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工程课程设计除尘器

合集下载

除尘器选用规则课程设计

除尘器选用规则课程设计

除尘器选用规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尘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适用场合。

3. 学生能掌握选用除尘器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如处理气体量、含尘浓度、粉尘性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选用规则,分析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除尘器。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除尘器选用过程中的问题。

3. 学生能撰写选用报告,清晰阐述选用理由及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除尘器选用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工程背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除尘器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 不同类型除尘器(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适用场合。

- 除尘器选用关键因素分析,包括处理气体量、含尘浓度、粉尘性质、排放标准等。

2. 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针对具体工况,指导学生如何选用合适的除尘器。

- 小组讨论:探讨除尘器选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撰写选用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除尘器选用报告。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除尘器基本原理及分类。

- 第二周:各类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适用场合。

- 第三周:除尘器选用关键因素及案例分析。

- 第四周: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撰写选用报告。

教材章节:参照《环境工程技术》中关于除尘器的相关章节,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组织。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除尘器的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除尘器的设计

目录目录 (1)1.绪论 (2)1.1除尘设备的分类 (2)1.2除尘设备的性能 (3)1.3除尘设备的选择与维护 (4)1.3.1除尘器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 (4)1.3.2除尘器的维护和管理 (6)1.4除尘器行业标准 (7)2.除尘器设计原始资料 (7)3.除尘器型号的确定 (8)4.设计计算 (8)4.1烟气中粉尘颗粒物的个数及质量分布 (8)4.2除尘器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9)4.3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 (10)4.4除尘器分割粒径的计算 (11)5.课程设计小结 (11)参考文献 (12)某抛煤机炉烟气除尘系统中除尘器的设计1.绪论除尘器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以除去或降低烟气中飞灰含量的设备。

除尘器的性能指标主要由气体处理量、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等来表达。

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占地面积、使用寿命等。

此外,还应考虑设备的安装、操作、检修的难易等因素。

除尘器是锅炉及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施。

1.1除尘设备的分类[1]除尘器是除尘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全系统的运行效果有很大影响。

按照除尘器分离捕集粉尘的主要机理,可将其分为如下四类:⑴机械式除尘器它是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粉尘与气流分离沉降的设备。

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但除尘效率不高,一般只作为多级除尘系统的初级除尘。

⑵湿式除尘器亦称湿式洗涤器,它是利用夜滴或液膜洗涤含尘气流,使粉尘与气流分离沉降的设备。

湿式洗涤器既可用于气体除尘,也可用于气体吸收。

⑶过滤式除尘器它是使含尘气流通过织物或多孔的填料层进行过滤分离的设备。

包括袋式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等。

其突出的特点是除尘效率高(99%以上)。

⑷电除尘器它是利用高压电场使尘粒荷电,在库仑力作用下使粉尘与气流分离沉降的设备。

其特点是除尘效率高,耗电量少,但投资费用较高。

1.2除尘设备的性能[2]评价除尘设备性能的指标,包括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方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除尘器、烟囱、风机电机设计计算参考20201209(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除尘器、烟囱、风机电机设计计算参考20201209(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参考1.除尘器的设计(1)除尘器应达到的除尘效率CC s -=1η式中C——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3/m mg ;s C ——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规定值,3/m mg 。

%93.919193.01048.220013==⨯-=η(2)除尘器工况烟气流量)/(3h m TT Q Q '='式中Q ——标准状况下的烟气流量,h m /3;T '——工况下烟气温度,K;T ——标准状态下的温度,273K。

)/(8.8811273)273150(56873h m T T Q Q =+⨯='='则烟气流速为:)/(45.236008.881136003s m Q =='(3)除尘系统选择方案净化系统的布置要考虑到占地面积小,沿程损失少,一次投资小、维修管理方便以及系统总除尘效率高等。

在净化系统处理烟气过程中不能产生二次污染,要做好系统的密封性和处理烟气的高效率。

该燃煤厂锅炉排放烟量不大,但其烟气含尘浓度及含硫浓度都比较大,选择除尘器时应该考虑除尘效率、处理烟气流量、脱硫效率等。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量是200mg/m3,二氧化硫排放标准规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要达到900mg/m3。

本工艺方案是按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标准进行设计。

根据烟尘的粒径分布或种类、工况下的烟气量、烟气温度及要求达到的除尘效率确定除尘器的种类、型号及规格。

本设计确定除尘器为无锡市四方锅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ZST-4旋风水膜脱硫除尘器(按Q/320211ARQ01-2002《旋风水膜脱硫除尘器》和Q/320283JUHF01-2002《高效脱硫消烟水膜除尘器》标准进行制造、试验和验收。

