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练习题

土地资源练习题
土地资源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观念,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学难点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感性认识,无法更透彻地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课堂练习法、讨论对话法、引导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赞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 (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承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会如何利用它呢? 【推入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活动设计一)模拟土地开发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后练习 题一: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 1 —2题。 1. 图中①一④分别代表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是() A. ①山地 B.②旱地 C.③草地 D.④难以利用的土地 2. 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 B. 利用类型 多,分布均衡 C.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D. 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题二: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林地所占比重最大 B.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丘陵地区 C. 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差别很大,东部远大于西部 D. 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题三: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 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题四: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广的是() A.耕地 B. 建筑用地 C. 林地 D. 题五: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下列正确的是() A. 山区农村新建住宅时,可建在荒坡上,或将平房改为楼房 B. 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C. 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D. 在宜林荒坡上大量植树造林 题六:某实验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在讨论四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案,其中哪位同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草地

学的方案不合理()

题七:我国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A.西北内陆 的高原、盆地 B. C. 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区 D. 西南部的高原、山地 题八:读“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依 次为() A. 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 沙漠、林地和草地、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C. 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D. 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题九:读我国沿海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___ ,最适合的农业类型是,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 (2 )图示区域①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 ,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 。 (3)①地在③地的__________ 方向。 题十:读我国耕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贝贝 C .玲玲 A.乐乐 ) 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海拔侏 3 00(1 - 2 (MM)- 1 000 500 200 年降水址 年禅水址/毫米 I 000 800 卜①卄②③ (1 )图中③处表示的地形是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 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 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 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 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土地资源调查练习题

简答 1、计算耕地图斑净面积时需扣除田坎。 答:指处于图斑内或图斑边界上的单线线状田坎。具体指南方》1.0米,北方》2.0,米且小于20米的田坎。 2、田坎系数测算 答:田坎系数测算指田坎占扣除其他线状地物后耕地图斑面积的比例。 程序方法:1、分区,按地貌类型将调查区域分为丘陵,山区和高山区。 分组,在每一区内按照不同的坡度级(2-6,6-15,15-25,25以上)和耕地类型(梯田和坡耕地)进行分组。 确定样方。在每一组内布置30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样方。 田坎测量。长度在调查地图上量取,田坎宽度实地测量。 田坎系数计算。包括每一样方的田坎系数和每一组的平均田坎系数。 田坎面积扣除,根据每组每组平均田坎系数逐一扣除图斑内田坎面积。 检查验收。 3、具体工作中,如何得到田坎面积? 答:全站仪野外测站点,cad展点、绘图保存为dxf文件,用mapgis转换dxf文件为wl线文件,进行线编辑然后拓扑检查,线工作区提取弧,拓扑重建构面,空间分析对田坎进行缓冲分析,工程裁剪,将区属性参数导出,得到各id参数。 4、如何理解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关系? 答:联系:1、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范围相衔接。 均以县级行政单位统一调查。 区别:1、依据规程不同。前者依据的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后者依据的主要是《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2、范围不同。前者包括全国大陆和海盗,后者范围为城市和建制镇。 3、调查单元不同,前者是图斑,后者是宗地。 4、内容都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地类调查,后者侧 重权属调查同时还包括地籍测量。 5、方法方面。确权方法相同,但依据的证明材料不同,面积量算方法相同,但 图斑面积需要平差而宗地面积不需要平差。 6、主要成果不同。前者为土地利用现状图,后者为地籍图和宗地图。 5、什么是土地调查 答: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如何进行面积的量算 答:程序,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面积汇总统计。 控制面积量算 在图幅结合表中查询图幅理论面积 采用解析法等精度较高的量算方法,得到控制单位面积。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逐级平差后得到各级控制面积。 碎部面积量算 将所有区域里的图斑进行编号。 采用解释法图解法等面积量算方法量算图斑面积,其中解析法指由实地测量的角度,长度,坐标精确精算面积,包括几何解析法和坐标解析法。图解法指由图上测出的几何要素计

