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_第十一章鞣质

合集下载

天然药化第十一章之其他类

天然药化第十一章之其他类
提取、分离的首选溶剂。
1
2
小结
B
D
A
C
分子中具有羧基(不包括氨基酸)的一类酸性化合物。
常以盐、脂肪、酯等形态存在。
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果实、种子、根等部分。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有机酸类化合物
一、结构类型
脂肪族有机酸
脂肪酸的药用价值
通便
抗癌作用 如:油酸
泻下 如:火麻仁
镇静作用 如:酸枣仁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02
脂肪酸的提取
脂肪酸盐结晶法 将脂肪酸混合物经氢氧化钠醇溶液皂化为脂肪酸盐,冷却,使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盐析出,滤液酸化提取,得高浓度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此法适用于工业生产。
01
尿素结晶法 是一种经典的提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尿素能与脂肪族化合物形成加合物,形成加合物的能力与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有关,不饱和程度愈低,愈易形成加合物。利用这一原理可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分离。将脂肪酸混合物与尿素的醇溶液混合,保温搅拌,冷却,滤过,得较高浓度的EPA和DHA。
第十一章 其他类 鞣质
单击添加副标题
2015年11月9日
2
1
鞣质又称为单宁、鞣酸,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因此又称为鞣酸。
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能与生兽皮中的蛋白质结合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以透水的皮革。
前言—性质
除苔藓植物很少含有以外,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01
存在于植物的皮、木、叶、根、果实等部位。植物被昆虫伤害所形成的虫瘿中常含有大量的鞣质(五倍子中含量高达70%)。
02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量较低,木本植物中含量随植物年龄增大而增多。

天然药物化学:第七章 鞣 质

天然药物化学:第七章  鞣 质

黄烷-逆没食子酸鞣质 (Flava-ellagitannins)
天然药物化学
原花色苷元-逆没食子酸鞣质 (Flavono-ellagitannins)
黄酮-逆没食子酸鞣质 (Procyanidino-ellagitannins)
第三节 理化性质
一、性状及溶解度 二、还原性 三、颜色及沉淀反应 四、稳定性
(二)缩合鞣质
天然药物化学
最重要的是C2, C3, C4,可提供聚合度信息。
• C2:末端最低场 δ 78.0~79.0 ,其余 δ ~76
• C3:末端较高场 δ ~ 66.0 , 其余 δ ~72
• C4:末端较高场 δ ~ 35,
其余 δ 36.5 ~ 37.0
天然药物化学
C2 C3 C4 C2’ C3’ C4’ C2’’ C3’’ C4’’ C2’’’ C3’’’ C4’’’
δ 6.2~7.3 (1H, s)
δ 6.2~7.4 两个(1H, d, 2.0)
同Sang
2. 糖质子
δ 3.5~6.5
4C1
多数
1C4
特殊情况
苯甲酰基取代,低场位移 端基质子 :δ > 6.0; 其他质子:δ 3.5~5.6,较复杂
天然药物化学
(二)缩合鞣质
1. 芳香质子: δ 5.8 ~ 7.5
procyanidin A2
procyanidin B-1
procyanidin C-1
二聚体:不完全鞣性
三聚体及以上: 明显鞣性;分子量增加,鞣性增加
新构成单位:
天然药物化学
查尔烷--醇
二氢咖啡酸
缩合鞣质水溶液与空气接触或久置,进一步缩合成高分子、 难溶于水的暗红色沉淀,称为鞣红或鞣酐( tannin reds或 phlobaphenes),故又称鞣红鞣质(phlobatannins)。

鞣质及其他酚类(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鞣质及其他酚类(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31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三)复合鞣质
黄烷醇和可水解鞣质通过碳 碳键连接而成
OH
HO O
HO
C
O
O
HO
C
HO OH
O O
CH2 OH HO H
O HO
OC CO
HO
OH
OH OH
O
OH
山茶素 B
HO OH OH OH
32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番石榴素 A
33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HO HO
O
OH C O C O
HO
OH
OH
HO
OH
OH
HO
OH
HO OH HO OH
OH OH
OH OH
OH OH
21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老鹳草素
HO OH OH OH
HO
OH
DHHDP
OC CO
O
O
脱氢六羟基联苯二酰基
CH2 O O
OC
OH
O
O
O
C
CO
OH HO
H
O HO
OH
HO
OH
OH
O
22
第一节
25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二)缩合鞣质
黄烷醇以碳碳缩合而成
可缩合为鞣红
茶叶、翻白草、大黄
主要结构单元以儿茶素为代 表的黄烷醇类
26
第一节
鞣质
Tannins
HO
O
1.黄烷-3-醇类
OH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化学成分、药用价值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是中药学、药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以下是对药用植物学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药用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一)根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通常具有吸收、固着和支持的作用。

