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研究进展
防蚊灭蚊科学研究报告范文
防蚊灭蚊科学研究报告范文防蚊灭蚊科学研究报告范文摘要:蚊虫是传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炎等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蚊虫的防治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防蚊灭蚊方法的实验比较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几种常用的防蚊灭蚊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引言蚊虫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蚊虫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恼,还可能成为传播各种疾病的媒介。
因此,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探索高效、安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烟雾驱蚊剂、电子驱蚊器、蚊帐和生物防治四种常见的防蚊灭蚊方法进行实验比较。
2.1 烟雾驱蚊剂实验:在室内设置实验场地,分别使用不同品牌的烟雾驱蚊剂,记录驱蚊剂可持续时间、驱蚊效果和对人体的安全性。
2.2 电子驱蚊器实验:在室内设置实验场地,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电子驱蚊器,记录驱蚊器的覆盖范围、驱蚊效果及对人体的安全性。
2.3 蚊帐实验:在户外设置实验场地,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蚊帐,记录蚊帐的防蚊效果、透气性和使用方便程度。
2.4 生物防治实验:在户外设置实验场地,引入蚊虫天敌,观察其对蚊虫的控制效果,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 烟雾驱蚊剂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牌的烟雾驱蚊剂的驱蚊时间存在差异,某品牌烟雾驱蚊剂在室内环境下能持续播放8小时,并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
然而,长时间暴露于烟雾中会对人体产生刺激和有害物质,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电子驱蚊器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电子驱蚊器的覆盖范围和驱蚊效果也有所差异。
某种电子驱蚊器在5米范围内能达到良好的驱蚊效果。
然而,超过该范围后驱蚊效果明显下降。
另外,长时间使用电子驱蚊器对人体的辐射问题也需重视。
3.3 蚊帐实验结果显示,某种高质量的蚊帐具有极佳的防蚊效果,完全能够阻挡蚊虫的入侵。
而普通蚊帐则存在一些细小的缺陷,例如较差的透气性和易滋生细菌。
蚊帐的使用方便程度以及价格也是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探秘蚊子的世界项目化研究
探秘蚊子的世界项目化研究一、引言蚊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它们是属于双翅目的动物,主要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温暖湿润的地区。
蚊子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我们开展了探秘蚊子的世界项目化研究。
二、蚊子的生活习性1. 蚊子的栖息地:蚊子主要栖息在湿润的环境中,例如沼泽地、水塘、河流附近等。
这是因为蚊子的幼虫需要水来生长和发育。
2. 蚊子的食性:蚊子是以植物的花蜜和果汁为食的,而雌蚊子需要吸食动物的血液来获取足够的营养供给。
蚊子吸血的行为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可能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
3. 蚊子的活动时间:蚊子主要在黄昏和夜晚活动,这是因为它们对光线敏感,白天的阳光会让它们躲避而不活动。
三、蚊子的繁殖方式1. 蚊子的产卵:雌蚊子一般会选择水面平静、无波浪的地方进行产卵,以确保卵的安全。
蚊子的卵可以飘浮在水面上,等待孵化。
2. 蚊子的孵化:蚊子的卵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孵化成幼虫,幼虫会呼吸水中的氧气,并以水中的有机物为食。
3. 蚊子的蛹化:幼虫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蜕变成蚊子的蛹。
在蛹的阶段,蚊子不再摄食,而是进行内部的生理调整。
4. 蚊子的成虫:蚊子的蛹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会蜕变成成虫。
成虫可以飞行,寿命一般较短,雌蚊子会开始寻找血液来补充营养。
四、蚊子对人类的影响1. 传播疾病:蚊子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疾病的媒介,例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 引发过敏反应:蚊子叮咬人体后,会注入一种抗凝血酶,以保证血液的顺利吸食。
这种抗凝血酶可能导致一些人出现过敏反应,例如皮肤红肿、瘙痒等。
3. 扰乱休息和工作:蚊子的嗡嗡声和叮咬行为会扰乱人们的休息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不便和烦恼。
五、探秘蚊子的世界项目化研究为了深入了解蚊子的生态和行为,我们开展了探秘蚊子的世界项目化研究。
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蚊子的种类和分布:我们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分析,对蚊子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驱蚊植物资源及其挥发物研究进展
蚊虫携带了大量的致病病毒,通过叮咬的方式传播给人类,导致疟疾、黄热病、西尼罗病毒病、乙型脑炎、登革热和西方马脑炎等疾病,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安全[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虫媒疾病发病几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蚊虫作为媒介生物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在虫媒传染病中的占比较大,目前已经报道的蚊媒病毒病种类达40多种,蚊媒传染疾病的流行频度不断增强[2]。
病媒学家希望通过控制蚊虫数量,达到有效防治病媒生物疾病的目的。
化学杀虫剂和人工合成驱避剂具有微毒性,一直以来都是控制蚊虫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增加蚊虫的抗药性[3]。
