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4 灯笼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敬爱和牵挂,也寄 托着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相关,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到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 发爱国热情。
合作探究
将本文的标题改成“童年趣事”好不好?为什么?
预习检查
【静穆】 安静庄严。
【褪色】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熙熙然】 温和欢乐的样子。 【垂珠联珑】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吹角连营】 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斗方大字】 文中指一尺见方的大字。斗方,书画所用的一尺见方的纸。 【人情世故】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马前卒】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
面奔走效力的人。
预习检查
【人情世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
例句:不为灯红酒绿所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人情 世故左右。我以我心践诺言,慎行,永葆人生本色。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人情冷热”“人之常情”等。
【张灯结彩】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例句:春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 和的节日气氛。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披红戴绿”“火树银花”等。
“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 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 脸,《司马懿探山》”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炮而外,常 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海 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蕴含 意义
“灯笼” 成为乡 村艺术 的重要 构成, 成为文 化符号
合作探究
内容 分类
段落
相关描述
蕴含 意义
“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
整体感知
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哪些事?
这些事可分为几个方面?
①挑着灯笼接祖父
②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学 ③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④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乡村日常生活类 乡村艺术表演类
⑤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⑥在纱灯上描红
乡村年节欢庆类
⑦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历史文化类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 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 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 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 殊时期作者的情怀。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灯 笼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 2.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 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难点) 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 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素养)
7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 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铿然的那种盛世太古远了”
“灯笼” 具有深
8
“《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 八十人”
厚的历 史文化
10
“‘……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 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
“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
11
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 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
朱门褪色,表面写族姊家华贵的朱门颜色变得暗淡了, 不再鲜艳了,实际上是写族姊家庭已渐衰败。灯笼记录着岁 月的沧桑。
精读细研
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 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 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回忆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不行。原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将回忆 的思绪比喻成一张网,把脑海里众多的思绪说成是“挤” 在一起。这样写使句子显得生动形象。而改后句子平淡, 没有新意。
精读细研
第4段用一句话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起过渡(承上启下)及强调的作用。由对祖父的回忆过 渡到对慈母的回忆。一句话单独成段突出了这句话给“我” 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大。
精读细研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 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 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一辈子思慕”饱含着“我”和祖父间浓浓的亲情。灯 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 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 楚楚记在心里。
“我”夜晚随大人去迎接进城归来 的祖父,祖父“一路数着牵牛织女 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 马,荒郊店宿”
其他如在村里上灯学,“挑了灯笼 走去挑了灯笼走回”,以及“用朱 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等
蕴含 意义
“灯笼” 与村民 生活不 可分离, 给人以 温暖
合作探究
内容 分类
段落
2
乡村艺 术表演
6
相关描述
精读细研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指的是蒙恬率 军反击匈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在黄 河之滨,蒙恬率军与匈奴骑兵开战,蒙恬 的军队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 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作用
这里借用典故,写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 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 之情,也暗含着作者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灯笼承载着母子深情,饱含着母亲的慈爱之情,所以 “我”记得清清楚楚。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精读细研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 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 的吧。
对于在黑夜孤行的人,红灯高照能慰藉他四面虚惊的 心。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 了。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 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 《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等文 集。代表作有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 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 等,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 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 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很 渺小,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侵略,共同抗击敌 人,就一定会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感悟二:课文中,作者由追忆历史写到国难现实,表达 出自己想要奋勇杀敌的愿望。作者跳出个人情怀,升华为家 国情感,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志向。时代在发展,社会在 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但不论如何变,担当精神 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拥有担当精神的人一定是一个纯粹的 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就应树立 担当意识,锻炼自己担当的魄力。
精读细研
第1段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避免在叙 事过程中行文的单调、呆板。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出下文对灯笼的回忆。
精读细研
文章第2段中“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 的就都是”一句可否换成“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我能记起 很多这样的往事”?为什么?
不好。本文所写之事虽然包含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趣 闻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带给人们沉重的情感体验的部 分,如族姊家的没落、挑灯看剑的将军等,这些不能算是 趣事。
合作探究
分析课文中“灯笼”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
内容 分类
村民 日常 生活
段落
相关描述
1 3 5、9
大人管制小孩“玩火”,但他们自 己“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了人的耳目的”
积淀, 成为民 族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了与灯笼相关的童年 生活、亲情故事、英雄人物等,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 念、对亲人的感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 望,表现出作者志存高远、希望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以及 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⑧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
“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整体感知
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各段有怎样的变化? 总的感情基调:深情,激情。
早年乡村生活——深情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情
示例:“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高亢、激越
精读细研
本文是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名篇, 其语言清新典雅而含蓄蕴藉。请找出几 处精彩语句赏析。
精读细研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 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 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 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 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想起”,用概述的写 法,写出了灯笼的缘结得很多,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灯笼 如数家珍,非常喜爱。
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 “灯笼”
7 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 装点了
乡村年
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 乡村的
节景象
的跑马灯,猜元亨油坊出的灯谜”
节日,
带给村
8
“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 民欢乐 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
合作探究
内容 段 分类 落
相关描述
蕴含 意义
历史 文化
预习检查
读一读
sòng yù wò
mù mù wǎng
争讼 领域 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qiāng tuì liáo xī
róng
锵然 褪色 燎原 熙熙然 暖融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zú
shì gù
马前卒 人情世故
预习检查
多音字
tiāo 挑担 挑
tiǎo 挑拨
shèng 旺盛 盛
chéng 盛饭
juàn 答卷 卷
juǎn 卷起
精读细研
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 至民族的意义,但第10、11段却跳出回忆,写了想象虚构的 事件。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第10段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第11段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 卒”的誓愿。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 敢南下的业绩,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作者借灯笼表达 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回忆中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 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从 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 要意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版)。略有改动。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 争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 卒”。“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表达的是杀敌卫 国、抵御外辱的主题。作者说“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燎 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的感情。
第二课时
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的哪处描写。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探究“灯笼”的更 多含义。
合作探究
“灯笼”在课文起怎样的作用?
1.“灯笼”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全文的几个故事都是 由“灯笼”串连起来的。 2.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 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合作探究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精读细研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 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 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我”与灯 笼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jīn 禁不住 禁 jìn 禁止
预习检查 形近字
衔 xián 官衔 衙 yá 衙门 衍 yǎn 繁衍
辉 huī 辉煌 诨 hùn 打诨 晖 huī 春晖
彻 chè 彻底 沏 qī 沏茶 砌 qì 砌墙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斡旋】 调停;调解。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思慕】 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怅惘】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铿然】 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燎原】 (大火)延烧原野。 【争讼】 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精读细研
第11段中“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 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 的耳目的”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 么作用?
精读细研
典故
“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将 李晟之子李愬的故事,他有谋略, 善骑射。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4 年),淮西吴元济反叛,朝廷出兵 讨伐,屡遭败绩。这时,李愬自求 参战。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 十月,雨雪不止,李愬乘吴元济不 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重地 蔡州。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 战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