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一)附译文
最全最经典元曲三百首
![最全最经典元曲三百首](https://img.taocdn.com/s3/m/7f2d07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7.png)
贯云石:中吕·红绣鞋贯云石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述怀张养浩
卢 挚:中吕·朱履曲卢挚
卢 挚:双调·沉醉东风·春情卢挚
贯云石:越调·凭栏人·题情贯云石
张养浩:中吕·朱履曲张养浩
张养浩:中吕·普天乐·辞参议还张
张养浩:中吕·普天乐(二首)张养
薛昂夫:双调·蟾宫曲·雪薛昂夫
张养浩: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张
乔吉:双调·沉醉东风·题扇头隐
张可久:中吕·红绣鞋·西湖雨张可
任昱:双调·水仙子·幽居任昱
乔吉:双调·折桂令·寄远乔吉
乔吉:双调·折桂令·登姑苏台乔
徐再思:黄钟·人月圆·甘露怀古徐
宋方壶:中吕·红绣鞋·阅世宋方壶
任昱:南吕·金字经·稍宵宴坐任
宋方壶:双调·清江引·托咏宋方壶
任昱:越调·小桃红任昱
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
查得卿:双调·蟾宫曲·怀古查德卿
苏彦文:越调·斗鹌鹑·冬景苏彦文
吴西逸:越调·天净沙·闲题吴西逸
刘时中:南吕·四块玉刘时中
李致远:中吕·红绣鞋·晚秋李致远
吴西逸:双调·蟾宫曲·纪旧吴西逸
刘时中:中吕·朝天子·邸万户席上
李致远:越调·天净沙·离愁李致远
周 浩:双调·折桂令·题《录鬼薄
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刘
无名氏:正宫·塞鸿秋·山行警无名
汤式: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
无名氏:南吕·一枝花·渔隐无名氏
无名氏:商调·梧叶儿·嘲贪汉无名
无名氏:大雨无名氏
无名氏:正宫·醉太平无名氏
刘庭信:双调·折桂令·忆别刘庭信
无名氏:中吕·迎仙客·七月无名氏
无名氏:南吕·干荷叶·咏史无名氏
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https://img.taocdn.com/s3/m/32430e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7e.png)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编辑推荐
古诗词是文化精髓,也是一种雅趣和性情。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早就丢失了古人的精致雅趣,也没有了那份对事物的细腻感触和诗情画意。
古人吟诗作对、水岸修禊、竹林集会、曲水流觞,或饮酒兴之所至击节高歌,或长亭折柳送友、叮咚一曲琵琶,种种之事,无一不是令人作羡的真性情。
内容简介
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为启蒙孩童掌握诗歌精髓,搜集通读唐诗、宋词、元曲,呕心推敲增删,在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分别精选了三百首经典代表诗作,终于编成这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此书特点鲜明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一经问世,风行海内,读诗、写诗、喜诗、赏诗、学诗者,几乎家家收藏。
作者简介
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
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
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书籍信息
作者:【清】蘅塘退士授权方:公共版权字数:9.6万大小:0.29M分类:文学-现当代诗歌
免责声明:本书数字版权由授权方提供,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馆友积极告知客服。
中华国学经典藏书: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藏书:元曲三百首](https://img.taocdn.com/s3/m/680ad4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4.png)
中华国学经典藏书:元曲三百首
中国的文学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之一就是《元曲三百首》。
这部著作,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
《元曲三百首》是一部由汉朝诗人和元代诗人创作的抒情诗集。
被称为“元曲”是因为它是在元代发现的最早的抒情诗集,因此又被称为“元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深远影响的诗人包括李白、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和元明时期的诗人。
《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富有抒情色彩的诗歌,每一首诗歌都充满着情感和睿智,都表现出这些伟大诗人对自然、社会、家庭、艺术和爱情的理解和思考。
所有的这些内容都使每首诗歌都充满了深刻的感悟,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元曲三百首》的主题非常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伦理、宗教和社会状况,反映了人们在这个时期所处的生活环境。
这些诗歌中有描写中国古代宫廷生活的,有描写礼仪和民俗的,也有许多关于思想状况和人生哲理的诗歌。
它们同时也彰显了当时汉朝诗人和元代诗人的文学才华,也是很多诗人的精神寄托。
《元曲三百首》的诗词和结构非常的精美,语言流畅、文笔清新。
其中特别多的是以五言诗、七言诗为主的诗歌,采用抑扬顿挫、反复运用的诗体,笔锋犀利,深刻把握感情本质,写出了极具想象力的景象和象征意义。
此外,元曲中也有很多倒叙、短句和朗诵式的诗句。
《元曲三百首》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深远而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它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还催生了许多文学著作,深深影响着几百年来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值得赞赏和研究。
元曲三百首原文与解析
![元曲三百首原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9c1b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2.png)
元曲三百首原文与解析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中国戏曲的鼻祖。
