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测量及其关键技术
Internet 网络测量方式综述
第23卷第7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Vol.23,No.72006年7月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Jul.2006Internet 网络测量方式综述牛燕华1,2任新华1 毕经平21(太原理工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山西太原030024) 2(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80)收稿日期:2004-03-15。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104006)和国家863计划(2001AA112135)的支持。
牛燕华,硕士生,主研领域:网络测量与分布式系统应用研究。
摘 要 随着网络规模的迅速膨胀及其复杂性的增加,网络测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根据测量方式,可把网络测量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两大类。
对这两类测量方式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分别阐述并进行比较,特别强调了采用每种测量方式所需注意的安全问题,同时剖析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通过一个实例具体讲述这两种测量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网络测量 主动测量 被动测量 FOXA SURVEY ON INTERNET MEASUREMENT MODENiu Yanhua 1,2Ren Xinhua 1 Bi Jingping 21(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24,China )2(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With Internet expanding in quantity and complexity ,network measur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According to measurement mode ,network measurement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categories :active measurement and passive measurement.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s of the two measurement modes are explored.The strong and weak points are given.The security aspects are accen-tuat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ve research field is introduced.And the theory is expatiated through an exact example.Keywords Network measurement Active measurement Passive measurement FOX1 引 言伴随着飞速增加的带宽、实时和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几乎持续地以指数规律增长的规模,Internet 的控制机制和行为特征日趋复杂和难以理解。
iGPS测量系统实现关键技术及应用
iGPS测量系统实现关键技术及应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出GPS (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见图1),主要为陆、海、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GPS系统不仅仅只用于军事用途,现在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被视为全世界通用的定位系统。
GPS系统的优势不仅在于它的先进技术,更在于它的系统理念。
图1 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20世纪90年代,在GPS测量原理的启发下,美国Arcsecond公司率先开发出了一种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室内GPS(indoorGPS,iGPS)系统(见图2),主要用于解决大尺寸室内空间测量与定位问题。
iGPS对大尺寸的精密测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解决了飞机外形、大型船身等大尺寸对象的精密测量问题。
iGPS 与GPS一样,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建立三维坐标体系从而实现定位,不同的是iGPS采用红外激光代替了卫星(微波)信号。
iGPS是利用室内的激光发射装置(基站)不停地向外发射单向的带有位置信息的红外激光,接收器接受到信号后,从中得到发射器与接受器间的2个角度值(类似于经纬仪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在已知基站的位置和方位信息后,只要有2个以上的基站就可以通过角度交会的方法计算出接收器的三维坐标。
图2 大尺寸IGPS测量系统iGPS测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多用户测量。
iGPS测量场是1个共享的资源场,位于测量场中的接收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像GPS系统一样,只需增加传感器和接收器的数量就可以增加用户。
(2)测量范围广。
在iGPS测量网中,通过增加发射站可实现量程扩展,且不损失测量精度,其工作范围为2~300m。
(3)抗干扰性好。
测量过程允许断光,且不影响测量精度。
(4)无需转站测量。
可以通过增加发射器或对其进行部局重构,实现对系统内全部测量点的测量,从而降低或消除转站误差。
网络测量及其关键技术
第l 6卷
20 0 6年 7月
第 7期
计 算 机 技 术 与 发 展
OOM PUTER TECHNOI (Y AND o DEVEL OPM ENT
Vo. 6 No 7 11 .
Hale Waihona Puke J1 20 u. 06网络 测 量 及 其 关 键 技 术
潘 飞 ,高 岭
( 西北 大 学 , 西 西安 70 6 ) 陕 109
摘 要 : 论 网络 流量 测量 的常用方 法 和常用 测量指 标 以及 网络 流量 测量 中 的关键 技术 。介绍 了时延 测量 、噪声 ” 讨 “ 分组 过
滤 、 率测 量 、 钟偏移 影 响的消 除等几 种 网络测量 中常 用 的关 键 技术 。通 过对 这 些关 键技 术 的分 析 , 丢包 时 探讨 了各 种测 量 模 型 以及存在 的 问题 。由于 网络快 速发展 , 应用不 断提 出 , 新 网络 正变 得越 来 越 复杂 。为 了应 付 日益 复 杂 的 网络 . 必须 提 出新型 的 网络 测量 方案 , 个 网络稳健 、 为整 可靠 、 的运 行提 出重要 依据 。 高效
O 引 言
随着 网络规 模 的高速 发展 , 以及语 音 和视频等 实 时业
变化量 。 由于网络终 端 以 及 网络 的 中间节 点 不 可能 相互
了解各 自的准确性 能 以及当前 的状态 , 以网络 的状态 是 所
一
务和多媒体应用 的普及, 互联网的控制机制和行为特征越 来越复杂和难以理解。最近对互联网网络流量的研究表
关 键词 : 网络 测量 ; 主动测 量 ; 动测量 被
中图分 类号 : 】 3 0 n 3 .6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2 X(0 6 0 — 0 9 0 1 7 —6 9 2 0 ) 7 0 9 — 3
浅谈CORS系统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CORS系统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从控制测量、房产地籍测量、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地形测图、工程放样、变形监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CORS-RTK技术在工程项目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CORS系统;GPS实时动态定位;网络RTK一、前言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近10年实时动态的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绘成果的精度,具有非常强大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基于CORS 系统的网络RTK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正在取代常规RTK技术成为大地测量、地形图测绘、矿山测量、公路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城市规划测量、变形监测、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工作领域的主要测量技术手段。
