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耳部、鼻部、咽喉部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中医耳鼻喉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耳部疾病的治疗1、耳鸣、耳聋耳鸣和耳聋是耳部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火郁结、风热侵袭等有关。
治疗上,中医常采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清热化痰、疏风解表等方法。
例如,对于肝肾不足型耳鸣、耳聋,可选用六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等方剂进行调理;对于气血亏虚型,可用归脾汤加减;对于痰火郁结型,可用温胆汤加味;对于风热侵袭型,可用银翘散加减。
此外,中医还会采用针灸疗法,如针刺听宫、翳风、中渚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从而缓解耳鸣、耳聋的症状。
2、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等。
中医认为其多由肝胆湿热、脾虚湿困等所致。
治疗时,对于肝胆湿热型中耳炎,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泻肝胆湿热;对于脾虚湿困型,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利湿。
同时,中医外治法在中耳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用黄连、黄柏、苦参等中药煎水清洗外耳道,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或者用吹耳法,将药粉轻轻吹入耳内,以达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的效果。
二、鼻部疾病的治疗1、鼻炎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
中医认为鼻炎的发生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对于过敏性鼻炎,多因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所致,治疗上常采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以益气固表、疏风通窍。
对于慢性鼻炎,若属肺脾气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属气滞血瘀者,可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此外,中医的穴位按摩和艾灸疗法也对鼻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按摩迎香、鼻通等穴位,可促进鼻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鼻塞症状;艾灸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能温通经络、扶正祛邪,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中医耳鼻咽喉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与祖国医学同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专科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产生了与中医基本理论既有联系,又有特色的专科理论,成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的系统化、专业教育的系统化、正规化,以及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专业化都是在最近三十年左右才出现的。
第一节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萌芽时期夏商至秦汉(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264年),是耳鼻咽喉科发展的早期,即学科的起源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是耳鼻咽喉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并随着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同时也产生了耳鼻咽喉科的基本理论。
一、耳鼻咽喉科知识的初步积累经过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和医学实践经验的越来越丰富,促进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同时也使耳鼻咽喉科方面的知识得到初步积累。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病证的初步认识。
早在夏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就有了比较固定的概念,对耳鼻咽喉的生理和疾病已有了初步认识。
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首、面、眉、目、鼻.、耳、口、舌、齿及其他部位名称的记载,从文字的结构上看,当时已知道耳听声音,鼻嗅气味的机能。
在卜辞中有“贞旨自病”、“贞病耳”的记载,以及疾耳、疾自(鼻.)、耳鸣、疾言、疾音等专用病证名称。
西周时代,从《山海经》所见,又出现了聋、噬痛、哂(咽部噎塞)等病名。
春秋战国时代,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所见,已有耳鼻咽喉病证名十多种二十多个,如噬睢(疽)、鼻抉(缺,即鼻畸形)、耳疆(耳郭冻疮)等等,并淘汰了甲骨文中一些笼统的名称(如疾耳、疾言等)。
从这一时期的多种著述中还可见到更多的病证名,说明了对病证认识的具体化及其准确性的提高,也说明了对具体病证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概念。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这是关于耳聋最早的明确定义。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级考试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级考试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级考试是指针对中医相关专业学生或从业人员进行的一种评估考试。
该考试旨在对考生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业学科,研究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结合中医理论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级考试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脏腑学、病证学等;
2. 耳鼻咽喉疾病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方法;
3. 中医药物对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的用法;
4. 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耳鼻咽喉疾病中的应用;
5. 耳鼻咽喉科学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考试形式可能是选择题、简答题、论文写作或实际操作等不同形式的组合。