)。

其生产性能规格见表-1,设备外形架构尺寸见图-1。

表--1ZST-4型旋风水膜脱硫除尘器性能规格表型号配套锅炉容量(t/h)处理烟气量(m3/h)除尘效率(%)排烟黑度设备阻力(Pa)脱硫效率(%)ZST-4412000>98林格曼黑度<1<1200>82图-1ZST-4型旋风水膜脱硫除尘器外形结构尺寸2.烟囱的设计(1)烟囱高度的确定首先确定共用一个烟囱的所有锅炉的总的蒸发量(t/h),然后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表-3)确定烟囱的高度。

除尘课设1

除尘课设1

一、除尘器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电场风速:考虑灰的比电阻高,灰分质量轻、粒度小等因数,选取电场风速v = 1.03m/s (2)板间距:考虑到宽极距能有效的减少高比电阻粉尘产生的反电晕,能减少由于安装的误差、运行中的热变形等对除尘器性能的影响,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另外也可以减轻设备质量、降低造价、易于维护保养。

选取板间距2b = 400 mm(3)线间距:考虑采用采用C 型板,紧固型悬挂方式,极线采用RS 管状芒刺线,选取线间距2c = 500 mm(4)驱进速度:考虑到煤的含硫量及粉尘颗粒直径等因素, 选取驱进速度 ω = 7.5cm/s 二、 本体结构形式的确定 (1)采用板卧式电除尘器 (2)设计为双室m=2 (3)电场数 n=4 (4)振打方式:电磁振打(5)进出气烟箱:①进气方式:上进气方式;②气流分布:在进气烟箱内设置开孔率为50%气流均布板和导流板;③槽形极板:在出气烟箱内设置槽形极板,采用水平出气方式。

(6)灰斗:设置四棱台形灰斗 三、电除尘器结构尺寸的计算(要求设计2台除尘器,则每台处理烟气量为:h m Q Q /10500002210000023===总)(1) 计算所需收尘极面积A : ()26.2060413600075.0)995.01l n (10500001ln m k Q A =⋅⨯--=⋅--=ωη式中:A ——所需收尘极面积(m 2);Q ——被处理烟气量(m 3/h ); η——除尘器要求的除尘效率; ω——粉尘驱进速度(m/s ); k ——贮备系数。

这里取k=1;采用双室除尘器,电场数为4个,则每个电场的收尘极板面积:(2)初选电场断面F ′:F ′22.28303.1360010500003600m v Q =⨯==式中:Q ——被处理烟气量(m 2/h ); V ——电场风速(m/s),这里取V=1.03m/s ;26.2575426.20604'm N A A =⨯=∙=室数(3)求电场高度h :① F ′≤80m 2,F h '≈; ② F ′>80m 2,2F h '≈; 由于F ′283.2 > 80;故用 ② 式,m F h 129.1122.2832≈=='=; (4)求通道数n :59124.02.2832=⨯='=bh F n式中:2b ——相邻两极板中心距(m ),目前一般2b=300~450mm 。

燃煤电厂除尘器课程设计

燃煤电厂除尘器课程设计

燃煤电厂除尘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燃煤电厂除尘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除尘器的构造、工作过程及适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描述燃煤电厂排放气体中颗粒物的特点,以及除尘器在减少大气污染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除尘效率、压力损失等关键性能指标,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不同除尘器性能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除尘系统。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实际燃煤电厂除尘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语言,准确表达自己对除尘器设计和运行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科技进步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学科,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对新技术和新设备感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燃煤电厂除尘器原理及分类:介绍除尘器的定义、作用,讲解重力沉降、惯性力沉降、电除尘、过滤式除尘等基本原理,对比分析各类除尘器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2. 燃煤电厂排放气体中颗粒物特点:分析燃煤电厂排放气体中颗粒物的来源、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3. 除尘器性能指标:讲解除尘效率、压力损失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性能评价》4. 除尘器选型与应用:分析不同类型除尘器的选型原则,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除尘器在燃煤电厂中的应用。