网络RTK (GPS实时动态定位)在工程应用中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CORS系统的建设发展,同时网络RTK也逐渐成为CORS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用户,甚至在某些特殊地区还是其唯一的用户。
网络RTK技术与常规RTK技术相比,无论是在作业领域、作业范围、测量精度、操控可行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等方面,均具有非常大的优势[1]。
二、COR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控制测量方面的应用常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需要控制点间具有通视特性,不仅测量工作量较大,同时其测量精度存在不均匀,尤其在外业中不清楚测量成果是否准确可靠。
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于控制点进行定位测量时,无需控制点间具有通视性能就能准确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
但基于GPS的静态定位测量,只能在需要时才进行数据处理,不能获得实时定位也就不清楚定位精度,待内业数据处理后发现精度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重新进行测量,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动态管控。
而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技术,实现GPS实时动态定位,能够实时进行控制测量,既可以实时知道定位结果,也可以实时提取定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控制测量的作业效率。
网络流量测量技术研究
Ke wor s:Newo k me s r me t Tr f c fo c le t n;Tr f c f w a urme y d t r a u e n ; a w olc i i l o a o me s e nt i l
基于TPI协 nrt 迅 展, 人们 、 1 网络流量测量技术概述 C/ 议l n 的 猛发 对 工作 生 P te e 产 生 方 产 了 大 响随 计 机 络 术 快 和 活 式 生 极 影 .着 算 网 技 的 速 作 研 网 的 个 具网 流 测 技 通 对 为 究 络 一 工 ,络 量 量 术 过 网 中 数 流 行 集 分 ,于 计 合 的 络 议 发 ,使 们 网 的 赖 度 来 高 网 的 业 络 的 据 进 采 和 析对 设 更 理 网 协 展促 人 对 络 依 程 越 越 ,络 商 价 值 体 的 来 大 但 其 基 设 相 较计 机网 和 符 实 的 络 备 着 要 意 . 计 机 络 也 现 越 越 . 与 它 础 施 比 ,算 更 合 际 网 设 有 重 的 义 在 算 网 运 络 术 存 着 些固 缺 , 0问 无 解 、 议 行 程 ,播 暴 安 攻 等 会 得 络 能 显 技 还 在 一 有 陷 如Q 题 法 决 协 过 中广 风 、全 击 都 使 网 性 明 的 S 过 开 以 对网 管 度 放,及 络的 理较难 实 有效 施等. 络 网 用户的 下 ,备 单 故 或 点 故 都 可 会 成 个 降设 的 点 障 一 小 障 有 能 造 整 网 急 增 网 发 的 构 ,户 带 的 求 问 都 络 断 瘫 .络 量 量 以 助 络 理 员 面 剧 长,络 展 异 型用 对 宽 要 等 题 中 或 痪 网 流 测 可 帮 网 管 人 全 掌 日 暴 .样 效 管 网 及 络 用 等 题 要 握 络 运 态 、分 识 络 为 律及 准 预 益 露 怎 有 的 理 络以 网 利 率 问 需 网 的 行 势 充 认 网 行 规 、 时 确 测 尽 解 . 于 络 说 可 量 可 理 基 . 络 量 网 的 来 展 向可 为 络 理 员 供 细 息 快 决 对 网 来 ,测 是 管 的 础 网 流 络 未 发 方 ,以 网 管 人 提 详 信 用 数 能 对 算 网 动 使 情 进 量 的 映,过 来 助 现 题 解 问 .络 量 量 术 以 不 据 够 计 机 络 态 用 况 行 化 反 通 帮 发 问 并 决 题网 流 测 技 可 从 同 对 络 量 行 效 量 获 网 的 确 能 征 数 方 划 为 的 类. 网 流 进 有 测 ,得 络 准 性 特 参 , 面 分 不同 种 建 网 流 模 ,而 导 络 理 员 时 发 网 1 立 络 量 型从 指 网 管 人 及 的 现 络 . 1基于 件的 量 基 软 的 量 硬 测 与 于 件 测 中 现 问 并 速 除 络 障 改 网 的 行 况 出 的 题 迅 排 网 故 ,善 络 运 状 , 基硬 的量 般 指 用 别 计 专 硬 设 于件测 一 是 使 特 设 的 用 件 确 网 高 正 的 行 同 ,络 量 测 术 广 备 网 数 进 网 数 流 集 分 的 量 这 设 保 络 效 常 运 . 时 网 流 监 技 可 泛 对 络 据 行 络 据 采 和 析 测 ,些 备 应 于 能 理 计 管 、 全 理 . 前 网 流 测 的 署 价 高并 受 设 中 络 数 有 , 备 用 性 管 、 费 理 安 管 中 目 ,络 量 部 代 较 ,且 到 备 网 接口 量 限 设 量 术 直 国 外 类 究 构 学 所 注 , 网 网 插 的 型及 存 能 与 议 析 力 许 因 技 一 被 内 各 研 机 和 者 关 J 络 件 类 ,其 储 力 协 分 能 等 多 素 是 络 量 术 热 研 方向 一 测 技 的 门 究 之 . 的 制基 软 的 量 常 对 作 内 中 网 接 限 .于 件 测 通 是 工 站 核 的 络 口
网络RTK技术在土方测量中的应用
网络RTK技术在土方测量中的应用摘要:为保障工程测量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做好土方测量工作之中的监测,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之中需要保障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通常采用常规技术对于土方进行测量,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RTK技术在土方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RTK技术在土方测量中的实际应用重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RTK技术;测量技术;土方测量一网络RTK测量技术网络RTK技术是利用一张涵盖测区范围的GNSS观测网,并利用基础参考站播发相应的差分信息至流动站,进行抵消或减少测参考站之间的公共偏差以实现提升流动站的真实准确度的目的。
网络 RTK 网络系统由数据通信链路、参考站网络和信息处理中心组成。
参考站长期连续监测,通过数据链路实时传输观测数据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在获得移动端的近似定位结果后计算出流动站位置的改正数,再通过数据通信链路将改正数传输到流动站,最后根据上述改正数得出流动站位置的高精度结论。
1.1虚拟参考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技术虚拟参考站VR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在数据中心采集并获得探测站的近似地址后,将移动坐标的地址作为虚拟现实参考站,然后根据虚拟现实参考站地址上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迟参数,建立误差模型,获得虚拟现实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地址,并将改正后的数据发送到流动站,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差分定位目标。
1.2区域改正数FKP(Flachen Korrektur Parameter)技术和广播FKP技术的工作特点基本上是把在测量范围内的所有基准点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一化的处理。
同时,针对测点上方位置的非差分误差值进行了统一化的建模,从而使整个天各一方的探测数据都集成在同一个测点的范围内。
我们将把每个参量值都系统提供给测区内的广大流动站的客户们,以便真实掌握对应的流动站的实际位置数据。
