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 (1)讲诉
【知识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知识详解
【知识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知识详解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有以下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问题及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农业地理知识点总结
农业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地理是研究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农业类型、农业区位等方面。
以下是对农业地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温度温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熟制。
例如,在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甚至多熟;而在寒带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不同农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水稻喜高温,小麦则相对耐寒。
2、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作物的选择。
湿润地区适合发展水田农业,种植水稻等作物;干旱地区则以旱地农业为主,如小麦、玉米等。
降水的季节分配也很重要,如果降水集中在夏季,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而降水稀少的季节,又可能面临干旱威胁,需要灌溉设施来保障农业生产。
3、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例如,新疆地区光照充足,瓜果特别甜。
但过强的光照和高温可能导致农作物水分蒸发过快,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湿措施。
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1、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适合发展种植业,如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2、山地山地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但可以发展林业、畜牧业或立体农业。
在山地的不同高度,可以种植不同的作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3、丘陵丘陵地区可以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但梯田的开垦需要注意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
三、土壤对农业的影响1、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例如,黑土肥力高,适合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红壤酸性强,肥力较低,需要改良后才能种植农作物。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能力。
肥沃的土壤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产量;而贫瘠的土壤则需要通过施肥等措施来提高肥力。
3、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包括砂土、壤土和黏土。
知识归纳、整理(农业区位和地域类型)
社会经济因素 1、农业科学技术 1)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A 粗放经营 B 农业机械化、水利化水平高 2)减轻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A 温室栽培技术、冷藏技术 B 喷灌、滴灌(干旱地区,节水农业) 3)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生物技术) 2、消费市场——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城郊菜地、果园、水 产、乳畜;美国乳畜带)布局(生产市场适销对路农产品) 3、交通运输——便利(需要保鲜的乳畜业、园艺业);农产 品市场空间扩展 4、劳动力素质和数量(水田农业;现代化农业) 5、国家政策和措施——税收、提高农产品价格
美国农业带的划分 1、依据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 2、棉花带的区位优势 1)地处亚热带,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 2)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3)土壤肥沃深厚 4)水陆交通便利 5)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高 6)科技水平高,生产规模大 3、乳畜带的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利于牧草生长 (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条件: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城镇密布、需 求量大,市场条件好
特色农业
城郊农业 现代农业 石油农业 生态农业 迁移农业 灌溉农业 立体农业 基塘农业 绿洲农业
城郊农业 1、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以生产鲜活 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型农业 2、特点 1)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2)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农
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第一、二、三产业;种植业、 畜牧业,农产品加工、食品、生化制药,运输业、超市等),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1、建立条件 1)粮食生产和基地好 2)商品率高(与人口、生产水平有关) 3)增产潜力大 2、主要商品粮基地 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 原、成都平原、江淮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3、有利及不利条件分析 我国的商品棉基地 1、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 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长) 2、有利及不利条件分析 A东部:秋晴、、 春旱 B西部:光照、、水源不足,节水灌溉技术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自然因素: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知识点是重中之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部农业区、中部农业区和西部农业区。
东部农业区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中部农业区主要以小麦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西部农业区农作物品种较多,地区包括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地带等。
二、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也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稻谷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北方平原等;棉花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地区。
三、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以自然力为主要生产力,耕种方式大多靠人力和畜力完成;现代农业则依靠科技力量,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我国的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
北方地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南方地区以稻谷、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
同时,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发展也很重要,这个地区农牧业共同发展,以养殖业为主。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主题。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粮食品种的多样性,保护农田水土资源,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
六、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
同时,农民的职业素质也要不断提高,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七、农业与环境保护农业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一地理下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下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下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即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二、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美国农业四次革命:机械化、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经营管理革命。
4、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5、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几方面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7、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8、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知识扩展: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是本节的重点。
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中,除水利工程量大是由于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气候条件(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决定外,其他几个特点是相互依存的,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
2、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丰富且地广人稀的地区。
其农场面积一般在几百公顷以上甚至几千至上万公顷。
大规模的农场,加上劳动力稀少,必须以高度机械化代替劳动力。
在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为农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则成为农场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这些条件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3、本节的主要考点有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形成条件和特点。
命题的综合性强,往往以读图的方式结合区域地理、气候、自然带、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下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农业地域类型
9.对美国东南部地区供应东北部工业区熟菜、花卉等影响显著的 因素是 A A.交通运输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B.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干预 C.自然条件的改善 D.东南与东北经济差异 10.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C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11.塑料大棚中蔬菜、花卉的种植属于(双选) CD A.自给农业 B.粗放农业 C.集约农业 D.商品农业
农业地域的形成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 1、概念: 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 地区。
2、特点: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形成: 动植物分布的地域差异 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农业地域 类型不同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想一想:澳 大利亚的混 合农业区与 降水、气温、 人口分布有 什么关系?
