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合集下载

中医知识及操作培训计划

中医知识及操作培训计划

中医知识及操作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中医操作技巧,包括中药煎煮、针灸、按摩等。

3.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根据病情做出合理的中医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培训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中医概述:中医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体系、特点与优势。

(2)中医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

(3)中医疾病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对常见疾病进行分类。

(4)中医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包括舌诊、脉诊、面部诊断等。

2.中医操作技巧(1)中药知识:中药的基本分类、药材的质量要求、煎煮方法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2)中药煎煮:水泡、开煎、煮沸等不同煎药方法的应用。

(3)针灸: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的选择与操作技巧。

(4)按摩:推拿、拔罐等常用按摩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操作。

3.应用能力提升(1)病案分析:根据真实病案对病情分析、中医辨证施治进行讨论。

(2)案例讲解: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培养学员综合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

(3)模拟实操:通过模拟病人,让学员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实际操作。

三、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以课堂讲解的方式,传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在培训现场配备相关设备和药材,让学员亲身实践中医操作技巧。

3.病案分析与案例讲解:通过分析和讲解真实病例,帮助学员理解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

4.模拟实操:在模拟病人的情境下,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应用能力。

四、培训安排1.第一天: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讲解(8小时)-中医概述-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疾病分类-中医诊断2.第二天:中医操作技巧讲解(8小时)-中药知识-中药煎煮-针灸-按摩3.第三天:应用能力提升(8小时)-病案分析-案例讲解-模拟实操五、培训评估1.理论考核:通过闭卷考试评估学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操作考核:学员进行中医操作技巧的实际操作,评估其操作技能。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大纲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大纲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阴阳学说 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 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的相生相克(2)五行的相乘相侮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四)藏象 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2.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1.气(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3)气的功能(4)气的运行2.血(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六)经 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系统的组成络(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 1.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1)体质的构成要素(2)体质的分类2.体质学说的应用(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辨证治疗(八)病因 1.六yin (1)六yin与六气的区别及六yin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内伤(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饮食与劳逸失常(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4.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5.瘀血(1)瘀血的形成(2)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 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的病机特点(2)阴阳互损的病机特点(3)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4)阴阳亡失的病机特点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的病机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特点(3)津液失调的病机特点(十)预防与康复 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2.康复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二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1)主要内容(2)基本原则(二)四诊 1.望诊(1)望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3)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舌质、舌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闻诊(1)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4.切诊(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三)辨证 1.八纲辨证(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2.脏腑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热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治则与治法 1.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2.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感冒(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咳嗽(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喘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胸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不寐(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火炽盛、肝气郁结、阴血亏虚、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胃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寒凝气滞、饮食停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7.泄泻(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食伤肠胃、湿热内蕴、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8.便秘(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结肠胃、气滞郁结、津亏肠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9.中风(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损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0.头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1.眩晕(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2.消渴(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3.淋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4.癃闭(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惫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5.阳痿(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肾阳不足、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6.郁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7.虚劳(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8.痹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9.中暑(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三)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疮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毒蕴结、湿毒瘀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乳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痤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痰湿瘀滞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瘾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胃肠湿热、风热犯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痔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内痔:肠风下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跌打损伤(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四.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五)中医儿科病证的辨证论治症(2)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积滞(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乳食内积、脾虚夹积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厌食(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六)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鼻渊(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蕴肺、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2.口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脾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咽喉肿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一)藏医药 1.藏医基础知识(1)五元、三因、阴阳学说的内容(2)藏医的治疗方法二)蒙医药 1.蒙医础知识(1)二根、七素、二秽的内容(2)七素与二根的关系2.蒙药基础知识(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2)组方依据和准则(3)传统剂型(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三)维吾尔医药 1.维吾尔医基础知识维吾尔医学的各种学说内容2.维吾尔药基础知识(1)药性、药性级别、药味、矫正药的内容(2)方剂的组成,方剂的命名,方剂的用量(3)维吾尔药的四大类剂型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2.白细胞分类计数3.红细胞计数4.血红蛋白(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二)尿常规检查 1.尿液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尿比重3.尿蛋白4.尿葡萄糖5.尿胆红素6.尿隐血床意义7.尿中白细胞8.尿沉渣管型9.尿沉澄结晶10.尿酮体11.尿淀粉酶(三)粪常规检查 1.粪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粪隐血3.粪胆原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四)肝功能检查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4.血清碱性磷酸酶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6.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五)肾功能检查 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清肌酐(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六)血液生化检查 1.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3.心肌肌钙蛋白4.血尿酸(七)糖、脂代谢检查1.