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量与血型》教学设计生理学基础优质课比赛教案小组教学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5)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尝试画图。
五、血量1、展示问题: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2、展示问题:正常成年人血量: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无偿献血与情感升华1、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句献血宣传语,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
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结合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借助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来帮助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深化重点和突破难点。
血的观念。
学生思考、回答。
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
课堂练习题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出血性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三、板书设计传染病单元、章、节第25章第1节教学内容传染病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血液和血型的教学设计文
4.10.1 血液和血型吴圩中学陈晓燕教学分析本章共分五节,主要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及血型鉴定的过程,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率的概念与测量,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活量的概念及其测量,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体温的测量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等。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通过创设一个一个集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血液也很抽象,所以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好观察实验等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血液的组成。
理解血浆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过程与方法1.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和功能特点。
2.了解贫血、发炎、血清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2.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教学重点1.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和功能特点。
2.输血和血型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2.输血和血型要匹配。
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血液”二字,如医生为了诊断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验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索有关血液的奥秘。
新课新授,相互学习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师:视频展示——血液的分层现象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教案
年级:初中
时间:2课时
目标:学生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了解人类的不同血型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1.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理解人类的不同血型及其重要性。
3. 能够解释输血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内容:
1.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2. 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抵御感染,凝血止血。
3. 血型的类型:A、B、AB、O。
4. 血型的遗传规律:父母血型对子女血型的影响。
5. 输血相关知识:血型不合的影响,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引入:介绍血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兴趣。
2.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成分的作用。
3. 演示实验:展示血液液化和凝固的过程,让学生亲自观察。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讨论血型的定义及其遗传规律。
第二课时:
1. 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不同血型的特点和意义。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输血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4. 案例分析:解析不同血型之间输血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写一份关于血液和血型的小结。
评估方式: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浆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功能:运输、免疫、凝血和止血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讨论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血液成分实验,观察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第二章:血型与输血原则2.1 教学目标: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输血原则:同型输血、交叉配血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血型鉴定实验,了解自己的血型第三章:输血与救治3.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掌握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输血的目的:治疗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适应症:严重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步骤:采血、验血、输血3.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讲解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输血模拟实验,了解输血的操作过程第四章:输血反应及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4.2 教学内容:输血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反应的原因:血型不合、过敏原、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停止输血、抗过敏、抗感染等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案例讲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讲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输血反应处理模拟实验,了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第五章:临床输血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5.2 教学内容:临床输血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报告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第六章:输血技术的进展6.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掌握现代输血技术的特点和应用6.2 教学内容:输血技术的历史:早期输血方法、血型发现的历程现代输血技术:冷藏技术、血液制品、单采血浆技术输血技术的应用:扩大输血范围、提高输血安全性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现代输血技术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输血技术对医疗领域的影响第七章:献血与志愿服务7.1 教学目标:了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献血的条件和流程培养志愿服务精神7.2 教学内容:献血的意义:拯救生命、维持血液供应献血的条件: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献血的流程:登记、体检、采血、休息7.