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两篇)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两篇)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药材的鉴定与质量分析1.鉴别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形态、颜色、气味等。

2.鉴别中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结构、纤维、油脂等。

3.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

4.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法、光谱法、显微镜法等。

二、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1.提取方法:水煎法、浸泡法、超声波法等。

2.分离方法:萃取法、蒸馏法、结晶法等。

3.提取分离常用设备:萃取器、蒸馏器、离心机等。

4.分离纯化技术:色谱法、电泳法、凝胶渗析法等。

三、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1.主要药效成分分类: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2.药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抗菌、抗氧化、抗炎等。

4.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1.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等。

2.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3.清洁生产技术:微生物控制、灭菌方法等。

4.药材质量控制的现代技术:DNA分子标志物、药材指纹图谱等。

五、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1.中药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等。

2.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3.制剂常用技术与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干燥技术等。

4.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光解、氧化等影响因素。

总结:生药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归纳了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分析,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

这些知识点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药学领域,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与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引言概述在药学领域,生药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从天然草药中提取和制备药物的过程。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材的生长、采集、贮存、加工、提取、纯化等一系列过程。

生药学复习总结提纲

生药学复习总结提纲

药学生药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晶鞘纤维指纤维束周围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的显微构造。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块根皮部环列的类圆形的异常维管束,其呈“云锦花纹”状。

星点大黄根茎髓部有多数环列或散在呈星点状的异型维管束,习称为“星点”。

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二杠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的花鹿茸习称“二杠茸”过桥黄连根茎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芦头与芦碗人参的根茎较短细,习称为芦头。

人参根茎上交稀疏互排列的凹窝状茎痕,习称为芦碗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习称“鸡爪黄连”。

钉角附子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

朱砂点茅苍术呈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众多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挂甲:质松脆,易分层剥离,断面黄色,有排列紧密的环状层玟,色深浅相间重迭,两层间有时可见小白点。

气清香:味先苦后回甜,放舌上有清凉感,不粘牙,能将舌及唾液染成黄色;其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五、简述题1、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如何区分松贝、青贝和炉贝。

2、黄连、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答案:相同:都有石细胞鲜黄色和草酸钙方晶不同:黄连:1.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2.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3.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可见纹孔。

4.鳞叶表皮细胞绿黄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5.螺纹或孔纹导管;黄柏: 1.石细胞有的分枝,枝端锐尖(川黄柏)或钝尖(关黄柏)。

2.纤维成束,晶鞘纤维周围的含晶细胞壁不均匀木化增厚,方晶密集。

3.黄色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离,遇水渐膨胀3.黄柏药材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二者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一种质量最佳?川黄柏:外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断面深黄色,纤维状,呈片状分层。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笔记的第二部分。

通过对生药学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1.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的分类:乔木、灌木、草本等-生殖器官的分类:子房位置、花序等-药用部位的分类:根、茎、叶、花等2.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定:观察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解剖鉴定:观察解剖结构-化学鉴定:利用化学试剂进行反应观察3.重要的药用植物分类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形态鉴定与解剖鉴定的相结合-化学鉴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准确结论二、药物的制剂与贮藏1.常见药物的制剂形式-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等-液体制剂:口服液、注射液等-半固体制剂:软膏、栓剂等2.药物的贮藏方法-温度:避光、避湿、避热-容器:选择合适的贮存容器-时效性: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3.药物贮藏中的注意事项-防止交叉感染-禁止药物混合存放-正确标注药物的名称和有效期限三、药物代谢与排泄1.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肝脏的代谢作用-酶的作用: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和功能2.药物代谢的途径-氧化代谢: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 -还原代谢:酸类药物的代谢途径-水解代谢:酯酶的作用3.药物排泄的途径-肾脏排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肠道排泄:胆汁排泄和肠道吸收四、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1.生物碱的基本特征-碱性:容易溶解在水中-含有高碳氮环结构-多以植物为原料2.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脱氧基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脱氧的酶-还原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还原的酶-甲基转移酶:负责生物碱中甲基化反应的酶3.生物碱类药物的应用领域-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心血管药物:如毛花苷C-神经系统药物:如阿托品五、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中药的疗效-保证中药的安全性2.中药质量控制的指标-化学成分的含量-微生物污染的检测-重金属含量的测定3.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检验方法的选择与标准总结:通过以上对生药学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了解了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方法,药物的制剂与贮藏,药物的代谢与排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生药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 研究植物药材的起源、性状、组成、药效以及提取、纯化和分析等相关内容。

