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历史_现状看其未来(精)
浅谈两岸关系

浅谈两岸兄弟关系【内容提要】台海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台海两岸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此后虽历经坎坷,却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1949年起国共分治两岸。
随后,李登辉,陈水扁登台,抛出台独言论,妄图分裂祖国,造成两岸关系一度紧张。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开始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大为缓和。
然而,台海问题极其复杂,两岸最终走向统一道路依然漫长。
两岸关系未来走向不明朗,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现状台独统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对于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提问时表示,两岸正在商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两岸特色的协议。
温家宝总理强调两岸商签经济合作协议时的“兄弟关系”。
温家宝总理说,“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可以解决的。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说,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邻里关系。
无论处于弱势也好,强势也好,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事实,两岸终将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全球亿万华人共同的愿望。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
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
蒋氏父子虽与大陆采取敌对政策,但反对台独。
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后抛出“一边一国论”。
陈水扁步其后尘,大力推行台独政策,导致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
2008年,马英就上台后,开始与大陆接触,两岸关系虽大为缓和。
现在两岸关系较之于以前有了历史性的转变。
海峡两岸关系与经济合作

海峡两岸关系与经济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台湾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双方积极推动经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海峡两岸关系与经济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首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台湾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技术优势,而大陆则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
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两岸贸易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双方合作领域涉及制造业、旅游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合作模式也从最初的进口-出口贸易逐渐拓展到投资合作、产业链对接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其次,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升温,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协议和合作框架。
例如,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加强双方经贸合作,提高两岸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水平。
此外,两岸还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和《两岸投资保护与促进协议》等一系列协议,为双方经济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法律框架。
然而,尽管双方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治因素可能对双方经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波动和争议的升温,经济合作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其次,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可能带来合作的困难。
台湾地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大陆则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如何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对双方都是一个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双方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交流与对话,增加互信。
只有通过沟通和对话,双方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意愿,减少误解和分歧。
其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合作领域。
台湾地区可以在高科技领域加大投资和合作,帮助大陆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大陆可以通过引进台湾地区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产业附加值。
最后,双方可以继续推进经济合作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建立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经济合作机制。
当前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展望概要

当前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展望[内容摘要 ] 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两蒋时期, 两岸关系经历了从严重对抗到逐渐缓和; 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 两岸关系严重倒退,濒于战争的边缘。
两岸人民渴望和平。
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 两岸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两岸关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期。
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两岸各项交往交流发展迅速, 且不断取得新突破。
未来几年, 两岸关系的和平和稳定应该能够得到保证,两岸的交流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两岸关系将进一步密切, 这是势不可当的潮流。
[关键词 ] 两岸关系海峡两岸政治未来由于大陆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上更加稳固,“台独”空间逐步被压缩。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 美日等一些反华势力仍然在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制造一些障碍。
美国和日本把台海作为共同关切的地区, 实际上是加紧对两岸关系的干预。
美国也鼓动日本更加深入地介入台海形势, 台湾当局借助目前中日关系困难的局面, 试图“拉日保台”。
日本右翼势力也蠢蠢欲动, 加紧对“台独”势力的支持。
但是, 由于“一个中国” 原则是国际关系的普通主张, 而且随着祖国大陆的不断发展, 使美台关系、日台关系很难有大的发展。
两岸要实现统一, 一方面要消除两岸同胞的一些感情隔阂, 让两岸同胞感情融洽达到一定程度。
第二, 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要得到一定的整合。