大气课程设计:水泥厂车间粉尘除尘

大气课程设计:水泥厂车间粉尘除尘

课程设计题目:水泥厂配料车间粉尘污染治理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学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环境工程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 月Contents课程设计题目要求 (2)一、概述 (3)二、粉尘来源与危害 (3)2.1水泥厂粉尘源 (3)2.2水泥厂粉尘的特点 (4)2.3水泥生产作业粉尘危害 (4)三、集气罩工艺计算 (6)3.1集气罩的设计 (6)3.2抽尘罩罩口断面速度的确定 (7)3.3密闭罩中的最小负压值 (7)3.4总风量计算 (7)四、旋风除尘器的选型与计算 (8)4.1旋风除尘器的分类 (8)4.2旋风除尘器选型计算 (8)4.3 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 (10)4.4二级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11)五、除尘系统管道设计及管道压力计算 (12)5.1除尘管道系统设计 (12)5.2管径和管道压力损失计算 (12)5.3各管道计算管径和摩擦压力损失 (12)5.4管道计算总表 (16)5.5电机风机的选型 (16)5.6排气筒 (16)六、总结 (16)七、参考文献 (17)课程设计题目要求题目:水泥厂配料车间粉尘污染治理工程(课程)设计1. 设计基础资料❖计量皮带宽度:450mm❖配料皮带宽度:700mm❖皮带转换落差:500mm❖立轴破碎机:直径1200mm❖设粉尘收集后,粉尘浓度为2000mg/m3,粉尘的粒径分布如下表.2. 设计要求➢排放浓度小于50 mg/m3➢设计二级除尘系统,第一级为旋风除尘器,第二级为电除尘器或者袋式除尘器.➢计算旋风除尘器的分级除尘效率和除尘系统的总效率.➢选择风机和电机➢绘制除尘系统平面布置图➢绘制除尘器本体结构图➢编制设计说明书.一、概述水泥是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它不仅广泛地使用于工业场所,也广泛地使用于居民生活区。

水泥是粉状产品,是一种水硬性的胶凝材料。

水泥的品种多达百余种,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是通用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热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粉尘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粉尘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粉尘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粉尘除尘系统,使学生掌握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常用除尘设备及其选型和设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粉尘的性质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掌握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常用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4.学会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5.能够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6.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

7.能够进行简单的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粉尘的性质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常用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4.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粉尘的性质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第二周: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三周:常用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第四周: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设备性能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尘系统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粉尘除尘技术》等。

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规范等。

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

4.实验设备:除尘设备模型、实验仪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粉体工程课程设计1 除尘器

粉体工程课程设计1   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研究人:汪天博、朱猛、张栋杰、顾峰、蒋寒军研究背景及目的旋风除尘器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筒体呈螺旋状自上而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 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 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 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 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产生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料斗。

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底后, 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 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 并由除尘器的排气管排出。

自进气口流入的另一小部分气流, 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 然后沿排风管外侧向下流动, 当达到排风管下端时, 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同从排风管排出, 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对除尘的产量以及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是当今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旋风除尘器的研究状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叙述:(1)分离理论及计算模型目前,旋风除尘器的研究理论主要脱硫除尘有转圈理论、筛分理论、边界层理论、传介质理论等,各个理论都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建立了旋风除尘器性能计算模型。

其中转圈理论是类比平流重力沉降分离理论最早发展起来的理论。

在平流沉降室中距分离界面最高点h处的粉尘以重力沉降速度向下沉降,同时粉尘又以水平方向速度向前移动,只要沉降室有足够长度L,则粉尘脱硫招聘就能到达分离界面而被分离。

在旋风除尘器内存在径向向外的离心沉降速度和旋转切向分速度,如果旋转圈数足够多,即展开后的长度相当于平流沉降室的长度L,则粉尘就能从内半径到达外边壁处的分离界面而被分离,这一理论的研究以Rosin、Rammler、Lnterman、First为代表[1,5]。

转圈理论对于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场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气流进入旋风除尘器内,在上筒体内,旋转可以认为只有单一的旋涡流场;而到达锥体空间,径向的汇流或类汇流就将开始出现,因此旋风除尘招聘除尘器内除尘空间的流场,只见有涡,而不见有汇,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安全工程除尘课程设计

安全工程除尘课程设计

安全工程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安全工程中除尘基本原理,包括尘粒特性、尘源控制、通风除尘等关键知识点。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除尘设备及其适用范围,阐述其在工业安全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安全工程中与除尘相关的法规、标准和工程实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工作场所的粉尘危害,设计出合理的通风除尘系统解决方案。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粉尘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工作场所安全及职业健康的高度责任感,认识到除尘在保护工人健康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对除尘技术发展历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业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除尘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当前工业安全中的实际问题,强调知识的应用性,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分解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尘粒特性与粉尘危害:讲解尘粒的物理性质、粉尘的来源及危害,分析粉尘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特点,引用教材中相关章节,进行实例分析。

