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精品教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合集下载

地图的运用 教学设计

地图的运用 教学设计
如何计算汕尾市和中国雪乡之间的实地距离呢?
【总体设计意图】:
结合几个有针对性的综合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做到讲、练、拓有机结合,学生学用结合,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运用地图,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地图技能和综合性能力。
三、课堂总结:
1、旅行体验: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寄语:
你想学好地理吗?就请你多和地图交朋友吧。
学会阅读地图,会根据需要选用常见的地图。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地图做到边学边用,做到学练拓结合.
②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具有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能量算距离、会判断比例尺的大小;能结合图例学会阅读和根据需要选择常见地图。
①通过地震预报这一小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知什么是图例。让学生认识到图例的重要性。
②通过“谁是记忆王”的环节,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图例。
通过“登陆钓鱼岛”活动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图例的运用。
(二)学会选用地图:
(4)体验之旅第四站:相会在汕尾
图影随行1——汕尾之旅
通过老师从哈尔滨到汕尾的旅行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储备: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经、纬线、经纬网的相关新知作为基础。
2、初一学生对地理课的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尚未完全稳定,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激发和培养。
3、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还比较单一,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情施教。
通过教室寻宝这一综合性活动检验、巩固学生对地图的阅读情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地图的运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地图的运用

A B
同样图幅大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练一练
• 小华有三张图幅一样大小的地图,分别是中国地 图、四川省地图、南江县地图。请你猜猜哪张地 图的比例尺最大。
南江县地图比例尺最大
三 、 图例和注记
图例和注记: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 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等。
甲地在乙地什么方向, 东北 丙地在丁地的什么方向。西北
甲在乙的 丁在乙的 丙在乙的
正北 方向 正西 方向
西北方向
40 °E 60 °E

甲 30 °S

60 °S

二 、比例尺
1、比例尺
=
图上距离(图幅) 实—地—距—离—(—范—围––)––
观察思考:三幅图中的 比例尺有何区别?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并选出最大的比例尺
数字式
文字式
1、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3000千米的比例尺,下列
表达正确的是( )
C
A.1:3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300000厘米
C.1:300000000
D. 3000
2.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 直线距离是4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
A.2千米 B.0.2千米 C.20千米 D.4千米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一、 地图上的方向
•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西



西

西 南

东 南
1、一般定向法

西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 指向北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使用地图》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使用地图》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使用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使用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地图素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认知能力,但对地图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还需要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地图的机会较多,但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等基本概念了解不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系统讲解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兴趣程度不同,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学会正确使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3.图例和注记的识别与应用4.地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种类和阅读方法。

2.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地图的特点。

3.练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地图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2.制作PPT,展示地图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划分学习小组,便于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地图查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粤教版地理同步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精选文档

粤教版地理同步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精选文档

《地图的运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等四个方面内容。

1.通过漫画引入地图方向的确定,同时引入四种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2.地图上的比例尺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量算距离,是重点。

二是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类型),三是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比例尺的常见图例。

4.本节活动:“绘制校园平面图”。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主要培养学生实际选择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1.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1.本章内容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通过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和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辨别校园方向及绘制校园平面图两个活动来实现。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本地区的位置、方向等。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

2.了解校园,为绘制平面图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地图的定向法1.一般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3.经纬网定向法二、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的大小三、图例和注记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九、教学后记。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2节-地图的运用》word教案-(1)[精选]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2节-地图的运用》word教案-(1)[精选]

舆图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养内容:舆图的应用〔舆图上的偏向〕。

课前准备:田野辨别偏向的方法有几多种?怎样判不?〔收集资料〕教养过程:师:在地球仪上,是怎样辨别偏向的?那么在舆图上应当怎样样辨别呢?舆图上种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联又是怎样断定呢?出示投影片:“中国行政区划图〞,指导老师分组读图探讨答复了列咨询题:〔1〕经线唆使什么偏向,纬线唆使什么偏向?生:经线唆使南北偏向,纬线唆使东西偏向。

〔2〕图中的广州在北京的什么偏向?新疆自治区在的广东省什么偏向?生:广州在北京的北方,新疆自治区在的广东省的东北偏向。

生:有经纬网的舆图,要按照经纬网来定偏向。

经线唆使南北偏向,纬线唆使东西偏向。

板书1 经纬网定向法师:在有指向标的舆图上,偏向的揣摸留心: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 指向标定向法请看以以下列图,分组读图探讨答复:〔1〕图中的A点在B点的什么偏向? C点在A点的什么偏向?老师答复:A点在B点的东北偏向,C点在A点的正北偏向。

师:有的舆图,既不经纬网,也不指向标,怎样揣摸偏向呢?〔教师要启发老师联系平常学过的地理常识。

〕生:平日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板书3 一般定向法师:出示黉舍平面图的投影片,老师分组探讨答复以下咨询题。

师:当一集团站在南顶点上,他的前后阁下各是什么偏向呢?站在北顶点上,他的前后阁下各是什么偏向呢?生:老师不雅看地球仪,当一集团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阁下都指向北;当一集团站在北顶点上时,他的前后阁下全然上指向北方。

