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与经济【圣才出品】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其他金融机构【圣才出品】
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一、概念题1.指数基金答:指以证券市场上的价格指数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也称股指基金。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
其目的是通过使基金的功效相似于或相等于所编制的某种证券市场价格指数,让投资者获得与股市平均收益相接近的投资所得。
这种基金,通过模拟所选定股市的股价指数,编制公式来进行选股操作;借助电脑辅助,依据股价指数编制的采样股票比重,决定投资组合中各个股比例。
由于与股价指数编制公式一致,所以,基金净值与股指涨跌同步;但由于在投资组合中必须预留现金以备投资人赎回使用,所以,基金绩效也与股指绩效略有出入。
2.国际金融公司(人大2002研)答:国际金融公司是指一个国际金融机构。
它建立于1956年7月,主要为了给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会员国的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提供资金,促进外国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认缴的股本、借入资金和营业收入。
贷款期限一般是7~15年,贷款利率接近于市场利率,但低于市场利率,无需政府担保。
3.财务公司答:又称财务有限公司,它是经营部门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在18世纪始建于法国,美英等国也相继开办。
财务公司的短期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银行借款和出售公开市场票据,长期资金则来源于推销企业股票、债券和发行公司本身的证券。
多数财务公司接受定期存款。
当前西方各国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几乎与投资银行无异,大的财务公司还兼营外汇、联合贷款、包销证券、不动产低押、财务及投资咨询服务等。
而且,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比较密切,有的财务公司本身就是由几家银行联合创立的。
4.政策性银行答: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为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一般政策性银行不直接吸收存款,不具备存款创造的功能,其业务活动特点决定了政策性银行不在普通银行法约束范围之列,一般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其业务行为,为政策性银行开展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圣才出品】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一、概念题 1.期权合约(人大 2001 研) 答:亦称“选择权合约”、“期权合同”。它是期权交易参与者双方为买卖期权而签订的 合同。期权合约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且这种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合约买方有 权利选择是否执行、转售、放弃期权,不具有强制性,而合约卖方则在买方执行期权时,有 义务必须履行合约规定,具有强制性。 期权合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期权的期限和到期日。期权合约的有效期限一般为 3 个 月。到期日为该月的第三个星期六。②交易的金融资产或商品的种类、数量。③协定价格与 期权费。④期权的类型,即选择美国式还是欧洲式。⑤保证金比率的规定。此外,期权合约 还涉及交易时间、交易方法、货币选择、结算、价格波动幅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择题 1.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又称为( )。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答案】B
3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A 项初级市场是指证券的发行市场;C 项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D 项 次级市场是指证券的流通市场。
1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换成股票。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 约定,债券持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如果债券持有 者不想转换,则可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 现。
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与社会公众持有货币减少意味着( )。 A.市场利率下降 B.市场利率上升 C.宏观货币政策紧缩 D.国债价格下降 【答案】BCD 【解析】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与社会公众持有货币减少,这表明宏观货币政策紧缩, 市场利率上升,国债价格下降。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其他金融机构【圣才出品】
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1.存款型金融机构和契约型储蓄机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存款型金融机构是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
契约型储蓄机构是以合约方式定期、定量地从持约人手中收取资金(保险费或养老金预付款),然后按合约规定向持约人提供保险服务或养老金的金融中介机构,它包括各种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
存款型金融机构与契约型金融机构主要有以下区别。
(1)职能不同存款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存贷款服务,为社会生产融通资金。
契约型金融机构中的保险公司主要职能是为人们生活提供风险保障,养老基金则是为人们提供退休生活保障。
(2)资金来源性质不同存款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是存款,是对存款者的一种债务,到期要偿还本金,并按约定支付利息。
契约型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为保费或雇员及雇主的缴款,其中保费属于费用,缴纳后一般不返还;养老金缴款一般只在员工退休时才以年金的形式返还。
(3)资金运用方式存款型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方式主要为贷款。
契约型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方式主要为投资各种证券。
(4)由于存款型金融机构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因而可创造派生存款。
而契约型金融机构不具有这一职能。
这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2.为什么说购买共同基金属于间接投资?共同基金具有哪些特点?答:(1)购买共同基金属于间接投资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以期从该证券的持有和转让中获得投资收益和转让增值的行为。
它不像直接投资那样由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投资者不拥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股票投资除外)。
投资者把资金投入基金,购买基金股份,再通过其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所以,购买共同基金是一种间接投资。
(2)共同基金的特点①规模经济基金可以最广泛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汇成规模巨大的投资资金,由于资本雄厚,可以享有大额投资在降低成本上的相对优势,获得规模效益。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货币供给1.货币的定义有哪几种?各种货币定义的理论依据分别是什么?答:总起来说,货币的定义有两大类:(1)马克思的定义根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必须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根据这一定义,凡是同时具备这两个职能的东西就是货币,而不同时具备这两个职能的东西就不是货币。
(2)西方经济学的定义①狭义的货币定义所谓“狭义的货币”,通常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货)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所构成。
如果以M 1表示狭义的货币量,以C 表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以D 表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则:1M C D=+该定义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认为货币区别于一切其他东西的最本质的特性,就在于货币能够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而任何其他东西则不能。
所以凡是能够充当交易媒介的东西就是货币,而不能够充当交易媒介的东西就不是货币。
在现实中,关于交易媒介的辨别标准,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种:a.以普遍接受性作为标准,认为如果某种东西能在交易中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该种东西就能作为交易媒介,它也就是货币;否则就不是交易媒介,从而也就不是货币。
b.以是否支付利息作为标准,货币是其持有人的财富,但它却不是任何其他人的负债。
因而其发行者自然就不会对其持有人支付利息。
因此,是否支付利息可作为鉴定一种金融资产是不是货币的标准。
c.以交易行为的特征作为标准,认为货币是一般的交易媒介,它在交易过程中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在交易过程中不对经济产生任何影响,尤其是不对借贷市场产生影响;货币在交易过程中只改变其持有者,而不改变其总量。
