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起源、建设背景和作用;(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兴趣;(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全面的阅读;(3)活学活用,拓展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祖国、热爱自然与人民的情感;(2)引导学生向伟大的文化传承者致敬。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启发探究:(教师出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还知道它们的起源和作用吗?同学们:这是长城和运河,长城是装饰的,运河是用来船运东西的。
教师:非常棒!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杰作,它起着防御外敌的作用;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它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和运河呢?同学们: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阅读理解:(1)疑问解答:教师:同学们,运河的起源与历史有关,它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2)导读: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内容。
(3)课文理解:教师:现在,请大家读一遍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有长城?2)长城有什么作用?3)运河是用什么工具建造的?4)运河有什么作用?(4)课文讲解: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解答刚才的问题:长城是为了阻挡北方的敌人入侵而建造的,可以保卫我们的家园;运河是用锄、铁锤、挖土机等工具建造的,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水上交通和输送货物。
3.拓展思维:教师:同学们,长城和运河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勤劳。
那么你们认为,如果我们现在没有了长城和运河,我们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同学们:(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长城和运河的建造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方便和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困难和危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本课题课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 2 月 15 日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意,理清诗歌脉络。
4.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诗意,理清诗歌脉络。
板书设计:
1.
长城和运河
蜒谱族绸
授
课日期 2 月28日
本课题课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备课日期 2 月 16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1.长城和运河
奇异的景象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授课日期 2 月 28 日。
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长城和运河第一课
时教学设计
课时数:总第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结合图片等资料感悟课文描写长城和运河的雄伟丰姿,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穿行于祖国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祖国南北,她们堪称是人间的奇迹。
2.请大家一起去参观这人间的奇迹。
3.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板书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根据预习说说,可以运用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自学课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改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
(1)读准词语:
驾驶谱写曲折蜿蜒不朽的诗篇嘉峪关绸带创造连绵起伏奇异的景象
(2)理解词语:
连绵起伏:一起一伏,接连不断。
(看图理解)
曲折蜿蜒:像巨龙那样弯弯曲曲地爬行。
(看图理解)
谱写:编写歌谱,指赞美的歌。
不朽:永不磨灭,传诵千古。
创造: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3)分小节朗读课文。
4.诗歌的两个段落中有几句话是一样的,请你把它们划出来,读一读,再读一读不一样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三、感悟长城的雄伟气势
1.说说你对长城的印象。
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用连贯生动的话叙说。
如:有关长城的建造。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砖绵延万里的古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它的作用。
于是,长城砖觉得它们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了!它们十分羡慕那些盖起了一幢幢高楼的红砖,也羡慕那些筑成了一座座厂房的青砖,甚至对农民盖围墙用的那些碎砖,也有点羡慕呢!这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块普普通通的长城砖,忽然被人们掀下来,送上飞机,运到美国一座大城市去展览。
这块自惭形秽的砖,居然被送进一个垫着软缎的玻璃匣里,陈列在展览大厅的镀金架上!从美国各地赶来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经过那个镀金架子,每人只允许停留7秒钟,他们急忙发表着各自的感想——“啊,我终于看到了伟大的长城砖了!”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说,“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我们美国的历史要长10倍呢!”“确实了不起!”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但是,这两者是不能相比的!”一位金发女郎接着宇航员的话说,“万里长城是2000多年以前的人类,用相当原始的工具建造起来的——我不说中国人而说人类,因为这项伟大工程是全人类的骄傲!”“是的,是的!”一位尖嗓子的男孩兴奋地喊道,“我们的历史老师也说过,万里长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里程碑!”“长城砖啊!我们看到了你,就仿佛看到了祖国!”一对华侨老夫妻互相搀扶着走过来,热泪盈眶地说,“你坚强、刚毅、庄重,包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你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砖啊!”……匣子里的长城砖,听着人们热烈的赞美,由惊讶而深思:“啊——我们往往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才妄自菲薄;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尊,才失去自信啊!”自读思考:1.用自己的话说说在不同的人眼里长城砖有什么不同的意义?2.长城砖为什么伟大呢?说说你的理解。
大运河的历史故事大运河是由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开始凿造的,经过两汉至南北朝相继扩建,到隋炀帝杨广时期初具规模,之后又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再次扩建,基本形成现在的大运河。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长城和运河教案
1长城和运河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中心词)、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借助赏析比喻句,学会恰当运用比喻;促进课外阅读。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课文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3.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2) 感知主要内容的.(3)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4)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 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听写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1、2节(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的两大古代工程——长城和运河。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有:1.了解长城是什么、为什么修建;2.了解运河是什么、为什么修建;3.了解长城和运河对中国的贡献;4.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2.掌握长城和运河的基本知识;3.了解长城和运河的文化价值。
2.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长城和运河的认识;2.能够观察细节、捕捉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能够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工程的热爱和兴趣;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如何观察长城和运河,捕捉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 教学难点1.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对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兴趣;2.引导学生理性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小讲堂”模式,围绕长城和运河的基本知识进行教学。
通过讲述、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目的、地理分布、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2.影视法通过展示有关长城和运河的影视资料,创造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到古代工程的神奇、伟大之处。
3.交互式教学法设计小组合作和个人表达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参与度。
2. 教学步骤第1步: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城和运河吗?它们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价值呢?下面我们开始探秘古代工程吧。
”第2步:长城的故事(20分钟)通过对长城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修建目的、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第3步:运河的故事(20分钟)通过对运河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目的、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明白长城和运河是人间奇迹。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内容:自读课文,把课文读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每个词语写一遍。
再读课文,比较课文的一、二部分,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写下来。
课文中诗人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什么?请写下来。
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奇异特点的句子。
课前收集: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请找一找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
