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学讲义 阅读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制度环境要求组织服从“合法性“机制 1、合法性机制——诱惑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 性的组织机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 基本思想: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 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事实,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作用:约束组织行为,帮助提高组织社会地位。 • 2、从“制度环境”到理性神话 制度环境中的文化观念被神化使大家不得不接受-理性神化 原因:一是具体问题、逻辑被延伸为具有普遍意 义的问题和逻辑(人人平等从人类司法到动物界); 二是组织环境和程度越来越复杂(家庭、村落等 小单位到跨国组织);组织面对的法律、文化和 其他观念制度也具有很高的组织程度。
• 3、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以及组织的对策 迫使组织建构具有合法性的形式和做法,其影响是: 组织间趋同,即为了与制度环境认同,各个组织都采 取了类似的结构和做法;组织之间相互模仿学习,减 轻组织的动荡,扎根在制度环境中,得到合法性,不 容易受环境的冲击。 (三)合法性机制的进一步探讨 韦伯提出的三种合法性机制:一是个人或领袖魅力; 二是传统;三是建筑在法律理性之上的对理性制度之 上权威的认同。
• (一) 经济学的基本解释逻辑:效率机制(成 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 那么为什么需要组织? • 钱德勒:组织可以提高规模效率;可提高“范围 经济”的效率(如生产服务范围)。 • (二)讨论 钱德勒相关理论的缺陷:①这种模式出发,在 同样的工艺条件、同样的市场条件下,所以组 织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规模效应和范围效率 的最大化。那么它们的组织结构、战略也应该 十分类似。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组织 却不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 小结 声誉制度的三种理论逻辑。经济学——声 誉的基础是组织或个人的过去表现,声誉取 决于自我努力;社会网络理论——强调有关 组织或个人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作为声誉制 度的基础,从组织间网络关系中研究声誉; 制度学派——强调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建筑在 社会承认的基础之上,行为必须被广泛社会 群体所接受。
Biblioteka Baidu
• 小结: • 贡献:社会网络流派从结构来讨论问题,认为同 样结构地位的人行为应该是一致的(结构同质 性);为解释个体行为提供了一个微观的基础 (个人的行为时因为所处的独特的社会关系网络 以及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很多概念、命题可 操作性强。 • 理论上的局限:网络研究有没有理论、社会网络 是不是一个机制、这些网络制约还是服务于人的 自主性有待深入研究;网络的代价是什么;网络 的局限性。 • 研究设计上存在问题:与其他理论之间缺乏对话; 因变量选择;技术问题。
• 思路二:社会网络功利性的思路:强调个人利 用社会网络争取社会资源以获得地位的意义 科尔曼: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可以 理过性选择而建立社会关系 • 从“内嵌性”到“结构洞”: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 发展 格兰诺维特的“内嵌性理论” 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是具体的社会关系,人们 的行为因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同而异。经 济活动是嵌入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只有 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才能理解具体的经 济活动、它们的内容和形式。
• 一个社会化网络理论的逻辑解释:地位=信息 社会关系网络的解释逻辑:高度信息不对称、信号 机制 波多尼理论建立在社会网络理论的解释逻辑上:一 个社会或行业中常常有大家公认的稳定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公司通过与高地位的公司建立关系来发出信 号表明自己产品的质量。 • 声誉:一个制度学派的解释 声誉的产生、延续和分布与特定的社会承认的逻辑 密切相关。 社会承认的逻辑:声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建筑 在稳定的社会地位差异之上的;与此同时,声誉只 有跨越这些社会群体的界限,为不同群体的成员所 认可接受才有意义。社会承认逻辑基础是“合法性”机 制。
第三讲 组织与制度:一个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
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 三个问题: 组织趋同性问题(科层制的等级结构和功能 性的组织形式);组织做同效率生产无关活 动的原因(如校长筹资,公司做公益);怎 样解释组织制度和组织实际运行分离的现象 (有制度不贯彻)?
• 组织社会学中制度学派的基本思路 (一)学术背景 一是早期制度学派的研究工作。代表人物:赛尔兹尼克。 认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即组织是一个制度化的组织。将制度化定义为“超越了 组织的具体任务或者技术需要的价值判断渗透、渗入进 组织内部的过程。 • 二是新制度学派出现之前组织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状态。 代表理论: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一个 组织的具体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规模等。 • (二)迈耶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 • 在美国教育中发现:组织趋同性问题;很多组织制度和 其内部运作无关。 基本出发点:必须从组织和环境的关系上认识各种组织 现象;组织环境包括技术环境(要求效率)和制度环境 (要求合法性)
• 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是生产成本最小化,研究的 是市场问题;而交易成本学派关心的是交易成本 最小化,研究的是市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转化问 题、组织间双边关系、组织内部关系等。 • 经济学关于组织研究的新近动向:
• 信息经济学的出现:阿克罗夫的“旧车市场”例 子说明信息不对称是关键所在。组织在解决信息 不对称战胜的问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一)有关合同的理论框架 • 阿罗的讨论信息框架—有关合同的理论框架问题, 建议把由于不对称信息产生的问题分为2类,合同 签的信息问题和合同后的信息问题。
社会组织学十讲 周雪光
汇报人:史少杰
第二讲 组织与市场: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的 研究角度
• 一、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 • 引例一:通用汽车公司同费舍汽车外壳制造公司从合同关系 到兼并,即从组织间市场关系到组织内部科层制关系。 引例二:戴尔公司雇佣IBM公司提供售后服务。 问题引出:市场化与内部化如何抉择?由市场到组织的转变 代价是什么?组织内在化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组织内部有 不同结构? • 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组织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互作用的市 场过程中,双方的行为通过价格加以协调。人们只要在理性 选择的原则下追求自己私利的最大化,市场运行就可以达到 帕累托效率,即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其市场关系式一种典 型的“非社会性”关系,即完全排除了社会性关系。
