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城镇化发展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镇区总体规划2010_2020(文本)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镇区总体规划2010_2020(文本)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镇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文本编制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8级第3实习小组编制时间:2011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性质、规模 (3)第三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3)第四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4)第五章镇区工程设施规划 (5)第六章镇区园林绿地与环境保护规划 (6)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7)第八章防灾规划 (8)第九章镇区消防规划 (9)第十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10)第十一章附则 (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标为了贯彻重庆市和北碚区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有关要求,同时把柳荫镇建成北碚区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镇和发展旅游服务业、商贸业为特色的重要中心镇。

合理开发利用空间资源,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促进镇区与相邻乡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特编《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镇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年限远期:2010-2020年。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逐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

遵循科学定位,突出优势,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逐步推进,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原则。

第四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年);(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2年);(五)《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六)《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2年);(七)《重庆市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2003年);(八)《北碚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第五条规划范围及内容本规划范围为柳荫镇镇区范围,幅员面积49.5公顷。

重庆市北碚区及15个街镇

重庆市北碚区及15个街镇

重庆市北碚区及15个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北碚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一、总则 (1)(一)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1、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求 (1)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 (2)3、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需要 (3)4、满足“十三五”规划发展用地的需要 (3)5、满足北碚区村域发展的需要 (4)6、推进“三线”划定的需要 (5)(二)规划调整的原则 (6)1、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6)2、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 (6)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6)4、坚持部门联动、多规衔接 (6)5、坚持公众参与,尊重民意 (7)(三)规划调整的依据 (7)1、法律、法规 (7)2、政策文件 (7)3、相关规划 (8)4、其他成果 (9)(四)规划调整的范围和期限 (9)1、规划调整范围 (9)2、规划调整期限 (9)二、规划调整的总体思路 (10)(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10)(二)将生态保护纳入规划,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10)(三)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 (11)(四)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形态 (11)三、规划目标的调整 (13)(一)约束性指标 (13)1、耕地保有量 (13)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3)3、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14)四、“三线”划定情况 (15)(一)“三线”划定思路 (15)1、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15)2、生态保护红线 (16)3、城镇开发边界 (16)(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17)(三)生态保护红线 (17)(四)城镇开发边界 (18)五、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18)(一)耕地调整 (18)(二)建设用地调整 (19)1、城镇工矿用地布局调整 (19)2、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 (21)3、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22)(三)建设用地管制区调整 (23)1、允许建设区 (23)2、有条件建设区 (24)3、限制建设区 (25)4、禁止建设区 (25)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6)(一)农用地调整 (26)1、耕地 (26)2、园地 (27)3、林地 (27)4、牧草地 (27)5、其他农用地 (27)(二)建设用地调整 (27)1、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8)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8)(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9)七、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30)(一)交通项目 (30)(二)水利项目 (31)(三)环保项目 (31)(四)民生项目 (31)(五)旅游项目 (32)八、规划修改方案的影响评价 (33)(一)经济影响评价 (33)(二)社会影响评价 (33)(三)生态影响评价 (33)九、实施保障措施 (35)(一)行政管理措施 (35)(二)经济调控措施 (36)(三)执法监察措施 (37)(四)技术保障措施 (37)(五)公众参与措施 (37)十、附表 (39)摘要《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保障了北碚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全面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北碚区

北碚区

北碚区内气候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多伏旱、秋迟多绵雨、热量 丰富、雨量充沛、风力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冰雪极少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 1105.4毫米。
北碚区境内水系以嘉陵江为骨干,嘉陵江干流由北向南穿北碚区而过,在北碚境内主要有12条一级支流:左 岸4条,即黑水滩河、土主河、车盘溪、后河;右岸8条,即璧北河、梁滩河、马鞍溪、底洞沟、樊家河、山王沟、 童家溪、马河溪。嘉陵江属于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东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东峪沟;西发源出于甘肃 天水市南,两源汇于陕西略阳两河沟。
民国五年(1916年),川东道尹王陵基设江(北)巴(县)璧(山)合(川)4县特组峡防局,负责上起合 川县沙溪庙,下至巴县磁器口嘉陵江两岸50余千米内48个乡镇的治安清匪任务。之后,随着驻防军队的变更,峡 防机构先后更名为警备队、峡防司令部、江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等。属东川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前, 均为嘉陵江三峡地区治安联防机构,不具有地方政权的性质。
2018年,北碚区住宅投资141.45亿元,下降5.0%;办公楼投资2.80亿元,下降59.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15.13亿元,增长2.1%。年末商品房空置1年以上面积为58.81万平方米,下降15.8%,其中住宅空置1年以上面积 为24.77万平方米,下降35.6%。
2018年,北碚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含水复)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35.71亿元,增 长17.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分别支出5.49亿元、12.27亿元、6.35亿元、6.74亿元和3.67亿元。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宿迁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宿迁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宿迁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1.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下图为中国总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A.人口总量持续增长B.2012年净增加人口数最多C.出生率在持续下降D.2022年人口性别比最合理2.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转变B.养老制度完善C.育龄妇女减少D.婚育观念变化3.现阶段我国人口变化会导致()A.养老的负担加重B.年龄结构优化C.环境承载力下降D.就业岗位增多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因子之一,在省际间迁移流动已成常态。

下图为“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迁往主要目标省(市、区)的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省份最可能是()A.辽B.苏C.赣D.琼2.黑龙江人口流出可能导致()A.当地环境压力减小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C.改变我国人口分布总格局D.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提高3. 胡焕庸线不仅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也是自然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分界线。

有学者为深入研究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将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细化为3个梯度。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胡焕庸亚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长江经济带四区域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Ⅳ、Ⅱ、Ⅲ、I B.Ⅱ、Ⅳ、Ⅲ、IC.Ⅳ、Ⅲ、Ⅱ、I D.Ⅱ、Ⅲ、Ⅳ、I2.影响Ⅱ、Ⅲ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河流4. 重庆市北碚区北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是重庆九区之一。

2000年以来,北碚区迅速发展为重庆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图为1972~2006年重庆市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变化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72~2006年北碚区城区用地重心点变化距离约()A.500米B.1000米C.1500米D.2000 m2.影响北碚区城市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人口B.人口交通C.河流交通D.河流地形3.2000年以来,北碚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A.矿产资源开采B.交通条件改善C.基础设施完善D.产业发展加速5. 某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我国东部地区某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