2. 尘源控制技术:介绍尘源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密闭、湿式作业、干式作业等,结合教材内容,对比不同尘源控制技术的优缺点。

3.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详细讲解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以及设备选型与布局,参考教材相关章节,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流程。

粉尘除尘课程设计

粉尘除尘课程设计

粉尘除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粉尘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粉尘的产生、分类和危害,了解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以及粉尘除尘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粉尘除尘系统设计和评价,能够使用和维护除尘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认识到粉尘除尘对于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粉尘的基本知识:包括粉尘的产生、分类和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和干式除尘等。

3.粉尘除尘的设计和评价方法:包括除尘器的选型、系统设计和效果评价等。

4.除尘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包括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除尘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的实施:1.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3.实验设备:包括各种除尘器和实验器材。

4.在线资源:包括相关的学术文章、标准和规范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通过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包括习题、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等,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通过定期进行的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lc课程设计除尘设备

plc课程设计除尘设备

plc课程设计除尘设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PLC在除尘设备中的应用。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和PLC的基本概念;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PLC对除尘设备进行控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到PLC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PLC的基本概念、PLC在除尘设备中的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介绍机械除尘、湿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常见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

2.PLC的基本概念:介绍PLC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语言。

3.PLC在除尘设备中的应用:介绍PLC在除尘设备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PLC实现除尘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除尘设备和PLC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PLC在除尘设备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PLC对除尘设备进行控制。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多媒体资料。

教材用于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实验设备用于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资料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占30%,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作业占30%,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考试占40%,主要评估学生对章节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总共安排12个课时,分别为2个理论课时和10个实践课时。

理论课时主要讲解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和PLC的基本概念;实践课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PLC对除尘设备进行控制。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泥厂除尘系统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泥厂除尘系统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以水泥厂水泥粉磨车间为例,设计除尘系统。

二、设计参数和指标:1、水泥品种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车间内的空气平均温度为20℃,该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105Pa,水泥的静止堆积角为30°-45°;2、球磨机型号为Φ1830×3600,转速24r/min,装球量10.6-11.35t,给料粒度≤25㎜,出料粒度0.075-0.4㎜,产量5-22t/h,电机功率130kw,重量33.5t,参数计算中取产量为10t/h;3、气体的含尘浓度为70g/N m3;4、其他参数可参考相关资料。

三、设计内容:1、除尘系统的设计;2、除尘器的型号;3、确定计算环路,进行除尘系统管网阻力计算;4、风机、电机的选择;5、相关输送设备选型;6、画工艺布置图。

四、参考资料:1、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2、球磨机3、通风除尘设计手册五、设计思路(一)除尘器类型的选择选择除尘器时必须全面考虑有关因素,如除尘效率、压力损失、一次投资、维护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除尘效率。

以下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1)选择的除尘效率必须满足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要求;(2)粉尘颗粒的物理性质对除尘器的性能具有较大影响;(3)气体的含尘浓度;(4)烟尘温度和其他性质是选择除尘设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5)选择除尘器时,需要考虑收集粉尘的处理问题;(6)选择除尘器时还必须考虑设备的位置、可利用的空间、环境条件等因素,设备的一次性投资以及操作和维修费用等经济因素。

通过以上对除尘器选择原则要求的综合考虑,以及对资料中几种除尘器性能的了解和本设计题目中所给的一些设计参数。

我们初步选用袋式除尘器对水泥厂车间的污染颗粒进行除尘。

原因如下:①除尘效率要大于98%,可选择有袋式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电除尘器三种选择;②由于文丘里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太大,且不利于水泥的回收利用,故选择文丘里除尘器是不合理的;③根据水泥的性质,水泥粉尘的比电阻较大,选用电除尘器的设备、运行成本太大,且不易清灰及维修,故不宜选择;④袋式除尘器与文丘里除尘器相比,动力消耗小。

