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
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手指好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领读。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三、朗读课文: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
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
(指读)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1)指导朗读。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山水诗,并能欣赏一首山水诗。
2.学习知识点:识字、领会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江南的早春景象。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词语的意义和富有感情色彩的意境;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性认识;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名词解释。
2.引导学生谈论早春江南的美丽景象,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江南的美。
二、学习课文(30分钟)1.朗读课文,并带领学生一起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并注重基本词语理解和词语的感情色彩。
3.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体会诗歌的意境。
4.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字句用法、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欣赏音乐(15分钟)1.播放古筝演奏的《江南水乡·春色满园》。
2.让学生聆听音乐,体验江南春色。
3.引导学生表述自己感受的语言和意境。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文艺性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创作一首短诗,表达对江南的思考和感觉。
2.演讲展示:学生将自己的诗作进行演讲或朗诵展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江南的文化氛围。
课后作业:1.背诵本课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意境;2.完成若干几天的作业,并能够合理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山水诗歌的课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帮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江南的义和文化氛围。
学生应该注重词语的意思和诗歌的表达手法,也应该加强课外练习和自行查找资料的能力,这么样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个别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弱,课下要给予额外辅导。
《江南》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3)随文识字“采”:借助“采”字字源演变指导“采”的意思是摘取,选取。图文结合拓展“采”字组词:采蜜、采草莓、采茶。
(4)理解“江南可采莲”: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5)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见过“莲叶何田田”的情景吗?
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情景(板书:莲叶何田田):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3)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西”。
(1)老师带读“西”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西”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第一笔横比较短。
★方框要写得宽一点儿、扁一点儿。
★中间两笔分别在竖中线两侧。
★最后一笔横封口。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意思相对: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理解诗意:联系诗句填一填。
鱼儿在荷叶间玩( )的游戏,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答案:捉迷藏 东 西 南 北)
(4)实际运用:给教室找一找东、南、西、北方向。
(5)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鱼儿,看看“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应该在莲叶的什么位置。
教学过程设计
《江南》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玩九宫格翻卡片游戏,读对九宫格上的词语,就可以翻开卡片看卡片后的图案,教师正音,评价。
江南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地理位置、风景特色。
2.描绘江南的风景和特色。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江南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
2.教学难点:如何描绘江南的风景和特色。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黑板上绘制出江南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播放视频
播放介绍江南的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和生活习惯等。
3. 图片展示
展示江南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江南的风景特色。
4. 讲解文本内容
教师读取课文《江南》的内容,让学生听懂并理解文章大意。
5. 阅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并记录要点。
6. 分组讨论
根据课文内容和图片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讨论江南的风景和特色,最后互相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7. 个人表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江南的印象和观感,并展示到黑板上。
8.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回顾江南的地理位置、风景特色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及学生写作表达的重点。
四、教学反思
1.通过视频材料和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江南的风景和特色;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彼此展示,更好地发掘课文内涵;
3.通过个人表达,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实际提高,更好地理解江南文化。
江南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1.熟悉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文化;2.掌握“江南”这一地名的拼音及其意义;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2.“江南”地名的拼音及其意义;3.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2.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课文《江南》;2.课件及多媒体设备;3.绘制江南地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加深学生对“江南”地名的了解,引导学生看图片,用几个关键词描述江南这个地方;2.制作或印刷江南地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交流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色;3.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江南》的内容,以及在当地游玩的感受,切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阅读理解1.播放课件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跟读课文,并结合图像逐段解读;2.教师解释生字词、生僻字的拼音和意义;3.针对每段文字,开展口语训练,让学生回答问题和讲述自己的理解;4.采用问答式、遍历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能力。
三、深入探究1.协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结合图像感知地区特色;2.指导学生分析江南文化内涵,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3.以团队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热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江南这个地方。
四、综合应用1.制作一张包含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海报;2.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份PPT,展示江南地区美景、历史和文化。
五、总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2.教师展示各组学生制作的海报和PPT,并进行点评;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
课后练习1.完成与本节课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2.写出对江南地区的认识、感受和体验。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江南这个地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江南(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点;2.掌握生词“稻谷”、“丰收”、“胜景”;3.能听、说、认读本课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点,掌握生词。
2.教学难点:呈现江南地区环境和特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互动性实物等方式呈现。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活动1.听歌曲《江南》齐唱,情感预热。
2.展示江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预测一下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特点。