因此,植物源驱避剂逐渐走入研究人员和大众的视野,受到广泛关注。
驱蚊植物一般指的是具有驱蚊活性成分、可以发挥驱蚊作用的植物,而这些驱蚊植物释放的驱蚊成分就称为植物源驱蚊成分。
植物源驱避剂来源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等,其活性成分多为萜烯类、酮类、酯类、醇类等化合物,也有黄酮和生物碱等[4-5]。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可以抵抗昆虫为害的自身防御体系[6]。
目前,对植物源驱避剂的研究及市面上广泛应用的植物源驱避剂集中在几种精油上,常见的有薄荷油、迷迭香油、柠檬草油、香茅油、雪松油、柠檬桉树油、丁香油和天竺葵油等[7]。
植物源驱蚊产品虽然具有环境友好、低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但其有效驱蚊时间显著低于一些化学合成类产品。
因此,寻找环保、安全、长效的驱蚊植物资源是开发植物源驱避剂的基础和关键。
近年来,相关学者已在驱蚊植物资源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已筛选出很多具有较好驱蚊能力的植物资源。
笔者通过对学者们的驱蚊植物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将大部分已知具有驱蚊能力的植物整合在一起,并对其有效驱蚊成分进行收集整理,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较为完整的驱蚊植物资源清单,为未来的驱蚊植物资源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驱蚊植物种类我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被学者证实具有驱蚊成分。
蚊虫分类研究(双翅目:蚊科)的历史回顾与我国现状
蚊虫分类研究(双翅目:蚊科)的历史回顾与我国现状瞿逢伊;朱淮民【摘要】本文根据历年和近年蚊虫分类研究代表性文献作历史回顾和评述.蚊虫的传统形态分类在20世纪初开始发展,蚊虫的分类理念在反复争议和修订的历史中演变,直至《世界蚊虫名录,第二版》出版,一个相对稳定的蚊科分类系统才被公众认可.通过“细胞遗传”和“分子鉴别”方法用于蚊种鉴别,缓解了复合体成员种形态分类鉴别中发生误订和混淆的困扰.21世纪初,以形态特征量化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蚊虫系统发育分类研究,对提高蚊虫分类鉴别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新分类理念体现蚊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传统分类的改革不仅是分类理念,还应提供合理的方法和操作程序.近年伊蚊族及相关分类单元的研究中发现许多新属,新组合属及属级分类地位的变更,可以显示其活力和效率.新的分类理念认为传统分类系统缺乏对蚊科系统发育关系的体现是一个重要障碍,并将蚊科新分类系统修订为2亚科11族.关于我国蚊虫分类现状,作者试对以往记录予以修订,并提出新分类系统包括:2亚科10族45属420种(包括伊蚊族分类地位待定的已知蚊11种).其中我国蚊属新记录:路蚊属Lutzia和金蚊属Kimia在文内作了简介.【期刊名称】《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年(卷),期】2013(020)004【总页数】12页(P223-234)【关键词】蚊科;分类;鲍蚊属;金蚊属;路蚊属【作者】瞿逢伊;朱淮民【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1 蚊虫分类研究的历史回顾研究资料表明20世纪是蚊虫形态分类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广泛采集标本,描述了许多新属、新种,并反复对已知蚊类记录及其分类地位和名称进行校订,以经验的途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蚊科(Culicidae)各类群的分类系统。
针对传疟蚊媒复合体(complex)和隐种(cryptic species)混淆的发现,探索各种新技术应用于蚊虫分类鉴定,其中细胞遗传,分子鉴别,以及系统发育数值分析等方法与形态分类相结合,已经广泛应用,成为现代蚊虫分类的新趋势。
蚊虫Wolbachia野外试验的研究进展
ABS TR ACT : W ol b a c hi a c a n i n va d e wi l d hos t pop ul a t i o n q ui c kl y vi a c y t op l a s mi c i nc om pa t i bi l i t y,w hi c h c a n s upp r e s s po pu— l at i o n s i z e or i nt e r f e r e wi t h R NA vi r us r e pl i c a t i o n i n t he i r h os t s .Ho we v e r ,t he y ha ve no i n f l ue n c e o n hum a n s,an i m al s,e nv i — r on me nt a nd bi ol og i c c ha i n. M or e a nd mor e s c i e nt i s t s a r e c on vi nc e d t ha t W ol b ac hi a c a n b e us e d t o pr e ve n t de n gue f e v e r . Thi s
r e v i e w i s a b o u t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f i e l d e x p e r i me n t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s a f e t y a n d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a n d
登革热 , 这 已被 越 来 越 多 的 科 学 家 所 认 可 。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蚊 虫 Wo l b a c h i a 野 外试 验 技 术 条 件 、 生物安全 情况和存 在 1 ' 7题 与展
蚊子的各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蚊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
2. 探究蚊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分析蚊子繁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蚊子样本:雌蚊、雄蚊、幼虫、蛹。
2. 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温度计、湿度计、蚊帐、蚊香等。
3. 实验试剂:蚊虫生长培养基、消毒剂、农药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蚊子的生物学特性(1)雌蚊、雄蚊形态对比:观察雌蚊、雄蚊的外部形态,包括翅膀、触角、腹部等部位的差异。
(2)蚊子生命周期观察:观察蚊子从卵、幼虫、蛹到成蚊的发育过程,记录各阶段所需时间。
