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
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
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
“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①,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体会知音情深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知识链接】余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
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
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
《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
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一.激情导入,揭题1. 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2.读题解题:介绍伯牙后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是一则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停顿,读出节奏。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 字,5 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
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
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
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2.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能够体会伯牙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4.能够运用“绝弦”的含义,描述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理解其含义;2.能够体会伯牙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3.能够运用“绝弦”的含义,描述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三、教学准备1.课文《伯牙绝弦》;2.PPT;3.教学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用PPT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产生的情感。
然后,提问学生:大家平时在什么时候会听音乐?听音乐有什么好处?2.讲解文章(20分钟)通过PPT和口述,向学生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3.反复诵读(10分钟)通过反复诵读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4.理解成语“绝弦”(10分钟)通过PPT,引导学生理解“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并让学生举例“绝弦”的使用场景,态度或情感。
5.运用成语“绝弦”(30分钟)让学生在自我介绍、表达想法、分享感受等场景,尝试使用“绝弦”这个成语。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的精髓,达到口语表达的效果和深刻内涵。
6.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和讲述自己的收获,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带领学生回顾和思考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应用场景等。
五、教学方式1.以PPT+口述的方式讲解文章;2.以团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分享使用“绝弦”成语的场景和心情。
六、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伯牙绝弦》故事、理解“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运用“绝弦”这个成语,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绝弦的寓意。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学会珍惜友谊。
(2)懂得“知音难觅”的道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绝弦的寓意。
3.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如琴、弦等。
2. 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感悟“知音难觅”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相关资料,如古代琴文化、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寓意和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7.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深厚的友谊知音难觅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伯牙绝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1.2 学生朗读课文《伯牙绝弦》,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1.3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第二章:深入学习2.1 学生细读课文,注意细节,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和后果。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弦”代表什么,为什么伯牙会绝弦等。
2.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3.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达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3.3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进行对比。
第四章:拓展思考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如友情、忠诚、坚持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小组讨论。
4.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总结与作业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5.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伯牙绝弦的读后感或者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学元素,如词语的运用、句式结构等。
6.2 学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和表达方式。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心得。
第七章:道德教育7.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内容,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7.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道德教育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7.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道德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
第八章:创意写作8.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活动。
8.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伯牙绝弦相关的故事、诗歌或散文。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尊重,明白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直到遇到了钟子期,他们成为了知己,彼此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灵。
伯牙因为钟子期的离世而绝弦,表示他不再弹琴,因为没有知音能够欣赏他的音乐。
2.2 生字词:绝弦、知音、琴师、默契、心灵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
3.2 教学难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能够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背景。
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课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解释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5.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5.4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友谊和默契的珍视。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伯牙绝弦故事背后道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学习记录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思考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故事背后的道理。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学生写一篇关于“知音难觅”的作文。
7.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难觅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伯牙绝弦》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 学生对“知音难觅”这一主题的领悟是否有所提升?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5.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检查学生的发音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能力。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明白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朋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和道理。
2.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的含义。
(2)深入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友谊和音乐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课文《伯牙绝弦》。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3.2 教学环境(1)教室环境布置得舒适、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
(2)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引入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伯牙绝弦》。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4.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绝弦”的含义,解释故事中的道理。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体会友谊和音乐的价值。
4.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1)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5.2 同伴评价(1)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同伴之间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
5.3 教师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2)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六、教学拓展6.1 文化延伸(1)教师介绍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背景,扩展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体会音乐和友谊的美好,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朋友,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或播放音乐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伯牙绝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三、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探究学习(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知音”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对“知音”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珍惜朋友,懂得感恩。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音”的重要性。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对《伯牙绝弦》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学生的汇报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音”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友情观念和感恩意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朗读展示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可以是伯牙、钟子期或者其他角色。
伯牙绝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六年级语文教案1【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学生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
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设计理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
《伯牙绝弦》一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老师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三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但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实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使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表达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可贵,培养珍惜友谊的情感。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伯牙是一位弹琴的高手,他的琴声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钟子期是一位善于倾听的智者,他能够理解伯牙的琴声并与之产生共鸣。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要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要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以及绝弦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和音乐的表达力。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标记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和启发。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增强理解和记忆。
3.4 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深入探讨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表达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以及绝弦的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表达。
4.2 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相关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选择合适的成语,描述你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洋洋兮 / 若 / 江河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
肤浅的。
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
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
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
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六、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