课程设计,车间除尘

课程设计,车间除尘

3、除尘系统的布置与管道设计
——确定除尘器、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的布置
(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
★对各装置及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简单,紧凑,管路短,
占地面积小,并使安装、操作和检修方便。
★风管的布置应力求顺直,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 ★弯头、三通等管件要安排得当,与风管的连接要合理,
以减少阻力和噪声。
合回收或粉尘无回收价值时,宜可合设一个除尘系统。
属下列情况者,不应合为一个系统:
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粉尘或含尘气体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 炸时;
B温度不同的含尘气体,当混合后可能导致风管和除尘器内 结露时。
2、集气吸尘罩
(1)集气吸尘罩的形式 ①外形尺寸的确定
60
h2 0.25 F
L a 0.4 ~ 0.8h B b 0.4 ~ 0.8h
课 程
设 计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
一、题目:车间除尘系统设计 二、初始条件 设计已知条件:
1、车间面积和产尘设备; 设备为主方体:长×宽×高=1200×600×1000 (mm) 2、产生轻矿物粉尘并以较低速度发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 3、污染源气体含尘浓度4g/m3,密度1.2g/cm3,温度20度, 大气压力1.013×105Pa; 4、在污染源设备顶部设计两个伞形集气罩,罩口距污染源 上表面为200mm; 5、管道和集气罩用钢板制作,钢管相对粗糙度0.15,排气 筒距地面12m。
(2)管径的确定
4Q m d v
尽量采用“计算表”中所列的全国通用通风管道的
统一规格 风管断面尺寸确定后,按管内实际流速计算压损。 压损计算应从最不利环路(系统中压损最大的环路) 开始。
4、烟囱的设计 5、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除尘系统设计计算包括除尘管道流量 和阻力损失的设计计算、除尘设备阻 力确定以及风机和电机的选择等

除尘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

除尘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

除尘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尘粒捕集机理、除尘器类型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不同工业场合中粉尘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3. 学生能解释除尘系统设计的相关参数,如气流速度、过滤面积、过滤效率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特定工况下的粉尘问题,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学生能运用技术资料和工具,进行简单的除尘系统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除尘技术在改善环境质量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尊重事实、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理科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尘粒特性分析:包括尘粒的来源、分类、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粉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2. 除尘技术原理:讲解尘粒捕集机理,介绍各类除尘器(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除尘技术原理与设备3. 除尘系统设计:阐述除尘系统设计的相关参数,如气流速度、过滤面积、过滤介质选择等,介绍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材章节:第四章 除尘系统设计4.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除尘器的设计)[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除尘器的设计)[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除尘器的设计)[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除尘器的设计一、引言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危险的颗粒物和污染物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因此,采取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除尘器作为大气污染控制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具有去除颗粒物和污染物,净化大气的功能,因此其设计和性能优化非常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个高效的除尘器,以去除工业排放中的颗粒物。

二、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性能高效、操作方便、成本适中的除尘器,以满足工业排放中颗粒物的去除要求。

设计要求如下:1. 最大去除率达到95%以上。

2. 设备运行稳定,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 对操作人员友好,易于维护和清洁。

4. 设计和制造成本要合理。

三、设计步骤1. 参数选择根据工业排放中颗粒物的特性,确定设计所需的参数。

包括颗粒物浓度、粒径、密度、流速等。

2. 过滤材料选择根据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过滤材料。

可以选择布袋过滤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多种形式的滤料。

3. 设计滤袋结构根据过滤材料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设计滤袋的结构。

包括滤袋的材料、尺寸、排列方式等。

4. 设计气流分布根据设计参数和滤袋结构,确定气流在除尘器内的分布。

通过合理的气流设计,确保所有颗粒物都能被有效捕获。

5. 选型和设计辅助系统根据设计的除尘器要求,选型和设计相应的辅助系统,如压缩空气系统、清灰系统等。

6. 设计控制系统根据设计的除尘器要求,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可以选择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监测和控制。

四、设计计算与验证在完成以上设计步骤后,进行计算和验证。

包括气流计算、压力损失计算、滤袋清洁间隔计算等。

确保设计的除尘器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实际应用。

五、结论本次设计的除尘器能够有效去除工业排放中的颗粒物。

通过合理的滤袋结构和气流分布设计,可以达到高效的除尘效果。

此外,辅助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操作方便性。

除尘系统的课程设计

除尘系统的课程设计

除尘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尘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3. 学生能了解除尘系统在工业生产与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合适的除尘器并进行简单的除尘系统设计。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除尘系统的性能,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除尘系统,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环保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物理与技术类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粉尘污染概述: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意义。

