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_第四章第二节_土地资源与农业
2.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 图”,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_3_位,耕地面积居世界__4_位,人均 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1/3___。 (2)从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_加拿大_、_ 美国_、_法国_、印度 等国家。我国耕地、林地、难利用土地分别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__13.5_%、16.6_%、21.6 %。 (3)为何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点击观看“中国的土地资源”视频资料!
我国人均耕地少,加上使 用不尽合理,土地资源问题严 重。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和合 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下列有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B.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C.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 降水量线以西 D.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 水土流失已经使一部分 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 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 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 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 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 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 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 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 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我国土 地资源 的特点 气候类型多样
总量丰富,人均少 后备耕地资农业
人口大国 珍惜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水资源的分布
种植业 农业类型:
林业
畜牧业 西北
水产养殖业
内陆江河 临海
北方旱作物 东北 农业分布: 西南 南方水稻 南方
鼠标单击图例,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7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教案
7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7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年级下册中图版地理教案: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通过地形图分析: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⑴、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课件
第一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
.
1
广东人眼中的南北方
.
2
秦岭-淮河一线
.
3
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甘肃 陕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
4
淮河
淮河
.
淮河入海 通道
三江 营与 长江 相连
5
秦岭东西横亘,挡住了由 东南往西北从太平洋吹来的季 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 候干旱,黄尘飞扬,千沟万壑 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 派江南景象。黄土高原给人以 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 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 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 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 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 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昆仑山、祁连山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横
秦岭——淮河
断 南方地区
山
.
19
季风/降水
气候
地势
.
20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差异的比较(P52)
.
2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差异的比较(P52)
东部季风区秦 岭—淮河以北
平原、高原
暖温、中温、寒温
东部季风区秦 岭—淮河以南
平原、丘陵
亚热带和热带
半湿润区和湿 润区
练习
1.耕地类型:南( 水田)北( 2.粮食作物:南( 稻 )北( 3.糖料作物:南( 甘 )北( 4.气候灾害:南( 涝 )北( 5.交通运输:南( 船 )北(
旱)地
)麦 )甜
)旱 )马
.
16
作业
•1、表格(P50页)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图版江西省七年级地理下册 土地资源与农业2
掌握各种农 业的分布区域
4.指导学生 完成P17填表
1.下列有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B.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C.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 降水量线以西 D.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我国土 地资源 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少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 山地多,平地少
人口大国
珍惜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 林业
农业分布:北方旱作物 东北 南方水稻 西南 南方
畜牧业 西北
水产养殖业 内陆江河 临海
中国地图出版社
网
2.看课本12页总结土地资源的用途
建造房屋Biblioteka 种植农作物植树种草
修筑道路
开发矿藏
放牧牛羊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江南水田插秧
网
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耕地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学.科.网
东北平原的耕地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
⑴因地制宜 的概念
⑵我国农业 资源的分布
读P16图I, 掌握我国农业资 源的分布: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一等奖】
第六章第四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高原景观图。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讲授新课]一、自主预习:将教学目标用问题的形式呈现二、讲授: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图。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位置,找到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看图C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和景观图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C“黄土高原景观与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理解概念,能够区分哪些是自然资源...........。
)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纸张,钢铁等不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3、水资源:①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它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②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空间上(地区上):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
(所以华北和西北缺水)6、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7、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
分为三条线路: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运河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
中线:从湖北省的丹江口附近把长江和汉江的水调到华北。
西线: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黄河上游。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
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②总量丰富,人均少。
③山地多,平地少。
④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4、分布:①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②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③林地主要分布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5、东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玉米6、西部:草地——畜牧业;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不断更新,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例如矿产资源)。