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1)正常值参考范围糖耐量试验2.糖化血红蛋白3.总胆固醇4.三酰甘油(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5.高密度脂蛋白6.低密度脂蛋白(八)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乙肝病毒六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乙肝病毒DNA六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一)中医药信息 1.特点与来源(1)特点(2)主要来源2.传统文献(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本草典籍(3)主要的方书典籍3.现代信息(1)药品标准(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献(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5)互联网资源(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1.咨询服务方法(1)咨询环境(2)咨询方式2.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1)患者用药咨询服务(2)医师用药咨询(3)护士用药咨询3.咨询技巧(1)沟通技巧(2)投诉应对4.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1)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2)需特殊提示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七中药调能剂知操识作的基本技(一)中药处方 1.处方格式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2.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调剂有关的术语(3)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3.处方调剂的流程中药调剂流程的一般环节和“四查十对”(二)处方审核 1.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审方中的注意事项2.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1)处方规范性内容与要求(2)处方的药品用名与处方应付(3)处方的用法用量(4)用药禁忌(三)处方调配与复核1.饮片处方调配(1)饮片斗谱安排(2)饮片调剂用具(3)药味调配要求2.中成药处方调配(1)中成药处方调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2)妊娠慎用的中成药(3)妊娠禁用的中成药3.调配复核(1)饮片调配复核内容(2)中成药调配复核内容(四)发药 1.中药饮片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2.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五)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 1.煎煮程序2.注意事项3.特殊煎药方法(六)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1.特殊管理的中药(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有毒、小毒中药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八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虫害、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三)中药贮藏 1.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1)《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各名词术语的规定(2)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2.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不同特性饮片的贮藏要求3.中成药的贮藏要求不同剂型中成药的贮藏要求(四)中药养护 1.传统养护技术清洁、除湿、密封(密闭)低温、高温养护法,对抗贮存法2.现代养护技术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气调、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包装防霉、气幕防潮、蒸气加热、气体灭菌、挥发油熏蒸防霉养护技术九中药的合(一)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理应用措施(二)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酉己伍禁忌(2)含有—物中成药的联用(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4)药物的相互作用(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2.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的实例分析(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2)使用注意事项十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一)老年人的中药应用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根据风险慎重选择用药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三)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四)肾功能不全者 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1)基本原则的中药应用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相关品种3.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相关品种及有关化学物质十一中药不良反应(一)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1.皮肤症状各种类型药疹2.全身症状(1)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药物和使用的因素品种混乱、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辨证不准、配伍失度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2.机体因素(1)生理因素(2)遗传因素(3)病理因素(三)医疗用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1.乌头类药物(1)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2.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1)含马钱子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3.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1)含蟾酥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4.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1)含雄黄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5.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1)含朱砂、轻粉、红粉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四)常用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1.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1)常见品种(2)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2.中成药的不良反应(1)常见品种(2)不良反应表现及用药指导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常见品种(2)不良反应表现及用药指导(五)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1)自愿呈报和集中监测(2)监管系统(3)报告范围和程序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填写内容(2)注意事项《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执业药师职责和执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考查目的重在评价、培养和指导执业药师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从而确保准入人员具有合法执业能力、高尚职业道德,并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基本权利、尊重患者隐私。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欢迎阅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基础部分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二)阴阳五行学说【知识目标】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知识目标】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四)气血津液【知识目标】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五)经络【知识目标】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能力目标】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六)病因【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七)病机【知识目标】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八)防治原则【知识目标】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一)诊法【知识目标】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8.了解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正常舌象与常见病理舌象2.能够初步辨别得神、失神、假神3.能够初步辨别常见异常形体姿态、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4.能够运用问诊采集病史5.能够运用寸口诊脉法辨别正常脉象及常见病理脉象(二)辨证【知识目标】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2.了解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八纲辨证分析常见证候2.能够初步运用脏腑辨证辨识常见证候三、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知识目标】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2.了解升降浮沉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使用【知识目标】1.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的内容2.了解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3.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4.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2.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用药剂量(三)常用中药【知识目标】1.掌握80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2.了解5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80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并能正确使用2.初步学会50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3.能够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学会辨证用药附:130味中药(80味代表性中药、5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名称1.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苏子)荆芥防风生姜香薷羌活苍耳子白芷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白头翁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防己5.化湿药藿香厚朴苍术砂仁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车前草)茵陈薏苡仁泽泻滑石金钱草7.温里药附子干姜(炮姜)肉桂8.理气药陈皮(橘核)木香香附槟榔枳实9.消食药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10.止血药白茅根三七白及艾叶蒲黄大蓟(小蓟)地榆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12.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南星)旋覆花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止咳平喘药:杏仁枇杷叶紫菀桑白皮葶苈子桔梗13.安神药酸枣仁龙骨远志14.平肝息风药石决明钩藤天麻牡蛎代赭石地龙15.补虚药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补阳药:杜仲续断菟丝子益智仁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子鳖甲天冬玉竹石斛16.收涩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肉豆蔻浮小麦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的调整,并适当增加本地地产药材。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本方案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增强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的能力,提升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和质量。