重庆主城九区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

重庆主城九区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

重庆主城九区城市建设适宜性研究GIS软件应用年级2014级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班级:地理科学2班姓名:艾鑫妍学号:2014051401057目录第一章研究区概况 (2)1.1研究区概况 (2)1.1.1自然 (2)1.1.2人文经济 (3)1.2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4)1.2.1研究思路 (4)1.2.2研究意义 (5)1.3技术路线 (5)第二章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6)2.1技术流程 (6)2.2研究结果与分析 (7)2.2.1数量动态分析 (7)2.2.2空间动态分析 (8)第三章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11)3.1技术流程 (11)3.2研究结果与分析 (11)3.2.1自然因素 (11)3.2.2区位因素 (15)3.2.3 土地利用因素 (18)第四章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分析 (19)4.1技术流程 (19)4.2研究结果与分析 (20)第五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2)第一章研究区概况1.1研究区概况1.1.1自然1.1.1.1地质环境重庆都市区属华蓥山穹褶束,主要构造由一系列北东至北北走向,近于平行的不对称线性褶皱组成,形成一个向北北东收敛,向西南敞开,微向东南弯突的“帚状褶皱束”。

背斜狭窄紧密,呈长条梳状或箱状。

自西向东分布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龙王洞、铜锣峡、明月峡、南温泉等背斜。

向斜宽敞开阔,与诸背斜共同组成隔挡式构造。

背斜轴部一般为三叠系地层,仅观音峡背斜和明月峡背斜北部高点零星出露二叠系茅口组和龙潭组。

轴部地层由北向南渐新,相应的构造高点的高程也由北向南降低。

向斜轴部多为中侏罗纪上沙溪庙组,低点均为于本区南部,出露上侏罗统遂宁组,蓬莱镇组。

1.1.1.2地貌环境重庆都市区的地貌类型有平坝、台地、丘陵和山地。

本区中山面积72.31 km ²,占幅员面积的1.32%,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西北部的华蓥山地区。

本区低山面积2176.81 km ²,占总面积的39.77%,是重庆都市区的主要地貌类型。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北碚路径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北碚路径
和谐稳定。
业 布局上 ,嘉 陵江 以西 重点发展 工 业、 现代 服务 业 , 进行 城 市开 发 ; 嘉 陵江 以东 重点发展 现代农业 、都市 旅游业 。 空间布局上 , 在 建设蔡家组
为 此 ,我 们 一 定 要 认 真 贯 彻 落
1 6
决策导刊
2 1. 0 19
缩小兰个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 曩 l 虽 豳
探索共 同富裕奠定 了重要基础 。一
是 城 乡统 筹 发 展 。完 善 了 一 大批 农
不够强 ;城 乡二元结构 仍然较 为突
出 , 乡差距 相对 缩 小 、 对 拉大 ; 城 绝 全 区还 有 贫 困人 口 1 7万 、低 保 人 . 8 口 2 9万 人 、 保 户 3 0 . 2 五 00名 。 这 说 明 .北 碚 还 面 临 着 继 续 加 快 发 展 和 继续 缩小 三 个差 距 的双 重重 任 . 既 要 解 决 “ 体 不 富 ” 问 题 . 要 解 整 的 又 决 “ 人 太 多 ” 问题 : 要 解 决 “ 穷 的 既 城 市 不 够 强 ” 问 题 , 要 解 决 “ 村 的 又 农
De Iin ma ig cs0 — kn
实总 书记“ 七一 ” 重要讲 话和 市委三 届九次 全委会精 神 ,把 缩小 三个差 距 作 为 贯彻 落 实 “ 主题 、 主线 ” 的重 要突破 口.努力 促进 全 区人 民共 同
富裕 。 缩小 “ 个 差距促 进共 同富裕 ” 三
学 地谋划发展 ,更加务 实地改善 民 生 .在又好 又快 发展 中实现缩 小三
个差距促进 共 同富裕 的 目标 ,不断 提高全 区人 民的幸 福指数 ,努力把 北碚 建设 成社会公 正 、民生幸福 的
较落后 ” 的问题 。这些问题 如果不 及 时有效加 以调 节和扭转 ,必将制 约 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必 将影 响社 会

三线建设与内地城乡发展的调查

三线建设与内地城乡发展的调查

2.后三线建设时期川仪九、二十一、二十二厂对澄江镇的发展的影响
(1)后遗产化的合理利用
川仪二十一厂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民营企业,重庆荣凯川仪充分的利用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厂址与家属院,并且改善并 优化了工作与住宿环境。工厂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的仪器生产。并且工厂的生产效益比较稳定。是后遗产化的典型优秀 范例。川仪九厂已经在原址的基础上,经过翻新加固,被改造成了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优侍高龄社。厂区内的环境得 到了改善,许多原有的厂房变成了活动室和住宿区,原有的大部分家属院都得到了最好的修整,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 产业集群。为澄江镇带来了巨大的税收收入。川仪九厂的创新性发展,拉动了澄江镇的经济产业链,澄江的产业规划得 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四条铁路线将云贵川渝地区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 口字形铁路运输网,将铁路沿线的重要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城 乡之间的人口流转得到加强,农村居民的城市化,工人化程度 不断的加强,乡镇地区的闭塞发展被彻底打破。乡镇发展的形 式多样化。乡镇产业有了巨大的改变,纯农业化的自然发展模 式,嵌入了新鲜的工业产业。加快了城乡的快速发展,场镇的 功能化更加的明确。
一.三线建设
•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 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 的攻势。
• 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 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2)城镇对工厂依赖程度的减小
澄江镇本身拥有较多的民营加工企业,其工业产量占澄江镇的GDP比重较高。川仪九、二十一、二十二厂对当地工业的 影响已经急剧下降,当初的工业重心已经不复存在,现存的多点是工业集群发展。已经使澄江镇变成了一个工业强镇。 后三线建设的影响已经逐渐的消退,澄江的发展,以及迈上了新的轨道。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四月目录前言 .............................................................................................................................................................. - 1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 .............................................................................................................................. - 2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2 -第二节土地利用特点............................................................................................................................. - 3 -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 4 -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 6 -第一节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 6 -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 6 - 第三节区域发展定位............................................................................................................................. - 8 - 第四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 9 - 第五节土地利用战略定位..................................................................................................................... - 9 - 第六节规划目标确定........................................................................................................................... - 10 - 第三章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 - 11 -第一节土地利用布局........................................................................................................................... - 11 -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15 - 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规则............................................................................................................. - 18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 18 - 第二节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 19 -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规则....................................................................................... - 23 -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 25 -第一节交通水利................................................................................................................................... - 25 - 第二节能源建设................................................................................................................................... - 26 - 第六章土地保护、整理复垦开发............................................................................................................. - 26 -第一节土地保护................................................................................................................................... - 26 - 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 28 -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 - 28 - 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施措施................................................................................................... - 30 - 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30 -第一节以保护为前提开发建设........................................................................................................... - 31 - 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31 - 第八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 - 32 -第一节北碚区城镇体系规划等级序列............................................................................................... - 33 - 第二节各镇(街道)发展用地规划................................................................................................... - 33 - 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 37 -第一节完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 - 37 - 第二节完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 38 - 第三节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制度....................................................................................... - 38 -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社会能力........................................................................................................... - 38 - 第五节建立规划实施技术保障........................................................................................................... - 38 -前言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北碚区城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及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北碚区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等法律法规及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编制《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