2.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存在于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和地下水等形式。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为解决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可以进行调水工程。
为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修建水库,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水调往华北和西北的一项工程,其中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可调水量最大;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水质最好。
节水措施包括农业用水的喷灌、滴灌,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和污水达标排放,以及生活用水的一水多用。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和高寒荒漠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山地多,平地少。
后备耕地资源匮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我国的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王民主编)《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2、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景观图直接感受重要地理边界两侧的差异。
2、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中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
你也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的许多差异,但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限在哪里吗?21教育网络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秦岭和淮河,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1. 秦岭—淮河线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
(如图)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其下游分别流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公里。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展示图片:秦岭北麓冬季景观和秦岭南麓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北上,与秦岭隆起相遇,使秦岭以南容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版本七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
版本七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2年版本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为咸水,淡水只占%,而且%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水资源课件
海盐 洗衣粉 纸张 天然气
2、自然资源的分类: • 可再生资源
指能够持续利用,利用后能循环再生或者不 断更新的自然资源。 如: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等。
• 非可再生资源
指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可更新也不能再生, 越用越少的自然资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据科学家研究,一个人如 果停止喝水,最多能活7天,而 一个人不吃饭虽然也会饿死, 但只要有水喝,至少可活30多天。 生 国外曾有10多个探险者作过空腹旅 命 之 行的尝试,即只喝水,不吃饭,身 源 上还要背十几千克重的东西,每天 步行几十千米,但都活了30多天还 没有死亡。
•还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J、S
空间分布不均
对 策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对 策
(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三峡工程)
• 我国主要的调水工程:
引黄入晋 引滦入津 引滦入唐 引黄济青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方等。
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 资源,目前技术条件下,为人们可利用的 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江河、淡水湖泊水和 浅层地下水。 第五页阅读,看图A
地球上水量的_ ﹪为咸水,淡水只占_ ﹪, 且68.7﹪的淡水以_ _ 形式存在。
陆地上的淡 水主要来自 哪里?
怎样衡量 水资源的 多少?
水的循环
B
黄河小浪底水库
北京十三陵水库 高峡出平湖——长江三峡水库
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 最后一滴水!
共同进步!
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年际 变化大。
2.空间:分布不平衡
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0002页 0055页 0138页 0246页 0309页 0396页 0509页 0578页 0610页 0676页 0750页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 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台湾省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 旅游方案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 和饮食的影响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 影响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四节 交通运输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首都北京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中学学习地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一环,主要围绕地球的特征和人类的活动展开讲解。
本文将从地球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特征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从地球的形状开始讲解。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天体, 它的表面密布着水、陆地和大气。
地球几乎完全被水包围,地球表层75%以上是海洋。
这些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形态特征。
地球的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略微扁平的,它在赤道处稍微膨胀,而在两极处稍微刺瘦。
这种形状又称为地球的“地心瘤”。
了解地球的形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地理现象。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自转造成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地理经度的存在。
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所以我们才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是椭圆形的轨道运动,大约一年绕一周,造成了四季的存在。
正是地球的运动带来了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差异。
然后,我们将进一步介绍地球的特征。
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行星,在它的表层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人类、动物、植物等。
地球的表面被陆地、海洋和大气所覆盖。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大片干燥的土地,它们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广阔水域,占据了地球表层的绝大部分。
而大气则是地球周围的空气层,它包含了氧气、氮气等气体,维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此外,地球还有许多其他的特征。
比如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如高山、平原、丘陵等。
不同地区之间的地貌特征各异,给地球赋予了无穷的魅力。
此外,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形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存在着差异。
这些气候特征也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植被分布、动物栖息地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台湾省-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中图版)
最冷月:代表冬季最热月:代表夏季
第二步:画垂线,找出对应月份
第三步:画横线,读出气温度数
寒冷00C温暖150C高温、炎热
第四步:找到对应月份降水, 画横线,读出降水量
少雨、干燥100mm多雨、湿润
返回
在哪里?
有什么?
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轮廓、范围)
海陆位置(沿海或内陆)
相对位置
二、自然环境的保护
2009年8月8日水灾证明台湾自然环境的脆弱,山高水急的地形,加上50年来的过度开发和滥垦,水源保护区几同虚设,沿海地区则是滥抽地下水,地层下陷多年来持续恶化,雨势再加上海水大潮,遇雨成灾根本不必意外。而近年的干旱状况也更加危急。
旱灾
垦丁公园
余光中
哪些方面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血脉联系?你还能举出哪些资料来说明?