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因考试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如果你需要准备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级考试,建议你参考相关的教材、学习指南和模拟试题,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另外,可以和你的老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学习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你考试顺利!。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一、耳鸣:1.耳鸣是指患者自觉听到不同程度、不同音质的声音,常见的有嗡嗡声、尖锐声等。
2.中医认为耳鸣与肝肾虚损、心火旺盛、血虚等有关。
3.耳鸣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休息和运动,针灸、中药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二、鼻炎:1.鼻炎是指鼻黏膜长期或反复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常见的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2.中医认为鼻炎与肺热、肺脾虚弱、上焦湿热等有关。
3.鼻炎的治疗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体质,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咽炎:1.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常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2.中医认为咽炎与肝火亢盛、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有关。
3.咽炎的治疗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喉部湿润,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
四、中医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1.中医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广泛应用于临床,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达到治疗效果。
2.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常用穴位有曲池、风池、迎香、印堂等。
3.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五、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1.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可以通过疏风清热、排痰止咳、补益气血等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2.常用的中药有薄荷、枇杷叶、淡豆豉、百合等。
3.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医生进行配方和用药。
六、中医养生:1.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病,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中医养生可以通过养心、养肺、养肝等方法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3.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有艾灸、按摩、饮食调理等。
以上是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法。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与耳鼻喉相关的疾病。
几千年来,中医耳鼻喉科学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医理论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整体,耳鼻喉系统与其他器官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理论,耳鼻喉是人体五官之一,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中医耳鼻喉科学把耳鼻喉系统分为多个部位,包括耳廓、耳骨、鼓膜等耳部,鼻孔、鼻腔、鼻咽等鼻部,咽喉、声带等喉部。
每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常见疾病中医耳鼻喉科学治疗的疾病广泛多样,常见的疾病包括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息肉等。
这些疾病多是由于饮食不当、环境污染、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耳鼻喉科学强调调整人体气血平衡、消除寒湿邪气等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
例如,对于鼻炎患者,中医耳鼻喉科医生会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手段来缓解炎症,改善症状。
对于咽喉炎患者,中医耳鼻喉科医生则会利用中药和针灸来治疗炎症,舒缓喉咙的不适感。
治疗方法中医耳鼻喉科学有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推拿按摩、拔罐等。
在针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在特定的穴位施以针刺,通过调整气血流动,刺激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熏蒸是通过将草药煮沸后的蒸汽引入患者的鼻腔或喉咙,起到消炎、祛湿的作用。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疼痛和炎症。
拔罐是将特制的罐子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以产生负压,促进淋巴排毒,加速康复。
总结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中重要且独特的分支,其治疗方法和理论基础都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之上。
它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改善气机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目的。
无论是鼻炎、咽喉炎还是声带息肉等疾病,中医耳鼻喉科学都能够提供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耳鼻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但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治疗理念仍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科方向,研究耳鼻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中可能包括的一些内容:
1. 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五行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中医耳鼻喉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2. 解剖学与生理学:学习耳鼻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耳部、鼻部和喉部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
3. 疾病诊断:学习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来判断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以确定正确的诊断。
