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病原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群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它们结构简单、体积微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或数千倍以上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9.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10.L 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 型细菌。
11.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12.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13.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4.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15.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1.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2.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5.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
细菌的运动器官。
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
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前噬菌体:在溶原状态下,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以《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为标题,下面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中常见的重要名词,包括病原体、宿主、抗微生物物质、免疫学现象及其他微生物学术语,并对其进行重点解释。
首先,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
比如结核杆菌,它是一种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比如流感病毒,它是一种病毒,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比如疟疾病毒,它是一种真菌病毒,是疟疾的病原体。
其次,宿主是指感染病原体的生物。
比如益生菌是人体的宿主,它可以帮助抵御外来的有害病原体,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
另外,动物、植物也可以成为病原体的宿主。
抗微生物物质,是指能够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物质,主要有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是一类抗微生物物质,它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比如氨苄西林和头孢类药物;抗真菌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比如肟脒类药物;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致病能力,比如抗病毒类药物。
再次,免疫学现象是指机体与外界病原体之间的免疫反应。
比如,机体对病原体实施特异性抗体应答;机体识别外源抗原,激活免疫细胞,在细胞水平上实现病原体的清除;机体调节及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使免疫系统拥有良好的免疫力;机体在免疫过程中实现抗体的分泌,以便抗御同一类的外源病原体的入侵。
此外,微生物学的其他术语同样重要,比如病原体的致病机制、
宿主对病原体的抵抗机制、病原体的遗传多样性、病原体的各种致病性及其分子机制等等。
综上所述,医学微生物学中的重要术语是病原体、宿主、抗微生物物质、免疫学现象和其它微生物学术语,它们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原体及其致病机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应对病原体的入侵,确保更为安全、健康的环境。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物学绪论⼀、名词解释1、微⽣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然界的⼀⼤群体型微⼩、结构简单、⾁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显微镜放⼤数百倍、数千倍,甚⾄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物。
2、病原微⽣物:少数微⽣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物称为病原微⽣物。
3、机会致病性微⽣物:有些微⽣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低下导致致病,这类微⽣物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物。
⼆、微⽣物的分类及特点按其⼤⼩、结构、组成等分为三类:1、⾮细胞型微⽣物是最⼩的⼀类微⽣物。
⽆典型的细胞结构,⽆产⽣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长增殖。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物⽆核膜、核仁。
细胞器不完整,只有核糖体。
DNA和RNA同时存在。
细菌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放线菌、⽀原体、⾐原体、⽴克次体、螺旋体。
3、真核细胞型微⽣物细胞分化程度⾼,有核膜和核仁。
细胞器完整。
如真菌。
三、微⽣物与⼈类的关系绝⼤数微⽣物对⼈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且有些是必需的。
只有少数微⽣物引起⼈类和动、植物的病害。
第⼀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1、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2、质粒(plasmid)质粒是染⾊体外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双链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3、芽孢(spore):某些细菌在⼀定的条件范围下,胞质脱⽔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个圆形或卵圆形⼩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
功能:对热⼒、⼲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的抵抗⼒。
表现为:○1芽孢含⽔较少,蛋⽩质不易受热变性;○2芽孢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渗⼊;芽孢的核⼼和⽪质中含有吡啶⼆羧酸,其与钙结合⽣成盐能提⾼芽孢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
4、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层粘液性物质,厚度⼤于等于0.2微⽶,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以下
是微生物学中常用名词的解释:
-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蓝藻等。
- 细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存在于各
种环境中,有些细菌可以对人体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 真菌: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生物,营养方式为吸收外部营养
物质,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有用的物质,如药物,而有些真菌会引起
感染。
- 病毒: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自己,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疟疾等。
- 肽聚糖: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分子,可以与免疫
系统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免疫反应。
- 茵莉菌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
- 氨基糖:一种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糖类分子,具有
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病原体: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生物体。
-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两类微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也就是没有细胞核。
- 真核生物:指有细胞核的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
- 宿主:指存在于另一种生物体中的生物,如人类体内的微生物。
以上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相关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病原名词解释1
1.微生物(microorranism ,microbe):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2.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所特有的物质,G+菌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由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3.脂多糖(LPS):是G-菌的内毒素。
LPS由三部分组成(由内到外),1)脂类A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与致病性有关2)核心多糖3)特异多糖,G-菌的菌体抗原4.细菌L型:细菌在体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地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称为细菌L型5.质粒(pla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外并且自行复制,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经人工抽提后可变成开环状或线状6.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层包裹着一层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的粘液物质,厚度约200mm7.鞭毛(flagellun):在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8.菌毛(fimbria 或pllus):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和少数革兰阳性细菌菌体表面存在着数量众多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类似毛发样的丝状物,称为菌毛9.芽孢(spore):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孢,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抗性的休眠结构10.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i)和枸橼酸盐(C),利用这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11.多重耐药性(mutiple resistance):有的细菌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即多重耐药性12.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13.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再宿主菌细胞内复制繁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14.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能与染色体一起复制传代。