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讲解献血的条件和流程组织学生参与献血志愿服务,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第八章:血液银行的运营与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原则掌握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8.2 教学内容: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血液采集、储存、分发血液管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血液质量控制、冷链管理、过期血液处理8.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原则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血液管理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第九章:输血医学与伦理9.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掌握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9.2 教学内容: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血型选择、血液分配、知情同意输血医学伦理原则:公正性、尊重个体自主性、受益原则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伦理准则、利益相关者分析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讲解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过程第十章:综合演练与评估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身在输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10.2 教学内容: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10.3 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复杂,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需要通过模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生物学》中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设计方法探究
《生物学》中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设计方法探究。
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血液成分和功能;3.了解输血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4.掌握血型的分类和遗传规律。
二、教学内容1.血量(1)血液的组成和体积;(2)血容量的计算方法;3)血容量的稳态调节;(4)失血后的生理反应和处理方法。
2.输血(1)输血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血液净化技术;(3)输血的注意事项;(4)输血后的药物治疗。
3.血型(1)血型的分类和特点;(2)Rh因子的作用和遗传规律;(3)血型不合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4)血型鉴定的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策略1.启发式问题:通过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个案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知识。
3.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2.实践探究: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3.讨论研究:通过分组讨论和研究,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设计1.第一课时:生物学中的血量(1)引入: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血量的概念和意义;(2)讲授:教师讲解血液成分和功能,介绍血容量的计算方法和稳态调节;(3)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失血后的生理反应和处理方法。
2.第二课时:生物学中的输血(1)启发式问题:教师提出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输血对人体的意义;(2)讲授:教师讲解输血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介绍血液净化技术和输血的注意事项;(3)讨论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研究输血后的药物治疗。
3.第三课时:生物学中的血型(1)引入: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入血型的分类和特点;(2)讲授:教师讲解Rh因子的作用和遗传规律,介绍血型不合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3)实践探究:让学生亲自尝试血型鉴定的方法和意义。
初中生物血液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与血型教案年级:初中时间:2课时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了解不同血型的形成原因;3. 能够正确地分辨不同的血型。
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血型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不同血型的相互配血规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血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功能。
3. 分组讨论:讨论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4. 练习: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讲解不同血型的形成原因,包括A、B、AB、O四种主要血型的特点。
3. 讲解不同血型间的相互配血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理解血型。
4. 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5. 结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扩展活动:1.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血液的显微镜观察实验,了解更多血液的细节。
2. 研究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血液与健康的关系,并撰写研究报告。
3. 血型游戏:设计血型相关的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加深对血型的认识。
教学反思:教学生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血液与血型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生物学》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教案设计
《生物学》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教案设计《生物学》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学》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1、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还想知道些什么?2、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
教学手段:印发学案及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题由最近网上发起的“中国人集体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引入中日关系问题,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一个故事情节:从战地送一个血肉模糊的战士,白求恩发现这位战士脸色苍白,刚要为他包扎伤口,这位战士就晕过去了。
然后问学生,这位战士晕过去的原因是什么?在得到"失血过多,应及时输血抢救"的回答后,再讲述白求恩大夫慷慨捋袖,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那位晕过去的战士的生命的事迹。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学生提出问题,结合标的要求展示。
学生每4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