4. 中药治疗:学习中医药在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常用中药药物、方剂和草药的使用,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 针灸疗法:学习耳鼻喉相关的针灸穴位和疗法,如耳针疗法、经络调理等,以及针灸在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
6. 中医按摩疗法:学习中医按摩疗法(推拿)在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包括穴位按摩、经络推拿等。
7. 经典医案学习:通过学习耳鼻喉疾病的经典医案,了解传统中医医师在诊治耳鼻喉疾病方面的实际经验和方法。
8. 中西医结合: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知识和技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和诊治耳鼻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个复杂而细分的领域,其课程内容和深度可能因不同的教育机构和课程而有所不同。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包括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学习内容还需根据实际课程设置和教材来决定。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耳鼻咽喉的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耳鼻咽喉科学属于五官科,它主要研究耳鼻咽喉的冷热虚实,升降浮沉等病理现象,而且也会参考现代医学的成就。
一、耳病1、耳鸣:耳鸣又称“听暇”,是指在外界没有声音刺激时,出现通过听觉器官捕捉到的自主产生的声音。
常见的耳鸣病因很多,如高血压、内分泌失调、颈椎病、头颅外伤等,中医理论认为,耳鸣多为肝肾阴虚或气滞血淤。
常用的中医治疗包括滋阴补肾、调理肝气、活血化瘀等。
2、耳聋:耳聋试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听觉能力受损,表现为听力受限或听力丧失。
中医认为耳聋多由肾虚、脾虚、心火扰动、痰湿内扰等因素引起。
治疗方法包括调理肾气、补益脾气等。
中药常用的有当归、川芎、熟地黄等。
二、鼻病1、鼻窦炎:鼻窦炎是常见疾病,其主要病因为风寒、饮食不当、感冒等。
中医认为,鼻窦炎主要病因为体内风邪所致,又分为寒性和热性两种。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祛邪散寒、清热解毒等。
中药常用的有薄荷、芳香油等。
2、鼻窒息:鼻窒息在中医学上又称为鼻塞。
鼻塞多由风寒壅闭、热毒郁积等因素所致。
治疗方法常用的有通窍宣肺、化湿祛堵等。
中药常用的有甘草、薄荷、枳实、穿山甲等。
三、喉病1、喉炎:喉炎又称为声带炎,是因风寒、火热、暴饮暴食、过度使用嗓子等原因引起的声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症状。
中医认为,喉炎主要病因是因外邪所致,治疗方法有清胃透热、宣肺化痰等。
中药常用的有赤芍、黄芩、金银花等。
2、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发炎,由于内风、外邪、痰湿内扰等引起的喉部不适、咽喉痛、高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扁桃体炎多由肝火炽盛,肺胃干燥,痰湿凝滞等因素所致。
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等。
中药常用的有黄芩、银翘、枸杞果等。
总之,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耳鼻喉科学治疗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注重疾病的表面治疗,更加强了预防和对全身健康的调理。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都因病因不同而灵活应用。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一、总论:1、关系:所属、生理、病理、诊断、治疗;2、耳肾:主官窍,肾精濡养、听力、平衡,耳鸣、耳聋、眩晕;3、鼻肺:主官窍,肺气通鼻、呼吸之气、门户、嗅觉;4、喉肺:肺系、经络,行呼吸、听声音,肺失调和;5、内治法:通窍化痰、利咽开音、祛瘀消痈排脓、疏肝解郁;☆①通窍:芳香化浊、升阳利湿;②消痈排脓:清热解毒、散瘀脱毒;6、外治法:①耳:滴、吹、涂、清;②鼻:滴、吹、涂、雾、洗、塞;③咽喉:吹、雾、含、噙(q in)、敷、烙。
二、耳病:1、耳郭痰包: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耳郭假囊肿;☆预防调护:①不宜反复揉按;②不宜切开引流;③穿刺前应严格消毒,无菌操作;2、断耳疮:耳郭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郭变形;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3、旋耳疮:围绕耳郭或耳周的湿疮,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外耳道湿疹;☆病因病机:风毒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45、耳疖:外耳道的疖肿,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6、耳疮: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弥漫性外耳道炎;7、耵耳症状:耳堵、耳胀、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眩晕;8、外耳道圆形异物:刮勺、耳钩,顺耳道壁与耳道间的空隙越过异物后方,轻轻拉出,切勿夹取;9 、大疱性鼓膜炎:耳痛、鼓膜起血泡;儿童、青少年,多单侧,冬季;10、耳胀耳闭: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分型:①风邪外袭,痞塞耳窍一一疏风散邪,宣肺通窍一一荆防败毒散、银翘散;②肝胆湿热,上蒸耳窍一一清泻肝胆,利湿通窍一一龙胆泻肝汤;③脾虚失运,湿浊困耳一一健脾利湿,化浊通窍一一参苓白术散;④邪毒滞留,气血瘀阻一一行气活血,通窍开闭一一通窍活血汤;☆外治法: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预防调护:①鼻涕多,用滴鼻药;②擤(xing )鼻应正确,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毒邪窜入耳窍;☆预后转归:迁延可转成耳闭或脓耳;中耳有积液,反复发作,可致鼓室与鼓室内壁粘连,听力明显下降;11、脓耳: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分型:①风热外侵一一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一一蔓荆子散;②肝胆火盛一一清肝泻火,解毒排脓一一龙胆泻肝汤;③脾虚湿困一一健脾利湿,补托排脓一一托里消毒散;④肾元亏损一一补肾培元,祛腐化湿一一知柏地黄丸、肾气丸;☆外治法:清除脓液、滴耳、滴鼻、吹耳、涂敷、摘肉芽、摘息肉、乳突根治术、鼓式形成术;12、脓耳变证: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13、耳鸣:自觉耳中鸣响、周围并无相应声源;14、耳聋: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轻者称“重听”;☆分型:①风热侵袭一一疏风散邪,宣肺通窍一一银翘散;②肝火上扰一一清肝泻火,开郁通窍一一龙胆泻肝汤;③痰火郁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清气化痰丸;④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窍——通窍活血汤;⑤肾精亏损一一补肾填精,滋阴潜阳一一耳聋左慈丸;⑥气血亏虚一一健脾益气,养血通窍一一归脾汤;15、耳眩晕:耳窍病变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分型:①风邪外袭一一疏风散邪,清利头目一一桑菊饮;②痰浊中阻一一燥湿健脾,涤痰止眩一一半夏白术天麻汤;③肝阳上扰一一平肝熄风,滋阴潜阳一一天麻钩藤饮;④寒水上泛一一温壮肾阳,散寒利水一一真武汤;⑤髓海不足一一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一一杞菊地黄丸;⑥上气不足一一补益气血,健脾安神一一归脾汤;16、鼓膜破裂处理: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17、耳菌:耳部恶性肿瘤,耳部肿块、疼痛、流污秽脓血。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简介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耳鼻喉器官疾病的学科,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研究内容涉及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负责声音的接收和转化、味觉的感受、空气的过滤以及咽喉食物的吞咽等功能。
