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现在
•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 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将于2013年 年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携带中国的 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 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中华牌” 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 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 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其中 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 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 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嫦娥二号
• 嫦娥二号卫星是利用嫦娥一号备份星研制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火箭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 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 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飞入指定轨道。[5]嫦 娥二号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航天领域多项“世界第 一”:首次获得7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首次 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 探测,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并 获得10米分辨率的小行星图像 。
未来——嫦娥四号
•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嫦娥四号,专家称“四 号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 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 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 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 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重要事件(下)
• 2013年12月6日17时53分,嫦娥三号进行了近月制动,在可变推力发 动机点火361秒后,准确进入半径约为100公里的环月近圆轨道。 • 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 轨控制,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成功进入近月点 高度约15千米、远月点高度约100千米的椭圆轨道。 •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18.695秒,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 落相机传回图像 。[4] •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 球车)成功分离,登陆月球后玉兔号将月球车开展3个月巡视勘察。 [3] • 2014年1月15日20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心组织下,“嫦 娥三号”着陆器飞控工作从飞控大厅转移到长管机房,顺利转入长期 管理模式,这也意味着“嫦娥三号”着陆器已开月人造卫星[1]。以中国 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 ×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 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 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 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 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2009年3 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

探月工程介绍

探月工程介绍
等等无数无私奉献的工程师们!
小组
成员
林圳林 钱钦敢 李伟 刘昭 王秀峰
(排名不分先后)
刘肖飞 杨家军 刘涛 刘培礼 朱亦玮
谢谢!
工程
方案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
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 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 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 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 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 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 地月空间环境。
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 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测控通信指挥部部长朱民 才;
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副总设
计师孙泽州、孙辉先;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志强;
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副总指
挥 李春来;
“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有效载荷总设
计师 孙辉先;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指挥 吴季;
工程
方案
第三步为“回”,时间
在在2014至2020年之间。即发射 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 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 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 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 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 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工程
人员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工程师欧阳自远;
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 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 环境的影响。
工程
方案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 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 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 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 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 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 了深化论证工作。

中国探月工程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故事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中国在那个时候刚刚开始自己的航天事业,并且面临着许多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航天技术的重要性,并决定投资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实验。

在1970年代,中国的航天专家认识到探索月球是一个具有重大科学和战略意义的目标。

于是,在1973年,中国启动了名为“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

然而,由于条件限制和技术不足,中国的探月工程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直到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关注并投资于研发探月器和火箭技术,以便真正实现登月的目标。

在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这个任务取得了巨大成功,协助中国探测和研究月球,同时也为未来登月任务打下了基础。

接着,在201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

这次任务的目标是实施月球表面软着陆,并探测月面的相关物质。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后,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一定的数据采集工作。

最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成为首个月球软着陆器的国家。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的边缘高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

2018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这是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任务。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的冯·卡门环形山,为探索月球背面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中国探月工程仍在继续进行。

预计2023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任务,实施月球样品返回任务,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不仅仅是一项科技成就,也是中国追求科学进步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努力的体现。

它代表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决心,并且为中国在未来继续探索太空和深空提供了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是主 要负责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单位 ,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100字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100字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自主开展的一项月球探测计划,也称为“嫦娥工程”。

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

第一阶段是“无人月球探测”阶段,于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对月球表面、地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探测。

第二阶段是“载人登月”阶段,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的目标。

第三阶段是“建立月球基地”阶段,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建立月球基地,开展长期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

该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促进国际航天合作和交流。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 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 器进行互成像实验, “两器”顺利互拍,嫦 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 功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 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 播“亮相”。