师:田野巡游或考察,偶然会迷路,需要断定偏向,假假设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怎样断定偏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换,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老师探讨答复:〔1〕在好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断定偏向;〔2〕在白天使用太阳断定偏向;〔3〕白天不雅看树木断定偏向;〔4〕使用屋宇断定偏向。

师: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特不多。

[实践与拓展]①分不呈现几多幅舆图,让老师训练判不偏向。

②呈现南、北极图,领导老师说出各点的相对偏向。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绘制方法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学会使用地图,提高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图的运用方面,如地图的阅读、分析、绘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的运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掌握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学会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获取和传递地理信息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难点: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相关资料、实例、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地图?地图有哪些种类?”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地图,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

C . 1:36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60千米
4.乙地(175°E,38°N)位于甲地(145°W,35°S)的
A .东北方 B .西北方
C .西南方 D .东南方
图示
讲解
5.一个南极考察队员,从极点向正北走了60米,又向正西走 了80米,这时他在出发点的
A .西北方100米处 B .西北方60米处
2.按照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绘一幅中国政区图,图幅边 框的长度和高度不得小于
A. 11×10厘米 B. 10×11厘米
C. 6 ×5 厘米 D. 10×8 厘米
3.将1厘米代表180千米的地图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新 图的比例尺是
A . 1:1800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90千米
地图上通常都有各种符号,它们是用来简略地 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对这些符号含义的说明就是 图例。
2.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 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 叫注记。
复习与巩固:
一、单选题
1.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上海至贵阳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 的实际直线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 1:300 B. 1:300000 C. 1:3 000000 D. 1:30000000

S
赤道
1、林地位于村庄 的 西南 方向。 2、小河的总体流向是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1、林地位于村庄 的 西南 方向。 2、小河的总体流向是 自西北向东南。 或自北向南
(3)有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经线定南北方向,根据纬线定东西方向
1、B地位于A地
东 A

初一地理上册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二节地 图 运 用教学课件

初一地理上册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二节地  图  运  用教学课件

地图上的方向
3.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没有经纬网和指 向标的地图,通常是采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 定方向。
北 西北
西
西南 南
东北 东
东南
地图上的方向
活动
1、找出北京大致在广州的什么方向? 正北
地图上的比例尺
思考
我想坐火车从广州去北 京旅游,你知道两地之
间相距多远吗?
让我们一起在中国行 政区划图上量算一下
地图上的比例尺


1、1:1000和1:0000,哪个比例尺大?
1:1000>1:0000
2、图中,A、B、C三幅图哪幅图比例尺最大,你能说出判断依据吗?
A
B
C
C 图表示的范围最小,显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所以C图的比例尺最大。
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所代表 的地理事物的说明。
(3)在图中找出以下景点的方向: 云台花园在东方宾馆的 东北 方向; 北京路在越秀公园的 正南 方向; 花卉博览园在云台花园的 西南 方向。
图2.19 广州市区旅游交通图(局部)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活动
假期学校组织东东、珠珠和同学们到广州旅游。请你协助他们完成 以下旅游准备:
图2.19 广州市区旅游交通图(局部)
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 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 数字都称为注记。
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常见图例
读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的方向,再根据图 例和地图上的注记查找所需的信息。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黑龙江省交通图
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图
黑龙江省地形图
地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等,不同 种类的地图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无论是航空、航海,修建铁 路、公路,兴修水利,还是旅游出行,都离不开地图。通过地图,人们可以获取地 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范围、分布、特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大量信息。地图是人 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2.2地图的运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图的一些运用,知道如何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 )学会运用地图,通过量算地图上距离判断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3)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地理信息,知道如何获収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1 )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

在地图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地图的运用,以及学会判别地图上方向,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1・会辨别地图的方向。

2・会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以及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 了解地图上的图例和标记4. 学会查找地图上的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生答: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利用房屋确定方向)所以我们先要学会辨别方向。

【讲授新课】1、地图上的方向【学生自学】阅读课本。

师生归纳: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夜晚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3)有太阳时利用影子辨别方向。

(指南针)【过渡】在实际牛活中,我们知道如何辨别方向,但是地图上的方向是如何辨别的呢?在现代 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首先有助于我 们熟悉手机上的地图软件,方便我们寻找需要到达的目的地,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了解世界各 地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地图上怎么辨别方向。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图中的广州在北京的什么方向?新疆自治区在 的广东省什么方向?在电脑上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先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是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

粤教版地理同步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粤教版地理同步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地图的运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等四个方面内容。

1.通过漫画引入地图方向的确定,同时引入四种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2.地图上的比例尺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量算距离,是重点。

二是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类型),三是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比例尺的常见图例。

4.本节活动:“绘制校园平面图”。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主要培养学生实际选择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1.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1.本章内容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通过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和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辨别校园方向及绘制校园平面图两个活动来实现。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本地区的位置、方向等。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

