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建筑设计]论建筑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建筑艺术与建筑学的关系

建筑艺术与建筑学的关系建筑艺术与建筑学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且紧密相连的角色。
建筑艺术以其创造性、美学和表达性的特点,帮助塑造建筑的外观和形式,而建筑学则关注于实践和技术,研究建筑的结构与功能。
本文将探讨建筑艺术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强调它们的互动性和相辅相成的性质。
1. 建筑艺术的作用及特点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结合建筑与美学原则,创造出令人赞叹的建筑物。
建筑艺术追求创意和独特性,以建筑物的外观、材料和形式来表达情感和理念。
它注重在空间中产生情感共鸣和美感体验,塑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形象。
2. 建筑学的定义和职能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学科,它关注建筑的实用性、结构、安全性和功能性。
建筑学通过探索建筑物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技术,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学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符合人类需求的空间解决方案。
3. 建筑艺术与建筑学的互动性建筑艺术与建筑学存在着紧密的互动性,两者互补且相辅相成。
建筑艺术的创意和美学元素为建筑学提供了灵感和方向,使建筑师能够设计出更具艺术价值和美感的建筑物。
同时,建筑学提供了实践和技术的基础,使建筑艺术能够得以实现。
4. 建筑艺术与建筑学的共同目标尽管建筑艺术和建筑学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的共同目标是创造优质且实用的建筑作品。
艺术和技术需要相互结合,以确保建筑物既有美感又具备功能性。
只有在平衡美学与实用性的基础上,建筑作品才能真正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5. 当代建筑实践中的关系在当代建筑实践中,建筑艺术和建筑学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建筑师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打破常规,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建筑艺术的创新和建筑学的发展相互促进,推动了建筑领域的进步。
总结:建筑艺术与建筑学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和影响着彼此的发展。
建筑艺术提供了创造性和美学元素,为建筑学带来灵感和方向;而建筑学则为建筑艺术的实现提供技术和实践的支持。
通过紧密合作,建筑艺术和建筑学共同致力于创造出美观、实用且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作品,推动建筑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综述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相结合

一
、
房屋建筑首要是居住作用 ,在满 足人们 基本的条件之后 ,随着人 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的改善,人们在满足居住 的基 本需求时 ,也 开始追求视觉上 的享受 。建筑 艺术是指按照 美的规律 ,运用建筑艺术独特 的艺术语言 , 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 审美价值,具有 象征性和形式美 ,体现 出民族 性和时代感 。 以其功能性特 点为标准 ,建筑 艺术可分为纪 念性建筑 、宫殿 陵墓建筑 、宗教建筑、住宅 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 从总体 来说 ,建筑 艺术 与工艺美术一样 ,也是一种 实用性与审美性相 结合 的艺术。建筑的本质 是人类建造 以供居住和 活动的生活场所 ,所 以,实用性 是建筑 的首要功能 ;只是 随着人 类实践 的发 展,物 质技术的进步 ,建筑越来 越具有审美价值 。 2 、建筑艺术 的形象感染性 建筑是 实用价 值与审美价值 、工程技术 与艺术手段相 结合 的美术 门类 。表现形式有 城乡建筑 、各种类型房屋 、陵墓 、园林 、纪 念 性建 筑及 其他 建筑 设 施 的总体 和个 别 设 计 、风格 、艺术价值 。建筑艺术主要 是通过 空 间实体 的造型和结构安排结合 自然环 境来 发挥 审美 功能,同时也通过合理 的实用 功能 和先进 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 。建筑 的 造 型主要是 由几何形 的线 、面 、体组成,除 了其中包含 的形式美法则给人 以感官的愉快 外 ,还可 以运用象征 的手法表现 某种 特定的 具 体 内容 ,特别是纪念性建筑 ,往往都有特 定 的象征主题 。建筑是我 国的城市化建设和 人 们物质生活 的标志之 一。建筑 产品的设计 和实施要受 到地 理环境 、气候条件、人文环 境、 城 市进程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 与此 同时 ,建筑 的空间含量大、艺术表达方 式和特色 明显。一般可 以加入绘画 、雕塑 、 园 林 、音 乐 等 要 素 ,所 以 说 , 我 国建 筑 建 设 中既可 以突破纯 实用或纯技术的限制又可 以
建筑与艺术的关系浅析

建筑与艺术的关系浅析摘要:从古至今,中外建筑史也是一部艺术史,建筑是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
本文阐述了如何看待建筑艺术,从艺术的视角分析建筑美学的规律,并基于某现代建筑的设计分析建筑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建筑;功能;艺术;引言建筑是一种唯美的艺术,黑格尔认为建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艺术品,他解释了建筑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
设计师按照自身对美学和科学规律的认识,将不同的性状、形状的构件组织成有艺术韵律的建筑。
建筑物就犹如一首完美的歌曲,在歌颂着文明的起源,建筑物立面图上的门窗是这首歌曲里跳跃的音符,在婉转地表达着设计师们的情感。
建筑物显然不是单纯地凝固而单板的,建筑物功能与艺术的存在,使之具有了高层次的精神张力。
建筑艺术的存在而使得建筑物呈现给人们四维空间的拓扑结构,在人们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与鉴赏中,古老建筑会焕发出新时代的价值。
1建筑艺术概述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
体现为城乡建筑环境、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建筑小品和某些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也指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和手法。
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
建筑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建筑是泛指人类活动所需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它是结合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土木工程与建筑工程的一大艺术创作活动。
建筑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类改善物质生活环境的初衷,追求居住环境与生产活动空间环境的的需求。
建筑立体通过建筑群体的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而形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建筑艺术还是一种通过建筑物的装饰、雕刻、绘画等不同方面的艺术形式组成的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摘要】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格融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
古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不断推动着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古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使得建筑设计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
现代建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建筑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和发掘。