童家溪:统筹城乡发展先行镇的秘密

童家溪:统筹城乡发展先行镇的秘密

童家溪:统筹城乡发展先行镇的秘密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2年第5期文/本刊记者刘辉统筹城乡改革是中国发展的一道命题,她弥合的是城与乡,工与农等之间的差距,需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本刊走进重庆市北碚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镇——童家溪镇,不仅仅因为该镇城镇化率达到80%,走在了重庆市的前列,也不仅仅因为该镇的农民纯收入年年持续增长,目前已达到9710元,更重要的是,该镇连续4年夺得科学发展实绩考核一等奖,科学发展的背后,既是一个地区执政者与民生的对话,也是考场上一道经济与政治综合题的破解,更是一项项硬指标之间的对决……她带给我们的是一道民生与发展的盛宴,让我们能够吸收美味精华。

从北碚沿国道212线向南行走,一片片崭新大气的高档楼盘、一座座雄伟气派的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是北碚的南大门,经济发展的重镇,蓄势勃发的童家溪镇。

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突破100亿元,分别达110亿元、102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8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9710元、增长21%,位居北碚区第一。

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改革与发展、速度与激情。

那么,在这些光鲜耀眼的数字背后,童家溪镇人民是怎么做的,童家溪镇发展的秘密又是什么呢?决策之谜: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高起点谋划城乡统筹发展2 0 0 8年,就在国务院正式批准成渝经济特区的时候,具有超前眼光的童家溪镇党委、政府敏锐地发现经济特区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反复磋商,提出把童家溪建设成为“北碚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镇”的战略目标,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北碚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镇”建设的意见》。

意见紧紧围绕北碚区委区政府的“一极两区”、“幸福北碚”、“两高一特”等战略部署,科学谋划、精心规划、狠抓落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北碚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镇”建设。