2.了解校园,为绘制平面图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地图的定向法1.一般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3.经纬网定向法二、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的大小三、图例和注记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九、教学后记。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使用地图 教案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使用地图 教案
4、常见的地表形态有哪些类型?
三、合作讨论
比较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
课堂小结
一、选用地图
二、认识地形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P29基础自测、P31巩固训练
教后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区别地表五种地形类型,通过上述坐标图来区分,学生较容易接受,课堂气氛较好。
课题
2.2使用地图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年级科目
七年级地理
课时
第二
课时
教学目标
二、知识与技能
学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形类型。
2、通过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理解等高线的原理,对地形、地势进行分析、判断。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地图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本节课内容较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是难点,通过画图、练习加强记忆。课堂效果较好。
2、通过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理解,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形类型、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地图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2、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者特征
分析
通过小学教育和前一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图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多数学生初步有了使用地图的能力,为正确选择地图和学习地形图提供了条件。
课题
2.2使用地图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年级科目
七年级地理
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地图》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地图》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地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和表示方法,能根据比例尺进行距离换算。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不同方法。

-熟悉常见的地图图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不同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方法。

-常见图例的识别。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

-在复杂地图中准确判别方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各种地图、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有趣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校园地图等,引起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计算方法,以及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

-方向:分别介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并通过地图实例进行演示。

-图例:展示常见的地图图例,让学生认识和记忆。

3.小组活动-发放不同的地图给各小组,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小组讨论并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地图的使用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地图计算两地距离、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等,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并答疑解惑。

5.课堂总结回顾地图三要素的主要内容,强调它们在地图使用中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图,分析其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读图能力和应用能力。

3.批改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 使用地图》教学设计1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 使用地图》教学设计1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 使用地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2 使用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包括地图的阅读、使用和绘制。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图的使用方面,如地图的阅读、绘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实际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坐标轴、经纬线等。

2.培养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意义。

2.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

3.地图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阅读和使用方法。

2.演示法:展示地图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图的使用。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化地图的实际价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实例,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2.准备地图绘制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3.准备与地图相关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地图为什么要有比例尺?经纬线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坐标轴、经纬线等,并结合地图实例进行演示。

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了解地图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如学校平面图。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点,并描述其位置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5分钟)分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规划等。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实际价值,提高地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图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方向呢?
思考回答
以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一、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 读图活动:
让学生读“中国行政区划图”,指导学生读图讨论
回答: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成都在北京什么方向?新疆在成都什么方向?
读图讨论回答 通过读图活动,掌握经纬网定向方法
2、指向标定向法 读图活动:
A 在
B 什么方向?
C 在A 的什么方向?
读图讨论回答 通过读图活动,掌握指向标定向方法
3、一般定向法 提出问题:
没有经纬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如何确定方向? 读地图册,判定方向。

读图讨论回答 通过读图活动,掌握一般定向方法
4、极点的方向 提出问题:
1、一个人站在南极点,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2、一个人站在北极点,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3、一面红旗插在南极点上,飘扬方向是什么?
4、想建造一座四面窗户朝北的房屋,能行吗?建在什么地方?
讨论回答 通过讨论和回答,认识到在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

5、实践与拓展 展示几幅图片,进行方向的判定 读图判定方向 勤学巧练,掌握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技能
目标检测
1.D 点在 A 点的__________方向。

B 在A 的 方向;B 在D 的 方向。

2.地点( 60°W , 10°N )位于另一个地点( 15°E , 70°N )的: A. 东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北
A
B C
二、地图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概念布置任务:
将长1.2米,0.8米的桌面分别缩小40倍(A)和
10倍(B),绘在纸上。

1、A、B两幅图上,1cm分别代表实际距离多少?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A、B两幅图使用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
参与活动通过活动,了解比例尺概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1、读课本三幅“广东省地图”,看比例尺有哪三种
表示方法?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2、请用不同表示方法把比例尺标在A、B图上。

3、进行比例尺转换训练。

参与活动通过活动,掌握比例尺的
三种表示方法。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1、课本活动1 ,1/1000和1/10000,哪个比例尺
大?(1/1000大)
参与活动通过活动,能够正确比较
比例尺的大小
2、观察课本三幅“越秀公园地图”回答:
A、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B、哪幅地图表示内容更详细?
C、比较三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通过以上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4、在地图上测算距离活动:
在P27页,测算广州和北京的距离。

参与活动通过测算,掌握在地图上
测算距离的方法
目标检测1、在下列图幅相同的四个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 1::10000
B. 1/10000000
C.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2.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 3 厘米,图上比例尺是 1 : 10000000 ,算得两地间实地
距离大约是:A . 300 千米 B.3000 千米 C.30 千米 D.3 千米
三、图例和注记1、让学生阅读课本30页,说说什么是图例,什么
是注记?
2、记忆常用图例
参与活动了解常用图例
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活动;
让学生完成课本32页活动
(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
的大小,确定地图上的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
和注记查找所需的信息)
参与活动通过活动,掌握使用地图
的技巧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