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有大量诗歌提到了商周时期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其中,麦主要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种植;黄河流域是适宜黍稷生长的好地方,在许多地域性诗歌中可见种植黍稷的描述;稻在山西、陕西和长江及其以南的地区种植较多;菽在陕西比较多见种植。
这说明,商周时期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区域农业特征显现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D.重农政策得以贯彻2.孔子认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庄子则说:“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 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据此可知,二者A.突出正己修身的重要B.主张采用“圣人之治”C.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D.不满现实的社会动荡3.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刺史在检查调查郡国守相执行公务的情况时,如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只能向朝廷“劾奏”,提出建议。
据此可知,设置刺史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郡国守相权力B.加强地方官吏的监察C.提高官吏执政能力D.密切中央与地方联系4.表1尚书省曹魏时始设,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
南朝时转化为一般办事机构。
中书省曹魏时为分尚书省之权而设,南朝时权日重,掌出纳帝命。
西晋时为分中书省之权始设,南朝时在皇帝身边拾遗补缺,检举非法,门下省权位极重。
秘书省南朝设,掌典籍图书。
南朝设,掌省阅奏书,有驳回权,与中书侍郎对掌禁令,纠察违失,集书省权亦极重。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文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带自然分布于俄罗斯萨哈林岛西岸、日本北海道西岸及本州岛北部至千岛群岛南部等沿岸海域,天性喜爱冷水,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物。
20世纪20年代海带被引入到我国北方沿岸海域,如今北起辽宁南到广东的沿海省份都有养殖,我国海带收获量已稳居世界第一。
据此完成1-3题。
1.与日本相比,我国养殖海带的优势主要是A.海域面积较广 B.气候更适宜 C.养殖经验丰富 D.人工成本低2.我国养殖海带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A.交通 B.市场 C.热量 D.降永3.我国海带收获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得益于A.技术创新 B.气候变暖 C.饮食习惯 D.海域辽阔图l示意安徽省合肥市某学生在网上购物后快速包裹的运输线路,包裹从枣庄发出后,经过济宁、临沂再回到枣庄附近才离开山东前往目的地。
据此完成4-5题。
4.该快递包裹从枣庄发出后经过济宁绕圈的原因最可能是A.需在济宁中转 B.受交通线制约 C.缩短运输时间 D.保障运输质量5.该快递包裹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航空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我国山地类型多样,自然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不尽相同,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
图2示意我国三个典型山地的分布。
据此完成6-8题。
6.与②③山地相比,①山地植被生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是A.纬度 B.海拔 C.水分 D。
光照7,②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较③山地多,主要原因是②山地A.纬度高 B.海拔高 C.降水多 D+光照强8.③山地地区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A.山高水低,供水困难 B.水多土少,热量不足C.地表崎岖,盐碱化 D.水土流失,石漠化河南省洛阳市龙潭峡谷山水风光奇异,峡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的陡崖,陡崖的中间发育有一系列顶部小、肚子大的天然石龛。
图3为石龛景观图。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史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
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初分封A.体现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保证了姬姓家族最高统治地位的稳定C.保障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D.加强了周朝对被征服地区的直接管理25.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浮雕瓦片,上半部分刻画的是打猎场面,下半部分刻画的是农民劳作于田地的场面。
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当时A.豪强地主势力加强土地兼并的原因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C.个体耕作模式制约农业发展的表现D.农业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情形26.唐代统治者鼓励儒、道、佛之间相互论辩。
德宗贞元年间,儒、道佛论辩于麟德殿,“始三家若矛輴然,卒而同归于善”。
文宗太和元年,儒、佛、道御前论辩,其情形被载人白居易的《三教论衡》。
据此可知,在唐代A.三教并行且相互吸取B.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C.“三教合一”趋势明显D.文化心态呈现保守趋向27.雍正五年(1727年),湖广总督福敏奏称:“大江以南,皆系财赋重地,独至米谷,则江浙等省每赖湖广接济。
”这反映了当时A.湖广已成全国经济中心B.江南农业经济日益凋敝C.农本观念仍处主导地位D.江浙湖广经济联系密切28.表1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闭关锁国状态仍在延续B.丝茶出口竞争力日益削弱C.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D.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转移29.“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河南省2021版高三一模文综历史(I)卷
河南省2021版高三一模文综历史(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乐”当然是音乐,但是超越了音乐,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
“乐”的本质是()A . 差异B . 和同C . 阶级D . 情感2. (2分) (2017高三上·湖南月考) 《龙岗秦简》记载:“黔首钱假田已。
”《汉书·食货志》曰:“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假,租赁也),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
”可知秦汉时()A . 租佃关系已经出现B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 国家土地征税沉重D .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3. (2分)萧功秦先生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
这反映了儒家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A . 观念与现实的严重背离B . 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 .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D . 儒家思想落后愚昧4.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模拟)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即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梁启超意在说明()A . 《戊戌政变记》不可作为信史采用B . 当事者记录历史会因感情有所偏颇C . 记录者的感情会影响历史客观存在D . 历史研究必须要结合当事人的回忆5. (2分)(2017·深圳模拟)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三家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
随着时局变幻,该公司不断经历波折。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2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材料二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エ,或奔向边垦区,或挤进域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C. 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
