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一、组织学1. 组织构成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组织构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组织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组织。
由细胞构成的组织被称为细胞组织,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组成的组织被称为结缔组织。
2. 主要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
上皮细胞具有密接的连接和充分发达的细胞间联系,它们所构成的细胞层覆盖于身体各个器官的表面。
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简单上皮、复杂上皮和变形上皮。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构成的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身体组织的作用。
根据细胞间基质的不同,结缔组织分为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
(3)肌组织:肌组织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组织。
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肌组织的功能。
肌组织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神经元的支持和保护。
3. 组织切片(1)石蜡切片:用石蜡将组织包固定,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最后用染色剂染色。
(2)冰冻切片:使用低温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然后用染色剂染色。
二、胚胎学1.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过程。
胚胎发育可以分为从受精卵到胚胎早期、胚胎中期和胚胎后期等几个阶段。
2. 源器官发育(1)第一源器官:第一源器官是由原肠中前段形成,包括消化道、肝、胰腺和呼吸器。
(2)第二源器官:第二源器官是由原肠后部形成,包括泌尿器、生殖器和肛门。
3. 胚胎畸形与危害(1)胚胎畸形:胚胎畸形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异常,引起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药物、环境污染和母体营养等因素。
(2)胚胎危害:胚胎危害是指母体在胚胎期间接触有害物质或受到创伤造成的胚胎发育异常,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三、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1. P9 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名词解释:1.HE染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
2.异染性:改变染料自身颜色的现象称为异染性。
3.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5.微绒毛:一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6.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较微绒毛粗且长。
7.基膜: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
8.半桥粒:位于某些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基膜之间,在上皮细胞一侧具有桥粒一半的结构。
9.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回细胞质形成许多内褶。
10.基质: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形胶体,即可由溶胶到凝胶态互相转变。
1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1/2 I带+A带+1/2 I带)。
12.横桥: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
13.横小管:也称为T小管,是由肌膜向计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垂直于肌膜表面。
14.终池:在横小管两侧,肌浆网汇合为环行扁囊。
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称为闰盘。
17.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状。
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表明细胞体具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质功能。
18.轴丘:细胞体发出轴突的起始部有一圆锥状浅染区。
19.突触: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话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0.轴索:神经元的长突起构成神经纤维的中轴。
21.郎飞结:相邻施万细胞之间没有髓鞘,轴膜裸露。
22.运动终板:神经-肌突触。
23.血-脑屏障: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外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
24.周细胞:内皮细胞基膜外,某些部位还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为周细胞。
25.心房钠尿肽:电镜下,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肽类物质,称为心房钠尿肽。
组织学和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重点: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二、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封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2、电镜技术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本章要点: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二)分类与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2、腺上皮-构成腺体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二、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6、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如甲状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一、组织学基础知识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2. 组织的定义: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其外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3. 组织学的分类:包括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二、胚胎学基础知识1. 胚胎学的定义: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胚胎成熟的发育过程的学科。
2.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胚胎。
3. 胚胎发育的阶段:包括受精、分裂、囊胚形成、胚胎形成等阶段。
4. 胚胎发育的调控:包括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过程。
5. 胚胎发育的异常:包括胚胎畸形、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情况。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关系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系:组织学研究的是成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胚胎学研究的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学的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组织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胚胎学的研究有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概念1.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覆盖和保护作用。
2. 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的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
3. 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的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作用。
4.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传递和调节神经信号的作用。
5.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初级胚胎。
6. 分裂: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增殖过程。
7. 囊胚:受精卵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囊状结构。
8. 胚胎形成:囊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具有器官结构的胚胎。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进展1. 组织工程学:利用细胞和生物支架等材料重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新途径。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苏⽊精染液为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
3.上⽪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基本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②上⽪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在单层上⽪细胞表现最为典型③上⽪内⼤都⽆⾎管,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4.⼏种被覆上⽪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微绒⽑及纤⽑的结构及功能(光镜及电镜)6.结缔组织的特点①结缔组织由细胞和⼤量细胞外基质构成②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极性③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④包括疏松、致密、脂肪组织、⽹状组织7. 间充质: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来。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强。