下面将概述生药学的几个重点领域。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和性状特征药用植物按其药材部位分类,分为全草、种子、茎叶、根和果实等。

药材的性状特征如形态、颜色、气味、味道、质地等是进行鉴定和鉴别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药师正确辨认和使用药材。

二、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甾醇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医药价值,对研究药材的功效和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用植物的炮制和制剂研究药用植物需要通过炮制和加工制剂才能形成实用的药物。

炮制工艺包括洗净、晒干、炙烤、蒸煮等,能改善药材的质地和稳定性。

制剂研究则是将药材制成丸剂、颗粒剂、浓缩液等形式,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四、药用植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是生药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提取过程中,可以使用溶剂、超声波和微波等技术来增加提取效率。

分离技术则包括色谱、电泳和质谱等,能够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五、药用植物的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了解药材的药效和药理作用是合理应用药物的前提。

药效评价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来评估药物的生理和药理效应。

药物药理研究则是深入探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在临床应用前,药用植物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鉴别、纯度、含量测定等,以确保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安全性评价则关注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七、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和开发生药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应用和开发药物,以满足人们的临床需求。

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和配伍等方面的考虑。

开发新药物则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分子改造和药理学研究来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总结:生药学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性状特征、有效成分、炮制和制剂研究、提取和分离技术、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以及合理应用和开发等。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发展、资源、利用、生物学性状及药用价值的科学,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药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本文就对生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药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植物的资源利用1.植物的药材部位划分分类原则:药材部位按功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等。

药材部位的药用价值: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的选择需要结合药材的特点和用途。

2.植物资源的采集和加工采集原则:选择品质良好、适当生长期的植物进行采集;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炒制、蒸制、煮沸、浸泡等,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性状1.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高度、枝条形状、叶片特征等。

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结构特征,对于鉴别和选用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2.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照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有些植物则喜欢半阴湿的环境。

温度要求: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植物耐寒,有些则耐热。

水分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则适应于干燥的环境。

3.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播、授粉和种子发芽等。

无性繁殖:包括茎叶切割、块茎增殖和植物器官再生等。

三、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1.主要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包括单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生物碱混合物等。

鞣质:包括单宁鞣质、黄酮鞣质等。

挥发油: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等。

2.化学成分与药用活性的关系化学成分的作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在药用活性上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镇痛、抗炎、抗菌等。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萃取、色谱技术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1.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类型镇痛作用:如罂粟壳、夏天麻等。

执业药师考试《生药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及例题分析

执业药师考试《生药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及例题分析

生药的分类,记载,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第一节绪论◆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1、掌握生药的概念及与中药的不同2、理解生药的研究内容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中药:收藏于历代诸家本草中,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

草药:一般指草药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生药:来源于天然、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开展了三次(1959-1962,1970-1972,1983-1987)全国中药资源调查及品种整理工作。

例题分析:例题1:名词解释:生药解析1:生药是指来源于天然、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例题2:名词解释:地道药材解析2: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

例题3:单选题: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巨著是()A《本草纲目》B《本草纲目拾遗》C《晶珠本草》D《神农本草经》解析3:A。

BC为清代巨著,D为东汉末年巨著第二节生药的分类与记载◆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1、掌握生药的各种分类方法及优点和不足,理解各种分类下常见的代表性生药(植物、动物、矿物类)2、理解生药的记载包含的方面3、理解生药的拉丁命名方式。

一、生药的分类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按药用部分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类,其他分类法二、生药的记载(一)记载项目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名称2、来源3、植物形态4、采制5、产地6、性状7、显微特征8、化学成分9、理化鉴定10、药理作用11、功效12、附注(二)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1、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表示,常见的有根Radix ,根茎Rhizoma,茎Caulis,木材Lignum,枝Ramulus,树皮Cortex,叶Foliun,花Flos,花粉Pollen,果实Fructus,果皮Pericarpium,种子Semen,全草Herba,树脂Resina,分泌物Venenum2、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或词组用第二格表示,有多种形式原动植物的属名,原动植物的种名,兼用原动植物的属名和种名,原植物和其他附加词有些生药的拉丁名中没有药用部位的名称,则直接用原动植物的属名或种名,例如海藻,茯苓,蛤蚧,芦荟,麝香,五倍子等。

