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面临的规则危机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活动日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全球化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就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探讨。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市场和产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虽然在享受着全球市场带来的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竞争挑战。
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及来自新兴发展国家的低成本和低价竞争,都给中国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压力。
中国经济增长内需仍然较为依赖出口,全球市场竞争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更加密切地相互联系,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挑战。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了严重的冲击。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也容易带动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中国的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保障国内经济的安全稳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经济全球化也对中国的资源环境产生了新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资源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中国的资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保障经济高速增长的保护好中国的资源环境,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努力走向全球化市场,以及扩大对外开放,但是在准入市场、产业布局、技术壁垒、贸易制裁和贸易保护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少障碍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使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放缓。
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风险增大等因素都会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其经济增长放缓,由此导致失业率上升,工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出现。
其次,全球化使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环境保护既是一项责任也是一个挑战。
随着经济增长,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同时,全球气候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需要中国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第三,全球化使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
金融监管难度逐渐加大,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使得金融业对现代市场的风险意识更加强烈。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确保金融业稳步发展。
第四,全球化加速了产业结构变化。
在全球化中,知识产权、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研究投入,创新技术成果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全球化加强了国际竞争。
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都在不断增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加速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中国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综合来看,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面临了一系列挑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应适应现代化和创新。
因此,中国应积极适应全球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投资模式,才能够取得可持续长期发展。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
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挑战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
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1]。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
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
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
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
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策略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对世界经济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与挑战;策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学术问题。
全球化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百度上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也都连在了一起。
那种独立关门搞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既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
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动荡。
该文结合当前实际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机遇、挑战经济全球化基本上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发达国家有高端的技术与雄厚的资金,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与人才,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当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弱势,并且还会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所谓的“制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说是赢家之一。
我国的经济持续保持中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于对外开放的中国明显得益,但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加尖锐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4
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摘要:在上个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着实地摆在了我们眼前。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然而事物都具有着两面性。
它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针对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大国,带来了机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单从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出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因此,我们中国也一定要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和有益的对策来。
那就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可持续发展前言: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它所蕴含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全球的经济联系起来,而与此同时,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注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一个经济大国-中国。
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及其实质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
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
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建设还是挺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经济。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不过这样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浪潮,也是一把利害同存的双刃剑,对此我们必须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它。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下所述的弊端: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也随之全球化了,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必然会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对自己有利的保护主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从而使发达国家在这一全球化的博弈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则将处于不利的位置,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加大;其三,局部的经济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经济动荡甚至危机,就像从2008年动荡至今的世界金融危机一样。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那些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尽管外债规模总体上尚未达到警戒水平,但其增长速度及结构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头对外举债招致规模失控;二是外债使用效益不理想造成偿债风险;三是债务消费化倾向;四是“三资”企业外债缺乏有效监测,特别是“隐性外债”问题严重。
全球化是趋势,全球化是潮流,面对它不能胆怯。邓小平早就指出:“世界发生大转折,这就是机遇。”江总书记也说:“大转折就是大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规避风险关键在于客观、全面地剖析全球化本身。既要看到它的利,也要看到它的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好的一面,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而在全球化浪潮中屹立不倒。
以上这些问题为中国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并争取更平等的地位设置了障碍,甚至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有些问题会成为深不可测的陷阱。那么我们是否应该通过抵制全球化来消除这些问题呢?事实证明这种消极的抵抗是没有用的。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认真研究战略对策,趋利避害,降低、化解风险,迎接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然而,居安思危,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在这股浪潮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因为在经济发展辉煌的背后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两方的夹击。