耳鼻喉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遗传因素、生活习惯、情感状态等有关,其中尤以内外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书大医谷正岐,《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耳聋、鼻塞、喉痛等疾病的阐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耳鼻喉科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代表性的医家有张仲景、王叔和、李时中等。
在现代医学发展之初,中西医学相继传入中国,一度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然而,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耳鼻喉科学逐渐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主要源自于中医经典理论和古代医家的实践经验。
其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以气血、精神、五脏六腑等为中心的全身系统观察,包括:1. 气机升降学说气机升降是指人体生理过程中通过气机升降的运动来实现调节的过程。
气机升降学说认为,耳聋、鼻塞、喉痛等疾病与人体的气机升降不畅、阻滞有关。
所以,中医治疗这些疾病首先要解除气机升降的障碍。
2. 虚实辨证学说虚实辨证学说是中医诊断方法的基础,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它认为人体生理状态和疾病症状的变化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情况。
因此,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要根据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如实施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等治疗方法,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3.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体经络是血气运行的通道,是整个脏器、器官及组织的联系和调节中枢。
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常常采用调理经络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耳鼻喉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旨在通过对经络、腧穴、气血和脏腑等多方面的综合调理,来达到疾病的治愈和整体健康的提升。
下面是一些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基本知识。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认识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传统中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通过对人体的调理和治疗,以达到促进身体疾病的恢复的目的。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特点中医耳鼻喉科学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四诊与望闻问切等一系列方法,对症下药,从而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
同时,中医耳鼻喉科学还注重预防,强调在身体出现疾病前,要进行调理,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方式中医耳鼻喉科学主要通过吸取传统中医学的经验和先进科技,进行耳鼻喉疾病的治疗。
例如,通过针灸中的“耳穴疗法”、中成药的使用以及低温等一系列方法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还可以使用传统的拔罐、刮痧等方法来进行身体的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优点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创伤小: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方法多为温和的调理,对身体创伤较小,治疗后的复原期比较短。
2. 治愈效果持久:中医的理念是治疗根源,通过综合调理和长期的治疗,可以根治一些慢性疾病,避免反复。
3. 过程无痛苦:中医治疗的过程往往是舒适放松的,不会像西药那样出现副作用等不适反应。
总结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人体的综合调理和治疗,来达到疾病的治愈和身体健康的提升。
中医耳鼻喉科学具有创伤小、治愈效果持久、过程无痛苦等特点,为人们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NXPowerLite)
中医耳鼻咽喉科医生在临床实践 中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 保健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强调预防保健,提倡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生活习 惯来预防耳、鼻、咽喉等疾病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对于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医 耳鼻咽喉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
03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草药治疗
使用中草药,如菊花、金 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 解毒、利咽止痛的作用。
中成药治疗
针对不同病症,选用具有 相应功效的中成药,如六 神丸、鼻炎灵片等。
汤剂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个性 化的中药汤剂,以达到调 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非药物治疗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在预防保健方面还涉及一些特色疗法,如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等, 这些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广大群众自我保健。
科学研究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 创新和发展,涉及的领域包括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药物研究等。