1.3主辅站MAC(Master-Auxiliary Concept)技术采用改进的 FKP-MAC方法,该标准是 RTCM委员会发布的唯一一个用于网络RTK 差分校正的标准。
GPS—RTK测量技术和网络RTK(VRS)技术应用的几种方式
实时查分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利用前期收集测区
内2个已知点,通过点校正,进行测区的参数求取和
点校核后进行测量。作业范围可以扩大至更大的
范围。
2) 在 收 与 薄 不插通讯卡的
,可
以利用自身携带的智能电话的个人热点模式。通过
开放手机热点,利用手薄的WIH功能连接上热点。
其操作模式与设备中存在通讯卡的设置模式相似,
RTK(VRS)
孟祥林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
摘 要:网络RTK使用的是点对点的数据模块,数据源是基准站。VRS(CORS网络)功能使用
VRS数据传接模块,数据源是由地面多个参考站组成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络。
GPS - RTK至少需要2台接收机,而VRS功能只要1台接收机和通讯手段就可以实现测量。
参考文献:
[8]程宇.GPS-RTK与CORS技术在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 及效果对比[J]科技传播,2918(43) :237 -2371
[2 ]王岚.GPS网络RTK定位原理与数学模型研究[J].科技 传播,2415,7(13) :196 -1671
[3]计长飞,王佩贤,李吉之•基于VRS技术的误差分析与建 模[]1新疆石油天然气,2047,7(42):86 -941
各固定参考站不直接向移动用户发送任何改正信 息,而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通讯线发给控
制中心。VRS技术是利用布设在地面上的多个参考 站组成GPS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络,综合利用 各参考站的卫星观测数据,通过软件处理建立精确 的误差模型来修正相关误差。同时,流动站在作业 前需要先通过GPRS、GSM、CDMA等通信手段向数 据控制中心发送一个概略坐标,数据控制中心收到 这个位置信息后,根据用户位置,由计算机自动选择 最佳的一组固定基准站,根据这些站发来的信息,整 体的改正GPS的轨道运行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 和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将高精度的差分信号发给 流动站。这个差分信号的效果相当于在流动站旁 边,生成一个虚拟的参考基站,从而解决了 RTK作业 距离上的限制问题,并保证了用户的精度。
网络测量中的带宽保障和流量调度技巧(七)
网络测量中的带宽保障和流量调度技巧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网络性能的提升和稳定也受到了越来越重视。
在网络测量中,带宽保障和流量调度是两个关键的技术,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升网络的性能,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
首先,带宽保障是一项保证网络通信质量的重要技术。
随着网络中的流量越来越大,带宽的分配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带宽保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网络流量的稳定传输,避免因网络拥塞造成的延迟和丢包问题。
为了实现带宽保障,网络测量中引入了一些常用的技巧。
一种常见的带宽保障技术是带宽代理。
带宽代理可以通过限制网络流量的带宽来实现带宽的保护,并提供网络优化功能。
它可以基于网络流量的实时情况,对带宽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保证网络流量的稳定传输。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减少网络拥塞和提高带宽利用率,有效地提升了网络的性能。
另一种常用的带宽保障技术是带宽控制。
带宽控制可以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管理,限制网络流量的速度,从而实现带宽的保护。
带宽控制可以根据网络的具体需求和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便提供最佳的网络性能。
这种技术在网络测量中被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稳定和高效的网络服务。
除了带宽保障外,流量调度也是网络测量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流量调度可以通过合理的分配和调度网络资源,实现流量的有效管理和优化。
在网络测量中,流量调度可以用于优化网络负载,提高网络吞吐量,并减少网络拥塞的发生。
流量调度的主要目标是根据流量的需求和特点,合理地分配网络资源。
一种常见的流量调度技术是流量分流。
流量分流可以将网络流量分为不同的流,然后进行分别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负载,提高网络的性能。
在网络测量中,流量分流可以根据流量的优先级和重要性进行调度,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另一种常用的流量调度技术是流量限制。
流量限制可以通过限制网络流量的速度和带宽,控制网络的负载和性能。
利用流量限制技术可以避免因网络拥塞造成的延迟和丢包问题,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何通过网络测量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和漏洞修复
网络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威胁也越来越严峻,网站漏洞、黑客入侵等问题频频出现。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秩序,网络测量成为了网络安全防护和漏洞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网络测量的基本概念网络测量,即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和分析,获取网络运行状态和网络性能指标的一种探测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流量数据、链路质量、网络拓扑结构等多方面的测量来全面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从而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二、网络测量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作用1. 发现网络漏洞网络测量可以通过对网络设备和网络应用的检测,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和弱点。
通过主动探测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迅速发现未经授权的开放端口、不安全的配置,以及存在的软件漏洞等问题。
这样可以及时修复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2. 实施防护策略网络测量可以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数据包,快速识别异常流量和异常行为,发现潜在的网络攻击。
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网络管理员可以及时发现并拦截入侵行为,保护网络安全。
同时,根据测量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护策略,提高网络的抵御能力。
三、网络测量的技术手段1. 流量分析技术流量分析是网络测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情况和流量规律,检测异常流量和DDoS攻击,并确定攻击源和攻击路径。
2. 拓扑分析技术拓扑分析是对网络中节点和链路的拓扑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包括网络拓扑图的构建、链路质量测量等。
通过拓扑分析,可以发现网络中的主干链路和瓶颈节点,提高网络传输效率,防止拓扑结构的异常变化导致网络故障。
3. 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技术通过主动扫描网络中的主机和设备,发现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它可以对网络设备的端口和服务进行扫描,检测开放的端口和不安全的配置,帮助网络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漏洞。
