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内容最全面-)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内容最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1363253abe23482fb5da4c19.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六章我们生活的---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隔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七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地区国家东亚:中国、蒙占、朝鲜、国、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4.东亚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朝鲜国日本6.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部.8.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7d6134ee06eff9aef807bb.png)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
a.数字式b. 文字式c. 线段式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1 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
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40c507d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3.png)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节⽔资源及其开发利⽤p4—p11⼀⽔是重要的⾃然资源1、⾃然资源:⼈类直接从⾃然界获得、⽤于⽣活和⽣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然资源。
2、主要包括:⽔资源、⼟地资源、矿产资源、⽓候资源、⽣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资源:可以持续利⽤,利⽤后还能循环再⽣、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地、⽔、⽣物等)②⾮可再⽣资源:⽤⼀点就少⼀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越⽤越少。
(煤炭资源)4、淡⽔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湖泊中的⽔、⾼⼭积雪、冰川以及地下⽔等。
(地球上⽔量的97.5%为咸⽔,淡⽔只占2.5%,⽽且68.7%的淡⽔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资源主要来⾃⼤⽓降⽔。
降落在地⾯的⽔,⼀部分沿地⾯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渗⼊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随降⽔的变化⽽变化。
⼀般来说,降⽔多的地区,淡⽔资源丰富;降⽔少的地区,淡⽔资源贫乏。
⼆、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量减少。
影响:⽔旱灾害。
降⽔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的年际变化⼤,造成径流年际变化⼤,连续⼏年的丰⽔或连续⼏年的枯⽔。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状态。
影响:北⽅平原⼴阔,耕地⾯积⼤,⼈⼝密集,⼈均⽔资源量少,加剧北⽅缺⽔的状况。
3、⽔污染原因:⼯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直接排⼊河流、湖泊。
北⽅地区⽔资源缺乏,⽔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保护⽔资源1、供⽔紧张原因:利⽤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也降低了⽔资源的利⽤价值。
解决⽅法:合理利⽤和节约⽤⽔。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e8061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a.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复习提纲1.位置和范围亚洲是跨越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
亚洲地跨低中高三大纬度带,分为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三大温度带。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亚洲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因为它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
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有其主要国家。
2.自然环境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从东向西、从南向北,地势变化为低高低。
亚洲的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它们大多数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亚洲还有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里海、贝加尔湖和死海等。
3.复杂的气候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
大陆性气候则分布广泛。
亚洲的气候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在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主要气候类型,而温带季风气候是独有的气候类型。
相比之下,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主要地形区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和伊朗高原。
主要半岛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印度河和恒河。
在第七章中,我们探讨了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
日本位于温带和热带之间,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组成。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3ba9efff78a6529657d5333.png)
20XX年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七年级地理课本知识。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一)印度1、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位于中国西南面,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邻中国,西北巴基斯坦,西南马尔代夫,东南斯里兰卡…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中国第一),人口依然快速增长。
人口众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大。
人口众多的劣势:饥饿贫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3、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从亚洲大陆吹来;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吹来。
4、西南季风强造成水灾,弱造成旱灾,使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产量不稳定。
5、印度承接世界1/2的服务外包业,其中的软件外包业占世界的2/3,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二)中东1、中东位置特征:三洲五海之地(亚、欧、非洲,里海(是个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中东包括西亚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埃及地跨亚洲非洲;土耳其跨亚洲欧洲;阿塞拜疆跨亚洲欧洲。
3、中东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生产最多、输出最多的地区。
石油资源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中东绝大多数石油通过海运,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北美。
4、中东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燥,河流稀少,导致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分配矛盾成为战争一大因素。
5、中东文化多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伊斯兰教圣城——麦加。
6、中东的阿拉伯男人缠白色头巾和宽大白色长袍→可反射太阳辐射,吸热少。
中东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因而骆驼成为传统交通工具。
初一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初一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02bf32cc17552706220831.png)
初一地理下册学习提纲(要求背诵)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⑧3、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
4、亚洲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5、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方,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带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众多的人口对环境、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2、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欧洲最低。
3、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4、亚洲各国经济差异很大,除了日本是发达国家,其他国家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5、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出口加工工业;西亚---石油出口----比较富裕。
6、社会生产的三类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
7、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如日本)。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其中本州最大。