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3) No.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Ⅰ本科情况( l) {% [5 M7 _& i! \ A 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不动产 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u Q- K3 _, X$ y& ^; W B 主要开设课程, {/ s6 I; c& n! X; \+ e: B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Ⅱ考研相关 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 B 08硕士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科目一政治; F$ ~/ z 5 R1 [; m* p8 w$ B 科目二英语或俄语日语或德语 1 q& U$ |) F' f" W/ s, S# W 科目三专业综合(含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 Y+ i+ ]) x# C* g 科目四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 ^4 ?. z6 \/ T 3 B; F 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土地管理实务(案例分析)4 E9 E/ f" C+ H9 D2 @+ W9 [ 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 5 M' A9 `7 e$ h) h$ , F8 {$ i' g, ?7 Y( }5 ^ * E9 @6 z$ G* _2 W& j& A No.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1 j. {( y" r$ ~0 X% G; Y+ p: O) K Ⅰ本科情况 A 专业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原名土地资源科学系。全系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12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5%。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D# T( E+ i7 F( E- ^/ m B 主要开设课程( R0 ~ L, @" H Z2 |! l6 K 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 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w7 [) h+ Y" q3 M' B5 `$ `- \0 ^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 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 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6)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 A.>=0℃ B.>=5℃ C. >=10℃ D.>=15℃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A) A.0.5-0.6 B.0.3-0.4 C. 0.7-0.8 D. 0.2-0.3 3.对多数作物而言,最佳土层厚度一般为(C) A.>25㎝ B.>50㎝ C.>100㎝ D.>150㎝ 4.土地生态系统有三种不同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D) A.动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立体结构 D.营养结构 5.前苏联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限区”和“相”3级,其中(C) A地方 B限区 C相 D 景观 6.太阳辐射一般以(B )的总辐射量值最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性质中以下哪项不正确?(B ) A.针对性 B.整体性 C.具体性 D.选择性 8. (A )是决定耕地生产力、农作物产量的基础。 A.耕地质量 B.耕地面积 C.耕地分布 D.土壤类型 9. 土地沙漠化的主导因素是(C ) A.气候因素 B.水文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区域开发的原则(C )

A.因地制宜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杨利华、张段丽) 1.按地貌形态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平原、_、山地、高原和_五大类。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为三种形式:纬向地带性、_、_。 3.土地评价发展趋势:综合化、_、_。 4.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有:_、_、自组织性。 5.土地退化大致可分为_、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_等类型。 参考答案: 1.丘陵盆地 2.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3.精确化定量化 4.复杂性尺度性 5.水土流失土地污染 三、名词(每题3分,共21分)(宋红霞、李趁红) 1、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势。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2、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

(完整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分,共20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 为:、、、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B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 C.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理论

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 (一)前提条件 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二)主要内容 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因此,某个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P=V-(E+T) 按照杜能理论的假设前提进一步分析,“孤立国”中的唯一城市是全国各地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都要由这个城市市场来决定。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孤立国”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应是固定的,即V是个常数。杜能还假定,“孤立国”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各地生产同一农产品的成本也是固定的,即E也是个常数。因此,V与E之差也是常数,故上式可改写成: P+T=V-E=K 上式中K表示常数,也就是说,利润加运费等于一个常数。其意义是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因此,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为一点,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杜能圈。根据区位经济分析和区位地租理论,杜能在其《孤立国》一书中提出六种耕作制度,每种耕作制度构成一个区域,而每个区域都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这就是著名的“杜能圈”。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区,是距市场最近的一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 第二圈为林业区。本圈主要生产木材,以解决城市居民所需薪材以及提供建筑和家具所需的木材。 第三圈是谷物轮作区。本圈主要生产粮食。 第四圈是草田轮作区。本圈提供的商品农产品主要为谷物与畜产品。 第五圈为三圃农作制区,即本圈内1/3土地用来种黑麦,1/3种燕麦,其余1/3休闲。 第六圈为放牧区,或叫畜牧业区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中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排名

同问哪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最好? 2012-1-5 14:55 提问者: 我叫什么呢气人 我来帮他解答 2012-1-5 16:54 满意回答个人看来,各校学科定位与专业课设置也差别较大。在房地产分析方向,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水平较高; 土地利用规划方向,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研究较多; 地籍管理方向,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排名靠前; 土地行政管理方向,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地位较高; 土地经济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研究较多; 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曲福田教授研究颇多; 土地信息技术,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较为领先; 土地整理方向,由于该领域刚刚发展,且该领域研究要求较深的土壤学背景,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研究较多; 土地估价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叶剑平教授研究颇多。 土地工程规划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研究较多。 但就国内土地资源管理学界的学术地位而言,大致的排名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1) 南京农业大学(2) 华中农业大学(3) 中国地质大学(4) 中国农业大学(5) 浙江大学(6) 武汉大学(7) 中国矿业大学(8) 中山大学(9) 同济大学(10 同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考哪个学校好且不考数学??? 2012-5-29 09:00 提问者: 可爱樊樊儿 我来帮他解答 2012-5-29 13:46 满意回答推荐院校: 1 浙江大学 2 南京农业大学 3 中国农业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 5 华中农业大学 6 中国矿业大学 7 中国人民大学

