 陶器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 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完整版)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资料共享

(完整版)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资料共享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古代埃及工艺美术一、概述(一) 历史美尼斯(Menese) 于公元前3000年统一上下埃及(双国) ,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1王朝,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统一的王朝国家的诞生。

根据埃及编年史家、祭司马尼托记载:从美尼斯(上埃及国王) 统一埃及起——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征服止,先后有26个王朝进行统治。

后又被马其顿亚力山大统治(前332年始) 300年。

至公元前30年,又被罗马统治。

埃及上古史:早期王国 1—2 王朝 (约公元前3000—2686) [原始]古王国 3—6 王朝 (约公元前2686—2181) [原始]第一中间期 7—10 王朝 (约公元前2181—2133) [原始]中王国 11—12 王朝 (约公元前2133—1786) [夏]第二中间期 13—17 王朝 (约公元前1786—1567) [商]新王国 18—20 王朝 (约公元前1567—1085) [商]后期王国 21—26 王朝 (约前1085—525) [西周—春秋](二) 环境封闭型的地理特征由尼罗河引发的种种情况6月17日夜——“掉落之夜”(三) 宗教泛神论(多神教)相信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背后皆有神灵存在(四) 信念再生永恒不变视死如归二、工艺美术(一) 陶工艺1、黑顶陶器(自然纹样)2、明地暗花彩陶(刻意装饰、丰富、人物、动物、植物)3、暗地明花彩陶4、釉陶(蓝釉为主)(二) 石工艺1、化妆石板2、内脏壶3、灯具4、装饰(三) 玻璃工艺1、动物形容器2、抽象形容器3、首饰(四) 金属工艺1、宗教器具2、首饰3、棺具4、陪葬品(五) 木工艺1、装饰器具2、家具三、小结1、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2、古代埃及工艺美术虽然历史悠久,但许多作品在造型设计、装饰技艺及材料应用和整体表现手法上,蕴含着某些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工艺的要素。

外国工艺美术史总结重点讲义资料

外国工艺美术史总结重点讲义资料

外国工艺美术史总结重点讲义资料外国工艺美术史古代埃及工艺美术陶工艺:王朝前的新石器时期多为黑胎粗陶,造型都为模仿草篮和植物形态。

此外,尚有各种薄胎细陶问世,其中以一种被称为黑顶陶器的制品最具代表性。

所谓黑顶陶器:就是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的对比效果的陶器品。

这类陶器造型异常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

之后陶艺多以泥灰为主要原料,并出现利用陶轮制作的陶器。

前一阶段的黑顶陶器逐渐衰退,彩绘陶器出现并兴起。

这时的陶器受西亚风格的影响。

纹样结构都形成一定格式鳄鱼纹彩陶钵: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炼。

鳄鱼身上布满交叉线条,大概是表现鳄鱼身上的硬磷。

它与口缘部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富有形式美感。

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做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启示。

玻璃工艺:沙芯法:即首先由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容器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

在这种附着的玻璃外壳尚未冷却之际,便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彩色的长条形状的玻璃层。

进而使用尖形的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在容器的表面上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

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中掏出来。

源于埃及,发展于希腊,色彩对比强烈,不透明,技术容易掌握,但操作过程繁复.-----玻璃鱼形容器为代表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史陶工艺两河流域北部的“尼尼微式”陶工艺十分兴盛,这是因为在尼尼微遗址挖掘出一批造型薄巧、做工精细的小型容器而得名。

之后其他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也沿袭了这一称谓,这类彩纹陶器有个显著的特征,即装饰纹样几乎布满整个器壁,其成型方法普遍采用轮制。

造型配有耳、把等附件。

其形制多为高脚,偶有高足的壶。

器身施挂白色化妆土,并以鲜艳的紫红色描绘几何纹、飞鸟以及其他变形的动物纹样,装饰结构极为严格。

(完整word版)外国工艺美术史

(完整word版)外国工艺美术史

字,其中有两件彩绘陶器上刻有铭文。

一一代表作〈〈阿钶琉斯 uhe 埃亚斯玩骰子》、〈〈或奥尼索斯在船上》。

P112红纹式是在赤褐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勾勒和装饰,然后再在形象以外的部分涂上黑色色料。