8. 疏松结缔组织中⼏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①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多突起,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含丰富的粗⾯内质⽹和⾼尔基复合体,属蛋⽩质分泌细胞。
②巨噬细胞:是⼀种免疫细胞,核较⼩,着⾊深,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有许多皱褶、微绒⽑。
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抗原提呈作⽤,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核圆,偏于⼀侧,胞质呈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
电镜下,很有⼤量平⾏排列的粗⾯内质⽹,核旁有⾼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即抗体。
④肥⼤细胞:细胞⼤,核⼩⽽圆,胞质内充满粗⼤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染为紫⾊。
颗粒内含有肝素(抗凝⾎)、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趋化因⼦。
肥⼤细胞常沿⼩⾎管分布,受刺激后,细胞合成⽩三烯释放。
9.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①胶原纤维:⼜称⽩纤维,数量最多,嗜酸性,成分为⼀型胶原蛋⽩②弹性纤维:⼜称黄纤维,分布很⼴,⽤醛复红可以染成紫⾊。
弹性纤维较直,末端常弯曲,可有分⽀。
③⽹状纤维:分⽀多,交织成⽹,主要由三型胶原蛋⽩构成,在镀银染⾊切⽚呈⿊⾊。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1.H-E染色的根本原理: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响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响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一样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细胞的根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1.上皮的特点、分类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3.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名解〕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外表的单层扁平上皮。
〔名解〕的特殊结构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名解〕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
(名解〕5.细胞连接可分为:严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填空〕第三章:结缔组织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第五章:血液1、血细胞各组分正常值:红细胞: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网织红细胞 0.5%-1.5%血红蛋白:男120-150g/L,女110-140g/L白细胞:〔4.0-10〕*10、9/L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嗜碱性粒细胞:0-1.0%单核细胞:3-8%淋巴细胞:20-30%血小板:〔100-300〕*10、9/L2红细胞无核,利于细胞外气体交换。
3、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4、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
暗带〔A〕中央有一条浅色的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
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
〔单项选择〕5、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组织、细胞、细胞器和分子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生长发育及其分化机制的科学。
组织是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间质组成。
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即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组织学中所谓普通染色或常规染色法即为HE染色(特殊的染色方法: 组织化学法: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在原位产生不溶解的有颜色的反应产物,来显示微细结构的位置。
)4.PAS 反应: 用来显示多糖的分布。
先用过碘酸将多糖氧化,在多糖表面形成戊二醛结构,然后用无色亚硫酸品红( Schiff试剂) 还原戊二醛形成紫红色沉淀。
第二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是由许多密集排列、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的细胞间质所组成。
【特点:①呈明显的极性②无血管分布③神经末梢丰富】2、上皮组织种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3、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小概念填空)游离面侧面基底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静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膜半桥粒质膜内褶(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和感觉)单层上皮:所有基底面附于基膜上,游离面伸到上皮的表面。
复层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最深层细胞附于基膜上,表层细胞位于上皮浅部。
内皮:衬附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便于内脏活动)4、微绒毛:电镜观察有些上皮细胞游离面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
【功能:扩大细胞的表面积,并参与细胞吸收物质的功能。
】5细胞衣:微绒毛的细胞膜外面覆盖的一层较厚的茸样物质。
6在电镜下,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
7.基膜:是界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结
组织学第一章:组织学诸论1.组织学经典的标本处理技术:石蜡切片术2.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素为蓝紫色,能被染成蓝紫色则称为嗜碱性;伊红为红色,能被染成红色则称为嗜酸性。
3.异染性: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不显蓝色而显其它颜色,如紫红色等。
4.PAS检测多糖或蛋白聚糖第二章:细胞1.主要细胞器的功能:(1)线粒体:通过生物氧化产生ATP,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2)核糖体:合成蛋白质(3)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4)溶酶体:清除细胞内的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残余物2.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第三章: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的主要分类2.上皮细胞的特殊组织(1)游离面: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微细指状突起;扩大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增加了细胞的吸收能力。
纤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表面伸出能节律性摆动的细长突起,光镜下可见;方向性节律性摆动(2)侧面: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中间连接(黏着小带),桥粒(黏着斑),缝隙链接连接复合体:以上四种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为连接复合体(回答时需写上四种连接)(3)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的内褶,内褶中含有较多纵行排列的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迅速转运;半桥粒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2.疏松结缔组织中四种细胞:(1)成纤维细胞:LM: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EM:胞质内丰富的糙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功能,其分泌物构成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分泌生长因子。
该细胞处于功能静止时称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LM:细胞形态多样,核小,卵圆形或肾形,着色浅,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EM:细胞表面有许多的不规则皱褶,微绒毛,球形隆起,胞质内含有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以及数量不等的糙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功能:吞噬作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1)(3)浆细胞:LM: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呈块状,在核被膜下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可见一浅染区;EM: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LM: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EM: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内含有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3.基质:由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质,无色透明,具有一定的黏性,细胞和纤维成分埋于其中4.分子筛:透明质酸构成蛋白聚糖合体的主干,其他糖胺聚糖则与核心蛋白结合,形成蛋白聚糖亚单位,后者在通过结合蛋白结合于透明质酸长链分子上,形成蛋白聚糖聚合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相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HE 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的染色方法为HE染色。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EM 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微绒毛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EM下可见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在呼吸道,能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把被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排出。