2. 课堂活动(1)呈现课文1.分小组展示图片、PPT等,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点;2.朗读课文、音、调味道,聆听江南的美丽。
3.教师手持图片、物品等实物,让学生在三分钟内进行信息提取,思考问题在讲解后回答。
(2)读课文1.师生齐读课文,认真听读发音,理解词意;2.教师对生词进行讲解、用例说明,重点词语供学生重反复背诵。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让组员集思广益,及时掌握知识点,对问题共同探讨;2.设计讨论小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充分开展小组合作、互动等活动。
3.师生共同评论,通过讨论达到更好地学习目的,把握学生基本能力。
3. 课后活动1.完成学生听、说、认读本课课文的同步测试;2.教育孩子对江南自然风光的保护意识,让家长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环境,并纪录下来;3.让孩子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创造江南的多彩世界。
四、总结评价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教学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特点,同时提高孩子们的关注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活动性强、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在课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学习。
3.江南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3.江南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流利地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流利地表达。
3. 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流利地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江南》的第一课时,知道了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江南》的第二课时,一起去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你们准备好了吗?2. 学生回答:准备好了!二、新课展示1.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2.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江南的哪些美景?(2)学生回答: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
(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美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流利地表达。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4. 感受江南水乡的美(1)教师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江南水乡美在哪里?(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江南水乡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2. 学生谈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正确朗读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生字词。
我觉得江南水乡真的很美,以后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这首儿童诗,了解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2.通过颂扬江南之美,引导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向往;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中的意思,尤其是与江南风光相关的词语;2.能够准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江南美景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重点让学生了解江南这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感受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了解江南的建筑、园林、美食、苏绣等等。
让学生对祖国的美丽地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江南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欣赏江南的自然风光,并提问:“这是哪里?”“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我们去过吗?”2. 学习诗歌(20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并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岸边、遮天蔽日、似箭、游荡、环绕、欢笑声、天鹅、钢琴声、青蛙、池塘、鱼儿、梦幻、鸟儿、苏绣”。
3. 注重感受(20分钟)教师让学生重点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你们最喜欢诗歌中哪句话?”“为什么?”4. 描写江南(20分钟)教师让学生细读诗歌中的描写,并让学生思考和发言:“江南有什么特别的美?美在哪里?美的是什么?”5.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然后进行梳理。
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本课的诗歌;2.带着家长去附近的公园或湖边,观察身边的美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美好的情感。
课上安排了多个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节课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让学生得到了视觉和情感上的体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学会仿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朗读,以及引导分析课文,以江南都有些什么?为中心问题,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培养分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发现江南的美,同时在句子中完成生字词的读音以及意思教学,最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美景,感受诗歌语言的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何田田”、“戏”的意思。
一、新课导入1.创设情境(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江南》吧!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江南)(2)复习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2.以媒体辅助学文(1)导学:不知不觉,我们已经采了满满一篮的莲蓬,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
(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二、感悟意境(一)整体感知1.引导: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
让我们再次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吧!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说说江南的美美在哪里?2.学生交流汇报,明确江南的美美在莲叶,美在鱼儿。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二)感悟意境1.学习:江南可采莲(1)导学:江南是个水乡,水多,荷花就多。
荷花谢了,就结了莲蓬,这就是莲蓬(课件出示莲蓬图片)。
到了秋天,莲蓬熟了,就是姑娘们采莲的时候。
你看,图中的人在干什么?预设:图中的人在采莲蓬。
(2)引导:是啊,到了秋天,江南真是个采莲的好地方!用书中的诗句怎么说呢?预设:江南可采莲指导朗读。
这么多莲蓬,我们跟着小朋友一起去采莲,多么开心呀!带着开心的语气读:看着这满满一篮子的莲蓬,丰收的喜悦油然而生,请读出丰收的喜悦:2.学习:莲叶何田田。
(1)导学:江南采莲的季节又到了,采莲姑娘们划着小船在池塘里快乐地采莲,(课件出示莲叶图)请看这莲叶图,用:莲叶真啊说一句话。
3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江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夫景。
3.激发学生对江南和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理解“何田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就全都开了,这个地方就是一一江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哪里?让我们去找找它吧!2.了解江南地理位置(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出长江)长江是一条很长很长的河,自西向东,流经我国好多个省市。
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就是江南。
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个地方既没有北方的干冷,也不像岭南的湿热,它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色。
)3.音乐渲染创设情境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边听边观看江南水乡的美景)预设: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二. 再读课文过渡:是呀,江南美得像一副画,美得像一首诗,美得让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赞美连连,为它写了很多很多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流传了很久很久,几乎每个人张口就来的诗歌,看看它是怎么描述江南的美的。
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想想这首诗写了江南的什么?三. 感知了解“莲”1.江南到处是莲花!板书“莲叶”、“莲花”、“鱼”。
师边范写“鱼”边述:这是鱼头,“田”是鱼身,鱼尾巴在水里就是“一”。
其实,字写好了,也是一幅漂亮的画。
2.这首诗有几行几句?(七行两句,前一句写莲叶,后一句写鱼)3.我们先学习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
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
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
(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也可请去过江南的学生展示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 (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