根的形态多样,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之分。

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次生结构则包括周皮、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等。

(二)茎茎是植物的地上部分,主要承担着支持、输导和繁殖的功能。

茎的形态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等。

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次生结构包括形成层活动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

(三)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的形态多种多样,通常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叶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四)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

花的类型有两性花、单性花、辐射对称花和两侧对称花等。

(五)果实果实是由子房或连同花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的类型有真果和假果、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等。

(六)种子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

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一)按药用部位分类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等。

(二)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将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三)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含生物碱类、含苷类、含挥发油类、含黄酮类等药用植物。

三、药用植物的生理生态(一)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水分代谢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片进行蒸腾作用。

(四)矿质营养植物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多种矿质元素来维持生长和发育。

鞣质类化合物研究的进展情况

鞣质类化合物研究的进展情况

摘要】鞣质又称丹宁或鞣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能与蛋白质或生物碱结合成沉淀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因其能与生兽皮中的蛋白质结合而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有良好透气性和透水性的皮革,因此称其为鞣质。

目前世界上形成了以日本冈山大学奥田拓男等为代表的鞣质专门研究室,使得鞣质成为十分活耀的研究领域。

至今已分离鉴定鞣质化合物400多种,新发现的化合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广,都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鞣质的研究之所以受到重视,这是由其重要性所决定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鞣质研究的进展情况,对鞣质的各种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鉴定、含量测定方法及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重点对鞣质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鞣质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含量测定1鞣质类化合物的概述及发展史1.1鞣质的概述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具有涩味和收敛性。

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可用来鞣皮,即与兽皮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使皮成为致密、柔韧、难于透水且不易腐败的革,因此称为鞣质。

因其属于多元酚类大分子化合物,分子表面具有多个酚羟基,因此它的生物活性应与这些酚羟基有较大的联系。

鞣质及相关的多元酚除具有结合活性外,还能使与之共存的金属离子减少。

这是由于鞣质的多元酚结构氧化成醌式结构所致,如鞣酸盐可氧化成邻苯醌类。

鞣质的一些重要活性基于其根本的脱氧作用,脱氧作用是由于鞣质向共存物形成的离子供氢而形成稳定的自由基。

据报道,鞣质的结构不同导致其不同的生物活性[1]。

1.2鞣质的结构类型鞣质又称鞣酸,是一类复杂的高分子多酚类化合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具有涩味和收敛性。

目前将鞣质分为水解鞣质、缩合鞣质以及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中的葡萄糖以碳碳键连接而成的鞣质。

水解鞣质由酚酸及其衍生物与葡萄糖或多元醇通过甙键或酯键而形成的化合物。

因此,可被酸、碱、酶(如鞣酶、苦杏仁酶等)催化水解,依水解后所得酚酸类的不同,又可分为没食子酸鞣质和逆没食子酸鞣质两类。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

鞣制化学实习指导书鞣制化学着重阐述无机鞣剂、有机鞣剂和结合鞣剂或无机与有机鞣剂配位化合的基础化学;鞣剂组成、结构与鞣革性能的关系;鞣剂与胶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机理(即鞣制机理;鞣剂的改性等)。

为理论联系实际,本实习指导书结合鞣制、中和和复鞣等内容设计了10个指导性实验,其特点是将鞣制化学中的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问题,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等融入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获得答案。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营造一个动手的氛围,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实验一 一浴铬鞣液和铬-锆-铝鞣液的配制及鞣液稳定性的测定1.实验目的①掌握一浴铬鞣液和铬-锆-铝鞣液的正确配制方法。

观察在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②掌握一浴铬鞣液及铬-锆-铝鞣液在配制过程中各种用料的关系。

