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教案:《天狗》
《天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传统民间故事《天狗》的基本情节及其深层寓意。
2.提高学生们的口语与阅读能力,加深学生们的文化体验。
3.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探究日本传统民间故事《天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现,提升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1.理解《天狗》故事的深层寓意。
2.掌握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阅读故事加深对日本传统文化的领悟。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日本传统民间故事的概况和特点,以及《天狗》故事的出处和传说背景。
让学生们感受其神秘和美妙,同时渐渐进入到故事中。
2.阅读故事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版《天狗》故事,让学生们领略故事故事中的画面和氛围。
接着,老师可以在讲解故事的同时,逐段解读其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辅导学生们理解故事的深层寓意。
3.语言表现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故事中的语言表现,如对话、描述、象征等手法,期望学生们能够运用或借鉴这些语言表现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更具有文化底蕴的人。
4.文化讲解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和解释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如日本神话、天狗信仰、传统饮食等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同时也能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5.提问与交流让学生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故事的基础内涵以及领悟,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分析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形象,同时对故事中的某些情节进行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增强学生们参与感和多元思考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朗读和听说:让学生们在读故事和讲解时朗读和模仿,提高口语表达技能。
2.文化折叠:让学生们在讲解和学习故事中进行文化知识储备。
3.情景模拟:让学生们逐层逐步趋近于故事,通过加强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天狗》。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课文《天狗》,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天狗》的字词、句式及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领悟并掌握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天狗》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天狗》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入手,深入解读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天狗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天狗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郭沫若及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诗歌分析(20分钟)a.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
b. 讲解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c. 逐句解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狗》2. 作者:郭沫若3. 创作背景:介绍作者及诗歌背景4. 诗歌结构:分析篇章结构5. 修辞手法:象征、拟人等6. 思想感情:解读诗句,体会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天狗》的篇章结构。
b. 举例说明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天狗》中的运用。
c. 选取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a. 诗歌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天狗的形态、特点及寓意。
b. 象征:如“天狗吞噬日月”,象征黑暗势力吞噬光明。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生命的坐标》中的《天狗》。
该诗歌通过对天狗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渴望和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天狗形象的特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天狗》的背景和意义,了解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特点。
2. 分析天狗形象的特点,领会诗人通过天狗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狗形象的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展示诗歌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天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郭沫若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天狗形象的特点,如自由、勇敢、无畏等,探讨诗人通过天狗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语言品味: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等,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天狗》2. 天狗形象:自由、勇敢、无畏3. 诗歌艺术特色:象征、隐喻、拟人、排比、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天狗》中的象征和隐喻。
(2)谈谈你对诗人通过天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2. 答案:(1)象征:天狗象征自由、解放。
隐喻:天狗吞噬日月,暗喻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
(2)诗人通过天狗表达了追求自由、解放的强烈愿望,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以及对新世界的热切期待。
《天狗》教学设计
《天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天狗》的主题和意象。
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内涵,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的激情与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天狗”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主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营造热烈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想象中,天狗是什么样子的?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郭沫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讲述《天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环境。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4、诗歌分析提问:诗歌中的“天狗”具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进行分析,如“吞”“狂叫”“飞奔”等,体会“天狗”的强大和奔放。
探讨:“天狗”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师总结,指出“天狗”象征着追求个性解放、冲破束缚的精神。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找出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如“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感受诗歌语言的夸张和豪放。
探讨诗歌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如象征、夸张、排比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再读诗歌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体会诗人的激情。
6、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天狗》教学设计(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狗》教学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天狗》教学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天狗》教学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日本文化中的“天狗”形象。
2.通过学习天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出天狗的形象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天狗的形象和特点。
2.通过绘画表现天狗。
三、教学内容1.教师介绍天狗,并讲解其形象和起源。
2.老师与学生共同查找天狗的相关图像资料,并一起观察、比较不同版本的天狗形象,从中了解天狗的线条、颜色、特征、表情等等。
3.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天狗在不同故事里的形象特点是否有所不同,对于人物发展有何影响,学生应该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天狗的不同特点。
4.讲解天狗形象的绘画技巧,并引导学生练习这一技巧,以便他们后面完成作品的日后使用。
5.学生完成自己的天狗绘画作品,老师为他们介绍作品评价技巧和方法,并根据学生表现和难度等因素给出不同分数的评分标准。