四、网络测量的挑战与展望尽管网络测量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通信网络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测绘技术。
测绘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成为了测绘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
一、信号强度测量信号强度测量是无线通信网络测量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信号的功率水平,可以判断信号在不同位置的传输质量。
常用的信号强度测量方法有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和SNR(Signal-to-Noise Ratio)。
RSSI是用来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指标,通常用dBm(分贝毫瓦)作为单位。
使用RSSI,可以评估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
SNR是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例,通常以分贝为单位。
SNR越大,表示信号质量越高。
二、时延测量时延是无线通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衡量了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延迟时间。
无论是语音通信还是数据传输,时延都是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
时延测量可以通过发送一个特殊的数据包,然后观察该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来实现。
在测绘技术中,时延测量可以用于评估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判断网络中的瓶颈节点。
三、距离测量在测绘技术中,常常需要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距离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传输时间或信号的相位差实现。
传输时间测量方法基于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传输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过测量信号在空气中传输的时间,可以计算出信号的传播距离。
这种方法可以在测绘工程中用于测量目标物体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相位差测量方法则是通过测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变化来实现。
通过测量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量设备之间的距离。
四、介质特性测量测绘工程中经常需要了解地下土壤的介质特性,以便进行后续的工程设计。
无线通信网络测量方法可以提供一些简化的介质特性测量手段。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输速度来获得介质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网络测量是什么?入门指南(七)
网络测量是什么?入门指南网络测量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对于理解和改善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信息高速时代,网络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络测量则成为了研究网络性能和进行网络管理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网络测量,为读者提供一个入门指南。
一、什么是网络测量网络测量可以被理解为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和分析网络数据来评估网络性能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网络中的各种参数,如带宽、时延、丢包率等,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网络性能的优化和改善。
网络测量可以应用于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网络研究等领域。
通过测量网络中的数据流和性能指标,我们可以获得对网络的深入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网络决策和优化。
二、网络测量的基本原理网络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设备和软件工具收集和分析网络数据。
具体而言,网络测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 数据收集:通过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或者软件工具如网络侦听器、探针等,收集网络中的数据流。
这些数据流可以是网络流量、网络报文、网络事件等。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这可以包括对网络流量进行流量测量、对网络报文进行解析、对网络事件进行识别等。
3. 参数提取:从数据中提取有关网络性能的参数。
例如,从网络流量中提取带宽、丢包率等信息,从网络报文中提取时延、传输速度等信息。
4. 性能评估:根据提取到的参数,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
这可以包括对网络的可用性、性能瓶颈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网络测量常用工具和技术在进行网络测量时,有许多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和分析网络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具和技术:1. 网络探针:网络探针是一种软件或硬件设备,用于收集网络数据。
它可以插入到网络中的某个节点上,收集经过该节点的数据流,并提供有关网络性能的参数。
2. 网络侦听器:网络侦听器是一种软件工具,用于监听网络流量并提供相应的分析结果。
网络RTK技术在地形图测绘中应用论文
网络RTK技术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实时化gps观测、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rtk作业模式控制测量,在很大范围内逐渐代替传统的地形测量首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成为数字化测图控制测量的重要形式。
基于网络rtk生产作业模式,在整个测区范围提供cm级精度平面坐标成果的同时,利用cm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获取cm级精度点位正常高(水准高)成果,极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效率。
【关键词】网络rtk;控制测量;cm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1 引言随着测量技术发展进步,测量仪器设备升级、更新,测绘技术也逐步向信息化,地形图产品由传统纸质产品发展为数字化产品,富含的产品信息也有曾经的图形信息走图形信息表达,同时包括更多的属性信息,而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描述的现代化、信息化成为当前地形图产品的最重要形式。
基于空间地理信息地形图测绘产品的精度决定了产品的应用的广泛度。
地形图测绘在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控制下,采集细部图形信息、属性信息,进而形成现代化测绘信息产品。
地形图测绘工程实施前,应首先组织实施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用以同测区内国家、省市级高等级控制网衔接。
而图根控制测量由传统的边角网、导线线网测量技术,发展到基于卫星定位的rtk、网络rtk测量技术应用阶段。
网络rtk技术已经在日常测绘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有对其进一步阐述。