5、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连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6、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7、桥粒(desmosome):又称粘着斑。
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间,呈斑状链接,细胞间隙宽约20-30nm,其中含有低密度的丝状物,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细胞膜的胞质面有附着板,上附角蛋白丝。
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8、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这种连接呈斑状。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面光滑有利于物质交换和液体流动;便于内脏器官活动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小叶间胆管等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组织中最厚)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用角化:皮肤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一、紧密连接:(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
(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3)封闭了细胞间隙。
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固有结缔组织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是重点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细胞种类多。
2.巨噬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来源: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成光镜下:游走的巨噬细胞常呈圆形,或因伸出伪足而呈不规则形。
核较小,圆形或肾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
胞质丰富,嗜酸性。
电镜下:巨噬细胞表面布满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和皱褶、小泡,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和残余体,近细胞膜的胞质内还有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的组织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2.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
3.HE染色:组胚学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组合的染色方法。
4.尼氏体:仅位于胞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强嗜碱性,为斑块状或颗粒状。
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组成,能够合成蛋白质,是神经元机能状态的一样标志。
5.肺小叶:每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至肺泡组成的。
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也是肺病理变化的基础。
6.滤过屏障(滤过膜):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膜或者滤过屏障。
7.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8.窦周隙:位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
9.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到精子形成的过程。
10.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它垂直于肌膜表面。
11.胆小管:是穿行于肝板内的微细胆道,相互连接成网,它由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
12.血-脑屏障:脑内毛细血管属于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外肌膜完整,肌膜外有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样的突起围绕。
上述特点增加了血管壁的屏障作用,可有效的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对血管壁的通透,对脑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上述结构特点及产生的生理效应成为血脑屏障。
13.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结构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14.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是胃的主要腺体。
15.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
16.透明带: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的一层嗜酸性的均质膜。
17.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
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共同构成。
18.肌原纤维大量平行且规律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
19.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像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一、组织学的重点要点: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组织的种类及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和排泄功能;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填充和保护作用;肌肉组织可收缩产生力量;神经组织传递和处理信息。
3.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鳞状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和过渡上皮。
4.结缔组织的构成:主要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包括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纤维等。
5.肌肉组织的分类和形态特征: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具有纵纹和横纹;平滑肌呈长圆形,无横纹;心肌具有纵纹和横纹。
6.神经组织的结构: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神经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胚胎学的重点要点:1.胚胎发育的定义: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从受精到形成器官系统的过程。
2.受精过程和早期发育:受精过程包括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细胞核融合和形成受精卵,早期发育包括卵裂和形成囊胚等。
3.体轴的形成:体轴的形成主要包括原肠胚期的原肠形成和胚胎的胚层发生,原肠胚期的原肠形成是指内胚层细胞向前移动并形成外围的环状原肠,胚层发生是指在胚胎体外和体内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三个原始胚层逐渐形成。
4.器官的形成:器官的形成主要包括器官原基的形成、器官原基的增长和器官的分化,其中器官原基的形成是指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其中一器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定定位的细胞群。
5.器官系统的发生:胚胎的器官系统发生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它们的发生过程具有特定的定位和时序。
6.田间器官发生调控: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一系列调控因子的影响,包括细胞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和体外因素等。