《土地资源》习题1

《土地资源》习题 一、开放题 1现在,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①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②全部砍掉,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③把10 000公顷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一片,即1 000顷。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以便森林能有更新的机会。 (1)你赞成哪一种办法?为什么? (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你的主意写出来。 二、填空题 1 ?由于我国____________ 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 的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季风区的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部山区的林地多为 林和______________ 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 3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集中了全国90 %左右的和。 就耕地类型来说,北方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南方以______________ 为主;西北内陆以 和_________ _________ 为主;青藏高原区土地______________ 较低。 4?简述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原因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一、开放题 1.(1)赞成第三种办法。因为第?种虽然使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但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 需要;第二种属于过度砍伐,会破坏生态环境,是最不可取的,只有第三种既满足了经济建 设的需要又能够使森林得到更新,保护了森林资源,所以是比较恰当的。( 2)略 点拨:此题设置了三个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辩证地分析,③是比较合理的。(2)题是 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二、填空题 1.人口 1 /3 人多地少 2.东部平原盆地东北西南东南人工次生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3.耕地林地旱地水田草地荒漠生产力点拨: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4.原因: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耕地;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措施: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适当开垦荒地,稳定耕地的总量。

7.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单选题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600米地带 C.1600~1900米地带D.1900~2500米地带 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柴达木盆地2009年6月25日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回答4~5题。 4.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A.1999~2000年B.2000~2001年C.2001~2002年D.2002~2003年5.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占补平衡是一项耕地保护制度。据此完成6~7题。 6.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7.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9.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山西、西藏、甘肃、青海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10~11题。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4.土地的资源特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区域差异性、位置固定性、时间变化性、再生性与非再生 性、多用途性。 5.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 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6.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为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 而降低。 7.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个体异质性、使用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与 价值的二重性、土地流通的二重性。 8.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9.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0.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1.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5.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补充:1.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2.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以及当前或者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很显然,目前沙漠、戈壁、高山、冰川等暂不能归为土地资源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理论bete1.0 Editor: yyx 自整土管基础知识,适用于LKD,会陆续根据情况陆续增加和删除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层:是原来的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的影响下产生分异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壤层次可根据其颜色、结构、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进行划分。(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从而形成了各种土壤剖面,主要的有: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R))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粗细的状况。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土壤水划分为:固态水、气态水、化合水和结晶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毛管上生水、毛管悬着水)、重力水(自由重力水、支持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常数是反映土壤水分形态和性质的特征值。它标志土壤水分的形态和性质变化时的一些土壤含水率的特征值。在水文学中常用下述几个土壤水分常数: 1.最大吸湿量: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吸收的最大水汽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它表示土 壤吸着气态水的能力。 2.最大分子持水量:由于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此 时,薄膜水厚度达到最大值。 3.凋萎含水量: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从而开始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植 物根系的吸力约为25 个大气压,即当土壤水分的吸力等于15 个大气压时土壤含水 率就是凋萎含水量。由此可见,大于凋萎含水量的水分才是参加水分交换的有效水 量。 4.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含水率。当土壤含水率大于 此值时,悬着水就能向土壤水分的消失点或者消失面运行。在此值以下,连续供水 状态遭到破坏,其土壤水分为结合水和薄膜水。这时,水分交换以薄膜水和水汽形 式进行。 5.田间持水量:又称为田间最大持水量。饱和土壤排水两天后,过多的重力水已经排 除,土壤中保持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率,相当于0.1~0.3 个大气压。悬 着水不作重力流动,当土壤含水率超过田间持水量时,过剩的水分不能保持在土壤 中,会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它是划分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重要 标志。 6.饱和含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全部被水分充满时的土壤含水率。约相当于0.001Pa, 它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大小。从田间持水量到饱和含水量,是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的 自由重力水。地下潜水面以下,土壤含水量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属于饱和渗透水流 特性。 土壤主要发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2.灰化过程3.粘化过程4.富铝化过程5.钙化过程6.盐渍化过程7.碱化过程8.潜育化过程9.潴育化过程10.白浆化过程11.腐殖质化过程12.泥炭化过程13.人工熟化过程14.其他过程。 冻土:是指地表至100厘米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仕宦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包括冰沼土和冻漠土。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五、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508614161.html,/view/9306.htm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508614161.html,/view/36179.htm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中国的自然资源练习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1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土地、水、草原 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2、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①用焦炭炼铁;②海产品罐头工业; ③水能发电;④废铁炼钢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4、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 A.开滦——河南 B.徐州——江苏 C.大同——江西 D.平顶山——河北 5、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低,大气稠密 C.多阴雨天气 D.白昼短 二、综合题 6、读下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矿产地名称: 铁矿:①② 煤矿:③④ 有色金属:⑤⑥⑦ 油田:⑧⑨⑩ 学法指导

用口诀记忆我国有色金属矿与产地 大余钨,个旧锡,锡矿山区却产锑;铜矿集中在德兴,铜仁无铜偏产汞; 招远金,平果铝,白云鄂博多稀土;水口铅锌共同生,金昌镍矿更着名。 能力培养 1、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2、读下表,分析回答: 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 (1)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请比较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四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 (3)怎样对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 /2 /3 /4 /5 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 ) 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有利条件 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 C.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 D.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 3、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 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 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 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4、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 二、判断题 5、“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6、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 7、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8、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 三、综合题 9、读右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 ② ③ (2)图中①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