• 小结 • 从学术史的角度讲了制度学派的演变。迈耶提出了 组织是十分相似这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新制度注 意提出环境是广义概念,包括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 并提出了合法性机制来认识、解释组织现象,尤其 是趋同现象。 制度学派的贡献: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解释组织趋同 现象。
第四讲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 研究问题:是否需要一个微观的角度去解释问题? 社会网络学派的回答: 两个思路:社会网络关系&人际关系的网络结构 思路一:德国齐美尔的基本思路 个人和群体的两重性:当一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时 候,受到群体的约束,建立起了个人和群体的基本 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网络关系;当个人进入网 络时,他不仅仅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且将其 他网络关系带入现在的网络。从社会网络理论看, 我们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具体的社会关系结构来认识 人的社会行为。
• 合法性机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强意义和弱意义。 前者是指组织行为、形式都在制度所塑造的,组织 和个人本身没有自主选择性;后者指制度通过影响 资源分配或激励方式来影响人的行为。 • 强意义:道格拉斯认为制度只有建筑在自然的基础 之上才能稳定,实现自然化的三种具体机制:一是 制度赋予人们身份,塑造人的思维习惯,二是制度 塑造了社会群体记忆和遗忘的功能,三是制度对事 物加以分门别类,放进不同的范畴。 • 弱意义:迪玛奇奥和鲍威尔的基本思路:趋同现象 起源于组织面临的制度化环境。趋同化的驱动力包 括:国家制度和专业组织;三个机制包括强迫性机 制(法律)、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
• 逆向选择:指合约双方中一方拥有私有信息来 达到自己的私利,而对合约另一方在合约中的 利益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由信息不对称而引起 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问题即合同前的逆向选择 问题。 • 道德风险:在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的一方拥有 私有信息,其行为又不能被另一方在不付出代 价的情况下观测到。这种情形下,他可以采取 投机行为损害对方而获得私利
• 三、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 • 交易成本学派核心问题:为什么在市场与组织之间 有两者的相互转换?市场和组织间不是一个孰优孰 劣的问题,市场和组织之间的选择随交易成本而变 化。 • 基本的分析单位:一项具体交易。 1、交易成本的种类: 两大类: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二者互为转化,如 组织间关系变为组织内关系,那协调成本则可能会 转化为激励成本。 2、测量交易成本的角度(威廉姆森) • 资产专用性问题(包括产品、机器、知识等);交 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交易之间的连接性 • 其基本思想:经济活动的形式为交易成本所决定; 制度对交易成本大小有重要作用;不同合同因交易 风险和制度不同而不同。
•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社会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本。网络的建构需要效 率(无重复性信息源,否则得到信息就会雷同) 和绩效(个人只需建立某些主信息源以打通各个 异质信息群体)。 结构洞:处于这一位置的人无重复的信息源,这 是最有效率的网络结构。 基本思想:不重复的信息源有效率,一个人 的网络越多越好,不重复的网络多多益善。
• 组织对策:
• 在合同中设置一个试用期,给雇员一段时间表 现他的能力和业绩,以便了解他可能隐瞒的信 息(美国大学制度中提升终身教授前的制度安 排);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的“关系合同模式”, 对交易的具体细节病不一一规定,而是双方先 搭个“治理”的框架,把权力关系规定清楚。
• 隐性合同,即社会规范、专业化准则等等不成 文的但众所周知的制度。
第九讲 有限理性与组织决策
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和社会网络机制的对比
• 三种机制的关系:共存平行;共存互补; 互相竞争、互相替代
第八讲 声誉制度的比较研究
• 韦伯:如果人们的活动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并 且受到行动者主观意义的影响,那么这些行为 就是社会行为。该逻辑推出:声誉制度是一种 社会现象/制度。
• 经济学的解释逻辑:声誉=信息 阿克罗夫:声誉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 有效手段。 经济学关于声誉的基本思路:在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道德危险和不完全合同这一系列问 题面前,市场和价格的机制无法正常运行,必 须由其他机制取代。中心问题是信息以及获得 信息的代价。交易成本学派认为声誉是解决信 息部完备性和不对称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组织学研究的角度看,克服投机行为、维系声 望制度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组织制度变“一次 博弈”为“重复博弈”。
• 总结: •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在信息不对称条 件下,市场机制不能无代价地客服由此带来的问题。这样人们 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上的最优化; • 信息问题归根是组织问题,是一个合同设计问题。 • 激励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团队精神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举 足轻重的组织现象和组织问题。 • (三)社会习俗的建立:一个博弈论角度的讨论 • 萨格登的“打捞浮木” • 哈耶克认为“共生秩序”即制度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不是设 计出来的,而是大家在同时进行经济交易时不约而同产生的规 则。从这个观点看,市场制度本身就是自发产生的。 • (四)小结 埃尔斯特认为许多无法靠经济机制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 规范来解决。
• 制度的微观基础:制度学派框架内的一个尝试 斯宾塞的信号理论:信号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 采取主动行为,通过某种行为或方式让对方知道 这些私有信息。 从信号理论角度讨论组织趋同:组织采纳某一种 广为接受的制度是向外界发出的信号,这个信号 表明这个组织的合法性或对合法性的追求,将自 己这方面的私有信息告诉外界。 两个组织趋同条件:第一,发出信号的成本和企业 的地位、差异性(操作化为企业规模)有关系; 第二,好的企业愿意采纳这一信号,因为它们对 制度环境的压力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