东南部
东南部 降水量大
人口较密集
东南部
气温较温和
墨累 达令 盆地
东南部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 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
2、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基础知识
一、农业的特点: 1、地域性 2、季节性 3、周期性。 二、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林业、副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4、按地域分类:季风水田农业等。
高考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高考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地域类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农业地域类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球农业发展的差异,还能够辅助我们对各地农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高考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点。
1. 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指的是根据农业发展的特点、方式和水平,将世界各地的农业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类型。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自然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农场经营区和现代农业区。
2. 自然农业区自然农业区是指农业生产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位于气候条件较差、土壤贫瘠或地形复杂的地区。
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如降水、温度和土壤等。
自然农业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且劳动密集型。
3. 集约农业区集约农业区是指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现代化,农田的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和灌溉条件。
集约农业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和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农田的利用效率较高,农产品产量较大。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4. 农场经营区农场经营区是指以经营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区域。
这些地区通常是农场集约化经营的结果,农场规模较大,规模经济得以发挥。
农场经营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经营程度较高。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存在于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5. 现代农业区现代农业区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高度技术化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采用农业科技成果,如基因改良、温室种植、无土栽培等,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现代农业区通常位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荷兰和以色列等。
通过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原因。
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
对于理解和分析全球农业问题,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题目通常会涉及到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农业地域类型(归纳总结)
④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⑤灵活的安排农事
⑥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①位于雨影区,降水少
②水源不足
①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②——城市化水平高
2交通
3冷藏技术
4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
①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
③专业化程度高
劳动力短缺
机械化
混合
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①气候温和湿润,既利于谷物生长又可种植牧草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灌溉便利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稀少
①小麦、牧羊混合经营
②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适度规模经营
③建设水利工程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②平原辽阔、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①交通便利②人口较少、人均土地数量多
③科技发达
①种植小麦和玉米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经营
④商品率高
①农业成本较高
②能耗大
降低能耗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①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②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①交通便利②地广人稀
①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
③经济效益好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培育良种牛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作物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地区、中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1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雾、少日照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问题
解决措施
农业地域类型归纳整理(1)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美国中西部——牧牛业;
澳、新、南非——牧羊业
(1)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草类茂盛;(2)地下水丰富或接近河湖;(3)地形平坦开阔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或海陆联运,交通便利;科技进步和交通工具的改善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阿根迁、澳大利亚
(1)平坦广阔;(2)土壤深厚肥沃;(3)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4)接近河湖,灌溉水源稳定充足。
(1)地广人稀;(2)水陆交通便利;(3)市场广阔;(4)工业高度发达;(5)科技先进。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产量大
(1)灌溉水源不足;(2)能耗大、高污染;世界能源紧张;温室气体排放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水源不足;交通相对落后;天然饲料供应不稳定;品种
培育良种,改善交通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促进了牧业的发展。
*乳畜业
西欧、美国东北乳畜带;中国大城市郊区
地势平坦;气候较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的生长或接近饲料供应地(如美国的玉米带)
(1)人口稠密,经济发达;(2)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3)交通发达;(4)科技水平高
(1)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丰富;(2)本土市场需求大;(3)耕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4)饮食习惯,居民喜欢吃米饭。
规模小,小农经营;
单产高;
机械化程度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商品率低。
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
兴修水利;培育耐旱、耐涝、抗风品种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兴农;
高中地理素材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农业地域类型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三、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 (1)讲课讲稿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精品文档(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着。
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
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hs
及其他地长而言水分不足,而冬季水分又显得相对过多。
中海气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分布a 地中海式农业(沿岸亚热带水果)b 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乳畜业d林业游牧业*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农业地区种类知识点总结1水稻栽种业主要散布在亚洲季风区,故又称为季风水田农业。
经过考古发现,中国在河姆渡期间就有水稻栽种的记录,可见亚洲重视水稻的历史特别悠长。
从散布上看,主要散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别的,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栽种。
( 1)亚洲水稻栽种业的区位优势①天气:主要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区,这些天气都有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
而水稻从生长习惯来看,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光照和热量,特别是大批水分。
②人口:散布在亚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世界上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批的劳动力,故不合适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布局在这里,能够利用这里的大批劳动力。
且该地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水稻单产量高,正好能够知足更多人的粮食需求。
③地形:主要散布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在平原区常常在河口三角洲和河流两岸),地势相对平展便于水田管理,排灌方便。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为低山丘陵栽种水稻要开发梯田。
且该地区土壤肥饶(人们培养出特点的水稻土)适合栽种水稻。
总结亚洲水稻栽种业的区位要素:高温多雨的天气,比较平展的地形人口浓密,劳动力丰富栽种历史悠长,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拓展】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大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
印度可耕地面积超出中国。
出口最多的是泰国。
(2)、特点:①小农经营。
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关于耕种投入的财力物力较少,机械化水平低,属于粗放型农业。
举措:集约化,此刻好多农民已经将土地转租出去,且城市化使耕地愈来愈少,集约化势在必行。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农民精耕细作,使得稻谷的产量比较高,可是因为生产规模小,每户的总产量不大。
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受尊崇,超级稻每公顷一万多千克。
受传统观点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民收上来的稻米到部分作为自用,销售的有限。
区域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区域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农业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1. 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
2. 根据人文条件划分,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的人文条件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二、我国农业区域划分我国农业区域划分主要分为北方农业区和南方农业区,北方农业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新疆伊犁河谷等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南方农业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西南山地等地,主要种植稻米、茶叶、水果等作物。
三、不同农业区域的特点1. 北方农业区: 冬季冷、夏季热,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