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器上的 相机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红色的为五星红旗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 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 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 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 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 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 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 传回1.37TB(1TB=1024GB)的有效科 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 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等一批科学 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 学目标。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卫星获取 的全月图,,月球 表面钾元素分布图。 获取了高分辨率全 月球影像、虹湾地 区局部影像以及地 月空间等约6 TB 原始数据,现已取 得了空间分辨率7 m 的全月球图像、 多种元素月面分布 图等多项重要科学 成果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中国嫦娥பைடு நூலகம்月工程
嫦娥三号于2013 年12月2日凌晨1 时30分从中国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2013 年12月14日21时 14分安全着陆月 面。中国由此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 实现在地外天体 软着落的国家。
嫦娥一号第一幅月面图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升空的社会意义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 第三个里程碑。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 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 术和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 家,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 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 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 现出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之嫦娥卫星
嫦娥一号: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主要探测目标: 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 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 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 点;
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 亮的空间环境。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中国探月工程之嫦娥卫星
嫦娥二号: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
主要探测目标: 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 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 球极区表面数据。 为“嫦娥三号”实现月 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 技术试验。 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 高精度成像,进一步探 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 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 境等六大任务。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程的总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 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中国探月工程的目标计划
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 航天工程系统;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 程积累经验。
中国探月工程的步骤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 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 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 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 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 探测。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 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 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中国探月工程之嫦娥卫星
嫦娥三号:第二阶段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主要探测目标: 工程目标: 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 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 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 技术; 建立地面深空站; 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 三类科学探测任务 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 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 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 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12月10日成功降轨。 文观测。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中国航天探月工程自2004年开始,迄今已经实现了三次探测任务,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

这一连续的成功,令全世界惊讶不已,也让中国成为令人敬仰的太空探索国家之一。

本文将重点关注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突破和成功。

I.历史和发展过程中国向往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8年,中国开始着手研究火箭技术,并于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火箭。

1964年,中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一个人造卫星。

此后,在政府的资助下,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2004年,中国的太空探索迈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首次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

这个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和验证卫星的导航、通信和姿态控制系统。

此外,还进行了月球表面探测器的验证和流行地质探测。

这个任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探索的领域。

2005年,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这是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船实验。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航天探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这是中国首次进行月球探测。

这个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对月球的遥感探测,该任务持续了16个月,体现了中国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的成功。

2013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三号,该探测器成功地在月球表面完成了软着陆,并成功发射了“玉兔”号月球车到月球表面进行勘测。

2018年,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首次登陆了月球背面。

该任务实现了对月球背面和月球北极区域的探测和勘测,同时还进行了生物实验和低频射电探测。

II.突破和成功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迎来了许多的突破和成功。

首先,在技术方面,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包括一系列最先进的科技,如自主控制、自主导航、脱机自主控制、空间通讯网等。

这些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实力和地位。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每一个月球探测任务背后都有着异常庞大的科研和工程团队,他们的努力和奋斗,才实现了这一跨越式进展。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项目。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成就,吸引了全球的瞩目。

该工程的概述部分将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重要意义。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发射并成功着陆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对月球的更深入地探索。

这一工程的推出背后有着多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支持。

中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家航天计划的扩大,为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月球表面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次是通过对月球表面的采样和分析,探寻月球上的水资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最后是为未来中国载人登月任务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先期准备。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里程碑事件令人瞩目。

201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无人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成功展开科学探测任务。

随后的201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并在同年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科学探测活动,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以及全球的探索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声誉,也为人类对宇宙深度探索的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也为未来的探索任务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其背景、目标以及取得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使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声誉,也为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中国探月工程的成果,为人类对月球及宇宙的认知做出新的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说明。

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
• 1994年,中国曾组织相关专家对开展月球
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过初步分析与 论证,认为中国已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 但由于探月计划提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 缺乏长期和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同时 当时国家的经济环境刚刚好转,航天基础 还不像今天这样扎实,只能做到简单的环 月飞行,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有限,所以 未能启动。
历史背景三
• 第二轮探月热潮
1990年日本发射“飞天”月球探测器。1994 年,美国发射“克莱门汀1号”月球探测器后, 不仅开始对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进行探 测,还意外发现月球南极区有水冰存在的信 息,国际上掀起了第二轮探月热潮。 正是在全球第二轮探月热潮中,中国探月工 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
我国航天科技人员在“嫦娥奔月” 的中国探月工程的工作历程
• •
12月20日,嫦娥一号卫星再次成功实施轨道机动, 抬高近月点至100Km,重新回到距月面100Km的极 轨圆轨道,完成第二阶段变轨试验。
摄影师拍摄银河景象 横贯夜空壮观美丽
• 2005年12月,绕月探测工

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 会议审议了《关于绕月探测 工程整体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的报告》,研究决定绕月探 测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正式 转入正样阶段,嫦娥一号卫 星和运载火箭进入飞行产品 的生产阶段,测控、发射场 和地面应用系统进入系统集 成和联试阶段。
历史背景二
• 第一轮探月热潮 :
从1959年1月到1976年8月,苏联和美国 共向月球发射了83个无人航天器,其中 有49个获得成功,掀起了对月球探测的 第一轮热潮 。
第一轮探月热潮与第 二轮探月热潮期间
•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又成功
发射了6艘“阿波罗”号飞船,共有12名宇 航员登上月球,他们带回了403.54公斤的 样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把人类对 月球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972年 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月球探测一 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简述我国的探月工程项目