近年来,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在科学研究 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针灸治 疗耳鸣、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等,这些 成果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提供了
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耳鼻咽喉疾病。
辨证治理论
总结词
辨证治理论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核心 治疗思想,它强调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 治疗。
VS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辨证治理论是治疗疾病的最佳 方法。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等 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疾病的本质,然后根 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耳鼻咽 喉疾病时,会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 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治愈疾病的 目的。
脏腑理论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背景介绍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学科,它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旨在维护和改善人们的耳鼻喉健康。
本文将总结一些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中医耳鼻喉疾病的分类- 耳部疾病:包括耳聋、耳鸣、耳痛等。
- 鼻部疾病:包括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等。
- 喉部疾病:包括喉炎、声带息肉、声音嘶哑等。
2. 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观察耳鼻喉的外部形态、颜色等。
- 闻诊:倾听患者的声音、鼻腔气味等情况。
-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饮食等情况。
- 切诊:通过按压耳鼻喉区域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3. 中医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如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
-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流动,改善耳鼻喉疾病。
- 推拿疗法:运用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耳鼻喉区域,促进血液循环。
- 中草药熏洗疗法:使用中草药蒸熏或洗涤耳鼻喉部位,起到清洁和消炎作用。
4. 中医耳鼻喉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蔬果、粗粮等健康食材。
- 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体力和体质,增强抵抗力。
- 避免寒冷刺激:保持耳鼻部位的温暖,避免寒冷风寒的刺激。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耳鼻喉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问题。
结论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疗法来治疗和保健耳鼻喉健康。
希望本文所总结的知识点能够增加读者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了解,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实践。
参考文献:[1] 张明生. 中医耳鼻喉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中医耳鼻喉科【耳鼻咽喉科知识】
汇入下颌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
二、鼻腔 (一)鼻前庭 (二)固有鼻腔
内外顶底四个壁 (见图)
中鼻甲 中鼻道
下鼻甲 下鼻道
嗅裂 鼻中隔 总鼻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内壁—鼻中隔 2、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下鼻甲的前上方—鼻泪管开口 下鼻甲附着处壁薄—穿刺部位 中上鼻道有鼻窦开口
总鼻道 嗅区—上1/3,上鼻甲内侧对应中隔 呼吸区—下2/3,中鼻甲内侧及中隔 以下
3、顶壁— 窄,成穹窿状 4、底壁—硬腭,与口腔相隔
三.鼻窦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与面骨内含 气的空腔,共四对两组。(见图)
前组:上颌窦 前组筛窦
道 额窦
后组:后组筛窦 蝶窦
前组均开口与中鼻
开口与上鼻道 开口与蝶筛隐窝
(一)上颌窦(图) 居于上颌骨内, 为鼻窦中最大的一对。
1.前壁:面壁,中央最薄,凹陷—尖牙窝. 2.后壁:较厚,与颞下窝比邻。 3.上壁:眶壁,骨壁薄,壁中有眶下神经血 管。
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向内至鼓膜, 长约2.5cm至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
软骨部皮肤含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 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3、外耳的神经血管和淋巴 外耳神经(1)下颌神经耳颞支 (2)迷走神经耳支 外耳的血管: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上颌动脉。 外耳的淋巴流至耳廓周围淋巴结。
到毛细胞。
2、感音功能:将螺旋器受到的声能转 换
到蜗神经的电位。
(四)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 及本体感觉三个系统协调完成,其中前庭 系统最为重要。
当头部、身体运动产生刺激传至前 庭感受器时,就可引起眼球、颈肌、四肢 的肌反射运动,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优势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治疗优势有哪些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整体调理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耳鼻喉的疾病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全身的气血、阴阳失调有关。
例如,耳鸣、耳聋可能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导致;鼻塞、流涕可能与肺脾功能失调有关;咽喉肿痛可能是由于胃火上炎、心火亢盛等引起。
因此,中医在治疗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治疗局部的病症,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复发。
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法多样。
常见的有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等。
中药内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方剂。