D. 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苏通州海门一带出现“纺〞“织〞别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说明自然经济走逐渐向了解体,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别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织业,并非及其生产的近代棉织业,B错误;材料无法表达西方是否加剧了棉纱倾销,排除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1915年至1919年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科学新思潮的杂志那么多达400多种〞,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解答。
7.以下图为1937年9月11日?国难三日刊?上刊登的一幅?四面楚歌—日本军阀的末日?的漫画。此漫画在当时
A. 揭露了日本全面侵华的野心
B. 反映了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
4.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 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 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B. 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 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可知,“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正确;内阁没有决策权,A错误;“御门听政〞和减轻君主政务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表述太绝对,“御门听政〞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D错误。
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缘认同制度,它规定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据此可知,宗法制A.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B.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C.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2.战国时代,法家提出了“废私立公”的公法观,主张用公开的“法”取代儒家私人性质的“礼”。
这一主张A.蕴含着朴素的平等精神B.导致了儒法思想的争鸣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统治D.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建立3.考古发掘显示,秦朝的阿房宫只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这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有关“阿房宫未成”的记载。
这说明A.《史记》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B.考古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C.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D.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4.汉初,年收入20万钱的富商大贾多称为“素封(无官爵而富比封君的人)”之家;汉武帝期间这些“素封”之家几乎消亡殆尽。
这一变化表明A.长期战争摧残了经济B.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C.私营工商业走向衰退D.刺史对豪强监察加强5.唐初规定:尚书省在发布传达制敕(皇帝诏令)或转奏承受各种公文时,进行检审,发现有不便者,要提出异议,甚至还可封还诏令。
这一规定意在A.发挥尚书省的监察职能B.保证政务决策的合理性C.强化三省权力的制约性D.提高国家政务运行效率6.宋代的写实画极其注重“审物”,要求面中物象要符合客观事物规律。
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1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一)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缘认同制度,它规定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据此可知,宗法制A.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B.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C.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2.战国时代,法家提出了“废私立公”的公法观,主张用公开的“法”取代儒家私人性质的“礼”。
这一主张A.蕴含着朴素的平等精神B.导致了儒法思想的争鸣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统治D.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建立3.考古发掘显示,秦朝的阿房宫只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这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有关“阿房宫未成”的记载。
这说明A.《史记》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B.考古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C.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D.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4.汉初,年收入20万钱的富商大贾多称为“素封(无官爵而富比封君的人)”之家;汉武帝期间这些“素封”之家几乎消亡殆尽。
这一变化表明A.长期战争摧残了经济B.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C.私营工商业走向衰退D.刺史对豪强监察加强5.唐初规定:尚书省在发布传达制敕(皇帝诏令)或转奏承受各种公文时,进行检审,发现有不便者,要提出异议,甚至还可封还诏令。
这一规定意在A.发挥尚书省的监察职能B.保证政务决策的合理性C.强化三省权力的制约性D.提高国家政务运行效率6.宋代的写实画极其注重“审物”,要求面中物象要符合客观事物规律。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24.荀子在《君道》中指出,中国古代执政者的“乐民”“爱民”,只不过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以及“求兵之劲,城之固”而已。
据此可知,荀子认为民本思想的实质是A.驭民工具B.人民理性C.以德治民D.君民共治25.关于汉代的均输、平准政策,《盐铁论》中记载:官员“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有时“吏恣留难,与之为市”,甚至“吏之所入,非独齐、陶(属今山东)之缣,蜀、汉(今四川)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
因此“农民重苦”“未见输之均也”。
由此可以看出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B.均输平准政策稳定了市场秩序C.国家注意协调国富与民贫的矛盾D.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中的监管26.自贞观十七年始,不管是官阶低于还是高于三品者均要加带“同中书门下三品”称号,方可参预政事堂会议。
唐高宗时,又规定外司四品以下的官员入相,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
从此,更多负实际行政职责的低级官员进入了政事堂。
这一变革A.使君相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B.完善了政事堂的集议制度C.加剧了士族与庶族间的矛盾D.适应了科举制发展的需要27.下表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名著对关羽降曹情节的描述。
相关描述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阶级立场不同B.读者知识层次不同C.史料掌握程度不同D.所处时代环境不同28.清朝道光年间的大理寺少卿金应麟认为,英国的坚船“乃中国之绪余”,中国之“师夷”不过是“礼失求诸野”;郑观应也认为西方之所以先进于我,是因为“我所固有者,西人特踵而行之,运心精心,持以定力,造诣精深”。
因此他不无自信地说,“礼失求诸野者,此其时也”。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急切之要务是开启民智C.思想解放由浅入深D.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29.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浙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