以上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点要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学科的知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组织学绪论LM和EM的分辨率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 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0.2μm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 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0.2nm 是光镜的1000倍EM的种类1. 透射电镜(TEM)电子密度高——色深电子密度低——色浅2. 扫描电镜(SEM)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苏木精- 伊红染色(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PPT2 P10~24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核糖体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出的分泌蛋白染色质的组成PPT2 P29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PPT2 P28第三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一上皮组织特点: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保护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壁层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的:皮肤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详见完美笔记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衣(一)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纤毛1.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0.1um.(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2.纤毛(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5-10um,直径约0.2-0.5um,光镜下可见(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ATP后附着相邻微管,产生位移或滑动)(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二)上皮细胞的侧面1.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nm的间隙。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一、结构特点:1、上皮细胞排列较规则、紧密, 细胞间质极少;2、有极性polarity,游离面,基底面;3、有基膜 basement membrane;4、无血管,无神经二、分类:被覆上皮 covering epithelium腺上皮 glandular epithelium感觉上皮 sensory epithelium五、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定义:由多种细胞和丰富的细胞间质组成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骨和血液;起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胚胎时期填充在内、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及液体状的基质组成,无纤维成分;结构特点:A:细胞分散,间质多;B:细胞无极性;C: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功能:连接、支持、防御、营养、修复和储水等;一、疏松结缔组织也称蜂窝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结构特点:1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定义:含有大量脂肪细胞的结缔组织分类:白黄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组成: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分布:骨髓、淋巴组织等处作用:构成血细胞发育的微环境五、软骨Cartilage和软骨组织1、软骨:结构:软骨组织、软骨膜分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2、软骨组织:结构:软骨细胞、细胞间质纤维:随软骨种类而异;基质:凝胶状半固体功能:连接、支持、保护各种软骨分布结构特点:长骨的结构与发生七、血液• 功能:运输— Gases, nutrients, waste products (1(2 ABO 血型鉴定:仅与抗A 凝集,为A 型血; 仅与抗B 凝集,为B 型血;与抗A 、抗B 均凝集,为AB 型;与抗A 、抗B 均不凝集,为O 型; 二白细胞:数量:4000~10000个/ul 分类:1有粒白细胞共性:核分叶,胞质内有特殊颗粒及少量嗜天青颗粒; 不同:特殊颗粒性质不同;2无粒白细胞共性:核不分叶,胞质内无特殊颗粒,只有嗜天青颗粒;五血细胞发生的变化规律•胞体由大→小巨核细胞由小→大•胞核由大→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粒细胞核分叶染色质细疏→粗密核仁从无→有•核质比由﹥1 → =1 →﹤1•胞质由少→多嗜碱性由强→弱→无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仍有嗜碱性•特殊产物如血红蛋白、特殊颗粒由无→多•细胞分类能力从有→无3肌组织muscular tissue,muscule tissue定义:是由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构成的组织;肌细胞:细长纤维状,又称肌纤维;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细胞内的内质网称基浆网,肌浆内含有大量主要有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构成的肌丝,所以肌细胞能够收缩; 分类:横纹肌有明暗相间的横纹: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无横纹:主要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起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分布:大多数通过腱附在骨骼上,也有少数不附着在骨骼肌的,如眼和口周围的轮匝肌和食管壁的横纹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分子结果:A带长度不变,I带变短,Z盘向A带两侧靠近,细肌丝长度未变,但其末端在肌节的中段靠近或重合,H带变短甚至消失,肌节缩短,整个肌细胞也变短骨骼肌的结构:肌外膜:报在整块肌肉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肌束膜:肌束周围的结缔组织肌内膜:肌束内,肌细胞周围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肌内膜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肌内膜与肌细胞间有基膜;二、心肌cardiac muscle分布:心脏和肺静脉根部特点:自动节律性,在无神经的支配下仍可出现自发的节律收缩光镜结构:1、有横纹的短柱状细胞,多数有分支,端端相连交织成网2、连接结构称为闰盘3、椭圆形核,位于细胞中央,偶见双核4、胞质内有线粒体、糖原颗粒、少量质地和脂褐素颗粒5、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超微结构:1、粗肌丝、细肌丝,一纵位部分,利尿密斑:扁薄斑块状,靠细胞膜内面密体:梭形小体,沿细胞长轴分布,但与周围的密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是细肌丝和中间丝共同的附着点,大致相当于横纹肌的Z盘中间丝:斜行或纵行,附于密体或密斑上,构成菱形的强力细胞骨架网,在细胞内起支持和传导收缩力的作用4、有粗、细肌丝,但不形成肌节5、收缩的程度大,产生的收缩力强再生:成体的平滑肌细胞仍保留分裂能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有关4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组成:神经细胞nerve cell、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功能: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单位;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绝缘、修复和保护作用;一、神经元的结构一细胞体1.分布2.大小和形状3.功能:是神经细胞的营养代谢中心;4.结构:1细胞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及传导神经冲动;2细胞核:“泡状核”;;1. 定义: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2. 主要形式3.分类: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以神经递质作为通讯媒介;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即为缝隙连接,以电讯号传递信息;通常所说的突触即为化学突触;4.结构:1光镜下:轴突末端呈球状膨大,银染切片中呈棕黑色环扣状,附着在胞体和树突上——突触扣结synaptic bouton;2电镜下:可分为三部分①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微丝等;;一有髓神经纤维1.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a.轴突b. 髓鞘myelin sheath髓鞘由施万细胞形成,由于该细胞包绕在轴突外面,因此又称为神经膜细胞;郎飞氏结、结间体、施-兰切迹c.神经膜2.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1由少突胶质细胞的胞突缠绕轴突所形成;2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几个突起,可缠绕几个轴突形成几节髓鞘,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3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没有基膜包裹,髓鞘内也无施-兰切迹;二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朗飞氏结;脊索背部外胚层→神经板→神经沟→神经管——CNS神经褶→神经嵴——PNS一、大脑皮质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都是多极神经元;2.所含神经元按胞体的形态主要有三类;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1大、中、小型,锥形胞体2尖端有一主树突伸向皮质表面,胞体水平发出基树突,底部发出一条细长的轴突,伸入髓质;——投射传出神经元颗粒细胞 granular cell梭形细胞 fusiform cell3.大脑皮层从表层至深层分为六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二、小脑皮质由外向内分为三层1.分子层mulecular layer2. Purkinje 细胞层3.颗粒层granular 1ayer三、脑脊膜、脑血管和脉络丛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组成:由连续型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星形胶质突起形成的脚板组成;功能:防止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脑实质内,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四、脊髓 spinal cord1.脊髓呈圆柱形,周边为白质,中央为呈蝶形的灰质;2.灰质分前角、后角和侧角;灰质前角的神经元①大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多极级神经元:胞体大,胞浆内尼氏体呈斑块状,称“虎斑”;②轴突粗而长,其末梢形成运动终板,支配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运动;③含 运动神经元和少量小型神经元Renshaw cell;侧角的神经元①多为中型内脏神经元,是交感神经的起始神经元;②其轴突经脊髓前根到达交感神经.