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
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谢谢观看
这种病毒常见于冬季,尤其在集体生活环境中易 于传播。
什么是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发热。
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2至48小时内出现,并持续1 至3天。
什么是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传播途径
诺沃克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以及与感 染者的直接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和接触被污染的表面也可能导致感染。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 物。
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以帮助身体恢复。
万一感染了怎么处理? 隔离措施
感染者应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
在家中单独居住,使用独立的卫生设施。
万一感染了怎么处理? 监测症状
定期监测症状变化,并记录任何异常情况以便就 医时参考。
如出现新症状或现有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诺沃克病毒感染? 食品安全
确保食物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 的贝类。
注意饮用水的安全,尽量饮用瓶装水。
如何预防诺沃克病毒感染? 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表面,尤其是在 疫情流行期间。
使用含氯漂白剂的清洁剂可有效杀灭病毒。
万一感染了怎么处理?
万一感染了怎么处理? 自我管理
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2. 谁容易感染诺沃克病毒?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诺沃克病毒感染? 5. 万一感染了怎么处理?
什么是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什么是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定义
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是一种由诺沃克病毒引起的 急性胃肠炎,主要影响肠道。
谁容易感染诺沃克病毒?
谁容易感染诺沃克病毒?
消化道感染病毒【精选文档】
第14章消化道感染病毒学习要点一、肠道病毒1.肠道病毒的种类: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简称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68~71型。
2.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单正链RNA无包膜。
壳粒由VP1、VP2、VP3和VP4四种病毒多肽组成。
耐酸,耐脂溶剂,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肠道细胞中增殖,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病毒可侵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
同一种肠道病毒又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综合征.3.脊髓灰质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三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
(2)致病性所致疾病: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经粪便排毒。
致病机制:病毒通过肠道、上呼吸道途径感染,先在局部淋巴组织和肠道集合淋巴结初步增殖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扩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系统进一步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弛缓性麻痹.(3)防治原则:可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进行特异性预防。
我国使用三价混合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接种后可获对三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4。
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有多种血清型。
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症:脑膜炎、脑炎和肌肉麻痹;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全心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急性胃肠炎病毒1.轮状病毒(1)生物学性状:为双链RNA病毒,无包膜。
基因组分11个节段。
根据VP6抗原性的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
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2)致病性与免疫性:A组轮状病毒是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
主要在秋冬季流行,故又称为婴幼儿“秋季腹泻”。
病毒性胃肠炎全
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 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 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 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 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 成流行。
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流行特征 人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甚高,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轮状 病毒。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2月~2月),但热带地区 季节性不明显。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 4~7月。
预防
①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 ②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 ③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中进行消毒; ④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⑤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 ⑥对6--24月龄幼儿口服含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可刺激局部产生IgA 抗体,为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诺和病毒已有6个GII.4基因型变异株与 全球急性胃肠炎流行相关,包括95/96 US株、Farmington Hills株、Hunter株、 Den Haag株、New Orleans株以及 Sydney 2012株。我国自2014年冬季以 来,GII.17变异株所致的暴发疫情大幅 增加。
01
概述
02
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03
病因与发病机制
04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05
诊断与鉴别诊断
06
治疗与预防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脱落,代之以缺乏消化 酶的鳞形或方形上皮细胞。因此正常肠粘膜上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 蔗糖酶、乳糖酶均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由于乳糖及其它双糖不能被 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内,造成肠粘膜与肠腔渗透压的改变,使液体进入肠 腔而造成渗透性腹泻。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皮细胞可变 为方形或不整形,但多数肠粘膜细胞尚正常。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空泡变性, 内质网中有多量轮状病毒颗粒。
2024年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及其防控措施一、引言诺如病毒(Norovirus,NV),又称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肠道病毒。
它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在密闭、拥挤的环境中,如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诺如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二、病原学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为38-40纳米。
根据遗传和抗原性的不同,诺如病毒可分为多个基因型,其中GⅠ、GⅡ、GⅣ和GⅤ基因型感染人类。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能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但热敏感,100℃加热5分钟可灭活。
三、流行病学诺如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早春季节为主。
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儿童和老年人感染率较高。
病毒在感染者和健康者之间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食物和水传播。
诺如病毒还可能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
四、临床表现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
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在1-3天内自愈。
但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者,可能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五、诊断诺如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其中,病毒核酸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诺如病毒感染的首选方法。
六、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诺如病毒感染。
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严重脱水、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七、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便后、饭前、接触污染物后;避免食用生食、半生食的水产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
肠道病毒
二、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