医学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学科。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并且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在医学微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2. 病原体: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研究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它们通常由微生物产生,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对于人类健康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4. 菌落计数:菌落计数是一种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它通过将微生物样品培养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观察并计数形成的菌落数量来进行。
5. PCR: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的DNA分子,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
6.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物质,用于培养微生物。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种类的培养基来提供适合它们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7.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通过染色处理后,细菌可以根据其在染色过程中保留还是丢失染色剂而被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8. 消毒剂:消毒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用于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和病房等场所,以预防感染和传播疾病。
9.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用于识别和抵御入侵的微生物。
它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可以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10. 疫苗: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通过引入微生物或其组分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众多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一类体积小、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结构简单、容易变异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正常菌群: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的对人体无害的菌群,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3、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在机体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只在特殊情况下(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能引起疾病的细菌。
4、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体或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5、细菌L型: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状态。
6、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测,紧密包围在细胞质的外面,是一层半透性膜,其功能为生物合成、物质转运、分泌吸收。
7、中介体:细菌细胞膜向细胞质内陷,并折叠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多见于革兰阴性菌,可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增强代谢、参与细菌分裂。
8、质粒:是细胞染色体之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与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有关,具有自我复制、赋予宿主菌新表型、可自行丢失或消除、可转移性、相容性与不相容性等特性。
9、芽孢:是许多革兰阳性菌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抗性的休眠结构。
芽孢能增强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可发育成具有致病性的繁殖体,具有鉴别作用、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生化反应:根据细菌具有不完全相同的酶,分解不同营养物质的特点,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试验。
1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致热源的大多是G-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12、培养基: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镜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细菌(bacterium):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细菌是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狭义的细菌则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结构的细菌。
L型细菌:是指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其合成被抑制后,在普通环境中不能生存,但在高渗环境下仍能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荚膜(capsule):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周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具有抗吞噬作用、抗细菌物质损伤、黏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flagellum):是附着在细菌表面、细长且呈波浪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与免疫性、致病性有关。
菌毛(pilus):是从细菌表面伸出的、比鞭毛更细且短而直的、较硬的丝状物。
与细菌运动无关,菌毛分为两种,一种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结构,与致病性有关;一种性菌毛,传递质粒,与细菌遗传物质传递与接合有关。
芽孢(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下,细胞质浓缩在菌体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是灭菌指标。
细菌生长曲线: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代时:是指细菌生长繁殖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热原质(pyrogen):又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能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Gˉ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G+和少数G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endotoxim):是Gˉ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侵袭性酶:是某些细菌长生的有利于细菌侵入机体和在机体内扩散的酶类。
抗生素(antibiotics):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医学微生物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微生物在医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染色特性等进行分类。
细菌可以引起多种人类疾病,也可以用于制造抗生素、发酵等。
3. 真菌:多细胞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线状真菌。
真菌可以引起人类的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和霉菌感染。
4. 病毒:最小的微生物,不能单独进行代谢和繁殖,需要依赖宿主细胞。
病毒可以引起多种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5. 寄生虫:多细胞微生物,依靠其他生物体为宿主寄生。
寄生虫可以引起人类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6.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7. 感染:指病原体侵入宿主体内并繁殖,导致宿主出现疾病症状。
8. 抗生素: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细菌感染。
9. 抗生素耐药性: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的现象。
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治疗难度。
10.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指微生物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过程。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水源传播等。
11. 消毒: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去除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12. 支原体:微生物的一类,具有细菌和病毒的特征。
支原体可以引起多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
13. 病原体鉴定:指通过实验室方法识别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病原体鉴定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4.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对温度敏感,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的温度下生长速度会有所变化。
15. 免疫系统:人体的一套防御系统,可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毒害的微生物。
3.脂多糖(LPS):指G-菌脂质双层的外层及其向细胞外伸出的部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又称为G-菌的内毒素。
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抑制其合成,这种细胞壁受损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5.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为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
7.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中介体的形成,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
8.*质粒:指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独立自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9.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本质为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的黏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10.鞭毛:附着于菌体上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1.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12.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13.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的细菌。