③掌握一浴铬鞣液及铬-锆-铝鞣液沉淀值的测定方法。

④初步掌握鞣液稳定性的判断。

2.实验原理①铬鞣液配制:在强酸条件下,用葡萄糖作还原剂可使红矾钾(722O Cr K )或红矾纳(O H O Cr Na 27222⋅)中的+6Cr 还原而成+3Cr 。

只有当+3Cr 转变成含有一定数量的羟基(即具有一定的碱基)的配合物才具有鞣革性能。

配合物分子中羟基数目的多少即碱度的大小,是由+6Cr 还原成+3Cr 时所用酸量的多少决定的。

生产上所使用的铬鞣剂其碱度一般为33%或在38%~42%。

配制一浴铬鞣液的反应式如下:O H CO SO K SO OH Cr O H C SO H O Cr K 224246126427221464)(8124+++→++②铬-锆-铝鞣液的配制:配制铬-锆-铝鞣液所使用的铝盐为硫酸铝或铝明矾,铬盐为红矾钠或红矾钾,锆盐则一般为O H SO Zr 2242)(⋅或4ZrCl ,使用最普遍的为硫酸锆。

锆盐在水中极易水解及配聚,水解生成碱式硫酸锆及硫酸,反应式如下:OH SO Zr 2242)(⋅4242)(SO H SO OH Zr +锆盐含有较多的硫酸量,在配制铬-锆-铝鞣液时,锆鞣剂水解所生成的酸足可以保证红矾中+6Cr 还原成+3Cr 所需的硫酸量,因而在配制时不需加入浓硫酸。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导言一、课程定位中职中药专业《中药化学》课程是结合中医中药的基础理论,运用现代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课程。

《中药化学》课程作为三年制中职中药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要点,了解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和分类、外界条件对这些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化学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等的基本理论。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中药化学》不仅是衔接中药基础学科和化学基础学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中药学科和西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是以现代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对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专业课。

它是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等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而学好中药化学又能独立从事中药有效成分、中药质量标准等研究与应用。

因此,培养学生在中药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对于从事制药和科研工作的部分学生来说.它的学习结果可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上岗后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学科总课时较多,其中实验课学时占大部分,实验课目的不仅仅是加强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理论教学服务,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中药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适应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岗位。

该实验课的实验条件、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及考核制度是否健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从而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摘要: 参照药典,采用磷钼钨酸 - 干酪素比色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五倍子、地榆药材中鞣质的含量。

探讨药典中规定的条件合理性,并增加了超声条件优化了实验,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39 %。

本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并可作为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鞣质测定;波长;室温浸提;干酪素;没食子酸;超声鞣质又称单宁(Tannins) ,是一类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植物药材,如五倍子、贯众、儿茶等。

近年来,对鞣质生理活性的研究方兴未艾。

研究表明,鞣质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维护细胞膜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象 ,防止辐射诱发的 DNA断裂 ,从而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病、抗癌、抗突变、抗衰老、抗白内障等方面有独特功效。

鞣质的经典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种 ,如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等。

最常用的有皮粉法、高锰酸钾法、干酪素法、络合量法。

皮粉法是国际公认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皮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鞣质可通过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的酰胺基形成氢键而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以重量法测定含量。

《中国药典》一部[1]鞣质含量测定法一直沿用皮粉法 ,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耗用样品多,测定时间长 ,且没有选择性,测定结果偏高 ,而且皮粉用量很大。

近年来,皮粉试剂的供应和质量都很难保证,使皮粉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英国药典》2002 版[2]鞣质测定法附录采用的是磷钼钨酸 - 皮粉比色法,即利用鞣质在碱性溶液中将磷钼钨酸还原产生深蓝色,其吸收度与含量成正比,采用比色法测定。

其中,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总酚和不被皮粉吸附的酚,二者之差计为鞣质的含量。

罗文毓等报道了改进的干酪素法[3] ,其关键步骤是以干酪素代替皮粉,采用磷钼钨酸比色法测定; 药材样品提取采用浸泡过夜代替加热回流提取等。

本文参照《英国药典》和干酪素法,重点对提取方法、显色剂、干酪素用量等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为药典相关附录方法的修订提供了实验基础。