2.认识中国地图,能够标出江南地区的位置。
3.掌握准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江南地区的基本情况,认识中国地图,准确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形成综合性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江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并引导学生在课前研读课文,预习本节课。
2. 讲授课文1.课文朗读。
让学生各自认真阅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句逐字朗读。
2.课文理解。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到江南的位置,然后讲解江南的地理情况。
接着,教师分别解释一下生字的含义,然后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课后练习1.阅读练习。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讲解课文的大意,同时渐进式地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课文背诵。
让学生整体朗读,并渐进式地进行课文背诵练习。
然后,要求学生将所背诵的课文录音上传至班级网盘中,促进课外学习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学生通过颜色笔将中国地图上的江南区域圈出,并写出江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以及自己的感受。
同时,要求学生继续温习课文,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江南自然环境水网纵横、江南水乡;自然资源丰富人文风情山水田园、文化历史悠久;南粤音乐、姑苏词派、江浙沪小吃等六、教学反思1.该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同时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地图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学会地理方位、学会珍爱自然有很大帮助,课堂展现了较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在课后点评中,有个别学生存在较大的发音准确度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语音练习和个别调整。
3 江南 第2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 江南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3课江南(第2课时)1.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背诵诗歌。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1.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背诵诗歌。
1.会写竖钩和竖弯2个笔画。
2.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复习旧知教师: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还学习了生字,哪位同学愿意把这首诗准确、有节奏地朗读一下呢?(1)点名,学生进行朗读。
(2)全班齐读。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江南美景的吧。
探究新知一、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找一找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荷花、荷叶还有鱼。
教师:荷叶茂盛,荷花盛开,莲蓬饱满,正是做什么的时候?用诗中的词语说一说。
学生:采莲。
教师:采莲人采莲,那鱼儿们在干什么呢?用诗句回答一下。
学生: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鱼儿们在莲叶间游来游去,正忙着玩耍呢。
我们再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师生齐读。
)(二)探究二:学习第1~2句。
教师:(出示荷叶图。
)图中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用“我看到()的荷叶”说一说。
预设:学生1:我看到大大的荷叶。
学生2:我看到圆圆的荷叶。
学生3:我看到绿绿的荷叶。
学生4:我看到很多的荷叶。
教师:这就是“莲叶何田田”所描写的画面,是不是很美呀?江南美景里不仅有荷叶,还有荷花,用“我看到()的荷花”再来说一说吧。
预设:学生1:我看到美丽的荷花。
学生2:我看到粉粉的荷花。
学生3:我看到盛开的荷花。
教师:绿色的荷叶衬着粉色的荷花,真是美丽呀!在这时候采莲人撑着小船来了,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非常开心!教师: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吧。
(师生齐读。
)(三)探究三:学习第3~7句。
教师: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鱼儿们也来玩耍了。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特点和历史。
2.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理解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包括生词和熟词。
2.掌握文章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的课文内容,发散学生对江南的印象。
2.准备影片或图片,介绍江南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2. 阅读任务(15分钟)1.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读懂课文文章《江南》。
2.引导学生使用阅读方法,理解文中的生词和熟词。
3. 感性认识(20分钟)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
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对江南的感性认识和印象。
4. 听、说、读、写(30分钟)1.分组开展听写和口头表达,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文章中的词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分组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自由创作,发扬表达能力。
5. 总结(5分钟)1.打造语文学习的“金字塔”,理解江南和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2.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复习巩固。
五、板书设计1.生词:江南、沿海、流经、白色鹭鸟、潮汐、文化2.阅读方法:逐段理解,拆解生词,整理思路3.感性认识:地域特点,文化传承4.听、说、读、写:听写、口头表达、朗读、自由创作六、教学评估1.阅读理解测试: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2.团队表述评分:根据小组表述掌握的程度进行评分。
3.完成作业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延伸1.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究,深入了解江南文化的细节和特点。
2.老师可安排学生进行游学活动,亲身感受江南地区的地理和风土人情。
江南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江南》这首诗词表达的情感和意境2.能够正确朗读全诗,并在理解概括全诗的基础上完成分段阅读3.学会使用语言描述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面理解和把握《江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用语言描述江南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全诗欣赏:逐句阅读全诗,理解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品味诗词表达的江南美景和文化魅力2.分段朗读:将全诗分成三段,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段朗读,使学生对诗词的语言感受更加深刻。
3.写作练习: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详细描述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以及述及作者所表达情感的细节。
方法1.情景再现法:让学生通过图像和录像的方式,感受江南的美景和文化氛围,对诗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合作探究法: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和研究分段朗读中诗句的表现手段,进一步理解语言特点和修辞效果。
3.领域拓展法:引入更多的关于江南文化特色的信息,作为学生展开写作练习的参考材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情感表达教师邀请学生通过欣赏江南的图片和录像等素材,感受江南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
同时,和学生一起谈论作者写诗的情感,耳濡目染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
步骤二:全诗欣赏教师逐句读诗,说明每个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听懂全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再朗读全诗,并且一起探讨有关江南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表现出的江南景象和内心情感。
步骤三:分段朗读教师将全诗分成三段,指导学生进行分段朗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分段分别表达的情绪和景象。
步骤四:集体探究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解析诗词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便于学生理解,并分析所用的比喻和意象。
步骤五:写作练习最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江南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的短文。
教师可以提供模板或样例,作为学生的参考,指导学生用诗词中的语言元素来描绘江南的美景和文化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作技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第二课时)(教案)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江南》的意义和内涵,领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本中的生字词和词语;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自由思考和表达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江南》这篇课文的基本意义和内涵,领会课文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念;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情感化教学法:通过引入情感元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理解课文的情感色彩;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表达能力;3.归纳总结法:对学生背诵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江南”的图片,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图片的看法及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本课的主题。