早期希腊金属工艺 曾受到古代埃及的明显影响,多用圆、三角、折现、平行线等几何纹样装饰,即使动物和人物的造型,也都 统一在以一种几何形式的样式之中,如人的上身、动物的颈、肩皆概括为三角形,臀部和股部则塑造为圆弧形,使得作品形式 单纯、表现有力,增加了装饰性和观赏性。

P118铜镜是古希腊金属工艺制品的又一代表性, 〈〈狂舞的密涅》 便是一件出色的作品。

镜背的画面主题是侍奉酒神的密涅,她以舞 蹈形式出现,头部向后倾倒,两眼微闭,动作清雅。

在人物的外形轮廓内覆满银质装饰,然后施加线刻。

自19世纪末叶以来,考古工作者门在法国西南部的阿里埃,多尔多涅和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等地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 代晚起人类洞窟,其中保存看许多当事人们创作的艺术遗迹。

这些遗迹就文化史的分期来看,分别属于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三个文化阶段;从时间来看,不出公元前 4万年至前2万年之前的范围。

这些作品不但具有真正意义美的形式和惊人的工 艺技巧,而且亦清楚地反映了其时代的社会面貌。

P2-3 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公元前6000-前4000年)。

在当时的各个文化圈里都出现过陶器的制作。

P6 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前期:装饰纹样以三角形、交叉线和平行线等几何纹样为主。

后期东欧彩陶工艺较为先进。

器形以小 口大腹形态的壶为主,三足式的鼎、鬲和高加索式的双耳瓶亦较流行。

P7 日本最早的陶工艺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绳纹文化”时代早期,此期的陶器底部呈尖行或圆形,器壁上用篦尖刻画出精 美的纹样。

P9 工艺美术发展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有了人既有了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伴随着人的诞生而产生的,它早于其他任何造型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工艺美术史古代埃及工艺美术陶工艺:王朝前的新石器时期多为黑胎粗陶,造型都为模仿草篮和植物形态。

此外,尚有各种薄胎细陶问世,其中以一种被称为黑顶陶器的制品最具代表性。

所谓黑顶陶器:就是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的对比效果的陶器品。

这类陶器造型异常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

之后陶艺多以泥灰为主要原料,并出现利用陶轮制作的陶器。

前一阶段的黑顶陶器逐渐衰退,彩绘陶器出现并兴起。

这时的陶器受西亚风格的影响。

纹样结构都形成一定格式鳄鱼纹彩陶钵: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 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炼。

鳄鱼身上布满交叉线条,大概是表现鳄鱼身上的硬磷。

它与口缘部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富有形式美感。

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做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启示。

玻璃工艺:沙芯法:即首先由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容器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

在这种附着的玻璃外壳尚未冷却之际,便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彩色的长条形状的玻璃层。

进而使用尖形的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在容器的表面上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

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中掏出来。

源于埃及,发展于希腊,色彩对比强烈,不透明,技术容易掌握,但操作过程繁复•-----玻璃鱼形容器为代表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史陶工艺两河流域北部的“尼尼微式”陶工艺十分兴盛,这是因为在尼尼微遗址挖掘出一批造型薄巧、做工精细的小型容器而得名。

之后其他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也沿袭了这一称谓,这类彩纹陶器有个显著的特征,即装饰纹样几乎布满整个器壁,其成型方法普遍采用轮制。

造型配有耳、把等附件。

其形制多为高脚,偶有高足的壶。

器身施挂白色化妆土,并以鲜艳的紫红色描绘几何纹、飞鸟以及其他变形的动物纹样,装饰结构极为严格。

石工艺汉谟拉比法典碑: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石工艺作品很少,但是于1901年发现的一块玄武石碑,不仅是精美的石工艺作品,而且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它就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

这块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石工艺作品。

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于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下半部分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它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留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研究、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金属工艺:翼狮与牡鹿:在长形的铜板上装饰着一头正面的翼狮与两头牡鹿。

构图以翼狮为中轴线、为严格的左右对称状,所以十分庄重肃穆。

细部的刻画体现了工匠卓越的工艺技能。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陶工艺:到公园前4000 年,波斯陶工艺获得新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样式和类型,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美绝伦的作品,从风格上看制品造型十分洗练,装饰却又较为复杂,制作工艺已显得十分成熟,带有动物造型的器皿多,可以说是雕塑性的陶器.造型奇特,夸张变形,表现手法精练概括•造型饱满,富于动感,制作工艺精良. 山羊纹彩绘陶杯:杯子造型简洁。

