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战略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全球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国际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是关键之一。

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全球经济中去,并与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一方面,中国需要打破自身的贸易壁垒,加快市场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另一方面,中国也可以透过各种国际机制,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风险和挑战。

二、创新驱动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源泉也在不断变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创新和技术的发展,这也成为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新路径。

中国需要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提高高新技术的产出和应用能力。

同时,中国还可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经验,加快自身在创新领域的发展。

三、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作为全球经济中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以便更好地加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这包括加快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进程,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等方面。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目前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划和投资。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运营效率。

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深化改革与开放中国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加大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力度,促进市场、社会、政府的协同发展。

这包括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等。

同时,中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投资、人才、技术、市场等优惠政策,吸引国际优秀企业和项目来华发展。

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学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学习和交流成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篇一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引言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发展现状船队规模与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之一,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等多种类型。

近年来,我国船队规模不断扩大,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船舶总吨位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航线网络覆盖全球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与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内大型船运公司通过开辟新航线、增加航班密度等方式,不断完善航线网络,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包括码头、航道、仓储设施等。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港口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运输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降低了运营成本。

三、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发展趋势绿色化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绿色化发展成为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重要趋势。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船舶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将加强港口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港口绿色化水平。

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是我国国际货物海洋运输行业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广电子数据交换、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海洋运输领域的应用,提高运输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还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船舶运营、航线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跨入世界航运大国的行列,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出口贸易频繁,外贸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背景下,我国港口业的表现令世界瞩目:上海、宁波舟山、天津、广州、青岛、大连、秦皇岛这些港口已经进入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的前十位,其中上海港的吞吐量和集装箱的吞吐量都占世界第一位,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已经实现了14500万标箱,这个增幅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2、港口物流发展的协调性不佳3、港口物流集疏运网络不发达4、港口物流运营理念落后5、港口物流信息协同性不完善6、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为了在日益激烈的航运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港口事业建设还应做以下努力:1、科学规划,优化港口体系结构各级政府应科学谋划,做好港口建设的规划工作,进行必要的规划约束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2、借势发展,发挥保税区的作用第一,对于保税区内企业的投资规模、资金投向和经营范围上给予充分的自由;第二,开展多种业务,扩大国际间大宗货物的转运;第三,建立与自由港相适应的保税区法规,和国际接轨。

3、合理布局,加快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建设集疏运网络,涉及规划、资金和各方协调等多方面问题。

各级政府应该站在区域性物流体系的高度,加强沟通,做好规划方案,给予集疏运网络建设最大的支持。

4、转变角色,更新物流服务理念我国港口物流应该顺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提高员工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和柔性化的服务。

5、科技创新,提高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水平我国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条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建立港口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做到信息通畅、快速、有效和真实,以满足未来港口物流信息领域资源共享的需求。

中国贸易主要航线及世界著名港口

中国贸易主要航线及世界著名港口

3. 挑战:深圳港面临的 主要挑战包括土地空间 有限、环保要求提高、 以及与世界其他主要港 口的竞争等。
青岛港的发展与挑战
01
02
总结词:青岛港是中国 北方的重要港口,其发 展历程体现了中国港口 在创新和服务质量方面 的进步。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发展历程:青岛港经 历了从近代的军事港口 到现代化的国际贸易港 口的转型。近年来,青 岛港在技术创新和服务 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果。
汉堡港是欧洲最繁忙的内河港口 之一,主要出口货物为矿石、煤
、钢铁等。
休斯敦港
美国第四大港,位于得克萨斯 州东南部,临加尔维斯顿湾。
休斯敦港是美国最重要的石油 和天然气出口港之一,也是美 国最大的集装箱货运港之一。
休斯敦港拥有完善的装卸设备 和深水泊位,主要出口货物为 石油、天然气、化肥等。
神户港
主要港口
上海、宁波、深圳、青岛等中国港口,以及巴塞罗那、瓦 伦西亚等西班牙港口,罗马、威尼斯等意大利港口。
运输货物
该航线主要运输集装箱货物,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 家具等。
总结
远东-地中海航线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也加强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和远东地区的经济 联系和合作。
远东-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
2023-11-10
中国贸易主要航线及世界著名港口
目 录
• 中国主要贸易航线 • 世界著名港口介绍 • 中国与世界贸易航线对接 • 中国港口的发展与挑战 • 未来趋势与展望
01
中国主要贸易航线
远东-北美航线
航路概述
主要港口
该航线连接中国、日本、韩国等远东地区 与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是世界上最 繁忙的航线之一。

