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学习纲领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第四章 第1~2节中国地图出版社知识精讲

高二地理第四章 第1~2节中国地图出版社知识精讲

高二地理第四章第1~2节中国地图出版社【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与居住区规划第二节城市交通与生活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内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功能;了解城市交通的发展过程、不同分类方法;了解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理解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原则、布局形式及其优缺点;理解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地实例或典型案例,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区位因素;通过本地实例或典型案例,评价小区的环境特点与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居住区的辩证分析意识及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逐步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爱学、乐学。

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功能;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途径;交通网络布局的原则及布局形式。

2. 教学难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功能;交通网络布局的原则及布局形式。

三. 具体内容(一)人居环境1. 概念:人居环境——人类的居住地,是包括城市、集镇和村庄及维护人类活动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

还包括休憩、教育、交往、健身,甚至工作等活动。

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两部分。

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大气、水、阳光、土壤、植物、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基础。

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建筑物、道路、基础设施、邻里关系、社会管理、村规民约等,这些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本空间和条件。

对于这些社会要素,人们通常归之为人、社会、建筑、支持网络等几大类。

2. 人居环境的评价(1)不同国家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居住环境需求五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相属关系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发展的需求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理想模式中人们的环境需求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差异?(由左到右依次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理想模式)(2)不同时代对人居环境的需求①中国古代对理想人居环境的要求背山面水、聚气藏风坐北朝南,负阴抱阳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孟母择邻而居②现代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要求(二)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1. 影响因素:繁华程度、交通通达度、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度、环境优劣度公共设施:主要指医疗、教育、银行、邮政、商业服务基础设施:主要指交通、给排水、供电气、通信等2. 区位因素:(1)城市规划的要求(2)自然环境的适宜度地形、地势因素风向因素水质因素植被因素(3)社会环境的完善性交通、安全保障居民素养、邻里关系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周围大型经济建设(4)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住宅区为什么不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建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有什么好处?房产选址的一些基本经验:上风口原则——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口高走原则——选在城中地势高的地块近水原则——从市区到水边的区域沿边原则——沿交通干线、河流沿岸、行政边界等选择居住区位置的方法:首先要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应考虑选择人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小区。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名师优质资料 doc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名师优质资料 doc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1.地球海洋陆地面积各是多少?各占多少比例?P5答: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岛屿?什么是半岛?什么是大洲?P6答: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半岛。

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3.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是?P6(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5.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6.最先到达马六甲海峡的是郑和(中国);发现美洲大陆(即“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意大利);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葡萄牙)。

7.四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是:太大印北。

太平洋面积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其岛屿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太平洋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大西洋形状如同字母“S”,其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4。

水温最低的大洋是北冰洋。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北京版)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市赛一等奖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北京版)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市赛一等奖

第一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概况。

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该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由于初二的学生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2、能力目标:1 学生能利用地球仪、世界地图,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2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五、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六、 教具准备:世界海陆分布图、七大洲和四大洋图、空白填充图等七、 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比较法八、 板书设计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课前与学生交流,按男生、女生分为两个小组,整节课的问题以抢答形式回答,并用记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入新课入:伴随着这首欢快的《地球仪》之歌,我们一起通过《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这节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海陆分布人类对地球海陆分布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认识的世界范三分陆地 岛屿 大陆半岛 七大洲洲界 面积大小顺序七分海洋分布(图)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围很小,仅仅局限在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地方。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学习纲领(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学习纲领(七年级上册)

第1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 /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特色及修订说明 - 中国地图出版社 精品

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特色及修订说明 - 中国地图出版社 精品

二、教材的主要特色
在本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写成员 认真、反复地学习《课标》,并依据其精 神,较为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德国、英国、 美国和香港出版的地理教材,以及国内出 版的各套地理教材,注意吸收它们的研究 成果和新观点来设计教材体系和结构,从 而形成了本套教材自身的特色。
二、教材的主要特色
1.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按由近及远、 先中国后世界的顺序展开内容。
课文系列的体例为正文。正文中有“活动”(有
探索、读图、思考、比较、计算、讨论、观察等 提示)、“阅读”两类栏目,每节后面有复习题。
正文叙述过程采用以问题引导的形式。这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每节前有一个“探索”活动,给学生一个与 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去思考;二 是课文开始前的“学习指南” 栏目,以问题的形式 出现,涉及节内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标》相对应的 知识点编写,旨在使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
换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
(2) 课题文字的修改 为了精益求精,我们在课题的文字、细节方面进行了仔 细的推敲。
四、教材修订说明
3.学习指南与阅读提示变化 4.正文内容的变化
• 根据新修订的课标增加或删减内容 • 理顺逻辑顺序 • 文字表述更准确,易于学生理解
• 完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增强内容的现实性
四、教材修订说明
第七章 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 长江沿岸地带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一节 首都北京 第二节 台湾省 第三节 四川省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第五节 黄土高原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四、教材修订说明
2.课题变化情况
(1)课题内容的修改 原教材中第五章的课题由“设计一个适合你的旅游方案”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