2. 蚊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实验(1)蚊虫叮咬实验:选取志愿者,观察蚊虫叮咬后的反应,如红肿、瘙痒等。
(2)蚊虫传播疾病实验:在蚊虫叮咬实验的基础上,观察志愿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皮疹等。
3. 蚊子繁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1)温度、湿度对蚊子繁殖的影响:设置不同温度、湿度条件,观察蚊子繁殖情况。
(2)蚊虫生长培养基对蚊子繁殖的影响:配制不同成分的生长培养基,观察蚊子繁殖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蚊子的生物学特性(1)雌蚊、雄蚊形态对比:雌蚊体型较大,腹部肥大,雄蚊体型较小,腹部细长。
(2)蚊子生命周期观察:蚊子从卵到成蚊的发育过程约为7-10天。
2. 蚊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蚊虫叮咬实验:志愿者在蚊虫叮咬后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2)蚊虫传播疾病实验:部分志愿者在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疑似感染疾病。
3. 蚊子繁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温度、湿度对蚊子繁殖的影响: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蚊子繁殖速度越快。
(2)蚊虫生长培养基对蚊子繁殖的影响:生长培养基中营养成分丰富,蚊子繁殖速度加快。
五、实验结论1. 蚊子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性,雌蚊、雄蚊在外部形态及生命周期上存在差异。
2. 蚊子叮咬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可能传播疾病。
3. 温度、湿度、蚊虫生长培养基等因素会影响蚊子的繁殖速度。
六、实验建议1. 加强蚊虫防治工作,降低蚊虫密度,减少疾病传播。
蚊虫对杀虫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己酸萘酶( — A 及 B a N ) 一己酸萘酯 ( 一N ) 为底物来测定 1 A作 3
酶活性。据现有资料 , 尖音库蚊复合 组 ( 谖色 库蚊和 致倦库 蚊 ) 的高 活性 酯酶为 A 、 2 A 、 5 B 、 21 I A 、 4 A 、 II 、4及 B , 1 3 5醇酶 Al 主要
A 4对 a NA的 Km值相 同, 明三者 的活性部位相似 。即抗 —D 说
性 与敏感蚊的酯酶在结构上没有质 的差异 , 活性 的差别 可 酶 B 主要分布 于北 美及东亚 , 醇 l
醇酶 A / 最初在 亚 洲及 非洲 发 现 . 2m 随后 又 在美 国及欧 洲 出 现, 酶酶 A / 4 g5B 4 B 、. 5主要分布 于地 中海地 区. / 日本 的谖色 库 蚊扰 乱亚种 ( a. 胁 / ts 的高活性 酯酶 为 C C" moe u )  ̄ E—B 跗 , 斑库 蚊( x.asl ) C t ai 的高活性 酯酶 为 A 、3 r s 31 。 3
Moee 用醇 酶 Al B 抗体对抗性及敏感品系的酶酶作 uhs 及 l 免疫 印蔼分析 , 发现淡色库蚊抗毒死蜱品 系(5 ) ¥ 4 的醇 酶 A1 古 量比敏感 品系高 7 , S 4的 10倍 抗性平 行 ; 0倍 与 5 0 伺样 , r— Te n R品系的醇 酶 B 含量是敏感 品系的 50倍 , T r —R的 80 l 0 与 e n 0 倍抗性一 致 ; 另一方面他们 用醋酶 B 1抗体 沉淀 了 1 一R 幼 - 锄 虫与敏感幼虫 的 m A俸 外翻译 产物 。 现 T r RN 发 e n—R蚊 虫 的 67 0 ×l3多肚 ( 与天然 67×1 3 白质 相对应 ) 量 明显高 于 . 0蛋 音 敏感 品系 。接着他们 用 x tl gl 构建 了 Te r n—R 的 e NA库 。 D 从 中筛选 出一个表 达13 ×1' 半乳糖 苷 酶融合 蛋 白的重 组 .5 0 一B
关于蚊子的实验报告
关于蚊子的实验报告Mosquitoes are one of the most annoying pests to deal with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These pesky insects not only leave irritating bites on our skin but can also transmit dangerous diseases such as malaria, dengue fever, and Zika viru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and find effective methods to control their population.蚊子是夏季最讨厌的害虫之一。
这些讨厌的昆虫不仅会在我们的皮肤上留下刺痒的咬痕,还可能传播危险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
因此,研究并找到有效的方法控制它们的数量是很重要的。
One way to study mosquitoes and develop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s is through conducting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y settings. These experiments involve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testing different insecticides, traps, and repellents to determine their efficacy in reducing mosquito populations. By carefull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these experiments, researchers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mosquito behavior and biology.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验,研究蚊子并开发出有效的控制方法是一种途径。
关于为什么一到夏天就有那么多的蚊子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为什么一到夏天就有那么多的蚊子的历史和现状
的研究报告
在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蚊子就存在上亿年了。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蚊子的祖先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候就出现了,当时是以飞行类(双翅目)节肢动物存在。
到了白垩纪晚期,陨石的撞击,气候的恶变,强如恐龙都粉身碎骨,本以为烦人的蚊子也不能幸免,何曾想它们活下来了,还持续进化!