药学专业生药学复习重点总结_人卫5版

药学专业生药学复习重点总结_人卫5版

有关概念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同名异物: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的药物使用。

同物异名: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做不同的生药使用。

初生代谢: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初生代谢,所生成的物质,称为初生代谢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会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称为次生代谢产物,此代谢途径,称为次生代谢。

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药鉴定,一般包括原植(动)物的确认,以及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等项目。

】性状鉴定 :是指通过我们的感官,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

显微鉴定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构造以及细胞后含物。

【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度,有时亦可鉴别品质。

常在药材外形不易鉴定、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以及一些含有植物组织的中成药的鉴别中使用。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分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品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鉴定其真伪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方法。

水分测定()()()⎪⎩⎪⎨⎧减压干燥法性成分的药品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含糖过高也不可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321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以及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总和。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入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原料的来源、有效成分及其获取、贮藏、加工、鉴定和药理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生药学的重点知识归纳:
1. 药用植物:了解常见的药用植物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中药材、草药等。

2. 药用动物:了解常见的药用动物及其药用部位,如动物胚胎、动物脏器等。

3. 药用矿物:了解常见的药用矿物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矿石、矿泉水等。

4. 药用菌藻:了解常见的药用菌藻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灵芝、草菌、螺旋藻等。

5. 药物提取与制备:掌握药物的提取方法,如水提法、酒提法、酸碱提取等,并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干燥、粉碎、复配等。

6. 贮藏与保存:了解不同类型药材的贮藏和保存方法,如冷藏、避光、密封等,以确保其有效成分的保存。

7. 鉴定与检测:学会对原料药材进行鉴别、纯度和质量检测,如显微镜鉴定、化学分析、生物活性评价等。

8. 药理学: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副作用等。

9. 新药开发:了解新药开发的流程和方法,如药物筛选、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10. 中药学与中药制剂:了解中药的组成、功效、配伍规律和制剂方法,如煎剂、散剂、丸剂等。

这些是生药学的重点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研究和应用药物原料、药物制剂以及药物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药学 复习重点

生药学 复习重点

1绪论道地药材指特定产区主产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是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

《唐本草》(《新修本草》):唐代,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首部药典。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收载药物1892种,药学巨著。

生药的拉丁名命名方法。

♥拉丁名构成:药用部位名+生药名♥名词的第一字母均需大写1、以属名命名,指一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或一属中几个种作同一药用。

2、以属种名命名,指同属中几种植物作不同生药使用。

3、药用部分包括两个器官时,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用的置于前,用et和seu连接。

4、修饰药用部分的形容词置于最后。

5、直接以属名或种名,或俗名命名。

生药的分类方法1、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2、按中药名称首字笔画排列3、按药用部分分类4、按化学成分分类5、按功能分类2生药的鉴定生药鉴定的意义1.真伪鉴定——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2.纯度鉴定——保证药材的质量3.品质优良度的鉴定——保证药材符合药用标准生药鉴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药材输出国的药典或有关标准生药鉴定的主要内容(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有害物质鉴别)1、真伪鉴定2、纯度鉴定3、品质优良度鉴定4、有害物质鉴定常见的异常构造双子叶植物的根和根茎中除了正常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外,产生的一些不多见的构造——异常构造。

髓束木间韧皮部多环维管组织复合维管束对一生药进行真实性鉴定应从哪四方面入手?来源鉴别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3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生药采收原则。

1、根与根茎类:秋、冬季地上部分即将枯萎时或初春发芽前采收,如怀牛膝、黄连等。

但有些药枯萎早则在夏季采收,如半夏、太子参。

2、茎木类:秋冬时采收,如关木通、大血藤等。

有些全年可采,如苏木、沉香等。

3、皮类:干皮在春末夏初采收,如黄柏、厚朴;根皮一般在秋季采收,如牡丹皮等。

4、叶类: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少数秋冬时采取,如桑叶。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考试重点