在地城镇建设的近代探索与当代启示——卢作孚北碚模式的特色经验

在地城镇建设的近代探索与当代启示——卢作孚北碚模式的特色经验

第40卷第5期2023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在地城镇建设的近代探索与当代启示 卢作孚北碚模式的特色经验杜 洁 贾 莹 温铁军[摘 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地方精英卢作孚在内陆山区的重庆北碚开展了逾20年的乡村建设实践㊂其秉持以民生为核心的 乡村现代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兼具现代性与本土性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被誉为 北碚模式”㊂本文从北碚的城镇规划㊁产业建设㊁人的现代化建设㊁城乡治理四个方面对其历史经验进行分析㊂研究认为,北碚模式跳出了大城市发展逻辑,以民生为核心,具有强烈的在地化特点,通过乡土社会与外来现代理念的融合创新,形成了在落后山区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典范㊂其经验充分地内在于中国百年乡村建设探索的历史进程之中,对当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价值㊂[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北碚模式[基金项目] 重庆市北碚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项目 卢作孚爱国企业家精神及城乡建设历史经验研究”(GC⁃2022054)㊂[作者简介] 杜 洁,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讲师;贾 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主任规划师;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㊁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㊂①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㊂一㊁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㊁城乡融合发展的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①㊂为贯彻这一发展方式,需要转变思维与认知方式,尤其不能简单地采取 缩小版”的城市建设思维来建设新型城镇,而需要基于县域基层乡土社会的发展脉络与特点开展建设㊂在近代中国百年乡村建设的丰富经验中,著名社会企业家卢作孚对基层乡镇进行自救与重建的探索,形成了乡土社会与现代化㊁城市化相衔接与融合的实践与反思,对今日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建设工作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㊂中国城乡区域的形成与西方城市化演进过程不同㊂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中国社会中,基层市镇通过贸易将周边农村与中心县城联结成一体,形成不可简单分割的县域城乡社会(卢汉超,2009)㊂与西方由城市提供工业产品不同,在乡土中国, 农村才是真正的货源地”(赵冈,2006:25)㊂因此,大部分贸易行为及其相关的社会活动是在 市镇内或是在包括别的邻近农村地方在内的相当广阔的范围之内进行的”(珀金斯,1984:147)㊂至明清时期,规模不同㊁数量众多的小城镇(在不同地区名为集镇㊁市镇㊁场镇等)广泛存在于县以下基层社会,与周边农村形成经济社会关系十分紧密的城乡融合区域共同体㊂施坚雅(1998:40-55)将这个共同体称为 市镇社区”,认为它既是以本地乡土为基础的经济文化场域,又造就了乡民的生活方式㊂近代以来,外部现代化巨变打断了中国县域基层社会的原生发展进程,造成了城市与乡村发展脱节等问题㊂应对于此,涌现出各种重构中国城镇与乡村社会的本土化努力,其中既有借鉴西方现代城市化经验的探索,也有重拾中国乡治智慧的实验,形成了中国现代城乡转型的多元光谱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卢作孚率先提出 乡村现代化”理念,并于1927年开始在西南内陆山区,以今天的重庆北碚场(镇)为中心开展综合性乡村建设,取得了中外瞩目的成就㊂有研究认为,持续逾20年的北碚乡建是 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时间最长㊁成就最大的一个”(刘重来,2007:2)㊂从城市化发展方向和城镇建设角度,有研究将卢作孚在北碚开展的城乡综合建设归纳为 北碚模式”(张瑾,2005),以区别于当时模仿西方都市化建设思路的 上海模式”(张瑾,2003:334),认为其有助于思考乡土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创新可能㊂本文以近代地方精英卢作孚在北碚地区的综合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集中探讨在市场经济与城市化挑战下,其如何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内陆山区,融合本地特点,达成现代小型城镇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㊂二、卢作孚与北碚城镇建设简况在20世纪初,北碚场还只是四川省巴县北境㊁嘉陵江畔的一个普通的小乡场,原称白碚,后改称北碚㊂它地处巴县㊁江北㊁璧山与合川四县交界处,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而重建,靠场镇贸易逐渐发展而成巴县沿嘉陵江的一处中心场镇①㊂北碚场由于地处江巴璧合四县交界 几不管”的嘉陵江三峡地区,土匪极为猖獗㊂因而,难以维持有效的商贸和社会治理秩序㊂1916年,应来往客商的强烈要求,时任东川道尹王陵基在此设立了治安联防机构 江巴壁合四县特组峡防营(由于机构名称经多次改动,下文统一简称为 峡防局”)㊂㊃98㊃第5期 杜 洁等:在地城镇建设的近代探索与当代启示①当地农村中存在大量基层市场,较小的只能以墟场相称,规模较大的形成中心场镇㊂据清乾隆年间‘巴县志“记载,当时巴县处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的中心场镇有三个,分别是白碚镇㊁新市镇㊁梅溪镇㊂㊃09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927年,出生于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的本地实业家卢作孚,出任峡防局局长㊂自此,这个仅3000余户㊁15000余人的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㊂北碚从一个穷僻杂乱的小乡场发展成为产业体系完整㊁市政秩序井然㊁文化教育发达的区域,实现了基层区域社会的良性治理㊂1936年,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正式获准成立,峡防局这一地方自治组织转型为县域半行政机构㊂1937年底,南京国民政府机构内迁至重庆,北碚因其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被划为文教机构迁建区㊂1942年,随着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推进,实验区升级为具有县级完整行政职能的 北碚管理局”㊂可见,北碚建设是从一个小乡场区域开始,进而以县域为载体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新型城镇建设,具有典型的城乡融合特点㊂三㊁北碚城镇建设的特色历史经验(一)借鉴而不照搬,基于山乡特点规划建设现代城镇卢作孚在北碚开展的城镇建设以本地民生为核心㊂在北碚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他充分调研本地资源文化特点㊁开放借鉴而不照搬各类城乡建设经验㊁认真听取专家规划意见,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同步推进,创造出了新的增量和活力㊂1.整体谋划,明确以民生为核心的发展定位卢作孚开展北碚建设伊始就明确了系统性㊁整体性的民生定位㊂其建设目的十分明确,直接指向构建乡村现代生活㊂他提出,要以峡防局所在的北碚场为中心,经营整个嘉陵江三峡区域,定位于 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张守广,项锦熙,2016a:582)㊂在这个区域内,系统地实现 人民皆有职业㊁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不良嗜好,皆无不良习惯㊂地方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张守广,项锦熙,2016a:606)的 乡村现代化”蓝图㊂2.