2 网络rtk服务体系组成当前主流的网络rtk技术有美国天宝公司采用的虚拟参考站技术、瑞士徕卡公司采用的主辅站技术等,不同技术各具自身技术优势,但就其系统硬件组成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2.1 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研究,自然灾害监测等诸多行业、领域客观需求等,按照一定的空间间隔(经济发达区域及建城区40km~60km,山地及其他区域60km~80km)建设不同基础类型(房顶标、土层标、岩层标)的连续运行基准站观测墩,安装网络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接收机,配备具有扼制多路径效应的扼流圈或抑径板天线。
4G_5G移动通信系统测试关键技术与应用
4G/5G移动通信系统测试关键技术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9-13T03:15:06.84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月第4期作者:韦玲[导读] 现代科技的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尤其移动通信技术整体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在持续的研发与技术韦玲南京中兴易联软件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现代科技的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尤其移动通信技术整体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在持续的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动下,5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通信行业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相继推出了支持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业务版块,无论在通信系统还是通信设备上都实现了围绕5G移动通信技术的改进。
而要想使各项业务与设备满足5G移动通信要求,就需要进行各项系统测试。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4G/5G移动通信系统测试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首先介绍4G/5G移动通信技术概念,再阐述4G/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最后针对4G/5G移动通信系统测试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作出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4G;5G;移动通信系统;测试关键技术现代科技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移动化与宽带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朗,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呈现出了“疯狂”的增长态势,尤其移动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截至到2020年7月,5G用户已经超过了1.65亿,三家基础电信企业4G移动用户总数超12.8亿户。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我国5G基站以每周1万多个的数量在增长。
目前,运营商已建成的5G基站超过25万个,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将建设5G基站超过60万个,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我国网络规模和用户已经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然而科技的发展和成熟应用需要建立在不断的测试与改进完善基础上,测试也是无线通信产业的关键环节。
我国通信技术基础工业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限制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通信测试系统化仪表设计与制造技术均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而当前通信测试仪器硬件性能很难真正满足多种不同标准的通信测试要求,这就需要重视对4G/5G移动通信系统测试相关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的通信信号模拟、调度、监测与分析体系化解决方案,从而研究出带有覆盖通信产业链从终端、基站到外场网络完整通信测试技术,并应用到我国4、5光网络与专网建设中,真正满足当前移动通信高速发展与信息安全对自主测试的需求。
GPS、RTK、网络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网络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矿山测量为核心,分析GPS、RTK、网络RTK技术组建的GPS测量结构体系,明确技术优势,提出GPS、RTK、网络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GPS;RTK;矿山测量;应用途径矿山测量属于广义概念,泛指矿山开采中各个阶段测量工作的总和,其中包括采掘工程图和矿体几何图的测绘、地面工程和井下工程的测量、岩石层和地面层移动观测、矿区地形图的制定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GPS、RTK、网络RTK技术作为矿山测量的有效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弥补传统测量方式的不足,优化测量流程,对待测区域坐标进行实时测量记录,并自动保存测量结果,相互协调和合作,提高矿山测量的速度性和准确性。
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GPS、RTK、网络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一、GPS测量系统结构体系(一)结构框架基于GPS、RTK、网络RTK技术的GPS测量系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GPS接收设备,借助最先进的GPS接收机,可以对矿山观测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其计算结果具有极强的准确性;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数据译码、解码,以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包括无线电发射台和用户站接收机构所组成,结合用户站和基准站的距离和周边环境,选择适当的频率与功率,保证数据传输质量;三是软件系统,以固定软件作为基础平台,测量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静态模式、动态模式以及实时监控模式,并整合计算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和评测,进而保证矿山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运行原理在测量系统实际运行中,将基准点与基准站作为基础支撑平台,在基准站上布设高精度控制点,对矿区测量坐标进行连续性观测,同时基准站上安置GPS接收机,一次性接收GPS卫星信号,在定位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无线传输设备核心基准站中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而在网络中显示三维坐标,保证矿山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探析网络RTK技术在土方测量中的应用
探析网络 RTK技术在土方测量中的应用摘要:网络RTK技术具备有不需要架设参考站、初始化更迅捷、作业效率更高、测放范围更广、误差更小更可靠、可更好开展实时观测等有点,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较,网络RTK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土方工程测量有着明显的优势。
