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

合集下载

第3章 土壤基本性质

第3章 土壤基本性质
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 过程。
可用下式来表示:
土壤 Mg2+ +10NH4+ 胶粒 AI3+
K+
土壤 10NH4+ +Ca2+、Mg2+、Al3+、K+、 2H+ 胶粒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与交换力的关系 离子半径(A) 离子
Na+ NH4+ K+ Mg2+ Ca2+ H+
价数
1 1 1 2 2 1
绿泥石粘粒矿物结构示意图
由两层四面体与两层八面体构成2:2型矿物
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一)氧化铁 (二)氧化铝
(三)氧化硅
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非晶质(无定形)的铁铝 氧化物。非晶质的铁铝氧化物可以吸附阴离子 ,如土壤中磷酸根离子的吸附,使磷被固定, 失去其有效性。
二、土壤胶体的共同特性****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分散性和凝聚性 (4)吸附代换性
(二)粘土矿物基本类型 与特性
硅氧片和铝氧片如何联结?
硅氧四面体
铝氧八面体
硅氧片
铝氧片 晶层
1:1型粘土矿物 2:1型粘土矿物
晶体颗粒 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四个类组:
高岭石类 蒙脱石类 水云母类 绿泥石组矿物
高岭石类(1:1型矿物)
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迪恺石及埃洛石等 特点:(1)1:1型的晶层结构 (2)膨胀性差 (3)同晶替代极少或没有,保肥力差 (4)胶体特性较弱,主要是晶架上的-OH在一定条件下,H+ 向外解离,使其带负电 (5)六角片状,粘着力和可塑性较弱(与蒙脱石比) 高岭组粘土矿物是 南方热带和亚热土壤中普遍而大量存在的粘土矿物,在 华北、西北、东北及西藏高原土壤中含量很少。
2、可变电荷(variable charge)*** 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壤电荷,这种电荷 称 为可变电荷。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土壤的基本性质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土壤的基本性质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mm)和粘粒(0.mm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

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够轻易被植物根系所稀释。

土壤水分的适度减少有助于各种营养物质熔化和移动,有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够提升植物的营养状况。

土壤水分还能够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太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分过少时,植物可以受到旱情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可以并使土壤中空气流通阻塞并使营养物质外流,从而减少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水解不全然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毒的还原成物质。

第三章土 壤 质 地 和 结 构

第三章土 壤 质 地 和 结 构

灰 色 森 林 土
0.1~0.01 0.01~0.005 0.005 ~ 0.001 <0.001 全 土 0.1~0.01 0.01~0.005
89.90 82.63 76.75 58.03 85.10 88.12 82.17 67.37 57.47 71.52
黑 钙 土
0.005 ~ 0.001
又称“Saf值”。土壤粘粒 (clay)部分SiO2与R2O3分子 数之比。以SiO2 / R2O3 表 示。ferrum
又称“Sa值”。土壤粘 粒(clay)部分SiO2与 Al2O3分子数之比。以 SiO2 / Al2O3 表示
硅铝率
(silica-alumina ratio)
定义
(二)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 保水能力(表4-5中)最大吸湿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 毛管水上升高度 增加,但通透性(表4-5中)渗透系 数降低
3.0~2.0 石砾 2.0 ~1.5 1.5 ~1.0 粗砂粒 1.0 ~0.5 0.5~0.25 细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粗 粘粒 细粘粒 0.25~0.10 0.10~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31.0


160
<0.001
15~20



水容 积 100% 土壤容积
固相容 积 固相率 100% 土壤容积
液相率
气相率
空气容 积 100% 土壤容积
2、土壤三相组成及孔度计算

总孔度(total porosity)= (1-容重/比重) ×100% 固相率=(容重/比重) ×100% 液相率(容积百分数)=(水分重量百分率×容重) ×100% 气相率=(总孔度-液相率)

