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2】下图为《点石斋画报· 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 企业“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 “工首 …… 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 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 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4.解体影响: (1)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从 而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虽然中国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加强了,但是中 国经济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3)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自然经济的解 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5.解体特点: (1)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的冲击。 (2)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 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 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 度比较慢。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 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 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1—2】(2013· 重庆文综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 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 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 ~ 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 ( 年平均数 ) 镑 单位: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B。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 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 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 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 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 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B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六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六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含答案

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代化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开始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表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外国商品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

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顽强地抵制着西方的经济侵略,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自然经济才宣告解体。

考点二 洋务运动1.发起: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部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活动(1)军用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3.评价(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官督商办“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

流行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代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它吸收私人资本,生产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势力的干扰。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 经济史模块A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  经济史模块A卷(word版含解析)

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载,环钱(方孔网钱)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渗入刀布钱区。

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其余诸国大都铸行环钱。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业货币的属性发生了变化B.环钱最能迎合商业发展需要C.环钱利于加强各地经济联系D.货币出现了统一的发展趋向2.宋代民事立法较之唐代有大规模发展,内容广泛,条文细密,涉及所有权、债、财产继承、契约关系等十几个方面。

宋代民事立法发展表明A.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法制化B.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C.政府对经济活动控制加强D.私有财产权得到法律保护3.《大明律》载:“凡将马、牛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

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这反映出明朝A.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注重维护公正贸易环境C.长途贩运贸易受到限制D.重视用法治来管理民众4.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

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

”同时,他又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

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5.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

同文馆肄业生、副教习贵荣曾记述:“同人潘(翻)译西书十余年来,如《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始知邦国往来之道,战和交涉之例,以及世代盛衰之由。

上下四千年之久,东西七万里之遇,犹全豹之见一斑也”。

这从侧面反映出A.清朝士人的守旧与愚昧无知B.新式教育有利于中国近代化C.洋务派引入了西方政治体制D.晚清外交活动遍及世界各国6.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设立振新纱厂,1910年创建申新纺织厂,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从中可看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一战”期间发展迅速B.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C.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领域D.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7.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28,4分)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对运输业投资较多,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通过投资运输业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X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仅从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

2.(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I,28,4分)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对抗外商侵夺,这表明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正确;A与史实不符,外交中心与商战无关;李鸿章的个人主X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项错误;李鸿章主X“华商自立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方针,C项错误。

考点35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35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35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考纲要求】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概念解析】1.“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含义一,指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的比重,即“所有制结构”;含义二,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重,即“产业结构”2.“民族工业”:近代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工业,包括官营和民营企业。

“民族工业”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今天的“民族工业”还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

【知识结构】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体原因①的入侵(手段是、)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解体表现①出现了的分离 ( 与的分离);②农业生产进一步(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解体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必要的,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③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但也带来了灾难。

合作探究1: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二、洋务企业的兴起:背景①太平天国斗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

②清政府内部部分官僚意识到的重要性。

目的在不改变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项排除。

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项排除。

2.(2019年北京卷,16,4分)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A【解析】材料中1878年开滦唐山煤矿、1880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

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述企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地区,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分布在北京,故B错误;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破产,和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不符,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8—1908年间的几个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族企业的状况,D以偏概全。

3.(2019年海南卷,8,2分)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从题干时间看,当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很显然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强国防安全的行为。

高一历史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试题答案及解析1.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厂由南迁重庆;1938年4月,广东第二兵工厂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武汉再迁重庆。

上述工厂纷纷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国共两党分裂对峙C.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D.官僚资本势力膨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的能力。

从时间上看工厂内迁均在1937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为了减少损失和保存抗战的物质基础,国民政府组织工厂内迁。

此时国共双方开展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

政府组织工厂内迁体现了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与题目考查背景要求不符。

正是在抗战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国家的名义管理社会经济,结果促使官僚资本势力膨胀,也与与题目考查背景要求不符。

结合以上分析,因此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工厂内迁2.下面是1942——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额增长情况表,造成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C.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D.国统区的经济出现明显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不平等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中国进行经济侵略,1945年之后中国到处充满着美国的货物,所以造成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

