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条形统计图》教案(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我们组是用图示来表示:我们组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3)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数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数量)教学内容课本第98~99页内容及第102~103页“练习十九”第5、7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受新知。
老师:在我们的学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学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请同学们根据已知信息绘制条形图。
——课件出示题目:在一个停车场里,小汽车有 12 辆,面包车有 8 辆,大客车比小汽车少 8 辆。
请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条形图。
【学情预设】老师: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学教材第例3——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老师: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出来吗?【学情预设1】好像那样需要画好多格,太麻烦了吧!【学情预设2】我们可不可以让每个格多代表几辆车呢?代表几辆合适呢?【学情预设3】这几个数据都是5的倍数,我觉得代表5辆比较合适。
老师:这位同学想的很好,因为它们都是5的倍数,所以每格代表5比较合适。
同学们就按照这个把统计图在书上画出来吧!(学生在书上画统计图,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画好的条形统计图。
老师: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呢?【学情预设】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老师:对,刚才的同学实际已经回答出这个问题了,当所给出的数据不大,并且都是5的倍数时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学生独自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在书上画出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如何分析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统计图的了解程度,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展示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
(2)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3)每组展示自己的条形统计图,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3)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 学生分析、判断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动手能力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6——P9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
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1、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
2、思考:(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
3、教学例3(1)出示例3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2)出示条形统计图。
在书上完成。
并回答问题。
(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
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
(三)巩固发散1、P97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订正2、P99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订正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二)1个格表示2个(5个、10个)单位六、教学后记第3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九P100——P103二、教学目标:1、巩固条形图的相关知识,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知道1个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并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4-95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统计”领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统计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十分注重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涂制一格代表一个或几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地判断和推测。
教学用具课件作业单调查表情境串说明本节课以“校运会准备工作”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条形统计图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运动会小集体项目现场调查10月份秋高气爽,最适合举行全校趣味运动会了。
我设计了四年级想要增加一个运动会的小集体项目的情景,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数据,比较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一格代表一个的单位的知识。
情境二:“购买水果”现场调查运动会举行的时候,同学们的体力会消耗比较大,为了在休息时补充同学们的体力,家委会想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喜欢吃的水果,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购买水果”的情景。
通过学生现场调查,获取数据,加以分析,制作条形统计图。
(预设教学1格代表2个单位的知识。
)情境三:选择个人项目运动员运动会除了有小集体项目,还有个人项目,我们要选拔一分钟仰卧起坐的运动员,于是我设计了“选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情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但是,对于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更多的数据。
2.讲解:讲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示范绘制方法。
3.实践:学生实际操作,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4.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以及应用,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概念,能够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用直条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研究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能够根据要求正确美观地绘制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1.让学生恰当选择1格表示几个单位。
2.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游戏:考眼力老师出示统计表和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全班交流,引入课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优缺点,让学生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具体、简洁等特点,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构成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绘制方法。
2.能够根据要求正确美观地绘制完成条形统计图。
老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绘制,并注意美观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恰当选择1格表示几个单位。
老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恰当选择1格表示几个单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选择方法。
2.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老师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并理解其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老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研究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第【1】篇〗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3课时第1课时平均数一、教学内容:平均数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一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__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
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
课件出示: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
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操作指导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61224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96~98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经历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示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把握一组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喝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欢喝牛奶、豆浆、粥的各有多少人,该怎么办呢?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学生举手发言)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师:如果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前面已经有了画条形统计图的经验,此处基本能完成。
