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寓言二则 《鹬蚌相争》》优质课教案_9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6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鹬蚌相争》教学设计6篇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1.2 技能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情节。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谦虚好学的品质,引导学生明白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鹬和蚌相互钳制,最终都被渔翁捕获的寓言。
故事传达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学会互相谦让,共同发展。
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3 教学难点学会合作共赢的道理,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鹬和蚌的特点,引出课题。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3.4 课堂展示请学生代表分享学习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共赢,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鹬蚌相争》原文。
5.2 图片素材鹬、蚌的图片。
5.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5.4 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6.2 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6.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鹬和蚌的特点,引出课题。
7.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设计第1篇:《鹬蚌相争》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
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自然段)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鹬蚌相争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小编收集了鹬蚌相争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鹬蚌相争的教案
鹬蚌相争的教案鹬蚌相争的教案(精选10篇)鹬蚌相争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论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图片教学过程:一、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
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秦王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1. 试读课题(1)板书“鹬”字,学生书写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
(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 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小组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 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 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1. 指导有感情朗读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晒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寓言二则 《鹬蚌相争》》优质课教案_5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读会课文。
2.能借助译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和故事的大意。
3.能联系实际感悟语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语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能联系实际感悟语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学生观看视频。
2.课件出示鹬和蚌的介绍。
3.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4.根据学生的简述引出课题鹬蚌相争,板书课题,提示鹬的写法。
二、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①小组内自由读文②根据译文,理解古文意思,注意个别字词的解释。
曝、啄、箝、禽③鹬和蚌是如何相争的?找到相关的句子。
④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反馈点拨①齐读古文。
②指名学生翻译古文,并解释个别字的意思。
③鹬和蚌是如何相争的?找到相关句子,并解释。
引导有感情的读语句。
(互不相让,相互钳制使鹬飞不到天上蚌下不到水里。
的同时还不忘斗嘴,都让对方不好过。
)④学生反馈鹬蚌相争相争告诉我们的道理。
4.巩固升华①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鹬和蚌呢?联系实际说一说。
②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相互争斗谁都不让谁,谁都不让谁舒服,最后它们谁都没逃掉都被渔夫捉住了关在一个竹笼里,准备第二天饱餐一顿。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我相信通过这件事鹬和蚌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在这天晚上……鹬和蚌终于成功逃脱。
请展开联想,把故事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鹬啄蚌肉鹬蚌相争互不相让渔翁得利蚌箝鹬喙权衡得失懂得谦让。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优秀5篇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5篇课文《鹬蚌相争》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篇一首先,“引导”要恰当。
小学生的思维受年龄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不会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实施恰当的引导。
1.在教学的关键之处加以引导。
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难点。
例如教学正反比例概念时,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在抽象概括之处加以引导。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实际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不同的两种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关系。
3.在知识内在联系处加以引导。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旧知识联系处加以引导,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好基、辅好路。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依照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把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其次,在“引导”中激发“探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不仅要给学生指点思维的方向,更要创设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发”意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浓厚兴趣。
1.设疑。
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一位教师教《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后,要求学生讨论;“鹬、蚌被渔人捉去之后,它们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同学们思考后,有的说它们互相埋怨;有的说它们怎样后悔;有的说他们怎样逃走等。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浓。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湘教版
《鹬蚌相争》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
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阐明了一个深刻道理:双方争持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体会寓言的学习方法。
体会文中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鹬蚌相争”的意思及寓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鹬的嘴巴又尖又长)(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
(蚌有坚硬的外壳儿)(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3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意”兼得教寓言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鹬蚌相争》是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则寓言。
课文由《战国策》中“鹬蚌相持”的故事改编而来,文章短小精悍,喻理深刻入里,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作为寓言教学,《鹬蚌相争》在理解寓意的同时,更要注重把握语文性特征,在朗读、复述、续编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中使三年级学生初步感悟寓言的文体特征,学习寓言说理的形式,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表达能力,让寓言教学“言”“意”兼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鹬”“蚌”的对话。
2.借助动词和对话,把故事复述清楚、生动。
3.通过演读、想象和续编,领悟寓言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借助动词和对话,把故事复述清楚、生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朗读,发现短句反复表达的特点和好处。
【教学过程】
一、历史导入,激发兴趣
两千多年前,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国家,其中秦国最强大。
秦王一直想消灭其他六国,但又担心其他六个国家联合起来,不好对付。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决定攻打燕国,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秦王得知消息后,想乘机把他们一起消灭了!此时,燕国大夫苏代求见赵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赵王听了故事后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究竟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二、识记“鹬”“蚌”,质疑读文
(一)巧拆“鹬”字
1.一拆“鸟”。
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
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出示:矞),念什么呢?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
2.再拆“矛”。
“矞”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
去掉“矛”字头(出示:冏),这个字又念什么?这就是我们现在我们很熟悉的“囧”的本字。
3.拆了再合。
刚才的“鹬”字还记得吗?请你书空跟老师来写一写吧!小结:不管笔画多么复杂的汉字,掌握了构造规律,识记就很简单了!