通货与活期存款能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而其他金融资产却不能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
②广义的货币第一种广义的货币定义是由弗里德曼、施瓦茨和卡甘等人提出的。
这种货币定义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如弗里德曼称货币为“购买力的暂栖所”。
他们认为,除了M 以外,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应包括在货币的范围中。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外汇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一、概念题1.购买力平价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比率。
一国的价格水平以一个基准的商品和服务“篮子”的价格来表示,它反映该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
对购买同一个基准的商品和服务“篮子”来说,在本国以本国货币支付的价格与其在外国以外国货币支付的价格之比,便是购买力平价。
具体计算方法为:在两国(或多国)选择同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收集价格、数量和支出额资料,分别核算各组、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比率,最终获得一个综合的价格比率。
购买力平价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实际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
同时认为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形式和相对形式。
绝对形式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相对形式说明的是两个时点内汇率的变动。
其中相对购买力平价更有实际意义。
2.汇率制度答: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或一个经济区域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依据、方法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
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汇率制度的内容包括:(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
例如一个国家的汇率由官方决定还是由市场决定,其货币本身的价值以什么作为依据等。
(2)维持和调整汇率的方法。
例如一个国家对本国货币升值或贬值采取什么样的调整方法,对汇率变动采取固定、自由浮动还是管理浮动的方法。
(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
例如一个国家对汇率管理采取严格、松动或不于预的办法,其法令政策的适用范围、管理对象等。
(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
例如一个国家把管理汇率的权责交给中央财政还是货币当局或专门机构等。
3.货币局制度答:货币局制度是指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或地区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限制官方的货币发行,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如阿根廷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圣才出品】
第四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一、概念题1.商业银行答:商业银行是指利用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经营多种金融资产业务,并在负债资产业务中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追求最大利润,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2.储蓄银行答:储蓄银行是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银行。
储蓄银行的名称各国有所不同,在美国,其名称为储蓄放款协会或互助储蓄银行;在英国,储蓄银行叫做信托储蓄银行;还有些国家有专门的邮政储蓄和民间的信贷协会等类似的机构。
储蓄银行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本外,主要是吸收小规模的居民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各种存款占其总负债的比重达80%左右,此外还通过货币市场从同业借入资金。
其资产主要用于中长期不动产抵押贷款;购买政府的债券及公司股票债券;对个人提供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对市政机构贷款等。
但近几年来,储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界限日益模糊,与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3.保险公司答:保险公司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办理保险业务,在风险发生时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给予赔偿或支付的金融中介机构。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保险公司和自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公营保险公司与私营保险公司以及公私合营保险公司、原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等。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资金运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应付赔偿所需,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证券、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保单贷款等。
保险公司是除银行外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信托投资公司答:信托投资公司指经营信托和投资业务的专业金融机构。
除办理一般信托业务以外,其突出的特点在于经营投资业务。
具体来讲,主要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投资等业务。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监管体系【圣才出品】
第九章金融监管体系一、概念题1.金融监管答: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2.金融监管体制答: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它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
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法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颇不相同。
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
3.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中南财大2007研)答: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
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
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
(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
(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
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创新【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金融创新一、概念题1.电话银行答:电话银行是指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和数字语言转换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银行。
在银行电子计算机联网的营业网点开立账户的客户,在申请后,不论在家里、办公室里或出差在外,只要拨通电话银行的服务专线,即可获得所需信息和服务。
电话银行可以提供信用卡授权、调拨存款、转账、查核账务、存折挂失、更改密码、查询股票交易等服务。
电话银行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金融交易工具。
2.金融创新(吉林大学2002研)答:金融创新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活动中,为生产、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对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等一系列的变革行为。
其内容包括:(1)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2)金融服务的创新;(3)金融机构职能与金融市场的创新等。
3.资产证券化(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吉林大学2003研;东北财大2001研)答:资产证券化指的是通过对流动性差,或者说不能立即变现,但却有稳定的预期收益的资产进行重组,将其转换为可以公开买卖的证券的过程,它是证券化的高级阶段。
按照被证券化的资产种类区分,资产证券化可以被分为实物资产的证券化和金融资产的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几个关键步骤是:(1)资产的出售,资产出售须以买卖双方已签订的书面资产买卖协议为依据,出售时卖方拥有对标的资产的全部权利,买方要对标的资产支付对价;(2)信用提高,资产证券化需要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提高,信用提高可以由发起人,也可以由第三方进行;(3)资产证券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由专门评级机构应资产证券发行人或承销人的委托进行。