鞣质及其他酚类,天化作业

鞣质及其他酚类,天化作业

二、缩酚酸类
• 基本结构是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其中 不少属于具有C6-C3结构的苯丙酸类。 • 缩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有咖啡酰缩酚酸类和 苯甲酰缩酚酸类两大类。 • 咖啡酰缩酚酸类分布于菊科、豆科、伞形 科、旋花科。 • 苯甲酰缩酚酸分布于地衣、苔藓、真菌。
(一)结构及分类
• 1.咖啡酰奎宁酸类 是由奎宁酸和若十个咖啡酸通过酯化反应 缩合而成的一类缩酚酸类化合物。
R1 R2 Cornusiin A H G Cornusiin D H G Cornusiin E G(β) G
R3 H G(β) G(β)
3.C-苷鞣质 • 木麻黄宁是最初从麻黄科植物中分得的C-苷 鞣质,糖开环后端基C-C相连。
OH HO CO OCH2 CO O COO O
O
OH OH OH R CO OH HO OH H O OH
缩 合 鞣 质
五、鞣质的结构研究
• (一)氢核磁共振谱 • (二)碳核磁共振谱 • (三)质谱 • (四)CD谱
第二节 其他酚类
一、苯乙烯类 二苯乙烯类是以二苯乙烯为母核的一类酚 性化合物,为1,2-二苯乙烯,其二氢化合 物为二苯乙烷。具有抗菌、抗炎、降胆固 醇、降血脂、植物生长调节及激素样作用 等生物活性。
图8-2 HHDP的衍生关系
逆没食子鞣质是植物中分布最广泛、种类最多的一类可水解鞣质。
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
特里马素Ⅰ:R=H(α, β) 特里马素Ⅱ:R=G
英国栎鞣花素:R=H (α,β)
木麻黄亭:R=G
逆没食子鞣质因HHDP基及没食子酰基的数目、结 合位置等不同,可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结构。如仙 鹤草因、老鹳草素、月见草素B。
O
R4 O COOH
OH

第8章鞣质

第8章鞣质

第8章鞣质
第八章鞣质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溶于水
A. 双黄酮
B. 氨基酸
C. 蛋白质
D. 酶
E. 鞣质
2.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A. 蛋白质
B. 多肽
C. 多糖
D. 酶
E. 鞣质
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鞣质的性质
A. 可溶于水
B. 具还原性
C. 与生物碱作用
D. 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
E. 与H2S作用
4.鞣质不能与哪类成分生成沉淀
A. 蛋白质
B. 醋酸铅
C. 生物碱
D. 咖啡碱
E. 铁氰化钾氨
5.鞣质是
A. 多元酚类
B. 复杂的化合物
C. 具有涩味的化合物
D. 大分子化合物
E. 复杂的多元酚类.大分子化合物6.缩合鞣质与酸作用的产物是
A. 没食子酸
B. 儿茶素
C. 逆没食子酸
D. 糖与没食子酸
E. 鞣红
B型题
A. 可水解鞣质
B. 缩合鞣质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7.含酯键的鞣质是
8.含苷键的鞣质是
9.没食子酸鞣质是
10.被称为鞣红的是
11.与蛋白质生成沉淀的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1A 2E 3E 4E 5E 6E
B:7A 8A 9A 10B 11C。

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答案

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答案

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答案1、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 A羟基位置B羟基数目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D羟基数目2、香豆素母核为()[单选题] *A苯骈-A-吡喃酮(正确答案)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3、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4、巴豆的致泻成分是()[单选题] *A丁二酸B巴豆油酸(正确答案)C绿原酸D抗内毒素5、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单选题] *A异戊烯基B酮基C内酯环(正确答案)D酚羟基对位活泼氢6、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7、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8、美花椒内酯属于()[单选题] *A呋喃香豆素B吡喃香豆素(正确答案)C环木脂素D环木脂内酯9、与明胶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是()[单选题] *A强心苷B皂苷C有机酸D鞣质(正确答案)10、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11、从香豆素类的结构看,香豆素是一种()[单选题] *A内酯(正确答案)B羧酸C酰胺D糖12、纸色谱是分配色谱中的一种,它是以滤纸为(),以纸上所含的水分为固定相的分配色谱。

