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代王府导游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少楼台煙雨中

明朝十四位代王就藩之所—大同代王府

编写:大同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靳玮

[声明:文中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及院校对明代秦王府、靖王府、代王府的相关研究,谨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代王府参观。

说起九龙壁,对,就是大家前面看到的那座雄伟精美的九龙琉璃照壁,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九龙照壁。那么大家知道吗?它原来是我们现在要参观的大同明代代王府门前的照壁!代王府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开府就藩时修建的,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义军攻入大同城,末代代王朱传齌(ji,去声)被杀,代王府付之一炬,历经252年,代王府几科贯穿了明朝始终。随着历史的变迁,到本世纪初,当年的代王府,留给人们的除了这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就只有北端的残垣断壁,还有皇城街、东华门、西华门、正殿街、后宰门等这些相关的街名和周边的大致轮廓了。代王府的历代主人和他们的后裔的传说渐渐被人们忘却,昔日的殿宇楼阁灰飞烟灭,府路禁道变成寻常巷陌,曾经贵为国姓的朱氏也沦为普通百姓的一族,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一代代王朱桂生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与蜀王朱椿、谷王朱橞为同母兄弟,母亲是朱元璋的郭惠妃,他比后来成为永乐皇帝的朱棣小十四岁,二人娶的都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女儿。所以,朱桂与朱棣既是兄弟,又是连襟,关系更亲密于其他兄弟。洪武十一年(1378年),年仅四岁的朱桂被封为豫王,17岁时(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改封代王。第二年(1392年)十月二十五日,十八岁的朱桂正式就藩大同,成为代王府的第一代主人,并在大同度过了他余下的五十余年人生。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政权后,一方面大肆杀戮功臣,改组中央机构,另一方面,先后分封他的二十几个皇子为藩王,给他们以厚禄。对一些年龄稍长一些的皇子则授之以兵权,分别让他们驻守于内地重镇或者边塞要冲,战时率军出兵征讨,平时则练兵备守、军屯戍边。这些藩王也成为皇帝的代表和耳目,监督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左右和影响地方政权。这样,朱元璋利用自己的儿子们分驻各地掌握军事大权,既可以作为朝廷的支柱,屏藩天子,又可以遥控地方,镇压异己,用以巩固朱明王朝的江山。按照明朝规定,分驻各地的藩王支出由朝廷按例供给,并由朝廷配备护卫军,少则三千,多则一万八千人。朱桂在大同就任藩王后,因朝廷供给粮饷路途遥远,运送艰难,朱元璋下旨令朱桂在大同屯田生产,以缓解明朝建立之初的经济困难,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第二年颁诏,令朱桂率领朝廷给他配备的护卫兵出塞,接受他的哥哥晋王的节制调遣,参与对元朝蒙古族残部的作战,维护山西北部边疆一带的安定。

朱桂出生时,明王朝已经建立七年,可以说他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长大的。与他的父亲朱元璋和几位年长一些的皇兄相比,朱桂没有经历过战乱年代艰苦生活的磨练,更没有经过带兵打仗的军旅生涯的考验。明朝建立初期,他的父皇忙于剿灭元朝残余势力,整肃朝纲,剪除异己,没有多少时间教育培养这些年少的皇子。朱桂从小娇生惯养,性格暴躁,就藩大同以后,更是骄横跋扈,为害百姓,在大同留下了不好的名声。

建文帝即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一些大臣的建议,对一些掌握重兵的叔父藩王进行削藩,朱桂因性格暴烈,行为失检,也被削去藩王封号,废为庶人[1]。等到朱棣从他的侄子手中夺得皇位,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不久,恢复了朱桂的藩王封号和爵位,不过写信警