第三, 祖国大陆本身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 统一能促进两岸同胞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时候, 统一就水到渠成了。
[1]2008年 , 在 ECFA 签署后,随着对 ECFA 的落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就已经开始进入新阶段。
这一阶段将不会如进程的开局、起步阶段那样, 有着那么多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 但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 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而对于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甚至意义和影响更为重大。
两岸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

两岸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两岸经济合作日益密切,而在这一过程中,两岸关系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如今,两岸关系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加深了两岸人民的了解和相互交往。
本文将从两岸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两岸关系的现状1.共同发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不断得到推动和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可以说,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之间如此紧密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岛内和岛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
同时,两岸交流不断增加,人员往来频繁。
两岸贸易快速发展,到2020年,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产品也占到了相当比重。
此外,两岸也在金融、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2.政治风险存在尽管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很强,但是仍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在政治层面上,由于台湾地位的问题和历史的复杂性,两岸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对两岸关系的稳定性提出质疑。
另外,在一些紧张的政治气氛下,国内外的斗争也会对两岸关系造成压力。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台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局势的变化也可能对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二、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1.经贸关系加深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深。
根据统计数据,到2020年底,大陆对台湾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1500亿美元,两岸服务业贸易量和服务业部门外资的投资占到了相当比重。
同时,两岸交流不断增加,人员往来频繁。
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经济合作区位相对于全球市场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两岸也在金融、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而且,两岸在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方面都非常重视,这也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更多机会。
2.升级和变革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两岸合作的重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原来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因此,两岸间的产业竞争和合作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论两岸关系及其未来发展

论两岸关系及其未来发展前言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核心问题之一,自1949年以来随着中共成立、国共内战的结束而愈发复杂。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两岸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两岸关系的现状政治层面两岸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言而喻。
目前,两岸关系处于一种政治对抗、经济依存的状况。
虽然两岸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不同,但台湾地区与大陆诸多领域仍有密切联系。
台湾方面就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规定,不断地加强与大陆的经贸往来。
大陆方面也在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两岸一家亲”的主张,致力于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尽管如此,两岸关系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政治争端、人文交流等问题。
经济层面经济合作一直是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2008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之后,两岸经济关系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ECFA为两岸产业的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大陆市场的增长明显。
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ECFA所提供的优惠条件可能逐渐消失,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可能受到影响。
人文交流作为两岸关系中最基础、最直接的方面之一,人文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交流可以通过文化、教育、旅游等途径进行。
但随着两岸关系的紧张,人文交流也受到影响。
例如,对于台湾的文化活动在大陆的表演,大陆方面对于相应的身份证件要求比较严格,造成了影响。
因此,两岸关系需要在人文交流方面进行更多的合作与协调。
两岸关系面临的问题政治风险台湾政治意见多元,政治对立激烈,在大陆方面引发了一定的政治风险。
因为台湾的一些政治事件,如“一例一休”等法规的制定,引发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不满与抵制。
因此,两岸关系面临一定的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作为两岸交流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经济风险也不容小觑。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台湾对于其在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可能进一步增加,在大陆市场中遇到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浅谈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和今后的发展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一)文化交融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
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
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
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大陆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还授权成立了民间团体同台湾有关的民间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一话题,时常让人感到复杂又沉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问题浮出水面,令人深思。