它,寿命很短,雄性为3~10天,雌性为10~20天。
它,繁衍能力很强,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
因为夏天是蚊子最适应的生活环境,炎热潮湿、天气温高、水分充足、细菌繁殖快,还有夏季人体出汗,吸引雌蚊吸血,大量繁殖,导致蚊子越来越多。
蚊子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
一到冬季,气温骤降,大部分的生物都会处于休眠的状态,蚊子也不例外。
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蚊子自身抵抗不了寒冷的侵袭,于是纷纷就倒地死亡,但是不乏其中也有生命力顽强的蚊子。
在寒冷的冬季只有少数的蚊子才能够存活到次年的春季,所以冬季蚊子的生命力很是脆弱,因此数量就大大地减少。
所以冬季其实都是有蚊子的,只是蚊子不出来活动。
如果气温一旦上升,越冬的蚊子
就会纷纷出来亮相,吸食人类的血液后进行产卵,开始新一轮生命的延续。
防蚊灭蚊科学研究报告总结
防蚊灭蚊科学研究报告总结防蚊灭蚊科学研究报告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蚊虫问题日益严重。
蚊虫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传播着多种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
因此,科学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开展防蚊灭蚊的研究,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本报告将总结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和成果。
首先,有关蚊虫生境调查和区域监测的研究是进行蚊虫防控的必要前提。
科学家们通过走访、实地调查和卫星遥感等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蚊虫监测网。
通过监测研究,我们发现蚊虫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精确推测蚊虫的季节性变化和繁殖规律,为蚊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科学家们在研究蚊虫的感官行为和生理特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蚊虫通过感觉机制寻找寄主,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对二氧化碳、体味、温度和光学信号的感知。
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蚊虫的取食习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针对蚊虫感官的防治方法。
比如,部分研究人员利用这些特性开发了模拟人体气味的诱杀器,吸引和消灭蚊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蚊虫基因研究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蚊虫种群具有抗药性和抗病性基因,这些基因使蚊虫对化学杀虫剂和疾病具有免疫力。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针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研发出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
通过基因编辑,可以使蚊虫丧失抗性基因,从而提高对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或是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这项研究为全球范围内的蚊虫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无人机、遥感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蚊虫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无人机技术可以在大范围内高精度地监测蚊虫的分布,及时发现和采取控制措施。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等指标,预测蚊虫的孳生环境,提前制定预防和抑制措施。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感知数据,为蚊虫防治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蚊虫防治工作的效率和精确性。
蚊虫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受体蛋白研究进展
【综述】蚊虫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受体蛋白研究进展黄晓丹1 ,代玉华1 ,程鹏1 ,赵久旭2 ,张崇星1 ,寇景轩1[摘要]蚊虫在生长、发育、捕食、繁殖、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嗅觉系统,多种蛋白参与了这一过程,这些蛋白包括气味结合蛋白( OBPs) 、气味降解酶( ODEs) 以及气味受体( ORs) 等。
现主要总结近年来蚊虫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受体蛋白两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蚊虫嗅觉系统研究及开展蚊虫防治工作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嗅觉系统; 气味结合蛋白; 气味受体蛋白[中图分类号]R184. 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116 ( 2014) 04-209-04Progress in Research on 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andOlfactory Receptors of MosquitosH UAN G Xi a o-dan1 ,DA I Y u-hua1 ,CHE N G P e n g1 ,ZH A O J i u-x u2 ,ZH AN G Ch o n g-xi n g1 ,KO U J i n g-x uan11Sh a n d on g I nst i t ute o f P a r a s i t i c D i se a ses,Sh a n d on g A c ad emy o f M e d i c a l Sc i ences,Ji n i n g272033,Sh a n d on g P rov i nc e,C h i n a.2 J i n i n g H e a l t h Sc hoo l.A b s t r a c t Ob j ec t ive Mo squit o s ha v e fo rmed its c o mple x o l f act o r y s y stem in t he p r o cess of g r ow th,f eedin g,repr o ducti o n and e vo luti o n,and man y pr o teins are in vo l v ed in this pr o cess〃T hese pr o teins mainl y include o-d o rant bindin g pr o tein ( OBPs),o d o rant de g radin g en zy mes ( ODEs) and o d o rant recept o rs ( ORs),etc〃T his paper re v ie w ed the recent ad v ances in the stud y of m o squit o o d o rant bindin g pr o tein and o l f act o r yrecep- t o rs,s o as t o pr ov ide ne w in fo rmati o n fo r m o squit o o l f acti o n s y stem research a nd i mplementati o n o fm o squit o c o ntr o l wo rk〃Key words olfactory system; odorant binding protein; olfactory receptor蚊虫不仅叮吸骚扰人类,而且可传播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传染性疾病,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卫生媒介昆虫。
蚊子探究研究报告范文
蚊子探究研究报告范文蚊子探究研究报告一、引言蚊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类健康的威胁因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蚊子的生物特征、生命周期、传播疾病以及防治方法,为人们提供更多了解蚊子的信息以及有效控制蚊子的方法。
二、蚊子的生物特征蚊子属于两翅目昆虫,身体细长,有一对翅膀和长长的口器。
蚊子的体长一般在3-6毫米之间,体色一般为灰色或棕色。
蚊子的口器分为吸血器和颚,吸血器可以伸缩,能够轻易刺入宿主皮肤。
三、蚊子的生命周期蚊子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不同的发育阶段。
蚊子的卵一般在水中产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成幼虫。
幼虫生活在水中,依靠呼吸管从水面呼吸氧气。
幼虫通过吃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维持着生命活动。
幼虫发育至一定阶段后,化为蛹。
在蛹内部,幼虫逐渐变化为成虫形态。
成熟后的蚊子蛹在水面上浮出,脱离蛹壳成为成虫。
四、蚊子的传播疾病蚊子是多种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如疟疾、登革热、丝虫病等。
蚊子通过叮咬感染病原体,然后再传播给其他宿主。
这些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许多疾病的爆发。
特别是在热带地区,蚊子传播疾病的风险更加显著。
五、蚊子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控制蚊子的数量和减少疾病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防蚊网:在住宅和公共场所安装防蚊网,以阻止蚊子进入室内。
2. 消灭蚊子滋生地:清理和消毒可能滋生蚊子的水源,如花盆、水桶和下水道。