【关键词】古建筑,现代建筑,融合,文化价值,发展背景,传统建筑元素,特点对比,风格创新,启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意义,价值。
1. 引言1.1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通过古建筑,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工艺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现代建筑在吸收古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建筑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既可以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建筑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展现出的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古建筑在中国长久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建筑美学——关于建筑艺术交融与中西方建筑美学的

173浅谈建筑美学——关于建筑艺术交融与中西方建筑美学的探讨云意茹 西南科技大学摘 要:建筑是一种大地营造,借用梁思成先生的一句话:“建筑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展示于广阔地平线上的空间文化形态。
是人类按照一定目的,运用一定材料,把握一定技术和美学智慧的大地营造。
”一个好的作品不能只看外观是否漂亮,设计是否前卫、独特,而是建筑可以使所在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变得更有机,人们愿意身处其中,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关键词: 建筑美学;音乐 空间;当代建筑美学;古代东方建筑建筑是一种艺术,既然谈艺术,这里先从另一极其相似的艺术说起。
理学家莱辛(Lessing.1729-1781)在美学论著《拉奥孔》(1766)中探讨了画和诗两种艺术在本体上的存在方式之不同——雕塑、绘画之类空间艺术表达的是最精彩的“固定的一瞬间”,而诗则模拟在时间上连续不断的行动,因此画属于空间艺术,而诗属于时间艺术。
按照这种将艺术划分为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本体论模式,建筑和音乐分居空间与时间两头,是对比与类比的关系。
难怪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说过:“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知道,在视觉领域里,我们的文明还没有达到它在音乐里所达到的水平?没有一座分解为长度、宽度或者体积的构筑物,利用了音乐所拥有的那种量度。
这种量度,是为音乐思维服务的工具。
自从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以来,西方人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文化终结乃至于主体终结的体验。
而在建筑领域,继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之后,艾森曼又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
西方学界更多的是从造型的、审美的角度去研究建筑,着眼于形式,这从西方建筑史学和创作上可见端倪。
西方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造型、风格更迭相当清晰,而 20 世纪初的德国的表现主义建筑、美国的功能主义建筑、荷兰的风格主义建筑、苏联的构成主义建筑等更是以建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材料和结构去表现客观世界、甚至就是其本身。
现代主义建筑美学已经习惯于根据合理性事物的最平庸的形式来定向,并将审美的东西以非审美的形式来表现,从而虽然不是有计划地,但却是系统地使我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全面钝化,审美创造力全面退化。
建筑艺术建筑设计融合问题

建筑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问题研究摘要:建筑物就像一尊美丽的艺术品,精美的建筑是设计师把建筑的美观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的结果。
但要分清具体配合的侧重点,有些是着重艺术、美观要求的,有些着重使用功能、生产工艺等等。
关键词:建筑结构;艺术设计;协调性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结构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建筑物是否适用、经济、美观。
特别在高烈度地震区,建筑设计必须在满足结构抗震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建筑物的造型美观、功能完善等等。
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载体设计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活动。
设计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又需要艺术来表达情感。
于是,设计也就成了艺术与技术的载体。
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巨大影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改变了建筑创作的观念,拓展了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表现力,打破了以往单纯从美学角度追求造型表现的框框,开创了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技术性思维”捕捉结构、构造、设备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内在联系,将技术升华为艺术,并使之成为富于时代气息的表现手段。
人类创造了建筑,而建筑又重塑了人类,这是一位历史名人的格言。
我想,这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在人文技术上的,建筑是人的本质的外化,建筑体现了人性,所以,建筑才成为了一门艺术,无论人们怎么从功能上、技术上质疑这是不是艺术,可作为建筑艺术,已被划入了人文学科,设立在艺术学院,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当然是技术上的,它开发了人类的智慧,促进了人的大脑发达,不仅使建筑逐渐变得美仑美奂,而且更为牢靠、更具有多种功能,乃至智能。
二、建筑设计中的二元性我把建筑设计分为“技术性”和“艺术性”。
“建筑构造的技术保证”是建筑二元性的技术成分;而“艺术者表现为另一种形式”,我想就是有人所说的和建筑艺术并驾齐驱的“建筑技术”元。
建筑设计风格及建筑文化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风格及建筑文化间的关系摘要:新时期建筑工程不仅要有过硬的质量,同时还要融入一定的文化元素,承载当地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加强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进而设计出更具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为人们提供更加美观且富有文化气息的建筑景观以及建筑空间环境,最大程度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的融合策略,以期能促使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风格;建筑文化;关系1建筑设计风格及建筑文化间的关系1.1 建筑文化是建筑设计风格形成的条件建筑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对建筑设计风格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和价值观。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对当地的建筑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对西方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古代建筑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观念。
建筑设计风格往往反映了当地社会文化的特点。
例如,在一些宗教或宗族社群中,建筑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功能,与其信仰和社会习俗紧密相连。
此外,不同社会对功能性、隐私、公共空间等问题的看法也会影响建筑设计[1]。
地理条件和气候同样也会对建筑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位于寒冷地区的建筑可能会采用保温材料和特殊结构来适应低温环境,而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则可能会考虑通风和遮阳等因素。