14.*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细菌;当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且还将受其毒害,甚至死亡。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具有治病作用的微生物。
3.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结合在脂质双层上,菌体溶解时才释放,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意多糖组成。
4.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涨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它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性或L型。
5.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6.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细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7.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8.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也称致热原。
9.消毒:应用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又称抗菌术或消毒法。
10.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又称灭菌术。
11.无菌: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12.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但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13.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03.4kPa蒸汽压力下,温度达到121.3°C,维持30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4.卡介苗:卡介二氏曾将有毒力的牛型分枝杆菌接种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230代,终于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15.噬菌体: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16.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17.温和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microorganism):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毒害的微生物。
3.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并具有一定致病性的细菌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4.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5.质粒(plasmid):指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遗传性状的闭合环状双链DNA,是存在于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自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6.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本质为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的黏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μm,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7.鞭毛(flagellum):附着于菌体上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8.菌毛(pilus):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9.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10.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细菌;当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且还将受其毒害,甚至死亡。
1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又称致热原。
12.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名解微生物(microorganism):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少数微生物。
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为蛋白质或多糖的多聚体。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根,多达数百根。
菌毛(pilus):许多Gˉ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芽孢(spore):为细菌的休眠形式,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在高渗环境下存活的细菌。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一类细菌。
培养基(culture medium):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置而成的制剂。
细菌素(bacteriocins):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的蛋白质。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热原质(致热源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王晓春版)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microorganism(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大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一类体积小、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结构简单、容易变异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体或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3、LPS(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的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4、细菌L型: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状态。
4、中介体:是部分细菌细胞膜向细胞质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阴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可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增强代谢、参与细菌分裂。
5、Plasmid(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中,为双股闭合环状DNA,控制细菌某些性状,可自我复制,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并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可随机获得和丢失。
6、异染颗粒:胞质颗粒用蓝色染料甲基蓝或甲基苯蓝染色时可被染成红色或不同深浅的蓝色,与菌体其他部分不同,显示异染效应,称为~,在菌种鉴定时有一定意义。
7、培养基: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8、菌落:经过培养后,互相分离的单个细胞分裂繁殖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9、属: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它属有明显的差异。
10、种: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11、生长因子:是许多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12、生化反应:根据细菌具有不完全相同的酶,分解不同营养物质以及产生不同代谢产物的特点,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试验。
13、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致热源的大多是G-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千、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治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导致疾病。
这类微生物称为~ 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细菌(Bacterium):属原核生物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广义:各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细菌分类:球菌:双球、链球、葡萄球菌、四联球、八叠球菌。
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杆菌、螺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复杂的多聚体,细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原核细胞特有,又称粘肽(mu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
6+菌的肽聚糖有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一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组成。
磷壁酸(teichoic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结构中少数基团被氨基酸或糖取代,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脂磷壁酸LTA)。
磷壁酸的主要功能是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是G+菌的主要抗原,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同时膜磷壁酸还在细菌的粘附上起重要作用。
细菌的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较复杂。
用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G+,紫)和阴性(G-,红)菌。
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外的物质交换、带有抗原表位,诱发免疫应答。
外膜(outer membrane):G-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约占细胞壁干重80%。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1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
2、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3、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或拟核)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4、医学微生物学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传染致病的机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6、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最简单和最小的微生物,它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微生物。
