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摘要:新大纲语文学科教学目的中对能力培养方面有一条要求,即让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怎样达到这个目的,提高课堂质量呢?我认为除了有明确的、集中的、适度的、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有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对这个过程要根据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文言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89-01多年来,不少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总是逐字逐句讲解,结果使许多学生好用”文白对照”的方式学习文言文,每篇课文都要变成现成的译文,养成了对译文的依赖习惯。这种习惯导致学生课堂上一听就懂“笔录”老师的口译,下课后一丢就忘,不见译文不知所以。如果一直用这种方法教与学,教学过程死搬硬套’. .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实践证明,课堂上满堂灌,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更无法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并且这种樾徂代庖的教学,违背了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规律,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失败。在我的教学中,改变这种陈旧的方法,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学生自读、试讲,教师点拨、深析的教学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自读、试讲
高一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浅显易懂,学生有初中文言文学习基础,根据课文较为详细的注释,有能力读懂文章的大意。因而,每节课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首先让学生认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扫清文字障碍,对于疑难字、词、句,回忆从前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解决新的类似问题,养成边学边想,学与思结合的好习惯。遇到通过努力还未解决的“难点”,做上记号,以便下步解难时加强注意。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训练,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我问他们的感受,他们说:“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态,理解字词的意思,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急于“表演”的欲望并已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的特点,我让同学们在认真自读后,大胆走上讲台,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当,容易沟通,思维活跃,争强好胜,这样就使想上讲台的同学跃跃欲试。为了使自己的知识丰富些,能够解难,他们会更认真自读,积极思考,精心准备,而下面的同学们看到这位同学有新见解、新突破,更能激起学习兴趣。在比较中学习使同学乐于学语文,在得到良好的回报后,积极性更大,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也较通俗,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有一次,一位同学上讲台后就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入而徐趋”怎样又徐又趋呢?这位同学就用动作生动而准确地表演了触龙应当
快走但又因足疾走不快的神态。以”实际行动”代答,同学们印象
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师点拨、深析
学生试讲后,我给予评析,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校正和补充的地方,学生已懂的就一概不讲,尚模糊之处点拨,深奥难懂的地方着力讲,深深析,务必使他们开窍。根据材料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该补充时则补充。如学习《鸿门宴》时,简介历史背景,帮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讲《过秦论》时,介绍作者的思想,使学生准确理解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遇到难点时就着力讲,深入分析,比如:“劝学》一课,二十个比喻,运用得非常巧妙,不仅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学生们觉得生动有趣,容易接受,而且比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明白道理。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由于这些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又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在讲解时我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使同学们明确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而且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句也迎刃而解,更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和背诵。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自己的课堂更适于“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适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5.在活动中识字
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是培养学生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针对这一心里特点,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