此外,建筑文化也与当地的技术和可用材料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建筑传统和材料资源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
例如,木结构在一些地方发展成为主要的建筑形式,而在另一些地方则是石材或混凝土。
1.2 建筑文化为建筑设计风格注入鲜活的思想建筑文化反映了特定地区和社会的独特历史、信仰和审美观念,通过这些思想和价值观的体现,建筑设计得以在形式、结构、功能和意义上变得丰富多样。
建筑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可以激发建筑师的思想,引导他们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数字化时代的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建筑设计领域也不例外。
数字化技术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创意和表达的可能性,使建筑艺术得以更好地展现。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时代的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设备,将建筑师的设计想法以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设计师可以让用户亲身体验到设计带来的空间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设计方案。
二、数字化建模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建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传统的手绘图纸逐渐被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所取代。
CAD软件可以提供精确的、高效的建筑设计方案,并方便与其他设计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此外,数字化建模技术还能够将设计方案呈现为逼真的三维图像,使设计过程更加直观。
三、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一种集成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工具。
BIM技术可以将建筑设计各个环节的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协调和优化设计。
通过BIM技术,建筑师可以更好地控制设计的质量和成本,并实现与其他设计方面的紧密协作。
四、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建筑材料数字化时代还带来了许多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这些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和美学效果,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例如,透明混凝土、可降解材料、光敏玻璃等新型材料在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赋予建筑更多的功能和表现力。
五、数字化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建筑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数字艺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可以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例如投影艺术、互动装置等。
建筑可以不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建筑物,更是艺术的创造和表达。
建筑技术与艺术相关性论文

浅析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相关性【摘要】建筑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但是由于技术与艺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导致二者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的受到许多的关注。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主要标志。
文章从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关系概述入手,论述了建筑美的基本要素、技术的进步来源于艺术的挑战以及将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结合发展这几大方面。
【关键词】建筑;艺术;技术;结合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其外观不仅可以法应一个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建筑技术作为建筑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以及建筑设备等内容,材料与结构是建筑空间环境的骨架,而建筑所使用的设备是限制建筑水平的技术条件。
建筑的艺术性就是在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当下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时代美学法则的条件下,将艺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过程。
二者在现实的发张中体现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其结合的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的变迁步伐。
1 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关系概述广义的建筑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涉及到建筑业应用到的所有技术,而一座成功的建筑必然是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的产物。
建筑的发展史表明,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出现可以极大的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艺术的发展不仅是在技术层面进行探索,同时也是在艺术方面的不断创新。
1.1 技术的进步来源于艺术的挑战早起的建筑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并没有考虑到建筑的艺术特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人们不单单的要求建筑停留于满足基本需求的层面,更多的是体现建筑美。
建筑美不仅关系到建筑的面貌,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甚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活力,给市民带来艺术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抚慰。
因此建筑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出艺术美的概念,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美感而增设里斗拱、屋顶的翘角飞檐等,或者是在建筑的表面雕刻兽纹。
当现实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于现实建筑的不满足时,就会想到新的建筑形式,而新的建筑形式需要更高的建筑技术,而这就会极大的促进人们去发现如何实现提升美的建筑技术。
建筑与艺术的交融——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前言首先,衷心感谢蒋晓风老师一学年的悉心指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我运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从建筑总体环境布局、功能与流线、造型艺术和空间特点四个角度,全方面地分析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本文尝试通过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个非理性造型建筑,并在分析过程中思考与感悟,最终取得了收获。