a.数字式b. 文字式c. 线段式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1 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

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高二地理必修二综合复习知识精讲中国地图出版社

高二地理必修二综合复习知识精讲中国地图出版社

高二地理必修二综合复习知识精讲中国地图出版社一. 教学内容:必修二综合复习(一)课标要求:1. 人口与城市•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基础知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

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______。

18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出现了______的局面;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______。

(人口不断增长比较缓慢人口持续增长增长幅度明显加大)2. 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种是“高低高”模式,其特点是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第二种是______模式,其特点是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第三种是从______向______过渡模式。

(高低高“三低”低低低“高低高”“三低”)3. 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20世纪50年代后,______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______国家。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节⽔资源及其开发利⽤p4—p11⼀⽔是重要的⾃然资源1、⾃然资源:⼈类直接从⾃然界获得、⽤于⽣活和⽣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然资源。

2、主要包括:⽔资源、⼟地资源、矿产资源、⽓候资源、⽣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资源:可以持续利⽤,利⽤后还能循环再⽣、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地、⽔、⽣物等)②⾮可再⽣资源:⽤⼀点就少⼀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越⽤越少。

(煤炭资源)4、淡⽔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湖泊中的⽔、⾼⼭积雪、冰川以及地下⽔等。

(地球上⽔量的97.5%为咸⽔,淡⽔只占2.5%,⽽且68.7%的淡⽔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资源主要来⾃⼤⽓降⽔。

降落在地⾯的⽔,⼀部分沿地⾯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渗⼊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随降⽔的变化⽽变化。

⼀般来说,降⽔多的地区,淡⽔资源丰富;降⽔少的地区,淡⽔资源贫乏。

⼆、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量减少。

影响:⽔旱灾害。

降⽔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的年际变化⼤,造成径流年际变化⼤,连续⼏年的丰⽔或连续⼏年的枯⽔。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状态。

影响:北⽅平原⼴阔,耕地⾯积⼤,⼈⼝密集,⼈均⽔资源量少,加剧北⽅缺⽔的状况。

3、⽔污染原因:⼯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直接排⼊河流、湖泊。

北⽅地区⽔资源缺乏,⽔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保护⽔资源1、供⽔紧张原因:利⽤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也降低了⽔资源的利⽤价值。

解决⽅法:合理利⽤和节约⽤⽔。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的基本含义、特征。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差异性、整体性、层次性、有界性)二、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2、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地貌、气候是自然地区差异的划分依据:土壤、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与北方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

(2)四大亚区的差异三、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根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西部大开发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地形:(尼罗河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温度适宜、降水适度。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河水灌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黄河。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2、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等等。

中国地图出版社重点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地图出版社重点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精心整理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1.地球海洋陆地面积各是多少?各占多少比例?P5答: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34原(4795.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6.最先到达马六甲海峡的是郑和(中国);发现美洲大陆(即“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意大利);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葡萄牙)。

7.四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是:太大印北。

太平洋面积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其岛屿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太平洋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大西洋形状如同字母“S”,其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4。

水温最低的大洋是北冰洋。

892亿10答:震带>】11.世界各地气温、降水存在着差异,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23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12.简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P23-26答:一般来说,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洋流对沿海地区气温有影响:一般而言,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较高,寒流经过的地方气温较低。

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13.简述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P27-28异。

141516湿润气候、冬季多雨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全年少雨的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温带气候3种(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2种(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还有高原高山气候。

17.热带气候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P32答:热带气候有四种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复习时先看书,再看练习册,最后背提纲)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 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 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 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 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多读书上 9 页内容以及 11 页复习 3)7、亚洲世界之最: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洲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

(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 6 页)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洋和北冰洋。

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亚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 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西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 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 纽,有“十字路口”的称号。