只是有的学生会发现“格子不够用”,从而可能在上面添加一些格子来完成。
也有学生可能预习了新课,知道格子不够用的情况下,可以用1格表示2人。
)师:请你在我们准备的格子纸中画一画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1.自主探索“1格表示2个单位”。
(出示教材P96例2左边的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较浪费纸。
师:假如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生:可以用1格表示2人。
师:对,喝粥的人数最多,是24人,1格表示2人,那么24人就需要画12 格。
课件出示1格表示2人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师:现在请你在图中再画画吧。
2.对比观察“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2个单位”。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主备人: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94例1的情境图。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情预设】学生学习过统计表,能想到可以把这些数据先进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
二、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1.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1)]2..教师巡视,对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
师:你从这个表中看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会发现这个月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五种天气情况。
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呢?你能整理一下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谁能说说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汇报后得出:晴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2.统计描述数据。
师:你能把我们刚刚收集到的数据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活动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的教学情境,以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为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引发统计的需要。
环节二:质疑探究1. 用不同的记号记录来进行整理。
2. 了解并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
3.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能读到哪些信息?提醒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整理,可以一行一行地观察,也可以一列一列地观察,避免重复或遗漏。
整理好各种天气的天数后再加一加,看看总天数是不是正确的。
教师活动:1.学生可能会用到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也可能会边数天数边用不同的记号记录来进行整理。
【教学提示】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统计结果,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
如果没有学生使用条形统计图,教师直接在课件上展示出来。
预设1:统计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便查找。
师:像这样用直条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你能给它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看来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绘制和解读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绘制和解读普通的条形统计图。
但是,对于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其优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和解读的方法,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统计图的兴趣,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和解读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实例。
2.学习材料: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学校四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人数比较。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修改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11931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d.png)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98例3 【课程标准描述】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统计图,用1格代表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既简单、美观,而且能够表现出数据的多少。
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理解当数据较大时,每个格可以代表10,甚至更大的数。
【学习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各级统计数据的具体情况1格可以表示表示5个甚至更大单位。
【学习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统计数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1格可以表示表示5个甚至更多单位,并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统计图,以评价目标1。
2.通过观察大数据的统计图,以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出示统计表,观察数据,提出问题。
(评价目标1)(一)学校手工社团要进行作品展示了,请同学看一看这是四年级二班的作品统计情况:课件出示:(二)思考:1、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下图:能完成吗?你有什么发现?(还没有确定1格代表几个单位)2、思考1格代表几各单位呢?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通过讨论汇报发现1格代表1个单位,1格代表2个单位,都不行,数据大,画起来麻烦,而且图中的格不够。
根据数据的特点1个格代表5个单位比较合适。
1(三)、完成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
3、修改统计表中的信息,10改成12.在1格代表5的统计图中,12该这样表示呢?通过讨论发现12接近2个半格。
二、体会1个代表10个单位甚至更大的单位(评价目标2)1、课件出示:根据这个统计表里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1个代表几个单位合适呢?2、通过讨论发现1个代表10比较合适,这样不仅美观、简单,也能一眼看出数量的多少。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会读条形统计图,能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读取和制作方法;
2.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
难点
1.针对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对比。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条形统计图相关的示例和练习题;
2.板书:条形统计图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3.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统计图。
2. 学习
1.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演示如何读取一张条形统计图;
3.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一道例题。
3. 练习
1.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个数据,在纸上绘制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并进
行比较;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4. 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收集一份周围环境中的数据,绘制对应的条形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读取和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和练