它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而闻名于世。
元曲剧本中常包含大量的诗词歌赋,这些诗句不仅仅是为了组织戏曲情节,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文化传承的体现。
本文将对元曲三百首中的一些经典原文进行探究和解析。
一、《西华山》——关汉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解析:《西华山》是元曲中的一首闺怨曲。
关汉卿以豪迈的笔调和激昂的词句,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悲叹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黄河奔流与人生白发相对照,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无情。
后半部分描绘了豪饮狂欢的盛景,凸显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
最后一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向往和执着。
二、《水调歌头》——柳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水调歌头》是元曲中的一首临别曲。
柳永以抒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凄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描绘了明月清辉,引出了对天地间万物易变的思考。
起舞弄清影的词句刻画了诗人对人间欢愉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生命短暂、欢喜离别的无奈之情。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祝福和向往。
三、《霓裳羽衣舞女词》——李之仪霓裳羽衣舞,霞绡九重尘。
长相思,摧心肝,万里为期伤别离。
炎黄劫火中,烽烟锁二妃真。
度春风,寒意侵,回首彷徨万重险。
低年红窗几番凋,小斑鸠,凝羽细柳青。
烟花千绽争芬芳,春帏来,彤阙开砂注清琴。
元曲系列(1-35)原曲、注释、赏析、评说
![元曲系列(1-35)原曲、注释、赏析、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9d6fb84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5.png)
元曲系列(1-35)原曲、注释、赏析、评说转:南亩耕夫的博客元曲系列(1-35原曲、注释、赏析、评说1 --[中吕]朝天子·志感无名氏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①。
老天只恁忒心偏②,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③,德过如闵骞④,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奈俏⑤。
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⑥。
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
立身则小学⑦,修身则大学⑧,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⑨。
[注释]①夸荐:夸奖、抬举。
②只恁忒(tè)心偏:竟是如此的偏心。
恁:如此。
忒:太、特。
③志高如鲁连:志行高洁像战国时的鲁仲连。
鲁连:战国时齐国高士,即鲁仲连。
④德过如闵骞:德行超过了春秋时的闵子骞。
闵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⑤夸俏:夸说他好。
⑥好和歹没条道:好或歹没有什么依据。
⑦立身则小学:卓然自立成人,要先学“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⑧大学:古代十五岁入大学,学经术。
⑨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有智和有能都跟不上有钱钞。
鸭青钞:元代的一种纸币,因颜色呈鸭蛋青色,故名。
[赏析]这两首曲子题为志感,实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
第一首,锋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人夸荐”为全文主旨。
第二首,抨击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
”返观全篇所写,两种人,两种命运,形成了鲜明、尖锐的对照。
读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不引起读者的反思。
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
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不读书最高、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智和能不及鸭青钞的丑恶现实,实抱有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
这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
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
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了的文化传统。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元曲三百首》(一)1
![《元曲三百首》(一)1](https://img.taocdn.com/s3/m/3da114e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png)
《元曲三百首》(一)1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
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本书收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与汉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