名解:过桥:黄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大理石样花纹:槟榔断面可见红棕色种皮及类白色胚乳相互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

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针眼:半夏凹窝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须根痕。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艼:人参的不定根。

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生药的表面,以及某些生药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当门子:麝香仁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起霜:苍术断面暴露久后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二杠: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

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根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

乌金衣:牛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云锦花纹:何首乌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星点:大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即为星点。

鹦哥嘴:冬麻顶端有红棕色的鹦哥嘴状顶芽,习称鹦哥嘴。

绪论1.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生药:来源于天然、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3.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4.草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中药+草药5.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6.四大怀药: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7.生药学: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8.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的种类(2)调查、考证生药的资源(3)指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品质评价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含量、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黄曲霉素(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5)通过亲缘关系寻找新资源。

生药学期末考试填空重点

生药学期末考试填空重点

[冬虫夏草]【基源】子囊菌纲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干燥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呈黄白色、子座短小者为佳。

[茯苓]【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性状】以体重、质坚实、外皮棕褐色、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而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麻黄]【基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其木质茎不入药)【显微特征】粉末:草麻黄;鉴别要点:电话筒状或者哑铃形气孔、嵌晶纤维、导管形成麻黄式穿孔板。

【化学成分】含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大黄]【基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习称“南大黄”。

掌叶大黄(中裂):多年生草本,高1~2m。

根及根茎肥厚。

茎直立。

唐古特大黄(深裂):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窄线形。

药用大黄(浅裂):与上两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

花较大,黄白色,长2mm。

【性状】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栓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残留栓皮棕褐色。

质坚实,断面淡橙红色,显颗粒性。

气清香,味苦微涩,咀嚼粘牙并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粉末特征:1.棕黄色2.草酸钙大型簇晶3.网状具缘纹孔导管4.淀粉粒大多圆球形【理化鉴别】紫外荧光法:紫外光灯下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蒽醌衍生物),不显亮蓝紫色荧光(土大黄苷等茋类化合物)。

粉末微量升华,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液显红色(羟基蒽醌类反应)。

检查羟基蒽醌衍生物法【药理作用】1泻下作用:有效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在肠内代谢后转变为大黄蒽酮,直接作用于大肠产生泻下作用;2抑菌作用: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为抑菌有效成分;3鼠李没食子酸苷成分:以腹腔给药注射于家兔,降低血清尿素氮(BUN)改善肾功能;伪品: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商品称“味连”)、三角叶黄连(商品称“雅连”)、或云南黄连(商品称“云连”)的干燥根茎。

大专生药学的重点总结

大专生药学的重点总结

1.生药理化鉴定不包括哪一项()B.性状鉴定2.鉴别生药中黄酮类类成分的常用试验是()D 盐酸镁粉反应3.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官方颁布的第一部药典()D.《新修本草》5.炒制大黄属于()的炮制方法 B 火制6.生药本身经灰化遗留的不挥发性物质称()B 酸不溶性灰分7.生晒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9.北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为( )B.木脂素类10.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然药物的范畴()D.生物制品11.下列哪组不包括“四大怀药”而是“浙八味”中的部一分 ( )D.延胡索、玄参、郁金、白术13.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A.杜仲14.常用生药柴胡属哪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有毒,不能供药用()B. 大叶柴胡15.下列药材中不是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是()D. 天麻16.含草酸钙簇晶的生药是()A. 大黄17.根具有“铜皮,铁骨,狮子头”的药材是()C. 三七18.以下哪种加工品,还需要继续炮制才能供药用()D.盐附子19.哪味生药含有分枝状石细胞()B.厚朴20.用苦味酸钠反应检查是否含有氰苷的药材是()A.苦杏仁21.根呈圆柱形,横断面皮部白色,内心淡黄色,俗称“金井玉栏”()D黄芪.23.下列除哪项外,均含晶纤维()A当归24.红参伪品,断面呈多环同心型维管束,此伪品属哪种植物的根伪制()C.商陆26.显微观察生药细胞中的内含物淀粉粒应用试剂()D.醋酸甘油试液或蒸馏水27.“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28.番红花的入药部位是()B、柱头29.下列哪种生药可以用微量升华法鉴别()C 大黄30.下列含有树脂道特征的药材有()D.人参31.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 )C.药用部位+属名或种加词32.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然药物的范畴()D.生物制品33.中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34.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不能观察到()B.多糖颗粒35.《中国药典》的“鉴别”项系指() C. 检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36.测定中药材灰分含量时,灼烧温度应是()A.500˚C-600˚C37.蒸和煮属于()修制方法C水火共制38.鉴别生药中糖类成分的常用试验是()A。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考试重点