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RTK测量技术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网络RTK在土方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普及网络RTK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RTK 土方测量应用1网络TTK基本理论随着科技发展,目前网络RTK的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一般覆盖的范围由多个基准站进行均匀的布设,形成一个较大区域覆盖式的 GPS 网络。
可以通过基准站所播放的数据实现减弱或消除各站间产生的误差,保证真正实现流动站的数据具有实时和准确性,网络RTK组成包括基准站网、数据通讯链路和数据处理中心这几部分过程,它们的类型有如下这几种,第一,虚拟参考站 VRS 技术,本技术原理为当数据中心接收到流动站发出的坐标参数后,直接把流动坐标对应位置建立成一个虚拟的参考站。
再而结合虚拟参考站处各个方面的误差进行分析处理,来获得VRS 虚拟观测数据,通过处理中心把这些改正后的信息发送至流动站,就能够能够在非常短距离差分定位的测量效果,其模拟形式如下图1所示;第二图1区域改正数广播 FKP 技术,本技术的运行原理为将测量范围内的所有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化的处理。
并且以测量区域上方位置的非差分误差值进行统一化和建立模型,以及吧整个离散的观测值汇总到在整个测量区域中。
最后将全部参数值统一播放给测量区域范围内的各个流动站的用户,为各个用户获取真实的流动站坐标数值;第三,改进 FKP主辅站MAC技术,本技术是当前唯一面向网络RTK拆分改正数的公开标准,以前有徕卡企业为用户专门提高这种类格式的主辅站iMax。
但是 MAC 所播发的改正信息并没拥有全部专业技术知识产权,故难免不存在一些问题,如所需计算的资源多、数据量大等。
网络RTK(Network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 摘
要1 介 绍网络R T K 技术和该 技术在控 制测量、地形 测量、施 工
1 前 言
RTK ( R e a l Ti me Ki n e ma t i c)技术是全球卫 星导航定
定位 系 统 ( G N S S)、计算 机 、数 据 通信 和 互 联 网络 等技 术 ,在一个 城市 、一 个地 区或 一个 国家 范围 内建立 的长年连
续运 行 的若干个 固定 G NS S 参考站 组成 的网络系 统 ,它 由基
2 0 1 3 0 4— 11 5
理论 ・ 科技 I I I /T H E O R I E S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 / 编辑一 刘红梅 设计 一 姜瑶
仅可 以给不 同行业用户 提供 各类精密 定位 、快 速和
准 站 、数 据处理 中心 、数据通信 链路 ( 专用通 讯网 或I n t e r n e t )和用户 部分组 成 ,各 个基准 站 点与数 据处 理 中心 问有 网络连接 ,数据处 理 中心从 基准站 采集 数据 ,利 用基 准站 网软 件进行 处理 ,然 后 向测 绘用 户提供 高精度 、连续 的时 间和 空 间基准 。网络 R TK ( Ne t wo r k R TK)技术是 通过这 些基准站 点 组成 卫星 定位观测 值 的网络解算 ,获取覆 盖该地 区 和 该 时 间段 的R TK改正 参 数 ,用于 该 区域 内RTK 测量 用户 进 行实 时RTK改正 的 定位 方式 。基准 站 网将观测 到 的数 据通过数 据通信 链实 时传送给 数据 处理 中心 ,数 据处理 中心首先 对各基 准站传 输过来 的数 据进行预 处理和 质量分 析 ,将 整个基准 站 网数
网络测量技术
网络测量技术介绍网络测量技术是指通过监测和分析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网络延迟、丢包率等指标来评估和优化网络性能的一种技术。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网络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网络测量的意义网络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的性能表现和瓶颈所在,以确定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网络测量技术,我们可以评估网络中各个环节的情况,从而进行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网络测量的方法网络测量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和工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测量方法:1.延迟测量:延迟是指数据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传输时间,延迟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中的时延情况,从而评估网络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
1.延迟测量:延迟是指数据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传输时间,延迟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中的时延情况,从而评估网络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
1.延迟测量:延迟是指数据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传输时间,延迟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中的时延情况,从而评估网络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
2.带宽测量:带宽是指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带宽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的传输能力和瓶颈所在,从而进行网络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2.带宽测量:带宽是指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带宽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的传输能力和瓶颈所在,从而进行网络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2.带宽测量:带宽是指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带宽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的传输能力和瓶颈所在,从而进行网络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3.丢包率测量:丢包率是指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丢包情况,以及网络中的拥塞问题。
3.丢包率测量:丢包率是指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丢包情况,以及网络中的拥塞问题。
3.丢包率测量:丢包率是指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丢包情况,以及网络中的拥塞问题。
GNSS网络精密测量技术的步骤和要点
GNSS网络精密测量技术的步骤和要点导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定位和导航系统,可为我们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GNSS网络精密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GNSS技术进行高精度测量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工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GNSS网络精密测量技术的步骤和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卫星系统在进行GNSS网络精密测量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用于测量任务的GNSS接收器。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接收器,包括单频、双频和多频接收器。
另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卫星系统,如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的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等。