元曲盛于元代,它不同与唐诗宋词的典雅瑰丽,而是大量使用口语方言,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其广阔的题材、独特的风格,以及直白押韵的语言,深得历代文人的青睐。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作者:•张可久(36)•马致远(24)•元无名氏(18)•张养浩(18)•乔吉(15)•白朴(14)•徐再思(13)•卢挚(10)•任昱(10)•贯云石(9)•关汉卿(8)•姚燧(5)•查德卿(5)•薛昂夫(4)•宋方壶(4)•周德清(4)•钟嗣成(4)•汤式(4)•冯子振(4)•张鸣善(4)•杨朝英(4)•汪元亨(3)•周文质(3)•倪瓒(3)•刘时中(3)•王恽(3)•李致远(3)•曾瑞(3)•阿鲁威(3)•赵善庆(3)•马谦斋(3)•王元鼎(2)•刘庭信(2)•王磐(2)•曹德(2)•王实甫(2)•吕止庵(2)•元好问(2)•胡祗遹(2)•吴西逸(2)•睢景臣(1)•庚天锡(1)•滕斌(1)•范居中(1)•邓玉宾(1)•苏彦文(1)•刘秉忠(1)•王伯成(1)•白贲(1)•顾德润(1)•钱霖(1)•高明(1)•朱庭玉(1)•珠帘秀(1)•兰楚芳(1)•严忠济(1)•杨景贤(1)•张雨(1)•邓宾子(1)•虞集(1)•鲜于必仁(1)•杨果(1)•徐琰(1)•郑光祖(1)•杜仁杰(1)•奥敦周卿(1)•王和卿(1)•汤舜民(1)•陈草庵(1)•孙周卿(1)•周浩(1)•刘致(1)•魏初(1)•王举之(1)•孟昉(1)1.《天净沙秋思》元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曲三百首》讲解
![《元曲三百首》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bd352f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6.png)
《元曲三百首》讲解元曲三百首,是中国元代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包含了众多优秀的元曲作品,对于了解和研究元代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元曲的起源、类型和特点,以及几部经典元曲的分析和讲解等方面展开介绍。
元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曲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南宋的戏曲,元朝时期整合了南北戏曲的特点,并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元曲风格。
元曲在结构上一般分为本、传和录,以及曲、调、唱、做等要素。
在题材上则广泛涵盖了历史故事、爱情、战争、社会风俗、宗教题材等。
元曲的类型丰富多样,可以分为杂剧、话本、散曲、小令、咏史等等。
其中,杂剧是元曲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杂剧通常由正声、皮黄、拦子马、滑稽等多个演出部分组成,剧情丰富多样,表演形式多样化,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也是其特点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几部经典的元曲作品,展示元曲的艺术魅力。
首先是《西华山》,这是一部以佛教题材为背景的杂剧。
剧情主要描述了释迦牟尼成佛前的修行历程。
通过舞台上的表演和音乐演唱,展现了佛教中的智慧和慈悲精神。
该剧结构紧凑,唱词押韵工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接着是《南柯记》,这是一部以爱情故事为主线的杂剧。
故事发生在唐朝,讲述了主人公柳如是和妻子杜丽娘相思但不能相见的遭遇。
该剧以独特的唱词和音乐,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执着。
柳如是的忠诚和坚持令人动容,妻子杜丽娘的纯洁和善良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是《西华山》,这是一部重要的咏史杂剧。
该剧描绘了楚汉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主要展现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
剧中通过精彩的演出和优美的音乐,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形象。
该剧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和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对几部经典的元曲作品的分析和讲解,我们可以看出元曲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元曲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歌剧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完整“元曲三百首”原文及注解,蔚为文学之盛元曲,独特的魅力卷一!
![完整“元曲三百首”原文及注解,蔚为文学之盛元曲,独特的魅力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55a71b9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3.png)
完整“元曲三百首”原文及注解,蔚为文学之盛元曲,独特的魅力卷一!元曲赏析: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哪一首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元曲以支曲为单位,不像词有两叠、三叠或四叠。
但是,它不仅有带过曲、重头、集曲等小令的变体和复杂多变的套曲,还有除正常格调以外的多种俳体。
其体式的多样,更增强了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曲散佚不少,现在流传下来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200余人,小令有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
这与唐诗、宋词的数量实在相差甚远,但其题材和内容并不逊于唐诗,比之宋词则更加广泛深刻。
1、喜春来.伯颜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作者简介]伯颜(1237-1295),巴邻氏,蒙古族人,生长于西亚的伊儿汗国。
因入朝奏事,被元世祖留用,曾以中书左丞相任大元帅。
现仅存小令一首。
[写作背景]据明叶子厅《草木子》卷四《谈薮篇》载:“伯颜丞相与张九(张弘范排行第九)元帅,席上各作一[喜春来]词。
伯颜云……。
张云:‘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
绿杨影里骤骅骝。
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帅才相量,各言其志。
著名元曲300首原文、注解及鉴赏(一),值得收藏细细品味
![著名元曲300首原文、注解及鉴赏(一),值得收藏细细品味](https://img.taocdn.com/s3/m/a63a947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c.png)
著名元曲300首原文、注解及鉴赏(一),值得收藏细细品味【元曲300首鉴赏】双调·殿前欢·懒云窝①阿里西瑛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
瑶琴不理抛书卧②,无梦南柯③。
得清闲尽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