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坏处
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坏处
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总是一件好事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是,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总是一件好事,它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企业外移、就业减少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海外投资,以追求更低成本和更高利润,大量的企业开始扩张到国外市场,甚至直接外移工厂,这不仅导致中国本土人民失去企业就业机会,同时也对全球失业率构成一定影响。
2.币值波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全球产业市场发生了大量买卖,给中国币的价格带来了较大的波动,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并使全球经济市场更加不确定。
3.国际金融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多国财政体系越来越关联,当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将引起全球投资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金融危机。
4.贸易保护活动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影响日益加强,国外企业开始出台贸易保护措施,以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从而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减轻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坏处。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挑战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加速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国际贸易的拓展、技术创新的加速、资源的优化配置等诸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全球性问题的突出,如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全球化已经影响到了中国整个经济的运转。
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通过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等方式,努力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在经济结构升级、绿色发展、国际产业分工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的提升和变化,以应对全球竞争新的变化。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投资和出口驱动,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这种趋势已经不能持续下去,必须改变发展方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另外,中国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劳动力成本已不再具有明显的优势,必须加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如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出口带来的冲击,与国际贸易规则和体系的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外贸和外汇储备构成很大的压力。
同时,金融领域的全球化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
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面临的问题也包括如何在国际上进行国际产业分工,如何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等。
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的挑战同样也比较严峻。
全球化加速和全球产业分工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全球化带来了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对中国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不稳定的全球市场波动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其次,中国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之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声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从纺织业、汽车制造,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生产基地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移往中国大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则成为国内外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特别是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突破、打开瓶颈,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打造“世界工厂”的目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与“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资本大规模进入、入世为全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的“在外地主”将眼光投向炙手可热的中国,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的声音。
然而,伴随着出口产品数量和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们付出的是巨大的环境代价。
讽刺的是,以此换来的只是国货价廉质次的质疑以及国外反倾销的控诉。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有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工厂”较之“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工场”有了新的内涵。
按照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工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来料加工型“世界工厂”。
一般指被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中国家。
这类“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生产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
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第三种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着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一类“世界工厂”能够获得生产链的最大经济利益。
只有成为第三类“世界工厂”,才能真正成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才能成为与英、美、日相抗衡的世界经济强国。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
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还有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而得到弥补。
其次,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不仅有利于我国保护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而且由于其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良好契机。
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而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这有利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从挑战方面看,首先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
随着金融危机缓解和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在危机之初所展现的协作精神有所动摇,一些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观点和做法日益凸显,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经济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力量来求得发展,如果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结构转型困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却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方面,传统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下面临严峻挑战,产能过剩,效率低下。
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经济结构转型的困难,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应对。
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加,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对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增长造成了影响。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外部挑战,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三、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压力加大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使得我国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体系需要不断改革,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更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
我国也需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我国发展。
四、金融体系的风险压力增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
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直接的冲击,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加快。
我国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风险也在增加,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金融体系的风险增大,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五、环境和资源约束的压力增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环境和资源约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应对策略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应对策略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全球经济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面临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开始威胁着这个传统秩序。
从货币制度到贸易规则,再到金融体系,这些制度在全球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制度的变革将深刻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
首先,货币制度的变革。