我们今天聊聊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
一、两岸关系的现状1.1 政治对抗目前,两岸的政治对抗非常明显。
大陆与台湾在各自的立场上,几乎是寸步不让。
台湾一方面希望保持自身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介入。
大陆则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妥协。
这样的局面,就像是拔河,双方都在使劲,却都不肯松手。
结果呢?关系愈发紧张,民众的心情也跟着波动。
1.2 经济依赖尽管政治上剑拔弩张,经济上却有另一番景象。
台湾在很多方面都依赖大陆的市场和资源。
比如,台湾的电子产品大部分都要出口到大陆。
两岸间的经贸关系密切得让人咋舌。
可这种依赖也让台湾面临风险,随时可能被政治风波搅得天翻地覆。
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说的是两岸的经济命运。
二、文化交流的挑战2.1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文化其实是陌生的,甚至有些抵触。
就拿流行文化来说,虽然有很多大陆的影视作品在台湾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侵略”。
这种心态让两岸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像一座桥,桥的两端都想过来,但又担心对方的“水土不服”。
2.2 旅游限制疫情之后,旅游业受到了很大影响。
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一度停滞,给人感觉两岸关系几乎被按下了“暂停键”。
如今虽然有逐步恢复的趋势,但各自的防疫仍然让人心里没底。
旅游业本应是增进了解的渠道,却变成了限制交流的障碍。
2.3 教育交流教育方面,两岸的合作也面临瓶颈。
虽然有不少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留学,但在大陆的高校里,很多课程都无法适应台湾学生的需求。
两岸的教育体制差异,导致交流的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本应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却成了阻碍。
三、未来发展的新形势3.1 新技术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两岸关系也许会迎来新的转机。
两岸经贸关系回顾

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促进两岸经济繁荣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为两岸经 济繁荣注入了动力,增加了就 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
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经贸关系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 要纽带,通过经贸合作加深了 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维护两岸和平稳定
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两 岸紧张局势,为和平稳定的发 展环境提供支撑。
区域合作平台建设加快
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试验区等 区域合作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促 进了两岸融合发展。
02
两岸经贸关系的主要领 域
贸易往来
贸易规模
自两岸经贸交流起步以来,贸易 规模持续扩大。大陆已成为台湾 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 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贸易结构
两岸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从早期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 产品转变,包括电子产品、机械、 化工等。
两岸经贸关系回顾
目 录
• 两岸经贸关系概述 • 两岸经贸关系的主要领域 • 两岸经贸关系的主要成果 • 两岸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两岸经贸关系概述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
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经 贸关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两岸贸易额迅
详细描述
两岸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双方通过共同研 发、技术转移、产业合作等方式,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两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两岸经贸关系面临的挑 战与机遇
贸易不平衡问题
总结词
贸易不平衡是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主要表现为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顺差。
从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看其未来

【 文章摘要】
从 2 世 纪 7 年代 后期 开始 ,台海 两 O O 岸 在 经 贸 交流 上 有 了惊 人 的增 长 。 在 这 2 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中, 两岸 经济已逐渐 形 成 了以 产 业梯 次 转 移 为主 导 的 发展 特 征 ,呈现 出互 补之 势 。 随 着 经 济 全球 化 和 国际经 济合作 的进一 步发展 和深化以 及 两岸 经 济 的逐 步转 型 , 两岸 的 经 贸 关 系也必 将 更加 紧 密 ,经 贸 关 系的 发展 形 态 也 将 发生 新 的 变化 。 0
商 在 大 陆 投 资 的 权 益 提供 保 障 。至 此 ,两 升 至 2 .2 4 5 %、8 6 % 和 l .7 .1 7 0 %,中 国大 岸 经 济 关 系 由此 步入 快 速 发 展 期 。 3 两岸经贸关 系的深 化发展 阶段 (9 2 、 1 9 年 陆对台湾的出 口、进 口和贸易依存度则分 至今 ) 别增至 2 5 .%、8 5 % 和 5 4 %. 国大 陆 .7 .4 中 1 9 年 邓小 平 南 巡 讲话 后 , 陆掀 起 成为台湾第 一大 出 口市场 和最大 贸易顺差 92 大 了第二 次改革开放的高潮 ,经济开 放程 度 来 源地 ,而 台 湾 则 是 中 国 大 陆 第 七大 贸易 进 一 步 提 高 ,在 引进 台外 资政 策上 出 台一 伙 伴 、 第 三 大 进 口市 场 和最 大 的 贸 易逆 差 系 列 新 政 策 和 优 惠 措 施 ,对 台 经 贸政 策 不 来 源 地 。 断 完 善 ,并 趋 向法 制 化 。 与 此 同时 ,台 湾 3 其它经济领域 的交流 与合作有新 突破 人世后 ,两岸金融合作不断升温。台 经济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加快 ,传统劳力 密集型产业加速 向海外特别是大陆地 区转 湾的银行 、保险业者积极在 中国大陆设 点 移 ,并 进 而 带动 了 中上 游 重化 工 业 的大 陆 布局。截至 2 0 年 9 ,共有九家台湾保 03 月 投 资步 伐 。台湾 的大 陆经 贸政 策 也 有 了一 险 公 司 和 一 家保 险 经 纪 人 公 司 在 中 国大 陆 定 幅 度 的 调 整 和 松 动 。 在这 样 的背 景 下 , 设立了代表处 ;同时 ,两岸通汇业务也大 03 月 两 岸 经 济 关 系 自 19 年 代 以后 步 入 深 化 发 幅增长。截至 2 0 年 8 ,台湾银行国际 90 8 展 期 。主 要 表 现 为 :一 是 台 商 赴 大 陆 投 资 业务分行经办的两岸汇款金额达到2 亿美 0 2年 6月 开 放 前 增 长 了 7 .%; 28 维持快速增 长、投资高潮迭起 ,大陆成为 元 , 比 2 0 台商赴海 外投 资的最 主要地 区。二是两岸 般企业存款余额达到 12 4 6 . 亿美元 ,比 19 贸易在 投资带动 下呈现高速增 长态 势 ,大 开 放 前 增 长 4 .%。
四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

《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中旬刊)总第704期四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蒋耀平商务部副部长2008年以来,大陆方面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针,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与台湾方面共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两岸经济合作由“间接、单向”发展为“直接、双向”,开启了两岸全面“三通”的新时期。