《土壤学》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土壤学》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三)宜耕期的长短 指在保证耕作质量和劳动效 率的前提下,宜于耕作时间的长短。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是土壤在不同含水量 情况下所表现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 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以及 其它受外力作用(如农机具的切割、穿 透和压板等作用)而发生形变的性质。
(一)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
一、土壤孔隙的数量
(一)土壤比重 、 土粒密度 土粒密度:单位体积的固体干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
的重量(g/cm3) 。 土壤比重:土粒密度与水(4℃)的密度之比,无量纲。
• 土壤比重和颗粒密度大小相等,区别在于有无量纲 • 土壤比重是土壤相对稳定的性质
• 比重大小决定于矿物组成和有机质含量 • ①土壤矿物组成和含量有关,
三、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
(1)土壤质地 黏土、砂土、壤土-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毛管孔隙 和无效孔隙、大小比例比较
粘质土孔隙度45—60%之间,以毛管孔和无效孔为主 ; 砂质土孔隙度33—45%,非毛管孔(通气孔)较多; 壤质土孔隙度45—52%,有适量通气孔又有较多毛管孔,
(2)土粒排列 疏松时高,紧密时低。
非活性孔隙度(%)=V非活性孔隙/V土×100 毛管孔隙度(%)=V毛管孔隙/V土×100 通气孔隙度(%)=V通气孔隙/V土×100 总孔度=非活性孔度+毛管孔度+通气孔度 •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容重 •旱作土壤耕层总孔度为50%~56%;通气孔隙度不 低于10%;大小孔隙之比在1 :2~4较为合适
2)毛管孔隙 孔径在0.0002-0.02mm(也有0.002-0.02的 说法),土壤水吸力在15-0.15bar范围的孔隙,具有毛管 作用。保持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 。
3)无效孔隙 :土壤中孔径<0.0002mm(或0.002mm),土壤 水吸力>15bar的细微孔隙。其水分不能被吸收。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布比例,包括沙、粉砂、粘土等粒径大小。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堆积方式和组织结构。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颗粒直径大小,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粗壤、中壤和细壤三类。

粗壤中颗粒直径最大,一般是沙颗粒,其大颗粒间隙较大,导致土壤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肥力较低。

中壤中颗粒直径适中,一般是粉砂颗粒,其颗粒之间有一定间隙,土壤排水性和通气性较好,保水能力强,肥力适中。

细壤中颗粒直径最小,一般是粘土颗粒,其颗粒之间几乎是紧密排列,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差,但保水能力很强,肥力较高。

不同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的堆积方式和组织结构。

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肥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单结构、团聚结构和块状结构三种。

单结构是指土壤颗粒没有结合在一起,颗粒之间没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能力较差。

团聚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以土壤胶结物质为胶结剂,形成颗粒团聚体。

团聚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保水能力较强。

块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在土壤中形成较大的块状结构,块状结构之间有大量的间隙,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保水能力较强。

土壤结构的形成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作用、土壤水分和土壤通风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促进土壤结合成块。

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胶结物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土壤水分的移动和土壤通风的作用对土壤颗粒的移动和堆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和通风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

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对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点有助于合理选用农作物和施用肥料,优化农业管理措施。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陆地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重要特征,对土壤的肥力、透气性、保水性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认识土壤质地和结构,可以帮助合理选择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从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关系。

土壤质地的分类主要根据颗粒大小来划分,一般包括砂壤土、壤土、粉壤土、壤粉土、砂土等类型。

砂质土含有大量的砂粒,质地较粗;壤土含有较平衡的砂粒、粉粒和粘粒,质地适中;粉质土则含有较多的粉粒,质地较细。

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砂质土质地较松散,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容易发生干旱;粘质土质地较重,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容易发生涝灾。

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在土壤体系中的排列方式和组合形态。

土壤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土壤颗粒大小、粘合剂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根系扎根,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包括块状结构、板状结构、粒状结构等,它们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征1.土壤质地的特征(1)砂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大颗粒,通透性好,透气性强。

(2)粉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中等颗粒,保水性好。

(3)粘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小颗粒,可以黏附成团状,有利于形成土壤结构。

2.土壤结构的特征(1)块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块状,有利于保水和通气,适合植物生长,并容易发生农业生产。

(2)板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板状,受到土壤膨胀与收缩的影响,容易发生土壤风化和冷冻膨胀。