这反映出当时的浙江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列强对浙资本输出加剧C.封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工业分布的均衡性改善30.相对于五四时期“胡适们”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所持的固守倾向,“李大钊们”却能够自觉地与时俱进,即密切联系这种自由观在当时国内外不成功的实践效果,以及苏俄十月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来进行反思性调整。
河南省六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202 1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兵源主要来自贵族;春秋时,诸侯国开始向庶人征兵;至春秋中后期以后,士兵阶层来源更加多元化。
这一变化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逐渐转型B.推动了土地国有制度的发展C.起源于兵家思想的广泛传播D.体现了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25.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何承天、范缜等,在研究儒家经典方面并无成就可言,其知名于世,只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佛教的批判。
这一现象说明A.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传统主流思想面临危机C.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主要原因D.门阀政治阻碍学术发展26.南宋临安城里相扑运动异常火爆,一些正式相扑比赛之前,往往安排几名女相扑手对打暖场,甚至男女混扑场景也可出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推崇尚武精神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男女平等思想出现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27.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B.古代的中西方科技长期交流C.西方科技重视理性和实验D.元末明初中国科技渐趋落后28.下图为张謇大事年表(节选),最能直接证明A.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不健全B.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D.资产阶级实践实业救国理念29. 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开展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群众运动计划和政策。
这一系列运动A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C.体现了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D.促进了土地革命蓬勃发展30. 1943年4月2日,山东抗日根据地颁布《山东省抚恤抗日阵亡将士、荣誉军人暂行条例》,规定:“凡抗日阵亡将士及荣誉军人,不论其属于任何部队,均依本条例抚恤之”。
这一规定。
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题
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
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C.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2.孟子劝诫“为政者”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给予民众以福利,使“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才能赢得天下。
这表明孟子A.开启儒家民本思想的先河B.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C.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D.提倡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3.秦灭六国后,拆毁战国时期各国所建城郭,决通雍阻河川的堤防,消除六国地区的关隘险阻等。
这些措施旨在A.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形成统一国内市场C.防止六国旧贵族的复辟D.强化君主专制权力4.汉高祖时采取严厉的限制和打击商人的政策,汉文帝时却是“除关无用传”,几乎完全解除对商人的限制。
这一变化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顺应了汉初的主流思想C.抑制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5.图1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
该作品体现了A.中土与异域文化的融合B.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C.中国文人画的基本特征D.外来绘画、风格居主导6.唐代文官、武将两个系统互相独立,若入武职,则在武将系统内部升迁,若入文职,则在文官系统内部升迁。
2021年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2.对于宗教改革,甲同学认为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乙同学认为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
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根本不了解宗教改革B.甲、乙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宗教改革C.只有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关系D.只有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宗教改革用理性代替了宗教信仰3.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清军入关 B.工业革命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4.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5.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
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A.主张个人利益至上B.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念C.肯定经世致用思想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6.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
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剪发易服”法令的出台,以及“保辫会”的出现,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B.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C.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D.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2021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与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的能力,题干中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徒可以通过信仰得救,而不需要外在的说教,王阳明与之思想相类似,而C就强调了天理在自己的心中,良知是支配自己的行为事件,进而成圣,两人都强调了人的心灵自由,均符合题意;A是董仲舒的思想,B 程朱理学的思想,均与题意无关,D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学研究方法,由题干中“无视各种文献的传承关系,不仔细分析各种文献(尤其是后出文献)的致误原因”等信息可知不注重分析前出文献和后出文献的传承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史料价值,并进行去伪存真的批判,就容易得出违背事实的结论,为此可以得出A符合题意;B“关键环节”的表述不合题意,C表述片片面,“史料批判”仅是方法之一,D偏离题干主旨,故选A。
考点:史学理论研究的方法•史学研究方法•对史料的处理14.【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1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能力,不论从水利专用名词的形成,还是《史记》开专版介绍河渠及水利词义,都体现了我国已经较早的认识到治水的重要性,D符合题意,A是对史料的误解,BC 在材料中无体现,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发达的农业——水利工程1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九品中正制。