评级考虑因素不包括由利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或基础资产提前支付所引起的风险,而主要考虑资产的信用风险;(4)发售证券,经过信用提高和信用评级后,即可通过投资银行发售证券,获取收入,以向发起人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
4.金融中介创新理论答:金融中介创新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探讨金融创新原因的理论之一,格利(J.Gurley)和肖(E.Shaw)认为,金融中介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金融创新是企业需求与金融部门提供服务相匹配的结果。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圣才出品】
第四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1.金融体系的内涵、分类、结构与职能是什么?答:(1)金融体系的内涵金融体系是指有关资金的集中、流动、分配和再分配的一个系统,它由资金的流出方(资金盈余单位)、资金流入方(资金短缺单位)和连接这两者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对这一系统进行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
金融体系是由金融机构和监管协调机构通过法律、经济习惯等在一定经济体制中形成的。
它产生于经济体系,又相对独立发展,能影响经济体系的发展及其结构。
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
一国的金融体系往往包含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信用体系和法律体系等多个层次。
(2)金融体系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体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①按照国内和国际范围,金融体系可分为国内金融体系、区域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
国内金融体系是一国的金融公司(包括国外投资机构在国内的分支机构),在一国金融管理机制下的金融体系。
区域金融体系是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的有机结合,金融机构和监管协调组织互相交叉或共有,资本互相融通,金融有关的司法相似。
国际金融体系是由世界所有相互有金融联系的国家组成的系统,是多个区域金融体系的有机结合。
②按照供求关系,金融体系可分为供求均衡性金融体系和供求非均衡性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均衡是指人们对既定体系安排和体系结构处于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
金融体系的非均衡是指人们对现行金融体系的一种不满意状态,或不适应现行金融体系的发展,欲改变这一状况的状态。
金融体系的非均衡是一种常态,正是这种非均衡性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进步。
③按照金融体制的不同,金融体系可分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一般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中央银行等部分。
这种体系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金的融通和配置。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货币理论的新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货币理论的新发展一、概念题1.泰勒规则答:泰勒规则是指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规则。
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其公式为:*()fi gy h i πππ=++-+其中,i 为短期利率,π为通货膨胀(P 的百分比变化),y 为实际收入(Y)对其趋势偏离的百分比,i f 和π*为常数,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斜率为(1+h)。
该方程中,不同时期同一经济体的系数g 有所变化,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1+h)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为正值,其取值也有所不同。
这一方程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性公式。
如果按照政策规则需要提高利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告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适度地调整货币供应。
这样,方程有一个通货膨胀目标π*,中央银行估计的均衡利率水平i f ,以及美联储对通货膨胀上升作出反应提高的事后实际利率i 一π。
在典型的泰勒规则中,g=0.5,h=0.5,π*=2,i f =2。
系数的大小对于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很大。
经济模型的模拟表明,h 不能是负值,否则(1+h)小于1,那样的话,通货膨胀上升时,实际利率会下降,结果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
2.北欧模型(厦门大学1999研)答:北欧模型也称斯堪的纳维亚模型。
主要适用于分析“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
它最初由挪威经济学家奥克鲁斯特(O.D.Auk rust)提出,又经瑞典经济学家艾德格伦(G.T.Edgren)、法克森(K.O.Foxen)及奥德纳(C.E.Odhner)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所以又称AVKRUST-EFO模型。
该模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关系:①固定汇率下,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πE等于世界通货膨胀率πW,即πE=πW。
②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λE由外生变量决定,πE+λE构成开放部门每个工人产出价值的增长率,如果收入分配结构不变,则每个工人的产出价值增长率就等于货币工资的增长率W E,即W E=πE+λE。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和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1.简述足值货币、表征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含义和特征。
答:从历史上看,货币的演变先后经历了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等形态。
(1)足值货币足值货币是货币发展的早期形态,是货币的额定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货币,它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一款商品相交换。
如贝壳等实物货币、早期的贵金属货币。
足值货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
足值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它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与充当货币的价值是相等的。
②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的。
③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
足值货币最初产生时,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
但由于其受制于稀缺的材料(如金、银贵金属的储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断扩大,足值货币形态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其必然要向高一级的货币形态转化。
(2)表征货币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
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的表征货币,其主要特征如下:①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表征货币,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
②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
黄金保证体现为银行的准备金,信用保证则体现发行银行保证兑现的信用度。
③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的,只要能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各家商业银行都有银行券发行权,自中央银行诞生以后,商业银行便失去了发行权,银行券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
(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它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纸张和印制费用外,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足值货币按某种平价兑换。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答:正确地对货币、财产、财富、收入加以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周期。
(1)货币和财产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
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尽管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2)货币和财富“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例如,健康强壮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等。
这些都不是仅用货币就能换得的,也不是用货币所能计量的。