港口物流发展现状_趋势及思路_汪鸣

港口物流发展现状_趋势及思路_汪鸣

SILK ROAD HORIZON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及思路文│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鸣港口发展大背景在我国上一轮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沿海港口完成了第一次创业:以港口服务于产业布局和国际贸易,港口吞吐量获得了快速增长,陆续出现了一批亿吨大港。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的演变,尤其是国际经济可能出现新的分工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港口吞吐量增长的轨迹会发生变化,单纯靠吞吐量增长维系的增长模式可能会终结,对于大型港口而言,需要二次创业:以港口既有的吞吐量为基础,寻求延伸服务,创造增值价值,并带动城市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

我国港口及航运发展格局1.港口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中国沿海已初步形成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基本相适应,布局合理、分工和功能较为明确、沿海20个主枢纽港和一般港口的港口体系,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和特点的五大区域港口群:即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

围绕五大港口群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经济产业圈或带:环渤海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以重化和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经济圈和中国主要的出口加工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来料加工为主的进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台湾海峡西岸经济产业带等。

五大港口群体,特别是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港群的发展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产生了集聚、扩散效应,对优化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2.港口运输系统进入激烈竞争阶段。

港口作为区域性的运输组织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已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煤炭、原油、矿石和集装箱等运输系统。

如以北方沿海的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7港为主的煤炭装船港和华东、华南沿海公用和企业专用煤炭卸船码头为主构成的“北煤南运”煤炭运输系统;以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舟山、泉州、惠州、茂名、湛江等港口5~30万吨级泊位构成的沿海原油运输系统;由大连、营口、青岛、上海、宁波、舟山、湛江等港口10~30万吨级泊位构成的铁矿石运输系统;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广州等8港为干线港,相应的支线及喂给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中国沿海港口运营现状分析

中国沿海港口运营现状分析

环境污染问题
01
港口排放污染
部分港口的船舶和机械设施排放 的废气、废水等对环境造成一定 影响。
02
噪声污染
港口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 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0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不 当
部分港口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够 规范,存在随意堆放和非法倾倒 等问题。
06
中国沿海港口发展建议与 对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运输方式
总结词
多元化发展
详细描述
中国沿海港口的运输方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公路、铁路和管道运输外,水路和航空运输逐渐成为重 要的补充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运输方式有助于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和效率。
运营主体
总结词
国有化为主导
详细描述
中国沿海港口的运营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始涉足港口运营领域。这种多元化的运营主体有助于提高港口的市场竞争力和 服务水平。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可以深入到腹地 内部的各个角落,对一些小批量、高 附加值的货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04
中国沿海港口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自动化码头建设
近年来,中国沿海港口加快了自动化码 头的建设步伐,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了装卸、堆垛、运输等环节 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
沿海岛屿
南部沿海地区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 地,这些地区的港口如厦门、福州、 汕头等,靠近东南亚等地区,具有较 好的国际物流优势。
中国沿海岛屿也拥有一些港口,如舟 山群岛的宁波舟山港,这些港口地理 位置独特,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
港口发展历程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

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

长江沿岸的扬州港,兼有海港与河港的特征,到唐朝已是相当发达的国际贸易港。

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

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资源财富的桥头堡。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港口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全国(除台湾省)仅有万吨级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仅2万多m,年总吞吐量只有500多万吨,多数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运和港口开始获得新生,先后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初:由于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加上经济发展以内地为主,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

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

在这一时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多深水泊位,其中大多系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外贸海运量猛增,沿海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不足,船舶压港、压货、压车情况日趋严重,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