装饰的重点在器壁的中下部位,突出表现了山羊的形象,具有均衡、静穆的美感。

山羊由两个相对着的三角型和镰刀形的羊角构成,字羊角的圆形空间里描绘着像一排飞鸟穿过太阳的形象。

装饰纹样纵横交错,黑白分明。

表现出一种清新典雅的意境,体现了工匠们无穷的创造力和独特的审美。

绿釉六棱把手杯:是萨珊王朝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时期仍以绿釉陶器为主,其风格特征基本承袭了帕提亚时期的风格,但在工艺制作上更为精致,装饰纹样也更有变化,而且很注重直接用于人们生活的器皿的制作,如壶、杯、罐等形制十分流行。

由于此时金属工艺极为发达,制品广为普及,因而这些釉陶器皿中,不乏模仿金工器制品者。

另外在陶器上加耳或把手,亦是此时陶工艺制作的一大特色,这不仅使用方便,也使器皿的造型富于变化。

染织工艺织毯也是波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它以优质的材料和精致的做工,富有变化的编织技巧而享誉全球。

以至于后来整个伊斯兰地区生产的地毯都称为波斯地毯。

与其他工艺一样。

波斯地毯的艺术魅力,也在于他表现了生命的强大和生命的美。

给人带了温馨和美感。

伊斯兰工艺美术陶工艺:(一)白地多彩釉陶器:所谓白地多彩釉陶器,就是将白色泥釉施挂在红褐色坯胎上,再用铅釉系的铜绿釉和铁褐釉描绘纹样,白地衬托出绿色和黄褐色纹样,类似中国的“唐三彩”。

有时在白色地釉上点撒绿釉,产生新颖奇特的装饰效果。

器型:以钵、盘为主,还有壶和碗。

白地多彩釉陶的继续和发展,导致了白地多彩刻线釉陶的出现。

这是一种先在素胎上剔刻几何纹样,再施挂白釉,最后点撒彩釉,形成刻线纹样与色釉相映成辉的艺术效果。

除了白地绿彩、黄褐彩之外,还有深紫、锑黄等制品。

白釉黄褐彩三提环陶壶便是当时的典型代表,起基本是球形,陶壶的腹部两侧,其曲线是依最大的弧度表现的,形成扩肩、鼓腹,具有饱满庄重之感,由于壶身不高,底部没有收小,与壶身取得了均衡,壶的口部大,短颈,与壶肩三个高高的壶耳形成了对比,造型比例相当协调,使人感到三耳陶壶的丰满和壮实。

伊斯兰工艺初期的特色是在壶、钵、瓮等日用器皿上以相当简练、流畅的线条描绘鸟、兽、鱼或人的面部进行纹样装饰,而且釉色也比较丰富。

从造型上看,最显著的进步是器底出现各种旋削的技法。

在平底和轮制高足之外,还有玉璧形高足(蛇眼高足)和旋转成半球形漕沟的内翻平底的器物。

二)锡白釉陶器:锡白釉陶是在淡黄色胎土上施挂铅釉系统的锡白釉,成为纯白的优质陶器。

器型以钵为主,也有壶类制品。

其中钵的造型至今仍是独具特色的没有口缘的大口钵,常常修出轮制底足,其工艺规整,形态完美这种器型类似中国晚唐的白瓷。

公元9世纪:施挂白釉的陶器产生公元9世纪〜10世纪:锡白釉陶器又有新的发展其中之一是白釉蓝彩、绿彩、华丽彩陶器白釉蓝彩和白釉绿彩陶器,是在锡白釉的器表上描绘精美的钻釉文字、水藻纹或水藻变形纹样的陶器,此外还有蓝、绿相互交替的纹饰。

器型:钵、盘、带盖壶这种壶的造型具有中国越窑和长沙窑的特征。

(三)华丽彩陶器:华丽彩陶器也是以锡白釉坯体为基础,然后用氧化金、氧化银、氧化铜等釉彩描绘各种纹样的陶器,经还原焰烧成,纹样闪闪发光,具有金属光泽般的美妙效果,所以被称为“华丽彩”或“彩虹器” 。