(3)粒状结构:土壤颗粒散乱排列,不易形成土壤结构,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

5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5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受其它外力作用后而发生形变的性质。
粘结性和粘着性:
土壤粘结性: 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 粘结在一起的性质。这种性质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破碎的 能力,也是耕作产生阻力的原因。
土粒-土粒(干燥) 土粒-水-土粒(湿润)
土壤粘着性: 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 着外物表面的性能。
土粒-水-外物
耕层土重=20*10-2*666.67*1.15=153.3t 孔隙度=(1-1.15/2.65)*100%=56.6% 孔隙比=56.6%/1-56.6%=1.3
2、土壤孔隙类型:
土壤孔径(当量孔径): 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它与孔隙
的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 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式为: d = 3/T
一般旱地土壤容重大体在1.00~1.80 g/cm3之间。
土壤容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反映土壤松紧度(作物适宜的容重1.14-1.26 g/cm3) ➢计算土壤的重量
ms=S·h·d (ms:土重,S:面积,h:土层深度,d:容重)
➢计算土壤中各组分的含量 如土壤水分、有机质、养分和盐分等
土壤容重一般是比重的一半左右。
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力稳性、水稳性及孔隙状况的综合特征。Fra bibliotek土壤结构
大小
土壤结构体
形状
不良性状 结构体
良性结构体
块状结构 片状结构,鳞片状结构 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 核状结构 团粒结构
微团聚体
孔 性 孔隙度和孔隙级别
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肥力特性
土壤结构性
改善耕性
水力学稳定性
稳定性 机械学稳定性
Al(OH)3+H+→Al(OH)2++H2O 酸性环境 Al(OH)3 +OH- →Al(OH)2O-+ H2O 碱性环境 c.层状硅酸盐: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两个重要性质,对于土壤的肥力、透水性、保水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土壤质地和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分布。

土壤中主要存在三种颗粒,即砂、粉砂和粘土。

根据这三种颗粒的比例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几类: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粘土质土壤、壤土和淤泥。

砂颗粒是土壤中最大的颗粒,其粒径在0.05mm到2mm之间,粉砂颗粒的粒径在0.002mm到0.05mm之间,而粘土颗粒的粒径小于0.002mm。

土壤质地的农学意义在于对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肥力有着重要影响。

砂质土壤的通透性较好,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

相比之下,粘土质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好,但透水性较差。

而壤土则具有砂质土壤和粘土质土壤的特点,既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又具备一定的保水性。

土壤质地的测定一般采用湿筛分析法和悬浮液分析法。

湿筛分析法是通过将一定量的土样在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上筛分,根据筛下的土壤颗粒比例确定土壤质地。

悬浮液分析法则是通过土壤的粒度和比重等特性,利用一系列粒径不同的草酸钠溶液,根据溶液中的悬浮土壤颗粒的沉降速度来确定土壤质地。

二、土壤结构颗粒状结构是土壤颗粒间没有明显结合力,单个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排列规律。

颗粒状结构的土壤较为疏松,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块状结构是土壤颗粒通过胶结剂或根系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块状结构。

块状结构的土壤透水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

柱状结构是土壤颗粒沿垂直方向组成的柱状结构,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一般。

板状结构是土壤颗粒互相紧密排列形成的较为密实的结构。

板状结构的土壤通透性差,保水性较好。

土壤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

物理因素如土壤颗粒大小、湿度、气候等,化学因素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生物因素如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等。