第二步:语文活动(15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内容;2.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每段内容的意义;3.教师介绍和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和词语;第三步:情感分析(10分钟)1.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中情感元素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传递的人生哲理;2.教师逐个讨论每个段落所包含的情感元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启发学生思考。
第四步:总结思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和感受;2.教师依次点评每个学生的发言,并进行总结。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完成填空题;2.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江南》的内涵和情感色彩,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情感化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效果显著。
江南(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2.学习表达江南地区的特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祖国风土人情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2.掌握表达江南地区的特点和优美自然风光的语言表达;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感受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2.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江南地区的特点和自然风光。
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课是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课《江南》。
2. 课外扩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小说、游记等,了解更多关于江南地区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1. 视觉方式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视觉资料来感受江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朗读方式通过师生朗读教材、口头复述及表演等方式,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 互动方式采取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对江南地区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授课时间: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江南地区的短视频或PPT,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对图片的看、思、想,感受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情味道。
2. 课堂讲解(授课时间: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江南的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
3. 听读练习(授课时间:2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以句子、段落为单位,细致分解课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表达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的感受,纠正语音语调和语法错误。
4. 互动探究(授课时间:15分钟)采取小组方式,结合图片展示、地图介绍等,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后作业(授课时间:5分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综合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资料、背诵课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发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江南》这首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通过诗歌语言、音韵变化等,帮助学生发展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感。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古诗文语言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2.启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明确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通过此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学会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语言、音韵变化等,帮助学生发展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件2.课文及注释3.黑板、白板、彩色粉笔4.学生自己制作的环保小标语五、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美景的视频,让学生先观看,进入诗歌主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回忆自己曾经看过哪些美景,有什么感受,这些建筑与自然之美是否是我们共享的,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美景。
2.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江南》。
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江南”的大致位置,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学会如何朗读古诗:“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验古诗的韵味。
3. 讲解新课(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
2.解释生字词语,增加学生对古文理解。
3.讲解诗歌意境,采用图片展示,视觉和言语化相结合,帮助学生有效传递语言情感。
4. 学习体验(20分钟)1.学生: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重读课文《江南》,初步体会古诗的音韵,并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内心的喜悦。
2.教师:通过样板篇让学生体验创作,学生在自己的小记事本里,写下自己对家、校园、公园等自然美景、环境保护等的体验与感受。
经教师指导,让学生最后以自己的语言编写一首小诗。
5. 作文评价(15分钟)1.学生向全班表演自己的小诗歌,教师随机从中抽取几篇分享给全班学生评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课文3江南 第2课时
教案标题: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课文3《江南》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江南》,并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可”“田田”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可”等9个生字,会写“可”“田”等4个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过讲解笔画笔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美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可”等9个生字,会写“可”“田”等4个字。
2. 教学难点:(1)理解词语“可”“田田”的意思。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对江南水乡的了解。
(3)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江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词语(1)教师出示词语“可”“田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教师总结词语的意思。
4. 认读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可”等9个生字。
(2)学生自由认读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教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其他学生评价。
5. 书写生字(1)教师讲解“可”“田”等4个字的笔画笔顺。
(2)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江南》,抄写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理解诗意,诵读课文,多种形式感受江南“莲叶”之美、“采莲”之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欣赏江南美景图
2.板书课题,引入
二、理解诗意,指导情感朗读
1.读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感受江南“莲之美”。
(1)理解第一行,指导朗读
(2)情景理解第二行
(3)多种形式情感朗读第一句。
2.读后几行诗句,感受“鱼之乐”。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
“东西”“南北”两组反义词
(2)发挥想象,体会小鱼的快乐
(3)指导朗读
3.情感朗读全诗
三、借助汉语的语音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1.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诗吟诵的掌握情况
2.结合诗句讲解吟诵的基本知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多种形式吟诵诗歌,感受江南之美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