1979年元旦,大陆方面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三通”。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启动。
2009年,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启动和两岸正式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为标志,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间接中转”变“直接通航”,两岸往来更加便利。
直接通航的实现大大降低了相关成本,使两岸同胞切实享受了方便和实惠。
目前,海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72个和13个港口。
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至今,海上直航货运量达2.06亿万吨,客运量达526万人次。
空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41个和9个直航航点,空运航班已达每周558班。
二是通邮种类日益增多,两岸联络更加便利。
2008年以来,两岸开办了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为两岸同胞互通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单向”通商变为“双向”。
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6月至今,已有126家大陆企业赴台设立了公司或代表机构,投资金额达3.16亿美元,涵盖批发零售、物流、通讯、餐饮、塑胶制品、旅游、金融等多个行业。
其中如中远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全聚德等大陆知名大企业都已入岛,这些企业不仅带进了资金,还促进了岛内就业,据台方统计,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雇佣岛内员工已达5000多人。
四是赴台旅游逐年增长,台湾民众享受实惠。
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目前中国政府采取的是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我们希望两岸和平发展。
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增进互信,积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两岸关系的现状1.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如今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了政治上的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
两岸高层互动热络,沟通顺畅,极大地确保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
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平台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渠道,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
两会协商机制进一步深化,体现五大特色:一、权威性逐步提高。
二、专业程度稳步提升。
三、协商议题拓宽,更加注重民生。
四、过程更趋平和。
五、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多台湾民众的理解与肯定。
两岸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层进行沟通,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平台是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凝聚亲情友情的新渠道,博鳌论坛、世博会、亚运会、APEC峰会等平台,为两岸高层表达善意诚意、探讨合作事宜提供了重要舞台。
两岸协商制度化,是两岸关系正常稳定的最具体表现,是为两岸交流构建基础的重要工程,目前,两岸形成“政党主导、官民结合、多轨并进、多方位沟通”的协商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规划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才能克服“台独”势力的干扰于破坏,成功化解两岸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
2.两岸经济上的发展随着绿色通道的开启,作为ECFA的执行和监督机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已全面启动了ECFA的后续协商,稳步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向正常化、自由化方向发展。
两岸关系及未来发展态势

2009年的两岸关系及未来发展态势作者陈星2009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相对平稳。
两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和平发展作为两岸的基本共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反对两岸交流的声音进一步弱化。
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岸平稳交流的背后,两岸关系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两岸命运共同体已经初现端倪。
一是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
经过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两岸所签署的系列协议得到贯彻落实,两岸在运输、邮政合作、金融合作、食品安全方面的沟通、打击犯罪方面的合作渐次展开,不但使两岸人员、物资交流更加快捷、便利,更进一步优化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环境。
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两岸交流与合作持续扩大。
以大陆赴台游为例。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已达24564个团、639991人次。
按照台湾当局提供的“大陆观光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费金额为295美元,平均停留7天6夜”的调查资料计算,大陆赴台游客已为台湾带去11.33亿美元,即396.5亿元新台币的直接收益。
二是两岸协商制度化形成,成果丰硕。
两岸协商的制度化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性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9年两次“陈江会”分别在南京和台中举行,是该年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正如国台办王毅主任所言,经历了这一年的发展,两岸制度化协商稳步推进,取得一系列新成果,直接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
两岸协商的制度化为未来两岸双方协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制度化的协商成果成为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的客观保证。
三是两岸民众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随着两岸交流的扩大,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支持也越来越大。
台“陆委会”民调显示,第四次江陈会的个别协商议题部分,65.3%的民众支持两岸达成产品标准计量检验、认证以及消费品安全的协议,61.3%的民众认为两岸达成农产品检疫、检验和疫情通报的协议,有助于维护人民健康。
台海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两岸关系将进入良性发展的新时期台湾一场领导人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两岸关系将从此发生新的转折,在双方共同承认“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原则与基础上,两岸关系将从充满危机与紧张走向缓和与稳定。
民进党执政时期,台独活动盛行,造成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危机不断。