3. 防蚊咬:使用蚊香、蚊帐等物品来防止蚊子叮咬。
4. 蚊虫灭蚊:使用杀虫喷雾、药物和灭蚊灯等工具进行蚊虫灭蚊。
六、结论蚊子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昆虫,通过传播疾病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扰。
了解蚊子的生物特征、生命周期以及控制方法对于减少蚊子带来的健康风险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采取控制措施,以便减少蚊子的数量和疾病传播。
希望通过本研究报告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蚊子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
艾草驱避蚊虫研究进展
摘 要:为了深入研究艾草各成分的驱避功能,提高艾草在相关驱避产品中运用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文
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对艾草的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方法、驱避蚊虫对象及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
结。同时,结合艾草驱避剂开发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利用不完全、机理不透彻、分离提取技术低、开发
利用遇瓶颈等问题,展望了艾草作为天然驱避材料intai Horticulture Research Cent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ngzhou 363005, Fujian, China; 2School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China)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97·
行为的产生[2]。目前,对蚊虫的驱避有 3 种方式,一是 通过过度刺激使蚊虫长时间无目的行动;二是用化学 分子阻塞蚊虫感受器以隔绝外界条件的刺激;三是反 向刺激使蚊虫在难闻气味区域不做停留。艾草精油或 提取物对蚊虫的驱避方式具体表现为熏蒸、胃毒、拒 食、触杀、忌避和抑制等作用。 1.2 艾草驱避蚊虫成分及驱避对象
农学学报 2015,5(9):96-99 Journal of Agriculture
艾草驱避蚊虫研究进展
吴芳芳 1,2,何炎森 1,卢劲梅 1,李珊珊 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园艺研究中心,福建漳州 363005; 2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0 引言 艾草,又称艾蒿、甜艾、家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
蚊虫生物学研究报告
蚊虫生物学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蚊虫生物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通过对蚊虫的形态特征、生命周期、行为习性以及疾病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蚊虫的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报告将从蚊虫的形态特征、生命周期、行为习性和疾病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蚊虫的形态特征蚊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其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胸部和腹部。
头部主要由触角、口器和复眼组成,触角用于感知环境,口器用于吸食血液或花蜜。
胸部有三个节,分别为前胸、中胸和后胸,蚊虫的六条腿附着在中胸上。
腹部由八个节组成,最后一节为尾节,通常是雌性蚊虫的产卵器官。
二、蚊虫的生命周期蚊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雌性蚊虫在水体中产卵,卵通常悬浮在水的表面。
孵化后,卵会孵化出幼虫,幼虫以水中的有机物为食,并通过蜕皮来完成生长。
当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会进入蛹的阶段,蛹是蚊虫的休眠期。
在蛹的阶段,蚊虫会进行体内的重组和发育。
最后,蛹会孵化成为成虫,成虫会离开水体,寻找适宜的环境进行繁殖。
三、蚊虫的行为习性蚊虫的行为习性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和迁徙行为。
蚊虫主要以植物汁液、花蜜和血液为食,雌性蚊虫需要吸食血液以获取足够的营养来繁殖。
蚊虫的繁殖行为通常发生在水体中,雌性蚊虫会将卵产在水体中,并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保证卵的存活。
一些蚊虫种类具有迁徙行为,它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四、蚊虫的疾病传播蚊虫是一些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例如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
雌性蚊虫在吸食感染者的血液时,会摄取病原体,然后在下一次取食时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的宿主。
这些病原体可以在蚊虫体内复制和繁殖,然后通过唾液传播给宿主。
蚊虫的疾病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蚊虫的疾病传播机制和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1. 深入研究蚊虫的形态特征和生命周期,探索蚊虫的进化历史和适应环境的机制。
2. 研究蚊虫的行为习性,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和迁徙行为,以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利用植物防制蚊虫的研究进展
利用植物防制蚊虫的研究进展汪秀芳;薛淋淋;许开平;叶碎高;尤爱菊【摘要】The research progres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s in mosquito control was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history and evolution,active constitu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was forecasted.%从植物防制蚊虫的历史与演变、植物防制蚊虫的活性成分、影响植物防制蚊虫效果的因素3个方面综述了利用植物防制蚊虫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植物防制蚊虫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防制蚊虫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34【总页数】5页(P16651-16654,16747)【关键词】驱蚊植物;杀虫剂;驱避剂【作者】汪秀芳;薛淋淋;许开平;叶碎高;尤爱菊【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0;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8蚊虫是重要的病媒之一,可传播疟疾、登革热、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等80多种疾病[1]。
据估计,每年约有7亿人被蚊虫传染各种疾病,且每17人中就有1人死于被蚊虫传染的疾病[2]。
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制蚊虫,蚊虫会产生抗性并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人类不得不寻求能替代的杀虫剂,植物源驱灭蚊剂就是其中之一[3]。
植物源驱灭蚊剂一般具有选择性强、对天敌及人畜毒性低、易降解、环境中无残留、作用方式独特、蚊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4-5]。
防蚊整理研究进展
外, 大多数蚊虫都会 叮刺人畜 , 不但 会 吸血 , 而且可 能传播 多种 疾病 , 危害很大 。蚊虫在叮咬 的时候 , 了 防止血液凝 固, 叮 为 在 人人畜后 , 会在伤 口上注 入 一些 唾液 , 病原 体 就 由此传 播。在 亚洲 、 非洲和美洲 , 每年 因雌 性疟 蚊 叮咬 而感 染疟 疾死 亡 的人 数超过 10万 。因此 , 0 蚊虫防治工作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 。
C . Ld , h n h i 0 17 hn 3 S ag a ete e ac ntu 。 h nh i 0 0 2 C i / o , t. Sa g a 0 3 ,C i 2 a; .h n h i xi s r Istt S a g 0 8 , hn T lR e h ie a 2 a
W ANG Ai—big 。ZHU a y , n Xio—un YANG n Bi .SIYe hu ,XI Lo g qu n‘ — a A n — a
, . h n txHod n o 1 S a ge lig C .。Ld t.,S a g a 0 3 6,C ia; . h n h iLn qa vrn na q im n \ hnhi 03 2 hn 2 S a g a ig ioEn i me tlE u e t o p
蚊虫 是 四 害 之 一 , 类 多 、 殖 快 、 布 广 。 除 少 数 种 类 种 繁 分
发 性化 学物质。典型 的汗 味是 由多 种 化合 物 , 如饱 和 、 饱 和 不 支链及 末端不饱和的碳羧酸 ( ) C 川 引起 的。 雌性蚊子需要吸食血液来产 卵 、 育卵 , 嗅觉灵敏 , 其 对人体 呼吸和新陈代谢 所产生的二氧化 碳及乳 酸等挥 发物非常敏 感 , 可以从 3 0m外直接 冲向吸血对象 。
蚊虫的生态治理研究进展
目的. 蚊子 在各种 栖 息条 件下 都 能生存 . 年蚊 子 的空 间分 布与环 境 因素 有关 , 卵地 的适 宜性 ] 自然休 成 产 、
眠地 的选 择 ]人 工休 眠地 的选择 、 物种 类 和血 源 的空 间分 布l 等 , 、 ]植 8 这些 都会 造 成成 蚊分 布 的差异 .