不同的卫星系统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定位精度,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系统。
二、进行基线测量基线测量是GNSS网络精密测量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基线测量之前,需要确定参考站和测量站的位置。
参考站是一个已知坐标的固定站点,用于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测量站是需要进行测量的移动站点。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同时观测参考站和测量站的信号,并通过差分处理得到精确的坐标数据。
这可以通过无线电链路或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差分处理。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完成基线测量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如RTKLIB、TEQC等。
首先,将原始数据导入到软件中,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如去除多路径干扰、钟差校正等。
然后,使用差分定位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测量点的坐标数据。
最后,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如果需要更高的精度,可以使用更精确的处理方法,如PPP(精密点位置)方法。
四、误差源分析和控制在进行GNSS网络精密测量时,需要考虑各种误差源,如大气延迟、多路径干扰、钟差、卫星几何等。
这些误差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并降低测量的精度。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小误差。
例如,可以使用多频接收器来减小大气延迟误差,使用抗多径干扰技术来减小多路径干扰误差,使用高精度钟来减小钟差误差,使用多卫星观测数据来减小卫星几何误差等。
网络测量的优势和注意事项(六)
网络测量的优势和注意事项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测量成为了信息交流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网络测量,我们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借此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然而,在进行网络测量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优势:数据收集的便利性网络测量的主要优势之一是数据收集的便利性。
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如网络爬虫、调查问卷和传感器,我们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数据。
相比传统的调查方法,网络测量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大大增加样本的规模,提高了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精度。
实时性和即时反馈网络测量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够获取实时数据和即时反馈。
例如,通过监测社交媒体上的实时讨论和观点,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他们产品的看法,从而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善。
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测量了解公众对政策的反应,从而更好地采取措施来满足民众的需求。
大数据分析的机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
网络测量提供了大数据分析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和科学现象。
通过网络测量,我们可以分析浏览历史、搜索行为、购物偏好等,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支持。
2. 注意事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网络测量时,样本的代表性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网络用户的多样性和偏差,仅仅通过网络测量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偏见。
为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我们需要使用层级抽样和重采样等方法来优化样本选择,以减少抽样误差。
数据质量控制网络测量的另一个注意事项是数据质量控制。
由于网络上存在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和误导性信息,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过滤和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审核、文本挖掘和数据验证等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隐私和伦理问题在进行网络测量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隐私和伦理问题。
收集和分析个人数据时,我们需要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尊重被测量者的隐私权。
在设计实验和访问网络数据时,我们应诚实透明地向被测量者说明目的和方法,并尽可能保护他们的隐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
(#""(#)
摘要:网络测量对网络研究与发展十分重要 ) 分析了网络测量的常用方法, 论述了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 和研究现状 ) 同时还指出了端到端时延模型、 “噪声” 分组过滤、 测试点最优选择、 业务模型分析和时钟偏 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和研 移影响的消除等网络测量的关键技术 ) 最后说明网络测量在研究网络行为学、 究网络的新方法、 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 关键词:网络测量; 主动测量; 被动测量; 网络行为学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0#%$"&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 作者简介: 朱畅华 (#’(%$) , 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 )
万方数据
NG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OP 卷
发送 !"# 分组, 而在另一端接收该分组, 可以测量端到端的延时、 丢包率 $ 如后面将要讲述的 %&#’, (%’%, , , 等采用了主动测量 被动测量是在网络的某处布置数据采集器, 收集流过该处 ()*(+ *’# ,-./012. ,34550. $ 的网络业务流, 进行分析、 提取业务特征, 获得性能数据 $ 如 ()*(+ #’*, 62.78+009 等 $ 按测量点的分布可分为: 单点测量、 多点测量 $ 大部分的网络测量都采用分布式多点测量 $ 如: (%’%, +%#&, ()*(+ *’#, #’*, ,34550., %&#’ 等都是分布式多点测量 $ 单点测量在非合作的情形下能发挥巨大的作 用, 如美国朗讯科技公司 :088 实验室的单点测量项目— — — %;50.;05 ’7<<4;= $ 按与被测网络的关系可分为: 合作测量、 非合作测量 $ 合作测量对网络运营者来说, 能够掌握网络的运行 状况、 找出瓶颈、 业务分布情况等, 以便有效地管理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 非合作测量是指被测网络不乐 意被别人测量, 测量目的是窥探对方网络的情况, 这在军事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网络测量可用的协议有: 可利用公开发布的工具软件, 如 #4;=, ,(’#, +>’(, 6’%#, %6’# 等, ?@<A-B<, (如路由表信息, ?08;05, 9<4;=, ?.7@0.2-50., )4C<@7< 等 $ 路由器 64D@2 路由器中的 (05982E 模块可以采集网络业务 流) 、 网管软件的统计数据也会给网络测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根据实际需要往往要编制各种测量工具 $ 架