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14讲 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14讲 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doc

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表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外国商品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

二、洋务运动1.发起: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部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活动(1)军用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3.评价(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产生(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2)表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初步发展(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3)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4)艰难生存①原因:列强的压制和清政府的勒索。

②结果: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1)原因①外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

②内因:晚清政府的推动。

(2)表现①服饰: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西服进入中国。

②饮食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 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  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

[线索提炼]线索一: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考点清单命题趋势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西方列强在破坏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催生近代工商业的同时,也把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入了这块古老的大地,与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一起改变着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下的社会生活。

尽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先后有别、均衡不一、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但却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常规考点一、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④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

⑤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2009—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

2009—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

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

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

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

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臵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全国卷Ⅰ,28,4分]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2016江苏高考,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3.[2017全国卷Ⅰ,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4.[2015全国卷Ⅰ,28,4分]奕讠斤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5.[2020河南名校联考]下表说明()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晚清实业家掀起实业救国热潮B.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具有促进作用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6.[2016全国卷Ⅰ,4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试题解析第七单元第21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高考试题解析第七单元第21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7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知识点三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产生
(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__外__资__企__业__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2)代表企业:上海_发__昌__机__器__厂__、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__贻__来__牟__机__器__磨__坊_。 2.初步发展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原因① ②甲 社午 会战 上争 兴后 起, 了实清 __业政 ___府 救__放国__宽的了热对潮民。间设厂的限制。
3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 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 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
考点一
考点二
知识点二 洋务运动 1.背景
(1)清政府内外交困。 (2)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口号:“___自__强___”“求富”。
20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1.(2018·湖北新高考联盟质测)徐泰来在《洋务运动新论》中说:虽然当时李鸿章、
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掌握着实权,但由于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
十分跋扈的表示。由此可推断出( )
A.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
B.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C.清朝统治的分崩离析
D.汉族地主的排满情绪
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A、B、C三项。
答案 D
17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新课标版高考历史 专题19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新课标版高考历史 专题19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19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知识整合: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丝、茶)。

(2)表现①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家庭“织”与“耕”的分离;③服务于国际市场: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地位: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近代中国仍占主导地位(4)影响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和特点(1)原因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②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④统治者思想的转变(清末“新政”)(2)表现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重大打击;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贸中心由广州转向沿海开放城市,特别是上海,买办商人开始出现;③近代机器生产开始出现,使得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陆续兴起。

(3)特点①生产方式的改变;②产业资本构成的变化;③主要生产部门的变化;④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⑤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变;⑥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二、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1)概念:“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而掀起的一场运动,其主张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况。

(3)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①中央——奕;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①兴办民用工业;②筹划海防;③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6)结果: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专题要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商品,并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

2.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表现: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纺织”“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3)实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3.洋务运动(官僚资本的产生)(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①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②筹划海防。

③培养人才—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3)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4)实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5)评价: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

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二、民族工业的发展1.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

②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①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倡导实业救国论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一战的影响。

②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了解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和初步发展的原因及概况。

经济结构的变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原因: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表现: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3.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发起:19 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表现(1)创办军用企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2)创办民用企业①19世纪70 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②1881年投产使用机械开采的开平煤矿,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3.结果: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产生(1)原因:19 世纪70 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2)表现: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

北京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北京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0题1.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的农业、手工业逐步衰败,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19世纪中期”不符,“小农经济完全破产”的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③④不符合题意,所有含③④的选项都不正确,即B、C、D三项均排除。

2.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某某机器制造局D.创办某某船政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某某机器制造局和某某船政局是近代军事工业,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轮船招商局是近代民用工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主X,B项正确。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有①政府的提倡与鼓励②外资企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势力的排挤和压迫,①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②项正确;洋务运动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兴起的,④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解析由题干材料“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中国生丝,故D 项正确。

包装布变化与质量无关,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可以满足外包装的需要,A项与题目要求不符,可排除。