2、日本的自然条件:①、海岸线—曲折,多良港;②、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③、多山,以山地、丘陵为主(富士山是最高山,是活火山);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④、多火山、地震(因为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⑤、森林资源丰富;⑥、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七下地理提纲完整
![七下地理提纲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0e5fd5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9.png)
七下地理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P2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理由赤道以北)和东半球半球(理由由经度决定的)。
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西与D欧洲相连,西南与E非洲为邻,东北隔F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P52、亚洲的地形特征:①以什么为主?②地面高低状况?③地势特点(由河流流向决定的,河流流向是什么?)亚洲的地形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由河流流向决定的)河流流向: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
3、“地球之颠”指?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世界屋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地球之颠”指珠穆朗玛峰。
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亚洲。
P64、欧洲地形以什么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是?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是欧洲。
P75、亚洲的气候特征:①除什么气候外,亚洲气候都有,因此亚洲气候有什么特点?②以什么气候为主?③什么气候显著。
亚洲的气候特征: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亚洲气候都有,因此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以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季风气候显著。
6、亚洲地跨哪些带?为什么?北半球的“寒极”指哪里?亚洲东部由南往北有哪三种季风气候?为什么有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因为大部分处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北半球的“寒极”指奥伊米亚康,亚洲东部由南往北有三种季风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⑧亚热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季风气候,因为南北跨纬度广,所以有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
7、欧洲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是哪两种,在地图上填出名称,说出它们的特征。
欧洲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⑩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P98、亚洲河流特征:①流向、注入哪三大洋?②什么区面积广大?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分别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复习提纲(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00812233687e21af45a9b0.png)
南亚:印度,巴基斯坦
东南亚:略
6、代表人种:①西亚 沙特阿拉伯 贝都因人:帐篷,宽大袍子,游牧生活
②北亚 东西伯利亚 亚库特人:木屋、毛皮衣服、狗拉雪橇;③南亚 恒河三角
洲 孟加拉人:捕鱼、船;④东南亚 印尼 加里曼丹岛 达雅克人:聚居,长屋
二、自然环境 1、亚洲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3
主要工业区:5 个(濑户内,北九州,阪神,名古屋,京滨) 4、工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 应对措施(工业发展方向):海外投资、海外建厂 对象:欧洲,美国,东亚,东南亚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2、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画图: 在下图中填注: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鄂霍次克海;北海道岛、 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关东平原、富士山、五大工业区:濑户内,北九州, 阪 神 , 名 古 屋 , 京 滨 以 及 6 个 重 要 城 市 ( 课 本 18 页 )
雨季(6-9)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西南季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水灾) ;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旱灾);
农作物 分布地区
降水
地形
水稻
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半岛沿海地区 多
平原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少
高原
6
2、印度降水最多的地区:东北部(乞拉朋齐)、西部沿海 原因:地处山地迎风坡 影响因素:地形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优势:①人力资源丰富、②劳动力成本低、③英语普及、④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作用: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原因:承接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 2/3. ★填图 :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 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新德里孟、买(棉纺织中 心)、加尔各答(麻)、班加罗尔 (印度的“硅谷”)、乞拉朋齐(雨极)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717ee419e8b8f67d1cb902.png)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015.6第五章认识大洲(亚洲)P1-71、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面与欧洲相接。
3、亚洲地理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4、亚洲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4 。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河流。
6、湖泊:(1)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2)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7、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1)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大,从北往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8、亚洲地广人多,到2002年底,约有38亿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 。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交通方便,工农业较为发达。
高山高原、沙漠地区、纬度高地区的人口少。
9、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6个。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10、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但在南亚、西亚则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亚洲是世界上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发祥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的发祥地。
11、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
12、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第六章认识区域一、东南亚P18: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北连东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纽。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b3ab2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0.png)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其中,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包括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可以通过调水工程来解决。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华北和西北地区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
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可调水量最大;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水质最好。
3.节水措施包括:农业用水采用喷灌、滴灌;工业用水采用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生活用水采用一水多用。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山地多,平地少。
后备耕地资源匮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东部季风区的种植业区南方适宜水田种植水稻,北方适宜旱地种植小麦。
西部非季风区的草地适宜畜牧业。
东部山地的林地分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8766170c22590103029d59.png)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学过的东西,如果不经常复习,必然会发生遗忘的现象,这是一条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一)第六章亚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
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af397e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9.png)
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以下是地理七年级下册的复习提纲:
一、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地区
