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79—2007年深圳市职工平均工资(货币工资)表
历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货币工资)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深圳2007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233元。
适用时间为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
根据2008年4月10日出台的《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798元,增长10.5%。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0.21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752.87元,增长12.8%,实际增长8.4%。
”
据此,可以推算出深圳市2007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233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072元、1562元。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国家统计局今日(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9547元和889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统计公报
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 2008-4-102007年,深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改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2007年本地生产总值67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6.23亿元,下降17.3%;第二次产业增加值3444.74亿元,增长14.5%;第三次产业增加值3314.44亿元,增长15.0%。
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50.9%和49.0%。
表1 初步核算本地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2007年比上年增长(%)本地生产总值6765.4114.7第一次产业 6.23-17.3第二次产业3444.7414.5#工业3270.0515.1第三次产业3314.441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83.3432.4批发和零售业639.839.0住宿和餐饮业115.44-1.4金融业720.3247.8房地产业567.04-4.8其他888.4710.0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79221元,比上年增长12.4%,按国家外管局公布的供计划统计用的人民币对美元折算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0628美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38万元/人,增长7.7%。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622.60亿元,增长36.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7.96亿元,增长27.4%。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25.78亿元,增长0.7%;科教文体卫生支出168.89亿元,增长29.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9.73亿元,增长11.1%。
深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820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6.47亿元,下降18.6%;第二次产业增加值3831.64亿元,增长9.3%;第三次产业增加值4363.12亿元,增长12.5%。
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46.7%和53.2%。
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92771元,比上年增长8.9%,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3581美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2.03万元/人,增长7.7%。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823.17亿元,增长7.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00.69亿元,增长12.5%。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16.58亿元,增长41.5%;教育支出117.49亿元,增长19.0%;科学技术支出62.54亿元,增长4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70亿元,下降1.3%;医疗卫生支出37.89亿元,增长19.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14亿元,增长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1.7%,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6.3%;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5.3%。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92.4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
全年有3.0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年末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6%。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37万亩,比上年减少5.3%。
201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文章来源: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时间: 2011-1-282010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9510.91亿元,继续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比上年(下同)增长12.0%。
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6.00亿元,下降14.3%;第二次产业增加值4523.36亿元,增长14.1%;第三次产业增加值4981.55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比重为0.1:47.5:52.4。
一、工业规模再创新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4092.63亿元,增长13.8%,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规模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增加564.86亿元;工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8211.75亿元,比危机前增加2351.64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大中型企业和股份制经济增长较快,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3374.92亿元,增长14.1%。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642.34亿元,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206.93亿元,增长13.4%。
在工业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2152.75亿元,增长20.4%,占工业增加值的52.6%。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8.7%,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
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3.2%,提高1.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2.5%,提高8.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0%,提高3.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2%,下降0.1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8.5%,实现利税增长33.2%,利润增长40.1%,同比分别提高34.1、23.8和29.3个百分点。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4.70亿元,增长13.8%。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26.29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458.47亿元,增长4.8%;更新改造投资187.23亿元,增长12.1%;其他投资72.71亿元,增长19.0%。
罗湖区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
罗湖区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坚持创新开路、质量至上,紧紧围绕“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辖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一、2013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初步核算,本区生产总值(GDP)1488.4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2%,增速创六年来新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4.38亿元、增长10.7%(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5.5%),增速十四年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89.01亿元、增长9.1%,增速创十年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37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6.50亿元、增长18.2%。
——国地税之和(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为314.93亿元、增长4.3%。
其中国税86.71亿元、下降2.7%;地税228.22亿元、增长7.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08亿元、增长7.3%。
——进出口总额366.29亿美元、增长6.5%。
其中,出口总额246.13亿美元、增长2.2%;进口总额120.16亿美元、增长16.7%。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61亿美元。
——万元GDP建设用地2.3平方米、下降7.5%。
——万元GDP水耗8.3立方米、下降9.5%。
——万元GDP电耗277.9千瓦时、下降9.6%。
二、2013年经济运行特点(一)辖区经济稳中有进,内生动力持续增强2013年,全区GDP1488.43亿元、增长9.2%,其中,第二产业108.20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1380.14亿元、增长9.3%。
从行业看,金融业、商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实现互补,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75.86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8%,比上年降低2.9个百分点,占GDP的38.7%,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商贸业实现增加值326.04亿元、增长12.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8.4%,提高2.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1.9%,提高1.5个百分点。