从1973年至1982年全国共建成深水泊位51个,新增吞吐能力1.2亿吨。

首次自行设计建设了中国大连5万/10万吨级原油出口专用码头。

这一时期锻炼和造就了中国港口建设队伍,为以后港口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跨入世界航运大国的行列。

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公司已达231家,总运力达到2210多万吨,居世界第九位。

我国航运企业在国外设立的独资、合资航运企业和办事机构已达数百家,承运的第三国货物比重日益提高。

自1986年以来我国商船队开始国际班轮运输以来,我国国际班轮每月已达926个航班,遍布我国29个港口,遍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105条航线。

海运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港口工程发展的基础上的,港口工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促进着海运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港口是综合运输系统中水陆联运的重要枢纽。

港口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是为船舶提供安全停靠、作业的设施,并为船舶提供补给、修理等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

展望未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在近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适箱货源的增长将有所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

深圳与上海两大港口的世界排名同时升位,并不能掩饰中国港口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国际航运里,国际货物转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恰恰是中国港口发展所短缺的。

上海、深圳两大港口中转量仍然不足,目前盐田港货物中转量仅占总货量的2%左右,香港却高达40%,中国内地出口到欧美等地的货物中70%要通过韩国釜山港中转。

因此,可以说,中国是一个港口大国,但并不是一个港口强国。

简单来说,中国港口面临的问题是:头多、嘴大、腹中空,规划问题突出。

如在“一关三检”(海关、商检、边检、动植物检疫)上,程序、方法均显落后,通关效率低。

从货轮靠岸到货物出港运走,中国港口平均花费时间为34小时以上。

物流不畅的主要原因是,一个项目在国内,要涉及大约16个政府部门。

口岸通关效率低,人们总认为是海关问题。

实际上,随着通关作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海关的通关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港口业进入了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各方面建设都不断提高,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由于观念落后,我们在在建设港口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港口业在全球化中健康发展。

关键字:全球化发展存在问题一中国港口业的发展阶段:中国港口业建国后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仍然在沉睡的港口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这一时期国内百废待兴,国家的主要精力放在内地经济产业上没有过多关注港口业。

这一时期中国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个多深水泊位。

第二阶段:开始成长的中国港口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关系的缓和,中国加大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外贸海运猛增,而处与停滞中的港口也也突眼了其不足。

船舶压港,压货的情况严重,随着周总理在1973年发出“三年改变中国港口面貌的号召”,中国港口业开始了第一次高潮。

第三阶段:20初步全球化的中国港口20世纪80年代,资本和劳动生产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的流动,使得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中国更多地投入到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之中。

党中央在“六五”计划中将中国港口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此时中国港口业进入了第二次发展的高潮。

第四阶段:基本全球化的中国港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航运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注重泊位深水化,专业化的建设。

特别是“八五”计划的提出,明确了港口建设的重要性与基础性。

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港口业进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

第五阶段:羽翼丰满全球化的中国港口从21世纪初至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港口不再是单一的货物交换地,而是成为国际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港口的繁荣程度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反映。

此时,全国各大巷都在研究发展战略,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深水化,专业化的泊位,港口也进入了又一轮发展高潮。

二全球化中中国港口的发展进入全球化后,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更加紧密,港口作为联系的桥梁也蓬勃发展起来。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发布时间:2022-07-24T01:54:32.045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3月5期作者:白恩泽[导读] 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港口则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产业之一白恩泽身份证号:53253120000921****摘要: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港口则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取得对外贸易的重大成就与港口密不可分。

所以对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进行清楚的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在基于《土木工程概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多方面资料对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风险与机遇,进行初步阐述。

意义在于认识到港口行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全球化港口发展0.引言首先要认识港口的概念:港口是位于海、江、河、湖、水库沿岸,具有水陆联运设备以及条件以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

港口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处,是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也是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由以上概念可以知道,港口业的重要性。

我国的港口建设工程主要围绕着运输系统的建设进行工作。

在各种电视节目中我们可以显著的看到我国我国港口业,特别是运输系统的发达程度。

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前列。

从各种数据中我们得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不断展现着全球化中中国港口业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