马英九在大选中取胜后,国民党重新执政,由于马英九一再公开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原则,强调不会搞“法理台独”,预示着台海危机的暂时解除,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可以预期,未来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的大方向是趋向缓和与稳定,甚至可能建立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奠定两岸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根基。
两岸两会恢复协商,重启制度化交流与合作平台。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海峡两岸中断十多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机制将会重新启动,将成为两岸互动的最重要交流平台,两岸许多重大事务协商与解决,将由两会来承担与解决,可以说两会肩负着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任。
国共政党之间的互动平台仍会持续,“胡吴会”即将举行。
预期未来数年内,两会的互动与协商将会十分频繁。
特别是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经贸往来受到各种限制。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大力发展经济,开放两岸经贸往来目前两岸经贸往来发展的主要事项是将尽快启动周末包机以及未来的正常化班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人民币在岛内兑换、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以及两岸金融往来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陆续施行,将极大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并可能最终建立起特别的“两岸共同市场”。
在文化交流方面,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说,传统节日形式生动、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魅力。
愈来愈频繁多样的民间文化往来,为两岸四地的各界人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研讨学术、交流感情、增进共识的平台。
实践表明,加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合作,不仅符合两岸四地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4493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台湾为例,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两岸经济合作关系之密切可以说是空前。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1. 贸易往来两岸贸易往来一直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
大陆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台湾对大陆的依存度也在逐年加深。
2019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3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
2. 投资合作两岸投资合作也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关键领域。
大陆企业在台湾投资有所增加,而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也不断扩大。
目前,大陆累计批准台资企业设立近11万家,实际利用台湾资金约620亿美元,涉及领域基本涵盖制造业、商务服务、传媒等领域。
3. 人员交流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加强,人员交流也逐渐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两岸已开放了多项人员交流措施,例如,赴台旅游、投资、探亲访友等多种情况下的签证、旅游、交流等方面的多种便利化措施。
二、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1. 产业转移目前,随着大陆制造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有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台湾。
以深圳为例,作为产业转移的源头城市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境内新登记台资企业638家,投资总额达到41.9亿美元。
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两岸经济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2. 金融合作目前,两岸金融合作试点,两国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理财公司在业务上进行了很多创新尝试。
例如,允许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市场发行在台湾上市的理财产品,加快了两岸金融服务业的整合。
3. 互联网合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两岸互联网合作正朝着更加深入的发展方向前进。
目前,多家台湾技术公司已来到大陆市场,例如,台湾最大电商平台PChome旗下的购物搜索引擎MOMO购物,在大陆市场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三、个人观点两岸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民众民生福祉的追求方向。
在个人看来,两岸经济合作需要不断推进,让两岸人民在相互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两岸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多次波折。
在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点,两岸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签署了《海峡两岸关系协议》。
然而,随着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化,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也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和困境,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1.政治互信不断加深随着两岸协商机制的建立,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不断增加,双方对于“九二共识”的承认和接受也越来越高。
也正是在这种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两岸政治协商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例如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海峡两岸电力互联互通协议等。
2.经济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互补性明显,目前两岸贸易额稳定在数千亿美元,两岸关系对于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持续的经贸交往使得两岸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等行业的合作。
3.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展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两岸学术交流和青年交流得到了大力支持和推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载体。
三、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分析1.政治互信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民进党上台以来,负面宣传不断,这使得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
两岸关系能否继续和平发展,政治互信是关键。
所以我们需要加强两岸政治互信,推进两岸关系稳步、和平发展。
2.经济合作方向需不断创新两岸贸易额稳定增长,但也面临着经贸摩擦与阻碍。
当前,两岸经贸合作需从传统领域向新兴产业领域转移,避免经贸合作陷入危机。
创新方向可以是推进数字经济合作,打造两岸互联网经济育成生态等。
3.深化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除了经贸合作外,两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也有待深化合作。