广东各地级市GDP排名
2013年广东省各地级市GDP排名
2014年元月2日早上,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发改委向广东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汇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称,初步预计广东今年全年经济增长 8.5%,GDP达6.23万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突破1万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增长7.5%,达1.08万亿美元。
GDP和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以下是2013广东省各地市GDP排名:
1.广州15093亿
2.深圳14810亿
3.佛山7354亿
4.东莞5411亿
5.中山2715亿
6.惠州2668亿
7.茂名2203亿
8.湛江2086亿
9.江门2081亿
10.肇庆1659亿
11.珠海1601亿
12.汕头1581亿
13.揭阳1530亿
14.清远1132亿
15.阳江1023亿
16.韶关1018亿
17.梅州829亿
18.潮州798亿
19.河源720亿
20.汕尾710亿
21.云浮623亿。
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公布日期】2024.04.28•【字号】•【施行日期】202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2024年4月28日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落实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工作安排,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深圳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4606.40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3015.3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1566.38亿元,增长5.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3%。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5230.17元,比上年增长5.6%。
图1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图2 2019-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4489.6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9%。
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7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4099.01亿元,增长18.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571.20亿元,增长6.2%;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2213.58亿元,增长16.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52.57亿元,增长15.2%;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752.99亿元,下降0.3%;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783.20亿元,下降0.2%。
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4.04.08•【字号】•【施行日期】2014.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4月8日)2013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深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完成了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亿元,下降19.8%;第二产业增加值6296.8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8198.14亿元,增长11.7%。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4%和56.6%。
人均生产总值136947元/人,增长9.6%,按2013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112美元。
图1 2008-2013年本地生产总值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49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162.87亿元,增长12.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370.67亿元,增长12.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4.09亿元,增长9.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65.43亿元,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9.77亿元,增长2.5%;房地产业增加值1334.42亿元,增长10.8%。
民营经济增加值5620.82亿元,增长11.2%。
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200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物流业增加值1445.62亿元,增长11.4%;文化产业增加值1085.94亿元,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652.00亿元,增长12.4%。
深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市有各类公共图书馆621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056.44万册(件),比上年增长7.1%。
全市拥有博物馆、纪念馆37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中心3座,有线广播电视站2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全年报纸出版印数68036万份;杂志2103.20万册;图书1026.50万册。
年末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2532个,比上年增加304个,其中医院122个,增加5个。
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1042张,增长6.1%,其中医院病床28853张,增长6.6 %。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69936人,增长6.3%。
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8852.63万人次,增长2.9%,其中处理急诊709.22万人次,下降3.0%。
入院人数119.40万人,增长9.1%。
病床使用率85.5%。
全市国民体质综合评定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简称“综合达标率”)为89.8%。
其中,19-59岁成年人达标率为89.7%。
成年人达到优秀、良好和合格的比例分别为9.6%、39.6%和40.4%。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全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597.73亿元,比上年下降11.8%。
全年全市用电量788.68亿千瓦时,增长8.1%。
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0.37亿千瓦时,增长15.8%。
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674.50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16.41亿立方米。
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5.66亿立方米。
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全市年末公共汽车营运线路886条,比上年末增加5条。
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总长度20269.80公里,增加1182.80公里。
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1349辆,增加2.5%。
其中,公共汽车15074辆,增加3.1%;出租小汽车16275辆,增加1.9%。
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26.96亿人次,增加2.3%。
深圳市福田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9期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3年4月18日深圳市福田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二○一三年四月十五日2012年福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求和谐,倡法治、促改革,优环境、优服务”的工作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辖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23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9.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79亿元,增长50.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9亿元,增长4.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6.96亿元,增长9.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5.7%。
三次产业结构为0.03:7.86:92.11。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84.91亿元,增长10.8%,占本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3%,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迅速,分别实现增加值919.74亿元和1639.55亿元,增长10.8%和10.5%。
CBD 和环CBD 高端产业带作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实现增加值1538.5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4.8%。
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分别实现增加值198.10亿元和168.57亿元,增长13.0%和11.0%。
图1 2008-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500100015002000250020082009201020112012亿元024681012%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30.18亿元/平方公里,增长9.0%;税收地均集约度为8.33亿元/平方公里,增长0.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2.38平方米,下降8.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6.91吨,下降9.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273千瓦时(按供电量计算),下降5.9%。
2011-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02-24 09:30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6894万人,比上年增长2.4%。
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为66199元/人(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7.3%。