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
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北起北京,南到杭州(余杭),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诗人把这两项伟大的工程用诗的形式描述了出来,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诗人眼中的长城和运河吧!2、板书课题:《长城和运河》二、预习交流昨天晚上要求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对本篇课文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开预习本,按老师的交流提示进行小组交流:(一)出示交流内容:1、小组交流读课文,比较课文的一、二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课文中诗人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什么?3、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奇异的句子。
长城和运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长城和运河
(出示中国地图)
导入: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的两个人间奇迹(出示长城,运河图片)这是----------,这是---------
活动一读通课文,感受奇迹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汇报交流。
活动二走近长城,体会奇迹
1观看图片,走近长城。
2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词语。
3小组交流,汇总词语。
4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三感悟长城,谱写不朽
1阅读资料,了解长城。
2理解不朽,交流感悟。
3诵读课文,激发自豪。
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
息的象征!
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屹立的民族魂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检测反馈
1自学生字
驾折蜒谱朽
2选字填空
篇遍偏骗
()旁()地欺()诗()
驾架骂
书()()驶责()
蜓延蜒
蜿()蜻()拖()
3完成《习字册》。
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案【课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5指名读,生评议.16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
三年级下册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时——对比阅读课 1长城和运河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收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同学交流,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能用上积累的新鲜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观察图画,读懂诗歌中描写的长城及京杭运河的“不朽”“动人”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对长城、运河的赞美,对我们的祖先的歌颂的情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以及图片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便以学定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去过哪里旅游?觉得哪里的风景最美丽?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图片(祖国主要的名胜古迹,长城、运河、秦始皇兵马俑、故宫、曲阜等几幅图片,配以简短的说明文字,教师可以简要引导学生知道图片是哪里)2.这么美的画面,还有优美的诗歌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课《长城和运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翘舌音发音要准确。
(二)识写生字1.通过预习,下面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出示:驾驶连绵起伏嘉峪关不朽的诗篇绸带创造谱写曲折蜿蜒山海关动人的诗篇杭州民族(1)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看看书上的拼音。
然后再读给同位听,请他检查。
(2)指名分行读,师生评价纠正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并齐读。
读时明确“嘉峪关、山海关、杭州”都是地名。
(3)指名读带点的生字,要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书写生字。
(1)在小组内交换批改课前预习书写得生字,用圈圈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指出写错的字,并提出建议。
(2)全班交流,订正书写错误的生字。
(教学预设:教师要了解各小组出现的错误,选择出错率较高的字教学。
苏教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1
1.长城和运河设计理念:课文中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了两大人类奇迹的壮丽景象。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样的词汇都是诵读、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听着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想象着万里长城化作一条巨龙在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之间穿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后代的无比自豪。
当学生在教师的激情感染下,一遍又一遍、反复诵读课文的时候,认识进一步深化,感情也得到了升华,他们读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几句句子,一首诗,而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在此根底上要求学生再观察插图,写一段话,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老师出示资料,也照顾到了一些写作上有难度的学生,便于他们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重点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一、导人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相机介绍,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婉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接连不断,一起一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中国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为了治理水利和防御,辛勤而智慧地创造出的巨大工程;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2.长城和运河的工程规模和建造技术;3.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给学生播放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在视觉上快速了解这两个工程的基本情况。
2.讲授(30分钟)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历经千年风雨,仍矗立于山河之间,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
长城的建造,既是为了防御外族侵袭,也是为了保护家园安宁。
长城不仅是一道巍峨的防线,也是人民精神的象征。
2.运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运河,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保证了水利灌溉和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为民众带来了福祉。
运河对于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科技的交流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讨论(20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长城和运河的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度挖掘和理解大型工程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4.练习(30分钟)1.练习鉴赏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诗歌、歌曲和绘画作品,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练习模仿长城和运河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如雕塑、剪纸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5.复习(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对长城和运河的记忆,巩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历史背景防御和治理水利的需要工程规模长城:多少公里,多少年建成;运河:多少公里文化意义民族精神的象征,科技交流的重要纽带五、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了解和研究这两个工程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诗歌、模仿制作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优秀教学设计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生字词和重点句型进行认读和理解。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言知识。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分析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历史背景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醒学生加强记忆和运用。
3.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要求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5.学生在合作与交流方面的能力,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型以及阅读分析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描述长城和运河的相关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置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
1、长城和运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初步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长城:因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
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
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
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运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案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
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使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理解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使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持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