广泛吸收经验,编制本地化综合性规划卢作孚对北碚场的建设做了认真的规划设计,其设计思路既基于对本地生态人文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又广泛吸纳其他有益经验㊂卢作孚一方面收集一切可运用的物资,对嘉陵江三峡地区进行全面的资源普查和社会调查;另一方面收集一切可供参考的资料,考察学习上海㊁南京㊁南通㊁青岛㊁大连㊁旅顺㊁哈尔滨等城市的城镇建设与实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理念㊂通过考察,卢作孚对青岛的花园城市建设㊁哈尔滨的街道花木深表欣赏(张守广,项锦熙,2016b:245),并表示想要参考青岛的模式把北碚建设成一个大花园(周永林,凌耀伦,2001:466)㊂同时,他比较了不同地方新经营的 蛛网式市场”建设,即市场的规划布置 采蛛网式㊂蛛网的中心各有一广场”(张守广,项锦熙,2016b:248),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联通与辐射㊂虽然他没有详细介绍各地蛛网式市场的具体结构面貌与效果,但是从后期北碚市镇建设中网格交错的街道布局,以及市镇中布置的广场㊁会场㊁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可以看到他吸收新的市镇建设理念并付诸实践的效果㊂1936年,峡防局改组为实验区㊂实验区署专门设立了乡村设计委员会,何北衡与卢作孚担任正副主席,委员会以 促进乡村新建设”为宗旨,聘请了文化㊁经济㊁游览㊁治安㊁卫生等事业的负责人及专家守尔慈(丹麦人㊁工程师)㊁黄云龙㊁邓少琴,张博和㊁卢尔勤㊁熊明甫等20余人担任委员①㊂委员会设计拟定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划分市区计划纲要“,持续推进街市空间的改造工作, 拆除市街间的关庙㊁禹庙㊁王爷庙㊁肖公庙㊁地主宫,扩宽道基,建成北京㊁广州㊁卢山㊁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武昌等新市街㊂改旧式房屋为一楼一底无檐牌面的新式楼房,安装玻璃窗,油漆门面”②㊂从峡防局时代的街道拓宽整治,扩展为逐步用新建筑㊁新街道㊁新房屋㊁新名称替代改造旧的市镇空间㊂1936年编制‘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计划书“,从 教㊁养㊁卫”三个方面系统规划嘉陵江三峡地区;1941年颁布‘北碚市区建筑规则“,明确各类建筑退距㊁高度㊁防火等要求㊂北碚后续的城市建设基本按此规划实施㊂3.立足本地特点,围绕市场开展镇街公共空间改造北碚城镇建设不是照搬西方经验,而是以本地现有条件为基础,围绕乡民往来最为密集的中心市场逐步进行公共空间改造㊂旧时的北碚市场街道狭窄且十分脏乱, 街巷黑暗不见天日,因避雨的关系,同时也就避去了阳光㊂街上非常之肮脏的阳沟堵塞着垃圾和腐水 九口大尿缸摆在街旁,任何人都得掩鼻而过”(张守广,项锦熙,2016c:1154)㊂1928年春季,卢作孚亲自带领峡防局士兵进行街道测量㊁修正㊁拓宽,以及居民旧房改造等工作㊂根据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1929年编印的‘两年来的峡防局“所记载,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北碚场不仅开辟了新的码头㊁整齐了街道㊁平整了土地㊁新建了道路,还对市场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定,明确了街道名称㊁重整了街道卫生㊁取缔了之前脏臭的尿缸㊁新修筑了公共厕所㊂此后,在峡防局官兵与峡区各场镇的镇长㊁乡长的合作之下,陆续推行了类似的市场空间整治工作,并在随后20年的社会建设中持之以恒地开展改进修整工作㊂区域公共空间是民众公共生活的载体和生长土壤㊂通过对封闭脏乱的市场空间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更开阔㊁更方便进入㊁更容易获取信息与服务的公共空间㊂进而,峡防局围绕市场空间渐次修建了揭示牌㊁运动场㊁俱乐部㊁公园㊁图书馆㊁医院㊁会场㊁动物园等公共场所㊂到1934年,还有 峡防团务局所经营的乡村电话总机关,训练的学生和士兵,和新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其中生物㊁地质两个研究所,附设的一个三峡染织厂,一个兼善中学校并附设一个小学校”(张守广,项锦熙,2016a:604),这些文化与公共服务设施都建设在北碚市场周边㊂㊃19㊃第5期 杜 洁等:在地城镇建设的近代探索与当代启示①②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编.1936.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工作报告.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印㊂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编.1940.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划分市区计划纲要.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印㊂㊃29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通过在市场周围兴建诸多现代文化和公共服务事业,构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环境㊁形成新的社会生活㊂所有这些现代生产机构㊁文化机构㊁教育机构都是此前的北碚场没有的㊂它们通过一步步的社会改造融入了本地乡民的生活,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市镇生活新面貌,大幅度拓展了市镇公共空间的规模和内容㊂这些机构除在日常提供公共服务之外,还承担社会教育的功能㊂例如, 每年总有几个时期让人尽量进去参观,由办公㊁上课㊁研究的地方以至于寝室㊁厨房㊁厕所,都让他们参观完”(张守广,项锦熙,2016a:604)㊂于是,焕然一新的北碚场同时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生活培育场㊂随后,经过多年的有序拓展与建设,逐渐对周围乡村起到文化辐射㊁经济带动和社会融合作用㊂4.不搞盲目扩张,注重对城镇空间的美化北碚的城镇建设规模并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快速扩张,而是结合本地资源特点㊁社会服务能力范围进行调整㊂1927年,卢作孚接手峡防局时,峡区治安范围划定的是嘉陵江航道流域范围的48个场镇㊂但是,到1936年实验区署成立时,虽然社会经济建设都已有起色,城镇建设范围却缩小到了以北碚场为中心的五个场镇区域,总人口60000余人,其中北碚镇人口约5000人(黄子裳,刘选青,1937)㊂这五个场镇中,文星镇㊁黄桷镇㊁二岩镇㊁澄江镇与区域中心的北碚镇之间的距离,都在当时交通情况下半天可达的范围内㊂至抗战大后方迁建㊁北碚管理局建立,建设范围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改变㊂这样的城镇区域划定,一方面是基于自然资源㊁经济资源的可承受范围,另一方面是基于本地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区域,构成了当地市镇生活圈㊁文化圈与贸易往来圈㊂卢作孚的北碚城镇建设还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改造㊂他以美学视角和系统化视野,将传统认知中的 穷山恶水”转变为 青山秀水”的生态空间㊂他提出 凡有隙地必冒街心花园”(张守广,项锦熙,2016a:583),将城市布局与自然有机结合㊂他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条件下,采取 众筹”募捐的方式建设北温泉公园㊁开发缙云山与戴湖公园㊂他参考青岛的建设实践,打造了北碚第一个街心花园;根据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的建议,在街道两旁种植法国梧桐和洋槐;还亲自带队规划建设了火焰山北碚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㊂同时,在各个公园㊁码头㊁民众会堂等公共场所植入休闲娱乐㊁科普教育等功能,承载电影放映㊁植树典礼㊁运动会㊁演讲比赛等丰富的公共活动,实现了旅游㊁文娱㊁教育的多重功能㊂可以说,卢作孚的北碚城镇建设,离不开对北碚自然禀赋㊁民俗乡情等情况的充分把握㊂(二)本地化县域实业体系建设卢作孚的北碚县域经济建设强调实体经济,创造了以民生发展为核心的在地化实业体系,形成了本地生产㊁本地消费与本地就业的格局,重新构建了县域城乡社会的经济活性㊂卢作孚认为,开展社会建设不能依靠地方军阀等外部势力的资助,要建立非依附性的本地独立的产业体系,才能稳定地开展自主社会建设㊂1.以交通先行带动矿产资源产业化北碚场此前曾因地处四县交界地区而土匪聚集㊂但是,四县交界地区也意味着地处交通枢纽㊂卢作孚通过交通运输建设,将内地闭塞劣势转化为交通优势,带动域内各项产业发展㊂北碚建设开始之前,他就创办了民生公司,逐步打通了嘉陵江水路运输㊂北碚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着200多年的开采历史, 然而远离江岸,肩挑背负,运输极为困难㊂社会上需要煤,民生公司需要煤,可就是运不出去”(周永林,凌耀伦,2001:526)㊂为突破这一困境,卢作孚在1927年8月即开始筹划成立 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28年11月动工,历时3年零5个月,分期修成全长16.8公里的北川铁路㊂建设起了从深山至江边的轻便铁路㊂有了铁路㊁水路运输的联合带动,北碚煤矿运力大幅度提升㊂不仅北碚各厂矿获得充足的能源供应,而且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主要燃料基地㊂同时,盈利后的天府煤矿也成为北碚实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㊂除北川铁路和民生公司航运外,北碚还兴建了多条对外公路,有效改善了当地的运输环境,从而激活了嘉陵江区域航道优势,实现货畅其流和全域资源的立体综合开发,激活了产业发展效能㊂2.统筹在地化资源,发展地方产业,建立全产业链体系卢作孚通过直接投资㊁合股经营㊁支持本地中小实业企业的发展㊂他首先依托北碚丰富的资源㊁拓展社会消费需求,创办了天府煤矿公司和三峡染织厂,将采煤业和纺织业作为主要产业进行开发㊂又渐次创办或支持了火力发电厂㊁油气厂㊁机器厂㊁火柴厂㊁水泥厂㊁造纸厂㊁电灯厂等的发展,为生产和运输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也促进和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㊂地方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偏重于工业,还需要农业生产的支撑与商贸服务业的带动㊂卢作孚先后组织建设了西山坪农场㊁畜牧场,并完善了银行㊁宾馆等设施,逐步形成了全产业体系㊂可见,北碚当年就通过 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增强了县城产业的支撑能力①,支持了县域的现代城镇化建设㊂本文认为,其经验在当代仍有参考价值:一是,通过引导不同产业的横向合作㊁同产业的纵向联合来建立区域产业链,降低了交易成本,内化了外部性风险;二是,在峡区计划引导下,鼓励本地产业通过股份合作㊁成立合作社㊁组织同业联合会㊁联合经营㊁产销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与资源整合;三是,通过企业之间彼此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消耗与内部竞争㊁提高了外部市场竞争力㊁节制了资本在少数企业中过度集聚㊂㊃39㊃第5期 杜 洁等:在地城镇建设的近代探索与当代启示①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央人民政府网.