二、培训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基础理论。

2.中药学:介绍中药的基本性质、分类、功效及配伍禁忌等内容。

3.方剂学:讲解中医方剂的组成、功效及临床应用。

4.针灸推拿:介绍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5.临床实践:结合具体病例,讲解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三、培训方式
1.理论授课:通过专家讲座、课堂讲解等方式,传授中医药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
力。

3.病例讨论:选取典型病例,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加深对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理解。

4.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制药企业等,了解中医药产业
链的全过程。

5.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中医药知识在线课程,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

四、培训对象
1.医务人员: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各科医务人员。

2.医学生:在校医学生及实习生。

3.中医药爱好者:对中医药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五、培训评估
1.理论考试:组织学员参加中医药理论知识考试,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践操作考核:对学员进行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践操作考核,评估
其动手能力。

3.培训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培训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
1. 培训目标
本培训旨在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操作技巧。

2. 培训内容
2.1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 中医适宜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 中医适宜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 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
- 中医适宜技术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理论基础
- 中医适宜技术与经络学、腧穴学的关系
- 中医适宜技术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2.3 中医适宜技术的常见技术
- 推拿
- 刮痧
- 灸法
- 拔罐
- 针灸
- 中药熏蒸
- 水疗
- 其他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3. 培训方法
- 理论授课:通过讲座、演示等形式,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知识。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学员通过亲身操作掌握技术要点和操作技巧。

- 经验分享:邀请相关从业人员分享实际操作经验和案例,促进学员间的经验交流和研究。

4. 培训评估
- 学员作业:要求学员完成相关的实操作业,评估学员对中医
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

- 培训反馈:通过学员的培训反馈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
意见。

5. 培训资料
- 课件:提供详细的培训课件,包括理论知识、技术要点和操
作步骤。

- 参考书目: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供学员深入研究和研究。

以上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的基本框架,具体的培训安排和
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培训目标和学员需
求的最佳匹配。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一、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1.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包括动物病理产物、动物排泄物、菌类)、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等;经营许可证有相应范围即可经营。

1.1中药材: 指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不经过合法饮片生产企业泡制加工生产或粗略清洗切片等简单加工,现不允许直接应用临床,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中药材时,必须经过药剂科进行加工泡制)。

1.2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区别在于:中药材没有经过合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工泡制,中药饮片是经过合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工艺程序加工泡制的饮片制品。

1.3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原料,依据中医药理论,按配方经合法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剂。