3、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 8、亚洲的人口最多。

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国地图出版社知识精讲.doc

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国地图出版社知识精讲.doc

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国地图出版社【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认识黄赤交角,理解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二分二至点的位置。

(2)认识正午太阳高度角、晨昏线、昼弧、夜弧及其季节变化(3)认识季节的涵义及其划分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重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

2. 难点:太阳直射概念。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三. 具体内容(一)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地球公转轨道面成为黄道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

(23、21或9、2312月22日 6月22日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A. 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或近于直射;B. 北回归线以北,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12月22日达最小值;南回3. 四季更替4. 晨昏线的判定(1)侧视图:地球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赤道为一条居中直线。

居中的一条经线也为直线,其余各条经线为弧线。

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将任意一条纬线平分为昼弧、夜弧);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圈的各一端,除赤道上昼夜平分处,其它各条纬线的昼弧与夜弧都不相等。

(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晨线的状况)(2)极投影俯视图图中心为极点,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北极,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南极。

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通过极点。

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极圈相切。

中国地理课程纲要wang

中国地理课程纲要wang

第一轮初中地理复习课课程纲要—————中国地理部分田丽娟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时间安排: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二学段每周节数:5授课班级:高二年级3班、14班授课教师:田丽娟课程材料: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初中实验教材地理课程类型:必修第一: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二:课程内容一、内容安排二、对课标中高考考点的解读一.中国的政区、人口和民族本节内容复习时应强调读图和用图能力,注重知识点识记和理解,建立起我国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教学大纲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教学大纲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教学大纲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教学大纲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中学地理教育提供指导和规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地理思维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教学大纲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能够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明确了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采用讲解、实验、讨论、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评价方式教学大纲还提出了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综合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笔试、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度等多种形式。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五、教学资源教学大纲还提出了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八年级地图出版社知识点

八年级地图出版社知识点

八年级地图出版社知识点地图出版社是一家专门出版地图和地理教材的出版社。

在八年级地理学习中,地图出版社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八年级地图出版社的知识点。

一、地图基本元素地图基本元素包括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标题等。

其中比例尺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方向则用来指示地图上北、东、南、西四个方向。

图例则告诉我们地图上标志物的含义。

标题则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地图所代表的内容。

二、地球的运动与天气气候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白天与夜晚交替出现,而公转则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天气与气候则是与地球的运动有关系的,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同的植被、动物、人类居民等。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地球上的各地区存在发展的差异。

通过分析地区发展的特点及其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区域文化差异与交流文化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的宝贵财富。

学习各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可以促进人类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同时也需要注意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和误解,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五、中国地理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源。

通过学习中国的地理分布、地貌、气候、资源和人口分布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为国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六、世界地理世界地理包括七大洲、五大洋和各个国家。

通过学习各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文化差异等。

同时也需要保护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七、地图制作和使用了解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使用地图来展示地理分布、地貌、人口分布等信息。

因此,学习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模拟地球上的地理信息。

以上就是八年级地图出版社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地理景观和人类活动。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图版八下第一章课程纲要及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下第一章课程纲要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授课时间:4课时◆授课对象:初二学生(第二学期)◆课程概述: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习亚洲的水系和气候。

一、课程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某大洲的地形特点。

2.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4.学会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5.学会联系亚洲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亚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6.进一步增强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2.分组合作学习3.师生进行“角色扮演”(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启发式讲授。

四、课程评价(一)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评价(1)教师对学生每节课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表扬鼓励为主。

(2)学生对自己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以自我评语的形式为主,形成文字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相互评价。

(5)收集与课堂有关资料,学生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地理小论文。

(6)各章学习完成后进行复习整理和小范围检测,学生写出错题分析报告,检测结果计入学期总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卷面测试:按容易、较易、较难比例7:2:1,难度系数0.8的要求编制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卷,进行考查,基本知识正确率90%以上,思维性问题正确率80-70%,应用型问题正确率60%。

(2)进行一次地理活动设计竞赛,对学生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进行考查。

(3)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学社高中地理第一册试用本:板块运动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学社高中地理第一册试用本:板块运动
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观察
海底扩张 示意动画
海底扩张学说
海海动底力底扩来洋张扩源的壳张从说海的地(幔岭主软物流处要质圈不观对)流断点生:长并两推侧移向两侧海扩扩底张张;大洋俯地冲壳
老的洋壳在海沟处洋俯壳 冲入地幔而消失大;陆地壳
岩石圈最海不底稳 扩张的海岭驱动力新是←地—幔—物—质洋对壳流年。龄 ———→老 海沟
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