四、教学方法1.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让学生们在网络上查找天狗的各种图片和故事,并与老师共同讲解、厘定。
3.引导学生练习您的绘画技巧。
4.以课堂讲解和研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天狗相关的知识,强化他们对于变化和特点的认知。
五、评价方法1.评价学生的天狗绘画作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难度因素及其时间表现和难度等因素给出不同分数的评分标准。
2.评价学生课堂讨论参与度和表现。
3.评价学生掌握天狗知识的程度。
六、课堂思考学生成功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下列思考过程: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最终知道了哪些关于天狗的特点和故事?2.你认为你在绘画天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呢?3.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认为你完成得如何?如何进一步改进?4.同学间有什么互动表现比较出色,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5.你学到了课堂意想不到的内容吗?通过对以上思考的总结和分享,学生将更好地融入这道饱含着岁月长河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通过学习天狗的故事及特点,我们深入了解了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神秘生物。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天狗》。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并掌握郭沫若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学习并鉴赏《天狗》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象征意义;分析《天狗》诗歌中所表现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天狗》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分析《天狗》诗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天狗》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分析《天狗》诗歌中所表现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天狗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天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a. 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b. 学习诗歌的艺术特色。
5. 例题讲解:讲解《天狗》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并进行随堂练习。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表现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狗》2. 板书内容:a. 作者:郭沫若b. 背景介绍c. 诗歌象征意义d. 艺术特色e. 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天狗》诗歌的象征意义。
b. 请举例说明《天狗》诗歌的艺术特色。
2. 答案:a. 《天狗》诗歌通过描绘天狗的形象,象征了民族觉醒的力量。
b. 《天狗》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雄浑、豪放、激昂的风格和强烈的节奏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天狗》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散文”,具体内容为郭沫若的《天狗》。
本文通过对“天狗”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以及对旧道德、旧传统的彻底否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天狗》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分析《天狗》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天狗》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分析《天狗》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天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狗”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课文:a. 分析“天狗”形象:让学生找出文中描绘“天狗”的语句,分析其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b. 赏析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形成共识。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天狗》的阅读理解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道关于《天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狗》2. 内容:a. 天狗形象:自由、解放b. 艺术特色:意象、语言、结构c. 创作意图:否定旧道德、旧传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的象征手法,谈谈你对自由、解放的理解。
2. 答案要求:a. 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象征手法的作用。
b. 结合实际生活,表达对自由、解放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阅读郭沫若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b. 组织一次关于“自由、解放”的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天狗形象的理解2. 艺术特色的赏析3. 创作意图的把握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天狗形象的理解1. 天狗的形态:文中描绘的天狗“目光如炬,毛发直立”,展现出其勇猛、不屈的精神。
《天狗》教学教案
《天狗》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生命的花朵》中的《天狗》。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郭沫若《天狗》诗歌的背景、主题、意境、艺术特色等,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感悟作者对生命、自由、创造力的颂扬。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狗》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郭沫若的文学成就。
2. 领悟诗歌所表达的自由、创造力等主题,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的把握,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悟作者对生命、自由、创造力的颂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月亮、太阳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诗歌,了解作者郭沫若及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以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选取诗歌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分析,并分享感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8.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郭沫若的其他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天狗》2. 作者:郭沫若3. 诗歌主题:生命、自由、创造力4. 艺术特色:意象、象征、夸张5. 名句:我是一条天狗啊,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的意象,并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诗歌中的“天狗”形象,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创造力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2. 作业题目: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生命的花朵”主题的理解。
答案示例:诗歌通过描绘天狗吞日月、星辰等意象,展现了生命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2(1)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天狗》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句的解读,意象的分析,以及诗歌主题的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天狗》的背景、意境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天狗》中意象的解读和主题的探讨。
教学重点:诗句的解读和诗歌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代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为深入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 诗句解读: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主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狗》意象分析的题目,指导学生答题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天狗》主题分析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1. 《天狗》2. 内容:作者:郭沫若背景:现代诗歌意象:天狗、月亮、太阳等主题:追求自由、独立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的意象,并探讨其主题。
答案:意象分析:天狗象征自由、独立的精神;月亮、太阳象征理想和光明。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2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天狗》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详细内容涉及诗歌的第一至第三节,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郭沫若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天狗》的诗歌特点和价值。