总结以上所述,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点可以指导我们对土壤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管理,提高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肥力,从而改善农田的产量。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和土壤本身属性影响,内因为主。
(一)内因பைடு நூலகம்
1、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孔度大, 容重小,通气孔多,可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
2、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性可以影响土壤的总孔度、 大小孔隙的分配比例及其分布状况;
3、土粒的排列方式 4、土壤质地 (二)外因
降雨、 施肥、 灌溉、 耕作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 性与耕性
(一)土壤孔度与孔隙比
1、孔(隙)度/总孔度:土壤(大、小)孔隙的容 积占整个土壤容积(固相+孔隙)的百分数称为土壤 孔度。它是衡量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
土壤孔度(%)=(孔隙容积/土壤容积)x100
2、孔隙比:它是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
(固相)的比值。其值为1或稍大于1为好。 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孔度/(1-孔度)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 性与耕性
土壤孔性、结构性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通过 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土壤中孔隙、结构的概念、类型
及对土壤肥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团粒结构的 肥力特征及创造机理;物理机械性的概念及与耕性的关
系,从而了解土壤物理性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土壤相对质量密度(比重)和容重
1、土壤相对质量密度(比重) 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
与同体积标准状况水的质量之比。 即:土壤比重=土粒密度/水密度
土壤比重是构成土粒(固相)各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和 相对质量密度(比重)的综合反映。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比重。但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较低 (大多在1.25-1.40%),而多数土壤矿物比重在2.62.7左右(将2.65作为土壤矿物的平均值),所以土壤 比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矿物质组成。

第3章 土壤质地及其研究法

第3章 土壤质地及其研究法

• 二、土壤粒级含量的定量分析 • (一)粒级定量分析的原理 • 分散的土粒在静水中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沉降的速度依土粒粒径的大小而有
所差异,分散后的土壤悬浊液中<0.05mm粒径可根据Stoke’s定律,利用静水 沉降方法测定土壤各粒级的含量。

Stoke’s定律:
v
2 9
g
r2
(s
w )
/
v • 式中: —土粒沉降速度cm r s-1; —土粒半径cm; g —重力加速度
• 土壤固体是由多种不同粒经土粒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所谓土壤的颗粒组 成(或称机械组成),就是指土壤各粒级矿质颗粒所占的百分含量。
• 土壤颗粒组成分析(常称为机械分析),可分为两个步骤。即:1. 土粒分 散;2.粒级定量。
• 一、土粒分散
• (一)物理分散法
• 物理的分散方法不用化学分散剂,只用物理的、机械的方法加以分散,属于 此种分散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超声波法,将欲测土样直接用超声波处理,超 声波处理有一定的分散作用,但由于超声波在工作过程中频率和强度难以稳 定,有时还可以破坏土粒,致使分析精度受到了影响,因此,许多土壤学家 对超声波法持反对态度;
• 土壤粒级中石砾是最粗大的土粒,石砾在农业区土壤中并不多见,只 是在坡积土、山石土多有存在。在实际分析工作一般将大于2mm(国 际制)粒径石砾筛出。如果土壤中石砾数量较多,土样处理时应加以 记载。
• 砂粒主要成分是石英(SiO2),也有长石类、云母类的碎块(片)。 在砂粒矿物表面往往有氧化铁、锰或碳酸钙沉淀。细砂粒表面有时也 常被胶膜包围。砂粒组在分级中又分若干亚级,即:粗、中和细砂。 粗砂粒级比表面积小,毛管性能极差,只有触点(对接)水存在,持 水性、可塑性均差,而通透性良好,饱和导水能力极强。

土壤质地与结构

土壤质地与结构
地名称详见表。
表6-8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
表6-9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 (邓时琴 1996)
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分类制:
国际制;三级
美国制:三级
卡庆斯制:二级
中国制:三级
土壤质地
粘粒 粘粒20% 粉粒40% 砂粒40%
砂粒
粉粒
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 壤土和粘土三大组,每组再细分。 一般常用的质地种类有: 砂土、砂壤土、轻壤土、 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第二节 土壤质地 一、土壤质地概念
各粒级土粒在土壤中的相对比例
(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或称
土壤机械组成。
二、土壤质地的分类及分类标准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各国也不统一,
主要有:
1.国际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这是一 种3级分类法,即按砂粒、粉砂粒和粘
粒3种粒级的质量百分数分类的,共分4
类12级,详见下表。
沙性土 壤性土 黏性土
三、石质土和砾质土的分类
由于我国山地和丘陵地较多,石质 土和砾质土较常见。《中国土壤》第2版 中把土壤石砾含量分为3级,见下表。
表土壤石砾含量分级(%)
3~10mm石砾含量 分 级
<1
l~10
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
砾 质
>10
多 砾 质
*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第五章一、矿物质土粒
土壤固体物质大小和形 态各异,称为矿物质土粒或 矿质土粒,简称土粒。土粒,
常指矿质土粒。
土壤基本粒级: 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二、土粒分级
将土壤中各种粒径的固相颗粒假定
为球形,人为地按直径大小划分成若干 等级,同一粒级在性质和化学成分上基 本一致,这样的划分方法称土粒分级。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二)土壤粘着性
粘着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 于外物表面的性质。土壤粘着性是由土粒——水— —外物,相互之间的分子引力引起的,这种性质会 使土壤在耕作时粘着农具,增加摩擦阻力,造成耕 作困难。
各种土壤的粘结力及对铁片的粘着力
干土的相对粘结力 (以灰色纯粘土作为 100) 湿土对铁片的粘着力 (磅/英尺2)
近年来,腐殖酸类肥料是一类较有发展前景的改良 剂。
第三节 土壤耕性
一、土壤耕性的内容 耕作的难易程度
良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时,阻力要尽可能地小, 以使节约劳力和能源。