- 除尘系统基本原理:含尘气体流动特性、除尘机理。

- 除尘器分类及性能:机械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

- 除尘系统设计原则及选型依据。

2. 实践操作:- 实验室参观:观察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 实践操作:动手搭建简易除尘系统,观察并分析其性能。

- 案例分析:分析工业生产中的除尘系统应用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粉尘污染概述,除尘系统基本原理。

- 第二周:除尘器分类及性能,实验室参观。

- 第三周:除尘系统设计原则及选型依据,实践操作。

- 第四周:案例分析,总结与反思。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除尘器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除尘器

目录前言 (2)1.火电厂除尘器设备的选择 (2)1.1煤种及其烟气对袋式除尘的影响 (2)1.2火电厂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和计算 (3)2.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和计算 (5)2.1袋式除尘器的性能特点和选用注意事项 (5)2.2 除尘工艺设计计算 (7)2.2.1 烟气量、烟尘浓度的计算 (7)2.2.2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 (7)2.2.3袋式除尘器的设计计算 (9)2.2.4 袋式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15)2.2.5袋式除尘器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 (16)2.2.6设备投资估算 (18)2.2.7仪器仪表 (20)2.2.8工业卫生与安全消防 (20)3.小结 (21)4.参考文献 (22)前言据统计,我国目前有30万台燃煤工业锅炉,耗煤量占全国原煤量的1/3。

众所周知,燃煤产生的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部分,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因此对烟气脱硫除尘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能用于烟气除尘的设备众多,但要满足设备运转稳定可靠,不影响生产同时除尘效率高且压力降较小等要求,以袋式除尘器为最佳。

袋式除尘器是控制粉尘污染应用最广的设备,其运行过程是以过滤—清灰—再过滤的程序进行的,要保证袋式除尘器长期稳定运行,关键是清灰技术和滤料特性。

本设计依据锅炉型号规格,煤种等工艺条件及排放标准的要求,对30MW 机组燃煤锅炉袋式除尘器进行了选型,并对袋式除尘器的性能和结构进行设计计算;通过合理选择滤料、均匀布气、及时清灰等措施,提高布袋除尘器的效率,有效降低袋除尘的压力损失。

一、火电厂除尘设备的选择1.1.煤种及其烟气对袋式除尘的影响⑴煤种及其烟气对袋式除尘的影响①煤的含灰量。

煤的含灰量是决定煤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煤燃烧后粉尘的主要来源。

②粉煤灰的摩擦系数。

对滤袋来说,粉尘如果没有一定的附着力,将失去补集粉尘的性能,而附着力过大,清灰又将困难。

所以附着力最好在适当的范围内,既要控制好粉尘的摩擦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风除尘器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研究人:汪天博、朱猛、张栋杰、顾峰、蒋寒军研究背景及目的旋风除尘器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筒体呈螺旋状自上而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 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 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 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 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产生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料斗。

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底后, 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 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 并由除尘器的排气管排出。

自进气口流入的另一小部分气流, 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 然后沿排风管外侧向下流动, 当达到排风管下端时, 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同从排风管排出, 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对除尘的产量以及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是当今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旋风除尘器的研究状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叙述:(1)分离理论及计算模型目前,旋风除尘器的研究理论主要脱硫除尘有转圈理论、筛分理论、边界层理论、传介质理论等,各个理论都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建立了旋风除尘器性能计算模型。

其中转圈理论是类比平流重力沉降分离理论最早发展起来的理论。

在平流沉降室中距分离界面最高点h处的粉尘以重力沉降速度向下沉降,同时粉尘又以水平方向速度向前移动,只要沉降室有足够长度L,则粉尘脱硫招聘就能到达分离界面而被分离。

在旋风除尘器内存在径向向外的离心沉降速度和旋转切向分速度,如果旋转圈数足够多,即展开后的长度相当于平流沉降室的长度L,则粉尘就能从内半径到达外边壁处的分离界面而被分离,这一理论的研究以Rosin、Rammler、Lnterman、First为代表[1,5]。

转圈理论对于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场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气流进入旋风除尘器内,在上筒体内,旋转可以认为只有单一的旋涡流场;而到达锥体空间,径向的汇流或类汇流就将开始出现,因此旋风除尘招聘除尘器内除尘空间的流场,只见有涡,而不见有汇,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为了补救转圈理论的缺点,对于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场即见有涡,也见到有汇,因此形成了筛分理论。