2. 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和主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代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天狗》。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3. 分析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每一节,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隐喻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
a. 第一节:介绍“天狗”形象的来源,分析“天狗”所象征的破坏力和创造力。
b. 第二节:解读“我”与“天狗”的关系,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这一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c. 第三节:理解“天狗”吞噬一切的意义,揭示诗歌的主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天狗》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完成一道类似的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狗》2. 内容:a. 作者:郭沫若b. 诗歌背景:创造社、现代诗歌c. 诗歌结构:三节d. 诗歌主旨:破坏与创造、自由与解放3. 教学重点:象征手法、隐喻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天狗”形象的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天狗》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天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对“天狗食月”这一民间传说“考据”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请同学讲故事,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备选材料一:郭沫若《月蚀》: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象遇着甚么灾难的一样。
全村的寺院都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
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食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
这是我们某某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
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司寇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
《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
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
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n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备选材料三: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
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
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二、整体感知,初步鉴赏。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3、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适当补充。
学生课前查阅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以及郭沫若先生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
备选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天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歌原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诗歌主题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狗》诗歌;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3. 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原文阅读与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
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句子翻译,以及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天狗》诗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诗歌原文阅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 词语解释: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句子翻译: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5. 诗歌主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天狗》板书内容:1. 诗歌原文2. 重点词语解释3. 句子翻译4. 诗歌主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天狗》诗歌;2. 根据诗歌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3. 写一篇关于《天狗》诗歌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原文阅读、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诗歌主题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全面理解了《天狗》诗歌。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诗歌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诗歌深层含义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天狗》。
2024年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诗歌:抒发激情与思考哲理》中的《天狗》。
详细内容包括郭沫若的诗歌《天狗》全诗解析,通过对诗中描绘的“天狗”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天狗》的文学形象,体会其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解读现代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形式美和内涵美。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学习,思考个性解放和民族精神觉醒的深刻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天狗》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方面深入体会诗歌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天狗的画作,引发学生对“天狗”的好奇,从而导入新课。
2. 诗歌朗读(5分钟):全班同学齐读《天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解析(20分钟):教师逐句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天狗”的象征意义。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例如:“‘我是天狗,/我是万物的主宰。
’这两句诗表现了天狗怎样的精神特质?”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模仿《天狗》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短诗。
6.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天狗》2. 诗歌结构:象征、抒情、哲理3. 重点词汇:天狗、万物、主宰、自由、觉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的象征手法,并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答案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2. 拓展阅读:阅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散文天下”中的《天狗》。
文章详细描绘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天狗在山间自由奔跑的壮观画面,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领悟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力量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等。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6. 随堂练习:要求学生仿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象的文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狗》2. 作者:郭沫若3. 课文内容概括:描绘天狗形象,赞美大自然力量4. 艺术特色:象征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天狗的形象;(2)运用象征手法,仿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象的文字。