简述我国的探月工程项目

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1. 背景介绍探月工程是一个国家级的科学与技术项目,旨在实现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2. 目标与任务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巡视与勘探,为进一步的月球研究和载人登月打下基础。

具体任务包括:•月球探测器的着陆与巡视:通过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的软着陆和巡视,收集月球表面的数据和样本,进行月球地质、地球演化、月球环境等科学研究;•月球背面的探测:实现对月球背面的巡视与勘探,为了解月球背面的地质特征和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数据;•月球样本返回:计划在未来实现月球样本的返回,为地质研究和潜在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月球基地的构建:长期目标是建立月球基地,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提供支撑。

3. 探测器和任务3.1 嫦娥系列任务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中,嫦娥系列任务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女,她在月宫中奋斗,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探索月球的梦想。

•嫦娥一号(2007年):实现了我国的第一次月球探测,完成了绕月飞行和探月图像返回任务;•嫦娥二号(2010年):实现了月球环绕和撞击探测,并成功返回了图像数据;•嫦娥三号(2013年):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巡视和月球车运行任务,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进行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四号(2019年):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实现着陆器与月球车之间的数据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背面的探测之旅。

3.2 未来任务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还有很多令人期待的任务,包括:•嫦娥五号(2020年):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样本的采集,并将采集的土壤和岩石样本带回地球;•嫦娥六号:计划再次前往月球南极进行月球采样,并将样本带回地球;•嫦娥七号:将探测月球南极地区的极地资源潜力;•嫦娥八号:将实现对月球南极峰区的探测。

简述中国探月工程(学生演讲版)

简述中国探月工程(学生演讲版)

•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 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 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 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 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 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 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 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月球与 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 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 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 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 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是在1994年提 出的。1998年,总装863航天领域办公室 组织了杨嘉墀等航天专家进行评审,通过 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月球探测机器人总 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 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
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工程”是中国 在月球探索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 这个航空大国开始深空探索的宣言书,它 将成为中国航天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工 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 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传 回1.37TB的有效探测数据,获取了全 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 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 目标和科学目标。
嫦娥二号
•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 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 携带了伽玛谱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高能粒子探测器等7 种科学载荷,获取 了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虹湾地区局 部影像以及地月空间等约6 TB 原始数 据,突破了10余项技术难关,使我国 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 型的中国探月工程分布特点,主要是 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 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 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 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 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 开发利用前景等。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第一阶段(2002~2005年或稍后) 绕月探测 研制和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卫星,主要用于 对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分布与规律进行全 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并对月球表面的环境、地 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实施第一阶段发展计划,即我国绕月探测工程。 第二阶段(2005~2010年或稍后) 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 面巡视勘察 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及月面巡视车、自动机器人。试 验月球软着陆技术,探测着陆区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份, 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岩石剩磁,月表的环境,进行高分辨 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月球基地的选址 提供月面环境、地形、月岩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数据。 实施第二阶段发展规划,即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
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 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我国正在实施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十一颗北斗导航 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 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 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发射时间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A。 2000年12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B。 2003年5月2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 航试验卫星北斗-1C。 2007年2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 航试验卫星北斗-1D。 北斗二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7年4月14日04时11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M1)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 空。
第三阶段(2010~2020年或稍后) 月面巡视勘察与取样 返回 发展新型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月面巡视勘察。 2015年或稍后,发展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 表采样器、机器臂等。在月面巡视 分析取样基础上,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面。同时,对 着陆地区进行考察,深化对地-月系统(尤其对月球) 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实施第三阶段发展规划,即我国月球探测三期工程。

我国的探月工程的简单介绍

我国的探月工程的简单介绍

我国的探月工程的简单介绍
我国的探月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探测器。

其中,“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已经成功绕月飞行,获取了大量关于月球的数据。

“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已经成功落月,开展了巡视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五号”已经成功从月球采样返回,带回了约2千克的月壤样品。

通过这些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测,我国已经取得了许多关于月球的成果,包括绘制了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发现月球表面存在水冰、探测到月球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等。

这些成果为我国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国的探月工程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了航天产业的进步和壮大。