@@@大黄【基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状】①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②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栓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残留栓皮棕褐色③质坚实,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④根茎星点,根无星点⑤气清香,味苦微涩,咀嚼粘牙沙粒感,唾液染黄粉末特征草酸钙大型簇晶,网状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多圆球形@@@@@错误!未指定书签。

[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或云南黄连‘云连”干燥根茎【性状】1根茎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

单枝类圆柱型,较粗短,2表面黄棕色,3根茎中段有细节间,光滑,“过桥”4质坚硬,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红棕色。

5气微,味极苦雅连:根茎多单枝,圆柱形,微弯曲,过桥长,表面光滑。

云连:单枝,弧形或钩状弯曲,过桥短【显微特征】味连①木栓细胞数列②皮层较宽,石细胞散在,鲜黄色③中柱鞘纤维成束,少量石细胞黄色④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射线明显,木质部黄色木化5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有石细胞云连:均无石细胞@@@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干燥根。

【性状】1根呈圆柱形,有纵皱纹和横纹皮孔2表面淡棕或棕褐3质坚实体较重,断面黄白色,强纤维性,木质部淡黄色,射线细密放射状④老根中心多枯朽空洞状褐色⑤气微,味微甜,嚼之豆腥味【显微特征】粉末①纤维多成束,细长,壁厚,非木化,表面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②具缘纹孔导管无或橙黄色③石细胞少见④木栓细胞淡黄绿色,呈多角型⑤淀粉粒较多。

【化学成分】皂苷、黄酮、多糖类@@@@@@[甘草]【基源】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显微特征】粉末:棕黄色。

纤维成束或分离,草酸钙方晶,木栓细胞红棕色,淀粉粒。

根横切面:乌拉尔①木栓层数层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②韧皮部射线宽广,弯曲现裂隙;纤维成束,非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晶纤维。

筛管群压缩变形③束内形成层明显④木质部射线宽,导管较多,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⑤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胀果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重点★有挥发油的药材:【当归、丁香、薄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厚朴、黄柏】★有晶翘纤维的药材:【黄柏、甘草】★“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总论即①按字首笔画顺序编排②按药用部分③按化学成分④按功能⑤按自然分类系统6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内部水分向外挥散,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

“发汗”也是提高中药材品质的一种加工方法。

征的指纹图谱。

图谱有:TLC 、HPLC、GC、HPCE、IR(红外光谱指纹),紫外光谱指纹图谱UV,核磁共振谱指纹图谱(MS)、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DNA指纹图谱以适应临床治疗需要③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④改变药物性质,便于调配和制剂⑤纯洁药物,提高药物的品质⑥利于贮存⑦除臭矫味烫、煨、煅、炙)④水火共制(蒸、煮、火单)⑤其他(发酵、制霜)①破坏酶的活性②使苷类成分分解货产生新成分,改变药物作用③使挥发油含量降低气清香,味苦、微涩,嚼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和皮层已除去,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径向稀疏排列,髓部宽阔,由薄壁细胞组成,并有多数复合维管束(星点),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大而多。

粉末:黄棕色。

①草酸钙簇晶众多②导管为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③淀粉粒为球形【川乌附子】加工四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化学成分: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含乌头碱,有剧毒),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进一步水解的醇胺)、水溶性生物碱★【黄连】来源: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峨眉野连,分别称味连、雅连、云连、凤尾连的干燥根茎。

比较三连:(1)味连:多弯曲有分支,弯曲互抱,集聚成簇,形如鸡爪,故称鸡爪黄连,分枝类圆柱形,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杆”;中央髓部红棕色。