深化两岸在各方面的交流,扩大年轻人间的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认知。
也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友谊。
四、结论两岸关系作为一个复杂的国际关系体系,虽然难免会有波折和困境,但通过不懈的努力,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两岸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两岸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当前,两岸经贸合作已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一、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近年来,两岸经贸合作持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首先是贸易往来方面,两岸之间的货物贸易规模不断增长。
据统计,去年两岸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占主导地位。
此外,两岸之间的服务贸易、人员往来等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是投资合作方面,两岸企业之间的投资合作积极推进。
大陆企业通过投资台湾企业,获得了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的机会。
而台湾企业则通过在大陆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享受了庞大的市场和低成本的优势。
另外,双方也在金融、科技、农业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
台湾的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为大陆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两岸科技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同时,两岸还在农业合作、人才交流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二、两岸经贸合作的意义两岸经贸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贸合作为两岸关系改善提供了实质性的利益驱动。
通过经济合作,两岸双方的利益相互交融、相互依存,从而减少了敌对对立的可能性,增强了和平稳定的基础。
其次,经贸合作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和优良的投资环境,而台湾则在技术、品牌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共赢。
此外,经贸合作也为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使得消费品的品种更加丰富,价格更加竞争。
另外,两岸企业的合作使得就业机会增加,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三、实现两岸经贸合作的共同发展繁荣要实现两岸经贸合作的共同发展繁荣,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政策支持。
首先,双方应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政策沟通。
通过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措施,为两岸企业提供更稳定、更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两岸经贸投资关系因为政治原因,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出现在七个新特征。
中国入世对台湾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与冲击。
一、两岸经贸投资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台湾与祖国大陆经贸投资往来的历史与现状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原因,祖国大陆与台湾长期处于隔绝状态,经贸往来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双方才有极少量的贸易,主要是台湾“物资局”在香港采购一些大陆中药材。
尽管两岸贸易起步较晚,至今仍主要采取经香港转口的间接贸易方式,但自9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早在80年代初已有涉足,但由于两岸政策限制,投资规模小、期限短、形态单一,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以“台湾接单、内地加工、香港转口、海外销售”的模式运作。
随着两岸相关政策的出台及1991年台湾当局正式实施祖国大陆投资审核报备制度,使部分台商对大陆的间接投资“合法化”,台商迅速掀起祖国大陆投资热。
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土地利用型投资大幅度扩张,房地产开发、园区建设等成为投资热点,并且通过在上海等地设立据点,占领祖国大陆市场。
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统计的数字,截至2000年底,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项目有48837个,累计合同投资506亿美元,实际投资276亿美元。
2000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额为50.77亿美元,是1991年4.72亿美元的10倍多。
目前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与以往相比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投资规模大型化、投资主体集团化。
1992年台商投资平均金额只有73.4万美元,1994年突破百万美元,1995年跃进到223万美元,1997年达到320万美元。
目前,不仅数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普遍化,而且上亿美元的大项目明显增多。
台湾大中型企业已成为赴祖国大陆投资的主力,包括台塑、和信、远东、统一、长荣、力霸等在内的大型上市公司,已有70%在祖国大陆投资。
第二,投资领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产业分工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化,特别突出的是以IT产品制造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台商投资的主流。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未来走向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未来走向随着大陆与台湾之间交流与经济合作的日益增多,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尽管目前两岸关系相对和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未来走向。
一、历史背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文化、种族、地理等因素的差异,使得台湾地区与大陆发展出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尤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把两岸关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张的政治关系,不过这种形势在两岸领导人的努力下得到了改善。
二、现状和进展当前,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呈现多层次、全方位和全面展开的特点。
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总体向好,交流合作、民间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也在逐步拓宽。
不过,两岸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也在不断出现,制约了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虽然人们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注意。
首先,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挑衅和分裂行为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构成了威胁。