中药外用则包括滴鼻、滴耳、吹药、熏洗等方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疗效。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耳部、鼻部、咽喉部的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耳部、鼻部、咽喉部的抵抗力。
穴位贴敷则是将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来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的优势。
与西药相比,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经过合理的炮制和配伍,其副作用相对较小。
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时,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避免了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带来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例如,在治疗慢性鼻炎时,使用中药可以避免长期使用滴鼻剂导致的药物性鼻炎;在治疗耳鸣、耳聋时,中药可以调理身体的整体状况,减少因使用某些西药而产生的头晕、恶心等副作用。
中医在治疗耳鼻喉疾病时注重预防和调理。
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刚刚出现苗头时,就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调理。
中医耳鼻喉科学有哪些临床特色
中医耳鼻喉科学有哪些临床特色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疾病方面展现出许多显著的特色。
中医认为耳鼻喉与脏腑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耳与肾关系密切,肾开窍于耳;鼻与肺关系紧密,肺开窍于鼻;咽喉则与肺胃等脏腑相关。
这种整体观念使得中医在诊治耳鼻喉疾病时,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症状,更注重从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出发,寻找病因和病机。
在诊断方面,中医耳鼻喉科有着独特的方法。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病情资料。
望诊时,观察患者耳部、鼻部、咽喉部的形态、色泽;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特点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切诊主要是切脉,通过脉象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
此外,中医还会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等,综合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且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不同的方剂。
比如,对于耳鸣耳聋,可能会使用补肾填精的方剂;对于鼻塞流涕,可能会使用疏风通窍的方剂。
中药的剂型也有多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针灸治疗在中医耳鼻喉科中也应用广泛。
通过针刺耳部、鼻部、咽喉部周围的穴位,以及远端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刺听宫、翳风等穴位可以治疗耳鸣耳聋;针刺迎香、鼻通等穴位可以缓解鼻塞。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耳鼻喉科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耳部、鼻部、咽喉部的相关部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比如,按摩耳部可以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减轻耳鸣;按摩鼻部可以缓解鼻塞。
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在耳鼻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建议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对于脾虚湿盛的患者,建议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
此外,中医的情志调理也不容忽视。
情志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影响耳鼻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 2.5--3.5cm ,为一略呈“ 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 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
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PPT课件
治疗关系:
补中益气
鼻病治脾 健脾祛湿
益气摄血
泻脾胃伏火
3.鼻与胆 所属关系:①胆脉起于目锐眦,布脑后,通过经络与 鼻联系;
②胆之经气通脑,脑下通頞(è,鼻梁), 頞 下为鼻,胆~髓海~鼻。 生理关系:胆之经气上通于脑。 胆气和平,则脑、頞、鼻安康。 病理关系:①胆热循经直犯鼻窍。 ②胆移热于脑,下犯頞与鼻窍。 ③肝胆火热上迫致鼻衄。 治疗关系: 鼻病治肝胆 清泻肝胆湿热
生理关系:①心主神明,耳司听觉,受心之主宰。
②心主血脉,宗脉聚耳,心血上奉, 濡养耳窍。
③心脉络耳,肾精通耳,心肾相交,听觉 聪敏。
病理关系:①心虚血耗,心肾不交 则耳鸣、耳聋、 眩晕;
②邪热上犯耳窍,壅闭心包→ 黄耳伤寒
耳与心治疗关系
耳病治心或心肾同治
滋补心血 滋肾宁心 清心开窍 宁心安神
3.耳与肝(胆): 所属关系:①胆脉循耳后,入耳中,走耳前。 肝络脉络于耳。 ②肝血与肾精同源,肝为肾之子,肾主耳, 故肝与耳亦相关。 生理关系:肝胆之气通达于耳,肝血上奉于耳,耳的 生理功能正常。 病理关系 :①肝胆经气失调 耳胀、肿、痛、鸣、 肝胆火热上犯 聋、流脓、 眩晕
少阳胆经,支脉从目外眦,下行至大迎, 折行于出页。(出页:眼眶下沿至鼻旁 及上牙床的骨,相当于上颌窦的部位。) 少阴心经支脉挟咽,经面部,沿鼻旁上 联目系。 督脉,由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 到上唇。 任脉,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左右循 鼻旁到二目下。 阳跷脉,从颈外侧、上挟口角,循鼻外 侧到达目内眦。
心肺同居上焦
心主血,肺主气
气血运
化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生理关系:①心主神明、主嗅;鼻主嗅觉;
②心气充沛,鼻功正常。
病理关系:心肺病致鼻病—鼻衄、鼻不利。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耳、鼻、咽喉等部位的疾病进行诊治。
中医耳鼻喉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一、耳部疾病的治疗1、耳鸣、耳聋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肝胆火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以起到清肝泻火、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缓解耳鸣、耳聋的症状。
例如,对于肝胆火旺型耳鸣、耳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以清泻肝胆实火;对于肾精亏虚型,常用耳聋左慈丸加减,以补肾益精;对于气血不足型,常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养血。