味极苦。

(2)雅连:多单枝,略呈圆柱形,稍弯曲,顶端有少许残茎,“过桥杆”较长;(3)云连:多为单枝,弯曲拘挛,较细小,多无过桥杆,形如蝎尾。

显微特征:味连:表皮部分脱落,皮层宽阔,可见根迹维管束,木栓组织于外侧皮层,宽数列细胞,中柱鞘纤维成束,鲜黄色。

生药学易考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易考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易考知识点总结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天然药物的来源、质量标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制剂方面的知识。

生药学的考试内容较为广泛,包括植物药学、药用动物学、药用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针对生药学的易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学习生药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植物药学1.常用中药材及其药理作用:中药材是指用于中药制剂制备或直接作为药物使用的植物材料。

常用中药材包括人参、黄连、柴胡、当归等。

了解各种中药材的来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等是学习植物药学的重点。

2.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指用于评价中药材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包括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掌握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指将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以提高药物的效用和减轻副作用。

掌握中药的炮制方法对于保证药物质量和有效用药十分重要。

4.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中药进行质量监控和控制,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等。

学习中药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二、药用动物学1.常用药用动物及其药理作用:药用动物是指将动物的身体组织、分泌物或排泄物用于药用的一类动物。

常用药用动物包括蜂胶、麝香、石斛、鹿茸等。

了解药用动物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等是学习药用动物学的重点。

2.药用动物的质量标准:药用动物的质量标准是指用于评价药用动物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包括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掌握药用动物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药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药用动物的提取和加工方法:药用动物的提取和加工方法是指将药用动物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加工,以提高药物的效用和减轻副作用。

掌握药用动物的提取和加工方法对于保证药物质量和有效用药十分重要。

4.药用动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掌握药用动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于合理用药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生药学习题及各章节重点

生药学习题及各章节重点

《生药学》复习题每章节复习资料生药学名词解释总汇1.药物(P1):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2.生药(P1):就是药材,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料)药之意,实为经过简单产地加工而未精炼的天然药物商品药材。

3.中药(P1):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4.中成药(P19):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型。

5.饮片(P21):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6.地道药材(P6):指特定产地所产的优质高产药材。

如浙江产的白芍、白术。

7.中药炮制(P20):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和药材的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发霉(P10):又称为霉变,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的是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8.变色(P10):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生药在采收加工、贮藏中因方法不当引起的色泽改变。

9.泛油(P10):即“走油”,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是指含油生药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也指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0.生药鉴定(P38):指依据国家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药用标准,对商品生药和检品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11.原植物鉴定(P39):是应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物药的植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其学名的一种方法。

12.性状鉴定(P40):指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方法检查药材的外观性状,从而鉴定生药的一种方法。

13.理化鉴定(P41):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生药的有效成分或利用生药中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殊反应来间接的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14.显微鉴定(P41):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其后含物的特征,以供鉴别生药的真品、伪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完整word版)生药学重点 最全

(完整word版)生药学重点 最全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

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分52卷,列为16部,共载药1892种,方11096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糖类的鉴别方法:(1)Fehling 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 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 C6H12O6+Cu(OH)2→C6H12O7+Cu2O↓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

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 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皂苷类的鉴别方法:1、泡沫试验取生药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min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以上)为阳性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药学考试老师提到的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
毛茛科:黄连
小檗科:淫羊藿
木兰科:厚朴
樟科:肉桂
罂粟科:延胡索、阿片
豆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甘草和黄芪的来源、特征(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蔷薇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山楂和苦杏仁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性状和显微)、药理作用。

唇形科:特征
重点药材:丹参和黄岑的来源、特征(生药特征和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忍冬科:金银花的来源、特征、显微特征
菊科:特征、花程式
重点药材:苍术和青蒿的来源、性状和药理作用。

注意:除了这些科这些药材,老师上课也讲了其他科其他药材,大家最好看一下ppt,了解一下,切不可仅仅复习这些。

二、名词解释(这些只是老师提到的一部分,其他重要的概念请看笔记,课件或资料)
狮子盘头、凯氏点/带、营养叶、朱砂点、完全叶/花、晶鞘纤维、花程式、二强/四强雄蕊、过桥、花甲、等面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