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4.结合文章背景,介绍古代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琴”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伯牙与子期为何能成为知音?他们在音乐艺术上有何共同之处?”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伯牙与子期的友谊,以及他们在音乐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以“伯牙与子期相遇在现代”为主题,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现代版故事,不少于300字。
3.拓展阅读:阅读其他关于伯牙与子期的文言文作品,如《列子·汤问》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同文献对同一故事的记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了解一种古代乐器(如古琴、笛子等),并简单介绍其历史、演奏技巧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
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如“伯牙破琴绝弦”,解释“绝弦”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
3.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传达了知音难觅、珍惜友谊的主题。
4.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可能会有障碍;其次,对于文章所蕴含的深厚友谊和音乐文化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伯牙绝弦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伯牙绝弦

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问: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呢?学生举手回答,(李白,岳飞,诸葛亮等)大胆发言,老师作适当点评。

师小结:今天我们也学一篇有关历史人物的小故事,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老师简单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

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 师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

课件出示俞伯牙的图片及介绍: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

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被人尊为“琴仙”。

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课件出示钟子期的图片及介绍: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与俞伯牙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3.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同学们想知道伯牙绝先是个怎样的故事吗?让我们走进课文来看看。

二、初读感知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2.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能够体会伯牙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4.能够运用“绝弦”的含义,描述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理解其含义;2.能够体会伯牙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3.能够运用“绝弦”的含义,描述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三、教学准备1.课文《伯牙绝弦》;2.PPT;3.教学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用PPT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产生的情感。

然后,提问学生:大家平时在什么时候会听音乐?听音乐有什么好处?2.讲解文章(20分钟)通过PPT和口述,向学生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3.反复诵读(10分钟)通过反复诵读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4.理解成语“绝弦”(10分钟)通过PPT,引导学生理解“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并让学生举例“绝弦”的使用场景,态度或情感。

5.运用成语“绝弦”(30分钟)让学生在自我介绍、表达想法、分享感受等场景,尝试使用“绝弦”这个成语。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绝弦”这个成语的精髓,达到口语表达的效果和深刻内涵。

6.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和讲述自己的收获,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带领学生回顾和思考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应用场景等。

五、教学方式1.以PPT+口述的方式讲解文章;2.以团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分享使用“绝弦”成语的场景和心情。

六、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伯牙绝弦》故事、理解“绝弦”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运用“绝弦”这个成语,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教材简介】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伯牙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弹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

【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伯牙绝弦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⑴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⑵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伯牙绝弦》教案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金砂湾学校段伟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题课题1、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2、板书课题,揭题。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1、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继续自由练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明确大意1、小组自读、自议。

2、课件检测自学效果,明确古文大意。

四、品读文情,感悟绝弦(一)何为知音1、几遍读下来,我们一定知道,文章写了两个人,他们是伯牙、钟子期(板书)2、课文中哪个词点明了他们的情谊?哪些句子又体现出这种“知音”情谊?①让学生再读课文,用笔划出相关句子。

②出示第二句,指导朗读。

③假如你就是钟子期,当伯牙志在高山,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景象?(强调“峨峨兮若泰山”)④你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善哉!相机解决“善”在文中的不同意思)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会怎么赞叹?再齐读。

⑤学了这一句,下面一句就不在话下了。

当伯牙志在流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江河?用朗读表现出来!⑥伯牙是当时有名的乐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哪些场景?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作为子期,会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3、高山也好,流水也罢,清风也好,明月也罢,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得懂,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25.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廖书梅【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受到美的熏陶。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谊,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点拨引导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文字游戏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来做一个游戏——词语风暴游戏。

游戏规则:看谁能又快又对的说出ABCC式的词语。

生举手回答。

师展示一些ABCC式的词语:白雪皑皑、杨柳依依明月皎皎、清风徐徐、秋风瑟瑟、细雨蒙蒙。

并让学生读这些词语。

一、谈话导入师展示图片,介绍伯牙和钟子期。

在一个上大夫和一个山村樵夫之间居然发生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流传千古,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琴》。