第R期
朱畅华等: 网络测量及其关键技术
WXP
[3] 开发了网络分析基础结构 !"# (!$%&’() "*+,-./. #*0(+.%(12%1($) , 目的是建立一个测量体系结构, 通过原始数 据的收集和发布, 分析测量结果, 并进行可视化, 为 456 (4/78 5$(0’(9+*2$ 6’**$2%/’*, 如 :;!< 和 "=/,$*$ 网络)
8
网络测量
网络测量是指遵照一定的方法和技术, 利用软件和硬件工具来测试或验证表征网络性能的指标的一系
列活动的总和, 可以借鉴物理学中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 网络测量包含以下 % 个要素 ) !测量对象: 被测量的节 点或链路, 测量节点、 链路或网络的什么特征, 如链路的时延、 带宽、 丢包率, 路由器的路由效率、 时延、 丢包 吞吐率、 系统容量、 最大稳定链接数等; 包括测量点的选取、 测量时 率, P8; 服务器的应答延迟、 " 测量环境: 间的确定、 测量设备、 通信链路的类型等; 针对某一具体的网络行为指标, 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应满足稳健性— — —被测网络的轻微变化不会使测量方法失效; 可重复性— — —同样的网络条件, 多次 测量结果应一致; 准确性— — —测量结果应能反映网络的真实情况 ) ! "! 网络测量的种类和常用指标 网络测量的方法有两种: 主动测量、 被动测量 ) 主动测量是将探测分组注入网络进行测量, 如通过在一端
[G]
目前, ( %# #0.92.B7;@0 ’05.4@) 工作组已定义了一些 %;50.;05 度量的指标, 并指出了度量的框 %&?F 的 %##’ 单向时延 ( >;0HI71H"0871) 和往返时间 ( .2-;AH5.4< 54B0, 简称 +??) ; 丢包率 ( #7@305 $ 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在取得辉煌成功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用户需要短的传输 =528?582 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等待时间, 电子商务应用需要良好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设备制造商需要提 =AO 需要加强对 =528?582 的管理, 高网络设备的性能, 科研人员需要验证新算法、 新协议的有效性等等, 这使得系统地研究网络测量这一研究 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基础性课题成为必然而迫切的需求 )
!"#$%&’ (")*+&"(",# ),- .#* ’"/ #"01,%2%3."*
!"# $%&’()%*& , +,- $%&’()./’( , 0- 1/&’)23’( , 1-4 5/
(+1234516 789 :1;) 4< =528>?128@ A8?B3C8D +824E?FD,G3@315 H53B) ,G3I15 (#""(#,JK351) 45*#&)0#: +82E4?F L81DM?8L852 N619D 15 3LN4?2152 ?468 35 ?8D81?CK 45 15@ @8B864NL852 4< 582E4?F) =5 2K3D N1N8?, 2K8 @82136D 4< 582E4?F L81DM?8L852 1?8 @3DCMDD8@, EK3CK 35C6M@8 L82K4@D, =5<?1D2?MC2M?8 15@ D8B8?16 F89 ,CK43C8 4< L8DM?35> N4352D, 28CK5464>38D,DMCK 1D L4@8635> 4< 85@$24$85@ @8619,<3628?35> 4M2 4<“ N1CF82 543D8 ” L4@8635> 4< 2?1<<3C 15@ ?8L4B16 4< C64CF DF8E) *K8 1NN63C12345D 4< 582E4?F L81DM?8L852 45 582E4?F ;8K1B34?, L151>8L852,D8CM?329,4N8?12345 15@ ?8D81?CK 1?8 N?8D8528@) 6"/ 7%&-*: 582E4?F L81DM?8L852; 1C23B8 L81DM?8L852; N1DD3B8 L81DM?8L852; 582E4?F ;8K1B34?
!""! 年 #! 月 第 版) !"#$%&’ "( )*+*&% #%*,-$.*/0
Q8C) !""! R46 ) !’ +4) &
网络测量及其关键技术
朱 畅 华, 裴 昌 幸, 李 建 东, 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 可连接性 ( 62;;0@54/451) , 吞吐率 ( 5J.2-=J<-5) ; 瞬时分组延时差; 大批传输容量 ( :-83 ?.7;D90. 67<7@451) ; 带 )2DD) 宽利用率 ( C7;AE4A5J 7/7487C48451) ; 瓶颈带宽估计 ( C25580;0@3 C7;AE4A5J 0D54B7542;) ; 周期流 ( <0.42A4@ D5.07BD) 网络 性能 $ 其中, 最基本的 K 大指标为时延、 丢包率和带宽 $ ! "# 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 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从层次上说, 是一个数据工程 $ 从高层到低层依次为数据表示、 数据分析、 数据管 理、 数据采集 $ 包括主动测量采集、 被动测量采集 $ 利用主动测量易于控制的优点, 合 !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关键, 理地设置测量分组; 同时也利用被动测量不影响系统性能的优点, 适当选择测量探针的位置 (包括考虑通过 测试点的业务) 一是数据采集时, 尽量照顾到各种性能指标; 二是提供一 $ 数据采集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个向第二层统一的访问接口; 三是数据采集的粒度要满足所测指标的需求, 尽量减轻网络的开销; 四是采样 间隔的选择, 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需要合适的数据存贮方法、 维护、 检索策略 $ 为便于 " 数据管理 由于测量得到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 分析, 还需要将数据格式化 $ 考虑到数据共享, 一般运用数据库技术, 同时考虑到灵活性, 也采用文件存贮方 式 $ 在数据存贮以前, 作必要的预处理, 以压缩存贮量 $ 分析其包含的因素, 如算法、 误差来源、 测量 #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需要研究如何定义每个行为指标, 单位等, 还要考虑测量环境、 测量方法、 测量工具的影响 $ 将所有这些影响因素量化描述, 即对应一个指标 $ 由 基本的性能指标能组合出新的指标, 还可定义反映网络整体性能的综合指标 $ 在测量得到原始数据后, 首先对某一指标的大量样本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得出均值、 方差等基 本统计量; 其次由一些数学模型 (如时间序列预测、 回归分析、 判断预测、 小波分析等) 作出性能趋势预测; 进 而采用数据挖掘 ("757 ’4;4;=) 技术进行关联分析, 得出网络本质的行为规律 $ 经过这些步骤, 通过归纳、 综 合、 分析、 演绎对每一个指标给出合理的定义和分析算法 $ 发挥艺术想像力, 可借鉴网管软件采用的方法, $ 数据表示 数据表示即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测量结果, 也可征求网管人员和用户的意见 $ 采用图形用户界面 L!%, 以直方图、 二维、 三维坐标曲线, 扇形图, 报表等形 式$ 对网络测量体系结构的研究可以借鉴权威的国际组织, 如 %,>, %?!H?, %&?F, %&&&, (’F, +*6& 等及著名 网络测量团体的研究成果 $ 主动测量中收发端点、 被动测量中数据收集探针的配置, 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 合理的配置对测量的效率、 测量的广度和深度影响较大 $ ! "$ 研究现状 国外对网 络 测 量 已 经 和 正 在 进 行 着 大 量 的 研 究 $ 美 国 应 用 网 络 研 究 国 家 实 验 室 ()*(+ ( (7542;78 万方数据 ) 的测量和运营分析小组 ( )7C2.752.1 29 *<<840A (05E2.3 +0D07.@J ’>*? ’07D-.0B0;5 7;A ><0.7542; *;781D4D ?0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