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热门8篇)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热门8篇)本站作者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的内容,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相关的内容。
篇1:《图形与几何》教案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还有曲线围成的图——圆,圆形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我知道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观察物体,能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形状,知道了观察的范围与距离有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过程师:我们先来一起谈谈“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生1: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车轮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比较平稳。
生2:人们观看表演会自动围成圆形,是因为这样每个观众(圆上的点)距离表演者(圆心)的距离相等。
……师:圆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
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你们还记得周长公式和面积是怎样得到的吗?在小组里跟同学说说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归纳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图形与几何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形状、大小、位置和变换等概念。
小学阶段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基础阶段,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形和几何知识点,能够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本文将对一些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第一个知识点是图形的分类。
在小学课程中,常见的图形包括:直线、曲线、封闭曲线、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
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可以延伸到无穷远处;曲线是由一系列弯曲的点组成,可以是圆弧、螺旋线等;封闭曲线是起点和终点相连的曲线,如圆等;封闭图形是由封闭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如正方形、三角形等;非封闭图形是不由封闭曲线所围成的图形,如折线、不规则四边形等。
了解这些图形的分类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图形。
接下来是图形的基本要素。
图形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线段、尺寸、角和曲线。
点是最基本的图形要素,没有大小和形状;线是由无数个相邻点所组成的直线轨迹;线段是线上的一段有限长度,有起点和终点;尺寸是指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长宽等尺度信息;角是由两条相交的线段所形成的空间区域;曲线是由一系列连续点组成的弯曲线。
理解图形的基本要素有助于孩子准确描述和表达图形的特征。
然后是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正方形是具有四条相等边和四个相等角的封闭图形;长方形是具有两对边相等且所有角均为直角的封闭图形;三角形是由三个线段和三个角组成的封闭图形。
在学习这些图形时,孩子们应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如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孩子正确识别和分类这些图形,并运用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需要了解的是圆形和椭圆。
圆形是由一条曲线组成的封闭图形,该曲线上的每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椭圆是由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恒定的点构成的封闭曲线。
掌握圆形和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有助于孩子正确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研修内容1.影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有好多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影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然后进行针对性地矫正。
2.探究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课堂教学的策略。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2)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策略(3)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本。
3.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学习?本课题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位置、观察物体、图形与变换三个方面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重点,围绕“有效的几何概念课堂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有效的几何概念课堂关键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等理论假设,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着力探索小学几何概念教育中优化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立项研究背景。
我国过去的数学教学大纲、教材经历过数次改革,但从过往“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看,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难以真正有效的发展。
又由于几何内容的过分抽象化和形式化,缺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直观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空间与图形”(几何)的教育价值就不能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
因此,我国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把“几何”扩展为“空间与图形”,明确了“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正因为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图形变换等知识多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不少教师对编排这些内容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这些教学内容缺乏研究,或者对新编内容的不适应而难以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使教学不能得心应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发现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的设计、房间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验证。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判断出给定图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023年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
2023年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2023年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
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直接引入,回顾知识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
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投影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从基础到深入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从基础到深入引言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建立对现实世界空间形状和几何关系的理解。
