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精品推荐】(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1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17)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18)视.为止,行.为迟(动词用作名词,眼睛)(动词用作名词,动作)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6.古今异义
(1)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古义:回头再去。今义: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
常情。
(4)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5)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是这样,但是。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
知识整合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 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 并称“老庄”。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 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 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 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
两个集团斗争的结局。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1.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 2.感受文中出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3.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感受其语言魅力。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第1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一)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栏目导航
失误作文 正向引导,让奖励发挥作用 ①某中学对于“二诊”中优秀的同学奖励肉这前所未闻之举火 爆网络。在我看来,这所学校的做法有失妥当,不切实际,应让奖励 去认可学生,给予其正向的引导,而不应剑走偏锋,使学校学生成为 热议的话题。
栏目导航
“持平常心,做本分事,成自在人”,这就是庖丁的言行中所体 现的朴素人生观。从这个角度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我们会进 入一个更为崭新的思想境界。
栏目导航
亮点评析 ①《庖丁解牛》寓意深刻,其多义性会引发读者的不同思考。 作者另辟蹊径,从其“人生哲学”入手,可谓独到。 ②文章第二段从“庖丁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切入,运用对比手 法,批评那些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的人。 ③“明其位”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这是真正回归自我,获得 生命自由的前提。
栏目导航
④“做好事”就是要把事情做好,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 珍惜生命,活出价值,从当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
⑤“求自在”就是弄清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事业中,求证自 己,获得价值的实现。
⑥文末总结观点,收束全文,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栏目导航
【总评】 这篇文章从庖丁的“平凡”写起,逐层深入,分析他 的人生哲学,最后水到渠成,得出观点。全文采用并列式总分总结构, 中间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证,把自己的意图表述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 文章纲举目张,紧扣现实说理,论证严密,结构清晰。
明其位,做好事,求自在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刻,每次阅读 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体悟。走近庖丁,深入研究其人生哲学,对于我们 具有重要意义。
栏目导航
庖丁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辈子做着很平凡的事,然而他却能 够把平凡的事做得“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这正是我们这些人所 缺乏的。反观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一方面是不甘于平凡,另一方面 却只能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下去,与庖丁相比,何其可 悲!
失误作文 正向引导,让奖励发挥作用 ①某中学对于“二诊”中优秀的同学奖励肉这前所未闻之举火 爆网络。在我看来,这所学校的做法有失妥当,不切实际,应让奖励 去认可学生,给予其正向的引导,而不应剑走偏锋,使学校学生成为 热议的话题。
栏目导航
“持平常心,做本分事,成自在人”,这就是庖丁的言行中所体 现的朴素人生观。从这个角度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我们会进 入一个更为崭新的思想境界。
栏目导航
亮点评析 ①《庖丁解牛》寓意深刻,其多义性会引发读者的不同思考。 作者另辟蹊径,从其“人生哲学”入手,可谓独到。 ②文章第二段从“庖丁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切入,运用对比手 法,批评那些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的人。 ③“明其位”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这是真正回归自我,获得 生命自由的前提。
栏目导航
④“做好事”就是要把事情做好,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 珍惜生命,活出价值,从当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
⑤“求自在”就是弄清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事业中,求证自 己,获得价值的实现。
⑥文末总结观点,收束全文,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栏目导航
【总评】 这篇文章从庖丁的“平凡”写起,逐层深入,分析他 的人生哲学,最后水到渠成,得出观点。全文采用并列式总分总结构, 中间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证,把自己的意图表述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 文章纲举目张,紧扣现实说理,论证严密,结构清晰。
明其位,做好事,求自在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刻,每次阅读 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体悟。走近庖丁,深入研究其人生哲学,对于我们 具有重要意义。
栏目导航
庖丁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辈子做着很平凡的事,然而他却能 够把平凡的事做得“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这正是我们这些人所 缺乏的。反观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一方面是不甘于平凡,另一方面 却只能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下去,与庖丁相比,何其可 悲!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 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 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4. 文化常识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 为关中。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 域不尽相同。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 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 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 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 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 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 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 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 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 最卑是坐东面西。文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3 鸿门宴
1. 走近作者
生平 作品
司马迁(约前 145 或前 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司马谈任 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 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 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 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年二十,遨游大江南北, 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 做了良好准备。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 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 同年开始写《史记》。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 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接受宫刑。他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史 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史记》。
高一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戴着礼帽。
(2)鼓瑟希,铿尔
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
走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吹风,乘凉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正道,是非标准。译成 “为人的道理”。