学习材料:教材及辅助资料学习建议: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献血史话、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学案2]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使学生学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型与输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液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知识。
3. 知道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血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正确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观看与血型和输血有关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ABO血型系统:介绍A型、B型、AB型、O型血的特点。
2. 讲解Rh血型系统:介绍Rh阳性和Rh阴性血型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输血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讨论如何判断和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第二课时五、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2. 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注意检查血型、避免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六、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过程。
2. 引导学生掌握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型和输血的知识结构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血型和输血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血型与遗传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2. 掌握血型遗传规律。
3. 能够分析血型在家族中的遗传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及遗传规律。
2. 家庭调查法:调查家族中血型的遗传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介绍血型基因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2. 讲解血型遗传规律: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血型遗传中的应用。
七、血型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不同血型的人群易患疾病。
3. 能够根据血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血液和血型教案
血液和血型教案血液是人类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液体之一,它承载着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血型则是血液中特定成分的分类,对于医疗和输血等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血液和血型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血液的基本概念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
血浆占据血液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质组成。
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带着氧气,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而血小板则起着止血的作用。
第二部分: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免疫、凝血和调节酸碱平衡等。
作为运输系统的核心,血液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和肾脏进行处理。
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抵御病原体,起到免疫作用。
当身体受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释放凝血因子,促使血液凝结,以防止出血。
此外,血液中的水和溶质还能够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第三部分:血型的基本分类根据血型抗原的有无,人类血液可以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四种。
A型血液表面有A抗原,B型血液表面有B抗原,AB型血液则同时具有A和B抗原,而O型血液则没有A和B抗原。
此外,还可以根据Rh血型将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第四部分:血型的遗传规律血型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
A和B血型是由A和B基因控制的,而O型血液则是由两个O基因控制的。
在遗传过程中,A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而O基因是隐性基因。
父母的血型决定了子女可能的血型。
例如,A型血的父母可能有A型血、O型血和AB型血。
此外,Rh阳性的血型是显性基因,Rh阴性的血型是隐性基因。
第五部分:血型的临床意义血型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型匹配是进行输血的基本前提,例如,A型血只能输给A型和AB型血人群,B型血只能输给B型和AB型血人群。
Rh血型不合适的输血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此外,血型还与一些疾病的易感性相关,例如,AB型血人群对胃癌的易感性较高。
血量与血型教学设计
血量与血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血量与血型主题:人体健康与血液循环目标:通过教学学习掌握血量和血型的概念,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的认识。
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循环系统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血液在人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到血液的功能、组成等。
二、概念解释(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血量的概念:“血量是指人体内循环系统中所含血液的总量。
”2. 解释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由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3. 引导学生了解血型的概念:“血型是指血液中特定抗原和特定抗体的存在情况。
”三、血量与血型的测定方法(20分钟)1. 血量的测定方法:介绍血量测定的方式,如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青脂浆标记法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 血型的测定方法:介绍ABO血型和Rh血型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者图表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血型的测定原理和步骤。
四、血量与血型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血量与血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询问学生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2. 解释血量与血型的关系:“血液中携带有不同血型抗原的红细胞数量可能会因人体的血量而有所变化。
”3. 探索血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ABO血型和Rh血型在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治疗效果上可能会有差异。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五、实践活动(25分钟)1. 血液成分的观察:将血液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的形态特征。
2. 血型实验:通过实验演示或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血型测定实验,了解自己的血型,加深学生对血型的理解与认识。
六、小结与反思(10分钟)1. 小结: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血量和血型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维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2. 反思: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和思考,避免抄袭现象。