1.4中药配方颗粒:指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现不允许市场流通,只能由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销售给医疗机构。

新型中药饮片,部分省市试点生产。

1.5中药破壁饮片:厂宣,一种以先进的细胞破壁粉碎技术为基础,运用国家发明专利,不添加其它成分制成颗粒,直接冲泡服用的新型中药饮片。

由国家特定厂家试点生产,代表品牌,草晶华系列产品。

2.生物制品: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1分类:生物制品实施批发签管理,包括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

2.2疫苗制品:2.2.1药品批发企业不得经营,生产企业可以委托批发企业配送。

中医药培训资料全

中医药培训资料全

中医药培训资料全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还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特点。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中医药文化,许多机构和组织开设了中医药培训课程,旨在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药培训资料,帮助读者了解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一、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资料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理论是中医药的核心,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培训资料中通常包含对中医基本理论的详细介绍和解析,帮助学员全面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

2.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中草药的性能、功效和配伍规律等。

中医药培训资料中会详细介绍常用中草药的药性和应用,以及中药方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3.针灸学: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疗效。

培训资料中通常包含针灸的基本知识,如穴位的选择和操作技巧,以及不同病症下的针灸治疗方案。

二、中医临床实践资料1.中医诊断:中医药培训资料中涉及到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如舌诊、脉诊等,通过观察和望诊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情。

2.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药培训资料中还会介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帮助学员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3.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强调防治结合,注重养生保健。

培训资料中也会介绍一些中医养生的常识和方法,如饮食调理、按摩保健等,帮助人们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

三、中医药经典文献培训资料中医药经典文献是中医药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培训资料中经常会引用这些经典文献的部分内容,解析其中的理论和思想,并与实践结合,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理论。

四、中医药文化传承资料中医药不仅是一门医学知识,更是一种传统文化。

培训资料中还会介绍一些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如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名医传记、医德医风等。

中医药培训方案

中医药培训方案

中医药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对于维护人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本培训方案旨在提供全面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使学员能够掌握中医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训内容1.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医诊断学:介绍中医的四诊观察法、望闻问切等基本诊断方法。

–中医药方剂学: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用药原则和药方制备方法。

–中医脉诊学:了解中医脉诊的基本技巧和判断方法。

2.中药学:–中药材学:介绍中药材的分类、药性、采制和鉴别等基本知识。

–中药炮制学:学习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中药配伍学:了解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和禁忌。

3.针灸推拿:–针灸学:学习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和操作技巧。

–推拿学: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应用。

4.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理论: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中医膳食调养:学习中医膳食调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草药调养:了解中医草药调养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草药。

三、培训方式本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培训形式和时间安排如下:1.线上学习:–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学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提供录播课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

–每周定期进行线上讲座,学员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讲座,并与讲师进行互动交流。

2.线下实践:–定期组织线下实践活动,包括临床实习和实验操作等。

–提供实践指导老师,指导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培训。

–安排实践考核,评估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培训费用本培训方案的费用为每人5000元,费用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教学费用、教材费用和实践指导费用等。

学员需要在报名时缴纳费用,并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和考核要求。

五、培训证书学员须完成培训计划并通过考核,方可获得中医药培训证书。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附件2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针灸专业组第一部分理论知识一、基本概念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

2.掌握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

3.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概念。

4.掌握行针、得气、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

5.掌握灸法、直接灸、间接灸的概念。

二、基本理论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

2.掌握腧穴的分类、作用、主治规律及定位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3.掌握十二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掌握十四经主治概要。

4.掌握十四经穴中常用腧穴(具体内容见参考教材)的定位及类别、主治。

5.掌握标准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6.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选穴原则。

7.掌握艾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8.掌握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范围。

9.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的规律和具体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三、掌握以下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原则及处方:头痛、面痛、落枕(颈椎病)、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痹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不寐、心悸、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位不正、不孕症、遗尿、扭伤、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斑秃、目赤肿痛、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耳鸣耳聋、鼻炎、牙痛、咽喉肿痛、高热、抽搐、晕厥、虚脱、内脏绞痛。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一、基本操作方法1.掌握毫针的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浅;提插法、捻转法;导气法、平补平泻法;辅助针刺手法;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中医药培训知识计划