4.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地价
资源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资金
大陆
台湾
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条件比较
地价
资源
市场
劳动力价格
技术
资金
大陆
廉价
丰富多样
广阔
廉价
欠发达
稍欠缺
台湾
昂贵
丰富
狭小
昂贵
先进
充裕
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条件比较
活 动
完成教材P74比较活动
科技智力资源密集
交通便利
活动: 阅读台湾岛交通线路,完成下列任务。
植被特征:种类丰富
东方甜岛
台湾岛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树种4000多种。其中,最有名、经济价值最高的要数樟树了。台湾的樟树和樟脑产量居世界第一,因此,台湾岛又有“樟脑王国”的美称 。
版本七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
5、交通运输网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 通运输网。
三、交通运输网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一石家庄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
稻)
4、
5、
1人均占有量少。
2土地破坏严重。
3耕地林地比重小。
4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 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 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工业p20—p26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
1、煤炭资源一一“工业的粮食”。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
(“煤海”一一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1/3)
2、石油一一“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 区,沿海大陆架。(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一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 国内陆联系)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1、高新技术产业 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
2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禾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归纳
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一节北京1、北京的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北纬40度纬线穿过北京(400N,1160E)。
②海陆位置:地处内陆,距渤海较近。
③相对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与河北省和天津市相邻。
2、地形:北面是燕山,西面是西山,东面和南面是华北平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北京的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6、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但能源和矿产缺乏,为了保护古都风貌和减少污染,主要的工业企业都在有计划的迁往郊区。
8、北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①北京的古建筑保护问题。
②北京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第二节台湾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
2、(课本P68页图B记住东海、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福建省、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位置)。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3、地形特征: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山地占2/3。
我国东部最高山是台湾的玉山。
4、气候特征: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台湾岛气候湿、热。
5、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水流急,水能丰富。
7、台湾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汉族人占98%(大部分人的祖籍是福建和广东),少数民族为高山族。
第三节四川省1、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2、川西高原山地是典型的高原、高山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3、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特别是在西部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2020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25页 0101页 0174页 0231页 0233页 0272页 0357页 0431页 0522页 0581页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2020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知识体系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位于世界东方的大国——中国第一节位置、面积和疆域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东半球,亚州东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东西:5200km,南北:5500km,面积:960万km²辽阔的国土四至点:北——漠河53°N南——曾母暗沙4°N西——帕米尔高原75°E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135°E内海——渤海;三大边缘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12海里众多的邻国:14个国家相邻,大陆海岸线:18000km,陆上边界:22000km开发海洋国土,保卫国土完整:海洋开发利用:开发海底矿产,捕捞海洋鱼类,开采海洋石油,远洋运输货物第二节行政区域的划分中国现行行政区域:省县乡三级;现行行政区域的划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省级行政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行政单位:县、自治县、县级市乡级行政单位:乡、民族乡、镇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的行政区划: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区、昌平区、顺义区、平谷区、门头沟区、海淀区、朝阳区、房山区、丰台区、大兴区、通州区、东城区、西城区第三节人口和民族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线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平均数。
中国平均人口密度:139人/km²东部:400人/km²西部:10人/km²——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疏会阅读柱状图和折线图五普人口状况:劳动力资源大幅增长;基本进入老龄社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男女性别比较高;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人口过多的问题:制约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增高,各种资源和工农业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难以快速发展,影响人口素质提高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3中国地形特征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m昆仑、祁连、横断、喜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二级阶梯海拔1000m~2000马拉雅三级阶梯海拔<500m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有利于海洋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降水;是大河向东奔流入海,沟通东西,产生巨大落差,蕴藏丰富水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选学)第二节气候特征和主要气候类型一月:0℃等温线位于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最高温位于南冬夏气温状况海诸岛;最低温位于东北地区北部—北极村影响七月:除青藏高原以外,南北方温度相差不大;最高温位于西北内陆低凹盆地—吐鲁番盆地;最低温位于青藏高原纬度位置和季风活动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800mm等降水量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缘最大:东南沿海地区和沿海岛屿—火烧寮;最小:西北内陆—吐鲁番盆地托克逊海陆位置和季风活动总体趋势:东部多、西部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雨季:南方—4~10月;北方—7~8月季风气候形成原理中国气候重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半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西北内陆常年干燥;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影响:动物种类繁多,农业资源丰富,为东部地区农业提供有利条件季风活动不稳定: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北旱南涝;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长江中下游伏旱;华北春旱(选学)夏秋台湾及东南沿海—台风秋末冬初、冬末春初—寒潮和霜冻春季西北和华北—大风,沙尘暴第三节水系分布和长江、黄河概况水系:干支流共同组成水系分布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分水岭:分隔相邻流域之间的高地淡水湖:湖水含盐度不超过1‰微咸水湖:1‰~24.7‰咸水湖大于24.7‰—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源头:沱沱河;注入东