形成前纤维;后角的神经元①多为接受各种不同感觉的中间神经元;②其轴突进入白质形成各种上行传导束,到达大脑、脑干和小脑;白质:上下行的传导束,多为有髓神经纤维;五、周围神经系统一神经节nerve ganglion神经节细胞体被囊细胞卫星细胞出入神经节的神经纤维结缔组织被膜6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分类:1、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2、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淋巴管、淋巴导管一、心血管系统1、General structure of blood vessels除毛细血管外,所有血管的管壁从管腔腔面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膜tunical intima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的均质薄膜中膜tunical media :结构随血管种类而有差异;外膜tunical adventita:疏松结缔组织,含有供应心脏和血管的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外弹性膜四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1、直捷通路2、毛细血管3、动静脉吻合五心脏厚壁中空性器官,从内向外三层A、心壁:1、心内膜 endocardium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 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心内膜下层:结缔组织,含小血管和淋巴管及特殊心肌纤维浦氏纤维2、心肌膜myocardium: 厚,心肌纤维,心肌间质心房肌:成束连成网状,部分心房肌分泌心房利钠尿多肽心室肌:成层环、纵、螺旋排列;分布与组功结构特点:①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主要由B淋巴细胞构成;②经常变化,在抗原刺激下,淋巴小结长大,数量增多,且在其中央部位形成生发中心;当抗原被清除时,淋巴小结变小或消失;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胸腺:培养T淋巴细胞场所骨髓:培育B淋巴细胞场所周围淋巴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脾、淋巴结、扁桃体: 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一、胸腺thymus一一般结构:分左右两叶,被膜,小叶间隔,皮质和髓质二皮质cortex•组成:上皮性网状细胞以突起连接成网,网眼内充满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又称胸腺细胞,是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三髓质medulla•组成:上皮性网状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故染色浅;•胸腺小体:只在髓质内存在,由扁平上皮性网状细胞同心排列形成,中心的细胞常呈变性退化;四血液供应——皮髓交界处形成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进出血流的主要通道;五血胸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12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3、皮质淋巴窦cortical sinus淋巴结内淋巴流动的通道: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结构: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围成,腔内有呈星状的内皮细胞支撑,有许多巨噬细胞附着在内皮表面;三髓质髓索medullary cord:索状的淋巴组织构成,相互连接成网;主要含有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髓窦medullary sinus:即髓质淋巴窦,与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相同,巨噬细胞较多,有较强的滤过功能; 四淋巴通路输入淋巴管→被膜下淋巴窦↙↓↙小梁周窦皮质淋巴组织↓髓窦→输出淋巴管五淋巴结的功能1、过滤淋巴液:巨噬细胞2、进行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入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组织或器官到另一个淋巴组织或1滤血: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2免疫:体液免疫应答:淋巴小结细胞免疫应答:动脉周围淋巴鞘3造血: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4储血:主要储于血窦内五脾的血液循环特点和功能意义特点:一是开放式,二是脾血窦通透性高;血液开放式流进脾组织,经脾索、边缘区等进行过滤,经白髓等部位进行免疫应答等项功能,然后通过血窦壁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回流到静脉,离开脾脏;这一特点给脾有效地过滤血液提供了结构基础;8内分泌系统1、共同特点1组成: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2结构:腺细胞排列成团、索和滤泡;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无导管3功能: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自分泌、旁分泌2、腺细胞的分类1分泌含氮类激素的细胞分泌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按类、肽类和蛋白质类;超微结构特点:含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膜包被的分泌颗粒2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如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细胞;超微结构: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较多的管状嵴线粒体及较多脂滴,E/M: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嵴成管状,胞质内有较多脂滴肾上腺皮质三个区带的腺细胞都是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二髓质:嗜铬细胞三肾上腺的血液供应与皮质、髓质的关系1、血液流向:皮质毛细血管→髓质毛细血管→中央静脉2、皮质、髓质功能关系四、脑垂体腺垂体:远侧部前叶、结节部、中间部后叶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漏斗正中隆起、漏斗柄(一)腺垂体主要由腺细胞构成1、远侧部:嗜色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嫌色细胞1嗜酸性细胞:40%L/M: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1、组成1消化管:口腔至肛门的连续管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2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脏等;2、功能:消化、吸收和排泄等;一、口腔1、舌乳头2、味蕾感受味觉的卵圆形小体,分布在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的上皮内;由支持细胞,味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味细胞基部与味觉神经末稍形成突触,司味觉;3、牙1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2由两种组织构成:一是钙化组织:釉质、牙本质和压骨质;二是松软组织——牙髓二、消化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1、粘膜tunica mucosa5、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定义:是散在于胃肠道上皮和腺体内的一种含有多肽及胺颗粒的内分泌细胞,起着激素或神经介质的作用;发挥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和神经递质作用;三、消化腺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管壁内,如食管腺,胃底腺,肠腺;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管壁外,具有导管,如大唾液腺、肝、胰;一唾腺液 Salivary glands1、一般结构1腺泡分泌部分类: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2导管闰管→分泌管→排泄管窦周隙:指位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内有网状纤维,贮脂细胞;2、门管区——几个相邻的肝小叶的夹角处,此处具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这些管道连同所在区域的结缔组织、淋巴管和神经合称为门管区或汇管区;3、肝血循环肝动脉→小叶间动脉→血窦→中央静脉↗门静脉→小叶间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4、肝胆汁途径肝细胞→小叶中央→四周→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出肝5、肝功能:合成与储存,分泌胆汁、解毒、防御、造血10呼吸系统组成:导气部:鼻、喉、气管、支气管、肺内终末细支气管——防御和保持气道通畅的作用呼吸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管壁上都有肺泡,是血液和吸进的空气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一、鼻一鼻前庭:,,引导新基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上皮损伤时可分化为嗅细胞和支持细胞固有层:较薄,可见嗅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嗅腺浆液性无明显静脉丛二、喉: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三、气管和支气管一粘膜: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2、柱状纤毛细胞:纤毛有规律地向咽侧摆动,将异物推向咽部排出杯状细胞:与管壁内腺体的分泌物共同构成管腔面的粘液层基细胞:由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刷细胞:电镜下可见小颗粒细胞:特殊染色二固有层:1、疏松结缔组织2、弹性纤维较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免疫防御功能三粘膜下层:1、疏松结缔组织2、含有血管、神经、较多混合腺、淋巴组织、浆细胞等四外膜:1、气管:由透明软骨组织C形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2、支气管:不规则C形软骨环,缺口向食管四、肺:1、呼吸细支气管——导气部向呼吸部过渡的管道结构特点:1管壁上出现散在的肺泡开口,故自身的管壁结构不完整2粘膜上皮有单层纤毛柱状上皮移行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3纤毛细胞、克拉拉细胞、基细胞2、肺泡管——呼吸细支气管的分支1自身管壁少2膨大结构肌纤维缠绕在肺泡开口处3、肺泡囊——1个肺泡管分支成2-3个肺泡囊无膨大结构4、肺泡——气道的终末部分,半球样薄壁囊泡上皮细胞的分类依据形态和功能不同1Ⅰ型肺泡上皮又称扁平肺泡细胞结构特点:a、扁平,含核部略厚,其余部分很薄,光镜下不可分辨b、游离面光滑,基底面附于基膜上c、核周胞质内含有少量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d、周边胞质内细胞器很少,散在少量微丝微管,吞饮小泡数量:占肺细胞数的25%,但覆盖约97%的肺泡表面分化程度:高度分化,无分裂增生和自我修复能力;细胞损伤后主要靠Ⅱ型肺泡细胞增生修补2Ⅱ型肺泡细胞又称颗粒肺泡细胞结构特点:a、细胞较小,成立方形或圆形,游离面有较多微绒毛肺泡孔——肺泡隔上的小孔,沟通和均衡相邻肺泡内气的通道四肺巨噬细胞——构成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功能:强大的清除病菌、异物、衰老死亡细胞功能,抗肿瘤功能肺泡巨噬细胞AM:巨噬细胞进入肺泡尘细胞:肺巨噬细胞吞入灰尘颗粒后,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尘粒常位于肺泡隔和各级支气管附近心衰竭细胞:来源:骨髓,血液内胆和细胞进入肺间质后转变为肺巨噬细胞五肺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1血管:肺循环: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两套支气管支:肺的营养血管2神经3淋巴管六肺的增龄性变化11泌尿系统一、肾皮质:皮质迷路2细段 