筛分理论认为每一粉尘颗粒都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两种推移作用。

由旋涡流场的惯性离心力使颗粒受到向外推移的作用,由于汇流场又使得颗粒受到向内漂移的作用。

离心力的大小与粉尘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越大离心力越大,因而必定有一临界粒径dc50,受离心力向外推移的作用正好与向内漂移的作用相等。

凡粒径d>dc者,向外推移作用大于向内漂移作用,结果被推移到旋风除尘器壁附近,粉尘浓度大到运载介质的极限负荷浓度时,则粉尘被分离出来。

相反,凡d<dc的粉尘颗粒,向内漂移的作用大于向外推移的作用而被带到上升的强制涡核心部分,随着外排气流而排离旋风除尘器。

这一理论的研究以Lapple、Shepherd、Staimand、Barth、Muschelknautz等代表[1,2,3]。

边界层理论认为在旋风除尘器任一截面上固相颗粒的浓度分布是均匀的,但流体在近壁面处的边界层内是层流流动,只要颗粒进入边界层内颗粒的运动由旋转转变为自由沉降扩散运动即视为被捕集分离,以D.Leith和W.Licht等的研究为代表[5,6]。

我国学者向晓东提出传介质理论。

转圈理论只考虑旋涡在靠近旋风除尘器器壁处的离心分离作用,筛分理论则只考虑在假想筛分圆柱面上的离心分离作用,实际上,在旋风除尘器的整个分离空间内,旋转气流均有分离作用。

针对这两点,传介质理论认为:若在分离空间内无粒子的凝聚与生长,那么,在整个分离空间内任取一六面微元体,单位时间内此微元体内粒子的总通量应为零,即质量和数量是守恒的。

根据这一假设,推导旋风除尘器的相关性能计算公式[3,7]。

Sproull于1970年采用与电除尘器类似的方法,给出了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分离计算公式[8]。

D.Leith和W.Licht于1972年考虑湍流扩散对固相颗粒分离的影响,基于边界层分析理论,把气流中悬浮颗粒的横向混合理论与旋风除尘器内气流的平均停留时间相结合,从理论上严格推导出了分级效率模型[6,9]。

张吉光等[10]于1991年根据旋风器内气流的轴向速度分布规律确定尘粒在旋风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分析了旋风器内气流的三维速度分布规律对固相颗粒分离的影响及旋风器各主要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影响,并考虑筒体与锥体边界层内颗粒的分离效应,建立了旋风除尘器的分级效率数学模型。

陈建义、时铭显等[11]于1993年在对PV型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及浓度测定的基础上,考虑了颗粒间的相互碰撞、反混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旋风除尘器分级效率的多区计算模型。

王广军、陈红于[12]2001年考虑了径向浓度梯度以及重力沉降和径向加速过程对固相颗粒分离的影响,建立了锅炉细粉分离分离效率的计算模型。

沈恒根等[13]在假设:不考虑边界层作用;忽略边壁作用,尘粒到达外边壁就被捕集;进入旋风除尘器前,尘粒浓度分布均匀;不考虑重力作用,提出了平衡尘粒模型。

运用涡汇升降流三维气流分析尘粒运动,提出平衡尘粒分布,给出了平衡尘粒计算公式。

清华大学的王连泽、彦启森认为: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动主要受切向速度支配,旋风除尘器的性能,也主要与切向速度相关,同时,他们应用粘性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了旋风除尘器内切向速度的计算公式。

张晓玲、亢燕铭、付海明等[14]通过对旋风除尘器内尘粒粒子的运动和捕集特性的分析,讨论了无量纲准则数Reynolds和Stokes与粒子分离过程的关系,并在对经典文献给出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有影响除尘效率的主要无量纲数表示的旋风除尘器分级效率半经验计算式。

(2)结构改进在理论继续发展的同时,旋风除尘器不断有新的改进措施提出,从而开发出许多新型高效的旋风除尘器。

国内外研究者在旋风除尘器整体改进方面推出了新型旋风除尘器其中以PV型旋风除尘器和环流式旋风除尘器最为瞩目。

PV型旋风除尘器由石油大学、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和原北京设计院联合开发,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专有技术,已几乎在所有的催化裂化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而且又在化工及煤炭发电等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应该说是很成熟的一项先进技术。

[15,16]新型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专利号: ZL .5)。

如图1.1,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外型与常规型旋风除尘器相似,但器内增设了强化分离效率的内件。