青春去也,不乐如何?【注解】①懒云窝:作者的书斋名。
②瑶琴:镶嵌着美玉的琴。
泛指精美乐器。
理:弹弄。
③南柯:指做官的梦。
典出唐代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
【鉴赏】在作者的"懒云窝"中,他醒时饮酒作侍。
酒醉之时就击节高歌,不弄丝竹不理书。
主人公这样极端懒散、放纵任性,事实上是一种蔑视功名利禄、追求人性自由精神的表现。
这是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以疏懒放达与元朝统治者消极对抗的反映。
商调·凉亭乐·叹世阿里西瑛金乌玉兔走如梭,看看的老了人呵。
有那等不识事的痴呆待怎么?急回头迟了些儿个。
你试看凌烟阁上,功名不在我。
则不如对酒当歌,对酒当歌且快活。
无忧愁,安乐窝。
【鉴赏】此曲《叹世》抒发了不满朝政时局的情怀。
他明说"凌烟阁上,功名不在我",似乎是一种遁世,但也有其现实意义,在当时元代专制统治时代毕竟是一种反抗。
语言本色、自然,堪称是一首愤世嫉俗的佳作。
蟾宫曲·梦中作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①,赋罢高唐②。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③,月照纱窗。
缥缈④见梨花淡妆⑤,依稀闻兰麝⑥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①:钱塘:杭州,曾为南宋都城,为歌舞繁华之地,这里用南刘钱塘名妓苏小小的故事。
②: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古云梦泽中。
宋玉曾写《高唐赋》,叙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中与巫山神女欢会。
③:疏棂:大格子窗户。
④:缥缈:隐约。
⑤:梨花淡妆:形容女子装束素雅,像梨花一样清淡。
⑥:兰麝:兰香与麝香,均为名贵的香料。
【译文】窗儿半掩,幽深的梦境朦胧迷茫,好像苏小小的歌声刚刚停歇,又好像才和神女欢会在高唐。
夜风吹入轻罗帐,透过疏朗的窗棂,使人清爽,月光如水映照着纱窗,面前隐隐约约出现了她淡雅的形象,仿佛还能闻到她那兰麝般的余香。
经典元曲100首,每一首都值得阅读和收藏(一)
![经典元曲100首,每一首都值得阅读和收藏(一)](https://img.taocdn.com/s3/m/ed41dcf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0.png)
经典元曲100首,每一首都值得阅读和收藏(一)【元朝】(1271—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79年统一全国。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取代。
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直至1402年才去国号元并改国号为“鞑靼”。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大元”起,历十一帝97年。
有元一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就是元曲。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代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明· 沈周《落花诗意图》【张可久】(1270年—1350年),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人。
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
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
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001.《人月圆·春晚次韵》【元】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崔护有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门掩残红”象征着爱情的花朵遭到狂风暴雨的摧残而凋零,青春也将在这无情的岁月中流逝!002.《普天乐·秋怀》【元】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
元曲三百首注释
![元曲三百首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531e5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6.png)
元曲三百首注释
元曲三百首的注释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排门”、“告示”、“一壁厢”、“差夫”、“索”、“銮舆”、“乡老”、“瓦台盘”、“糨”、“畅好是”、“妆幺”、“大户”、“王留”、“火”、“乔男妇”、“胡踢蹬”、“一颩人马”、“匹头里”、“白胡阑”等词的含义。
这些词的含义如下:
“排门”表示挨家挨户。
“告示”表示通知。
“一壁厢”表示一边。
“差夫”表示摊派劳役。
“索”表示须。
“銮舆”表示帝王乘座的车子。
“乡老”表示乡村中的头面人物,一般为年老有德者。
“瓦台盘”表示瓦制的托盘。
“糨”表示同“浆”,衣服洗净后打一层米汁在上面,晒干后熨平。
“畅好是”表示真正是。
“妆幺”表示装模作样。
“大户”表示有财有势的人家。
“王留”在元曲中常用来称指乡下人。
“火”表示同“伙”、“夥”。
“乔男妇”表示耍奸使坏的人。
“胡踢蹬”表示胡乱地。
“一颩人马”表示一大队人马。
“匹头里”表示犹劈头、当头。
“舒”表示展开。
“白胡阑”句指的是月旗,即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指月旗。
“一面旗”句指的是日旗。
此外,《天净沙·七月》这首小令的注释如下:
云渚:银河。
溅溅:指急速奔流的流水声。
零:落下。
宝砌:同玉砌,指玉石砌成的台阶。
剪剪:整齐的样子。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元曲三百首的权威注释版本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内容。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元曲五首》课文翻译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元曲五首》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bfaf621866fb84ae45c8dc0.png)
[离亭宴煞]蟋蟀叫了一夜才安稳,天还没亮,
听到鸡叫就起床,整天为各种事务奔忙。争夺名利哪
年才能到头呢?看着寻食的蚂蚁密密麻麻,像排兵布
阵一样,酿蜜的蜜蜂胡乱地纷飞,争夺血的苍蝇急急
[乔木查]想到秦宫和汉阙,现在却是衰草牛羊,一 片荒凉了。如果没有那些兴衰成败的历史,打鱼的和砍柴 的就没有故事给人讲了。荒坟和断碑横躺竖卧,已经看不 清墓碑上的文字。
[庆宣和]等到狐狸(在荒坟上)出没、野兔(在荒坟 上)打洞的时候,不知道已经埋葬了多少英雄豪杰!三国 时期的对峙局面虽然强大但中途崩溃,是魏国强大呢,还 是晋朝强大呢?