英国棉布运到中国是为了销售,不是为了包装,可排除B项。

包装布的变化不能体现出中国生丝在英国的销售情况,可排除C项。

2.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A解析由“农民开始在农闲时……贩运皮毛”“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可知,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由此可知,A项正确。

材料所述为“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的状况,B项错误。

C项“全面冲击”过于绝对,可以排除。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其标志是“耕与织分离”和“纺与织分离”,D 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 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883年前,胡雪岩垄断蚕丝业,获取了暴利,但此后由于世界市场对蚕丝需求下降,洋商不再购买,导致其货物大量存积,甚至腐烂,资金流失,最终胡氏一蹶不振。

综上分析本题选D项。

4.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由1853年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均消费棉纱、棉布不如印度多。

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可知,这是由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所导致的,故D项为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破坏,与题干反映的现象关系不大,所以A项不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关税主权遭到破坏,无法保护本国经济,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印度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

5.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答案 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演变。

材料强调了修建铁路对内有利于开发资源,对外收回丧失的利权,这有利于人民,也有利于国家。

同时,有利于解决发展军事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这正是洋务派“求富”“自强”的主张,故选A项。

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态度问题,故虽同为洋务派的主张,“中体西用”超出了材料范围,C项错误;“民生主义”的核心主张是平均地权,D项错误。

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最早掀起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开眼看世界,排除A项。

“中体西用”中的“中体”是以中国的儒家伦理道德为根本,“西用”是以西方科技为辅助,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故B项错误。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主张接受西式教育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不能说中国人“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故C项错误。

从题干材料看,李鸿章关心的知识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等西方科技,这说明了李鸿章对西方科技的关注,故D项正确。

7.据记载,江西抚州“同治间棉布价高,一匹值钱二千,贫家妇女恒持纺织以自活。

……近日洋纱一称,可成布五匹,匹价不及七百钱。

……故相率罢织”。

材料现象()A.反映了崇洋风气日益盛行B.说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不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D.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答案 D解析从“持纺织以自活”到“相率罢织”反映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C项错误。

8.下面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列表。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茶叶销售情况表(单位:万担)发展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 A解析到1894年,中国茶叶外销超过内销,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①正确;西方国家操纵着茶叶市场,使中国茶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故②错误;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③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列强对华掠夺原料,没有涉及对华倾销商品,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9.下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

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答案 B解析图甲反映的是棉布进口值有所降低,图乙反映的是棉纱进口值在增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1867~1885年”的时间可知,当时开展洋务运动,而洋务民用企业进口棉纱来生产棉布,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中国陷入世界市场的表现是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棉布进口值有所降低,棉纱进口值在增加,说明A项不正确;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故C项说法不正确;自然经济强烈抵制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不正确。

10.“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B.吸纳民间资本C.发展民企,辅助军企D.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材料“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表明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是为了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所以答案选A项。

11.“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

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

……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C.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产生起到诱导和刺激作用,故A、B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到商人如何贿赂官员,官员如何帮商人赚取利润,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的地点上海、广州可知,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2.下面为1880~1894年商办企业创办情况统计简表(部分)据此不能得出,这批商办企业()A.创办得益于奖励实业政策B.投资主要集中在轻工业C.其中规模遥遥领先的是纺织业D.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答案 A解析奖励实业政策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A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批商办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B项表述正确;根据材料中办厂数量、企业平均资本的比较可知规模遥遥领先的是纺织业,故C项表述正确;多数企业分布在上海和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说明这批商办企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故D项表述正确。

13.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答案 B解析根据1840~1895年英国投资数额为8026万元,而1895~1911年为33955万元,可以得出这段时间英国投资额为上升,排除A 项。

抗战时期美国投资额为262096万元,而解放战争时期为47918万元,明显下降,因此排除D项;材料显示日本占优势的时间为1911~1927年,并非始于甲午战后,因此排除C项;英国在甲午战后对华投资额较此之前虽然增长,但所占比重却由82.5%下降为28.1%,因此说明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B项符合题意。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

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与教育事业。

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

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

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材料二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1)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