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指南,涵盖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主要概念、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基础概念1.1 点、线、面- 点:无长度、宽度和高度,仅在空间中占据一个位置。
- 线:由无数个点组成,延伸方向和长度固定。
- 面:由无数个线组成,二维空间中的封闭区域。
1.2 二维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图形。
-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 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 三角形:有三条边的多边形。
- 梯形:至少一对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两对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1.3 三维图形-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 长方体:六个面为矩形的立体图形。
- 球体: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的立体图形。
- 圆柱体: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绕圆形边旋转形成的立体图形。
- 圆锥体:底面为圆形,顶点与底面圆心连线为高线的立体图形。
二、几何属性与计算2.1 长度与角度- 长度:线段、射线和线的基本度量。
- 角度: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和非公共部分组成的图形。
2.2 面积与体积- 面积: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
- 体积:三维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3 比例与比例尺- 比例: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 比例尺:地图、图纸等表示实际尺寸与图形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实物操作使用积木、模型等实物进行几何图形的操作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观念。
3.2 绘图与拼图通过画图和拼图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理解。
3.3 数学游戏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如几何接龙、形状分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4 问题解决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如计算实际生活中物品的面积和体积。
四、评估与反馈- 课堂练习: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一、正确把握教学要求,发展空间观念《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求是“突出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的,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获得‘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体现“经历以‘探究’为中心的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这一思想。
教学时,首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自行裁剪三角形纸片,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并留给学生较大的探究空间,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自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接着通过判断、填空等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应注意发挥学具的作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角的度量》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大屏幕显示了一个很大的角,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个图形吗?”学生答:“角。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接着,我让学生动手从各自的学具袋中拿出各种形状的角。
学生用摸一摸、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过程。
三、生活实际,促进知识技能转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认识“面积”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上的面积,并用手摸一摸。
在认识“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找一找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
这样,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仅应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结论,而且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梯形面积》一课,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图形与几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PT课件
dm3 8m1 L 2c3m003
700 dm3=
m3 0.7
1 L=
dm3 1000
560 mL=
L 0.56
考点回顾
13.一块长方形铁皮(如右图),从四个角落各切掉一个边长为 5 cm 的正方形 ,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它的容积有多少?
表面积: 30×25-5×5×4=750-100 = 650(cm2)
考点回顾
下面 3 个几何体都是由棱长 1 cm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①
②
③
考点回顾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 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③ )
( ②)
(① )
考点回顾
(2)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①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 ②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 ③的体积是11立方厘米。
复习导入
想一想,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思考下列问 题。
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图形旋转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怎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考点回顾
知识点1 观察物体 通过“观察物体(三)”,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①根据从一个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以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②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考点回顾
15.用 4 个 摆一摆。 (1)如果从左侧看到的形状是 样摆放的?
示例:
,这 4 个小正方体可能是怎
考点回顾
(2)请你再给出从另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让同桌猜一猜 4 个 是怎样摆放的。 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做一做。
课后作业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图形与几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PT课件
700 dm3=
m0.37
1 L=
d1m0030
560 mL=
L 0.56
考点回顾
13.一块长方形铁皮(如右图),从四个角落各切掉一个边长为 5 cm 的正方形 ,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它的容积有多少?
表面积: 30×25-5×5×4=750-100 = 650(cm2)
容积: (30-5×2)×(25-5×2)×5 = 1500(cm3)=1500(mL)
授课人:XXX
考点回顾
填写下表。
名称
图形及条件
表面积
长方体 正方体
a
h S=2(ab+ah+bh) b
a aa
S=
6a2
体积
V= abh V= a3
巩固练习
1.(1)举例说明 1 cm3、1 dm3、1 m3各有多大,1 L、1 mL的水大约有多少?
请同学们们举例说明。
(2)1 m3= 1000 dm3 81 cm3= 81mL 2.3 dm3= 23c0m0 3
考点回顾
14. 一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8dm、宽6dm、高4cm,水深2.8dm。如果投 入一块棱长为4dm的正方体铁块(如右图),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
8×6×2.8+4×4×4 -8×6×4 = 6.4( dm3 )= 6.4(L) 答:缸里的水溢出 6.4 L。
考点回顾
15.用 4 个 摆一摆。 (1)如果从左侧看到的形状是 放的?