孙 卿 , : 虫 的 生 态 治 理 研 究 进 展 等 蚊
2 蚊 虫 的 生 态 治 理
喷 洒 杀 虫 剂 是 最 快 捷 的 控 蚊 方 法 , 对 生 态 系 统 影 响 较 大 . 取 生 态 治 理 方 法 可 能 有 助 于 改 变 蚊 虫 治 但 采
理 的思 路 . 蚊虫 生态 治理 是 根据 生态 学 的理论 和方法 , 造或 控 制蚊 子 不适 宜 的生 境 , 不 利 于蚊 子 的 产 营 如 卵 、 育 、 息等 , 发 栖 间接地控 制 蚊子 数量 , 蚊子 数量 降 低 到可 以忍受 的程 度 , 而达 到 “ ” 使 从 驱 蚊或 “ ” 的 避 蚊
摘
要 : 据 蚊 虫 的 栖性 特 征 , 蚊 虫 与 生 境 的关 系 出发 , 面 分 析 蚊 虫 的生 态 治理 途 径 , 点 阐 述 了湿 依 从 全 重
地和绿地蚊虫治理的生态学方法 , 以期 为合 理控 制 蚊 虫 的 数 量 和 危 害 提 供 参 考 , 蚊 虫 的综 合 治 理 提 供 为
和习惯 , 防治 或减 少蚊 虫孳 生及其 危 害口 ] 因此 , 据 蚊 虫 的习 性 特 征 , 蚊虫 与生 境 的关 系 出发 , . 依 从 进行 蚊 虫 的综 合 生态治 理 , 已经 成为安 全 而有效 的蚊 虫 防治 途径 . 文 对 国 内外 的相 关 研 究进 行 综 述 分析 , 本 以
蚊子生长发育过程的研究
蚊子生长发育过程的研究蚊子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昆虫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并且是许多疾病传播的媒介。
蚊子有着鲜明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和控制蚊子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蚊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进展。
1. 蚊子的生长发育过程蚊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蚊子交配后,雌蚊子会在水面上产卵。
不同种类的蚊子的卵形状、大小和颜色可以有所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
幼虫:蚊子幼虫生活在水中,通过吸食水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
它们的身体长形,背部有许多棘刺,两个鳃呈红色,帮助幼虫进行呼吸。
幼虫在水中转动身体以便换气,并通过腹部排便。
在这个阶段,蚊子会经历4-5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会有所增长。
蛹:幼虫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之后,进入蛹的阶段。
蚊子的蛹与幼虫形态差异较大,蛹呈椭圆形,浮在水面上。
在这个阶段,蚊子不再进食,而是利用幼虫阶段的营养储备,完成身体器官的形成和发育。
成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蛹化为成虫。
成虫是蚊子的最终阶段,雄蚊和雌蚊的形态、行为和生命周期有很大的差异。
雌蚊需要吸食动物的血液来获取营养,产生卵子,从而完成繁殖过程。
而雄蚊只需要吸食植物汁液来获取营养,其主要功能是繁殖。
2. 蚊子生长发育过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蚊子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
(1)蚊子的基因组学研究:科学家们通过测序不同种类的蚊子基因组,认识到蚊子基因组比较小,包含大约15,000个基因。
这一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蚊子生长发育提供了基础。
(2)蚊子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蚊子不仅是人类的害虫,它们还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
针对这一情况,科学家们对蚊子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表明,蚊子可以携带疟原虫、病毒、寄生虫等致病生物,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重要病害。
(3)蚊子控制研究:蚊子的繁殖能力强,数量庞大,对于我们控制蚊子的工作具有艰巨的挑战。
蚊媒传染病防控研究的新进展
蚊媒传染病防控研究的新进展随着气候变迁、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之前不常见的传染病开始出现并且迅速蔓延,蚊媒传染病也不例外。
这类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包括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等。
随着对这些病的研究深入,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流行。