1.全球化的中国港口行业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化对于一个国家是机遇和挑战,而港口业也在全球化当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

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港口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年度工作总结2024年,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水路运输行业持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水路运输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回顾2024年的工作,我们总结如下:一、推动水路运输结构优化升级。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以优化航线布局为核心,全面推进内河航道的整治和水运设施的升级改造。

加强对内河航道的巡航检查和维护,确保航道畅通,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积极推广内河航运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运输管理水平,降低运输成本。

二、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和运营监管。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高度重视船舶安全管理和运营监管工作。

加强对船舶的安全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加强船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船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对船舶的运营监管,确保船舶按规定进行运营,保障货物的安全运输。

三、推动水运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加大对港口和码头设施的建设力度,优化港口布局,提高运输效率。

加强对港口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持港口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营。

同时,推动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对港口的运营监管,确保港口按规定进行运营,提高港口的安全性和效益。

四、加强水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积极推进水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加强与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推动物流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益。

五、促进水路运输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水路运输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具备水路运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加强对水路运输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六、深化水路运输改革与开放。

2024年,水路运输行业深化改革,推动水路运输体制机制创新。

我国的海运发展.

我国的海运发展.
海上运输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在运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中 国的郑和到外国的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航海家们用自己的生 命为全人类的沟通与发展做出了努力与贡献。在世界航海热潮的推 动下,中国也开始了自己的海运发展进程……
我国的海运
中国近代海运发展曲折,清朝时期成立的轮船招商局道路坎坷。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上海,上海市军管会接管 招商局,具有77年的中国近代最大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打破了中国海上运输业的笼篱。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共和国成长的脚步,60多年间,我国海 运、港口、铁路、公路等各类物流设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 简至精,发生的变化与进步有目共睹。这些变化,给中国国民经 济发展,保障商务顺利运行,起到了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今 天,我们就来回顾、盘点、总结这60多年来,我国海洋运输业的 功勋与光荣。
2009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外运集团与中国长航集团的重组,中 国远洋运输业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承运转向综合物流,全面深入到 中国外贸链条。 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 1%上升到8%以上。在逾7%的增长额度中,海运承担了90%左右的 运输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海运量的激增,加速了海运运力更新换代的进程,畅行于四大洋、 由我国航运企业控制和拥有的30万吨级油轮、散货船和万标箱集装箱 船已非罕见。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我国加入WTO为海运业开创了广阔的 国际竞争空间,中国的土地上也增加了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前 20位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设立的独资、合资公司或办事机构。与此同 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名词代替了“走出去”,海运业这一 “外向型经济”以超前的意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在“引进来”、 “走出去”的互动中,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当中。 中远集团就是在融合过程中,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扩张运力,凭 借目前730多艘4500万载重吨的运力规模,位居世界海运企业榜眼之 位。 成立于1997年的中海集团,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积极融入国 际市场竞争,并运用独创的“反周期运作”战略,神奇地发展成为我 国第二大海运企业,跻身于世界海运企业第八位。

港口的国际合作如何推动物流发展

港口的国际合作如何推动物流发展

港口的国际合作如何推动物流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物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港口作为物流链中的关键节点,其国际合作对于推动物流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港口的国际合作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过合作,共同建设和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如码头、航道、仓储设施等。

这不仅能够提高港口的货物处理能力,还能为大型船舶的停靠和装卸提供便利。

例如,中国的一些港口与周边国家的港口合作,共同投资扩建码头,加深航道,使得更多的大型货轮能够顺利进出港口,从而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

在技术层面,国际合作促进了港口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技术在港口得到广泛应用。

各国港口通过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

比如,自动化堆场管理系统、智能导航设备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港口作业更加精准、高效,减少了人为失误和时间浪费。

这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整个物流行业的技术升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国际合作还推动了港口之间的航线网络优化。

通过合作,港口之间可以开辟更多的直达航线,减少货物中转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合理规划航线还能提高船舶的装载率,充分利用运输资源。