耕作质量的好坏
良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后土质要疏松,以有利于 根系的穿插、保温、保墒、通气和养分转化。

宜耕期的长短(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 围)
和成型动力。 科学的农田土壤管理——合理灌溉(喷灌、滴灌 等),水旱轮作、晒垄、冻垄,适耕期

合理耕作,调节土壤pH值等

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天然高聚物(胡敏酸、树脂胶等)、天然无机物(膨润 土、沸石):所用原料多,施用量达,且形成的团聚体 稳定性差。 人工合成高聚物(水解聚乙烯,乙酸乙烯脂等)可快速 形成团聚体,并维持3~5年,但价格昂贵,施用技术 高,一般不含养分。目前处于适用阶段。
2)计算土壤三相比
孔隙度=V孔/V土体=(V土体-V固体)/V土体=1-V固体/V土体 =1-(w/土壤密度)/(w/土壤容重)=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固相率=1-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液相率(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孔隙度-液相率 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适宜的土壤三相百分数为: 固相率50%左右; 容积含水率25-30%; 气相率15-25%。

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ppt课件

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ppt课件

水的粘滞系数 12
至于如何把土粒按大 小分级,分成多少个 粒级(粒组),各粒 级间的分界点定在哪 里,至今尚缺乏公认 的标准,不同国家和 部门所采用的土粒分 级制都是不同的。
但目前来看,无论哪 种分级制,一般都将 土粒分为石砾、砂粒、 粉粒和粘粒4级。
但每级大小的具体标 准各国不尽相同。
国际制、前苏联制和 我国制的土粒分级标 准(表)。
在土壤中,矿物质土粒的数目占绝对优势, 是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主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土粒,就是专指矿物质土 粒而言的。
ppt精选版
6
2、按土粒的存在状态划分
按照土粒的存在状态,可分为单粒(原生土粒) 和复粒(次生土粒)。
单粒是指单个的矿物质土粒。在缺少有机质的土 壤中,单粒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在有机质含 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团 聚体aggregate) 。团聚体:土粒通过各种自然过 程的作用而形成的直径<10mm的结构单位。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 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 质地。
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 土等。因此,土壤质地就是按机械组成划分的。
ppt精选版
28
土壤的机械组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 相对含量,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 百分比,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
石块 石砾
物理性砂粒 Physical sand (直径大小> 0.01mm的土壤
颗粒)
物理性粘粒 Physical
clay (直径大小 <0.01mm的 土壤颗粒)
粒级名称
砂粒 粉粒 粘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粗粘粒