深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4-12字号:【大中小】[内容纠错]深圳市统计局2013年4月10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圳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基本方针,总体经济运行平稳良好,完成了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29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6亿元,下降18.2%;第二产业增加值5737.6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7206.88亿元,增长12.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和55.7%。
人均生产总值123247元/人,增长9.0%,按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9524美元。
图1 2007-2012年本地生产总值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89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3632.41亿元,增长6.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955.44亿元,增长8.9%。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1.99亿元,增长7.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65.74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4.37亿元,增长4.9%;金融业增加值1819.19亿元,增长14.3%;房地产业增加值1130.31亿元,增长15.8%。
民营经济增加值4959.36亿元,增长13.6%。
表1 2012年分区本地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20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互联网产业增加值356.91亿元,增长22.6%;新能源产业增加值325.26亿元,增长19.8%。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税收收入1329.98亿元,增长11.3%。
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广东省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绩的重要一年。
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1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7.51亿元,增长2.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29427.49亿元,增长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4%;第三产业增加值29688.97亿元,增长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3%。
三次产业结构为4.9:47.3:47.8。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143.29亿元,同比增长9.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314.71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173.26亿元,增长11.1%。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4%,金融业增长18.0%,房地产业增长11.2%。
民营经济增加值32058.76亿元,增长8.8%。
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8540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9453美元。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0%,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占6.9%、7.8%、6.2%。
表1 2013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7%。
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3.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1.9%,高技术类下降1.8%;轻工业下降0.4%,重工业下降1.7%;生产资料下降1.7%,生活资料下降0.4%;初级产品下降2.4%,中间产品下降1.3%,最终产品下降0.7%。
深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奋斗,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为建设国际化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本市生产总值(GDP)28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亿元,下降 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37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98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结构为0.6:58.9:40.5。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3887元,同比增长7.5%。
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45.58亿美元,人均GDP6510美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3199元,增长3.9 %。
市场价格总体上略有上升。
全年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上涨1.6%。
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1.2%,其中粮食上涨3.1%,肉禽及制品下降0.6%,鲜菜上涨6.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5.0 %。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2%,其中商品房上涨2.4%,私房(二手楼房)上涨1.5%。
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总水平下降0.1%,其中,住宅下降1.4%,高标准写字楼上涨1.2%,普通办公用房下降1.7%,商业用房下降0.6%,厂房仓库用房上涨1.8%。
受钢材、有色金属材料和建材价格上涨影响,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3%。
2013年中国城市群经济
公共财政预算
城市群数据调查表
城市名称 :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类别
指标名称
长三角城 上海
21602 7.7% 4109.5 7.5% 2415 8019 8.6% 43851 19208 降2.9% 6.10% 15.90% 14.90%
2013年GDP(亿元) 2013年GDP增长速度 经济状况 201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201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2013年地区人口(万人) 市场规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消费能力 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产业分析 汽车制造业 生物医药制造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 地产市场 201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万㎡)
会发展统计公报
徐州城市群 徐州 连云港 宿迁
4435.82 11.8% 422.84 15.3% 1006.85 1473.61 14.0% 23770 7257 3.20% 12.30% 71.80% 12.80% 22.70% 856.82
宁波
舟山
浙东城市群 绍兴 台州
汕头城市群 温州 汕头
汕头城市群 潮州 揭阳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沉着应对复杂形势,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三重两大一保障”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优化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提高市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63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7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35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5.5:42.0。
民营经济增加值1311.95亿元,增长7.1%,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49.7%。
全市人均GDP 达83393元(折13473美元),增长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二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6%,而烟酒类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50882人,城镇登记失业89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31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64.95亿元,增长13.3%。
二、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111.77亿元,增长2.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2.4万亩,下降0.96 %;经济作物种植9.34万亩,增长2.86 %;蔬菜种植35.49万亩,增长2.06 %;水果种植9.82万亩,下降1.35%。
粮食总产量7.27万吨,下降6.2%;蔬菜产量51.04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16.73万吨,增长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4月8日2013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深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完成了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亿元,下降19.8%;第二产业增加值6296.8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8198.14亿元,增长11.7%。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4%和56.6%。
人均生产总值136947元/人,增长9.6%,按2013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112美元。
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49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162.87亿元,增长12.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370.67亿元,增长12.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4.09亿元,增长9.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65.43亿元,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9.77亿元,增长2.5%;房地产业增加值1334.42亿元,增长10.8%。
民营经济增加值5620.82亿元,增长11.2%。