4.认识“鹬”。
(出示插图)这就是鹬,长嘴,长腿,常在水边啄食鱼虾。
5.识记“蚌”。
(出示插图)这就是蚌,两片大贝壳可以张开合上。
它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软体动物,所以你看“蚌”是虫字旁。
老师书写,学生书空。
(二)质疑读文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带着这些问题,请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抓住动词,讲好起因
(一)圈动词。
鹬和蚌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里,怎么会争起来呢?(发现起因,圈划动词:晒、张开、露出、看、啄、收拢、夹)
(二)填动词。
(课件隐去动词)你还能给这段话填上适当的动词吗?
1.对比“吃”与“啄”。
人食用东西叫“吃”,鸟吃食物叫“啄”。
这里用“啄”更准确。
(板书:啄)
2.字源辨“夹”。
最初人们用这幅图来表示夹的意思。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再出示甲骨文:
像这样大人用胳膊把两个小孩固定在身边的动作,就读第一声jiᾱ。
做做“夹”的动作。
(板书:夹)让我们把这个“夹”字送回文中,读准它。
(三)借动词,复述起因。
你能看着这些动词把鹬蚌相争的起因讲清楚吗?指名复述。
(评价:抓关键词是讲好故事的好方法。
)
四、读读演演,讲好“相争”
(一)调动情绪,读出“生气”。
1.一读“生气”。
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回到课文第2、3自然段,指名朗读。
2.二读“生气”。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板书:生气)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很生气?把这种感觉送进句子里,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三读“生气”。
同学们,你发现他第二次和第一次朗读有什么不一样?请你也来试一试。
4.齐读“生气”。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你内心充满了气愤。
我们全班都来试试,读出生气的感觉。
(二)角色朗读,理解“毫不示弱”。
1.一读“不怕”。
面对鹬的威胁,蚌怕不怕它?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不怕吗?
2.对读“不怕”。
分角色,师生对读。
男女生对读。
3.理解“毫不示弱”。
是啊,就像这样,鹬说一句,蚌还一句,一点也没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来,这就叫——“毫不示弱”。
(板书:毫不示弱)
(三)对比发现,短句反复。
1.变换句式,发现反复。
鹬和蚌的对话真有意思!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发现?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太阳晒死你!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活不成!
是啊,鹬蚌相争,不仅在行为上,连说话语气、句式上都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对话变一变,读一读,你觉得哪句更有“相争”的气势?
今天和明天都不下雨,太阳晒死你!
今天和明天都不放你,你也活不成!
学生交流。
老师小结:是啊,“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
”相近的意思重复说,这就是反复,反复会使对话读起来更加有气势,更加能够表现鹬蚌相争时的“生气”和“毫不示弱”。
2.迁移实践,运用反复。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反复来增强语言气势,例如,国歌的最后一句怎么唱的?“前进前进前进进!”你妈妈早上叫你起床怎么叫的?“快起来!快起来!……”一个同学特别不爱写作业:语文作业不写,数学作业不写,……(学生口头补充反复的语句。
)
3.文白对照,加深反复。
反复表达,就在我们生活中。
老师把这组句子再来变一变:(出示《战国策》原文)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其实遥远的古人也是这样说话的,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原文。
你看,全是整齐的四字短语,而且反复表达,是不是更有气势?
(四)读演结合,理解“互不相让”。
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想象相争时的语气、神态、动作。
2.同桌自由练习演读。
3.分享展示。
演读预设:
师(对鹬):你威胁他,他威胁你,要不,咱别争了吧?
生1(一脸怒气):今日不下雨……晒死你!
师(对蚌):他不罢休,要不你松口了吧?
生2(得意洋洋):今日不放你……活不成!
师(对鹬):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是饶了他吧?
生1(满含威胁):今日不下雨……晒死你!
师(对蚌):他不饶人,咱和解吧?
生2(毫不示弱):今日不放你……活不成!
师(顺势小结):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争斗下去,用第4自然段中的一个词来说,叫——互不相让。
(板书:互不相让)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一)看动画,明结果
1.这样的相持斗争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动画)
2.结果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渔翁得利)(二)借板书,讲故事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个故事,现在,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吗?归结板书,回顾复述要点和方法。
2.同桌互相练习。
3.指名展示。
六、续写故事,理解寓意
1.此时,鹬和蚌将面对被渔翁宰杀的结果,它们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你以对话的形式续写故事。
(提示续写要求)
2.学生写话。
3.交流分享,老师及时点评,归纳寓意。
七、回应历史,推荐阅读
(一)回应历史
1.让我们再回到课前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谁是鹬?谁是蚌?谁又是渔翁呢?
2.是啊,赵王正是听了故事,懂得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所以才放弃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二)推荐阅读
同学们,一个故事化解了一场纷争,平息了干戈,可见寓言的力量。
(出示寓言书册)在这些古今中外的寓言中,让我们汲取更多的智慧,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板书设计】
鹬啄生气互不渔
蚌夹毫不示弱相让翁
相得
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