种常见疾病。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为发热、
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个别患者可引起
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
症。 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新肠道病毒 71型最为常见
引起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
心周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
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
综合征,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脊灰病毒)
脊灰病毒是引起人类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广泛流行,遍及全球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 病变主要是脊髓前角灰质部分,故称“脊髓灰质 炎”。 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驰缓性麻痹,因多发生于小儿, 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我国已于2001年10月宣布消灭了野生株感染的脊 髓灰质炎。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预防尚无疫苗可用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一、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
镇,从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粪便中用接种
乳鼠的方法首次分离出的,因而得名。
临床意义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亦可由呼吸道传
生物学特性
ECHOV生物学特性与柯萨奇病毒相似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后分离出的肠道病毒新血清 型,不再将其归属于柯萨奇病毒和ECHO 病毒,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按抗原排列 顺序分别命名为肠道病毒68、69、70和71 型。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病毒体直径约27n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共有 60个壳粒,无包膜; 2. 核酸类型为+ssRNA,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 MW 2.5×106 ; 3. 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结构蛋白 组 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具有黏 附作用,是抗体结合的位点。 VP4在核心内部与RNA 结合,与维持病毒的构型有关。
埃可病毒
四、防治原则
为预防感染,婴幼儿应避免与急性出疹性发热病患者接触; 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在婴儿腹泻流行期间应进行体检,防止 携带者传播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来分离的肠道病毒新血清型,不再将其归属于 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 按抗原排列顺序分别命名为肠道病毒68、69、70、71和72 型。 68型是从患支气管炎或肺炎儿童的呼吸道分离出来的。 69型是从墨西哥Toluca地区一名健康儿童直肠拭子中分 离出,尚未发现与人类任何疾病有关。 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 71型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 72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将在肝炎病毒一章中叙述。
病毒传染性强,在卫生条件不良、人群密集的地区传播 迅速,1969~1971年在非洲和东南亚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大流行,有数百万人发病。 本病起病急,潜伏期为1d,病程8~10d,主要侵犯眼结膜, 引起结膜下出血,愈后良好。 该病毒还具有一定的嗜神经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出 现腰骶部脊神经根炎引起下肢麻痹。
新型肠道病毒
一、肠道病毒70型 肠道病毒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病毒。 该病毒不同于其他肠道病毒,首先是它不具有肠道嗜性,病毒 存在于眼结膜,由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其次是病毒最适增殖温度较低,为33℃,这一性质与其优先 感染眼结膜有关。培养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背景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某地暴发,导致大量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深入了解这次暴发疫情的状况,本文进行现场调查分析。
现场调查患者症状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患者普遍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感染开始后,患者在数小时内就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比如剧烈的腹泻、呕吐、恶心等。
这些症状主要持续1到3天,病情多为自限性,但老年人和幼儿等易感人群需注意。
现场消杀作为疫情控制的重要措施,现场消杀也是必要的。
通过现场消杀,保障了患者们的生命安全,并且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消毒剂对病毒有较好的杀伤作用,比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高锰酸钾等。
病毒检测通过对患者粪便样本和食物等样本的检测,确认了此次感染的病原体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是一种经肠道传播,引起人类胃肠炎的非嗜神经性病毒。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口水、手和肠道等途径。
疫情控制在了解病毒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和疫情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们在疫情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督促居民勤洗手;2.对餐饮、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管,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3.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监护;4.实时了解疫情动态,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最新消息。
结论此次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是由于餐饮、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不佳导致的。
应该加强餐饮生产企业的监管,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督促居民勤洗手,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最新消息。
同时,加强大众健康意识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024版肠道病毒感染
30
THANK YOU
2024/1/25
31
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充足休息、注 意个人卫生等护理措施,促进康复。同 时,对于严重病例需加强护理和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4/1/25
21
0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建议
2024/1/25
22Leabharlann 脱水现象及补液治疗原则轻度脱水
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可通过口 服补液盐纠正。
中度脱水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肠道病毒外,还有其他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人类感染,如星状病 毒、杯状病毒等。
这些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可引起胃肠道症状。
2024/1/25
预防这些肠道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污染的 水源和食品。
11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2024/1/25
高钾血症
应立即停用含钾药物或食物,采取降钾措施如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 钙剂、碳酸氢钠等。
低钠血症
轻度低钠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低钠需静脉补充高渗盐水。
2024/1/25
24
心肌损害监测和干预措施
心肌酶谱监测
定期检测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以评估心肌损害程 度。
心电图检查
对疑似心肌损害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 常表现。
出现烦躁、皮肤弹性降低、四肢冷等症状,需静 脉补液治疗。
重度脱水
表现为休克、无尿、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进 行静脉快速补液,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人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方案
一、概述人传染性胃肠炎(Human enteric infection,HEI)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对儿童和老年人危害较大。
针对人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主要分为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两大类。
二、治疗方案1. 对症治疗(1)休息: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禁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由于腹泻、呕吐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口服补液盐(ORS)或静脉补液。
(4)止吐和止泻药物:对于剧烈呕吐和腹泻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吐和止泻药物,如山莨菪碱、多潘立酮、蒙脱石散等。
(5)降温:对于发热的患者,可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 抗病毒治疗(1)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可抑制病毒复制。
对于HEI患者,可使用干扰素α-2b或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
(2)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
对于HEI患者,可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