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200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物流业增加值1445.62亿元,增长11.4%;文化产业增加值1085.94亿元,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652.00亿元,增长12.4%。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2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互联网产业增加值590.59亿元,增长28.2%;新能源产业增加值335.97亿元,增长14.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2180.30亿元,增长23.6%;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10.36亿元,增长11.9%;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357.00亿元,增长18.0%。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其中税收收入1498.40亿元,增长12.7%。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90.20亿元,增长7.7%。
其中,教育支出280.99亿元,增长14.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69亿元,减少0.5%;医疗卫生支出105.61亿元,增长0.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8.03亿元,增长3.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7%。
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0%。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1472亩,比上年减少6.7%,其中,蔬菜播种面积81057亩,下降4.3%。
水果播种面积38035亩,下降19.1%。
全年蔬菜产量101324吨,比上年下降2.5%;水果产量1745吨,下降35.3%。
主要畜产品产量见表3。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9107吨,比上年下降33.5%。
其中,海产品18062吨,下降34.2%;淡水产品1045吨,下降20.1%。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95.00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22.63亿元,增长1.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541.52亿元,增长1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863.94亿元,增长5.4%。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124.40亿元,增长3.1%;重工业增加值4570.59亿元,增长11.4%。
全年规模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15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5%。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133.0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649.00亿元,增长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177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其中,出口交货值10765.13亿元,下降1.8%,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49.4%,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98.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6%;实现利税总额增长17.3%;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8.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07.79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50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887.71亿元,增长20.5%;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613.30亿元,增长10.7%。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80.18亿元,比上年下降21.9%,其中,工业投资377.28亿元,下降22.4%;第三产业投资2117.70亿元,增长24.3%。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954.54亿元,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79.05亿元,增长8.1%。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零售额3424.28亿元,增长1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2%。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1939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其中批发销售总额15361.65亿元,增长26.1%。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中,十大类商品销售情况为: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4.5%;通讯器材类增长56.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1.6%;日用品类增长19.2%;金银珠宝类增长18.5%;汽车类增长13.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2.1%;服装鞋帽针织类增长7.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8%;书报杂志类下降0.6%。
六、对外经济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373.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出口总额3057.18亿美元,增长12.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8.0%;进口总额2316.41亿美元,增长18.5%。
外贸出口总额连续二十一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056项,比上年下降15.3%;合同外资金额67.00亿美元,增长7.0%;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4.68亿美元,增长4.6%。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2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3%。
七、交通、邮电与旅游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9685.02万吨,比上年增长3.5%。
货物运输周转量2101.91亿吨公里,增长6.1%。
全年深圳港港口货物吞吐量23397.98万吨,比上年增长2.6%;集装箱吞吐量2327.84万标箱,增长1.5%,其中,出口集装箱吞吐量1208.30万标箱,增长3.0%。
全市年末拥有港口泊位数159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7个。
全年深圳机场货邮行吞吐量91.35万吨,比上年增长6.9%;机场旅客吞吐量3226.81万人次,增长9.1%。
年末开通运营国内航线128条;国际航线20条;港澳台航线3条。
全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58.08万辆,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196.95万辆,增长20.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价格)58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其中,邮政、快递业务量220.36亿元,增长89.6%;电信业务量366.31亿元,增长5.4%。
全年订销报纸1.10亿份;订销杂志785万份;收寄函件1.46亿份;特快专递93.60万件(邮政口径)。
年末全市有邮政、电信局(所)797所。
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97万门,增长2.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0.15万户。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812万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53.52万户。
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433.26万户。
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456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海外游客1214.89万人次,增长0.7%;国内游客3351.91万人次,增长14.0%。
在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166.82万人次,下降1.3%;港澳同胞1004.88万人次,增长1.3%;台湾同胞43.19万人次,下降5.1%。
全年旅游外汇收入45.31亿美元,增长4.7%。
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2.25亿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1600万辆(艘)次。
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6.00亿人次;车辆2.10亿辆次。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年末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9830.99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803.58亿元,比年初增长14.1%。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943.15亿元,比年初增长14.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680.07亿元,比年初增长12.9%。
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536家,比上年减少4家。
上市股票1577只,减少4只,其中,A股1524只,减少4只;B股53只,与上年持平。
总发行股本8070.35亿股,增长11.8%;总流通股本6265.99亿股,增长19.2%。
上市公司市价总值87911.92亿元,增长22.7%。
上市公司流通市值63053.16亿元,增长33.1%。
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296671.46亿元,增长66.1%。
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237713.21亿元,增长58.8%;B股总成交金额749.38亿元,增长64.8%。
总成交股数21653.82亿股,增长55.4%。
全年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46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其中,财产险172.80亿元,增长11.8%;人身险295.97亿元,增长19.9%。
各项赔付支出125.19亿元,增长16.2%。
其中,财产险业务支出86.30亿元,增长10.3%;人身险业务支出38.89亿元,增长31.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997所,比上年增加141所;毕业生36.75万人,招生数48.14万人,在校学生数164.13万人,分别增长6.1%、8.7%和8.1%。
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313所,增加127所;在园幼儿36.89万人,增长16.4%。
有小学335所,增加2所;在校学生73.02万人,增长6.9%。
有普通中学314所,增加12所;在校学生37.17万人,增长3.4%。
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8.5%。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10所,招生2.76万人,增长7.1%;毕业生1.86万人,增长1.6%;在校学生8.24万人,增长9.0%。
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63万人,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9.2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