2. 答案示例:(1)天狗形象:威风凛凛、自由奔跑;(2)仿写: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如同母亲的怀抱,温暖而宽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郭沫若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天狗》的主题和寓意。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读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保护的关注和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天狗》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寓意的思考和兴趣。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4.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写作手法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天狗》的文本材料,包括作者信息和背景资料。
5.2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
5.3 讨论材料: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高中语文课本中,郭沫若的诗歌《天狗》呐喊出时代强音,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天狗》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天狗”这一形象的含义。
2、通过“三步阅读法”的学习,学会鉴赏新诗。
教学方法:1、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2、通过拓展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
这是我们的节日。
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
这节课能和在座的青年人,又是我们焦作最高学府的莘莘学子近距离接触。
老师感到莫大荣幸。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吧我们青年的智慧和活力彰显相出来。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
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
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天狗》。
(板书课题)二、解题1. 学生展示预习内容:郭沫若先生的生平2. 出示多媒体投影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明确:啮(niè)脊髓(jǐsuǐ)2、学生自由诵读,获得诗歌最初的整体感知明确:可能是焦灼的、三、三步阅读法(一)整体感知,初读感受躁动的、疯狂的3、教师提问:这首诗美吗?像不像诗?4、学生思考,交流(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学生展示预习内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的《天狗》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歌的朗读与欣赏、诗歌意象和象征意义的解读、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天狗》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和象征意义的解读,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探讨。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欣赏,背景知识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天狗》诗歌朗读录音、课外拓展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只天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详细过程:(1)展示天狗图片,让学生猜测今天的课题。
(2)揭示课题,介绍作者和诗歌背景。
2. 诗歌朗读与欣赏详细过程:(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播放诗歌录音,让学生闭眼聆听,体会诗歌的情感。
3. 诗歌内容解析详细过程:(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天狗吞日”、“月食”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2)解读作者情感和思想,如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对光明的渴望等。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详细过程:(1)选取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进行例题讲解,分析其意象和象征意义。
(2)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诗歌。
5. 课堂小结详细过程:(2)强调朗读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天狗》2. 内容:(1)背景介绍(2)意象与象征(3)作者情感与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结合诗歌背景,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答案示例:(1)意象:天狗吞日、月食、山川震撼等。
(2)象征意义:民族命运、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民族觉醒等。
《天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和掌握“天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父子情、爱国情等主题。
2. 学习和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课文:《天狗》2. 学习重点:a. 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 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掌握表达方式。
c. 掌握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讲解和讨论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Step 1:课前导入1. 师生互动讨论:询问学生们对于“天狗”这个词的了解和认识。
2. 引入课文:通过介绍故事主题,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1. 教师与学生一同朗读全文,学生们按照朗读速度完成默读。
2. 学生们自主阅读,尽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记录生词。
3. 小组讨论:学生们按照小组分配,交流与讨论对于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Step 3:词汇学习1. 教师讲解,并让学生们朗读生词。
2. 学生们自主归纳并练习生词。
Step 4:内容解析1. 讲解整体文章结构及每个部分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如父子情、爱国情等。
3. 小组讨论:学生们回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交流对于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答疑与总结1. 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2. 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本次课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掌握情况。
2. 互动测试:教师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考核学生们对于生词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延伸1. 讨论更多与主题和情节相关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
2. 提供更多相关阅读材料,进行个人拓展和深入研究。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们的个人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诗歌》中的《天狗》。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歌的背景介绍,对诗歌内容的详细解读,对诗歌形式的分析以及对作者郭沫若创作风格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狗》的诗歌内容,领会其象征意义。
2. 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
3. 了解郭沫若的创作背景和风格,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诗歌朗诵录音。
2. 学生准备:教材,《天狗》预习笔记,诗歌鉴赏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天狗》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郭沫若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3. 诗歌解读:详细解读诗歌内容,分析天狗形象的象征意义。
4. 形式分析:讲解诗歌的形式美,如韵律、节奏等。
5.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天狗》2. 作者:郭沫若3. 背景介绍:创造社,象征主义4. 诗歌内容:天狗形象的象征意义5. 诗歌形式:韵律、节奏6. 鉴赏方法:意象分析、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郭沫若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内容解读中的象征意义。
2. 诗歌形式美的分析。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内容解读中的象征意义1. 天狗吞噬日月、星辰,象征着诗人对权威的挑战和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英教学目标一、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二、了解各篇课文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三、结合课文,领悟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四、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现代诗的朗诵。
单元说明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
5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围绕着生命的形式与意义,进行了多层次的思考与表现。
在《天狗》一诗中,“我”具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奇本领,而且那样狂放,那样不安,显然是要表达作者对生命,对“我就是我”的一种全新的感觉;而《井》一诗则以相对“静默”的画面和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作者对生命的另一种体验和感悟。