同时,探月工程的实施也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素养。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探月工程 介绍【精选】

探月工程 介绍【精选】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 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 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 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 环境的影响。
工程
方案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 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 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 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 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 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 了深化论证工作。
一个新的台阶。
工程
目标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 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 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 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 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 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 分布图。
等等无数无私奉献的工程师们!
小组
成员
林圳林 钱钦敢 李伟 刘昭 王秀峰
(排名不分先后)
刘肖飞 杨家军 刘涛 刘培礼 朱亦玮
谢谢!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 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 “绕”、“落”、“回”3 个阶段。
工程
方案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
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 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 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 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 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 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 地月空间环境。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测控通信指挥部部长朱民 才;
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副总设
计师孙泽州、孙辉先;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志强;
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副总指
挥 李春来;
“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有效载荷总设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1离开拉郎日点L2点后,向深空进发现今仍在前进,意在对深空通信系统进行测试。

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器安全着陆在预定着陆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6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6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空 间 站
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 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 活的载人航天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前苏联共 发射 8 座,美国发射1座。
中国的 “ 空间站 ” ——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空间 站的雏形。 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的运行时间约为90分钟。 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该卫星直 径约1米,重173公斤,沿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 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min。
基本概念:
宇 宙 飞 船
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 安全返回的航天器。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2013年6月,在与神舟十号分离后,天宫一号再次转至长期运行轨道。天 宫一号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由于其各方面状态良好,或将超期服役,继 续在轨进行各项试验,但不再迎接航天员入住。
月球简介: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 。 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地球直径是12756千米。 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8天多,月球自转也是28天。 这意味着,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为此, 科研人员为“玉兔号”精心设计了工作模式——14天工作, 14天“睡觉”。 白天最高温达到 150 摄氏度,夜晚最低则达到 –180 摄氏度。
嫦娥三号图示
“玉兔” 图示
2013年12月2日 1时30分,搭载 着嫦娥三号的长 征三号乙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中国探月工程
基本概念:
运 载 火 箭
把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发射到预定的轨 道,然后就掉下来回收后可以继续利用,起运载作用。如长征 3 号,到目前为止我国共研制了12种不同类型的长征系列火箭。
基本概念:
人 造 卫 星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 的天然天体。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 行星运动的装置。
“玉兔”号将在月面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 行就位探测。
嫦娥三号登月全程动画演示
/zt2013/CHANGE_3/flash.htm
航 天 飞 机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 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是一种有 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既能像 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像宇宙飞船一样在 轨道上运行,又能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 航天飞机可乘坐7名航天员,其中有 3名机组人员,4名科学技术专家。航天 飞机在轨道上运行时,可完成释放卫星、 回收及维修卫星、进行各种微重力科学 实验等多种任务。 迄今只有美国与前苏联曾经制造能 进入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并曾实际成 功发射并回收,而美国是唯一曾以航天 飞机成功进行载人任务的国家。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编号 神舟一号 神舟二号 神舟三号 神舟四号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 2001年01月10日01时00分 2002年03月25日22时15分 2002年12月30日00时40分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2008年0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返回时间 1999年11月21日03时41分 2001年01月16日19时22分 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 2003年01月05日19时16分 2003年10月16日06时28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5年10月17日04时32分 2008年09月28日17点37分 费俊龙、聂海胜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发射地点 无人飞船 无人飞船 搭载模拟人 搭载模拟人 杨利伟 乘组
嫦娥探月工程分为三期, 简称为
绕、落、回。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四号
嫦娥三号
嫦娥五号
中国 “嫦娥” 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 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 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 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 月亮的空间环境。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
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10秒
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2013年06月11日17时38分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
2012年06月29日10时07分 2旺、刘洋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基本概念:
中国的 “ 空间站 ” —— 天宫一号
2011年9月29日, 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成功。 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中国航天 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后相继进入天宫一号。 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于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神舟 十号航天员打开天宫一号的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进 入天宫一号。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中国 “嫦娥” 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3年7月14日1时许,已成为我国 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 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
中国 “嫦娥” 探月工程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 段的登月探测器 ,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组成,进行 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 质成分并进行分析,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范 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 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12月2日,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位于三级火箭上的摄像头 记录下了火箭和探测器分离的画面。分离后探测器进行了调姿、变轨等动作,画面 左侧正好是昼夜交替的地球。
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
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踏上月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