目录前言一.建筑概况 (2)二.总体环境布局 (4)三.功能与流线 (6)(一)功能分区(二)交通流线(三)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分析图四.造型艺术 (9)(一)非线性外形(二)雕塑式建筑(三)钛金属装饰外表面五.空间特点 (13)(一)入口序列(二)中央大厅(三)空间组合方式分析(四)展厅空间分析(五)采光分析(六)广场与高塔——空间序列的终止六.感悟与收获 (19)一.建筑概况名称: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建筑类型:博览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建成时间:1997建筑规模:建筑占地面积24000m2展览空间面积11000m2建筑简介: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落成就以独特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它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作。
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成十九个展示厅,其中一间是全世界最大的展厅之一。
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使用钛金属,不同功能采用相应不同的材料,这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工业传统遥相呼应。
这个作品中表达的那种西班牙文化和既激扬又沉静的诗意,不仅倾倒了全世界的万千民众,也折服了无数对盖里满怀偏见的建筑师。
浅谈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的关系

1 从 古代 建筑 看建 筑结 构与 建筑 艺术 的关 系 中外古代建筑 , 尽管其建筑结构局限于土 、 、 、石等原始材料与 木 砖 简单的砌筑方式 ,凭借自 然万物的启示与长期劳动积累的经验 ,但 同 l 保留 至今的建筑, 没有不符合基本力学原理有效地利用材料性能。甚而得以巧 妙地利用 ,其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的统一与融合程度 , 几乎是无懈可击 。 举世闻名的古埃及金字塔 ( 最高达 16 米 ),不但具有宏伟壮观 、 4. 6 气势磅礴 的建 筑艺术力 ,而且和建 筑结构浑然一体 。这些传奇般 的陵 墓 ,因为采用 了抗压强度高 ,且选用耐风雨剥蚀石材作 为结构材料 ,同 时选择 了正四梭锥体这一极 富平衡 和稳定状态 的结构体型 ,方可历经 4 O余年而魏立依旧。 50 古希腊建筑 , 基于原始材料性质与人们所能理解 的力学概的限制 , 无论是史前 的埃及鲁克索神庙 ,还是 希腊 巴特农神殿 ,只可 以采用两个
石柱上架设石 的梁柱结构体系 ,因为简支的跨度直接取决于横 向石材的 抗 弯 能 力 ,从 而 跨 度 不 可 能太 大 。后 来 古罗 马 人 发 明 了半 圆拱 与 十 字拱 等有推力结构和与水平推力取得静力平衡 的结构系 ,由此创造 出与梁柱 体系不可 比拟 的内部空间,形成风格独特的古罗马建筑。罗 马万神庙 , 可为古罗马弯顶 ( 圆拱 ) 半 结构的代表作。它的中央内殿弯顶直径4 . 3 5 米 ,采用石灰粉 、火山、拌合碎石凝结成坚 固的不透水层 ,弯顶底部嵌
构体系 , 构思独特、受力合理、层次井然、关系明确,体现出匠师们对于 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其传递方式具有相当高的理解水平 。 古代西方 的哥特建筑又具有一种建筑风格 ,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 了 拱肋 与飞券的拱式结构 。其 “ 拱肋不但是装饰线条 ,本身既是结构的构 成部分 ,又是结构造 型的辉煌范例 ”。哥特建筑 中,一般 中厅拱肋 的拱 脚标 高较高 ,主要靠凌空腾越的飞券 ,将推力从高而下传给标高较低 的 扶壁。又或像艾克西特教那样 , 将拱脚传来的水平推力由垂直于主轴线 的横墙所承受。这些横墙上方再砌成砖 , 组成顺次排列且 面朝主教堂大 厅的一个个小教堂。主教堂屋顶采用 “ 礼花式 ”拱肋 , 把拱顶部荷载传 到拱脚 。如此建筑结构和建筑艺术 的结合 , 形成上下左右归顺统一与天 光四射 的雄壮辉煌神奇效果 ,充分体现出运用力学原理、材料性能及结 构造型能力所赋予的建筑艺术力 。 法 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 ( e Lbos) H ar t 反对拘泥于古典的方式 , u 建议用新 的材 料和新的结构来适应新建 筑形 式的要求 ,他凭借对新材 料和新技术 的理解 ,用铁 、石混合结构 和玻璃 材料 有机配合 ,设计成 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1 5 年 ,美国建 筑师勃哥达斯 (a e 84 Jm s B gr s 设计 的纽约哈帕兄弟大厦 ,运用生铁框架作为承重结构 , ood ) u 宣 称美 国建筑 已进入 “ 生铁时代”。18 年 ,以埃菲尔 ( Ef 1 89 G'ie )工程师 为首建造的埃菲尔铁塔 ( 38 ),就是用生铁材料与完美的结构造 高 2米 型创作 的建筑艺术杰作 ,也是新材料 、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形式融为一 体的结晶。
浅析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联

浅析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联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联。
它将检查建筑技术如何使建筑艺术受益,以及它如何影响建筑艺术在视觉上的运转。
此外,文章还将考虑如何利用建筑技术来提升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最后,它将讨论新技术如何帮助建筑艺术扩大其范围,也会考虑未来建筑技术如何改变建筑艺术的作品。
关键词: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可持续性,安全性,新技术。
正文:随着人类进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到建筑行业中,这些技术和设备促进建筑项目的发展和完善。
建筑技术是一个衡量建筑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涉及建筑学,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设计,管理等内容,可以有效地推动建筑艺术的发展。
建筑艺术旨在通过各种视觉元素为建筑添加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空间和环境。
建筑技术的引入,可以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建筑技术可以用来增强建筑物的视觉表现,有时这一技术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结构,使其更具风格也更安全和可持续。
此外,建筑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艺术的精细度,使建筑物更加逼真,也更有型。
新技术的发展,也给建筑艺术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3D打印技术,例如,可以帮助建筑艺术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设计,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设计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可以有效预测未来建筑物的效果。
因此,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促进,可以推动建筑艺术的发展。
未来的建筑技术将为建筑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建筑的视觉表现和可持续性、安全性等多方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技术被引入到建筑行业,它们不仅能够推动建筑艺术的发展,还可以在各个方面增强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建筑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筑技术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结构,例如采用新的材料,改进施工方法或改变设计方案,以使建筑物更具风格。
此外,新的建筑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例如采用减少环境影响的建筑技术,或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以提高能源效率。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联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联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互相补充。
建筑技术是建筑的基础,而建筑艺术则是建筑的灵魂。
两者的合理结合,是建造出卓越的建筑作品的重要保障。
首先,建筑技术对建筑的影响不言而喻。