3.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直观地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设计动画和图解,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和血浆成分,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血型和输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设计血型配对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同血型间的兼容性,加深对血型分类的记忆。
2.学生对血型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实验前的培训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献血等公益活动有一定了解,但参与度不高,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设计一个关于血型遗传的小研究,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血型遗传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献血活动,记录参与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6.查阅资料,了解血液和血型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5.创设反思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
-设计学习日志,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6.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知识掌握,也关注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A型血的红细胞抗原和B型血的抗体模型教法:讲述、讨论学情分析:输血、献血所涉及到的血型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发生交通事故后,伤者需要紧急输血,请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有关输血方面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三、讲授新课1、血量(学生阅读P31)1)一个正常成人有多少血液?2)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多少不会损害健康?3)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危及生命?2、输血(出车祸的人现在失血超过10%,需要干什么?)我们现在人人都知道的急救常识是经过几百年的探索才得来的,一起来听听有关献血技术诞生的故事献血史:1)1665年狗——>狗活萌芽2)1668年羊——>人死沉寂3)1818年人——>人活;之后人——>人死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ABO系统血型不符输血——>红细胞凝集成团解释:血型 A B O AB血清抗B 抗A 抗A抗B 无模拟血型鉴定:赵钱孙李的血型(车祸后不醒人事)引出下一步急救措施输血:受血者血清中抗体是否和献血者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完成表格老师给出答案核对小结: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无偿献血(血库中的血不够,血液从何而来?)回忆汶川地震时献血场景学生讨论:让你献血时你会有哪些顾虑?——>引出献血常识播放动漫《献血歌》四、本节内容小结1、人体血量约占体重7%——8%2、ABO血型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血型系统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大力提倡无偿献血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正常人的血量②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③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高尚情操。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案
10—1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的健康。
教学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或亲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2、教师准备:新鲜的鸡血做“血红蛋白特性的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所需的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3、FLASH:血液的组成4、视频文件:(1)人的血液构成;(2)白血球的功能;(3)白细胞吞噬细菌;(4)血液中的红细胞。
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的图片)2.可以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的原理)[提问]:你做过血常规化验吗?注意过检查项目有哪些吗?为什么化验单上的数据能作为医生为你诊断疾病的辅助手段呢?[讲述]:原来血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这些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人体就可能患病。
[解读化验单]:那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医生,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指导]:请同学先阅读正常成年人血细胞的数量,填写书上的血常规检查表。
[讲述]:医生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请同学们主要分析A、B两位患者,猜测一下他们患有什么病?[讲解]:C、D两位患者的可能病症。
(不要求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血红蛋白增多等各种情况又说明我们身体处于怎样的状况呢?请同学们课后讨论,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大多数同学都有过查血的体验,知道化验单上会出现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但对于依据不是很清楚。
进行初步诊断四位患者的血细胞含量是多于还是少于正常值。
能说出A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少于正常值,是贫血。
B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多于正常值,可能是身体内有炎症。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血常规化验正常值及意义的资料进行思考。
《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
《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所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班级初一9班课题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9章第四1节血液——血量、输血和血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介绍及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献血制度和献血量的了解,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重点1.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2.无偿献血。
难点模拟血型鉴定的过程;ABO血型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对抗关系及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ABO血型的输血原则。
设计思路本节课以输血和血型为研究对象,以模拟试验、讨论合作为研究方法,以科学史、无偿献血及输血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
通过科学史及输血技术的学习,认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可持续性。
通过调查医院血库的用血及来源等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同无偿献血的必要性。
通过对血量的学习、讨论和交流,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生命,乐于为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
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输血原则正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起码的常识。
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本节的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似乎较少,主要是对现象的介绍,涉及到原理没有提及。