thin segment:单扁上皮,水与离子通透3远端小管distal tubule:结构 LM:管腔大而规则单立细胞体积小 HE质淡染界限清楚无刷缘基部纵纹明显 EM:微绒毛少质膜内褶发达功能:主动按需吸收H2O、Na+、Cl- 排K+ 、H+、NH3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四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ar, filtration membrane组成:血管球内皮细胞、基膜以IV型胶原蛋白大分子构成支架、足细胞裂隙膜功能:双重选择通透血浆,分子量7万以下、带正电荷物质通过集合小管 collecting tubule弓形集合小管皮质集合小管髓质集合小管LM:单立单柱,核圆居中,HE胞质淡染,细胞界限清晰功能:进一步主动重吸收H2O、Na+ 、Cl- ,使原尿进一步浓缩;同远曲小管一样受ADH、醛固酮调控;3 肾小球旁器1 血管球旁细胞:入球小动脉入球前中膜平滑肌特化成上皮样细胞,分泌肾素,对小动脉内血容量敏感;2 致密斑:入、出球小动脉之间远端小管朝血管极侧,壁特化成高柱状上皮斑块;化学感受器,对尿Na+敏感;3 球外系膜细胞:出、入球小动脉与致密斑之间的三角区内,与球内系膜细胞延续,传导信息作用;4、肾血循环:1循环通路2循环特点:肾血流量大, 90%通过皮质三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神经部1、由外向内: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视神经纤维层——内界膜2、感光细胞视细胞1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外节:膜盘组成、膜盘镶嵌有视紫红质感受光线 内节:合成蛋白质的部位;维生素A 缺乏——夜盲症 2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颜色视色素缺乏——色盲3、黄斑:视网膜的中央凹,此处感光细胞全是视锥细胞,感觉最敏锐;4、视神经乳头:是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央血管穿过视网膜的地方,此处不能感光,也称盲点;5、光在眼内的传导途径:光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10,9,8,7,6,5,4,3层到达视杆视锥外段此处感光转换为神经冲动——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脑 二 、屈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晶状体:有弹性的双凸通明体;位于瞳孔的后方;由晶状体囊、晶状体上皮、晶状体纤维组成; 三 、眼的附属结构 眼睑eyelid一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位觉感受器二蜗管及螺旋器 1、蜗管,二、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之间及毛囊内;胞质内含有很多黑素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内含酪氨酸酶,参与黑色素的合成;人种间肤色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黑素细胞的活性,黑素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以及黑素颗粒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分布和分解速度,也与血液供应、血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表皮厚度以及其他色素的含量有关;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分散在棘细胞之间,核染色深,胞质色浅清晰,属于单核细胞吞噬系统蜗管的三个壁外壁:血管纹下壁:骨螺旋板、基底膜、螺旋器上壁:前庭膜3、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常分布于基底层或表皮-真皮连接处,可能是一种触觉细胞,其显著特征是胞质中有许多致密核芯颗粒;三、真皮分乳头层和网织层,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最多,其次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再乳晕和会阴处有载黑素细胞和黑素细胞;四、毛毛由毛根和毛干组成,毛根由上皮根鞘和毛囊包裹;立毛肌为一束平滑肌,位于毛根于表皮之间的钝角侧;五、皮脂腺为分支泡状腺,由2~5个腺泡和一个短而粗的导管组成,开口于毛囊上1/3.4几种细胞1、精子spermatozoon形态:蝌蚪核:携带父亲的遗传物质顶体:透明质酶溶解卵细胞外透明带和放射冠 ;鞭毛:定向运动2、支持细胞又称Sertoli cell 塞托利细胞形态:不规则长锥形,多突起L/M:轮廓不清,胞核卵圆形或三角形,核明显,淡染,核仁清楚;E/M:细胞内有丰富的微丝、微管,基部紧贴基膜,顶部伸达管腔,有许多侧突;相邻支持细胞的基部侧面有紧密连接;功能:形成血睾屏障结构基础为相邻支持细胞的突起间紧密连结;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支持生精细胞保持正常的排列规律;对生精细胞有支持、保护、营养作用;吞噬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残余胞质;3、睾丸间质细胞又称Leydig cell 莱迪希细胞L/M:三、五成群,胞质嗜酸性E/M: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功能:分泌雄激素睾酮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 新鲜时呈黄色, 称黄体;2、颗粒层细胞长大→粒黄体细胞:大、着色淡,位于中央,分泌孕激素卵泡膜内层细胞增大→膜黄体细胞:小、着色深,位于周边,分泌雌激素3、黄体的命运决定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月经黄体corpus luteum of menstruation:如果卵未受精,14天后黄体开始退化;妊娠黄体corpus luteum of pregnancy:如果卵受精,黄体便继续发育,6个月后才开始退化;二、子宫uterus一子宫壁的一般结构1. 子宫内膜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细胞为主细胞固有层:子宫腺,螺旋动脉功能层:浅层厚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和脱落基底层:深层薄没有周期性变化不脱落, 修复内膜2.子宫肌层:厚平滑肌3.子宫外膜:浆膜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 menstrual cycle三卵巢与子宫内膜周期变化的关系胚胎学20 人体发育总论1、人体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增殖、分化及形态发生,逐渐演变成为具有特定形态胎儿的全过程的科学;3、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胚胎发育始于受精;4、受精条件精子:精子获能时间:24小时内 ,受精能力最强。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胚第一章绪论1·(MJ)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
人体的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类型。
2·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苏木精染料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称为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着粉红色,称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特征:1.排列紧密、形态规则,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2.有明显的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3.有基膜4.上皮内无血管5.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感觉等功能第一节被覆上皮类型和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内表面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的内表面角化:皮肤表面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⒈单层扁平上皮:(MJ)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MJ)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⒉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形,位于中央分布:甲状腺、肾小管⒊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核呈三角形,染色深,近细胞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⒋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最多)、梭形细胞、锥形细胞、杯状细胞构成分布:呼吸道粘膜⒌复层扁平上皮:基底细胞只有一层,呈矮柱状分布:角化的:皮肤表面(无核)⒍变移上皮:分布:膀胱、排尿管道第三节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MJ)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腔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如小肠柱状上皮的纹状缘,肾小管的刷状缘)使细胞面积增大,促进并参与细胞吸收物质的功能。
2.纤毛(MJ)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二·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MJ)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本复习重点
Fibroblast Macrophage Plasma cell Mast cell
机制如:Take the degranulation of mast cell as an example,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cture and function.