告他,大意是“听说你放纵子弟随从肆意杀人,抢掠财物,封地的老百性苦不堪言,激起民愤,告状的人很多,难道你忘记建文时被夺爵废封的教训了吗?”[2]只是朱桂并没有因此收敛,依然擅自役使军队和老百姓,从民间搜刮财物。朱桂的徐王妃也自恃姐姐是当朝皇后,自己又是开国大将徐达的女儿,在代王府中骄横妒忌,有一次无故将朱桂的两位侍女用漆涂成瘌痢头取乐。永乐皇帝得知后,看在老丈人徐达的面子上才没有降罪于她。朱桂并不喜欢这位王妃,永乐皇帝便敕令他好生看待。上了些岁数以后,朱桂仍然不守本分,常常带着几个不学无术的儿子,身着便装游荡于街市之中,衣袖中暗藏锤斧,看着谁不顺眼,给在人家脑袋上钉上一“铜锤”,路人要是看不过,说上几句,也一样会被“铜锤”伺候。当地人苦不堪言,街上流传着“代王朱桂,大同一害”的顺口溜。直到现在,大同当地方言会把生性顽劣胡闹之人称为“铜锤”,估计便是来源于此。朱桂有几个儿子也纵容下属,滥杀无辜。后来,他们父子的恶行引起公愤,屡屡有人上告至朝廷,永乐皇帝不得已下旨,罗列了他的三十二条罪状,召他入朝,接受处罚。但朱桂并没有把这位皇兄和连襟的圣旨放在眼里,抗旨不去。永乐帝再次下诏他才迟迟动身,但途中游山玩水行动缓慢,惹恼了永乐皇帝,责令他中途返回,革除了他的三营护卫军和官属,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才又恢复。

朱桂对待外人这样,对待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据《明太宗实录》载,朱桂要杀自己的长子,朱棣只能是发旨给代王,说“人间血脉至亲莫过于父子,无论他做了什么,你也不能杀了他呀。现在把世子送回,以保全你为父之恩情。你要责令他改过自新,谨守礼法,不要再犯之前的错误了[3]。”朱桂要杀自己的亲生儿子,当皇帝的哥哥又能怎么办,只能和和稀泥,因为碰上这种混账透顶的人谁也没办法。还有《明宣宗实录》记载,朱桂第二子广灵王因生母失宠于朱桂,每日被折磨,欲置之于死地,母子二人便相随离家。宣宗朱瞻基只好写信给代王说:叔祖大人你老人家仁慈,别因为他们母子二人的一时之过,就伤了夫妻父子的天伦之恩,请求叔祖允许他们母子回家,以彰显您老人家的恩德。[4]为平息这场家庭纠纷,作为侄孙子的明宣宗还得向朱桂说好话,夸他仁慈。朱桂死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终年七十二岁,死后葬在大同东北十里的采凉山。

朱桂死后,代王的封号由他的后世子孙们承嗣。根据《明史• 诸王世表》记载,明朝建立后,宗人府对诸王世系后代起名字作了统一规定。代王后代均以三字起名,按照“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的顺序起第二个字,再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顺序起带这一偏旁的字为第三个字。这样,一看名字便知道世系辈分。朱桂先后生有十一个儿子,长子朱逊煓立为世子后早逝,死后追封谥号为“代戾王”。真正继承朱桂代王封号的是朱桂的孙子代隐王朱仕壥(chan,阳平)。直到明朝末年1644年李自成攻占大同时,最后一位代王朱传齌(ji,去声)、世子朱贻埄父子被农民起义军满门抄斩。按照清顺治时期胡文烨所撰《云中郡志》卷二记载,在大同府先后承嗣代王封号的朱元璋后代有十四位。而代王后代用于起名的五言句二十个字只用到了第十二个字“贻”字,大明王朝的统治便在内外交困中土崩瓦解了。

尽管朱桂在就任第一代代王的五十年间,横行大同,欺压百姓,对抗皇命,但他的后人或封王、或行医、或从文,其中也不乏有所作为,造福桑梓者。

朱桂的长子被册封为世子继承代王王位,其余有九个儿子被封为郡王,各有封号。他们有的世居大同,有的后来迁徙到山西其他府县。

朱桂的二子被封为广灵王,他从小喜爱文学,深受永乐皇帝的喜爱,曾赐给他御符金牌,召他入宫觐见。广灵王的三子被封为镇国将军,号“务学翁”。他继承了父亲好学的家风,弘治八年(1495年)用御赐的书籍在大同开设了一所“务学书院”,招收学子,传承文化。

朱桂的三子被封为潞城王,向学好贤,工于辞赋,擅写大书,有明一代,大同府县许多寺庙商号的匾额为潞城王所书,潞城王府的大字书法也成了家传。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善化寺天王殿后门门头上方的巨匾“威德護世”四个大字就是第五代潞城王朱俊棱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