中医药培训知识计划

中医药培训知识计划第一部分:中医药基础知识1.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精神情志学说等。

学员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基本理论,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

2. 中医药诊断方法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大诊断方法,需要学员熟练掌握中医药的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地诊断疾病。

3. 中医药辨证施治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的辨证论治,了解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掌握中医药的实际应用技能。

第二部分:中医药临床诊疗技能1. 中医药诊疗操作规范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诊疗的操作规范,包括中医诊疗仪器的使用、中医药相关操作的规范等。

2. 中医药临床案例分析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的临床案例,了解实际应用中医药的情况,分析中医药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3. 中医药诊疗技能培训学员需要进行中医药诊疗技能培训,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配等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中医药的临床技能。

第三部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学员需要了解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等环节,以及中药的提取、纯化等现代化技术。

2. 中药质量控制学员需要学习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中药的理化分析、药效成分分析、质量标准制定等技术。

3. 中医药临床研究学员需要了解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方法,包括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技术,掌握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基本知识。

第四部分:中医药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1. 中医药法律法规学员需要了解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医药管理法律、药品管理法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 中医药伦理道德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的伦理道德,包括中医医德、医患关系伦理、临床试验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医药的伦理道德要求。

第五部分:中医药管理与实践1. 中医药管理法规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管理的相关法规,包括中医药机构管理、中医药医师资格管理、中医药药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法规。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帮助参训人员掌握中医三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其对中医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培训内容2.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望闻问切)- 中医病因病机学基本原则2.2 中医药学- 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中药炮制、配伍、用药与剂量- 中药煎煮方法与技巧2.3 中医诊断与治疗- 中医八纲辨证法- 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技术- 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与原则三、培训教材- 《中医基础学》- 《中药学》- 《中医诊断学》四、培训方式- 理论授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与治疗技术的知识,通过幻灯片、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

- 实践操作:参训人员将进行中医的实际操作练,如针灸、推拿、煎药等,以巩固研究成果。

-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参训人员与讲师之间的互动,提高研究效果。

五、培训评估与考核-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评估,以了解参训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收获程度。

- 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内容涉及培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六、培训师资- 培训讲师均为有丰富中医教学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具备相关认证和资质。

七、培训时间与地点- 培训时间:每周六、周日,共计16个课时,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8个课时。

- 培训地点:中医学院教学楼405室八、培训证书- 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参训人员将获得由中医学院颁发的中医三基培训证书。

九、报名方式与费用- 报名方式:填写报名表并邮寄至中医学院培训中心。

- 培训费用:每人2000元(包括教材、培训费用及证书费)。

以上为中医三基培训大纲,具体培训时间和费用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中医学院培训中心。

中医学院培训中心联系010-电子邮件:****************.cn。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医学的重新认识,中医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使学员了解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

2、掌握常见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使用方法。

3、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如望闻问切。

4、学会运用中医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5、培养学员运用中医药知识进行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1、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2、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3、对中医药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四、培训内容1、中医药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2、中药学常见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中药的炮制、配伍与禁忌3、中医诊断学望诊:神色形态、舌象闻诊:听声音、嗅气味问诊:症状、病史等切诊:脉诊、按诊4、中医治疗学针灸疗法:穴位定位、针刺手法、艾灸方法推拿按摩:手法技巧、治疗范围拔罐疗法:操作方法、适用病症5、中医药预防保健四季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6、中医药经典著作导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五、培训方式1、理论授课邀请资深的中医药专家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员能够直观地理解中医药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员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技术的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讨论,加深学员对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的理解,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参观学习安排学员到中医药博物馆、中医院等实地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中医药的魅力和应用。

六、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具体时间培训地点:详细地址七、培训师资邀请具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中医药专家、教授担任培训师资,确保培训质量。

八、培训考核1、理论考试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员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含多场景)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含多场景)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一、前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中医药知识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特制定本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提高参训人员对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增强参训人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一批具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1.中医药基本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2.中药知识与鉴定:中药材的识别、鉴定、炮制和应用。