第3章土壤基本性质

第3章土壤基本性质
28
2、土壤碱化度
通常把钠离子的饱和度( 通常把钠离子的饱和度(交换性钠离子数量占阳离子交换量 的百分数)叫做土壤碱化度或交换性钠百分率。 的百分数)叫做土壤碱化度或交换性钠百分率。
碱化度= 碱化度
交换性钠 阳离子交换量
×100 %
当碱化度低于15%时,土壤 不会超过 时 土壤 不会超过8.5,称碱化土。 土壤pH不会超过 称碱化土 称碱化土。 当碱化度低于 而钠饱和度大于10%时,土壤 会超过 时 土壤 会超过8.5,甚至 土壤pH会超过 甚至 甚至>10.0,称为碱土。 称为碱土。 而钠饱和度大于 称为碱土
当pH值大于5.5时,上述铝离子开始相互作用而产生 沉淀,从而失去其缓冲能力。
31
(二)影响土壤缓冲性的因素 1、土壤无机胶体类型 、 2、土壤质地 、 3、土壤有机质含量 、 (三)土壤具有缓冲作用的意义
32
四、土壤反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一)土壤反应对植物及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二)土壤反应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铁、锰、、硫、、氮、、氢、、氧及有机碳体系。 、、硫、、氮、、氢、、氧及有机碳体系。 氧及有机碳体系
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 )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氧] 氧 RT ln Eh = E0 + [还] 还 nF
氧化还原电位做为一个强度指标, 氧化还原电位做为一个强度指标,只能反应某种氧化还原物质 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比例,并不能指出该种物质的绝对数量。 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比例,并不能指出该种物质的绝对数量。
19
3、土壤可塑性
是指土壤在适量的水分范围内可被外力塑造成任何形 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所获形状的性能。 状,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所获形状的性能。

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三相组成(一)土壤密度和容重1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土壤密度一般取2.65g/cm3 2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受密度和孔隙(影响更大)两方面的影响。

土壤容重的数值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

(二)土壤孔隙1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各种形状的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

2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壤容积的比值。

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3三相组成和孔度的测定及计算固相率=容重/密度液相率=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土壤含水率(体积%)=土壤含水量(质量%)x土壤容重气相率:孔隙度=1-固相率=1-容重/密度气相率=孔隙度-容积含水率土壤质地(一)随着粗细土粒中矿物组成的变化,它们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SiO2含量随颗粒由粗到细逐渐减少,而Al2O3、Fe2O3和盐基的含量则逐渐增加,因此,细土粒中各种植物养分的含量要比粗土粒多得多。

(二)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1机械组成(颗粒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或称颗粒组成),并由此可确定土壤质地。

2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3土壤质地分类制国际质地制、美国农业部质地制、卡钦斯基质地制、中国质地制(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1砂质土:具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但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水汽由大孔隙扩散至表土而丢失。

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上升水高度小,抗旱力弱。

砂质土的养分少,又因缺少粘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若,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

砂质土含水少,土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

砂质土的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养分,有机质累积难而其含量常较低。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毛管孔隙:孔隙直径在0.02~0.002mm,土壤水吸力为1.5*
104 ~1.5 * 105Pa。具有毛管作用,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 ,易于被植物利用。 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0.002mm,土壤水吸力>1.5*105Pa。特 点:最细的孔隙,束缚水,非活性,无效孔,移动慢,难被植
物吸收,粘质土中非活性孔隙多,耕性差,粘着力强。
良好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
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 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
土 壤 团 粒 体
团粒结构体的特点: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
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
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 团粒结构使土壤宜于耕作。
耕层土壤重量=耕层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耕层养分重量=耕层土壤重量×养分含量 耕层水份重量=耕层土壤重量×水份含量 例:土壤容重为1.45 g/cm3,计算每亩耕层(15cm)的土重?
(667m2×0.15m×1.45t/m3=153t=30万斤)
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1) 土壤质地:沙土>壤土>粘土 (2)有机质含量:含量越高,容重越小。
土壤结构的影响 有机质的影响
五、土壤孔性的生产意义
土壤孔性与肥力 土壤孔性与作物生长 土壤孔隙状况的调节
合理耕作 增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质地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
土壤结构指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两重含义:
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 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称为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的种类、数量 及结构体内外的空隙状况等综合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一节 土壤质地


第二节 土壤结构
第三节 土壤孔性
第一节Biblioteka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一、土粒和粒级
二、土壤质地
三、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四、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
五、土壤质地的改良
一、土粒和粒级
土粒(土壤颗粒soil particle)是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基
本颗粒,它们的数目众多,大小和形状迥异,矿物组成和理
(二)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制