题文中说九品中正制的最初目的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即用来评论人才的好坏,而不是为士族评判高下尊卑。
河南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
河南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20高三上·新乡月考) 据载,周文王在周地举行过祈请商远祖先王成汤、太甲等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武王灭商后,继续保留这项礼仪。
周王的这一做法()A . 意在强调周政权的正统性B . 使商朝文化得到了传承光大C . 使中国古代政权一脉相承D . 表明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2. (2分)(2016·银川模拟)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A . 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 .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 .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 . 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3. (2分) (2019高一上·郎溪期中)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隋、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 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B . 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 . 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D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 (2分) (2019高二下·上海期中) 下列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是()A . 西周B . 西汉C . 北魏D . 隋朝5. (2分)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 . 井田制瓦解B . 均田制受到破坏C . 分封制恢复D . “市”突破空间限制6. (2分) (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 宋代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是()A . 景德镇B . 佛山C . 武昌D . 开封7. (2分) (2018高一上·潮安月考) 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河南省“顶尖计划”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缘认同制度,它规定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据此可知,宗法制A.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B.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C.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2.战国时代,法家提出了“废私立公”的公法观,主张用公开的“法”取代儒家私人性质的“礼”。
这一主张A.蕴含着朴素的平等精神B.导致了儒法思想的争鸣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统治D.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建立3.考古发掘显示,秦朝的阿房宫只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这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有关“阿房宫未成”的记载。
这说明A.《史记》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B.考古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C.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D.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4.汉初,年收入20万钱的富商大贾多称为“素封(无官爵而富比封君的人)”之家;汉武帝期间这些“素封”之家几乎消亡殆尽。
这一变化表明A.长期战争摧残了经济B.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C.私营工商业走向衰退D.刺史对豪强监察加强5.唐初规定:尚书省在发布传达制敕(皇帝诏令)或转奏承受各种公文时,进行检审,发现有不便者,要提出异议,甚至还可封还诏令。
这一规定意在A.发挥尚书省的监察职能B.保证政务决策的合理性C.强化三省权力的制约性D.提高国家政务运行效率6.宋代的写实画极其注重“审物”,要求面中物象要符合客观事物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缘认同制度,它规定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据此可知,宗法制
A.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
B.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
C.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
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2.战国时代,法家提出了“废私立公”的公法观,主张用公开的“法”取代儒家私人性质的“礼”。
这一主张
A.蕴含着朴素的平等精神
B.导致了儒法思想的争鸣
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建立
3.考古发掘显示,秦朝的阿房宫只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这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有关“阿房宫未成”的记载。
这说明
A.《史记》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
B.考古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
C.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
D.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
4.汉初,年收入20万钱的富商大贾多称为“素封(无官爵而富比封君的人)”之家;汉武帝期间这些“素封”之家几乎消亡殆尽。
这一变化表明
A.长期战争摧残了经济
B.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
C.私营工商业走向衰退
D.刺史对豪强监察加强
5.唐初规定:尚书省在发布传达制敕(皇帝诏令)或转奏承受各种公文时,进行检审,发现有不便者,要提出异议,甚至还可封还诏令。
这一规定意在
A.发挥尚书省的监察职能
B.保证政务决策的合理性
C.强化三省权力的制约性
D.提高国家政务运行效率
6.宋代的写实画极其注重“审物”,要求面中物象要符合客观事物规律。
图1为南宋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不仅鸟的形象生动逼真,且连被虫子吃过的破损叶柄也画的细致入微。
据此可知,宋代写实画
A.体现了借物抒情的意境
B.促进了文人画日益成熟
C.具有得意忘形的艺术性
D.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7.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说:“桐乡田地相匹,蚕桑利厚……地之利为薄,多种田(种粮食的地)不如多治地(种植经济作物的地)。
”这一现象
A.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C.导致了男耕女织模式瓦解
D.促进了商品性农业的兴起
8.鸦片战争后,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均是由对方提出条约草案,中方代表几乎没有与对方发生什么争执就签订的。
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急于结束对外战争困境
C.开始接受近代外交理念
D.迫于西方列强军事压力
9.1895年,清政府谕令各省“招商多设机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1897年,进一步明令准许各省“官绅量力附股”。
清政府的做法
A.强化了国家对工业控制
B.旨在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C.有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
D.是维新变法推动的结果
10.1906年,上海《女子世界》不仅发起了男女双方通过报刊上预留的通讯信息进行书信往米,最后缔结婚姻的“通信订婚法”,且刊登了自由恋爱的某男士给女士的一封信。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传统婚姻遭到人们强烈抵制
B.报刊以宣扬新风尚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