3.针灸推拿技术:经络穴位、针灸手法、推拿技巧等。

4.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治:望闻问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

5.中医适宜技术:拔罐、刮痧、艾灸等。

6.中医养生保健:食疗、药膳、功法等。

7.中医药法规与政策:中医药相关政策法规、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四、培训对象1.中医药从业人员:包括中医师、中药师、针灸师等。

2.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包括西医医生、护士、药剂师等。

3.中医药爱好者:对中医药有兴趣的各界人士。

4.师资培训:中医药院校教师、培训机构讲师等。

五、培训方式1.面授课程:邀请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现场授课,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2.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授课,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

3.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到中药材种植基地、医疗机构等进行实地观摩学习。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员的诊疗水平。

5.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批次进行,每期培训时间为2-3天。

2.培训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地设立培训基地,方便学员就近参加培训。

七、培训考核与证书1.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论文撰写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2.考核合格者,颁发中医药知识培训证书,可作为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参考依据。

中医专长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中医专长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中医专长培训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培训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员掌握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提升学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3. 培养学员的中医思维和辨证论治能力。

4. 使学员能够顺利通过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

三、课程内容:模块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 精气学说3. 阴阳的概念与阴阳学说4. 五行学说的概念与五行学说基本内容5. 五脏的功能与特性6. 五脏之间的关系模块二:中医诊断技能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2. 望、闻、问、切四诊的应用3. 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4. 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模块三:中医治疗方法1. 中医内治法(中药、针灸、推拿等)2. 中医外治法(拔罐、刮痧、敷贴等)3. 中医综合疗法4. 治疗方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模块四:医术专长培养1. 医术渊源与传承2. 医术专长内容及特点3. 擅长治疗的病证范围4. 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及风险防范模块五:中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1. 中医相关法律法规2. 医师执业许可与注册3. 医疗保险政策4. 医疗职业道德模块六:实践技能训练1. 医术专长陈述技巧2. 中药辨识与用药安全3. 外治技术操作考核4. 中医病案书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实践操作训练5. 模拟考试与点评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2. 实践操作考核3. 中医专长陈述考核4. 中药辨识考核六、课程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课程安排,包括每周课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中医基础理论》2. 《中医诊断学》3. 《中医内科学》4. 《中医外科学》5. 《中药学》6.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八、培训师资:(介绍师资队伍,包括姓名、职称、专业特长等)九、教学进度安排:(详细列出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请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实际教学大纲应根据具体课程要求、学员水平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

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

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

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1. 引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医学中,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护士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开展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的相关内容。

2. 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的目标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的目标是使护士能够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常用治疗技术,能够应用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培训的具体目标包括:•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学习中医药的诊断方法,能够进行中医药望、闻、问、切等四诊观察和诊断;•熟悉常用中药的属性、功效和应用,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配伍选用中药;•学习中医药的常用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中药煎剂制备等,能够独立进行相关技术操作;•加强中医药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药的相关知识。

3. 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的内容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法、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多个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3.1 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药基础理论包括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的养生理论、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3.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四诊观察(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

3.3 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质、功效、应用以及中药鉴别等方面的学科。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效与临床应用等。

3.4 中医内科中医内科是指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内科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中药的配伍方法等。

中医外科是指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外科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2015年,为了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增强运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响应护理部的号召,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二级中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了骨三科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

中医理论培训包括了中医护理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脏腑及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及之间的关系、经络的概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医病因病机等内容。

培训形式为科内培训,学时数从2小时到4小时不等。

除此之外,还有病情观察与诊断、望、闻、问、切科内培训、八纲、脏腑辩证与护理、中医给药指导、中医情志护理、筋伤中医护理常规、膝痹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记录书写等课程。

中西医操作培训计划包括了拔火罐、刮痧、急救培训——心肺复苏、艾条灸法、中医涂药法、静脉输液操作、中医耳穴压豆法、中医湿敷法、中药封包、中药穴位贴敷法、中药外敷法、中药熏洗法等内容。