根据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百分率进行的土 壤分类,叫做土壤的质地分类。 与土壤粒级分类一样,土壤质地分类也有 不同的方法。 主要介绍国际制、前苏联制和我国制的土 壤质地分类方法。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一种三级分类法,
即按砂粒(2-0.02mm)、粉粒(0.020.002mm)、粘粒(<0.002mm)三种粒 级所占百分数划分为4类12种(见表)。
对应其底边作平行线,三条平行线的交点即
为该土壤的质地。看其落在哪种质地的范围
内,从而确定质地名称。
举例: 砂粒35%,粘粒25%,粉粒40%
壤土
例如:土壤S的砂粒含40%,粉粒含25%,粘粒含
35%,则该土壤的质地名称为壤质粘土(见图) 。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三角图
六组土壤颗粒分析结果见下表,根据土壤质地三 角表,分别确定其质地名称。
国 际 制 多 以 三 角 坐 标 图 来 表 示
图中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100%的粘粒、 粉粒和砂粒,而以其相对应的底边作为其含量百分 数的起点线,分别代表0%的粘粒、粉粒和砂粒。
每种质地在三角坐标中都有一定的范围(粗
线条所包围的范围),如知道各粒级的百分
数后,就可查对,在图中查出其点位再分别

矿物质土粒非常稳定,能够长期存在;而 有机质土粒通常极易被小动物吞噬和微生 物分解掉。

在土壤中,矿物质土粒的数目占绝对优势, 是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主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土粒,就是专指矿物质土
粒而言的。
2、按土粒的存在状态划分

按照土粒的存在状态,可分为单粒(原生土粒) 和复粒(次生土粒)。 单粒是指单个的矿物质土粒。在缺少有机质的土 壤中,单粒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在有机质含 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团 聚体aggregate) 。团聚体:土粒通过各种自然过 程的作用而形成的直径<10mm的结构单位。 由于有机质比较容易分解,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 土粒,都是指矿物质土粒中的单粒而言的。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质地分类 类别 1、砂 土 2、壤 土 质地名称 1 、砂土和壤砂 土 2、砂壤土 3、壤土 4、粉砂壤土 5、砂粘壤土 3、粘 壤土 粘粒<0.002mm 0~15 0~15 0~15 0~15 15~25 颗粒组成(W/W %) 粉粒0.02~0.002mm 0~15 0~45 30~45 45~100 0~30 砂粒2~0.02mm 85~100 55~85 40~55 0~55 55~85


(二)土壤粒级(粒组)
1、土粒的大小分级——粒级制
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 (粒组)。 由于土粒形状多是不规则的,难以直接测量 其真实直径。为了按大小进行土粒分级,通 常以土粒的当量粒径或有效粒径来代替其真 实粒径。
当量粒径和有效粒径
当量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概念来自土壤机械分 析(颗粒分析)时采用的假设和方法。
K2O P2O5
0.4
0.8 0.05
0.5
1.5 0.1
0.8
2.3 0.2
1.6
4.2 0.1
1.6
4.9 0.4
变化规律:

① 随粒径由大到小,SiO2含量由多到少;
② R2O3(即Fe2O3与Al2O3的总称)与SiO2
相反,随粒径由大到小,R2O3含量由少到
多;

③ CaO、MgO、P2O5、K2O随土粒由大到
小,含量增加。
(3)各粒级的主要特征
①石块:主要是残留的母岩碎块,山区的土
壤中常见,土壤中含石块多,对耕作和作物
生长是不利的,一般可发展林业与果树,如
农业利用时要设法除去。
②石砾:多为岩石碎块,山区土壤与河漫滩
土壤中常见,含量多时,孔隙过大,易漏水
漏肥,损坏农具,应进行改良。
③砂粒:常以单粒存在。主要为石英颗粒。 通透性好、保水肥能力差。比表面积小,无 粘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性质。矿质养分 含量低。 ④粉粒:比砂粒的比表面积大,保水性大为 加强,透水性减弱,粘结性、粘着性、可塑 性仍较弱。矿质营养较砂粒高。
砂粒
粉粒
粗砂粒
细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2
粘粒
粗粘粒 细粘粒
0.002~0.001 <0.001
2、各级土粒的组成