比如,某两个相距较远的港口,通过合作开辟了定期的直达航线,不仅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还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了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通关便利化方面,港口的国际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国港口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减少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降低贸易成本。

这种通关便利化的合作,有助于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港口的国际合作也促进了物流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在合作中,逐渐形成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和规范,包括货物装卸标准、运输包装标准、仓储管理标准等。

这使得物流企业在不同港口之间开展业务更加顺畅,减少了因标准不一致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和风险。

中国在世界航运市场的地位和贡献

中国在世界航运市场的地位和贡献

中国在世界航运市场的地位和贡献中国在世界航运市场的地位和贡献一、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在航运市场中的地位和贡献不容忽视。

凭借着庞大的国内经济和日益壮大的海运产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航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中国在世界航运市场中的地位和贡献,并对其意义进行评估。

二、中国的地位1. 全球航运排名:根据最新数据,中国货物运输吞吐量在全球排名中位居前列。

其中,中国的港口贸易量在全球领先,港口系统的运输能力和设施设备也在不断提升。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航运市场中的重要节点。

2. 国际贸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之一,其国际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对航运行业需求量大,这促使航运公司积极拓展中国市场,提供更多航线和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3. 船舶制造:中国是全球船舶制造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的造船能力和技术储备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

国内造船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建造商之一,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船舶供应链中的关键角色。

三、中国的贡献1. 港口发展:中国积极投资和发展港口,促进港口设施的升级和改善。

这不仅提高了中国港口的运营能力和效率,也为全球供应链的顺利运转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中国的港口建设贡献了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2.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航运组织和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对话。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了航运网络的连通性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国际合作为全球航运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增强竞争力:中国航运公司积极进行资本运作和市场扩张,通过提供更多的航线和运力,增强了中国航运业的竞争力。

这不仅推动了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也促使其他航运公司加强业务创新和提升竞争实力。

四、中国航运市场的意义和展望中国在世界航运市场的地位和贡献对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发展带动了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增强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

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伴随着2l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港口面临着提供增值服务和拓展功能的新历史使命。

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接口和国际经贸的支撑平台,其参与经济腹域的资源要素配置、综合物流的作用正在凸现。

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

一、中国港口建设发展现状的总体述评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航运发展史为中国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港口运送的。

中国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的62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人口的24%,GDP占全国的42%,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85%。

我国沿海地区是国内经济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从其发展进程看,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与港口的促进作用密不可分。

合理的港口布局和高效的港口经营是中国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展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

伴随着近些年外贸依存度的迅速攀升,中国对港口外贸运输的依赖也是越来越明显。

经过高强度的建设发展,中国的港口部门正逐步摆脱“瓶颈”状态,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将继续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水路运输以及港口的发展历史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

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

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12SC I ENC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学术论坛就会出现大量的新词。

4结语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及英语本身所具有的随意性和开放性,导致其词汇显著增加,不断丰富,许多词汇以其鲜明的时代感和生动灵活的创意组合为英语语言的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

透过语言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之,社会的变迁也会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总之,社会在进步,人类的语言也会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不断地创造新词或新的表达方式,扩大或缩小现有词汇的意义,改变它们的内涵,以获得新的社会意义这种趋势是任何语言专家所不能够规定禁锢的。