培训形式为科内培训,学时数从3小时到4小时不等。

2024年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第八版)可编辑

2024年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第八版)可编辑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医治则治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调剂技能、中药质量管理和中药合理用药指导及中药用药安全内容;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要求熟悉常见疾病的分类和各证候的症状、治法治则,重点掌握治疗各证候疾病的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和合理用药指导。

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一、引言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培训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实施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二、中医药的基本知识1. 中医药的起源和历史1.1 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和历史对于理解中医药的精髓至关重要。

1.2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1.3 中医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传统经典的编纂、经验的积累和现代科学的融合。

2.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2.1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

2.2 其中,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与西方医学有所不同。

2.3 掌握中医药理论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中医药的诊断方法3.1 中医药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四诊法和望闻问切。

3.2 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听闻、询问和按摩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3.3 望闻问切技能的掌握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4.2 药物治疗是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药物和方剂的应用。

4.3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药的典型代表,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手法调理气血,以达到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基本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1. 培训内容的安排1.1 培训班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1.2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中医药的基本知识、理论基础和诊断方法的讲解。

1.3 实践部分可以设置模拟诊断和治疗场景,让学员实际操作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培训师资的选择2.1 培训师资应该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2 培训师资可以由具备中医药资质和临床经验的医生或教授担任,以确保培训的专业性和质量。

3. 培训方法的选择3.1 培训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理论讲座、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基础部分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二)阴阳五行学说【知识目标】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知识目标】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四)气血津液【知识目标】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五)经络【知识目标】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能力目标】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六)病因【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七)病机【知识目标】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八)防治原则【知识目标】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一)诊法【知识目标】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8.了解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正常舌象与常见病理舌象2.能够初步辨别得神、失神、假神3.能够初步辨别常见异常形体姿态、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4.能够运用问诊米集病史5.能够运用寸口诊脉法辨别正常脉象及常见病理脉象(二)辨证【知识目标】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2.了解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八纲辨证分析常见证候2.能够初步运用脏腑辨证辨识常见证候三、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知识目标】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2.了解升降浮沉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使用【知识目标】1.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的内容2.了解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3.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4.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2.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用药剂量(三)常用中药【知识目标】1.掌握80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2.了解5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80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并能正确使用2.初步学会50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3.能够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学会辨证用药附:130味中药(80味代表性中药、5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名称1.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苏子)荆芥防风生姜香薷羌活苍耳子白芷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梔子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白头翁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防己5.化湿药藿香厚朴苍术砂仁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车前草)茵陈薏苡仁泽泻滑石金钱草7.温里药附子干姜(炮姜)肉桂8.理气药陈皮(橘核)木香香附槟榔枳实9.消食药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10.止血药白茅根三七白及艾叶蒲黄大蓟(小蓟)地榆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12.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南星)旋覆花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止咳平喘药:杏仁枇杷叶紫菀桑白皮葶苈子桔梗13.安神药酸枣仁龙骨远志14.平肝息风药石决明钩藤天麻牡蛎代赭石地龙15.补虚药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补阳药:杜仲续断菟丝子益智仁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子鳖甲天冬玉竹石斛16.收涩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肉豆蔻浮小麦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勺调整,并适当增加本地地产药材。

四、方剂基本知识(一)方剂与治法【知识目标】1.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了解“八法”的作用及适应证3.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八法”的作用和方剂的组成原则(二)剂型【知识目标】了解方剂的常用剂型及其主要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片剂、冲剂、胶囊剂、口服液、注射剂)的主要特点(三)常用方剂【知识目标】1.掌握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了解其方解2.了解各类方剂的含义、作用、适应症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方歌)、功效、主治2.能够根据常见病症变化,初步学会加减用药附:50首代表性方剂的分类及名称1.解表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2.泻下剂大承气汤3.和解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剂:逍遥散4.清热剂清气分热剂:白虎汤清营凉血剂:清营汤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清脏腑热剂: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清热祛暑剂:清暑益气汤、六一散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5.温里剂理中汤6.补益剂补气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血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补阴剂:六味地黄丸补阳剂:肾气丸7.固涩剂固表止汗剂:玉屏风散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涩精止遗剂:金锁固精丸8.安神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养心安神剂:天王补心丹9.理气剂行气剂:越鞠丸降气剂:苏子降气汤10.理血剂活血祛瘀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止血剂:十灰散11.消导剂保和丸、木香槟榔丸12.治风剂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平熄内风剂:镇肝熄风汤13.治燥剂沙参麦冬汤14.祛湿剂平胃散、茵陈蒿汤、八正散、羌活胜湿汤15.祛痰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温化寒痰剂:三子养亲汤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润燥化痰剂:贝母瓜蒌散治风化痰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勺调整。