[落梅风]老天爷让你走运、发财,不需要太奢侈,没 有多久的好日子。有钱人即使是吝啬得要命,如果争夺也就 失去了富贵人家的美好生活?
[风入松]眼前火红的太阳又要落山了,快得好像下坡 的车子一样。不料镜里的自己又多了些白发,生死是说不定 的,每天睡觉时都要跟鞋告别,因为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再穿 它。不要笑话斑鸠占据了喜鹊巢的笨拙,就这样糊里糊涂、 装痴作傻。
《元曲五首》课文翻译
《正宫·醉太平 刺世》:世人都嫌命不好,有谁见 到钱不亲呢?清白的人一踏入污浊的社会,很快就会 随波逐流。读书人把文章用作升官发财的手段,贪财 的人一旦做了官,他们的门庭就会变成坑人的迷魂 阵,清廉的人被贬斥为糊涂不懂事。糊里糊涂反倒能 安安稳稳的。
《越调·天净沙 秋》: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 孤独地坐落在夕阳下。在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 冻的乌鸦栖息在老树上。想起了白天飞行着的鸿雁。 飞翔在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
害怕黄昏过后又是黄昏,不想失魂落魄似的思念 心上人,但怎么能做得到呢!新的叫声压着旧的叫 声,断肠人思念着断肠人。今年春天,面容又消瘦了 几分,束腰的带子又宽了几寸。
完整“元曲三百首”原文及注解,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卷二!
![完整“元曲三百首”原文及注解,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4acabc9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e.png)
完整“元曲三百首”原文及注解,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卷二!完整"元曲三百首"原文及注解,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卷二!(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资料,为了方便你的查阅请在文章标题的右上方关注我们哦!)55、折桂令.叹世马致远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写作背景]马致远沉寂下僚,既不齿于官场的腐败,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于是,在官署之旁,闹市之中苦心经营了一片精巧的小天地,虽比不上前辈隐士超世脱俗的大气魄,亦可略效其遗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从中得到一种聊以自慰的心态平衡。
[注解]东篱:作者自称。
小宇:小屋。
婆娑:枝叶茂盛貌。
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
少与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
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
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
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
此指孟光的食案。
倒大:大、绝大。
[译文]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
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
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
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56、清江引.野兴二首马致远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写作背景]此曲连同下面三首同曲片的小令,者是《野兴》组曲(共八首)之一,它们并非写于一时一地,但表现忘情物外、避祸全身的思想和抒发恬适的隐居情怀却完全一致,乃作者归隐山林后所作。
[译文]山中砍柴的樵夫一觉醒来月亮已经落下去了,渔翁登上山来找他。
他对樵夫说,你把那砍柴的斧子扔了,我好把那渔船丢弃。
一起去找个安安静静没人打扰的地方闲坐着。
全元曲原文与解析
![全元曲原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a4c92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0.png)
全元曲原文与解析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创作和发展于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
全元曲作为元曲的一种流派,是对明代的四大奇书《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明显模仿和继承,涵盖了历史、戏剧、浪漫、唐宋才子佳人等各个领域的题材。
本文将带您一起欣赏并解析一段全元曲原文,体会其独特之处。
(以下是全元曲原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舟中的人物,应接不暇。
谁爲伊消得人憔悴?树栖何处晚啼乌?路旁人,乍见之,始为有思家。
波才未复平,泪已先倾下。
波澜由我,更添飞絮,但恐阅后有闷时。
舟中夫婿,水调歌头,暗中有人呼。
半夜雷轰不惊人,轰雷乍惊起故问。
江上明月共潮来。
云溪友朋,且听忍欢床里笑语。
青楼别后,家家碧花笼飞絮。
北纬九十,东倾二百六。
曾宝街,张宝街,十三道人横排四。
阊门日暮开,阖门深院静无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草堂俨然,礼坛雄丽,天地其间。
柳车云板非关恩。
深宫明月半弯腰。
(以上是全元曲原文)以上全元曲原文选自元代杨维桢的《望海潮》。
杨维桢是元代优秀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的作品在元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这段原文中,杨维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南地区的风景和舟中人物。
他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钱塘江畔的繁华景象。
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他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这段原文中,杨维桢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
例如,他使用了对偶、拟人和夸张等手法,使文字更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