习加深学生对统计图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尊敬的各位老师(专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认识了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一个信息窗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今后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统计方式,是系统学习其他统计知识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丰富的数据信息,是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同学合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是力争达到的情感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理解了“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这一问题,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认识和制作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因此,让学生感悟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从统计图中获取丰富的数据信息则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了记录表、条形统计图和多媒体课件。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我的教学,渗透统计意识和优化思想,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在学法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条形统计图(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会补充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补充绘制条形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磁力片、小黑板、水彩笔、直尺等。
教学方法操作、演示、合作交流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生回答)但是,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那里即使是八月份,天气也不会总是那么晴朗。
(师出示北京市2013年8月天气情况统计图,生看图,回答问题。
)生:自由说一说:2013年8月北京的天气怎么样?你知道为什么吗?师:由于人们过度的开发、超标的排放等,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了。
其实在2012年的时候,北京的天气还没有这么坏。
今天,我们当个统计员,一起去看看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
(师出示课件)探究新知生:阅读表格。
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天气的图标吗?从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生自由说)师:提问: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生交流方法)生一:用统计表表示集体数数,填统计表。
生说一说通过统计表得到的信息。
生二:用图形表示师出示小黑板,生试用磁力片表示。
总结:这叫象形图。
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清楚地表示出数据,象图形很直观,但有不足:数据的多少要具体数一数)师:质疑: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条形统计图)师:出示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横轴、纵轴及其表示的意义。
师:生合作,试着补充条形统计图(同桌合作,师巡视)师: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表示的。
师:总结,出示课件,集体演示过程。
(重点明确横轴及纵轴的表示意义)师:对比,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96~10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学生回答。
师:大家喜欢的早餐还真是不一样,喜欢什么早餐的人多呢?我们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6页例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请你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在书上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生:第一幅图的每格代表1人,第二幅图的每格代表2人。
师:不管你选用的是哪幅图,告诉老师最喜欢什么早餐的人数最多?生:喜欢粥的人数最多。
师: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图表示数据,而结果却是一致的呢?生:虽然每格表示的人数不同,但是表示的结果都是喜欢粥的人数是24人,所以结果是一致的。
师: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那怎么在右图中表示出来呢?生:右图中每格表示2人,2格表示4人,剩下的1人就是1格的一半,也就是说1格表示2人,半格就表示1人,5人就是2个整格和1个半格。
师: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生1:应该用右图表示比较合适,因为数据比较多、比较大,我们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话,那样直条就要画很长,比较麻烦。
生2:我觉得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就应该选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因为这样不用占很大的地方就能把图画出来。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96~10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
学生回答。
师:大家喜欢的早餐还真是不一样,喜欢什么早餐的人多呢?我们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6页例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请你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在书上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
生:第一幅图的每格代表1人,第二幅图的每格代表2人。
师:不管你选用的是哪幅图,告诉老师最喜欢什么早餐的人数最多?
生:喜欢粥的人数最多。
师: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图表示数据,而结果却是一致的呢?
生:虽然每格表示的人数不同,但是表示的结果都是喜欢粥的人数是24人,所以结果是一致的。
师: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那怎么在右图中表示出来呢?
生:右图中每格表示2人,2格表示4人,剩下的1人就是1格的一半,也就是说1格表示2人,半格就表示1人,5人就是2个整格和1个半格。
师: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1:应该用右图表示比较合适,因为数据比较多、比较大,我们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话,那样直条就要画很长,比较麻烦。
生2:我觉得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就应该选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因为这样不用占很大的地方就能把图画出来。
……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2.教学例3。
师: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想一想该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3统计表)
生1:如果还用“以1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似乎不合适,数据太大了。
生2:是啊,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
怎么办呢?
生3:既然每个格可以代表1,每个格也可以代表2,现在数据这么大,我们可以让每个格代表5。
……
师:看!每格代表几辆车?
生:每格就是代表5辆车,可以哦!
师:打开教材第98页,在书上画图吧,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画图结果,回答问题,明确在数据比较的时候,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地增大,如第(3)题可以用每格代表10辆车。
【设计意图:注重体现学生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充分体验“1个格代表5个单位”的必要性,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由不平衡状态向新的平衡状态发展】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小结:1小格可以表示1个或2个单位,如果要表示的数量比较多时,还可以用1小格表示5个单位,这样既快捷又方便;如果要表示的数量更多时,甚至可以用1格表示10个单位、100个单位、1000个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1格表示多个单位,同时出示相应的统计图,由此引发学生对一格代表更大单位新知识学习的向往,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把统计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加深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用条形图表示下面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四年级(2)班的同学最喜欢的活动记录如下,请根据记录情况回答问题。
跳绳√√√√√√√√√√√√√√√
踢毽√√√√√√√√√√
踢球√√√√√
喜欢什么活动的人最多?喜欢什么活动的人最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考查知识点: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什么课外读物,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如果你是图书馆的管理员,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略
B类
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97
9月18435
(1)9月晴天的天气明显增多。
(2)以晴天为主。
教材第99页“做一做”
(1)星期六销售最多,星期二销售最少。
(2)星期六、星期日销售比较多,其他是时间销售比较少;建议可以在周末举行一些促销活动。
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九”
1.略
2.略
3.
(1)12(2)全班最喜欢喜洋洋的人数最多。
(答案不唯一)
4.略
5.
(1)5(2)大象狗(3)略
(4)
6. 略
7. (1)100(2)卖出的时尚杂志最多。
(答案不唯一)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1个单位
1格表示2个单位
1格表示5个单位
1格表示多个单位
课后反思
1.条形图,关键是掌握好画图的步骤: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并画出来;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大小和数据种类,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轴上从0开始等距离分段,用长短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
2.通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统计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