(2022-05-06)[2023-04-21]. /zhengce /2022-05/06/content _5688895.htm㊂㊃49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创新金融工具,激活乡村实体经济在深入调查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卢作孚认识到农民 最感困难的是农产品正在生长期,缺乏资金周转,最需要的是在这时候有低利贷款贷给他们,最需要的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张守广,项锦熙,2016c:1018)㊂于是,他便有针对性地成立了峡区农村银行和消费合作社㊂1928年10月,北碚农村银行成立,这是川渝地区最早在农村建设的现代金融机构(史辉,1988)㊂峡区农村银行以 服务农村社会㊁发展农村经济㊁提倡农村合作”(黄子裳,刘选青,1937)为宗旨,面向峡区场镇提供金融合作服务,联通市镇供销网络,实行 五角可存,五元可放,十元可汇”以及 农产品抵押放款”等优惠①㊂从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两个角度双管齐下搭建乡村金融体系,形成一个具有内生性的良性循环,保障民众消费,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㊂同时,他积极支持外地银行来北碚设立分行,以引入外生性的金融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㊂这种直接服务于农民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方式,起到了激活城乡经济潜力的作用,同时降低了金融产业经营风险㊂4.深化生态资源价值,以文旅产业融合城镇空间卢作孚着眼整个嘉陵江三峡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㊂1927年卢作孚就任峡防局局长后,在剿匪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㊂针对温塘峡边的一个破败古庙,他亲拟了就任峡防局长后的首篇对外文告‘建修嘉陵江温泉峡温泉公园募捐启“(凌耀伦,熊甫,2012:50),从风景㊁古迹㊁出产㊁交通等方面对其独特的价值与多元化开发潜力进行了介绍㊂其功能设计可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不仅各得其所,还充满创新思维㊂卢作孚依托温泉寺 众筹”建设了嘉陵江温泉公园之后,通过逐步完善旅游设施,促使北温泉成为当时各界人士来碚参观游览必去的 打卡地”和包括中国科学社年会等重要会议的举办地㊂20世纪30 40年代,他协调社会各界资源和力量,在缙云山上逐步开发了黛湖公园㊁植物园等复合型游览景观㊂不仅保护提升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以创新性思维重新发掘其在文化㊁旅游㊁休闲㊁康养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将缙云山地区打造成为当时知名的风景名胜区㊂进而,发掘开发出了各种副产品,比如修建温泉公园时衍生出的水利磨面和温泉挂面等,与当前强调 农文旅”融合及 三产化”转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㊂(三)以人为核心的乡村现代化卢作孚认为,开展乡村建设的目标是乡村现代化,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训练与社会组织的现代化(张守广,项锦熙,2016a:602)㊂对人的培养,以教育㊁科研的形式开展,其教育形式与组织方式不拘一格,而其内容则万变不离其宗,以构建 现代集团生活”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方式培育为根本导向㊂①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1929.两年来的峡防局.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印㊂1.本地乡民的教育转化卢作孚并未急于引进外部高水平人才,而是重视培养本地人进行社会建设㊂首先,他通过 化匪为民,寓兵于工”的方针策略,将 土匪” 兵痞”转变为地方建设亟须的人力资源㊂在剿匪工作中,卢作孚并非简单地依靠武力清剿土匪,而是鼓励土匪投降后通过培训获得一技之长,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将其逐步转化为生产劳动者㊂同时,他也对痞化士兵进行改造㊂他创办兵工织布事业, 买机头数架,令常队㊁练队士兵练习织布”,并设立工艺部加以管理,后来四川第一家机器织布工厂便由此发端(张守广,2014:131,247)㊂ 如果有匪来了,我们拿起枪背起弹就是兵㊂把匪打了,放下枪就是良好的百姓,并且工业办好后,不仅人人有红息分,队兵的家属还可以搬到这里来住家,帮我们些事”(张守广,项锦熙,2016b:126)㊂如此做法,同步达成匪与兵的转化,让社会不安定因素转为积极的建设性力量,从而实现治安和建设双丰收㊂其次,他重视培养本地青年,形成新生力量㊂从1927年起,卢作孚亲自主持,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在峡区招收了500余名16~25岁的青年,先后组建起学生一队㊁二队㊁警察学生队,以及少年义勇队一㊁二㊁三期,并由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的卢子英担任队长,采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对青年们进行体质㊁组织㊁能力㊁思想等多方面的训练(卢国模,2010)㊂2.全域社会教育的开展卢作孚认为 学校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真正的教育不应限于学校,应与社会紧密互动而存在于四面八方,不仅要以教育推进北碚建设,同时要把北碚建设成真正能够教育人的地区㊂因此,在扎实推动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他在北碚全域大力推动民众社会教育㊂1931年11月,峡防局正式成立以 办理民众教育㊁推行社会运动”为宗旨的民众教育办事处,并先后兴办了民众学校㊁民众俱乐部㊁民众会场㊁民众职业介绍所等机构,举办了露天教育㊁挨户教育㊁船夫学校㊁力夫学校㊁场期学校等活动,同时经常举办各种有示范作用的展览,以便随时能与民众联系㊂与此同时,组织士兵 送书下乡”并建立 巡回文库”,让稀缺的图书在乡间流动起来,对更多人产生影响㊂为保障这些措施能落地且发挥更大作用,峡防局还自办媒体㊂1928年3月,卢作孚创办‘嘉陵江日报“并担任社长㊂该报很快成为峡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平台与载体,除分送各单位人员外,及时在各场街和旅社等处张贴①,通过传播以产生更广泛的影响㊂峡防局职员则在民众会场川剧演出间隙教农民鼓掌,在新年放电影间隙向民众讲演公共卫生和市面上的清洁秩序,让处处成为可教之所,构建起真正的教育社会,整个城镇空间都成为教育的载体㊂如此,教育不是为考试而教,而是与社会建设联手,努力与社会融为一体,也不是㊃59㊃第5期 杜 洁等:在地城镇建设的近代探索与当代启示①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1929.两年来的峡防局.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印㊂。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03•【字号】北碚府发〔2021〕26号•【施行日期】2021.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2021年6月3日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与形势分析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三章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中心城区重要生态屏障第四章以碳达峰驱动绿色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五章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六章强化全过程管控、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第七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八章规划重点项目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前言北碚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之一,生态环境本底优良,被誉为“嘉陵江畔的明珠”、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嘉陵江穿城而过,缙云山绵亘于嘉陵江畔,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屏障。