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对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产生重要影响,还对建筑结构、功能、舒适性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提升。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加入,如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数字化设计等,建筑的形态和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这些技术手段的成熟和运用,对于建筑的构造和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使得建筑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另外,建筑技术也为建筑传统的形式和风格延续提供了保障。
传统建筑的材料和工艺,虽然在现代建筑中已经大量被取代,但是传统建筑对于文化和历史的继承和传承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建筑技术的发展也很关键。
其次,建筑艺术是建筑的灵魂,不仅影响人们对建筑的美感体验,还涉及到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建筑艺术包括建筑的外观形态、内部空间、结构布局和装饰细节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设计要考虑到功能性、审美性和文化性等多个方面。
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的形式、构造和材料来表达文化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时期都对建筑艺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风格既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和文化标志,同时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关联是相互依存的。
建筑艺术需要建筑技术来实现,而建筑技术又需要建筑艺术的指导和支撑。
例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建筑技术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结构体系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形式和功能需求。
同时,建筑的装饰和细节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和施工工艺。
因此,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共同作用,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功能良好、形式美观的建筑作品。
总之,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
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相互关系

试论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相互关系【摘要】建筑与人类文明以及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人类文化沉积的产物。
纵观建筑发展史,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其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技术、艺术等各方面综合性的产物。
人类自从有房子之后,避免了风吹雨淋,也免去了烈日严寒之苦。
可以说建筑的出现为人类居住提供了稳定安全保障,也为人类生活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建筑结构在体现出其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多的是体现出其艺术性和公益性。
就目前建筑结构而言,世界各地的建筑结构形势差异、风格迥然。
本文就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见解与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艺术;文化习俗[ abstract ] building and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is a product of human cultural deposition.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hich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human civilization, is a product of comprehensive every aspect of human society, economy, culture, technology, art etc.. since human beings have the house, to avoid the wind and rain, but also eliminates the heat and cold. can be said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vides stability for the security of human living, has also broughtcertain requirements for human life and stabil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building structure in reflects its using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more is reflected in its artistic and public welfare. the current building structure, building structure differences around the world situation, peculiar style.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cultur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related to the.[ keyword ]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art; art; culture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艺术在建筑结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要求,也是知道建筑工程整体发展方向的核心基础。
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的观后感

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的观后感在我看来,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艺术性的学科。
通过观察各种建筑作品和室内设计项目,我深感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美感体验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建筑艺术展现了建筑师对于美学的深入思考和对空间的独特理解。
在观察建筑作品时,我发现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
一些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运用自然光、景观和材料选择等手法,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的空间。
而另一些建筑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刺激,采用前卫的造型和材料,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观察建筑艺术,我对建筑师们的设计思路和创作灵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室内设计是让人们在空间中生活和工作的艺术。
在观察室内设计项目时,我意识到室内设计不仅仅是空间布局和装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在空间中感到舒适和愉悦。
一些室内设计注重色彩和材质的搭配,通过丰富多样的颜色和纹理,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
而其他一些室内设计则更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和人机交互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人性化的设计,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通过观察室内设计项目,我也深感室内设计对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影响。