近年来,美元霸权地位的衰落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全球贸易中,美元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其他货币的挑战,人民币、欧元等已经成为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成员,这些变化可能进一步导致全球货币秩序的变化。
其次,贸易规则的变革。
现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自由化倾向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区成立。
然而,自由贸易之路并不好走,随着贸易争端的加剧和保护主义情绪的抬头,全球贸易格局也在发生调整。
而在这样的变动中,中国处在了一个尤为重要的位置上。
最后是金融体系的变革。
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愈加复杂。
各国的金融政策在振兴本国经济、调节全球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没能避免各种因素造成的经济震荡,并给全球金融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中国如何应对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最重要的参与方之一。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成为了中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首先,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各国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次,加快转型升级,按照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趋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提高经济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积极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良好,主要经济体(如美国、中国、印度、欧盟等)总得来说是保持增长的。
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战略性的资源价格不稳定、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和挑战.此外,全球热点地区矛盾持续、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时发生、核威胁等现状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与风险.关键字:风险经济发展机遇挑战中国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①。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
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该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的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②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弊端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弊端分析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
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在金融领域实行开放是不行的。
但是,金融业最难管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第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弱,易受冲击;第二,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有利投机;第三,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空子可钻。
另一方面,金融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
首先,金融业的增长率远远高于贸易、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第二,金融交易量大而且创新快。
当前世界金融交易量达到每天 1.5万亿美元左右。
金融衍生工具日新月异,品种已达上百个。
人们大多对其性质、功能认识模糊。
发展中国家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规则来规划和管理金融业的发展。
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看,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承受非公平待遇。
毋庸置疑,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时候制定的。
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如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以及劳工标准等。
发展中国家必须要遵守它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的确不公平。
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看,发达国家收益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直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资源配置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最大受益者。
不均衡的要素流动,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损失看,发展中国家承受得更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市场发育不成熟,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对其民族经济的压力和冲击。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来说既是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那么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以期保持经济长远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并浅析了经济转型困难的原因,最后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转型对策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从经济发展的源泉来看,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增长量的变化,而且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增加转向依靠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学派强调资本积累、增加储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罗默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所创立的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内生,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Chow1993年的研究表明1952-1980年间中国的TFP保持不变,1978年之后大约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其中1978-1998年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8%。
而国内学者王小鲁、樊纲、刘鹏通过考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现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技术进步和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
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日益严重。
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这已经造成了中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一些必需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的短缺程度越来越严重。
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二)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腐败现象在逐步蔓延,这已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及对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的经济机遇、挑战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和商品出口大国。
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大量制造企业依托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获得了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还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参与,不断提升自身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合作,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二、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挑战然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全球化带来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
中国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再者,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需加强与各国的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贸易体系。
三、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创新力度。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等方式,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份额。
同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2. 推动结构性改革。
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实现更大发展。
3. 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加强与各国的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体系。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4.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加大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高资源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面临的规则危机07经济学李琦20071041150指导老师:刘帆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面临的规则危机【内容提要】现在,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互相渗透正在不断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正在不断变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剖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阐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下面临的规则危机。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规则产业保护【正文】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化”一词就被西方传媒钢钒运用,成为涵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各方面的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行为的共同用语。
1990年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正式首次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i,然后这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政界和学术界被广泛应用。
不过,国内外学者对这概念从各自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法国学者雅克·阿达(2000)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支配和控制。