(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小的事情,大的事情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计量面积用语,纵横…里,方圆…里。如:或者 如:至于 俟:等待
“冉有,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 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 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子诚实
信 ”
以 实
为 信
说 文
求 一 言 义 “已》年,近”七德十哲,人刚 刚道结本束人周,游。列信国主,欺除言了的短要暂假服 务可 不 之 ” 解
。 , , 都 信于云卫故、则陈角二学国的, 没、能是得之到天任故何”统要治。者、的基垂诚青话, 回靠 仅 谓 , 字
这 是
言 行
是 诚
,诚到:“鲁许慎国是同,度看主上 虽政
, 念 头 。 因”此,,。曾 皙 的,话 可 能 切 中 孔 子 对 理 想 生 活、 ,
的向往和追求,又暗合他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和
感伤。
仁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政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哲学:敬重人事、中庸之道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37张PPT)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动词,赞成
以尔.吾何一如日长代乎词尔.,你 代词,你们 (4)尔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放在形容词后面,译
为……的样子,相当于“然” 铿尔.,舍瑟而作 助词,放在象声词的后面
5.词类活用 (1)鼓.瑟希: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会同,端章.甫.:__名_词 __作__动__词__,__戴__着__礼__帽______________ (3)风.乎舞雩:_____名__词__作__动_词__,__吹__风_______________ (4)三子者出,曾皙后.: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落 __在__后__面______________ 6.古今异义
答: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 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 斑。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发言,显 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 开口,而且口中的国家比子路所言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 “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 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 己力所能及的事。
2.字形辨认
冉冉冉 再再见 馑饥馑 谨谨慎
摄摄取 慑震慑 喟喟然 渭渭水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动词,赞成
以尔.吾何一如日长代乎词尔.,你 代词,你们 (4)尔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放在形容词后面,译
为……的样子,相当于“然” 铿尔.,舍瑟而作 助词,放在象声词的后面
5.词类活用 (1)鼓.瑟希: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会同,端章.甫.:__名_词 __作__动__词__,__戴__着__礼__帽______________ (3)风.乎舞雩:_____名__词__作__动_词__,__吹__风_______________ (4)三子者出,曾皙后.: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落 __在__后__面______________ 6.古今异义
答: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 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 斑。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发言,显 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 开口,而且口中的国家比子路所言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 “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 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 己力所能及的事。
2.字形辨认
冉冉冉 再再见 馑饥馑 谨谨慎
摄摄取 慑震慑 喟喟然 渭渭水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x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鸿门宴》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刘邦赴营以前和刘邦逃 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 无伤被诛终,围绕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 展开故事。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程目标
学法指导
1.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 子为什么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不同的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自己办学,周游 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 《乐》《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 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汉代 以后,孔子开创的儒学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在传统社会 被尊为“圣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知识链接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 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 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言简意丰,含蓄凝练,体现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 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 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 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1.品味对话语言,分析不同人物
的思想性格。
态度。
2.梳理《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阐述
2.鉴赏孟子出色的论辩艺术,品 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手法。
观点的思路。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程目标
学法指导
1.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 子为什么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不同的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自己办学,周游 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 《乐》《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 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汉代 以后,孔子开创的儒学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在传统社会 被尊为“圣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知识链接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 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 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言简意丰,含蓄凝练,体现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 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 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 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1.品味对话语言,分析不同人物
的思想性格。
态度。
2.梳理《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阐述
2.鉴赏孟子出色的论辩艺术,品 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手法。
观点的思路。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3 《鸿门宴》 课件 (123张PPT)
被动句1若属皆且为所虏2吾属今为之虏矣语文必修下册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语文必修下册结构图解文本构建鸿门宴??????????????宴会背景????????????????????????????无伤告密挑起事端项伯告密出现转机张良献计运筹帷幄项伯美言形势缓和开端项羽主动刘邦被动语文必修下册??????????????????????????????宴会斗争????????????????????????????刘邦谢罪项羽释疑范增举玦项羽不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闯帐斥责项羽发展高潮轻敌自大寡谋轻信能言善辩善于应变宴会余事????????????????????刘邦逃席有惊无险刘邦脱身张良入谢归至军中立诛无伤结局尾声项羽被动刘邦主动鸿门宴语文必修下册主旨探微文章写了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片段是楚汉相争的一个序曲
语文 必修 下册
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引兵向西,于公元前206年进抵汉中。由于 项羽在北方牵制并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早于项羽攻入秦都咸阳,收降 了秦国的最后统治者子婴。为了收买民心,刘邦与秦民约法三章:“杀 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申明军纪,废除严刑苛政,得到了百姓的支 持。接着,刘邦派兵守关,还军霸上。项羽继而破关入咸阳,驻军于鸿 门。当时,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好几倍,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当他 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当即下令进攻刘邦的军队。在这种严峻的形 势下,刘邦只好冒险到项羽军营,登门求和,以作缓兵之计。于是出现 了“鸿门宴”这场激烈尖锐的斗争。