另外,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还体现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在观察建筑作品和室内设计项目时,我发现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建筑作品和室内设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有些地方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体现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另一些地方则追求时尚和现代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通过观察这些作品,我对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建筑艺术和室内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观察各种建筑作品和室内设计项目,我深刻体会到其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美感体验的重要性。
建筑艺术展现了建筑师对于美学的思考和对空间的独特理解,而室内设计则让人们在空间中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此外,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还体现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论现代建筑与古建的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I页论现代建筑与古建的结合摘要将古建与现代建筑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及建筑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风格鲜明。
分布地域广阔的独特建筑艺术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财富。
现在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创造建筑新风格。
然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机地融合进具有传统特色的庭院、园林等造园手法,造就了富有现代气息、又有浓郁民族意蕴的建筑意境,形成引人注目的风格。
体现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思想的借鉴与融合。
关键字:古建,现代建筑,融合,创新。
目录1 中国古建筑文化如何立足于现代建筑文化 (3)1.1现代建筑中对古建筑文化的把握 (3)1.2将中国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去 (3)2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途径 (4)2.1将环境、建筑、文化相融合建造“城市特色树” (4)2.2将古建筑元素的内涵融于现代建筑中 (4)2.3将古建筑元素灵活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4)2.4合理创新,增强意识 (5)2.5将有形空间进行拓展对无形空间进行再创造 (5)3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 (6)结论 (8)参考文献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3页1 中国古建筑文化如何立足于现代建筑文化1.1 现代建筑中对古建筑文化的把握我国的古建筑文化之所以能够保存延续下来,不仅经过了历史长河中时代变迁的考验,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考验。
它是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对古建筑文化应进行传承和汲取并发扬,但在这个传承汲取的过程中应要有所把握,对古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绝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应一味地想着生搬硬套盲目复制,而是应该吸收古建筑文化中丰富的内涵。
例如,让我们从永定土楼的建筑中,学习中国古建筑的包容、仁爱、和谐。
从中国古建筑主要选用土、木为材料这一点,学习中国古建筑对土地森林大自然的依恋,理解那份对大地、对自然的一种血肉相连的真正依赖,在古建筑的传承和汲取中继续创造出了令人感动的东方文化。
阿房宫的艺术与雕塑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

阿房宫的艺术与雕塑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阿房宫的艺术与雕塑: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阿房宫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宫殿建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这座宫殿是秦始皇时期兴建的,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艺术雕塑而闻名于世。
阿房宫的建筑和艺术作品相辅相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艺术。
一、建筑风格与布局阿房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和园林设计。
宫殿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包括挑檐、飞檐和宝顶等元素。
同时,宫殿的外墙装饰着精美的彩绘壁画,展示了丰富的战争和宫廷生活场景。
阿房宫的布局也十分独特。
整个宫殿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设计。
例如,前殿是接待贵宾和举办盛大宴会的地方,中殿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后殿则是皇后和嫔妃们的居住区域。
这种布局既满足了宫廷生活的需要,又展示了秦始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二、艺术雕塑的表现形式阿房宫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雕塑而著称。
这些雕塑作品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神话传说。
最著名的要数兵马俑了,这些精美的陶俑展示了秦始皇帝统一中国的军队和装备。
除了兵马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艺术雕塑,如青铜器、石雕等等,都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技巧。
在艺术雕塑方面,阿房宫的兵马俑尤其引人注目。
这些陶俑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姿态和服饰装备。
每个兵马俑都有独特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还有一些别致的艺术雕塑,如动物形象、神像等等,都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三、古代建筑与艺术的融合阿房宫的艺术雕塑与建筑风格的融合,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
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创造了一座独特而壮丽的宫殿。
艺术雕塑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不仅为阿房宫增添了艺术气息,也让整个宫殿更富有生动感和立体感。
这种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不仅体现在阿房宫上,也可在其他古代建筑中找到。
例如,中国的传统庙宇建筑往往会在建筑的各个部位雕刻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联

二、屋顶建筑实体要素的艺术分 析
1、建筑美学的概述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审美规律和美的创造的科学,它是建筑学和 美学的一个分支。屋顶作为建筑美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元素,其形态、线型和构 造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审美价值。因此,在屋顶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 考虑其功能性和结构安全性,还需注重其审美性和艺术性。
二、建筑艺术的社会影响