2.中国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灾害
3.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带
4.中国的水资源和水循环
5.中国的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
1.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2.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
3.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环境保护
4.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环境污染与治理
三、中国的区域发展
1.东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2.中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3.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4.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5.台湾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四、全球化与地理变化
1.全球化的定义和影响
2.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
3.环境全球化和地球村概念
4.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以上是地理七年级下册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2)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2)](https://img.taocdn.com/s3/m/5f034e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d.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1. 地理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理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类型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影响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划
•中国境内的主要地理环境区划特征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特点
•中国的地貌特征与地理景观
3. 中国的水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的大江大河和湖泊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与特点
•中国的水问题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4. 中国的气候与农业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适应气候的方式5. 世界人口与城市化问题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
•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
•世界城市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6. 世界地理与经济联系
•世界地理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世界地理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与分工合作
•世界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7. 世界文化与地理
•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世界不同文化的分布特点
•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
8. 地理技术与世界地理研究
•地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作用
•世界地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进展
•地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上为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
你将对地理资源、中国和世界的地理环境、气候、人口、城市化、经济联系、文化以及地理研究等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地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地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db10d6f910ef12d2af9e7c0.png)
复习以主书为主,提纲和练习册为辅,特别是练习册上和卷子上的图。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概念及分类。
能分辨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
2、能分辩可再生和非可再生。
矿产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天然气等)。
3、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包括江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可直接利用),冰川、永久积雪(难直接利用)。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衡量水资源以(径流量)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第六),人均占1/4。
主要分布特点(1)时间:夏秋多、春秋少。
(解决方法:修建水库);(2)空间:南方多,北方少,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决方法:跨流域调水)。
5、我国缺水严重地区(华北地区)。
6、南水北调:记住图,找到京杭运河。
知道从(长江)上中下游调到(华北)和(西北)。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见教材13页图B)2、土地资源特点:(1)总量多,人均少。
(2)山地多,平地少。
(3)后备耕地资源少,且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偏远地区。
“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3、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副业)。
(不包括旅游业)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将全国分为(东南)和(西北)/ 北方(多):降水少,气温低。
(旱地)/(平原):种植业区(秦岭---淮河)为界东南:` 南方(少):湿热多雨(93%水田)`(山地):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西北: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5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6(粮食问题)尤为重要;(水稻基因工程)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煤海”----山西1、煤炭:“工业的粮食”。
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最丰富);大型煤田名称、分布地方。
2、石油:“工业的血液”。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和沿海大陆架);大型油田名称、分布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等边远省区。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
(种植业)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
(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
(小麦、棉花)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
(盛产三河马、三河牛)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工业p20—p2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1、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
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和等省。
(“煤海”——,煤炭储量占全国1/3)2、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
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马、。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
(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河运输与祖国陆联系)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类型: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交通运输p27—p331、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
(管道)2、铁路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公路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航空以首都为中心。
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网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三、交通运输网的作用“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族的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八大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3、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4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5、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8—p53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阻挡了东南海洋气流北上,使得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决定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
秦岭向东延伸与淮河相接,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限。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温暖带和亚热带之间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约一致,又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1、从自然条件分异上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