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详解版(评讲版)
2021年新高考江苏省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年新高考江苏省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0d79ef581b6bd97e19eacb.png)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竭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应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先以莱辛的著作?拉奥孔?来引出论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概述史诗内容和莱辛比照史诗中对拉奥孔被蛇缠绞的描写与雕像中的三点不同来得出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接着是作者阐述自己对莱辛观点的理解,“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表达动作〞,并各自举例论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紧跟着针对疑问“画绝对不能表达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进行了解答,即“图画表达动作时,必化动为静〞“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通俗易懂。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7e2993b52acfc788ebc948.png)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解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解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f8ccb3cc7931b764ce1526.png)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 ______,________。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 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 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 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C. 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 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 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 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时间节点
1994—2008
2008—2016
2016—
技术特性
PC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互联网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4fa73d49649b6649d747b2.png)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简释:所谓“浅易”,是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能读懂的。
分项考点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简释:①“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意谓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②“常见"意谓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
③“文中”说明这些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解释,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简释:“常见虚词”主要指上面列出的十八个,这是考查的范围。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意义”指的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简释:“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考查的重点。
而且重点放在运用中,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能够理解与辨别,且能在翻译中译出。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简释:“常见”是指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文化知识”主要指官职典制、古代礼仪、教育科举、天文地理、传统节日、古籍文化、生活文化等。
“了解并掌握",不仅强调能识记,更强调结合语境识记、辨析。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简释: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所谓“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7dda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b.png)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语文I 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 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 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 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 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______,________。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 ②③④①⑤B. ②⑤④①③C. ④①②⑤③D. ④③②⑤①3. 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四分析概括文意讲义(含解析)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四分析概括文意讲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1a01b202d276a200292e59.png)
核心突破四分析概括文意一、遵循答题三步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变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选自《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二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叫他师鲁,大概是因为都看重师鲁的名声,都了解他的文学才能、才干和节操等。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8f7c8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2.png)
XX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xx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A项kàng/ ha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
xx年、xx年高考都是多音字,xx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以下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哀,实际上近于。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顶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开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挖苦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外表,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及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0689e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9.png)
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及解析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刻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刻了!那个时候专门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专门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B.徐绩一向关怀百姓疾苦。
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建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
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缘故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因此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
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确信。
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
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第二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每曲意事二人,绩许多降节。
译文:(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译文:(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什么缘故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战战兢兢,。
(《诗·小雅·小曼》)(2)。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c9e865e518964bcf847c51.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 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 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 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 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2017高考江苏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7高考江苏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f09d51a300a6c30c229fe3.png)
6.C
7.B
8.(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
9.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修辞手法的运用。A项,“一带一路”成为“新引擎”;C项,“洪水猛兽般”;D项,“弯道超车”。
D.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2019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解析和翻译
![2019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解析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248c67c2f60ddccda38a07c.png)
2019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评析和试译江苏省如皋中学陈春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
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每试必雄.其曹偶。
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
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
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
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
”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
”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
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
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
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
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9863380740be1e650e9ad6.png)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江苏卷所选文言文体主要有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种。
一、传记类散文1.选文特点传记类散文主要是指以记人为主的散文.一般包括史传文、碑志墓表、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1)人物的基本情况。
(2)人物的主要事迹。
(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①作者的直接评价;②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③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
高考江苏卷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江苏卷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ed546f79563c1ec5da71b9.png)
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格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修饰对象为作品,应选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强调“美”。
而数不胜数强调“数”,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一带一路”成为“新引擎”;C项,“洪水猛兽般”;D项,“弯道超车”。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联的运用。
题干中要求“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对联,那么对适用对象提出要求。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句衔接。
根据前文中“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可以判断。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从漫画中可得知“离别”这一关键因素,回到选项判断即可。
【考点定位】学科#网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答案】C【解析】置:放弃7.【答案】B【解析】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8.【答案】(1)我在汪中的前面,凭的是官爵;如果凭才学,我应当面向北而尊崇他啊!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在知心的老朋友去世后,对他们的慰问比生前还要多,这大概是他性情厚道成这样了吧!【解析】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9.【答案】学识渊博,涉猎广泛,见识不凡,卓然不群,自成一家,精于史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
【解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
10.【答案】天地狭窄无容人之处,日月迫近深感岁月匆匆,疲病交加,无处施展抱负。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高考(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
![高考(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830d339b89680203d825eb.png)
2020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561215161819D A B C B A B C B D B1.D【解析】肆虐: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或迫害;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任意干残暴的事情。
涌动: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
“肆虐”为贬义词,与语段的感情基调一致,第一道横线选用“肆虐”。
同甘共苦:意思是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第二道横线前有“苦难、疼痛与牺牲”,后有“共克时艰”,重在艰苦,并未涉及幸福,故选择“同舟共济”。
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
形容诚意感人至深。
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抗疫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不涉及“诚意”和“冤屈”,故第三道横线选“可歌可泣”。
2.A【解析】语段开头说“海派霾”和“京派霾”有很大差异,接着说北京的空气,故后面应是按照“京派霾”“海派霾”的顺序,就产生雾霾的细颗粒物的吸水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横线后面说长三角比京津冀更容易形成雾霾,故②④言吸水性较差,说的是北京地区的雾霾,①⑤⑥言吸水性较强,说的是长三角地区的雾霾。
由横线前的内容“北京的空气受西北沙尘影响大”可知,④②句应放在前两空,④句“产生雾霾的……”与横线前的句子“北京的空气受西北沙尘影响大”衔接自然,②句的“其”指的是“产生雾霾的细颗粒物”,故④在②前;③句“长三角地区则不同”领起转折,根据介绍“京派霾”时先讲到天然尘埃的比重,然后是主要成分的介绍顺序,⑥在⑤前,根据①中的“尤其”可知,①应在⑤后,故⑥⑤①相连。
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故正确排序为④②③⑥⑤①。
3.B【解析】A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出柳永的《蝶恋花》,意思是: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语句借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言勤奋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于)有司,辄【总是】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jiǎn【艰难窘迫,坎坷不顺。
】二十年。
文恭捐馆【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
后遂以“捐馆”为死亡的婉辞。
亦省作“捐舍”】,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舍弃】其梯,轴轳【用辘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悼念,凭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意思是你快要死了。
这是骂人的话。
后指人死了很久】,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叹气;抽。
是日将别,顾【回头】大父曰:“汝
3.傲慢。
4.穷困。
5.驽马,亦指驴】,特【只】耕而【却】不获耳,藨蓘【biāo gǔn耕耘和培育】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大概】不死矣!”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
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
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
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比一天困难。
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
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
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
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
”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
”邓文杰说:“有这种情形吗?我要当面考考你。
”就顺手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邓文杰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
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就不会死
了(可以永生了)吧!”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于)鸡鸣山,昼夜不辍【停】,病目眚【1.眼睛生翳:目~昏花。
2.过错:”
3.灾难,疾苦:灾~。
4.古同“省”,减省】,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
入闱,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挑选。
“简能而任之”】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jí]1.急切:~~。
~待解决。
~须纠正。
亟[qì]1.屡次:~请(屡次请求)。
~来问讯。
】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第一】,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
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
他的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
这位老
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
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的文章又不好,以致送了四五次,试卷快要送完了。
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
”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
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cǎi]官】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轻慢】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
1.审问犯人:~讯。
2.穷究。
】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此)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一职,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
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
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
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
”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
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
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1)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2)藨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