但是这部分内容与前一部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一定联系,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渴望获得与血型和输血相关知识的欲望却很强,基于此,可鼓励同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调查了解血液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输血与血型《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肥城实验中学:1设计思路1.1教材内容浅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观看关于血型的视频1.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
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1.3 教学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的流程图为:———→———→∣ ↓←———本节课首先以车祸现场抢救伤员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展开一道揭秘之旅,自然导入新课。
然后以谈话形式展开,让学生自述血型基本常识。
创设情景通过活动落实血型知识认同无偿献血制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景导入新课(学生发生意外,大量失血),通过兴趣小组表演,引出“能否给伤员随意输血?”以及“血型鉴定”模拟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把握教学重点---输血原则。
针对血量方面要求识记的内容,以知识竞赛形式展开,增强学习积极性。
对于无偿献血,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
最后设计宣传标语的环节,在小组的交流中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升华情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
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设计在中学生生理学教育中的运用
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设计在中学生生理学教育中的运用输血和血型教案设计在中学生生理学教育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和身体状况的关注越来越高,身体各项指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血量、输血和血型,作为身体生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的生理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讨论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设计在中学生生理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血量的教学重点血量是指人体血液的总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一般为5至6升。
血液是人体运输氧气、营养和代谢产物的重要载体,而血容量是决定人体循环能力和生命体征的一项重要指标。
中学生在学习血量时,需要先了解人体血液的来源和作用,然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练习。
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或者模拟实验观察人体血液的循环情况、血液的成分、合成前与合成后的血液组成的变化等,以此来加深对血液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血容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围绕这个话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辩论或者研讨活动,让学生在组内相互讨论,加深对于血容量与健康的认识。
二、输血的教学重点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直接注入到患者血管内部,来达到患者治疗目的的手段。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以下方面:1.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理解,输血需要专业的认证和操作人员,一般只在身体出现某些严重病症或危急情况时使用。
不适当的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2.输血前检查:在注入外来血液前,需要对外来血液进行相应的检测,比如血型、病毒检测等,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规定。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检查的意义,以及检查的过程和方法。
3.输血的注意事项:学生需要了解输血前和输血期间注意事项,比如对于输血前要禁食禁饮,输血期间需要保持身体安静等等。
三、血型的教学重点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遗传性质,由红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所决定,一般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种类型。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以下方面:1.血型的遗传规律: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血型的遗传方式,了解在基因水平上,不同血型之间的关系。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1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1.2 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1.3 血细胞的功能: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防御疾病、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第二章:血型的发现和分类2.1 ABO血型的发现: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2.2 ABO血型的分类:A型、B型、AB型、O型2.3 输血原则:同型输血,避免凝集反应第三章:血量与输血3.1 人体血量:成人约4.5升,儿童约70毫升/公斤3.3 输血:全血、成分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第四章:无偿献血4.1 无偿献血的定义:不向献血者支付报酬,采集的血液用于临床4.2 无偿献血的要求:年龄18-55岁,男性体重大于50公斤,女性体重大于45公斤,身体健康4.3 无偿献血的意义:拯救生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第五章:输血反应及处理5.1 输血反应的类型: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5.2 发热反应的处理:停止输血,给予解热药、补液等5.3 过敏反应的处理: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严重者需抢救5.4 溶血反应的处理: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紧急措施,如给予激素、血浆置换等,防止肾功能衰竭和严重贫血第六章:输血前的检查与准备6.1 血型鉴定:确认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是否一致,Rh阴阳性是否相符6.2 交叉配血:进一步验证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是否存在抗体反应,分为主侧和次侧配血6.3 献血者筛选:检查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传染病、恶性疾病等6.4 输血器材准备:确保输血器、针头、管路等器材的无菌和完整第七章:输血过程的管理7.1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血容量状况调整输血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心脏负荷过重7.2 观察与记录: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输血量、时间、有无不良反应等7.3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及时识别并处理发热、过敏、溶血等输血并发症7.4 血液制品的保存: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保存血液制品,确保其质量和活性第八章:特殊血型的输血8.1 稀有血型:ABO血型以外,还包括Rh阴性、DU阴性等8.2 输血策略:针对特殊血型患者,采取积极的配血和输血策略,确保血液安全8.3 抗体检测:对特殊血型的患者进行抗体检测,避免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8.4 献血者招募:针对特殊血型需求,积极招募相应的献血者第九章:急诊与大规模输血9.1 急诊输血:迅速确定血型,交叉配血,准备输血器材,必要时进行加压输血9.2 大规模输血:应对自然灾害、战争等情况,组织大规模献血和输血活动9.3 血库管理:确保血库有足够的血液储备,满足急诊和大规模输血需求9.4 输血协调:医院输血科与急诊科、手术室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输血流程的顺畅第十章:输血护理与康复10.1 输血护理: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中的监护和输血后的护理10.2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采取措施预防发热、过敏、溶血等输血并发症的发生10.3 