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作业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鲁迅的小说研究

一、名词

1.“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2.“假洋鬼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留过洋、没有系辫子,但留有假辫子,所以被阿Q斥为“假洋鬼子”;是改革派人物的代表。

3.吕韦甫: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中的人物,有着鲁迅的自我的影子。吕纬甫早年激进,维新,曾到庙里拔掉了神像上的胡子,但中年以后渐趋颓唐,教学生“子曰诗云”,但他仍然不屈于自己的命运,依然为寻找自己的梦为挣扎着。

4. 《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现代小说。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叙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从发病到康复的过程,暴露了礼教社会的弊害和罪恶。指出了传统中国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可谓是鲁迅整个创作的总纲。

二、简答

1.《呐喊》、《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迅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在小说上。他以《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鲁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

小说的开山者,现代小说在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呐喊》和《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

(一)最先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

(二)在结构形式上,打破了古典小说按纵向时间叙述的方式,单一的第三人称自由地组织结构,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自由选择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叙事的同时,心理刻画与外部描写有机结合。

(三)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征应用于小说创

作,并注意与其他创作方法的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小说文体。

2.《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第一、故事新编》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中引进某些现代内容和现代细节,以古和今的强烈反差造成滑稽和“间离”的效果。

第二、《故事新编》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部分作品所显示的情节内容的荒诞性。

第三、《故事新编》最重要的艺术特点,我以为还在于借古代的故事将作者特定的情感、心境、意趣加以外化和折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但却是表现主义意义上的“自我表现”,而不是简单庸俗的“自况”。即其中的强烈的个人的主观写意性。

3.请具体分析《在酒楼上》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物象。《在酒楼上》中,最突

出的特点是其中的人物及景物的叙述和描写都与小说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整个小说的抒情的氛围结合起来。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有的象征性的氛围和意境。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于“雪景”及其氛围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的心境融为一体。

三、论述

分析《阿Q正传》中“阿Q”形象并概括其本质。

第一,“奴隶”的地位。“未庄”社会的下层。老实的没有地位的普通农民。无职业、无财产、无名姓的无产者,甚至连老婆都要不起。

第二,维持“奴隶”地位的精神法宝——精神胜利法。阿Q在世界上得不到做人的权利,不受尊重,他只能向内转为自我膨胀,内转为有如粤谚所谓的“背后骂皇帝”式的“精神胜利法”,这是阿Q的灵魂的基石。“肉体与精神分离”,“重精神而轻肉体”是其最大特点。

第三,阿Q式的革命是历代中国农民革命的一个缩影,阿Q式的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特色,其具有极大的积极性、盲目性、破坏性、落后性乃至反动性。鲁迅以极大的悲愤对阿Q式的革命作了惊人的预言:中国革命决不能是阿Q式的革命,但中国革命也许只能是阿Q式的革命;如果能让阿Q去死,中国革命也许才有真正的希望。阿Q式的革命在中国取得成功,将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悲剧;阿Q的被处决,代表了鲁迅的良苦用心。他以阿Q的被处决为中国人们鸣枪示警:只能让阿Q去死,中国革命也许才有真正的希望。

第四,通过阿Q,鲁迅所呈示的是“压在大石底下”的即传统制度和文化陶冶下的中国人的灵魂,即具有亚细亚麻木的“国民性”。通过阿Q,他要揭示的是中国国民“精神奴役的创伤”。当然,这其中既有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也是对于自我精神形态的自审性的反思。

第五,阿Q的形象,不独是中国农民所独有,其精神特质是属于整个国民的,甚至具有某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因此,阿Q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精神符号,而其形象已经成了世界文学的典型。是农民的一些禀性,也是国民的“劣根性”,更是“国民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的人性的弱点”,因此,阿Q形象的意义就超越了国界,体现了“世界性”的特点。

第三章作业鲁迅的散文诗和散文研究

一、名词

1.“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二、填空

1.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为人生而艺术派)。

2.“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 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墓碣文》)。

3.《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4.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精神虐杀”的作品(《风筝》)。

5. 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6. 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7.(“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

8.鲁迅散文,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一是————。(独语(自言自语)、闲话(闲谈))

9.鲁迅的散文集主要有————和————。(野草》和《朝花夕拾》)

10. 在《野草》中的(《立论》)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11. 《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

12. 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13. 《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14. 鲁迅的抒情性散文集是(《野草》);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15. 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

16.散文诗集《野草》不但语言充满奇峻的变异,而且表现手法也极具创新意识,其中(《过客》)一篇就体现了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三、简答

1.鲁迅散文写作总的特点是什么?

(1)写作的系列性,有计划和整体构思的系列写作。(2)内容的私密性,触及的乃是自己心灵中最柔软之处。(3)两种表述方式,独语体和闲话体。

2.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

(1)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

(2)歌颂韧性战斗精神;

(3)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

3.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