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概念题1.生产力2.生产关系3.所有制4.所有权5.产权6.产权制度7.生产方式8.经济制度9.经济体制10.制度创新二、问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4.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 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运用和改造生产资料所形成的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另—个方面为生产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它体现着社会的人影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生产力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劳动者起着启动者、调整者、控制者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
生产资料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充当人的劳动的传导体,生产工具是基本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
劳动对象的质量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重要的影响。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发展,它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质量与性能,从而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利用数学方法,构造生产函数,可以将劳动者、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作为三个变量来测度它们对产出的影响。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 生产关系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第三单元
第三章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一、单选题1.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的流通公式是A.W-G-W B.G-W-GC.G-P—G’ D. W—P-W’2.货币作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A.W-G-W B.G-W-G’C.G-P—G’ D. W—P-W’3. 货币作为资本进行流通,其目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C.剩余价值D.购买生产资料4.资本总公式是A.G-W-G’B.W-G-W’C.P-G-P’D.G-G’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货币的产生B.资产阶级取得政权C.劳动力成为商品D.社会分工的出现6. 劳动力作为商品,它的价值决定于A.工资水平B.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资本家的盈利能力D.所有制的形式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增殖过程。
这个“一定点”指的是A.全部的工作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8. 按照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马克思将资本区分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C.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与货币资本9.关于不变资本的正确说法是A.生产过程中,形式不会发生变化的资本B.就是企业的固定资本C.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增殖D.生产过程中,价值不会发生转移1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剩余价值率高表明A.工人的劳动生产力水平高B.必要劳动时间占工作日的比例大C.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高 D.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1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通过的途径是A.个别企业改进技术B.全社会改进技术C.缩短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D.压缩工人生活资料的数量12.单个企业改进技术,可以A、获得相对剩余价值B、获得超额剩余价值C、降低对资本家的剥削程度D、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13.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因为A.产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B.产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C.产量增加D.工人的生活资料价值降低1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绝对的”,这句话的含义是相对剩余价值A.与绝对剩余价值没有区别B.需要企业绝对的技术领先C.是剥削剩余价值的最主要手段D.是以工作日超过必要的劳动时间为前提1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要素分配规律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6.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通过各种福利待遇提高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考试试卷(80)
某财经学院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名词题(25分,每题5分)1. 货币答案: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
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解析:空2. 垄断价格答案: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
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
在垄断价格体系中,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制定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定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①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
垄断价格就其形式来看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但垄断高价是其主要形式。
垄断高价并不意味着同种产品具有一个统一的高价格。
由于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者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垄断组织经常实行区别价格或歧视价格政策。
②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是很频繁。
垄断价格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为规定的价格,而不是由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价格,因而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垄断价格的影响也就较小。
正是由于垄断价格受到了人为的“管理”,因此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广义上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表明了其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时,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便开始了。
(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W. 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①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②承认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③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应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承认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⑤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笔记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笔记及答案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历史发展: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Economy(家庭管理),⑴14-15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开始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流通领域。
⑵真正近代经济学,是在理论研究转向生产领域开始的。
⑶法国重农主义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首先把研究领域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限于农业生产),把农业看作是创造纯产品(剩余价值)的领域,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⑷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由W·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古典政经有,①科学成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②庸俗成分——西方经济学⑸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经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政经,其代表当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对政经做了根本的改造。
主要表现在:第一次明确提出正经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1、按研究对象区分:①资本主义部分②社会主义部分2、按所处的阶段分:两者均可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①处于资本主义的政经②处于社会主义的政经(现阶段):a.分析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b.分析与社会主义并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要体现2个开放,即:A.向实践开放 B.向西方经济学开放)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进展,突出表现在: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2第二章商品和价值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6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8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12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14第七章竞争与垄断18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22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26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29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31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34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37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0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4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4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46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4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51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55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56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名词解释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卷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
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圣才出品】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货币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作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为: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和斧子分别处于等式的两端,绵羊在斧子上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斧子只是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处于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
相对价值形式,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察。
相对价值形式的质,是要研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性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是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数量来表现的。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等价形式有三个特点:①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②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③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为: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比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商品价值相对地表现在一系列各不相同的等价形式上,给交换带来了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为:在一般价值形式上,商品价值的表现有如下特征:①简单的,即各种商品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②统一的,即一切商品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同一种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中起等价形式作用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因而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交换的发展。
但一般等价物还没有最后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不利于商品交换的稳定发展。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3
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虽然在现实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也可以以储蓄的形式贮藏下来,但是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
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
一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外国购买商品;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外汇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动态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在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外汇就是指它的静态含义。
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考试试卷(262)
某财经学院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名词题(25分,每题5分)1. 对外贸易答案: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国家国内贸易向国际的延伸。
从一个国家看这种交换活动,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从国际范围来看的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交换对象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解析:空2. 银行信用答案: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①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③银行信用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银行信用的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在企业之间调剂资金余缺,能够起到加速资金周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能将非生产经营单位和居民准备用于消费的货币收入和积蓄聚集起来,将这些原本不是资本的货币提供给企业作为资本加以利用,这就增加了社会可用资本总量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空3. 资本周转速度答案:资本周转速度是表示资本周转快慢的量,它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常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①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逢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及习题详解(金圣才word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1 复习笔记一、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1.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1)生产与交换的关系①生产决定交换。