建筑艺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反映着社会文化的演变。不同的建 筑风格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例如,哥特式建筑体现了宗教的神秘 与崇高,而现代主义建筑则突出了功能性和理性。建筑艺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 远,它塑造了城市面貌,提供了公共空间,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技术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又如,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大剧院,以独特的造型和空间布局,实现了 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统一。剧院运用先进的声学原理和材料技术,为观众带来极佳 的观演体验。其灵动的建筑形态也使城市景观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总结起来,建筑艺术与技术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当今 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它们之间的将更加紧密。在未来 的建筑设计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佳作, 为人类生活环境增添更多璀璨的色彩。
2、屋顶建筑实体要素在艺术方 面的表现
在屋顶建筑实体要素中,无论是从形式、色彩、质感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庑殿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其独特的五脊四 坡式造型象征着天尊地卑的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天地之分的理解;而西方 古代建筑的代表——古罗马穹顶,则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构造技术,给人以 强术概述
建筑艺术是指通过运用空间、形式、色彩等元素,结合文化、历史、哲学等 背景,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而建筑技术则是实现这种艺术表现的手 段和工具,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等技术手段。在建筑领域,艺术与技术相 互依存,共同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是什么

建筑艺术是什么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它通过空间的塑造、形式的表达和美的体验,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文化和审美追求。
建筑艺术的本质是通过建筑物的形式、结构和材料的运用,来创造独特的空间和视觉效果。
在建筑艺术的实践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功能需求、结构力学、材料性能等众多因素,将建筑物的设计与技术融为一体,以实现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目的。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首先,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
它不仅仅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而是需要将三维空间与用户的体验结合起来。
建筑师需要通过尺度、比例、立体感等手段,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美的愉悦。
其次,建筑艺术是一种“创造性艺术”。
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不同,建筑师无法完全凭空创造出作品。
建筑物的存在始终与环境和功能需要密切相关。
因此,建筑师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和审美的运用,打造独特的建筑形象和空间体验。
他们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其融入自然和人文的背景中。
建筑艺术还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似的美学特点。
其中之一是“追求协调与对比”。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到形式、色彩、材质等元素的协调与对比关系,通过运用对比和呼应的手法,创造出丰富有趣的空间效果。
另外,建筑艺术也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个好的建筑作品需要在形式美的基础上,能够表达出特定的内涵和意义。
无论是民族文化、历史传承还是现代理念,都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来展示和传达。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现代建筑注重创新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师们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探索建筑艺术的边界。
例如,绿色建筑追求更节能环保的设计,数字化建筑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复杂的形式和结构。
这些新的实践不仅拓展了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宜居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总而言之,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密切相关。
论建筑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提出了建筑艺术应当同建筑设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 才能使建筑业获得更好的 发展 , 建设出更多有利于人们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求的建筑物, 才能通过一座座建筑物展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气质。
4 . 2通过 艺术 表 现形 式 突 出建筑 设计 的 个性
建 筑设 计 师 的思想 、创 意及 灵 性会 直接 影 响着 整 个建 筑 设计 的效 果 , 不
建筑理论与设计
论建筑 艺术与建筑设计 的融合
摘要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 人们对建筑的要求 已不再单纯停留在实用和耐用的层次上 , 建筑设计的艺术化、 多元化已成为 人们关注 的焦点。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不能缺乏 了艺术的元素, 如何将建筑艺术 与建筑设计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及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大势所趋。文章分别从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建筑 艺术与建筑设计融合的重要性 ,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将建筑艺术与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的有效措施, 以期创造 出高品位的建筑物。
关键 词 : 建 筑 艺术 ; 建 筑设 计 ; 融合 建筑设 计 在人类 的不 同发展 时 期有着 不 同 的设计 要求 ,当前 的建 筑设 计 心的乐章, 给人以美的、 舒心的享受。 例如极具代表性的是法贝聿用母题重复的 中更多的是融人了环保设计和节能设计 ,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也很好的体现了人 表现手法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 , 整个建筑的基本图形为4 5 。角的方形 , 该方形 该手 法通过 母题 的重要 特征 和 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现在我们如何去评价一座建筑物的好坏 , 不仅仅是看它 在 整个饭 店的建筑 空间 内部和 外部都 反复 出现 , 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感官印象 , 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灵的力量 。 的外观是否具有美感, 而且要从这个建筑物的使用者出发, 从实际出发, 因此就 重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筑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摘要:建筑物就像一尊美丽的艺术品,精美的建筑是设计师把建筑的美观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的结果。