同时,他也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变化。
这段全元曲原文用文字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通过欣赏和解析这段原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全元曲的创作特点,还能够感受到元曲这一艺术形式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全元曲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解析全元曲原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
《元曲精选大全集》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元曲精选大全集》原文+译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4e4ba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7.png)
《元曲精选大全集》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
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狭义的曲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
曲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而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
音乐部分亦有宫调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宫四调。
鹦鹉曲(白贲)侬家鹦鹉洲边住①,是个不识字渔父②。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③,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④。
注释①鹦鹉洲:在今武汉市汉阳西南长江中。
②父:对老年男人的称呼。
③觉来时满眼青山暮: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④甚也有安排我处:甚,此处做“是”讲。
指天公安排他作了渔父。
译文我家就在鹦鹉洲旁居住,我是个不识字的渔夫。
乘一叶扁舟任它在浪花里飘流,在江南烟雨蒙蒙中酣然睡名。
醒来时天晴雨住,满眼青山更加苍翠,抖动着蓑衣回去。
看来是从前错怨了老天爷,真是也有安置我的去处。
赏析乍看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
以下所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渔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观。
“算从前错怨天公”的“算”字,是习用的勉强承认的词。
“错怨天公”作者是怨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地位。
“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
此处“甚”字,也是带有勉强承认的语气,实质是对天公的安排,极大不满,暗含着怀才不遇的怨愤。
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
当时,在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
白贲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为时短暂。
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心声。
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①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②滩头。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d7ced49b6648d7c1c746b2.png)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元曲三百首原序昔吴公子札观周乐~闻大雅~曰:‚曲而有直体‛,颂~则曰:‚曲而不屈。
‛前尝假‚直‛、‚不屈‛二义论有元之曲。
夫唐诗、宋词、元曲~自时代言之者~各有其所胜。
然诗必雅正~词善达要眇之情~曲则庄谐并陈~包涵恢广。
自体臸言之~亦各有其专至~不相侔也。
惟诗在唐后~一再演变~虽曰未穷~途径之凿辟殆尽。
若词随宋亡而亡~形体徒存~不复能别开异境。
独曲未造极~世称元曲~顾曲实非元所能尽耳。
往在南都~中敏有《元曲三百首》之辑~盖踵蘅塘退士之于唐诗、强村翁之于宋词而为者。
时元曲传本~仅有杨朝英二选与天一阁藏《乐府群玉》~诸家别集及《乐府新声》尚未得见~故卷中所录颇不称。
或二三首~或十数首~而张可久多至七十二首。
选录初毕~殊未自惬。
今年~前从闽海还渝城~居北碚山馆~纂《全元曲》二百二十八卷成~因取中敏旧选~略加删定~去南都始订兹编且十七年矣。
而今日之世~为五千年来所未曾睹~凡百旧交~何足状当前情事万一,描影绘声~惟酣畅淋漓~‚直‛、‚不屈‛之曲体其庶几乎:是涵泳无妨元曲之中~而取材必在元曲之外。
《元曲三百首》者~聊备体格~供来者之玩索而已。
形疏意洒数苔盆~绿叶扶花香绕魂~小径兰房惹梦痕。
掩纱门~一半儿撩人一半儿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
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https://img.taocdn.com/s3/m/41ca469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0.png)
元曲三百首《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释]1.白朴:元代著名的杂剧与散曲作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白蘋(pi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3.红蓼(lia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4.刎颈交:刎,割;颈,脖子。
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
5.忘机友:机,机巧、机心。
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6.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仙吕·寄生草》饮白朴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注释]1.醃:(yan1)2.醅:(pei1)[作者介绍]白朴(1226~1306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