下面,我将讨论一些最新的成果和技术。
**蚊子的DNA监测技术**高效监测和控制蚊媒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人工收集、捕捉和处理大量蚊子样本,因此既耗费资源又不太可靠。
幸运的是,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技术,比如蚊子的DNA监测技术。
这种技术趋于自动化,通过收集、抽取和分析蚊子的DNA来检测和识别其种类和数量。
与传统方法相比,蚊子DNA监测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更快地处理大量的样本。
这项技术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已被用于研究、医学和农业等广泛领域。
这项技术可以编辑人类或其他生物体的基因,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特征。
在防控蚊媒疾病方面,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力非常巨大。
例如,科学家们已经利用这种技术在蚊子基因中设计了一种能够抵抗疟疾的突变体。
这种方法被称为基因驱动,一旦这种基因被放入野生蚊子中,它们很快就能够将这个基因传递给整个种群。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疟疾的传播,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
当然,基因编辑技术也有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环境风险和伦理风险等。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监管来确保这种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生物学控制方法**除了基因编辑技术外,生物学控制方法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于蚊媒传染病的防控。
这种方法利用其他昆虫或微生物来控制蚊虫数量,例如用一些特定的线虫来杀死蚊幼虫。
这种方法既可持续又环保,并且随着对蚊虫和其他昆虫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其效果也越来越好。
但是,这种方法也需要适当的监测和管理来避免消耗其他昆虫或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
目 的 〕 防止蚊 媒传 染 病 的传播
、
〔 方法 〕 对我 国 已 研 究发 现的某些 传 染 病 与 其 传播蚊 媒 的关 系 进
。
行 了 综述 对 目前 蚊 类防制方法 的研 究 进展情 况进 行 了探 讨
〔 果 〕 在我 国 疟疾的 主要 传播 媒介 是嗜人按 蚊 结
、 、
、
,
,
中华 按 蚊 微 小 按蚊 大劣 按 蚊 8 淋 巴 丝虫 病 的 传播媒 介为致 倦 库蚊 淡色库蚊 嗜 人 按 蚊 中 华 按蚊 8 乙 型 脑 炎的 传
,
纬 # 以 南地 区 雌 蚊偏 吸 人 血 和 内栖 对 间 日疟 原 >
“
, ,
6 7 > 个 亚属 和 # ? 种 或 亚种
,
。
蚊类不 仅吸 血骚扰 如
, ,
,
虫 和 恶 性 疟原 虫 高 度或 比较 易 感 我 国 疟 疾 最 重要 的 传播媒 介
6 6
3
。
因此 它 已 成 为
,
嗜人 血 的 蚊种 对 人形 成 的 骚 扰 和 损 害 吸 血 时 所 注
, , ,
幼 虫 主 要滋 生 在污 染 的 坑 洼
。
水 沟 断头 滨 以 及容 器积 水
6
3
3
中华按 蚊 和 嗜 人 按 蚊 对 马 来 丝 虫 高 度 易 感 但 中华 按 蚊 由 于 较 多 吸 家畜 血 液 其 传播 作用 不
, ,
抗 药性 产生 和 环 境 污 染 等 问 题
, ,
。
现 在 我 国媒 介 防
我 国 在 过 去 几 十 年 中 在 疾 病 以 预 防为
, 。
,
纬 ∀ 以 南 特 别 是 丘 陵 坝 子 等地 区 的 重 要 媒 介
“
主 的 方针 指 引下 蚊 媒 研究 和 蚊 虫 防 制受 到 高 度 重
幼虫 主 要 孽生 在 缓 流 如 小溪 沟渠 渗 出 水 等 年来 随 着 城镇 开 发 建设 其分 布 区域 有 所 缩小
、 。 。 ,
#> Χ
分界 8 在分
“ ”
,
者都被称作 家蚊
,
是
、
防制 研 究
室 内最 普 通 的 刺 叮 吸 血蚊 虫 骚扰 性很 大 是 城 市 灭
我 国 在 过 去 几十 年 中主 要 应用 化 学杀 虫剂 进 行 蚊 虫 防 制 在 防 治疾病 流行 尤 其 是病 灶点 处理 方 面
发 挥 了 积极 作用 但 长 期 大量 应 用 化 学 杀 虫 剂 导 致
、 、 、 。 , 、 、 、 。
黄河 冲击 平 原 和 淮河 流 域 研究 并推 广 的稻 田 湿 润 灌
溉方 法
。
全 国各 省 区
,
。
稻 田是 乙 型 脑 炎 主 要 媒 介 三 带 咏 库 蚊 疟
,
、
种 但也 广 泛 孽 生 在 沼 泽 池 塘 灌 渠 洼 地 积水 等 雌 蚊人 畜血 液兼 吸 而 偏 吸 牛 马 猪 犬 等血 液
6
3
病学调 查 现 已 搞 清 我 国 疟疾 的 重 要 媒 介 为嗜 人 按
。