该除尘器具有压降低、放大效应小、分离效率高、操作稳定性好等特点[17,18,19]。

研究发现气流运动性能、颗粒性能、几何参数、材料表面摩擦系数等对旋风除尘器性能都有影响。

因此,一些研究者针对旋风除尘器不同部分也做了成功的改进以提高旋风除尘器性能。

Y.Zhu[20]提出如图1.2所示的旋风除尘器结构,与Stairmand型旋风除尘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增加一个倒置的旋风除尘器筒壁,从而将整个旋风除尘器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颗粒分离环形区域,同时,排气管被移到了下方,这种旋风除尘器相当于将两个旋风子合到了一起。

Y.Zhu型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得到提高,压力损失也有所降低。

Plomp等[21,22]针对气流出口提出了加装二次分离附件,如图1.3。

二次分离附件设置在旋风除尘器顶部,称之为POC。

沈恒根[23,24,25,26]针对旋风器内气流轴不对称问题,将其进口由单进口改为双进口,如图1.4。

通过双进口旋风器内流场实验研究表明,双进口旋风器比单进口旋风器更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和降低设备阻力。

气流在开始进入旋风除尘器时存在气流压缩问题,祝立萍[27]通过试验的方法证实在气流入口添加弧形导向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降低压力损失,导向板如图1.5。

旋风除尘器的磨损问题在工业应用过程中是十分普遍的问题,向晓东在内壁添加耐磨设置环缝套圈[28,29],可以有效地减少粉尘颗粒对旋风除尘器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王连泽等[30]人以Stairmand型旋风除尘器为研究模型通过在旋风除尘器内安装减阻杆,可以在保证分离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流动阻力。

同时工业应用表明,安装减阻杆能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处理风量,降低除尘系统动力消耗,从而达到减阻、节能与增产的效果。

此外,将高压静电技术和旋风除尘器的结合技术[31,32]、添加稳流杆等都是成功的改进方案。

传统对旋风除尘器的研究主要通过试验测定及理论推导来分析其除尘机理。

随着,CFD 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与旋风除尘器的模拟分析已经变为现实,采用这一技术, 可有效地对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出更多新型高效的旋风除尘器。

影响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因素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除尘器的结构,操作工艺参数等。

1、除尘器结构1.1.1 进气口旋风除尘器的进气口是形成旋转气流的关键部件,是影响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

切向进气的进口面积对除尘器有很大的影响,进气口面积相对于筒体断面小时,进人除尘器的气流切线速度大,有利于粉尘的分离。

1.1.2 圆筒体直径和高度圆筒体直径是构成旋风除尘器的最基本尺寸。

旋转气流的切向速度对粉尘产生的离心力与圆筒体直径成反比,在相同的切线速度下,筒体直径D 越小,气流的旋转半径越小,粒子受到的离心力越大,尘粒越容易被捕集。

因此,应适当选择较小的圆筒体直径,但若筒体直径选择过小,器壁与排气管太近,粒子又容易逃逸;筒体直径太小还容易引起堵塞,尤其是对于粘性物料。

当处理风量较大时,因筒体直径小处理含尘风量有限,可采用几台旋风除尘器并联运行的方法解决。

并联运行处理的风量为各除尘器处理风量之和,阻力仅为单个除尘器在处理其所承担的那部分风量的阻力。

但并联使用制造比较复杂,所需材料也较多,气体易在进口处被阻挡而增大阻力。

因此,使用时台数不宜过多。

筒体总高度是指除尘器圆筒体和锥筒体两部分高度之和。

增加筒体总高度,可增加气流在除尘器内的旋转圈数,使含尘气流中的粉尘与气流分离的机会增多,但筒体总高度增加,外旋流中向心力的径向速度使部分细小粉尘进入内旋流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从而又降低除尘效率。

筒体总高度一般以4 倍的圆筒体直径为宜,锥筒体部分,由于其半径不断减小,气流的切向速度不断增加,粉尘到达外壁的距离也不断减小,除尘效果比圆筒体部分好。

因此,在筒体总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锥筒体部分的高度,有利提高除尘效率。

一般圆筒体部分的高度为其直径的1.5 倍,锥筒体高度为圆筒体直径的2.5 倍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除尘效率。

1.1.3 排气管排风管的直径和插入深度对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影响较大。

排风管直径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值,排风管直径减小,可减小内旋流的旋转范围,粉尘不易从排风管排出,有利提高除尘效率,但同时出风口速度增加,阻力损失增大;若增大排风管直径,虽阻力损失可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