我国学者李琮(2000)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由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促使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而促使世界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ii,是国际分工和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展,是各国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日益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或系统的状态和趋势。
理解经济全球化应该弄清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
经济全球化则不同,主体由国家变成个人和企业,个人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谈判机制的。
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的谈判只是为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由于个人和企业竞争力量的不均衡,国家和国家之间必定存在财富分配的不均等。
虽然分配不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却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
这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总体特征。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经济全球化本质而言,它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最大限度在世界范围内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中价格和利润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可说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投资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
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所有的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它们吸引整个75%的投资。
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一转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的比例由80年代的25%逐渐上升,1996年就已经达到37%。
事实上,对中国来说,这种情况更加突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事实上仅仅是诸多跨国公司的加工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之间的比例实在悬殊。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经济最大化为目标;但各国的经济努力,包括对全球化目标的认同,归根到底还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
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下,发达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的程度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它们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制定游戏规则,以跨国公司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施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不公平分配,致使南北差距继续拉大。
当今世界贫富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悬殊:最富有人口的人均收入是最贫穷人口人均收入的74倍,大大高于1960年的30倍。
一份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则显示,1998年,占世界人口20%的富人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的86%,包括58%的能源总量、84%的纸张、45%的肉类和水产品,他们拥有74%的全球电话、87%的汽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最穷的20%的人口仅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的1。
3%、肉类和水产品的5%。
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部分地区消费有显著增加,非洲的消费却减少了20%。
事实上,虽然中国如今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庞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和诸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处于弱势地位。
诸多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借用游戏规则吸取中国制造的财富,一方面又用中国商品便宜对他们国家的就业造成冲击为借口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端端的打得好主意。
总的来说,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规则危机主要有:(一)金融规则危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在金融领域实行开放是不行的。
但是,金融业最难管理,在中国尤其如此。
首先,中国缺乏高端的金融管理人才,难以与西方传承数百年的金融财阀恩抗衡;其次,中国金融立法并不健全,有利热钱投机;最后,中国金融执法不严,或者进一步说,大量的金融蛀虫的存在导致海量的国有资产非正常六十。
另一方面,金融业也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
金融业的增长率远远高于贸易、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同时,金融交易量大而且创新快。
当前世界金融交易量达到每天1。
5万亿美元左右。
金融衍生工具日新月异,品种已达上百个。
人们大多对其性质、功能认识模糊。
中国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规则来规划和管理金融业的发展。
总之,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如果金融市场在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制度健全的条件下开放,中国必将面临不断扩大的金融风险。
正如保罗。
肯尼迪指出:“当今的全球性金融和通讯革命比以前更加广泛深入,将造成不稳定,破坏国家间关系。
现在很难说我们更加复杂的政府控制是否能够应付金融动荡的风险。
这种风险产生于每天24小时电子计算机化的交易,而交易额已超过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生产总额。
”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通讯技术极为发达的情况下,资金的可交易性大大增强,国际资本根据利率变化调整资金流向也更容易。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利差导致国际资本流入中国,但是一有任何细微变动,这些资本就可能在一夜之间撤离,造成这些国家的支付困难,从而出现金融危机。
目前世界上存在高达1。
5万亿短期资本。
它们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到处投机造市,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安全。
(二)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看,中国不得不承受非公平待遇毋庸置疑,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利益,有的还是在中国缺席的时候制定的。
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中国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如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以及劳工标准等。
中国必须要遵守它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的确不公平。
发达国家比中国更有强制力,更有主导权。
马丁。
舒曼在其<全球化陷阱)一书中写道:”在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社会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最终是华盛顿的政治家及其顾问们在为全球一体化制订规则。
”“西方经济强国的德国尚有这种无奈,中国就更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了。
二战结束以后所建立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规则基础之上的。
但是随着一些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加入,关贸总协定在某些具体协议和条款中也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
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问题上,关贸总协定沿用了美国的做法。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的加入开创了GATT历史上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做法的先例iii。
紧接着,1975年,在美国对波兰“高尔夫车”提起的反倾销诉讼中,波兰的国内市场价格被西班牙的数据所替代,这个案件同时开创了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引入非市场经济国家概念的先例。
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源自1999年我国和美国所签署的入世双边协议。
在中美人世协议第15反倾销和补贴方法条款中,明确规定:“美国和中国同意美方将来碰到反倾销个案时可以维持美方现时的反倾销方法,而毋须遭遇法律挑战。
这个条款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15年内维持有效。
也就是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15年内,美国可以继续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采用对中国不利的反倾销规则,继续维持人世前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的机制。
1而这只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所遭遇的规则问题的一个小角落。
如果把每一种产业布局看做一条河流的话,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产业基本集中在上游的资源和中游的粗加工上,而最具利润的下游深加工和产品营销环节往往是掌握在诸多的跨国公司手里。
无形之中,我们的矿产资源和工人产出被西方发达国家以巧妙的手段不断剥削。
(三)救济全球化对我国到来的负效应经济全球化机制对我国产生了双重效应:正效应和负效应,在这里主要来探讨负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同一个竞争舞台开展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从价格竞争来看。
根据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各国的社会劳动通过国际交换而成为世界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相应的,各国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它们在各国国内的不同量的价值,在国际交换中转化为商品的国际价值,而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为国际价格。
这种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内价值是不同的,它不是由一个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一切有关国家生产该种商品消耗劳动的平均单位所决定的。
由于每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不同的,这样,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就变成了个别价值,并与在世界市场上自然形成的国际价值相对立。
那些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占优势的国家,其商品国内价值(个别价值)必然要低于国际价值或国际价格,因而在世界市场上以国际价格出售就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因此,各国为了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价格竞争优势,就必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管理、市场制度、人才和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