2、中耳炎中医将中耳炎分为风热侵袭、肝胆湿热、脾虚湿困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滴耳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风热侵袭型中耳炎的治疗中,银翘散可疏风清热;肝胆湿热型则常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脾虚湿困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
二、鼻部疾病的治疗1、鼻炎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中医根据其症状和病因分为多种类型,如风寒鼻炎、风热鼻炎、气虚鼻炎等。
风寒鼻炎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治疗常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麻黄汤;风热鼻炎则以清热疏风的药物为主,如桑菊饮;气虚鼻炎常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2、鼻窦炎鼻窦炎在中医中属于“鼻渊”范畴,多由肺热、胆热、脾湿等引起。
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选用清肺泻火、清胆泻热、健脾利湿等方法。
如黄芩汤可用于肺热型鼻渊,龙胆泻肝汤用于胆热型鼻渊,参苓白术散用于脾湿型鼻渊。
三、咽喉部疾病的治疗1、咽喉炎咽喉炎常见的有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
中医认为急性咽喉炎多由外感风热或热毒所致,慢性咽喉炎则与阴虚火旺、肝郁气滞等有关。
对于急性咽喉炎,常用银翘散、普济消毒饮等清热解毒;慢性咽喉炎则根据不同证型,如阴虚火旺型用养阴清肺汤,肝郁气滞型用逍遥散等进行调理。
医学中医耳鼻喉科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常见疾病类型
包括感染、外伤、肿瘤、 畸形、免疫性疾病等。
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历程
古代中医对耳鼻喉的认识
早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对耳鼻喉生理功能和疾病的论述 。
近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耳鼻喉科学在理论、临床和科研方 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 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方便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工 具,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促进
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04
教学过程管理
课前准备与预习
教师准备
熟悉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 计划,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工 具,如课件、模型、视频等。
学生预习
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阅 读相关教材或资料,思考可能遇 到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课中讲解与互动
知识讲解
教师系统讲解耳鼻喉科学的基础理论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核心 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
案例分析
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组织小组 讨论或全班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沟 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前医学中医耳鼻喉科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 生往往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难以运用。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缺乏临床实践
学生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践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 影响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鼻窒的病因病机包括有( )。
C.肺脾亏虚,邪毒滞留2.鼻槁病人出现鼻塞,可选用( )。
C.复方薄荷油3.鼻渊的鼻涕多积留在( )。
C.嗅裂或中鼻道4.伤风鼻塞与急鼻渊的鉴别最主要点在于( )。
C.是否有全身症状5.下列疾病除哪一项之外其余均需与鼻息肉进行鉴别( )。
C.鼻前庭湿疹6.咽喉部最狭窄的部位是:( )。
C.声门裂7.属慢喉疒音的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病因病机多为( )。
D.气滞血瘀痰凝8.乳蛾、喉痹辨证治疗常选用( )。
B.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9.下列哪项不属于咽喉与胃在病理上的表现( )。
C.胃气虚弱10.下列哪一项不是虚火喉痹的局部临床表现( )。
D.咽粘膜变薄发亮,咽后壁上粘附痂皮12.耳痒局部皮肤增厚、粗糙,上有痂皮或鳞屑,多为:( )。
B.血虚失养13.按中医理论,下列哪项提法不妥当:( )。
A.咽喉为气血循行的通道14.急性咽喉病,多责之于:( )。
C.肺脾壅热15.鼓膜增厚,灰白色沉积斑,属于耳胀耳闭的: ( )。
C.气血瘀阻型16.慢脓耳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X线及CT提示轻微骨质破坏,其分型属:( )。
C.胆脂瘤型17.眩晕时作,劳累加重,面色无华,应选方:( )。
D.归脾汤加减1.鼓膜按摩术适用于治疗( ) B.耳闭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急鼻渊的病因病机( )C.气滞血瘀3.下列哪一组符合鼻息肉的描述( )A.表面光滑,淡白如荔枝肉样,触之质软4.慢鼻渊最突出的症状是( )D.流大量浊涕5.耳前瘘相当于西医学的( ) B.先天性耳前瘘管6.治疗肝胆湿热上壅所致的耳疖、耳疮的代表方剂是( )C.龙胆泻肝汤7.鼻出血常发生于( ) D.鼻中隔前下方8.慢脓耳胆脂瘤型的穿孔部位多在鼓膜的( )A.松弛部或后上方边缘9.耳根毒相当于西医学的( )下列何方药?( )A.龙胆泻肝汤5.小儿急喉喑患者常可发展成为( )。
C.急乳蛾6.有关慢喉喑的护理与预防哪一项是错误的?( )C.食用冰冷之品7.对于屡次发作的哪一种咽喉痈可行扁桃体摘除术?( )B.喉关痈8.患者声音嘶哑,检查见声带色黯肥厚,有小结或息肉,常有粘痰附其上,应以何方治疗?( )A.会厌逐瘀汤9.患者痰涎粘稠色黄,壅阻于喉,声嘶,言语难出,口噤身强,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费力,并出现喉鸣音,咳嗽时可出现哮吼声,局部检查见声带红肿明显,可选用( )。
B.清瘟败毒饮10.下列哪一疾病多采用蒸气吸入治疗?( )D.急喉疒音11.“鼻者,肺之官也”出之( )。
B.《灵枢?五阅五使》12.鼻塞日久,涕粘而少,鼻黏膜肿胀色淡,多属( )。
A.肺脾气虚13.下列脏器中,与鼻关系较不密切的是( )。
D.膀胱14.耳闭为病,多可见( )。
D.鼓膜增厚15.乳突根治术适用于( )。
D.以上都不是19.好发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赘生物,表面光滑肿胀,可能为( )。
A.声带息肉20.眩晕时作,劳累加重,面色无华,应选方( )。
D.归脾汤加减1.下列哪项不是鼻渊的临床症状?()D.喷嚏,大量清水涕2.鼻窒邪滞久留,气滞血瘀型其现代医学称为()。
C.慢性肥厚性鼻炎4.患者有鼻塞,鼻痒,鼻内干燥灼热感,恶寒发热,局部见鼻粘膜充血肿胀,鼻底部有较多分泌物,早期为清水样,以后可变为粘脓性,此可能为()。