7、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8、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
9、潜伏感染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出现临床症状。
1010、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可达数年或数十年。
此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
1111、、汹涌发酵现象在牛乳培养基中,产气荚膜梭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散形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向上推挤,甚至冲开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现象.12、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表现。
13、毒血症是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
病原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病原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产生、传播、防控以及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内,有许多与病原微生物学相关的名词,这些名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还能指导医学实践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对病原微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病原微生物通过侵入人体并繁殖,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一系列疾病症状的产生。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对于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2. 病原体:病原体是指引发疾病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一部分。
它们在感染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如呼吸道、食物、水源、昆虫叮咬等。
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3. 路径感染:路径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特定的路径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常见的感染路径有空气传播、食物水源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等。
了解感染路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4.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是病原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疾病的传播规律、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5.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通过机械屏障和吞噬细胞等方式阻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特异性免疫则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了解和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6. 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使抗生素失去了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需要采取监测和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其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7. 疫苗:疫苗是一种用来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剂,通过引入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表性成分进入人体,刺激免疫系统的反应,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从而在人体遭遇实际感染时能够迅速产生抗体,有效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ortive infection 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因宿主细胞不能为其提供复制的必要条件,而不能产生子代,这一感染过程defective virus 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严重改变而不能独立复制出完整子代病毒体。
辅助病毒
provirus 前病毒:反转录病毒复制出的ds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
viroid 类病毒:很小的具有感染性的RNA分子
prion 朊粒:一种耐蛋白酶K的具有传染性和复制能力的蛋白质分子,又称朊蛋白(PrP)
cytocidal effect杀细胞效应:病毒在宿主内增至,短时间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引起细胞裂解死亡
inclusion body: 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结构。
(病毒颗粒聚集,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
interferon: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计诗人或动物的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广谱性,间接性(抗病毒蛋白),种属特异性,细胞选择性(感染细胞),高活性)
type 1 interoferon 其中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α,β干扰素理化性状相似,被称为I型
negri body 狂犬病毒在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细胞中增值时可形成嗜酸性圆形,椭圆形包涵体
speticemia(败血症)
pyemia(脓毒血症)
sterilization(灭菌)能杀死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芽孢
disinfection (消毒)
transduction(转导)
conjugation(接合)
lysogenic conversion(溶原性转换)
virus latent infection(病毒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被完全清除,持续存在于机体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单纯疱症病毒
chronic infection (慢性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被完全清除,持续存在于机体并不断排出体外症状时有时无时重时轻。
乙肝
slow virus infection(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一旦出现则不断加重。
HIV
elementary body and initial body(衣原体的原体和始体)衣原体的两个不同的发育时期,分别为感染和繁殖阶段。
胞外胞内,致密核质有无,球形/网状结构
parasitism(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样的关系。
Life cycle(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opportunistic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阶段,当。
,。
导致。
opportunistic protozoa(机会致病原虫)
definitive host(终宿主)成虫/有性生殖
intermediate host(中间宿主)幼虫/无性
paratenic host/ transpot host(转续宿主)非适宜宿主,保持幼虫阶段
reservoir host (保虫宿主)脊椎动物
metacestode(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阶段
premunition (带虫免疫)能杀虫,但不能完全清除,感染时有免疫力但无寄生虫时则。
concomitant immunity(伴随免疫)不能杀虫,但有抵抗力
larva migrans(幼虫移行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病变
ectopic parasitism(异位寄生)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
metamorphosis (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arbo-disease(虫媒病)由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而引起的疾病
recrudescence(再燃)初发停止后无再感染,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再次。
疟疾发作
relapse(复发)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发育,释放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
L-form of bacteria L型细菌:由于。
原因导致细菌肽聚糖无法合成,或遭到破坏,导致细胞壁缺失的细菌transposable element转座因子/跳跃基因:能在细菌基因组(核质DNA、质粒、噬菌体)中移动位置的一段独特DNA片段
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
可与人IgG的Fc段结合,降低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抗吞噬。
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M protein(M蛋白):化脓链球菌,可结合纤维蛋白原,抗吞噬;引起交叉反应
Dane particle (dane颗粒,丹氏粒)Dane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的HBV颗粒,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
其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HBV的表面抗原HBsAg即镶嵌于此脂质双层中。
用去垢剂去除病毒的外衣壳后,核心结构,核心的表面为病毒的内衣壳HBV核心抗原(HBcAg)。
HBcAg经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
小球形颗粒:过剩的HBsAg组装,无感染性→管形颗粒
F质粒:又称致育因子,编码性菌毛
chlamydia衣原体: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tuberculin test(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测试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超敏反应
pyrogen(热原质)
Normal flora正常菌群:人体体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plamid质粒
Weil-Felix test外斐试验:变形杆菌属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东方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这些菌株的O 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
此称外斐试验,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Phenotype mixture
Phenotype exchange
Multiplicity reactivation
Cross reactivation
Intergration整合: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
Invasiveness 侵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