(3)货币和收入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人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
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人们的收人中还会有一些是以非货币的实物资产形式给付的,如实物奖品。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答: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
它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在:最早的金融活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借贷、支付和汇兑业务相继大发展,金融活动范围随之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信用为中心的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广泛建立,从而加速了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相互渗透、密切结合,产生了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一经形成,便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中心。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第八章中央银行一、概念题1.货币发行答: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存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这两者通常都称为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流通中的现金都是通过货币发行业务流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发行业务来满足社会商品流通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是筹集资金,满足履行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需要。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要遵循垄断发行、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要具有一定弹性的原则。
2.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答: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指在一个国家内,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集中于某一家大银行身上,不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的中央银行体制。
此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混合式中央银行制,即既设国家银行,又设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兼办一部分中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办理另一部分业务;另一种形式是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即中央银行几乎集中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与职能于一身。
3.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答:指中央银行为获得非利息收入,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
中央银行是全国清算中心,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集中在中央银行,因而他们彼此之间由于交换各种支付凭证所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就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划拨来清算。
同时中央银行通过资金划拨系统,用网络连接全国主要地区的主要政府部门和银行。
中央银行不仅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和清算,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为商业银行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业务。
4.政府的银行答: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服务的职能,即制定和执行一国货币政策,管理全国金融机构,提供国家信用,并代理国家财政收支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具体地说,其职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银行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监管法规。
(2)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信用。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外汇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外汇与汇率制度1.什么是外汇?答: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用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
静态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指出:“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⑤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必须以外币表示,且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性。
2.什么是货币的可兑换性?答:(1)货币的可兑性是指一种货币能够不受限制地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特性。
(2)货币按可兑换程度,可以分为三类:①完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当一国政府对本币兑换成外币的行为没有严格限制,不采取差别性的复汇率措施时,该国的货币就成为完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②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
当一国政府对本币兑换外币的行为实行某些方面的严格限制时,该国的货币就成为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
③不可兑换货币。
有些国家对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境内没有外汇市场,所有本币对外币的兑换行为都必须经过政府审批。
这些国家的货币就是不可兑换货币。
一国是否有能力实行本币的自由兑换,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稳定对外经济的强大实力,具体而言,取决于其稳定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能力以及是否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3.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有何区别?答:(1)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如一、一百、一万等)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数额固定不变,汇率涨跌都以相对的本国货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
汇率数值的上下起伏波动与相应的外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与本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却是相反的。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判断题三、选择题四、简答题五、计算题六、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导论第1章金融与经济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4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机构第5章商业银行第6章投资银行第7章其他金融机构第8章中央银行第9章金融监管体系第三篇金融市场第10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11章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第12章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第17章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18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19章国际收支第20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21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22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金汇兑本位制[厦门大学2017研]答:金汇兑本位制是指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本国货币的发行与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相挂钩,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外国货币的兑换比价。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圣才出品】