地 中 海 -喜 马 拉



震太


地 震

火山
• 火山的分布:“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 火山的分布与地震分布有何联系?为什么? 四个火山带: 1、环太平洋火山带; 2、红海沿岸、东非火山带 3、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4、洋底火山带
火山
• 火山的类型: 1、死火山; 2、活火山 3、休眠火山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板块运动塑造的地貌类型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
地震与火山
板块构造学说 理论应用
解释海洋、裂 谷、山脉、海 沟、岛屿的成 因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_海___沟___ ,P处为__海___岭___; B处是__地___幔___ 物质上升处。
(2)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__E_C_D_ ,这个发现为海___底___扩__张_____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定的破碎带 (洋壳诞生处)
(洋壳消亡处)
魏格纳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所构成 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全世界可以 验证科学设想
海底扩张学说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必修二笔记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必修二笔记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定义: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

2、功能区及特点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各种功能组织在形成和发展中慢慢的分化分异而成,即相同功能在地区上结合,不同功能在地区间分异。

1、早期北京故宫的功能是什么?原因?政治中心历史上一直是政治中心,所以延续下来→历史因素现在故宫的功能是?原因?文化旅游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发生变化每一种功能区都有自己特定的区位,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所在地域的土地的经济价值决定的(地租)。

经济因素不同地域的土地利用价值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分区。

一般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的价格逐渐降低。

土地价格由什么决定的?1、交通通达性;2、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商业用地土地价格高(付租能力高)→占据城市中心交通通达性最好住宅用地(土地价格)付租能力低于商业用地→位于商业用地外围交通通达有所性降低距市中心的距离较远工业用地的土地价格(付租能力)最低位于城市的外围交通通达性再次降低距市中心的距离最远社会原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会形成不同的生活区,活动区行政原因政府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引导和规定不同的职能区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规模指城市用地的大小,但为了容易表示常用人口规模来表示。

我国城市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城市>100万大城市50万-100万中等城市25万-50万小城市<20万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特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往往超出了所在区域,辐射到邻近区域乃至全国。

如,北京,上海,深圳但并不能说是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例,因为有些城规模虽小但某一功能却很强,服务范围却很大。

桂林的旅游价值第二节城市化2.1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定义:一般人为,城市化的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①地球就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与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就是不等长的,赤道就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就是等长的。

3.纬度与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就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就是北半球,赤道以南就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就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 /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瞧,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瞧,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就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就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的位置:所在半球: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领土四端: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4度)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2、中国的面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管辖海域:300万平方千米领海宽度:12海里3、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直接濒临太平洋内海:渤海与琼州海峡4、众多的邻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陆上国界:长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口诀:东临朝鲜北蒙古,西靠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面紧接缅老越;东北西北俄罗斯。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5、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治县/县级市) 镇(乡)6、34个省级行政单位: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要求:位置、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部分省份的轮廓(在练习中有出现的轮廓)口诀: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西南川渝黔云藏;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已建特别区。

7、人口数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2、95亿,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1月6日人口达到13亿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五分之一(21、2%)8、人口增长特点:增长迅速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原因: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人口的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9、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界线:黑河一腾冲线人口分布特点:分布疏密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城乡人口分布:城镇人口增长迅速,仍有约8亿人居住在农村。

10、人口政策: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原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11、民族构成:56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最多12、民族分布: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集中在东部与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与东北13、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朝鲜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侗族的芦笙。

民族节日:蒙古族的那大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赛龙舟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一级阶梯上主要就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主要就是盆地与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主要有平原与丘陵,海拔多在500以下。

3、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我国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4、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5、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与冻土,有“黑土地”之称。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与“鱼米之乡”美誉。

6、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内部较平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

7、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8、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南北温差很大。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

9、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知道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关系。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0、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1、知道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与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寒潮: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

主要出现在冬季。

13、能在地图上说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能在图上找出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与江西的湖口,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

15、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就是中国第二长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能在图上找出来)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与河南的旧孟津,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16、能在长江流域图上找出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水利枢纽。

能在黄河流域图上找出三门峡水利枢纽与小浪底水利枢纽。

17、长江年平均径流量为1万亿立方米,就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经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变缓,航运价值较高。

18、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泥沙,中游黄土疏松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就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黄河的措施与手段有: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19、青海湖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湖,就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阳湖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

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