康复指导:输血后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活动和生活指导,促进身体康复10.4 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对输血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第十一章:输血相关的疾病预防与控制11.1 输血传播疾病:如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等11.2 疾病预防措施:严格筛选献血者,采用高温灭活等方法灭活病毒11.3 输血后监测:对接受输血的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指标的监测11.4 医院感染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第十二章:伦理与法律问题12.1 伦理问题:涉及知情同意、隐私保护、资源分配等12.2 法律问题:如献血法、输血事故处理办法等12.3 伦理和法律教育:对医疗人员进行伦理和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12.4 权益保护: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安全第十三章:血液替代品与生物制品13.1 血液替代品:如人工血液、血浆代用品等13.2 生物制品:如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13.3 应用策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替代品或生物制品13.4 研究进展:关注血液替代品和生物制品的研究动态,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第十四章:国际合作与血液事业的发展14.1 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在血液事业中的作用14.2 国际合作项目:跨国血液资源合作、技术交流等14.3 发展现状:各国血液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挑战14.4 发展策略:推动我国血液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安全和服务水平第十五章:血液教育与公众参与15.1 血液教育:在学校、社区等进行血液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血液的认识15.2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价值15.3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血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15.4 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血液相关的公益活动,推动血液事业的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的分类及输血原则、无偿献血的意义、输血反应的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血型与输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理学基础》是医学中的基础理论课程,课本紧扣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进行编写。
对《血型与输血》有明确的重点内容标准,且本课与临床护理工作及社会行为有较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必须的知识目标,还有分析推理,观察实验的能力目标,以及珍爱生命,提倡义务献血的情感目标。
基于此,通过进行实验、献爱心游戏和相关图片,使学生能有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爱伤,热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学情分析
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血型鉴定,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点也少,但是与临床护理工作,及人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且这些内容需要考察东首能力,我们中职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在血型鉴定,输血原则以及无偿献血上,使护生严格遵守输血原则,掌握血型鉴定的方法,并能够培养爱心帮助他人,无偿献血光荣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说出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复述血型鉴定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血型鉴定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血型鉴定的过程,树立成年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推进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此为依据,我构建了“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还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效益,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取得最佳效果,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设疑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提出问题、观察方法、激发思维、资料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和交流等。
从而深化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乐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教学过程
年,
总结提出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血型系统。
三、血型1.概念:血型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ABO血型系统分型依据:
根据红细胞膜上A凝集原和B凝集原的种类及有无
血清中凝集素:A凝集素和B凝集素
创设情境:给这四个病人输血前我们必须要进血型
鉴定,知道他们的血型。
那么如何做血型鉴定实验呢?
介绍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教师演示实验操
作;
讲述A型血分型依
据,学生结合课本表
格讨论完成右图。
仍通过以上方式完善
上图。
让学生理解ABO血型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
通过主动学习,体
会知识的可发现性
有助于梳理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资
料,转变思维的能
力
创设亲切、生动的
、实验原理:凝集反应
A凝集原+A凝集素→红细胞凝集→溶血
B凝集原+B凝集素→红细胞凝集→溶血
4.血型鉴定实验演示操作步骤
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
四、输血
原则
1、安排阅读任务:教材之输血原则
首优同型血
紧急情况下,少量异性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2、引导学生用简图诠释输血原则;
认真阅读。
掌握结论
尝试画图。
通过简图,让
学生深刻认识输血
与血型的关系。
并
能够正确说出输血
关系
3、创设情境:现在我们要对这四个急需输血的病人进行输血献爱心,
(1)按照血型鉴定结果分为四组代表A、B、AB、O 四种血型;
(2)找一名事故中的失血者(图片),学生作献血者,若血型匹配,可以献血的同学就举起手做出爱心的手势;
(3)对举错的学生进行引导,辨析其错误原因,纠正错误;参与游戏:
1、全体成员检查对方
是否有同学举错手
势,数出举手人数。
2、指出并纠正对方小
组成员的错误。
(循环
2次)
面向全体学生,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的情感。
并能及时
检验学生对血型与
输血关系的掌握情
况,巩固知识,深
化本节课的重点内
容。
将课堂气氛推
向高潮。
五、无偿献血与情感升华
创设情境:我们对这四名进行输血时发现,O型血
缺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献血光荣的社会氛围,引
导学生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要人人
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充满爱。
同时举出献血达人事例,引导学生学习
最后,普及献血的有关小知识,丰富学生知识
学生各抒己见,
发表观点。
要进行献
血。
明确无偿献血需
要全社会共同的参
与,树立成年公民应
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的观念。
借助社会上的事
例来帮助理解,在
潜移默化中对学生
进行情感教育,以
深化重点和突破难
点。
将课堂推向又
一个高潮。
七、课后记(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本课有些难度,但由于内容贴近生活,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较好,学生们积极参与实验,并主动学习血型的更多内容,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