《》一诗向我们显示了年轻人在天(也是人生的青期)所感到的压抑与焦灼;《无题》又把死亡这一主题摆在读者的面前,并显示了作者的思考与认识;而《川江号子》却又是另一种风格,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对山水和自然风物的咏叹来表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正因为这样,在教学中,应通过对意象特点的把握,跟踪诗歌的情感脉络,理解全诗的主旨。
例如注重体会“天狗”的象征意义,注重把握“井”的特点与暗示性;例如着重体会《》中的意象组合,以及这组合中所表达的种种寓意,体会《无题》的开头与结尾,感悟《川江号子》中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的呼应与冲突,等等。
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一、理解课文的生命内涵和思想情感,了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一定生命形态的诗歌作品,“生命的律动”是这些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
不过,每篇课文所表现的生命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要引导学生仔细辨析。
例如《井》所表现的是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张扬、凌厉的“天狗”形象及其代表的生命意志大相径庭:前者趋于内敛、收束,后者则显得外张、夸饰。
同时,不同生命形态蕴涵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无题》全篇渗透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产生崇高感;《川江号子》也包含了悲壮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悲慨与孤寂。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中一定的生命形态是与诗人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郭沫若就说过,“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
恣肆、狂放的“天狗”形象既显示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又是叛逆的诗人自我的真实写照;默默地承受一切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在《》《无题》《川江号子》的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也都隐藏着某种人格的力量。
二、结合课文,领会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诗歌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奇特、令人费解的,这是因为诗人往往采用隐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变形或转移处理,使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他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本单元的课文在这方面有突出的体现。
譬如“我是一条天狗呀!”出人意料,“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极度夸张,“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富于想象,“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形神毕肖,“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奇思怪想。
想一想,这在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作用?比较一下,假如换一种平常说法效果会怎样?三、认真体会每首诗的韵律、节奏,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现代诗歌的朗诵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应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特征,这是诗朗诵的基本前提,如果对诗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就无法正确地进行朗诵;其次,要把握诗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句法、韵律、节奏,这是诗朗诵的关键;再次,善于捕捉语词的弦外之音,使自己的朗诵富于个性化。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自由诗,朗诵起来难度相对大些,在没有明显的韵脚的情形下,应格外留意这些诗的内在节奏和旋律。
例如《天狗》中的“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在朗读时每一个“我飞跑”的语速是不一样的。
《井》的整体语调是舒缓、平静的,朗读时应注意保持均匀的语速。
本单元所附的知识短文《走进诗的世界》,从总体上说明了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有两点需要注意:1.这里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诗的定义,应让学生懂得,这是由于人们对诗的理解千差万别所造成的,不过诗有自己的基本的格式和规定;2.短文谈到的“不是诗”的几种情况,如“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押韵的不一定是诗”“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生活现象的罗列不一定是诗”,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逐一辨析。
精读天狗内容解析:读这首诗,一定要注意把它放到特定的年代和写作背景中去理解,倘能从中捕捉某些时代的信息,才会感觉诗歌有个性,有意趣。
郭沫若在开始创作新诗的时候,曾极力主张诗歌应轻反映(反映客观生活),重创造(表现个性与新意),注重表达理想和反抗精神,注重抒写鲜明的自我。
这首诗便是他这一主张的很好体现。
像诗歌的第一节语意突兀,气势宏大,节奏急骤,爆发强烈。
写法上打破了传统中吟诗作句的各种常规,令人在惊骇之余,不由得要去感悟它意象之中所蕴含着的内在情愫。
人们会发现这诗歌的意象也是丰满而且生动的。
因为“天狗”借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形象,而“天狗吞月”的说法又几乎是中国人所尽人皆知的。
因为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
诗人巧妙地借用天狗形象来表现自己气吞宇宙的气概,便具有了可以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形象基础。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很多青年都像作者一样,具有张扬个性、解放自我的强烈欲望,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他们渴盼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罗网,在情感上,拥有和作者,和诗歌所表现的欲望完全一致的冲动。
这是诗歌发表以后所以能被人理解、接受和传诵的主要原因。
总之,《天狗》一诗由于作者在内容上很好地表现了五四青年期盼着彻底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期盼着抛弃旧我和塑我新形象的内心世界,同时又在形式上又找到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很好的“对应物”(即“天狗”),它自然被人接受和喜爱。
(一)背景知识简介,力争做到“知人论世”。
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材料二:郭沫若的传奇人生: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西方及日本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世界观倾向于泛神论。
“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
《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
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
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
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
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
1928 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
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整体内容感知: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全诗共有四节。
第一节的起句“我是一条天狗呀!”犹如横空出世,“天狗”的形象就此脱颖而出。
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的无比豪放的气概,这一节末尾的“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为了强化“天狗”的气势,诗的第二节又连续用四个“光”和“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
这一节里的“月”“日”“星球”“全宇宙”,直接承续上节而来,从范围和气势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第三节是全诗的核心和高潮,通过“天狗”的“动”的形态(“飞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的性格。
其中,“飞跑”是理解“天狗”的动感精神的关键:诗人除了连续用三个“我飞跑”外,还用了一个比喻(“电气一样”)和三个“在……上”的句式,来烘托奔跑的速度,勾勒了“天狗”一往无前的姿势。
至于这一节里的“剥皮”等动作,显然将“天狗”的恣肆狂放推向了极致。
由此,最后一节的两句才显得顺理成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第一节的“吞”(积蓄能量)到第二节的“放”(“光”),再到第三节的恣意“飞跑”,也就是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天狗吞日”“飞奔”的壮美图景。
这首诗,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的带动而完成,整个诗篇的所有字句都听从“我”的召唤和推动,向前奔涌不止。
诗句从“月”到“日”再到“一切的星球”直至“全宇宙”,都过渡得极为自然随意,几乎来不及选择和停留就被“我”裹挟而走,这股奔涌的语词之流直到“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二句才戛然而止。
全诗以“我”为起端,以“我”的爆裂而告终:“我便是我呀!”本来宣告了“我”的完成,同时预示了“我”的壮烈的毁灭,因为与之相连的是“我的我要爆了!”。
问题探究(1)“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
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
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
“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