考点回顾
下面 3 个几何体都是由棱长 1 cm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①
②
③
考点回顾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 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教学课件
新学的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10000,与以前学习过的三个面积之间 的进率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每相邻两个的进率是100。
6.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计量一个 城市、省、国家等的面积。
四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9 单元 总复习
第 3 课时 图 形 与 几 何
一、复习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AB 射线AB 线段AB
2.角。 记作∠1
3.垂直与平行。
垂直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5.公顷的认识单位关系表示如图: 举例说明1公顷、1平方千米各有多大。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初步探究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要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1.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2.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3.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原则1.提供现实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研究。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例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研究,体验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和乐趣。
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shùxué)图形与几何一、图形(túxíng)的认识和测量(一)图形(túxíng)知识大盘点点、线、角从一点出发(chūfā)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yánshēn),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可以测量。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平面图形1.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任意两条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
三条线段,如果两条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条,则一定能围城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2.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四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
长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圆圆是曲线(qūxiàn)图形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xiāngděng),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立体(lìtǐ)图形1.长方体和正方体长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特殊情况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都是长方形,且完全相等)长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
长长方体有8个顶点。
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长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正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t úx íng)。
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知识点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归纳汇总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归纳汇总1.线和角1) 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为180°)、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为360°)。
2.二维平面图形1) 长方形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计算公式:周长为2倍长加宽,面积为长乘宽。
2) 正方形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计算公式:周长为4倍边长,面积为边长的平方。
3) 三角形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计算公式:面积为底乘高的一半。
4) 平行四边形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计算公式:面积为底乘高。
5) 梯形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计算公式:面积为上下底和的一半乘高。
6) 圆特征: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底面和侧面相交构成的曲线叫做母线。
圆柱的高是底面到底面的距离,用h表示。
深度解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深度解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1. 引言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建立对空间和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深度解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2.1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图形的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图形的性质:边长、角度、对角线等;- 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
2.2 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立体图形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立体图形的性质:表面积、体积、对角线等;- 立体图形的分类:棱柱、棱锥、球体等;- 立体图形的变换:旋转、翻转等。
2.3 图形与几何问题解决图形与几何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第三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平面几何问题:求面积、周长、角度等;- 立体几何问题:求体积、表面积等;- 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求拼接后的图形面积、体积等。
3. 教学策略与方法3.1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图形的直观认识;- 操作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推理教学: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图形与几何问题。
3.2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总结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精品课件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D( )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C( )
巩固提升
3.画一个和右边大小、形状相同的梯形,再 在里面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旧知回顾
2.利用下面的平行线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旧知回顾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高
高
底
底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旧知回顾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上底
腰高
腰
下底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旧 知 回 顾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四边形
巩固提升
9 总复习
第 3 课时 图形与几何
旧知回顾
角的定义
线段、直线、射线
角的度量
空间与 角 角的分类 图形
平行与垂直
角的画法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
梯形
旧 知 回 顾 线段、直线、射线
名称 形状 线段 直的 射线 直的 直线 直的
端点 2 1 0
延伸 不能 一端 两端
图示
A
B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旧知回顾
角的定义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旧知回顾
1.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 钝角 )
( 锐角 ) ( 直角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图形与几何》
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7=11(cm) 7-4=3(cm) 3cm<第三条边<11cm 另一边可能是4,5,6,7,8,9,10厘米。
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选自教材P107,“练习二十五”第10题】
( 10 )个锐角, ( 2 )个锐角三角形。 ( 2 )个钝角, ( 2 )个钝角三角形。 ( 4 )个直角, ( 4 )个直角三角形。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 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问 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稳定性。
问 三角形的三边、三角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
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问 三角形可以怎么分类?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
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你能算出下面这幅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这幅图形可以看做是一个长方形 面积:3×2=6(平方厘米)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5.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4个相等的小等边三角形。 在右边的图里画一画。【选自教材P110,“练习二十五”第17题】
复习观察物体
1.看一看,连一连。【选自教材P108,“练习二十五”第11题】
复习图形的运动
思考
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性质?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
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
1 60°
2Hale Waihona Puke 1 20° 53°∠1=90°-60°=30° 180 °-53 ° =127 °
【优质课件】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和几何》精品课件
答:水池中的水深变为 1.9 米。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册第 2题、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你是最棒的! 加油!