(五)常用中成药【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用药目录中50种常用中成药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禁忌症【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正确使用中成药附:50种常用中成药的分类1.解表类:6种2.泻下类:2种3.清热类:8种4.补益类:4种5.安神类:1种6.熄风开窍类:3种7.固涩类:2种8.理气类:2种9.理血类:6种10.除湿及祛暑类:3种11.祛风湿类:2种12.祛痰类:3种13.消导化积类:3种14.安蛔驱虫类:1种15.外用类:4种注:以上所列每类药物种数,只是原则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技能部分(一)针灸疗法【技能目标】1.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提插、捻转、留针、出针)及操作规范2.掌握针刺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的预防和处理3.掌握灸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作用及操作规范4.了解腧穴的定位方法、针灸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5.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其中30个主要穴位(标有下划线者)的主治附:60个常用腧穴的穴位名称1.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列缺、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穴:丰隆、地仓、足三里4.足太阴脾经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公孙5.手少阴心经穴: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穴:后溪、肩贞、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穴:胃俞、肾俞、膈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8.足少阴肾经穴: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劳宫10.手少阳三焦经穴:中渚、外关、支沟、肩醪、翳风11.足少阳胆经穴:阳白、风池、环跳、阳陵泉12.足厥阴肝经穴:太冲、曲泉13.督脉穴:命门、大椎、百会、人中14.任脉穴:关元、神阙、中脘、廉泉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夹脊、安眠、印堂、四缝、十宣、膝眼、胆囊、阑尾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勺调整。

(二)推拿、拔罐、耳穴压埋、刮痧疗法【技能目标】1.掌握8种常用推拿手法2.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3.掌握拔罐、耳穴压埋、刮痧的作用及操作规范4.了解不同部位推拿时的体位附:8种常用推拿手法揉法、推法、摩法、按法、拿法、掐法、拍法、摇法(三)其他疗法【技能目标】了解薰洗、敷贴的作用及操作规范(四)中药的采集与加工【技能目标】1.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识别2.掌握中药的常用贮存保管方法3.掌握中药的煎服法4.了解常用中草药的识别与采集5.了解常用中药材的简易加工与炮制临床部分【知识目标】1.掌握门诊登记和中医处方书写方法和规范2.掌握30个常见病证的诊断、辨证论治及转归预后;了解其预防与调摄以及包括针灸推拿在内的相关综合治疗方法3.了解孕妇、儿童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4.了解常见筋伤的中医治疗【能力目标】1.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门诊登记和书写处方2.具有对30个常见病证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的能力3.初步学会对常见筋伤病证进行诊断和治疗附1. 30个常见病证感冒、咳嗽、喘证、哮病、眩晕、胃痛、痢疾、呕吐、泄泻、头痛、痹证、腰痛、淋证、水肿、中风后遗症、面瘫、漏肩风、牙痛、中暑、疖、丹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小儿泄泻、积滞、遗尿、麻疹、痄腮、水痘附2.常见筋伤病证单纯性指关节扭挫伤、腕关节软组织扭伤及劳损、单纯性腰部扭伤、膝关节扭挫伤、踝部扭伤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此基础上作20%勺调整。

预防保健部分【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预防措施及常用预防方药的应用2.了解中医顺应自然、调摄精神、饮食有节、锻炼形体及避邪防病、药物预防等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辨识常见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应用常用预防方药对常见时行疾病进行预防3.能够初步运用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