英语正和它的使用者一起在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里走入新世纪。

我们坚信,二十一世纪的英语将更加生动自然、更加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1]M i l ls ,S Fem ini st St yl ist i cs.[M ].L o ndon :R out l edge ,1995.[2]N om a n L .I s I t Possi bl e t o Ref or mE ngl i sh Spel l i ng?[N ].英语世界,1994,(3).[3]M i chael Sw an.Pract i cal E ngl i sh U sage.[M ].Oxf or d :Oxf or d Uni ver si t y Pr e ss,1980.[4]Fos t e r ,B r i an 1968:T he c ha ngi ngE nhl i s h l a ngua ge.[M ].L ondon a ndB :T M L [5]S ,OB U I L D Gui de s :2.W o r d For m a t i on.[M ].Bei j i ng :For e i gn L angua ges Pr es s &Hong Kong :C om m er c i al Pr ess ,2000.[6]周学艺.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张素凤等.浅谈英语的发展与英语的历史①②[N].英语辅导报,2001-10-29.[8]乔世馨,杨青.美语新词及其文化现象透视[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9]刘世生,周玉芳.汉英词汇反映的妇女社会地位变迁[J ].外语教学,2004,(4).[10]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和海上集装箱运输规模的快速增长,给世界和中国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构建开放型世界港口经济 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构建开放型世界港口经济 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构建开放型世界港口经济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港口经济正逐渐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热点和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港口合作,通过多样化港口合作模式,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港口经济发展。

如今,中国的港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进出口港口,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中国也加强与包括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在内的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建开放型世界港口经济,推动海上联通,实现互利共赢。

构建开放型世界港口经济,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首先,需要加强政治信任和经贸交流,实现利益共享和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推进港口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货物、信息和人员的无缝对接。

同时,还需要加强港口安全合作,确保港口运营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不仅加强了自身港口建设和管理,还积极调动国际社会的力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起新型合作关系。

例如,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签订了多项经济合作协议,共建包括港口在内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港口合作,加强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还与欧洲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港口合作,实现了海上联通和经贸合作。

构建开放型世界港口经济,也需要不断完善合作体系和机制。

在这方面,中国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海丝金融港、海丝创新园等,打造了一批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的港口产业园区,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活力。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焦点。

建设开放型世界港口经济,将为各国经济发展和民族互信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成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共同努力和团结合作,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向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作者:宋志涛摘要: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合理的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形成了华北、华东、华南三个骨干港口群。

一是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三是以青岛、天津、大连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地区。

结合近几年港口运输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目前经济形势和外贸形势的进行分析,虽然近期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放缓对港口业难免会造成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面对来自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在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同时提高港口收费,建立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这都为我国港口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港口挑战机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货类布局上,中国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物的专业化、高效运输系统。

而从规划上讲,中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1000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76.57亿吨,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达到20个,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样保持连续7年世界第一,近10年年均增长率达30%。

我国已构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港口格局。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给中国港口运行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受益于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中国港口码头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港口运输呈现恢复性增长。

2009年,我国港口生产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吞吐量上亿吨的港口达到20个。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势头良好,港口运输生产总体向好。

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持续企稳回暖,外贸进口大幅增长,这些都为中国港口的运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9年我国水运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带动下,港口业率先走出低谷,保持了较快增长。

200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57亿吨,比上年增长9.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8.74亿吨,增长8.6%,内河港口完成27.83亿吨,增长9.9%。

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大港口中,中国稳占8席,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港的位置。

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上年的16个上升到20个,厦门、湛江、湖州、江阴四港首次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中国共有9个港口进入全球20 大集装箱港口行列,其中大陆港口7个。

从货种情况看,大宗货物需求旺盛。

2009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高速增长,规模以上港口外贸金属矿石进口吞吐量达7.04亿吨,比上年增长35.7%;煤炭进口量达12583.4万吨,比上年增长211.9%;原油进口量加速增长,规模以上港口外贸原油进口吞吐量1.91亿吨,比上年增长19.4%。

但是,受全球贸易额萎缩的影响,2009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罕见的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为12240万TEU,比上年减少4.6%。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1020万TEU,减少5.6%。

以2010年1月为例: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676万吨,同比增长32.9%。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3948万吨,同比增长30.4%;内河港口完成19728万吨,同比增长38.9%。

在新的一年里,我国港口生产形势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2010年1月份港口生产经营情况开局良好,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标同比较大增长。

其中内贸货物吞吐量1月完成43404万吨,同比增长30.2%。

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增长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676万吨,同比增长32.9%。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3948万吨,同比增长30.4%;内河港口完成19728万吨,同比增长38.9%。

旅客吞吐量明显下降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599万人次,同比下降27.8%。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34万人次,同比下降23.6%;内河港口完成165万人次,同比下降37%。