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
其父白华任金朝枢密院判官,金哀宗开兴元年(1232),蒙古军攻南京(今开封),白华随哀宗奔归德,白朴则与母留南京。
次年金将崔立叛降,南京失陷。
崔立掳王公大臣妻女送往蒙古军中,白朴母亲也在其内。
这时白朴尚年幼,由他父亲的好友元好问带领,渡河至山东聊城,又迁居山西忻州。
元好问视他如亲子。
数年后白华北归,白朴随父依元名将史天泽,客居真定。
元世祖中统初,史天泽曾将他推荐给朝廷,白朴再三辞谢。
后师巨源又荐他从政,也不就,终身未仕。
至元十七年(1280)移居金陵,纵情诗酒。
白朴自幼聪慧,善于默记,早年习诗赋,后精于度曲。
元好问颇赞赏他的才华:“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
”(王博文《天籁集·序》)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致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
他的怀古词,如〔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水调歌头〕《初至金陵》等篇,寄托了故国之思,感慨很深:“长江不管兴亡,谩流尽英雄泪万行。
问乌衣旧宅,谁家作主?白头老子,今日还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三百首》(一)附译文骤雨打新荷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译文】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颇为凉爽。
石榴花初次绽放,妖娆艳丽喷射香波。
老燕携带小燕呀呀相呼,高高柳枝上蝉鸣相和。
骤雨霎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嫩绿新荷。
人生能有几多日月,想起那良辰美景,好像一场梦幻初过。
穷困通达一切都由前世决定,何须要自己苦苦操劳。
邀请友人宾朋玩赏,对着酒樽浅斟低唱,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日月轮转,来往穿梭。
小桃红·采莲女其一杨果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
夜如何?今夜如何过?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译文】采莲人唱采莲歌,杨柳岸小舟轻轻过,全不管把鸳鸯好梦都惊破。
夜如何?今夜怎么过?有人独自来到江楼卧。
不要唱那伤心的南朝旧曲,引得沦落人泪珠频频落。
小桃红·采莲女其二杨果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
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译文】荷花湖上掉转船头正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子吹,琵琶一曲引得泪频滴。
盼望远方人儿早日归,芙蓉凋谢了还不见有消息。
深夜里多少凄凉涌上心里,你看那鸳鸯、白鹭,时时处处,哪有不双飞?干荷叶刘秉忠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了清香,越添黄。
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秋江上。
【译文】枯干的荷叶,颜色苍黄,干巴的老茎在风中不定地摇晃。
清香一天天消减,颜色一天天发黄。
都是因为昨夜下了一场霜,秋江上荷叶更加寂寞和凄凉。
干荷叶刘秉忠干荷叶,色无多,不耐风霜锉。
贴秋波,倒枝柯。
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译文】枯干的荷叶,翠绿颜色已不多,受不了寒风吹打严霜锉。
它紧贴在水波上,枝茎早已枯折和倾倒。
听那宫女还唱《采莲歌》,昔日繁华就像一场梦过。
干荷叶刘秉忠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
宋高宗,一场空。
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译文】南高峰,北高峰,迷蒙惨淡烟霞昏红。
偏安杭州的宋高宗,倒头来是一场空。
吴山酒旗依旧在飘动,杭州已做了吴越南宋两朝梦。
醉中天·咏大胡蝶王鼎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是风流孽种?吓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扇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译文】硕大的蝴蝶双翅驾着浩荡东风,打破庄周的梦境。
三百座名园花蜜采个空。
难道是天生的风流孽种?看它吓杀了多少寻芳的蜜蜂。
它轻轻一飞动,把卖花人都扇过了桥东。
一半儿·题情王鼎鸦翎般水鬓似刀裁,小颗颗芙蓉花额儿窄。
待不梳妆怕娘左猜。
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
【译文】鸦翎般如水的鬓发像刀裁,戴着一小颗颗芙蓉花儿额头窄,不想梳妆又怕娘胡乱猜。
只好勉强插金钗,发髻梳得一半儿蓬松一半儿歪。
一半儿·题情王鼎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
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译文】分别以后,缕金衣宽松了许多,红颜憔悴身体消瘦不少,流了多少眼泪只有衫袖知道。
盼望心上人归来,衫袖刚干了一半,另一半又已湿透。
小桃红·西园秋暮盍志学玉簪金菊露凝秋,酿出西园秀。
烟柳新来为谁瘦?畅风流,醉归不记黄昏后。
小糟细酒,锦堂晴昼,拼却再扶头。
【译文】玉簪草金菊花落满秋霜,熏染得西园分外俊秀。
落尽柳叶的柳枝为谁这般消瘦?醉归来,记不得已到黄昏后,真风流。
晴天丽日,华丽厅堂,精制的佳酿,拼着它,喝个一醉方休。
小桃红·江岸水灯盍志学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
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译文】万家灯火,热热闹闹,汇聚桥头;十里江岸,灯光璀璨,相互映照。
凤灯飞舞,鸾灯腾跃,气势绝妙。
多么可爱的元宵晚上,波涛间奔涌出蓬莱仙岛。
香烟乱飘,焰火缭绕,笙歌齐发,笑语喧闹,一起飘到玉楼中部。
小桃红·客船夜期盍志学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
官课今年九分办。
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
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译文】云团般烟霭缓缓升起,笼罩江湾,花草芳香溢满东西两岸。
官家赋税已交了九成。
在渡口你追我赶,鱼虾野味都备办。
摆他个杯盘满满,尽情酣饮,欢乐无限,忘却各自艰难。
小桃红·杂咏盍志学杏花开后不曾晴,败尽游人兴。
红雪飞来满芳径。
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