(1)矿物组成 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的, 其中以石英最多,其次是原生硅酸盐矿物 (如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 等)。 粘粒中,原生矿物很少,基本上是次生矿 物,比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以及铁 铝等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把全部复粒被分散成为单粒的土壤悬液,通 过套筛进入沉降筒中。粗粒部分先后被截留 在各个筛子上,即以圆筛的孔径作土粒的有 效粒径。如通过1mm筛而阻留在0.5mm筛上 的土粒即是1-0.5mm粒级,余类推。
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
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
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是:
① 根据粘粒含量将质地分为三类即:
粘粒含量小于15%为砂土类、壤土类; 粘粒含量15%—25%为粘壤土类;
粘粒含量大于25%为粘土类。
②根据粉砂粒含量,凡粉砂粒含量大于45%的,在 质地名称前冠“粉质”。 ③ 根据砂粒含量,凡砂粒含量55%~85%的,在质 地名称前冠“砂质”,>85%时,称为壤质砂土, >90%时,称为砂土。

不同粒级(mm)的矿物成分(%)
矿物 石英 长石 1-0.25 86 14 0.250.05 81 12 0.050.01 72 15 0.010.005 63 8 <0.005 10 10
云母
角闪石
——
—— —— 100
——
4 3 100
7
2 4 100
21
5 3 100
67
7 6 100
其它矿 物
79 36 25
13 30 40
粉壤土 壤粘土 壤质粘土
(2)前苏联(或卡钦斯基)制土壤 质地分类

前苏联制是一种二级分类法,即根据物理 性粘粒和物理性砂粒的含量,把土壤质地 分为3类9种(表)。 前苏联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1958)

(3)我国制土壤质地分类 中科院南土所等单位综合国内研究结果,将 土壤分为3类11种质地名称(表)。
由上可见,虽然土壤质地有很多分类方法, 但各种分类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都把土壤质地粗略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三类。
备注: 2、胀缩性:吸水后总容积增大的现象。 3 、可塑性: plasticity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时,在外力作 用下能成形,当外力去除后仍能保持塑形的性质。换种说 法:土壤在适宜水分范围内,可被外力揉捏成各种形状, 在外力消除后和干燥后,仍能保持原形的性能。 4、粘结性:指土粒之间相互吸引粘合的能力。也就是土壤 对机械破坏和根系穿插时的抵抗力。粘粒含量高、含水量 大、有机质缺乏的土壤,粘结性强。 5、粘着性:土壤粘附外物的性能。是土壤颗粒与外物之间 通过水膜所产生的吸引力作用而表现的性质。在土壤湿润 时产生。水分过多时,粘着性下降。
二、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土粒在土壤中都是混
合存在的,因此,在 实用上经常不会遇到 单纯的砂粒、粉粒或 粘粒,而是各粒级以

所以只能对土粒的组
合体进行分类,这样 以便于应用。
各种比例相配合而存
在于土壤中的。
(一)土壤质地的概念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肥力 有重要的影响。

各粒级(mm)的化学成分(%)
化学 成分
SiO2
1-0.2
96.3
0.20.04
94.0
0.040.01
89.4
0.010.002
74.2
< 0.002
53.2
Al2O3
Fe2O3 MgO
1.6
1.2 0.5
2.0
1.2 0.1
5.1
1.5 0.3
13.2
5.1 0.3
21.5
13.2 1.0
CaO
化性质变化甚大,尤其是粗土粒与细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几乎 完全不同。
(一)土粒的种类
1、按土粒的成分划分
2、按土粒的存在状态划分
1、按土粒的成分划分
根据土粒的成分,可以分为矿物质土粒和有 机质土粒两种:
(1)矿物质土粒是以土壤矿物质为主的土粒。
(2)有机质土粒是指以土壤有机质为主的土
粒。这些有机质或者是有机残体的碎屑, 或者是与矿物质土粒相结合。
粉粒 silt
粘粒 clay
0.02~0.002
<0.002
(2)前苏联(或卡钦斯基)土壤粒级制(1957)
粒级名称
当量粒径/mm >3
石块 石砾
物理性砂粒 Physical sand (直径大小> 0.01mm的土壤
颗粒)
3~1
砂粒
粉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