(3)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HEI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泻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黄芩、黄连、白芍、白术等。
三、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普及HEI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 严格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3. 食品安全:确保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
4. 环境卫生: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5. 免疫接种:对于高危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可接种肠道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四、注意事项1. 及时就医:出现HEI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2.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切勿自行乱用药。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课件
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目前 已有一些免疫调节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03
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正在研究肠道急
性胃肠炎病毒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概述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危害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治疗与护理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01
CATALOGUE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性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Acute Gastroenteritis Viru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主 要引起急性胃肠炎。
它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可在人体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导致腹泻、呕吐等 症状。
传播方式与途径
通过食物、水、接触 污染的物品等方式传 播。
02
CATALOGUE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
消化系统损伤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会导致消化 道黏膜炎症,引发腹泻、呕吐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
质紊乱等。
全身症状
感染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后,患者 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 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并发症风险肠道ຫໍສະໝຸດ 性胃肠炎病毒可能诱发其他 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 手,特别是接触食物或
肠道病毒
重者脱水和酸中毒,导致婴儿死亡 (5)免疫:SIgA
B组:引起成人腹泻,仅见于我国 C组:发病率低,多散发 D-G组:引起动物感染
三、微 生 物 学 检 查
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电镜、ELISA 2、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PAGE电泳;RT-PCR 3、细胞培养
---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包)炎、手足口病等
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与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呼吸道或眼部粘膜 致病特点:所致疾病谱复杂; 病毒主要在肠道增殖感染,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不同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病毒可引起不同疾病
• 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和新肠道病毒(EV)71型:无菌性脑膜炎 偶见: 病毒→脊髓前角运动神经C→弛缓性肢体麻痹
大
事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脊髓灰质炎列为继天花之后 记 第二个计划消灭的传染病。
OPV 和 IPV 的 比 较
项目 接种方法 抗体产生 细胞免疫 间接免疫
稳定性 副作用
免疫效果
活疫苗 (OPV)
口服糖丸 /滴剂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有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差,不易保存 毒力回复 有引起VAPP危险性 更好
中和试验IgM
基因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
聚合酶联反应(PCR )
四、防 治 原 则
(一)主动免疫 1. 灭活疫苗(也称Salk疫苗) (inactivated poli vaccine,IPV)
经甲醛灭活后混合制成 2. 减毒活疫苗(也称Sabin疫苗)
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型 别
1~3 A组 1~24* B组 1~6 1~34**
68~71 72
所致疾病
脊髓灰质炎 疱疹性咽喉炎、手足口病 心肌炎和心包炎、流行胸痛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
手足口病、眼病等 甲型肝炎
* A 23 为埃可病毒 9 型; ** 第10 型为呼肠病毒1型;第28型为鼻病毒1型; 第34型为柯萨奇病毒24型。
查体发现右下肢细短,软弱无力不能 行走,右腿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感觉障 碍。上肢活动正常,精神状态及头部神经 反射正常。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 球形,直径27nm,无包膜。
• 核衣壳: 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细胞,患者手足软绵无力、不会动弹,称为“驰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理 病毒 ↓ 胃肠道 ↓ 血液和淋巴液 ↓ 血脑屏障 ↓ 中枢神经系统 在神经元中增殖 ↓ 瘫痪
抵抗力
•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能耐受胃酸、 蛋白酶和胆汁;室温下可存活数日; • 对热和干燥较敏感,56℃经30min可灭活
也称小儿麻痹症
古埃及长老患脊髓灰质炎
肠 道 病 毒
Enterovirus
肠道感染病毒
简称肠道病毒(enterovirus),通过污染的饮品、 食物,经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 • • • • • • 主要包括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 肠道病毒 (小RNA病毒科)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呼肠病毒科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肠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的分类
肠道病毒
胃肠道感染病毒●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柯萨奇病毒致病性;埃可病毒的致病性;●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
胃肠道感染病毒是一大类通过胃肠道感染与传播的病毒肠道病毒——主要引起脊髓灰质炎和心肌炎等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等肠道内感染性疾病。
(轮状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人类肠道病毒有71个血清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新肠道病毒在肠道中增殖,但通常不引起肠道疾病。
90%以上肠道病毒感染为隐性或只出现轻微的上呼吸道或流感样症状肠道病毒共同特征●无包膜的小RNA病毒。
球形,直径24~30nm,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是感染性核酸。
●在易感细胞中增殖,迅速产生细胞病变。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隐性感染多见。
●在肠道中增殖,多引起多种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以及出血性结膜炎。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也可经呼吸道●夏秋季流行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球形、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蛋白VP1-VP4)●无包膜●单股正链RNA●分三型,85%由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致病机制Poliovirus 为杀细胞病毒,由病毒的直接作用造成运动神经元细胞损伤—肌肉瘫痪临床特征--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约5%出现流产感染●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非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伴感觉完全丧失●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机体免疫力强弱显著影响其结局●病后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脊髓灰质炎典型的临床经过依次为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六个阶段。
肠道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主要有哪些?脊髓灰质炎、甲肝、伤寒和服伤寒、霍乱、手足口病、痢疾、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
肠道传染病应怎样预防?(1)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3)“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
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
(4)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5)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还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6)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单位应每日晨检,发现疑似病人时应敦促家长带小孩就诊,做到及时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热点问答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