北碚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觉树牢“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十三五”期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列指示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批示精神。

北碚区在深入、持久、精准上狠下功夫,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推动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地见效、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06年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二00七年二月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北碚,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旅游活区、生态靓区”以及城镇化和重点项目带动的“4+2”战略,坚持“政策推动、加压驱动、激励调动、典型带动”,着力于“打基础、建平台、创环境、增后劲”,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和“8.30”火灾,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据测算,2006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

总量在都市发达经济圈9区中居第八位,增幅位居第六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6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0.35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85亿元,增长9.0%。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来源于第二、三产业,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6.8%、27.0%,分别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5、10.1、3.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

2003年-2006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2年的7.5:52.8:39.7调整为7.2:54.8:38.0。

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00元,比2005年增加1545元,按现行人民币汇率计算达到1740美元。

2006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总量与主城核心区的差距依然较大;产业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招商引资活力不足,对外开放度不够高。

二、农业2006年我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以“江东花木及旅游农业产业带”试点工作为重点,全面实施“1146”农业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三百工程”,夺取了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

信息熵在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中的应用r——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信息熵在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中的应用r——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信息熵在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中的应用r——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廖涟漪;廖和平;杨伟【摘要】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fer flow and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this research take Beibei district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transfer flow and the structure information entropy in the using of Beibei district land during 2005-2015, and we discuss the changes in the use of land of each type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ntropy size for nearly 11 year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land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the cultivated land is decreasing, other types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2) A large difference showed in the dynamic degree of unitary land use, the proportion of the dynamic degree in urban and industrial land is 6.6%, the same situation occurs in the transport land, maintaining a high proportion, arable land showed a slow downward trend in this 11 years, and the dynamic change is not pronounced. (3) Due to the increase of land of residential areas, industrial and traffic land,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other land makes the degree of land use structure balance and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fluctuate upward trend, while the dominance shows fluctuating decline situation. Some suggestions of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Beibei district were put forward at last.%基于转移流和信息熵理论,以北碚区为例,分析了2005~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的转移流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对近11 a来土地的各个利用类型的增减变化和影响熵值大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北碚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其他地类有增有减.(2)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较大,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6%、交通运输用地6.6%,维持较高占比,耕地11 a内呈缓慢下降趋势,动态度变化不明显.(3)由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耕地和其他土地的减少使得北碚区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和信息熵均呈现波动式上升事态,优势度呈现波动式下降事态.并提出合理利用北碚区土地资源的建议.【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转移流;信息熵;土地利用结构;重庆【作者】廖涟漪;廖和平;杨伟【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重庆400715;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重庆 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熵的概念源自热物理学,信息熵理论可以用来刻画复杂系统内部的变动趋势,随着信息熵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信息熵理论被引入到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中用来测度土地结构演变的动态性和有序性[1-5]。

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局二0一0年二月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也是全区发展成就最显著的一年。

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314”总体部署和“一极两区”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万众一心,克难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成效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36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增幅居主城九区第二。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增长15.4%。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例为4.4:60.8:34.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63.7%、35.2%,分别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2、10.8、6.0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2009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26525元,比上年增长14.5%。

二、农业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全区农民生产极性提高,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408公顷,粮食产量达94288吨,其中稻谷43027吨。

主要肉类总产量11947吨,增长2.7%,其中猪肉产量9631吨,增长2.6%。

水产品产量4287吨,增长12.3%。

蔬菜产量165863吨,增长4.9%。

全年完成1.31万亩农业综合土地治理和3727户农户“一建三改”,农村土地集中经营度达23%。

三、工业2009年,全区认真执行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止滑促增,工业经济实现逆势发展。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03•【字号】北碚府发〔2021〕71号•【施行日期】2021.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有关单位:《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2021年11月3日重庆市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依靠制造业。

当前,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进入加速阶段,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区域化的趋势特点,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进一步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将加速重构。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动力转换、模式升级的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转变工业发展模式的主抓手。

“十四五”期间是北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关期,是提升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

在此背景下,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编制《重庆市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7•【字号】北碚府发〔2021〕69号•【施行日期】2021.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北碚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2021年10月27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三节“十四五”阶段特征第二章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一节发展定位第二节发展理念第三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三章“十四五”发展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四章区域交通提升,构建多向辐射大通道第一节全面推进铁路建设,畅通对外铁路大通道第二节优化完善高速公路,打通周边区县瓶颈路第三节稳步建设航运网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第四节积极谋划通用航空,大力发展低空旅游第五章内部网络优化,构建互联互通内循环第一节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速轨道交通成网第二节提速城市路网建设,打造城市骨架网络第三节建设广覆盖公路网,有力支撑乡村振兴第六章枢纽节点整合,推动立体互联一体化第一节支撑全市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第二节推动客运枢纽站城一体化发展第三节建设高效衔接集疏运体系第七章运输服务增效,助推客货服务优品质第一节构建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第二节构建高效畅通的货运物流体系第八章创新驱动引领,助推交通升级强保障第一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第二节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提升节能低碳水平第三节大力发展平安交通,提升运输安全保障第九章行业改革深化,助推治理转型提效能第一节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第二节提升公路水路管理养护水平第三节建设文明廉政现代交通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第二节环境影响对策第十一章“十四五”投资匡算与规划效果第一节投资匡算第二节规划效果第十二章保障措施重庆市北碚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前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北碚的功能结构

北碚的功能结构

北碚的功能结构北碚区是重庆市北面的一座卫星城,以浓郁的文化氛围、著名的风景名胜、雄厚的科技实力、秀丽的花园城市而名扬四方。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北碚新城地处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是北碚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居住中心,是重庆主城21个组团之一。

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北碚历史南齐时曾设东阳郡,清代为巴县之白碚镇。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1916年设立江巴璧合特组峡防营。

1923年改设峡防团务局。

1936年,划江北、璧山、巴县的2镇3乡成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为一等县的地方行政机构。

1942年改为北碚管理局,为一等县设置。

解放后,1950年成立重庆北碚行政管理处,后更名为川东行署北碚管理处。

1951年,建立川东行署北碚市,为川东人民行政公署首府。

1953年撤市改区,为重庆市第六区,为一等区。

1955 年,定名为重庆市北碚区。

1995年,原江北县水土镇、静观镇等6镇2乡划入北碚。

北碚经济今年上半年,北碚主要经济指标两个增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122.1%;两个经济增幅主城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增幅36.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17.8%。

2010年10月,四联光电入驻蔡家组团,今年年产值预计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60%。

入驻蔡家同兴工业园的力帆集团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建成年产10万辆微车、年产100万辆摩托车和年产20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线,今年1~7月实现产值83亿元,保持了平稳增长……近年来,北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已具雏形,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6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6年的8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70亿元。

得益于国家设置两江新区和主城二环拓展的发展政策,北碚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北碚、蔡家、水土、澄江4个区域已纳入全市城市建设规划的集中居住区范围;蔡家组团、水土组团可开发建设面积占两江新区可开发建设面积的1/3,开发优势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碚区城镇化发展状况分析(张琴)引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

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社会机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反映,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2010年8月,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提出,重庆两年内增加300万城镇居民,10年内增加1000万城镇居民;主城面积将扩大1倍,人口将增加到1000万。

此项改革更是为全区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动力支撑,加之我区恰逢两江新区开发建设、二环时代加速拓展等利好因素,如何抓住机遇,及时解决城镇化进程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及挑战,对推动全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城镇化相关知识(一)城镇化的涵义由于不同学科研究角度不同,对城镇化的关注点也就不同,但概括起来,对城镇化进程的理解主要分为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从人口学角度看,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第二、从地理学角度看,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即城镇化进程是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区域不断扩大的过程;第三、从社会学角度看,城镇化主要是城市文明覆盖农村,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第四、从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即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步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转变过程。

可见,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二)城镇化的界定城市是一个主要由非农业活动人口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人们生产、生活的聚集区域。