其次,西方势力插手两岸关系的风险也越来越高,美国等国家在台湾问题上与大陆发生矛盾,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最后,两岸经济联系的发展也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它有可能对大陆和台湾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未来走向分析如果两岸关系处于和平、稳定、合作和持续发展的平台上,它将有助于促进两岸之间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扩大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人民民间交流、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和利益等都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方向。
同时,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心灵契合也非常重要,需要在文化理解和交流上做出努力。
在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下,两岸关系能够持续深入发展,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互相理解、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综上所述,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经多年的磨合和调整,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和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国家发展战略和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计划,都需要注重两岸关系的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与互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角Wide Angle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回顾三十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经贸往来的恢复阶段(1979-1986年两岸经贸关系的恢复,始于1970年代末。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主张,其后经过1981年的“叶九条”和1983年的“邓六条”,大陆对台政策完成了由“解放台湾”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转变,使两岸军事对抗状况大大缓和;同时,大陆加快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使两岸经贸活动增加了新的市场诱因。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陆有关部也开始启动对台贸易活动。
如从1979年起,大陆开始主动邀请台湾商参加广交会,并于1980年主动派出大型采购团赴港采购台湾产品,仅第一批合同金额即达8,000万美元等,两岸经济往来进入恢复时期。
2、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阶段(1987-1992年1987年前后,台湾方面解除“戒严”和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商赴大陆投资逐渐化暗为明;台湾民众赴大陆人数迅速增多,其中许多民众借探亲名义赴大陆进行经商和投资活动,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开始活跃起来。
与此同时,由于在1980年代中后期台湾步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期,传统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劳力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为解决“泡沫经济”问题,台湾于1987年大幅度放宽外汇管制,允许每人每年汇出外汇金额500万美元。
于是台湾劳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大陆转移,赴大陆投资迅速增多。
针对这一形势,大陆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法规与措施,加强鼓励台商对大陆投资与开展两岸贸易活动。
如在投资方面,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对鼓励台商到大陆投资首次提出了系统的规定,予以台商以较大的优惠与便利,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权益提供保障。
至此,两岸经济关系由此步入快速发展期。
3、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大陆掀起了第二次改革开放的高潮,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引进台外资政策上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和优惠措施,对台经贸政策不断完善,并趋向法制化。
与此同时,台湾经济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加快,传统劳力密集型产业加速向海外特别是大陆地区转移,并进而带动了中上游重化工业的大陆投资步伐。
台湾的大陆经贸政策也有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和松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两岸经济关系自1990年代以后步入深化发展期。
主要表现为:一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维持快速增长、投资高潮迭起,大陆成为台商赴海外投资的最主要地区。
二是两岸贸易在投资带动下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地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三是两岸经济关系呈现多元化发展,除贸易、投资关系外,两岸在农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全面展开。
二、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现状虽然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使两岸经贸一度出现停滞乃至倒退,但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进展依然惊人,表现在: 1、台商赴中国大陆投资呈持续增长之态势中国大陆成为台湾岛外投资的主要地区。
截至2004年6月底,台商累计对中国大陆投资项目32,225个,实际投资金额376.99亿美元,占同期台湾对外投资的48.45%。
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台商已经把中国大陆作为投资的首选热土之一,来此投资的台商数量在未来仍呈现上升趋势。
2、台海两岸互成重要贸易伙伴首先是两岸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大陆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大陆对台商品出口金额已由1979年的0.56亿美元增到2003年的90亿美元,增长159.7倍;中国大陆自台商品进口则从0.21亿美元增到493.7亿美元,增幅达2,350倍;两岸贸易总额由0.77亿美元增至583.7亿美元, 增长了757倍,同期世界上找不到其它任何两个地区的贸易,可以有如此快速之成长。
其次是贸易依存度上升。
据台湾陆委会估算,1981年台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为1.7%、进口依存度为0.35%、贸易依存度为1.05%,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出口依存度为0.34%、进口依存度为1.75%、贸易依存度为1.04%。
到2003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进口和贸易依存度分别上升至24.52%、8.61%和17.07%,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出口、进口和贸易依存度则分别增至2.5%、8.57%和5.44%.中国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台湾则是中国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
3、其它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新突破入世后,两岸金融合作不断升温。
台湾的银行、保险业者积极在中国大陆设点布局。
截至2003年9月,共有九家台湾保险公司和一家保险经纪人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立了代表处;同时,两岸通汇业务也大幅增长。