①游离面:Compare microvillus with cilium.(P17)
②侧面:Explain all cell junctions between epithelial cell and the concept of junctional complex.(P18-20)
③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P20-22)
21、肌丝的分子构成。(P73)
注意:肌球蛋白头部、杆部与头端、尾端的不同。
22、心肌肌质网储存Ca2+能力较差的原因(P75):肌质网稀疏,终池少而小,横小管多与一侧终池相贴组成二联体。
23、骨骼肌纤维上呈现明暗交替横纹的原因(P71):肌原纤维紧密聚集,相邻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A、细胞
①神经元细胞膜是可兴奋膜,可以发生动作电位的变化。
②Nissl body的概念(P81)。
③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神经原纤维,在银染切片下观察到):(电镜下是)神经丝、微管、微丝。
B、突起
①树突和轴突的特点比较:P82
②轴突内不含:Nissl body、GC、RER。
26、Define synapse and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chemical synapse.(P84-86)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复习重点1、组织学、胚胎学、嗜酸性、嗜碱性、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的概念2、计量单位(µm和nm)3、石蜡切片、HE染色法4、透射电镜(平面像)与扫描电镜(立体像)一、概念A、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B、胚胎学(embryology)研究胚胎的发生、发育的过程及其规律,即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
还可包括部分畸形学容。
C、易于被碱性或者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分别称为嗜碱性和嗜酸性。
二、石蜡切片技术A、基本程序:取材和固定----脱水和包埋----切片和染色----封片B、HE染色法(木精--伊红染色法):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的染色质与胞质的核糖体着紫蓝色。
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三、计量单位:微米(µm):光学显微镜下常用纳米(nm):电子显微镜下常用1m=103mm=106µm=109nm第二章上皮组织复习重点1、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2、上皮组织的分类与分布3、被覆上皮组织的光镜下形态特征(单层扁平、复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假复层纤毛柱状、移行)4、上皮细胞各面特殊结构的名称、分布(细胞衣、纤毛、微绒毛、基膜、质膜褶、各种细胞连接)一、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
2、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接触外界)和基底面(与基膜或CT相连)。
两面的结构和功能不同。
3、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细胞所需营养由其深部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出来供应。
4、有基膜。
5、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等功能。
二、上皮组织的分类和分布A、根据功能一般将上皮组织分为三类:1、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分布于体表或衬于管、腔、囊脏器表面的上皮。
以保护、吸收、排泄功能为主。
2、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组成腺体的上皮。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相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HE 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的染色方法为HE染色。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EM 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微绒毛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EM下可见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在呼吸道,能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把被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排出。
5、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连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6、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7、桥粒(desmosome):又称粘着斑。
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间,呈斑状链接,细胞间隙宽约20-30nm,其中含有低密度的丝状物,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细胞膜的胞质面有附着板,上附角蛋白丝。
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8、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这种连接呈斑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重点: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二、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封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2、电镜技术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本章要点: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二)分类与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2、腺上皮-构成腺体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二、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6、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如甲状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屏障作用,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4、中间连接:又称粘着小带。
具有粘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5、桥粒:最牢固的细胞连接。
牢固的机械性连接作用,使上皮耐受摩擦(皮肤、食管)6、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细胞间隙为2-3nm,内有许多间隔相等的连接点功能:小分子物质(<1500D,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离子、信息分子等)可通过,使相邻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功能同步化,连接复合体:细胞侧面4种连接中2个或2个以上紧邻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7、基膜LM:HE染色呈粉红色(见于少数上皮)EM:由基板和网板组成.主要功能: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为半透膜, 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引导上皮细胞的移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8、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褶皱结构LM:基底纵纹EM:内褶间有与其平行的长线粒体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第三章结缔组织本章要求: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光镜)和主要功能了解: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特性;基质的分子构成和作用熟悉:组织液的概念和作用;网状组织的构成一、概述1、结缔组织的特点(1)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2)细胞外基质由基质、组织液和纤维组成,(3)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无极性,(4)广泛分布于机体内部,形态多样,构成内环境,(5)来源于间充质,(6)功能: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
2、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结构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较少,血管丰富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未角化间充质细胞、脂肪细胞、白细胞纤维(3种):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细胞外基质:基质组织液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LM:扁平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卵圆形。
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以及多种生长因子。
2、巨噬细胞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圆形或肾形。