)
(4)头发上.指
( 向上
)
语文 必修 下册
3.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
4.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命
)
(2)拔剑撞而破.之 (使……破碎
语文 必修 下册
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引兵向西,于公元前206年进抵汉中。由于 项羽在北方牵制并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早于项羽攻入秦都咸阳,收降 了秦国的最后统治者子婴。为了收买民心,刘邦与秦民约法三章:“杀 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申明军纪,废除严刑苛政,得到了百姓的支 持。接着,刘邦派兵守关,还军霸上。项羽继而破关入咸阳,驻军于鸿 门。当时,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好几倍,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当他 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当即下令进攻刘邦的军队。在这种严峻的形 势下,刘邦只好冒险到项羽军营,登门求和,以作缓兵之计。于是出现 了“鸿门宴”这场激烈尖锐的斗争。
)
(4)头发上.指
( 向上
)
语文 必修 下册
3.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
4.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命
)
(2)拔剑撞而破.之 (使……破碎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34张
一、孔子向学生问“志”。
2021/3/25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 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 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 理想。
2021/3/25
称字表示尊敬。
2021/3/25
•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
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
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2021/3/25
• 子曰:“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 以也。居则 曰:‘不吾知 也。’(宾语前 置)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
孔子说:“因为我 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 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 (你们就不说了)。你 们平日就说:‘没有人 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 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 怎么做呢?”
啊。”
2021/3/25
2021/3/25
公西华(赤)
志: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 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侧重以礼治邦 性格: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表顺承) 作,对曰:“异乎 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2021/3/25
孔子又问:“曾点 ,你怎么样?”
2021/3/25
•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
孔子又问:“公西 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
(治理国家),愿学焉 我不敢说能胜任,只是
(语气词)。宗庙之事, 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
如会同,端(名作动) 章甫(名作动),愿为 小相焉(语气词)。”
庙祭祀的事务,或者诸 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 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
高一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
①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年长;乎,于。 ③毋吾以也:毋,不要;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④居则曰:居,平日、平时;则,就。 ⑤不吾知:不知吾。知,了解。 ⑥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 ⑦则:连词,那么,就 ⑧何以:做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做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 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 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 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七十二人。
子 路 、 曾 皙 、 冉 有 、 公 西《 华论 侍语 坐》
——
前 言
这一段师生之间的平常对话非常有名也非常重要,对答期 间,师生各自述其政治理想和志向,子路的爽直不谦让、冉有 的有志于邦国、公西华的谦逊、曾暂的洒脱飘逸无不宛然如见。 孔子欣赏他们,对他们的志向加以点评,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充满着愉快、热烈、祥和而又亲切的气氛。即显示了儒家浓郁 的入世情怀,也反映了其潇洒自在的人生意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 子则无中国文化。
——柳诒徵
孔子
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学派创始人,思 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张 礼治,鼓励 人们 入仕 ,即“出来做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 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 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 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 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七十二人。
子 路 、 曾 皙 、 冉 有 、 公 西《 华论 侍语 坐》
——
前 言
这一段师生之间的平常对话非常有名也非常重要,对答期 间,师生各自述其政治理想和志向,子路的爽直不谦让、冉有 的有志于邦国、公西华的谦逊、曾暂的洒脱飘逸无不宛然如见。 孔子欣赏他们,对他们的志向加以点评,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充满着愉快、热烈、祥和而又亲切的气氛。即显示了儒家浓郁 的入世情怀,也反映了其潇洒自在的人生意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 子则无中国文化。
——柳诒徵
孔子
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学派创始人,思 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张 礼治,鼓励 人们 入仕 ,即“出来做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 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PPT教学课件(44页)
3.特殊句式 (1)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判断句 ) (2)吾何快于是( 介词结构后置 ) (3)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结构后置 ) (4)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 ) (5)何由知吾可也( 宾语前置 ) (6)牛何之( 宾语前置 ) (7)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5)重要虚词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副词,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代词,这样 ) ①乃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的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副词,竟然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副词,才 ) 屠乃奔倚其下( 连词,于是,就 ) ②其 其若是,孰能御之( 连词,如果,表假设 ) 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代词,他的 )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宾语前置 ) (9)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 ) (10)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 )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5)重要虚词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副词,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代词,这样 ) ①乃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的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副词,竟然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副词,才 ) 屠乃奔倚其下( 连词,于是,就 ) ②其 其若是,孰能御之( 连词,如果,表假设 ) 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代词,他的 )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宾语前置 ) (9)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 ) (10)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 )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
( 教学提 纲)202 0—202 1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第 一单元 《齐桓 晋文之 事》获 奖课件 (共44 页PPT) (免费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