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
V = a³
正方体或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h
新课讲解
容积和体积单位
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 叫做容器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 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 L和mL。
1 L = 1000mL 1 L = 1 dm³ 1 mL = 1 cm³
新课讲解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度 面积 体积
单位名称 米,分米,厘米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10 100
1000
新课讲解
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体
相对的棱长度相 都有6个
等,12 条棱可以分成 面,12条
3 组,每组的 4 条棱长 棱,8个
度相等。
顶点。
12 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新课讲解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 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 表面积。
由 6 个长方形组成由 6 个正方形组成
新课讲解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有感发布者:李世仁发布时间: 2012-9-9 17:17:32学习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关内容后,我懂得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既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又要活用教材。
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学:一、联系生活《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魔方、尺子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三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生生互动能力。
三、动手操作《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如教学中,教师提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和图钉,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选择学具围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其间学生既能采用最简单的4根塑料棒来围成,还能采用6根、8根的塑料棒来围成,生4还能沟通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合理使用学具的能力,更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
主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我们一定会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好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面对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问题的教学不再是学会解题而更多体现出的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面对这样的指导思想、面对我们的学生在应用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策略,培养学生们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即: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深入体验,探索其应用价值,从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形成策略。
策略是经过思维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较强的价值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学习者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规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很明确地提到,“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又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形成,不仅需要一定的策略性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感受数学价值策略,使学生感知数学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就像以前的数学教学一样,我们许多老师只是教给学生知识,从不强调让学生用知识,也不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运用。
这难免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
他们会想:原来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考好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除了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让他们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而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去做呢?(一)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新课标中说到。
确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
不仅生活与数学联系,有许多学科也离不开数学。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相关,认清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进而去到生活中应用。
比如教第一册“解决问题”一课,执教教师从学生生活入手,自己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有关的需要来解决一些问题。
如出示“妈妈早上花了5元钱,下午花了7元钱。
一共花了几元钱?”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调动,而且也乐于解决。
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来提提问题,许多学生就提出“下午比上午多花几元?”还有的小朋友还提出了“原来妈妈有20元钱,早上花了5元,下午花了7元,还剩下几元?”真是思维的火花得到了彻底的迸发。
接下来,许多学生就此提了很多其他的生活问题,并解决。
可见,学生明白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根本不用我老师去多费唇舌。
(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性时代在进步,数学的学习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
如今,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例如:在一年级统计的教学中,执教教师让学生搜集了自己班零用钱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绘制了一个统计图。
图的题目是“一天的零用钱”。
统计对象是所在班级的4个大组。
教师同时出示了一个西部山区年度经济花费。
如一个学生一年学费40元等。
让学生得出了零用钱的珍贵,怎么花才合理,并探讨今后对零用钱怎么运用才最好的问题。
广大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自己收起来买学习用品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有的说自己一年的零用钱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完小学,所以应该资助他们等等。
这样既渗透了节约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更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分析解决问题策略,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一)尝试解决、主动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交流算法,归纳整理。
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
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使学生获得欣赏自己和小伙伴的愉悦心理体验并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三)确定算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四)自我评价,检验成果。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这是形成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传统教学疏忽的一环。
如果说前面所讲的尚是指向问题的解决与答案,那么现在的反思评价则是学习者自身内涵的充实。
引导学生开展反思评价不宜过高,要踏实的进行。
如: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么做的?评价其合理性—这样做对吗?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想到的、怎样使用的?评价其多样性—还有其它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在反思与评价时,要珍惜学生的点滴成功与进步,评出自信与喜悦,这些虽然属于情感与态度方面,但对策略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支持。
四、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策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房屋装修粉刷面积,铺地用多少块砖,种植面积与棵数,车轮为什么制成圆形等。
凡是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都要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使学生觉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懂得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中解决问题还需要用运用各种能力:如理解问题的能力,空间思维的想象能力,新旧知识的联系和问题的切入点等。
但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提倡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
问题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原有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片断(1)、提出问题师:观察录像,要求铺设草坪需要多少费用,必须要求出它们的什么来?有困难吗?生:有,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会求。
师:是呀,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样求呢?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产生了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
(2)、自主探究师: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你能想什么办法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在你们桌子上放着各种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学具与透明方格纸(每一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可以借助这些学具进行思考。
学生们认真地思考着,摆弄着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学具,有的在纸上画着。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时,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在说自己的想法,有的比划着,有的相互争论着……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应该等于它的两条邻边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