表现在:交换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交换的对象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交换越发展,生产也会随之发展;如果交换受阻,就会延缓和阻碍生产的发展。
(2)生产和分配的关系①分配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
在资源分配上,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②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表现在: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另一方面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①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②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③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包括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圣才出品】
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名词解释1.货币答: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
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的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
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
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和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二、辨析题1.从简单个别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每一种价值形式的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原因如下:在第一种形式过渡到第二种形式,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仍然是一种物物交换。
第二种形式过渡到第三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但是在第三种形式过渡到第四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无本质区别,仅仅在于金银商品取代了一般等价物。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原因如下: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最新《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6)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8)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12)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14)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18)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22)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26)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29)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31)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34)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40)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4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4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6)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4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51)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55)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56)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名词解释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卷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
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及真题精讲(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圣才出品】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
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偶然地出现的剩余产品的交换,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1只绵羊=2把斧子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起主动的作用。
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商品绵羊具有同自身相等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
等价形式是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征:(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形式的社会劳动。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用公式表示: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仍存在许多缺陷。
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表现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
3.一般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
用公式表示: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
这个变化不是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概念题1.货币答:货币是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
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
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形式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价格答: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第三章货币⒈解释下列概念: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扩⼤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的价值形式,即⼀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系列商品上。
⼀般价值形式:即⼀切商品的价值都统⼀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银等贵⾦属上,这些贵⾦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货币拜物教:货币做为⼀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才能实现⾃⼰的价值,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尚的权威,许多⼈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命运的神秘莫测的⼒量,这种现象叫做货币拜物教。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是商品价格⽔平。
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与同⼀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公式来表⽰:⼀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平)同⼀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属货币流能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限于它象征地代表⾦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个概念。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流通量下降⽽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般⽤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信⽤:信⽤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是以赊帐⽅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之间相互提供的信⽤。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考试试卷(146)
某财经学院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名词题(25分,每题5分)1. 对外贸易答案: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国家国内贸易向国际的延伸。
从一个国家看这种交换活动,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从国际范围来看的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交换对象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解析:空2.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答案: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是指在社会总产品的增长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些。
具体来说,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最快,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而增长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总是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伴随而进行的。
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预付资本和积累的资本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不变资本的增加必然要快于可变资本,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要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就要快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
在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解析:空3. 消费信用答案: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
赊账是利用结账信用卡,凭信用卡先购买后支付。
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货币[社科院研究生院2007研]答:货币是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
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
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
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形式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价格答: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4.价值尺度答: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
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
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5.流通手段答: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它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的交换采用直接的物物交换形式。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方式发生了变化,每个商品生产者都要先把商品换成货币,然后用货币去换取所需商品,商品的交换分离成卖、买两个阶段,货币在商品卖与买之间充当了交易媒介。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磨损,从而使它代表的一定金属重量额面价值名称与实际包含的金属重量逐渐脱离,成为不足值的货币。
但是这种不足值的铸币仍然可以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就逐渐出现了用贱金属铸造的辅币。
既然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有可能用没有价值的铸币符号来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于是就出现了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6.贮藏手段答: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
7.支付手段[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答: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
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
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8.世界货币答: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这是马克思指出的货币的第五种职能,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产生国际贸易关系后,货币便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发挥作用。
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必须脱去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域性外衣,以足值的金和银充当。
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1)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2)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等。
马克思认为,在贵金属流通条件下,作为世界货币,要以金银原始的条块形式并按实际重量发挥职能,不能采取国内流通的铸币和纸币形态。
因为后者一越出国界,就丧失了其法定意义。
9.外汇答:外汇是一国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
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适应各种目的的国际支付或清偿所需要的国际性货币的兑换行为。
静态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静态的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是指:(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化;(5)其他外汇资产。
影响外汇变动的因素和外汇的经济影响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10.汇率答: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外汇的买卖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
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
这种方法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
其中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物价水平;国际间利率的差距;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外汇储备状况;财政状况等等。
11.货币层次答: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范围不断扩展,出现了M0、M1、M2、M3、M4……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
按照货币的流动性,货币层次可分为:M0=现金(纸币和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 3=M 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 4=M 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12.货币乘数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d R D r =和d e R D r r =+。
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ce d r r r k ++=1,其中c r 为现金-存款比率。
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
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u M C D =+,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 (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e d c c e d u u e d u u r r r r DR D R D C D C R R C D C H M +++=+++=+++=1113.货币流通答: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不断地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它自身也不断地从买者手中转到卖者手中的、不断地作为购买手段与各种商品更换位置的货币运动。
货币流通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用公式表示为:14.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