B.伤风鼻塞5.除下列哪一项疾病之外其余均与祖国医学之“鼻鼽”相类似()。
C.干燥性鼻炎6.急喉瘖卒然声嘶,咽痒咳嗽,声带色淡红治宜()。
A.疏风散寒,宣肺开音7.咽痛剧烈,咽后壁可见颗粒状红肿突起,淋巴滤泡充血明显,有几个已成黄脓点,扁桃体充血不明显,此病为()。
C.风热喉痹肺胃热盛型8.喉部最大的一块软骨是()。
C.甲状软骨9.声带小结或息肉,中医治则应着重于()。
B.行气活血,化痰开音10.虚火喉痹,其主要病机为()。
A.脏腑虚损,虚火上炎12.耳流脓量少而稀,多为()。
B.肾虚虚火上炎13.下列哪条经脉不直接循行于咽喉部?()A.足太阳膀胱经14.耳胀为病,多由于()。
D.风邪侵袭,经气痞塞16.眩晕频作,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应选方()。
A.杞菊地黄丸加减18.喉部肿块凹凸不平,色暗红,易出血,颈部恶核,头痛剧烈,声音嘶哑,舌红或有瘀点,苔微黄,脉弦细涩,拟选用()。
A.会厌逐瘀汤加减19.耳流脓臭秽,突然头痛剧烈,嗜睡,神昏谵语,可选用()。
C.清宫汤合安宫牛黄丸1.耳胀相当于西医学的()B.急性分泌性中耳炎6.鼻鼽其病主要在()C.肺7.下列哪项不是慢乳蛾的并发症()D.哮喘8.咽喉痈最主要的外治法是()A.切开排脓9.急喉喑的检查所见主要是()D.声带红肿1.鼻准属()D.脾土2.慢乳蛾易引起的并发症是()C.心悸、痹证、水肿3.慢脓耳胆脂瘤型的鼓膜多是()B.中央穿孔4.治疗慢喉喑肺肾阴虚型的代表方剂是()C.百合固金汤5.黄耳伤寒相当于西医学的()A.化脓性中耳炎颅内并发症的危重阶段6.关于耳眩晕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一般双耳发病7.治疗耳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代表方剂是()B.半夏白术天麻汤8.鼻槁类似于西医学的()C.萎缩性鼻炎9.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多在()B.鼻中隔前下方10.咽喉病初起多属()D.风热侵袭1.鼻病的常用外治法有( )。
B.吹药法C.雾化吸入法D.涂敷法E.滴鼻法2.患者症见交替性鼻塞,流稀涕,遇寒时症状加重,头部微胀不适,局部见鼻粘膜肿胀色淡,对麻黄素类滴鼻液较敏感;对此可能辨证为( )。
A.肺气虚弱C.脾气虚弱D.肺脾两虚3.急乳蛾与风热喉痹在临床表现上有异同点,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均有咽喉红肿疼痛B.风热喉痹病变部位主要在咽部,并有喉核肿胀C.急乳蛾者每兼有风热喉痹4.患者咽喉疼痛伴声嘶哑3天,检查见咽部充血,喉核红肿,并形成伪白膜,咽后壁色红,淋巴滤泡增生肿大,双声带呈鲜红,闭合不全,据此可诊断为( )。
A.喉关痈B.急喉喑C.急乳蛾D.风热喉痹E.急喉风5.有关气管切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出现二度以上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开术B.当出现三度以上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开术C.当出现四度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开术E.当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时,应首先进行气管切开抢救,待喉阻塞缓解后,再行病因检查7.耳胀的检查可见( )。
A.鼓膜内陷 C.鼓室积液8.慢脓耳肾元亏损型可见( )。
B.鼓膜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D.X线骨质破坏E.流脓污秽恶臭9.耳眩晕的中医分型有( )。
A.气滞血瘀B.风邪上扰C.痰浊中阻D.髓海不足1.慢乳蛾的辨证分型可分为以下哪几型( )。
A.痰瘀困结 C.脾胃虚弱D.肺阴亏虚E.肾阴亏虚2.咽喉痈分型为热毒困结,肉腐生脓,可用以下何方治疗( )。
C.仙方活命饮4.下列哪些症状是慢性单纯性鼻炎所不具备的( )。
B.闭塞性鼻音C.头痛,头昏E.耳鸣,耳闭塞感5.开口于中鼻道的有哪些鼻窦( )。
C.额窦D.上颌窦E.前筛窦6.直接循行于鼻的经脉有 ( )。
A.足太阳膀胱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太阳小肠经7.鼻衄突发,血色鲜红,出血量多,多属:()。
B.肝胆火热上逆 E.胃腑热盛8.耳闭的检查可见:()。
A.鼓膜粘连C.鼓膜萎缩D.鼓膜增厚凹陷E.传导性耳聋9.耳胀耳闭的外治可有:()。
B.滴鼻C.鼓膜按摩.鼓室置管术10.脓耳眩晕的临床表现包括有:( )。
A.瘘管试验阳性B.鼓膜穿孔,肉芽,流脓C.恶心呕吐D.X线和CT无骨质破坏征象11.喉关痈的临床特征为( )A.咽喉疼痛B.吞咽困难C.张口困难E.语言含糊12.鼻衄的辨证分型包括( )A.燥伤鼻窍B.肝肾阴虚C.肿经热盛D.脾不统血E.胃热炽盛13.慢乳蛾易引发( )A.心悸B.怔忡C.痹证D.水肿14.耳壳痰包的症状特点为( )A.不红不痛B.耳廓局限性肿胀D.按之柔软15.断耳疮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耳壳红肿疼痛 D.成脓、溃烂 E.脱落、缺损1.后组鼻窦包括哪几部分?()A.后筛窦B.蝶窦3.鼻息肉为鼻科常见病,其常是下列哪些鼻病的并发症?()D.鼻鼽E.鼻渊4.慢乳蛾常见的并发症有()。
B.痹证C.心悸D.怔忡E.水肿5.下列哪些疾病可出现声音嘶哑,甚则失音?()B.急喉喑D.急喉风6.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有()。
A.足阳明胃经C.足少阳胆经D.手太阳小肠经7.耳胀,耳闭的病因病机多为()。
A.风热犯耳B.肝胆湿热D.痰湿聚耳E.气血瘀阻8.急脓耳诊断要点可见()。
A.耳深部疼痛B.鼓膜充血鲜红D.耳屏压痛明显E.鼓膜穿孔流脓9.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见到()。
A.豆腐渣样分泌物C.X线、CT见到骨质破坏区D.混合性耳聋E.长期流脓恶臭12.急乳蛾的外治法有()A.吹药B.烙治C.含漱D.含服13.鼻槁的病因病机是()A.燥邪外袭,肺经燥热B.肺肾阴虚,鼻失滋养D.脾气虚弱,湿蕴生热E.肺脾气虚,水湿泛鼻14.慢脓耳可分为()A.单纯型C.骨疡型D.胆脂瘤型11.急喉风的主要特征有()A.吸气期呼吸困难C.吸气期软组织凹陷E.吸气期喉喘鸣1.急鼻渊临床上可分为外邪侵袭,循经犯鼻;胆腑郁热,移脑犯鼻;肺经郁火,壅遏鼻窍。
2.咽喉与肺的关系生理上表现为喉属肺系,共协调,行呼吸,又发音;肺气充沛喉健旺,呼吸通畅声宏亮;咽喉与胃在病理上多表现为胃热蕴积致咽喉病——红、肿、痛;胃失和降致咽喉病——咽不适,异物感;胃阴不足致咽喉病——咽干痛。
3.45岁以上吸烟多年,持续数月声音嘶哑,应检查排除喉喑。
4.与鼻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有肺、脾、肝胆、肾、心、胃(多或少均不给分)。
5.夜间鼻衄,多为肝肾阴虚,血不循经,血从鼻窍渗渗而出。
6.流涕日久,量不多或粘白或粘黄,多为外邪侵袭,邪滞鼻窍。
7.鼻病常用穴位:手太阴肺经的太渊;手阳明大肠经的二间。
(每个空格至少填一个穴位)8.耳病常用外治法有:清洁法,滴耳法(写出二种)。
9.耳胀耳闭气血瘀阻型所选方药为通窍活血汤。
10.慢脓耳应与耳疖、耳疮,耳胀耳闭相鉴别。
16.耳痔是指生长在外耳道的良性肿物_,类似西医学的外耳道乳头状瘤。
17.发生于咽部与喉部的恶性肿瘤,总称为咽喉菌。
18.中医烙治法适用于虚火乳蛾_、石蛾。
19.痰湿聚耳型耳胀、耳闭的治法是疏肝降逆、利湿通窍,方选四逆散合四苓散。
20.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耳胀或耳闭患者,穿刺部位应在鼓膜的前下方(后下方)。
1.鼻出血局部处理的方法有:冷敷法,滴鼻法,压迫法。
(请任写出三种)2.急喉疒音分为风寒外袭,肺气失宣;风热外袭,肺失清肃二型;代表方分别为三拗汤加味,疏风清热汤加味。
4.耳胀耳闭的外治法有(写出三种)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
1.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有前组筛窦,上颌窦,额窦。
2.青少年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鼻中隔前下方。
3.咽喉痈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中医临床上常分为喉关痈,里喉痈会厌痈,颌下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