功能:①吞噬作用②抗原提呈③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 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Ⅰ)3、浆细胞LM: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于一侧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4、肥大细胞LM: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居中;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肝素:抗凝血组胺(作用快)、白三烯(作用缓慢):引发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5、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功能: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6、脂肪细胞LM:大,圆或多边形,胞质含一大脂滴(HE标本中被溶解呈大空泡状),核扁圆,偏于一侧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分泌瘦素,控制饮食7、白细胞来源于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形态:常为球形(在血液一章中讲述)功能:免疫防御(二)纤维1、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LM:粉红色,波浪状,分支交织成网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2、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LM:细丝状,分支交织成网特性:富于弹性3、网状纤维分布:网状组织、基膜LM:分支多,交织成网(三)基质1、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多糖(糖胺多糖)组成功能:形成分子筛,有利组织液通过;限制细菌扩散2、纤维黏连蛋白为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黏连性糖蛋白,表面具有与多种细胞、胶原及蛋白多糖结合的部位,因此是将这三种成分有机连接的媒介.3、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血浆成分,是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第四章血液本章重点:掌握: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网织红细胞的概念;五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血小板的光镜结构、来源和功能;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造血干细胞的概念一、概述血液的组成:血细胞(4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55% )血浆(plasma) :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血细胞正常值•红细胞男:(4.0~5.5)×1012/ L女:(3.5~5.0)×1012/ L•白细胞(4.0~1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3%嗜碱性粒细胞 0%~1%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 25%~30%•血小板(100~300)×109/ L二、红细胞(一)形态结构1、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 µm;中央浅染、较薄,厚约1 µm ;周缘较厚,约2 µm2、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故呈红色。
#血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染色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二)血红蛋白正常值:于男性为120~150g/L,于女性为 110~140g/L•Hb结合与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Hb与CO 结合更牢固,可导致煤气中毒(三)红细胞形态可变性红细胞膜骨架: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构成(四)血型红细胞膜中有血型抗原A和/或血型抗原B,构成ABO血型抗原系统临床输血意义:避免溶血(五)寿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 120 天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六)网织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在血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
三、白细胞球形,胞质内有细胞核也有细胞器分类依据: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50 ~ 70%)(1)形态结构:①直径10~12 µm,②胞质:含许多细小颗粒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为溶酶体.特殊颗粒:浅红色,80%,为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等③核:呈杆状或分叶(2 ~ 5叶)(2)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0 ~ 1%)⑴形态结构:①直径10~12 µm ,②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③核分叶或“S”形或不规则;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⑵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类似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⑴形态结构:①直径10~15 µm ;②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四种阳离子蛋白;③核多2 叶⑵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4、单核细胞(monocyte)⑴形态结构:①直径14~20µm ;②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③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⑵功能:在血中停留12~48小时后进入结缔组织,分化成巨噬细胞5、淋巴细胞(lymphocyte)主要为小淋巴细胞⑴形态结构:①直径6-8μm;②胞质少,强嗜碱性,染色质块状着色深③核常为圆形,一侧常有凹陷,⑵功能:免疫防御功能四、血小板(blood platelet)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LM:双凸圆盘状,直径2~4 µm ;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和周边透明区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造血干细胞1.概念:又称多能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祖细胞2.起源: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位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少量于外周血3.特性:①强增殖潜能:反复分裂,大量增殖②多向分化③自我复制,终身保持数量恒定第五章软骨和骨本章要求:掌握: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了解: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骨发生的方式熟悉:软骨的一般结构特点和分类一、软骨组成:软骨组织(软骨细、软骨基)、软骨膜(一)软骨组织:软骨细胞、软骨基质1.软骨细胞同源细胞群:2~8 个成熟软骨细胞聚集成群,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位于软骨中央功能:产生软骨基质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内形成的腔隙2、软骨基质:即软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基质和纤维(纤维成分的种类因软骨类型而异)软骨囊:于HE染色切片中,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的区域(二)软骨的类型(1)透明软骨纤维细且折光率与基质相同,于HE染色切片不易分辨基质:含大量水功能:强的抗压性(2)纤维软骨软骨细胞: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纤维: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基质:较少,弱嗜碱性功能:韧性强(3)弹性软骨纤维: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在软骨中部更为密集功能:较强的弹性(三)软骨的生长两种方式并存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软骨膜内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软骨加厚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软骨细胞增殖和生长→产生新基质→软骨由内至外扩大二、骨组成: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功能:支持,保护,造血,贮钙(一)骨组织组成:细胞(4种)、骨基质骨板: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以骨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板层状结构1、骨基质(骨质):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成分:胶原纤维,基质无机成分(骨盐):骨板: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密质骨:大量骨板紧密规则排列松质骨:数层不规则排列的骨板2、细胞(1)骨祖细胞分布:位于骨膜中功能:为骨组织中的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2)成骨细胞分布:位于骨组织表面LM:多为矮柱状,有突起,胞质嗜碱性功能:分泌类骨质;促进类骨质钙化(3)骨细胞分布:胞体位于骨陷窝中,突起位于骨小管中形态:小、扁椭圆形,多突起,突起伸入骨小管骨陷窝:胞体所在腔隙功能:参与调节钙、磷平衡(4)破骨细胞为多个单核细胞融合形成LM:体积大,胞质嗜酸性;多核功能: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使骨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