但要分清具体配合的侧重点,有些是着重艺术、美观要求的,有些着重使用功能、生产工艺等等。
总之,建筑师的设计可以将优美的建筑造型,完善的使用功能与结构设计有机地结合,而不能简单地追求奇特。
建筑设计重点是不能离开具体的设计对象。
关键词:建筑结构; 艺术设计; 协调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高,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更为重要。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结构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建筑物是否适用、经济、美观。
特别在高烈度地震区,建筑设计必须在满足结构抗震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建筑物的造型美观、功能完善等等。
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载体
设计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活动。
设计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又需要艺术来表达情感。
于是,设计也就成了艺术与技术的载体。
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巨大影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改变了建筑创作的观念,拓展了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表现力,打破了以往单纯从美学角度追求造型表现的框框,开创了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技术性思维捕捉结构、构造、设备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内在联系,将技术升华为艺术,并使之成为富于时代气息的表现手段。
人类创造了建筑,而建筑又重塑了人类,这是一位历史名人的格言。
我想,这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在人文技术上的,建筑是人的本质的外化,建筑体现了人性,所以,建筑才成为了一门艺术,无论人们怎么从功能上、技术上质疑这是不是艺术,可作为建筑艺术,已被划入了人文学科,设立在艺术学院,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当然是技术上的,它开发了人类的智慧,促进了人的大脑发达,不仅使建筑逐渐变得美仑美奂,而且更为牢靠、更具有多种功能,乃至智能。
技术的进步,标志着对人重塑而使其脱离蒙昧与野蛮,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正是基于这一格言,高技派建筑,也就在两个方面,对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进行了有力的、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格局。
二、建筑设计中的二元性
我把建筑设计分为技术性和艺术性。
建筑构造的技术保证是建筑二元性的技术成分;而艺术者表现为另一种形式,我想就是有人所说的和建筑艺术并驾齐驱的建筑技术元。
这二元的抗争或妥协融合,形成了建筑艺术流派的分支,这个分支就是所谓的高技派。
高技派的产生其实就是建筑艺术流派走出工业时代技术至上的误区,在艺术统领下的自然和必然出路。
它在建筑的设计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
包括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在设计方法中所有重理的方面,以及讲求技术精美和粗野主义
倾向。
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强调对人有悦目效果的、反映当代最新工业技术的机器美。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成功,我想它并不在于本身对技术处理的艺术化,而是它成功诠释了技术和艺术的关系,给一时迷惑的技术在艺术中的作用成功地定位。
三、环境艺术的核心部分
1、即设计者的创意、思想、灵性能被理解和被接受是设计者最大的满足和欣慰,而效果图恰恰是最富表现力的手段。
它的直观性、艺术性、感知性及工程性被不同层次的人所接受,可见效果图的魅力所在。
在当今艺术殿堂中,建筑画作为建筑师、艺术家表现环境空间作品的形式,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人称它为建筑画是因为它除了具有工程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
它受时间、空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定,用来表现特定的空间环境、尺度、色彩、材质以及物体的位置等等。
在当今的建筑与室内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招投标中往往一图定乾坤,足以看出它的重要程度。
室内环境的主题与气氛的创造在效果图设计中至关重要。
一个人没有思想等于没有灵魂,一个缺少主题的设计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好设计。
在室内环境中,人们所看到是色彩、光、材料、家具与陈设、绿化等构成客观物质环境。
空间环境的设计除了满足人们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外,同时也应满足人们精神及心理方面的需求。
室内空间中的气氛则是客观环境作用人的感官的结果。
人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和气氛,无疑是建筑师和设计师极为重要的职责。
2、色彩、形式、家具、陈设、材料、灯具、饰品(艺术品)是构成室内环境空间整体美的要素。
母题可以形式出现,也可以色彩或艺术装饰来体现,只有如此才可产生空间的连续性、秩序性、流动性。
在特定的环境中,必须有一个主色调,才能创造富有特色和有倾向性的、从而也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气氛。
没有主色调,就没有色彩的性格。
没有特色、没有倾向、没有气氛、没有主色调,让多种色彩等量齐观一起上,就好比一支没有主旋律的交响乐。
但这决不意味着排斥由多个空间组成的大型建筑环境中个体空间可以有自己的色彩主调,尽管个体空间的色调各异,但他们之间有秩序联系,如以春、夏、秋、冬四季命题,或以花卉植物命名,或以不同民族的色彩喜好命名、立意等等。
3、形式作为室内环境空间主题时要求统一手法,母体重复,追求神似,繁简得体。
所谓母体重复,简言之,即同一基本形态在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空间内反复出现。
室内空间表现的对象名目繁多,如墙的立面造型、家具、织物、灯具造型等,对这些不同物质赋予同一母题,就是异中求同,个性中求共性,变化中求统一。
4、母题重复的手法应用于室内环境中,犹如在乐曲中多次出现的主旋律一样,成为空间环境的重要特征。
如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以45角的方形为基本图形,在建筑空间的内部和外部反复出现,母题的重要特征和母题的重复强化了人们的感官印象。
母题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而精神则是物质形态的最高升华,从而使作品在满足人们的功能要求之后,更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室内环境主题的表
现上,艺术装饰如壁画、浮雕、壁饰往往扮演重要角色。
一件构思精巧、制作精美的艺术装饰品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深化主题,更使空间充满灵性与魅力。
四、结论
建筑的设计既能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又将是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强化后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更为重要。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筑的设计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它既不是简单的高投入,更不是表面上的美观、漂亮,而是要处处从使用者的需要出发,从生活出发。
参考文献
[1] 左咏梅,李俊玲,高洪俊. 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应用与分析[J]. 煤炭工程,2009,(12) .
[2] Steven Holl. 文学家的思维建筑家的设计[J]. 设计家, 2009,(11) .
[3] 陶郅. 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创新设计之路[J]. 南方建筑, 2009,(05) .
[4] 赵云. 建筑设计方案中如何贯彻节能思想[J]. 山西建筑, 2009,(35) .
[5] 李华云. 略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J]. 中国住宅设施, 20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