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解说课题“绝”:断绝。

课题的意思:伯牙不再弹琴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评价。

3、借助屏幕上的朗读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评价。

4、听朗读示范,学生再读。

三、读懂课文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学生说,教师补充:(1)借助课文的注释。

(2)联系上下文理解。

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师: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弄懂课文的意思,并思考:伯牙和钟子期各有什么特点?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哪位同学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指导两个“善”的意思,即“擅长”的意思。

3、深入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师: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强调这里两个“善”的意思,即“好”的意思,以及两个语气词“哉”、“兮”,并让问学生:你能结合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生: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2)师: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浮现怎样的泰山呢?生:峨峨师强调两个“峨”即体现了伯牙弹琴弹的高大、高耸,琴技高超,更体现了钟子期的善听。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伯牙为什么会绝弦?”“子期的去世对伯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从故事中能学到什么?”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分工、合作探究。同时,我会对各个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在课堂结束后,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伯牙绝弦的寓意,懂得珍惜身边的友谊,并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追求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讲述了古代琴师伯牙与知音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毁琴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体会友谊的可贵,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4.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使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伯牙与子期友谊的珍贵。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口语表达和书写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3.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2.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问题解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小组合作
1.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伯牙、子期等,进行角色扮演。
2.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根据角色分工,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音乐导入:上课之初,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沉浸在悠扬的琴声中,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故事启发:简要介绍《高山流水》的来历,引发学生对课文故事的好奇心。
3.悬念设置:提出问题:“你知道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绘制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情节等。
2.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3.课后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友谊的力量,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知音难遇”的内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教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乐曲《高山》《流水》。

一欣赏乐曲,了解人物1.请学生欣赏乐曲《高山》《流水》,谈感受。

2.曲子名叫《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讲的就是这段友谊。

二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3.老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读懂课文内容1.这是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先回忆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述古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集体交流。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重点理解“善”字的意思是擅长,善于。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句子的意思: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需要注意的字:“善哉”是指太好了;“若”指好像。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句子的意思: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4)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句子的意思: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四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1.再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3.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5伯牙绝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轻重音等,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伯牙与子期的友谊、知音难觅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针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互相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伯牙与子期的友谊、知音难觅的主题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珍惜友谊的品质,以及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2.利用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古代琴师的服饰、道具等,让学生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伯牙与子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同理心。
4.设计相关活动,如音乐欣赏、琴艺展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问题导向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一)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质疑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

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1)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2)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

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诗句?(二)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志”,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1)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2)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4)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5 伯牙绝弦-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5  伯牙绝弦-人教版

25 伯牙绝弦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一、基础达标。

(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读一读下面这些词,想一想它的意思。

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寒风冽冽暮霭沉沉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弦()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志在高山伯牙所念不复鼓请给“复”组一个词,使其义与“不复鼓”中的“复”意思相同。

()请给“志”组一个词,使其义与“志在高山”中的“志”意思相同。

()4.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1.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

2.本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文章虽短小,但层次清晰,先写了,再具体写,最后写。

后来人们用________比喻朋友间友谊深厚;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二)再读感知1.借助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 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三、巩固练习。

(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

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

(掌声)【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桃花潭水深千尺,,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

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二、理解课题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适时评价、纠正。

再全班齐读)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三、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生:自由读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么样啊师:范读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师:同学们齐读一遍四、总结全文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

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

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以后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

(AABC)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二、熟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指导读音。

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学生接。

读《杨氏之子》。

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

a)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

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解题。

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三、品读感悟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

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吧课文中的生字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

例如课文注释2:“鼓”理解为“弹”,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弹琴。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可以分组学习,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a)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

出示课件8、9、10.b)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c)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说得最好。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d)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章。

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最高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e)出示课件11: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f)出示课件12、13,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难怪伯牙会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g)出示课件1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h)出示课件15,换位体验。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i)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到明月。

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找到更合理的表达。

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j)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在读读这些句子。

四、能力训练1、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出示课件16: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出示课件17: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

绝:断绝。

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6、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

7、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