第十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金融市场具有哪些主要功能?答: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1)微观层面功能①价格发现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互动决定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资产的收益率),进而对社会资金在各种不同金融资产上的配置提供了信号。
②提供流动性金融市场的存在使金融资产具有了可交易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卖出资产的机制,使金融资产在各种形式之间可以容易地相互转换。
③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市场减少了搜寻成本(如为买卖金融资产而发生的广告费用和其他费用、寻找交易对手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信息成本(主要涉及评估金融资产投资的特性,如预期现金流的估计和投资价值分析)。
(2)宏观层面功能①实现储蓄—投资转化金融市场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货币资金在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的转移。
这个功能的实现有两种途径,一是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间接证券(如存款、金融债券),获取资金后提供给符合要求的资金需求者;二是资金短缺者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直接证券(如股票、商业票据、公司债券),以获取所需资金。
②资源配置a.金融市场的价格(收益率)发现功能决定了资金的流向,进而决定了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配置;b.金融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解决了生产部门生产连续性和资本所有者投资意愿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将实物资本与其货币形态适当分离,在调整资本结构的同时保证了生产的延续性。
c.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功能减少了调整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宏观调控a.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为政府决策提供大量信息;b.政府也通过对金融市场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影响金融市场变量,调控社会信贷可得性,进而影响公众的储蓄、消费、投资行为,调整本国与外国的经济,并对社会财富分配、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施加影响。
2.什么叫“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相比,它们有哪些优点?答:(1)第三市场是已上市股票或债券的场外交易市场。
三级市场原属场外市场范畴,其优点主要有:①降低交易成本。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金融与经济【圣才出品】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一、概念题1.汇票答:汇票是指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一张合格的汇票要求包括如下内容:①在票据上注明为“汇票”;②注明发票人、收款人和付款人的全称并由发票人盖章;③注明一定的货币金额;④注明发票时间;⑤注明到期时间;⑥注明系无条件支付。
汇票包括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两种。
前者是指企业之间在赊购赊销商品时,由赊销方(债权人)向赊购方(债务人)或其委托银行发行的票据,它要求赊购方或其委托银行签章承兑,承认在汇票到期日付款给赊销方或持票人。
承兑后的汇票称为承兑汇票,由赊购方自己承兑的汇票称为商业承兑汇票,由赊购方委托银行承兑的汇票称为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汇票是银行承办汇兑业务时发出的票据。
2.信用卡答:信用卡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
需要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一般要向银行或经办公司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取得。
信用卡的持有者可在当地或外地指定的商店购货、旅店投宿、饭店就餐、车站乘车等。
3.间接融资(南开大学2000研)答: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
其优势在于:①可以动员零星存款。
②可以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③实现期限转化。
④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
其劣势在于割断资金供需双方联系,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
当前,直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
4.汇票与本票答:这是商业票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本票是出票人承诺自己在约定期限内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支付承诺书。
它涉及到两个关系人,即出票人和受票人。
汇票是出票人命令付款人在见票或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它涉及到三个关系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持票人。
二者均可背书转让,被背书人对前手拥有追索权,但汇票需经过承兑方能生效,其中经银行承兑的票据信用较高,更容易流通。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1.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答: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称为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则称为外来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具体来说,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开办新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子公司或同别国资本共同创办合资企业),或并购现有的外国企业,或加入跨国公司。
②收买并拥有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的比例。
例如,我国政府规定,中外合资企业的外商投资最少应占总投资额的25%以上;购买一家企业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超过25%,便从证券投资转为直接投资,成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
③保留利润额的再投资(Reinvestment),指投资国在其国外企业获得的利润并不汇回本国,作为保留利润额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分别有哪些利弊?答:(1)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利处①资源转移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源,如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从而提高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②就业效应国际直接投资能增加东道国的就业岗位。
外国跨国公司雇佣了一定数量的东道国居民,这就形成了直接效应。
而作为这项投资的结果,当地供应商以及跨国公司员工在当地消费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则是间接效应。
但并不是所有的国际直接投资都能增加就业。
有些国际直接投资项目会造成东道国同一竞争行业的萎缩,结果,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可能还不足以抵消所丧失的就业岗位。
③国际收支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有三种潜在的影响:a.当跨国公司建立了一家海外子公司时,东道国的资本项目就会从最初的资本流入中受益,对于母国来讲则是资本流出,但这只是一次性的影响。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第八章中央银行1.简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答:(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金融业的发展客观需求的基本前提下,中央银行产生了。
纵观各国历史,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条是由信誉好、实力强大的商业银行经过逐步演变,最终发展而成,如英格兰银行和瑞典银行;另一条则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而成,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基本确立,其后,中央银行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中央银行的发展①第一阶段: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1914~1945年)为解决一战中的普遍严重的通货膨胀,战后各国召开第一次国际金融会议,提出:为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各国中央银行应摆脱政府政治上的控制,实行稳健的金融政策;尚未成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成立中央银行,以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币制、汇率和金融混乱的局面。
在此理论基础上,各国纷纷通过新建或改建成立了中央银行。
②第二阶段: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1946年至今)二战后,各国(包括新独立国家)普遍信奉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
考虑到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地位,各国加强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设,表现在:a.中央银行实行国有化。