蚊 中华按 蚊 微小 按蚊 大 劣按 蚊 > 种
6 6 6
3 3
。
3
6
致 倦 库 蚊 和 淡 色 库蚊
它们 的形态 生 态 习
,
、
嗜 人按 蚊
该蚊 是 我 国独 有 蚊种 分布 在 北
,
性 和 传播 淋 巴丝 虫 病 的关 系很 近 似 但 在 我 国 的地
。
,
媒病 有 疟 疾 淋 巴 丝 虫 病 乙 型 脑 炎 和 登 革热 9 登 革
出血 热 其 媒介 研 究 是 它 们 流 行 病 学 和 防治 的 首 要 工 作 之一
, 。 ,
种 植 区 疟 疾 和 马 来 丝虫 病 的重要 媒 介
微 小按 蚊
,
分 布 在北 纬 # 以 南 地 区 是 北
“
, 、 。 , 、 、 。
6 >
3
疾 和 马来 丝 虫 病 重 要 媒 介 中华 按 蚊 等 的重 要 孽 生 地
。
由 于 稻 田 面 积 巨 大 防 制 其 中 掌 生 蚊 虫 的主 要
, , 。
登革 热 9 登 革 出 血 热 媒 介
,
登 革 热9 登 革 出 血
。 ,
热 是近 年 分 布 最 广 发 病 人 数 最 多 的 虫 媒 病 毒 病
,
,
制 已趋 向综 合 治 理 即改变 过 去 只 依 赖 于 化 学 防制 方法 强 调 蚊 虫 防制 与环 境 和 社会 条 件 的统 一 性 以 生态 学 为 基础 合 理运 用 各 种手 段 把 蚊 虫 控制 到 不
足 为害 的 水 平
3
及 嗜人 按 蚊
6 #
3
。
乙 型 脑炎 媒 介
。 。
乙 型 脑 炎是 我 国 流 行 的蚊 媒
中 国 国 境卫 生 检疫杂志
犯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伪 访 ∃ %&
∋
()∗ +
,曰公 . −
0 /
1 ∋ ”(−
∗ ∋ ∋ 0 ) 2
3
仪犯
,
( / 4
∀
,
/ 5
3
#
67 #
〔 述〕 综
蚊虫 研究 进 展
邵 柏
黄佳 礼
张岳 林
。
梁
坚
山 东 出 人 境检 验 检 疫 局 青 岛
! 义 刃
6 >
3 3
6 Γ Η
润 灌稻 田
。
一 般 比 淹 灌 稻 田 增产
Χ 6 Η
,
左右
,
节省 用 水 6 9
9
#
。
6
埃 及 伊蚊
,
不 仅 是全球 登 革 热9 登革 出血 热
、 , 。
3
化学 防 制
, ,
化 学 防制 虽 然 存 在 着 许 多 弊 端 和
, ,
的 主 要 媒介 而 且在 国 外 还 传播城 市 型 黄 热病 立 夫
6 6 >
3 3
近
视 得到 空 前 发 展
6
,
,
。
蚊 媒研 究
,
大 劣按 蚊
。 ,
该 蚊是 新 中 国 成 立 以后 确 定 的
, ,
另
∗
6
媒介
在 我 国 除海 南省 外 仅 分布 于 云 南 西 部
,
) 7 早在 6 ? 年 几 −+ ≅ Α 在 我 国 厦 门发 现 致 倦库 蚊是 班 氏 丝 虫 的 中间 宿 主 建 国 以 来 ∀ 年 的 Χ
, ,
8
外 的 全 国 各 省 区 由 于 雌蚊人 畜血 液兼 吸 并 以 刺吸 家畜 血 液 的 居多 对恶 性 疟原 虫仅 低度 易 感 其 传播
直 是 医 学 昆 虫 研 究 和 防 制的 主 要 对 象
、
、
。
目前 已 知 蚊
作用 远 逊 于 嗜人 按 蚊
6 6 #
3 3
。
它 是 广 大 平 原 特别 是 水 稻
、
,
目前 国 内 已 研 制并 生 产 的 多种
,
沿海 区域 并 见 于 广东 的 湛 江地 区 广西 的钦 州 和 北
海 地 区及 台湾 的 南 部
。
杀 虫 剂 如 马拉 硫 磷 杀 螟 松 辛 硫磷 等 有 机磷 以 及
它 是 其 分 布 地 区 登革 热 9 登
二氯 苯 醚 菊醋 胺 菊醋 等拟 除虫 菊醋 在杀 虫剂 应用
、
、
,
,
病之一
早期 媒 介 研 究 偏 重 于 淡 色 库 蚊 致 倦 库 蚊
、 ,
。
和 仁川 伊 蚊
但 通 过广 泛 的病 毒 分离 实验 传播 宿 主调 查 以 及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现 已 确 知 三 带 咏 库 蚊 是
。
6
环境 防制
。
指 通过 环 境 改造 环 境 处 理 以 及 改
, ,
Η
。
,
仍依赖 控制 其 媒 介
,
。
通 过 病 毒 分 离 实验 感 染 以 及
、
中华 按 蚊幼 虫 密 度 比 淹 灌 的 下 降 了 7 >
6 带 缘库蚊 幼 虫 密 度 下 降 了 7 Η
一
一
! 7 Η 8三
一
流 行病 学调 查 我 国 登 革 热 的 媒 介 是埃 及 伊 蚊 和 白 纹伊 蚊
上 可 根 据不 同蚊 种 的 生 态 习 性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施
,
革 出 血热 的主 要 媒 介
, ,
。
埃及 伊蚊是典型 的 家蚊
6
。
“
”
。
雌 蚊偏 吸 人 血 而 且 在
3 6 >
3
个 生 殖 营 养 周 期 中有 多重
, ,
药 如我 国 大 规模 采 取 室 内滞 留 喷洒 和 拟 除 虫 菊醋 处 理蚊 帐 成 功 地 防 制 了 嗜人按 蚊 微小 按 蚊 等疟 疾 媒 介 对控 制疟疾 发 病起 了重 要 作 用
播媒介 为三带 嚎库 蚊 8 登革热 9 登 革 出血热 为白纹 伊蚊 和 埃 及 伊蚊
防 制 目前 已 可 以 利 用 空 间技 术研 究 媒介疾病 的流 行 病学 昆虫学
,
。
蚊 媒 防 治 的 方 法有 环境 防制 化 学 防 制 生 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