外贸货物吞吐量继续增长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0273万吨,同比增长39.1%。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8761万吨,同比增长39.6%,内河港口完成1512万吨,同比增长33.6%。

中国港口业发展的新机遇1、中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为港口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不仅提出了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2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而且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可以肯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港口,它的发展将不仅继续体现在投资规模上,而且资源配置会更加合理,布局将更加科学,功能将更加完善。

据中国交通部预测,到201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亿标准箱。

2、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深,为港口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港口和航运是促进各国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将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交往与联系日趋频繁,推动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产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促进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

世界贸易的较快增长,为港口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输需求;世界范围内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供应与需求产业链的形成,也将促成港口及航运业提供现代化、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国际竞争与科技进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理念,随着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国际运输网络日臻完善,现代物流服务被广泛采用,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的枢纽和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提升功能意味着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大。

3、中国政府制定了具体清晰的港口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港口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交通运输要合理布局,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发展水路运输,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中国政府已先后制定了《全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个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港口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快煤炭、石油、矿石、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和进出港深水航道的建设;大力推进华南地区形成以香港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华东地区形成以上海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北方形成以大连、天津、青岛为主的环渤海湾港口群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沿海港口体系。

其中,仅长三角地区2010年前就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亿吨以上,包括集装箱码头能力3 000万标准箱、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9 000万吨、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 500万吨。

《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也为科技兴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港口业的发展,在深化港口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中外资参与港口投资建设。

中国港口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1、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趋于复杂,东西方港口作业能力差异带来的压力增大。

近几年来,世界港口的发展承受了航运变化带来的压力,能力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

这里特别要指出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港口建设和对世界贸易推进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但是,亚洲港口在加快码头建设、大幅提升设备和产能水准的同时,又面对了东西方港口能力发展不平衡的挑战,欧美不少港口受制于审批制度、环保法规和工会等方面的压力无法及时改善设施、更新设备,港口处理能力呈短缺状态。

亚洲港口投入的边际效应正面临挑战,一些船公司也在担心:如果船舶在欧美港口无法更有效地卸货,中国等国出口将受影响,中国港口最终也将被拖慢。

2、港口承载的经济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港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枢纽地位和在资源流动、产业集聚、经济辐射等方面的能动作用日显重要。

中国港口业的发展既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加快大型集装箱、原油、煤炭、矿石、粮食等专业码头建设;还要有效地整合港口资源,调整港口结构,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异地港口企业间的资本流动与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优势互补的港口企业群体;在推进港口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同时,鼓励包括外资、民资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港口行业,更大地激发港口企业的市场活力;港口发展在带动临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对所在城市带来交通、生活、环境、安全等诸多影响,这些都是港口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强港航互动,实现合作双赢经济、贸易、航运、港口的关联互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广泛的共识。

经济与贸易的增长带动了航运的发展,世界以及我国贸易85%以上的货物(按吨位计算)依靠海运完成;港口作为航运业的承载基础,在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港口业和航运业的互动合作有利于这两大行业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SIPG等很多港口集团已经与大型航运公司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同时,为了适应新的需求和发展,中国港口行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再作努力。

1、抓住机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导致一些港口的个别货种压港情况比较严重。

因此,加快沿海港口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型专业化泊位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港口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继续优化港口布局,调整泊位结构,通过新建与改造,重点完善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

预计到2010年,大型泊位紧张状况将得到总体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将得到总体改善;到 2020年,中国港口业总通过能力可以达到65亿吨左右,其中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约2.4亿标准箱,实现能力充分、协调有力、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目标。

2、为船公司和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港口服务是影响航运产业链和航运公司成本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交货人、承运人和收货人无一例外会选择更好的服务。

中国港口在依据行业规范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以外,根据服务对象个性化的合理需求,在法律、法规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供特殊服务。

中国港口将继续加强市场调查,了解船公司和客户的需求,积极实施有效措施,并在需求广泛的情况下,使有条件的个性化服务项目逐步上升到共性,不断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3、坚持“科技兴港”,加快技术进步。

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