()[单选题] *A固定相B吸附剂C展开剂D支持剂(正确答案)13、关于前胡,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是伞形科前胡属植物(正确答案)B药理药效作用主要有祛痰、镇咳、平喘、抗炎、解痉、镇静等(正确答案)C可与皂荚、藜芦等药物一起放在药中煎煮D不溶乙醚等有机溶剂14、能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多选)()*A黄酮的类型(正确答案)B苷元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C糖基的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D分子立体结构(正确答案)15、可沉淀具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的沉淀法是()[单选题] * A溶剂沉淀法B醋酸铅沉淀法(正确答案)C酸碱沉淀法D水提醇沉法16、使游离香豆素呈现红色的是()[单选题] *A异羟肟酸铁反应(正确答案)BA-萘酚-浓硫酸反应C浓硫酸-没食子酸D浓硫酸-变色酸17、南五味子具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单选题] *A色原酮B胆汁酸C多糖D木脂素(正确答案)18、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19、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酯(正确答案)B七叶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20、下列方法中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操作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正确答案)B薄层吸附色谱C纸色谱D吸附柱色谱21、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22、沉淀法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方法()[单选题] *A水提醇沉法B碱提酸沉法C铅盐沉淀法D结晶法(正确答案)23、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单选题] *A羟基蒽醌类B查耳酮类C香豆素类(正确答案)D二氢黄酮类24、在结晶溶剂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单选题] *A成分的纯度(正确答案)B相似相容原理C冷却热饱和原理D以上都不对25、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26、以下不属于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步骤的是()[单选题] * A制板B洗脱(正确答案)C点样D显色27、区别挥发油与油脂常用的方法是()[单选题] *A相对密度B溶解性C油迹试验(正确答案)D沸点28、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成分可以直接由固态加热变为气态的原理()A [单选题] * A升华法(正确答案)B分馏法C沉淀法D透析法29、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30、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制革化学与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其答案

制革化学与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其答案

制革化学与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其答案制革化学与工艺学第一章1.生皮和革的区别答:生皮是从动物体上剥下,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皮。

革是生皮经过一系列化学和机械处理,特别是经过鞣制处理,成为具备一定使用性能的产品(天然高分子材料)。

2.什么是鞣制和鞣剂?鞣剂主要有哪几类?答:鞣制---用鞣剂处理皮使生皮转变成革的过程,即通过一些化学物质与生皮蛋白发生作用,在生皮的胶原蛋白链间形成交联,从而增加了皮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革更耐湿热,化学药品和微生物的作用。

鞣质---能与生皮蛋白质结合,使生皮转变成革的物质,其纯物质称为鞣质。

鞣质的工业制品称鞣剂(分子大小合适)鞣剂的分类---无机鞣剂、有机鞣剂、无机与有机结合鞣剂3.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答:分类及命名(1)按鞣制方法分:铬鞣革、植鞣革(2)按原料皮种类分:猪皮革、牛皮革(3)按皮革行业的习惯分:轻革、重革(4)按革的用途分:工业用革、生活用革、军用革4.制革工艺过程主要分为哪些工段?各工段的目的是什么?各工段主要包括哪些工序?答:四大工段及各自的目的和主要包括的工序:鞣前准备工段—将原料皮加工成适合于鞣制状态的裸皮—组批、称重、(浸水)、去肉、称重、浸灰、去肉、剖层、称重鞣制工段—使皮转变成革—脱灰、软化、浸酸、铬鞣搭马鞣后湿处理工段—改善革的使用性能—挤水、剖层、削匀、称重、复鞣、中和、搭马、染色加脂整饰(或整理)工段—使湿革在外观和使用性能上达到成革的质量要求—干燥、摔软、涂饰5、制革过程就是把从动物体上剥下的皮制成适合于人们各种用途的革的过程。