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湘江、赣江、汉江中国第一大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和湖口——长江三峡工程影响: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中国第二长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主要支流:汾河、渭河;——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第四节自然环境的差异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为界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东部—多平原和丘陵;西部—多高大山脉、高原和内陆盆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于4000m气候:东部年降水量>400mm;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属季风气候分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气候西部降水量<400mm;冬夏气温变化大,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西北内陆夏季气温较高;属非季风气候,分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东部多河湖,水资源丰富丰富;西部河湖少,水资源缺秦岭淮河一线气候:冬季气温—南方>0℃;北方<0℃;夏季气温—南方>30℃,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北方部分>30℃;年降水量—南方>800mm,北方<800mm河湖状况:南方河湖多,冬季不结冰;北方河湖少,冬季结冰水资源:南方多丰水带和多水带,北方多平水带,华北平原部分为少水带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西北干旱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寒区—青藏地区描述自然环境的特点: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湖特征、水资源状况、天然植被状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第七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工业第一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河流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水资源的数量人均和耕地平均水资源数量少河流径流:汇集与陆地表面和地下,而后进入河道的水流。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优秀奖
1、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A、气候干旱B、温暖湿润C、寒冷干燥D、沙漠广布
2、我国夏季绝对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吐鲁番盆地D、南沙群岛
3、我国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致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人类活动
八.【拓展提升】
暑假你从呼和浩特乘坐火车至乌鲁木齐旅游,介绍沿线的主要旅游景点和自然景观。
六、教学反思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联系实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 ——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
通过本区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开发边疆的雄心壮志;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1、掌握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主要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掌握西北地区重要铁路的分布,并分析其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掌握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能源优势。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地图的判断和运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6)结合图4-31,说出本区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7)阅读“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西北地区”,西气东输-搜搜百科
【小结】:①是本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原因:
②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呈现 出由向、的变化。
原因:。
3. 西部大开发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版本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
(种植业)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
(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
(小麦、棉花)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
(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牛)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工业p20—p2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1、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
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
(“煤海”——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1/3)2、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
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
(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类型: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交通运输p27—p33一、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运载量运价速度灵活性铁路 2 2 2 2公路 4 3 3 1水路 1 1 4 4航空 3 4 1 3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
(管道)2、铁路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公路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航空以首都北京为中心。
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网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三、交通运输网的作用“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地区(民族)民居特点内蒙古(蒙古族)蒙古包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北京(华北地区)四合院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季风区多平原)梅州(长江中下游)两面坡式民居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窑洞优点: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缺点:通风不良、比较潮湿云南(傣族)竹楼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新疆(西北)泥砖平顶房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浙江江南民居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湖南(和湘西)吊脚楼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西藏(甘肃)石砌碉房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3、服饰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民族服饰原因傣族妇女: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男子: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藏族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
4、饮食文化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着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2、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式地区气候房屋建筑形式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下泄,窗户较小,减少阳光照射降低气温。
内陆干旱降水少,冬季寒冷,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
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窗户也较大,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3、地区气候影响东北地区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严寒而漫长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
主食:面粉、杂粮,大米较少,面食种类繁多食用油:豆油、葵花籽油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惯4、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5、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6、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景区省份特色武陵源湖南省“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苏州园林江苏省小巧玲珑,清秀典雅,布局结构成功地运用了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古典园林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