2. 南方农业区: 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茶叶、水果等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
四、农业生产的系统工程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只有各个环节协调合作,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良好质量。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水利设施建设: 包括水库、灌溉渠道等,保障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需要。
2. 农田整理: 包括平整土地、排水设施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六、种植养殖生产1. 农作物种植: 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以及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
2. 畜禽养殖: 包括畜牧业和家禽养殖,控制疾病传播、科学饲养管理等。
七、农产品加工与流通1. 农产品加工: 包括农作物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农产品流通: 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合理。
八、集约化种植养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可采取集约化种植养殖方式,包括大田种植、规模养殖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九、农业绿色生产农业绿色生产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包括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等。
十、区域农业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农业区域化发展和资源整合利用,可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包括优势产业培育、装备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措施。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还有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农业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与发展规律。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农业地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接下来将详细地归纳这些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温带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热带适宜水稻、榨菜等的生长。
(2)土壤条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如河谷平原的黄土适宜小麦种植。
(3)水资源:农业依赖于水资源的供应,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如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人文地理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人口多的地区需要提高农业产能以满足人口需求。
(2)交通条件: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临近交通干线的地区。
(3)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会影响农业区位,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3.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区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2)资源条件: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3)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也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农业补贴、农业税收政策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1.品种集约型农业地域:特点是品种多样,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适宜温带地区的果蔬种植业。
2.规模经营型农业地域:特点是经营规模大,生产集约,市场定位为大规模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种植。
3.林业型农业地域:特点是以林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区,适宜生态保护型农业、木材等的生产与发展。
4.特色农业地域:该地区有特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畜禽养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着。
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
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②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
投人大于产出。
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
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灌溉。
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
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6.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1)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来看,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比较高爽平坦的地方。
这些地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比较方便。
(2)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高原山区也有城市分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
因为河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因此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同时,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加工活动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临河分布。
(4)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
在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由于没有太阳光直射,因此必须考虑日照与街道方位的关系。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方位为东北--西南方向或西北--东南方向。
7.地形、气候与工业(1)从地形条件看,工业一般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水源近便,对外联系方便的平原地区。
(2)从气候条件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上风方向。
在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下风方向。
8.地形、气候、河流与交通-----考虑造价(1)修筑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小,造线时,要求距离较短.弯道较少,少占农田,少建桥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公路选线限制较大。
山区中的道路避开陡坡。
如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弯道;修隧道在背斜处.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
(2)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飞机场不宜建在多云雾、多暴雨、风速大、能见度差的地方。
9.资源与工业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它们的分布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分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利弊.从而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资源。
比如.我们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分布。
就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 世界、中国主要工业区的资源种类与工业部门工业区名称资源部门英格兰中部工业区:煤,铁钢铁、汽车,飞机北海沿岸工业区:石油石油化工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石油、铁矿石进口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乌拉尔工业区:多种有色金属矿产、煤、铁、石油钢铁、机械工业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有色金属重工业、军事工业五大湖工业区:煤、铁钢铁、汽车美国南部工业区:石油石油工业、飞机、宇航,电子美国西部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环境资源优美、人才集中宇航、电子、飞机制造京津唐工业区:煤、铁、石油钢铁、化工,机械辽中南重工业区:煤、铁,石油钢铁,造船、化工(2)因地制宜.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工业以法国为例.法国的矿产资源中铁、铝土、铀的储量居欧洲前列。
石油和煤严重不足。
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于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国在有煤铁资源的东北部布局了传统的钢铁工业区。
在地中海沿岸。
利用丰富的铝土矿和水力资源.发展了炼铝工业。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由于进口原料日益增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迅速兴起。
由于作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严重不足.法国大力发展了水电和核电.目前.核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70%以上。
(3)用发展的眼光看自然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系自然资源对于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各种工业原料.制成工业品再输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至今日.这种靠资源决定工业布局的重要性。
在某些新兴工业部门有所降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件主要靠飞机运输。
空运被认为尖端技术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
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4)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一定是工业发达的地区(发展中国家表现明显)。
例如.中东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工业并不发达。
中东各国自己的石油消费量不大.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
中东地区的工业为何不发达?因为中东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他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缺乏;劳动力较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
不需要靠发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
(5)工业发达的地区不一定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日本是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生产中需要的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矿石等原料。
需要从国外进口。
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料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可以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造船等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三、问答题专题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2、原因分析类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3、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
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4、开发与环保类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5、危害、措施及治理类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6、意义类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7、画图类多为画地形剖面图8、特征问题(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水光热土地;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