6、鲜皮或血皮:从动物体上剥下,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皮。

易腐烂变质,防腐处理(盐腌、干燥)。

生皮或原料皮:鲜皮和防腐处理过的、具有制革价值的皮,都是革的原料,统称生皮或原料皮。

7、生皮的性质?1)刚从动物体上剥下来时含有较多的水分而柔软,干燥后变得板硬,虽经机械处理,仍不能变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溴水 3.三氯化 铁 4.石灰水
5.乙酸铅
6.甲醛和 盐酸
可水解鞣质
缩合鞣质
无沉淀 (-)
暗红色鞣红沉淀
无沉淀 (-)
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蓝或蓝黑色(沉淀) 绿或绿黑色(沉淀)
青灰色沉淀 沉淀 无沉淀 (-)
棕或棕红色沉淀 沉淀(可溶于稀乙 酸)
沉淀
第六节 鞣质的结构研究 第七节 实例——葡萄籽提取物
缩合鞣质的化学结构较为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了 解, 仅从一些假说及实际分离到的缩合鞣质推测, 认 为与羟基黄烷-3-醇和羟基黄烷-3,4一二醇有密切 的关系, 因此这些羟基黄烷醇类很可能就是缩合鞣质
HO
O
OH OH
OH
OH
O HO
OH
OH
OH
HO
OH
OH
HO
O
HO HO
OH O
OH
OH
OH
OH
• 儿茶素
第二节 结构和分类
一、 分类 鞣质结构虽复杂, 但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可水解鞣质 可水解鞣质由于分子中具 有酯键和苷键, 在稀酸和酶的作用下, 可水解成 比较简单的化合物。 根据其水解主要产物的不同, 又可分为两小类:
• 1、没食子酸鞣质类: 水解后生成没食子酸和
糖(或多元醇)。
OH
HO
OH

+ glc
COOH
• 2、逆没食子酸鞣质类: 水解后能生成逆没食
子酸和糖。
O
O OH
• O
OH
O
OH
HO
OH

HO
O
O
OH


+ glc HO OR COOH
R -glc-C-glc
柯子鞣
(二)缩合鞣质 此类鞣质一般不能水解, 但经酸处 理后可缩合成为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鞣酐, 又称 鞣红。
缩合鞣质在中药中分布较广, 天然鞣质多属于此 类, 如虎杖、四季青、钩藤、槟榔、桂皮、麻黄等所 含的鞣质均属缩合鞣质。Fra bibliotek第十一章 鞣质
第一节 概述
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 它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 合物, 分子较大, 具有涩昧和收敛性, 可用于鞣皮, 故 称其为鞣质。
鞣质广泛存在于中药中, 如地榆、石榴皮、虎杖、 四季青、侧柏、仙鹤草等中均有大量鞣质存在。某些寄 生于植物的昆虫所生的虫瘿中也常含有多量的鞣质, 如 五倍子, 其鞣质含量百可达60~70%。鞣质主要用于止
第三节 鞣质的理化性质
一、 物理性质
(一)性状 多为无定形粉末, 具有吸湿性。 (二)溶解性 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乙醚和 乙醇的混合液、乙醇及水, 不溶于石油醚、二硫 化碳、四氯化碳、无水乙醚、氯仿等。
二、化学性质
1、还原性 鞣质为强还原剂, 能还原斐林试剂。
2、与蛋白质的作用 鞣质与蛋白质能生成不溶的复 合物而沉淀。实验室中一般使用明胶沉淀鞣质, 可作 为除去鞣质的一种方法。
3、与重金属盐的作用 鞣质水溶液能与重金属盐, 如乙酸铅、乙酸铜、氯化亚锡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 溶液等作用, 生成沉淀。
4、与生物碱的作用 鞣质的水溶液可与生物 碱生成难溶或不溶的沉淀, 故可用作生物碱沉 淀试剂。在提取分离及除去草案质时亦常利用 这一性质。 5、与三氯化铁的作用 6、与铁氰化钾氨溶液的作用
第四节 鞣质的提取与分 离
一、鞣质的提取 二、鞣质的分离
1、溶剂法 2、沉淀法 3、柱色谱法 4、HPLC
除去鞣质的方法 (一)明胶沉淀法 (二)乙酸铅沉淀法 (三)氧化镁吸附法 (四)氨水沉淀法
第五节 鞣质的检 两类鞣质的区别:两识类鞣质有以下几种反应, 可加以鉴别, 如表 所示。
试剂 1.稀酸(共 煮)
缩合鞣质聚合体
大黄鞣质
O HO
OH OH
OH HO
OG O
OH OH
OH HO
OG O
OH OH
n
n=7~8
OH
OG
OH
G
CO
OH
OH
1、黄烷-3-醇类 儿茶素 表儿茶素
2、黄烷-3,4-二醇类 3、原花色素类—— 葡萄籽提取物 4、缩合鞣质结构举例——大黄鞣质
三、复合鞣质 具有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一切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