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译文】自从杏花开后啊,就再没有过晴天,败尽了游人的雅兴。
红杏花落如雪,洒满山野芳径。
不由得问春天的黄莺,黄莺默默无语,晚风才安定。
歌女这般有情,夜凉人静时节,歌声响彻醉翁亭。
沉醉东风关汉卿伴夜月银筝凤闲,暖东风绣被常悭。
信沉了鱼,书绝了雁,盼雕鞍万水千山。
本利对相思若不还,则告与那能索债愁眉泪眼。
【译文】月夜独坐,银筝不弹,东风意暖,绣被常掀。
藏信的鱼沉到了水底,捎信的雁无影无踪,只盼骏马跨过万水千山。
连本带利的相思债若不加倍偿还,那索债的哀愁和眼泪将更多几重。
碧玉箫关汉卿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
一搦腰围,宽褪素罗衣。
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没理会。
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
医,越恁的难调理。
【译文】一天天盼你归来,划道道的金篦也磨短了一截。
腰围已瘦成一圈,素罗衣变得又宽又肥。
不知道她患的是什么病?好让人捉摸不明白。
吃什么都没有味啊,这病呀,怎么这般难调理。
大德歌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译文】寒风飘飘,冷雨潇潇,便换做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烦愁伤透了心,扑簌簌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飞抛。
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译文】喝完老酒,新酿的酒又尽情地喝,围着老瓦盆一个个笑呵呵,和山僧村翁一起饮酒唱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译文】南边地里耕种,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样多。
闲暇时把往事一一思量过。
贤德的是他,愚蠢的是我,争一个什么?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译文】自从把你送走,心中总是难离难舍,一缕相思情萦绕不绝。
凭倚栏杆衣袖轻拂银絮。
横斜小溪空自东流,重重山峦把小路遮没,心上的人真的去也!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
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译文】秋日烟岚不断传来采菱人的说话声,江波平静得就像横陈一条绸练。
不要让眼前风光白白流逝啊,让我们一起尽情观赏流连,画船上美人一笑,春风满面。
江山的确美好,终久不是我的故土,不知哪一日是我的归年?庆东原白朴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译文】看看那无忧无虑的忘忧草,看看那笑口常开的含笑花,劝您早早把那官帽挂。
能言善辩的陆贾在哪?满腹韬略的姜子牙在哪?博学能文的豪士张华在哪?千古万世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夫樵客夜谈的闲话。
驻马听·舞白朴凤髻盘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译文】凤凰形的发髻盘成了空花,袅娜的腰肢温润柔滑。
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
鼍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的是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
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寄生草·饮白朴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麯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译文】长醉以后有什么可牵可挂,昏睡不醒还有什么可想可思?让酒糟把功名两个字浸渍,让浊酒把千古兴亡史实掩盖,让酒曲把万丈虹霓壮志葬埋。
穷愁潦倒时,都讥笑屈原自沉不对,但知音人都说陶潜做得对。
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译文】黄芦苇,铺江岸,白花点缀渡口,堤上绿杨成阵,红野草布满滩头。
虽然没有生死与共的至交,却有坦诚不存机心的朋友,胜过人世间的富贵官僚,朋友就是那秋江自由自在的白鹭、沙鸥和这不识字的钓鱼叟。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白朴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译文】难道是杨贵妃还在,她怎样逃脱了马嵬驿的灾?曾经为李白捧砚台,美丽脸庞风流艳绝。
怕不成是挥毫的李白,看着娇态,失手洒下墨点破了桃红般的脸腮。
一半儿·题情白朴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
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译文】云雾般的鬓发像堆积的鸦羽乌黑发亮,微露金莲带动绸裙响沙沙,不能把她比作平常墙外花。
骂你一声俊俏的冤家,一半儿是炽情难当,一半儿是闹着玩耍。
沉醉东风胡祇遹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
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译文】渔翁钓到了鱼心满意足,樵夫砍到了柴眼笑眉舒。
一个收起了钓竿,一个收起了刀斧。
在山林泉石下偶然相遇,两个不识字的乡人却似士大夫,笑呵呵一起谈今论古。
山坡羊·春睡王实甫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
把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译文】螺形的发髻像云般飘散,香气温润着鸳鸯被,掩着闺门感伤春去独个闷睡。
门外柳花纷纷飞,小丫环误以为是下雪,喊一声“下雪了吉祥如意!”把做团圆梦的人儿猛惊起。
谁,这么不作美?呸,原来是你!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译文】自别后望不尽远山隐约迷蒙,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
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听暮雨落纷纷。
怕黄昏黄昏偏偏又来临,不伤心又叫人怎能不伤心?新泪痕一层层压着旧泪痕,断肠人长忆断肠人。
问今春我的身体瘦了几分?看裙带一下就宽了三寸。
喜春来伯颜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译文】金鱼玉带罗袍扣得齐整,黑色的车盖,红色的旗帜,位居五侯,指点万里山河我在笔尖头,建功立业,得意之秋,要为帝王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