b.国家加强对中央银行的控制。
c.强化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d.强化中央银行国际间合作。
e.跨国中央银行的出现,如欧洲中央银行。
2.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为发展经济,普遍信奉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
考虑到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地位,各国加强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设。
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央银行的国有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归国家所有,成为事实上的国有化。
(2)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都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力度,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直接受国家的控制和监督,中央银行的最高领导者一般由国家任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正确地对货币、财产、财富、收入加以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周期。
(1)货币和财产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
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尽管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2)货币和财富
“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例如,健康强壮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等。
这些都不是仅用货币就能换得的,也不是用货币所能计量的。
(3)货币和收入
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人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
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人们的收人中还会有一些是以非货币的实物资产形式给付的,如实物奖品。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答: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
它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在:最早的金融活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借贷、支付
和汇兑业务相继大发展,金融活动范围随之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信用为中心的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广泛建立,从而加速了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相互渗透、密切结合,产生了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一经形成,便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中心。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金融活动提高了动员、积聚和分配社会资金的效率,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可见,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都已离不开金融。
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1)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经济货币化是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
金融资产交易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热点,金融交易的规模早已超过商品交易总额。
金融活动不仅能满足商品交易规模扩大的需要,而且还同社会发展机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银行作为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依然保持,银
行作为社会分配中心、经济信息中心和资金调剂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
一个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也已经产生。
在这个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职能在不断健全,其调控手段不断完善,调控效果也不断提高。
此外,其他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在资金融通与信用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金融创新浪潮正在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前推进,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
随着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发展,货币形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电子货币已经出现,信用卡等支付手段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货币。
(4)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动机早已不再仅仅是为了交换商品或预防未来不确定的支出需要,而是更注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持币本身所带来的收益。
借助于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经济主体在追求实物资产增长的同时,可以比较方便地谋求金融资产的增值。
(5)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在金融经济中,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着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流转,从而使货币能充分发挥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作用,并引导着生产要素的转移。
以实行货币政策为主要方式的金融调控也就比传统的市场调节显得更有效。
(6)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金融深化是发展一国经济的必经之途。
所谓金融深化,就是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金融深化的实质是要求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便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4.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答: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1)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①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②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
目前,人类社会处于传统的货币经济向金融经济转化的过程之中。
其间,每一步转化都是由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引起的;随着资金融通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融通方式日益多样化,金融机构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经济的表现形式也不断清晰和完善。
(2)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演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②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都已离不开金融,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5.怎样才能学好货币金融学?
答:要学好货币金融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的指导思想
在我国,要学好货币金融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这
一学科给我们提供的理论知识,这要求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应认真学习货币金融学相关原理,并运用相应的理论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特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对已有理论加以发展,做到把学习基本原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②要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寻找出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发展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③我们要在学习中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包括古今中外的重要文献,并开展讨论,充分借鉴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我国金融改革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