纹样:多仿制金属纹样,如鱼子纹等。

尤其是9至10世纪前期的华丽彩陶器,基本是金属制品的再现,器型以盘、钵为主。

也有类似中国越窑的壶。

此间还有颇具代表性的米奈型陶器,所谓米奈型陶器即用“米奈手法”制成的陶制品。

先用钻蓝在白釉底上画草图,经过一度烘烧之后,在加上各种色彩固定再烧一次,伊斯兰陶器生产盛期的这种技巧曾广泛影响到中国与日本,米奈型陶碗即为此类代表作品,米奈陶器的色彩包括紫、绿、蓝、灰色,将彩度柔和降低,显得淡雅调和,虽无釉药的光泽,表面却有光滑美丽的肌理。

染织工艺:织毯工艺:彩:多以红、黄等纯度较高的用色为主调,蓝色也较为常见构图:密不透风、碎小的纹样点缀其间,形成强烈的动感。

纹样:题材多属花卉植物,有时饰以阿拉伯文字,并将其作为适合纹样。

蓝色是伊斯兰织毯中常见的颜色,它们形成了图中的阴凉之地。

织毯实际上成了伊斯兰教信徒们迫不及待描画的天堂的蓝图。

玻璃工艺:从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玻璃制作业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

技术:用焙烧过的颜料绘画、镀金。

玻璃制品款式经常受到同时代金属制品款式的影响。

伊斯兰玻璃工艺典型代表:玻璃灯具--如彩绘玻璃灯。

多为清真寺专用的油灯,造型独特,一般皆为敞口束腰、大腹小足的形制,富于线条变化和节奏感。

器壁通体都以彩绘及镀金的手法进行装饰,纹样以文字纹为主,有时也兼以植物形象进行装饰,呈现出精美繁丽的效果玻璃餐饮器具也十分流行。

典型代表:玻璃酒杯,在宫廷中十分兴盛,仅次于金属杯。

以多种材料进行综合制作:以玻璃制作杯体,又以金或银制作杯脚,形成强烈的材质对照关系,很有特色,反映了伊斯兰工艺美术的另一显著特征。

除这些工艺外,具有伊斯兰教特点的工艺活动还包括玉石雕刻、象牙雕刻、木雕。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埴轮:是出土于日本古坟内的一种土偶殉葬品,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被作为丧葬用品。

另有类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

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

可分为四种类型:“房屋埴轮”: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

“器物埴轮”:模拟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及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等物品和器具形象。

“人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师及师等人物形象。

“动物埴轮”:模拟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

这种形式抽象、造型夸张而寓意深刻的埴轮以其静穆而冷峻的气质和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日本工艺和雕塑艺术的水平。

京烧;江户时代-被称为“京烧锦手”的装饰手法,是由野野村仁清的出现而大获成功的。

仁清的作品以茶罐茶壶等茶具为主,在装饰上表现像漆器中“莳绘” 那样(日本漆工艺制法之一,以蒙上纱网的竹管讲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

)在黑地上闪烁金光的效果,生动美妙,极富装饰性。

“友禅染”江户时代中期出现,是印染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先在丝绸地上用胶描绘纹样后印染,最后再用水将胶洗掉从而完成制品,这种技法,可以忠实的表现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

近代日本的主要服饰小袖的装饰手法,也完全转变为染的形式,形成了崭新而美妙的艺术效果。

古希腊陶工艺一、几何纹样期(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时期” 以几何形体的图案为主,制陶中心一一雅典。

几何纹样式器形多样,大小不一,最大的有等人之高。

双耳瓶、敞口钵和把手杯等饮食器和日常用器也有骨灰罐祭神随葬用器。

按照式样的装饰题材和特点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平行线、交叉线、三角形、S纹和回形纹装饰为主要特色。

强调器物装饰构图上的左右对称,按照陶器的造型,分层次地进行装饰,彼此相互呼应,统一而富有变化,形成严整的图案结构,从而获得一种平衡、安定的效果。

较为常见的构图规律:“三带一同心圆式”它由中间3条垂直的纹样带和两边的同心圆或漩涡纹样所组成,3条纹样间常填以s纹。

第二阶段:以图案化的人物装饰为特色直接受启示于迈锡尼晚期陶器的装饰,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具体的有狩猎图、陆海战图和葬礼图等等。

人物装饰的主要特征:头部成侧面,强调突出下巴部分。

胸部成倒三角形,而臀部和腿部的弧线则带有写实的意味。

二、东方纹样期(公元前7世纪)主要表现:对东方国家动植物纹样和怪兽纹样的摹仿,棕榈纹、莲花纹、狮身人面像、狮身鹫头像、狮头、羊身、蛇尾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