截至2003年8月,台湾银行国际业务分行经办的两岸汇款金额达到28亿美元,比2002年6月开放前增长了72.8%;一般企业存款余额达到162.4亿美元,比开放前增长41.9%。
三、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前景展望纵观三十年来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台海两岸的经贸关系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那么,今后两岸的经贸关系前景如何呢?由于两岸之间在产品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并且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而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也有着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所以我们可以比较乐观的预则:那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发展的作用下,通过台湾向大陆的产业梯次转移,必将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持续快速发展。
只是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转型以从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看其未来【文章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台海两岸在经贸交流上有了惊人的增长。
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岸经济已逐渐形成了以产业梯次转移为主导的发展特征,呈现出互补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以及两岸经济的逐步转型,两岸的经贸关系也必将更加紧密,经贸关系的发展形态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关键词】两岸经贸;全球化;产业转型;中国市场王娜广东省国防工业职工大学510000 》转270页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271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270广角Wide Angle【参考文献】1、吴忠吉:《台湾经济与两岸贸易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1期;2、陈凤英:《两岸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第四届“两岸远景论坛”两岸交流的回顾与展望会议论文;3、童振源著,《全球化下的两岸经济关系》,台北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4、张世宏:《两岸贸易严重失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之探讨》,《台湾研究》,2004年第4期;5、林昱君:《台湾对大陆贸易出超的本质与发展趋势》,《经济前瞻》,2004年1月;6、李飞著:《海峡两岸经济合作问题研究》,九洲出版社,7、郑远强、蒋国洲:《两岸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变迁分析》,《统计研究》2004年第4期。
及大陆市场的持续扩大,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形态将会逐渐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两岸经济转型将促使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形态发生进一步变化。
从产业分工看,随着台湾逐渐由生产领域不断向产业研发、创新方向转变,以及大陆制造业的进一步技术升级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强化,两岸产业分工将更多由产品生产阶段的分工走向研发与创新、营运、制造、营销等功能性的分工。
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领域看,在台湾不断加强服务业的外向型发展,以及大陆加快服务业发展形势下,两岸在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今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领域,尤其在金融、保险、物流、研发等领域的交流将成为今后的重头戏。
第二,大陆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使未来大陆在国际经济中不仅扮演“世界工厂”角色,也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
这一趋势正在改变跨国公司在大陆进行直接投资的策略,即由过去以利用大陆廉价生产因素建立生产基地为主,逐渐向以投资方式拓展大陆市场转变。
这种趋向也同样发生在台商身上。
这种投资动机的改变使得大陆对于台湾而言不仅仅是加工再出口的生产基地,也更多地是产品的最终市场。
这种态势,一方面将促使两岸贸易形态发生转变,若两岸贸易逆差逐步扩大,大陆将成为巨额贸易逆差的重要承担者,从而使两岸贸易磨擦的机率升高;另一方面,台商在大陆投资也将由以生产基地扩张为主,逐步向拓展大陆市场的内销渠道、提供售后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延伸,与跨国公司、大陆内地企业的竞争程度也将不断加深。
然而,在我们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抱以乐观态度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障碍和不利因素。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领导人能否放弃“台独”或“两国论”的立场,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
由于一个中国原则是祖国大陆对台方针的核心,是两岸统一的基础,也是两岸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否坚持这一原则,涉及到祖国的前途命运,牵动两岸同胞的中华民族情感,也决定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总之,两岸合则两利,通则双赢,这是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总结。
因此,希望台湾当局能正视这一现实,坚持一九九二年海协与海基会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两岸经贸交流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开发地产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济南教育地产势头猛[N].齐鲁晚报,2006-6-1.2、李子.济南教育地产从“瓶颈”到热潮为了许孩子一个未来[N].都市女报,2006-07-28.善和发展起来,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教育配套的缺位问题。
第一,关注或参与配套学校的建设,为教育地产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第二,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教育地产的良性循环;第三,发挥政府监督作用,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政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教育地产的运作有法可依;第四,调动社会力量兴教办学的积极性,创建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办教育的新体制。
(二开发商要科学运作教育地产。
开发商不论是否与名校合作,都必须要按照楼盘规模来配套教育。
在项目运作前期,开发商就要做好有关信息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最新市场动态和目标客户的教育需求,学习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减少不必要的项目投资。
在选择名校时,不必将眼光局限在本地有限的几个优质教学资源上,可以考虑引进外地甚至国外的名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
作为对“名盘+名校”的补充,开发商必须要考虑校址、规模、生源和教学质量等问题,而且应主要采用义务教育就近入读的方式,这也比较符合学生公平发展的原则。
当然在楼盘开发期结束,业主入住之后教育地产的运作最关键的是要使业主满意。
我们可以将业主满意度指标作为教育地产运营绩效的一个重要量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业主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前物业或教育的意见和需求,从而进一步制定措施,提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