城市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城市具有相对庞大集中的人口规模和密度。

根据2010年最新颁布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依据此标准,中小城市是指市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

第二,城市对国民经济二、三产业具有强大的聚集能力,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人口占绝对比例。

第三,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与进步的聚集载体,是人类文明高度集中的地域。

第四,城市大多是行政中心。

人口城镇化反映的是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称城镇化率或城镇化水平。

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我国一般都用城镇化这一概念。

(三)反应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很多,主要有以下九个指标,分别是:①城镇化率(%)。

②城镇个数。

③城镇建成区面积(亩)。

④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⑤城镇基本建设完成投资情况(万元)。

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包括:供水、供电、绿化、道路、通讯、市政公共设施、贸易市场。

⑦农村向城镇转移人数。

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⑨城镇人口失业率(%)。

(四)诺瑟姆s型曲线理论在众多的理论研究者中,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对世界各国城市化或城镇化进程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将其发展轨迹概括为一条被拉长的S型曲线(图1),并形成了著名的诺瑟姆s型曲线理论。

图1 城镇化进程的s型曲线70%30%诺瑟姆s型曲线理论认为,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人口增长的过程、人口迁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从乡村地区向城镇地区转移。

而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受两种基本力的影响,一是城镇的引力,一是乡村的推力。

城镇的引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建设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工业发展相应的其它非农业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城市相对于农村在就业、工资、文化生活、经济财富、社会地位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优越地位所产生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乡村的推力则来源于农业人口的增值超过土地开发的速率,使人均的生产对象—土地的拥有量下降;农业技术尤其是农业机械和农业服务社会化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所产生的农业劳动力的剩余;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逐渐开放的条件下,世代祖居乡村的农民为寻求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形成的精神推力。

伴随城镇引力和乡村推力的消长,城镇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诺瑟姆将城镇化进程划分为“慢–快–慢”的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城镇化水平30%以下在初始阶段,农业社会的色彩很浓,国民经济中农业占很大比重,乡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下,剩余农产品有限,农产品的商品率还不高。

在一段时间里人口增长速度不是太快。

现代工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发展中普遍遇到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的困难。

因此,城镇的引力和乡村的推力地释放都较为含蓄,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

2.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70%随着工业化基础的逐步建立,经济实力有所增长,各项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有可能明显加快,城镇大量需要劳动力。

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幅提高,剩余农产品日益增加,为非农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可靠的粮食、原料和劳动力的条件;营养、卫生和医疗技术改进,使得农村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逐步形成农村劳动力的富余。

这一部分富余的劳动力有可能也有必要向城镇转移。

因此,城镇的引力和农村的推力都同时增大,城镇化进程逐步进入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3.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70%以上一方面,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发达,使得工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不再依靠劳动力的增加,工业上剩余的大量劳动力相应在城市内部调整,走向第三产业。

另一方面,在前一阶段的城镇化发展中,乡村人口先后经历了相对比重和绝对数量的减少,从事农业的绝对人口规模已经不大,为了保持社会必需的农业生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趋于减小,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显著放慢,甚至可能趋于停滞。

此时,乡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吸力都趋疲软,城镇化进程进入缓慢上升或徘徊不前的第三阶段。

二、北碚区城镇化建设现状北碚区是重庆主城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

是重庆独具魅力的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江新秀。

全区幅员755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2个镇。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68.04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城镇人口50.19万人,城镇化率达73.8%,建成区面积43.85平方公里,全区大力发展“两高一特”产业,人文之城凸显。

建成北碚、蔡家、水土、澄江四大组团,且蔡家、水土和北碚组团已纳入全市外环时代21个大型聚居区。

作为两江新区范围的蔡家、水土组团已初步建成19平方公里。

近年来引进世界五百强10家,中国五百强12家。

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提档升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先后建成海宇状元府第、水天花园、中安翡翠湖、云山原筑、北温泉九号、云景华庭、华立北泉、泰吉滨江等一批高品质房地产项目。

特色旅游步伐加快。

缙云山、金刀峡、北温泉柏联SPA、大众温泉游泳健身中心等一批优势特色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86亿元。

全区17个镇街中,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的镇街3个,分别是朝阳街道19064人/平方公里、天生街道17818人/平方公里、北温泉街道3418/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在1000-1500人/平方公里的镇街2个,分别是龙凤桥街道1071人/平方公里、歇马镇1040/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低于1000人/平方公里的镇街达12个,分别是童家溪镇960人/平方公里、东阳街道839人/平方公里、水土镇862人/平方公里、蔡家岗镇778人/平方公里、静观镇602人/平方公里、天府镇588人/平方公里、复兴镇542人/平方公里,施家梁镇462人/平方公里、澄江镇439人/平方公里、三圣镇315人/平方公里、柳荫镇274人/平方公里、金刀峡镇199人/平方公里。

表1:2000-2010年北碚区城乡人口及城镇化率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增长率(%)乡村人口增长率(%)2000年65.72 35.68 30.04 54.32001年65.70 37.03 28.67 56.4 3.8 -4.6 2002年65.74 38.95 26.79 59.2 5.2 -6.6 2003年65.79 40.52 25.27 61.6 4.0 -5.7 2004年65.94 41.94 24.00 63.6 3.5 -5.0 2005年66.2 43.46 22.74 65.7 3.6 -5.3 2006年66.4 44.60 21.80 67.2 2.6 -4.1 2007年66.72 46.17 20.55 69.2 3.5 -5.7 2008年67.16 47.84 19.32 71.2 3.6 -6.0 2009年67.45 49.58 17.87 73.5 3.6 -7.5 2010年68.04 50.19 17.85 73.8 1.2 -0.1三、我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按照最新城镇化的划分标准,我区城镇人口50.19万人,在50-100万之间,归属于中等城市,城镇化率73.8%,根据诺瑟姆s型曲线理论得出,我区城镇化进程进入后期阶段。

十年间,我区常住人口增加2.32万人,增长3.5%。

在总人口中, 城镇人口达50.19万人,比2000年增加14.5万人,城镇化率从54.3%提高到73.8%,年均增长近两个百分点。

虽然我区城镇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在主城九区中,我区城镇化率依然较低。

从表二可以看出,我区城镇化率在九区中排第7位,比排第6位的九龙坡区低12.8个百分点,仅比排名后两位的渝北区和巴南区分别高0.5和0.9个百分点。

表2:重庆主城九区2010年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区县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排位渝中区63.01 100.001 大渡口区30.10 93.22江北区73.80 91.13 沙坪坝区100.00 90.14南岸区75.96 90.05 九龙坡区108.44 86.66北碚区68.04 73.87渝北区134.54 73.38巴南区91.87 72.99 (二)北碚各镇街城镇化发展较为不平衡由于镇街间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区域间的差异,致使北碚区不同镇街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