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分工理论14579

合集下载

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国际分工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和合作关系,以及这种分工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等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他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和贸易。

比较优势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其相对机会成本比其他国家低,这就意味着该国在生产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的比较优势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合作。

其次,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各国应该依据各自的绝对优势来进行生产和贸易。

绝对优势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其生产效率比其他国家高,这就意味着该国在生产该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合作。

最后,相对优势理论是在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依据各自的相对优势来进行生产和贸易。

相对优势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其相对机会成本比其他国家低,这就意味着该国在生产该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

相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的相对优势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合作。

综上所述,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

这些理论都强调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依据各自的优势来进行生产和贸易,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合作。

国际分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也为国际贸易和全球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
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即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各国劳动强度的变化会改变世界劳动强度,从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变化。劳动强度与国际价值量成正比关系:劳动强度越大,意味着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多,因而价值量也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越小,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少,因而价值量也越小。
贸易参与国的贸易量
*
俄林论证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逻辑思路
国际贸易 商品价格差异 商品生产成本差异 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 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异 所以生产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
贸易的有利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量
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70人一年可生产2.12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都比分工前提高了。
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为1:1。英国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为1.1单位,比分工前均0.1单位;葡萄牙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是1.1和1.025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位和0.025单位.
贸易利益的表现:
提高了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90人一年可生产2.37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都比分工前提高了。
提高了贸易双方的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 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为1:1。英国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为1.1单位,比分工前均0.1单位;葡萄牙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是1.1和1.275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位和0.275单位.

国际贸易学--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学--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斯密思想简单解释
8
二、绝对成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主要内容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熟练程度、有利于发明
创造) ,增加社会财富。(为什么进行分工)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 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 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本之间 的绝对差别。 (依何标准进行分工)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 生产条件。绝对优势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可获 性优势。有利的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或后天 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都可以使一个国家 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该产品的生 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导致绝对成本差异的 9 原因)
●在两国情形下,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
产上更有效率或生产成本更低时,称之为有绝对优势; 相反,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 较低或生产成本较高时,被称为有绝对劣势。斯密认 为,一国之所以进口另一国的商品,是因为:该国在 该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而贸易国在同种商 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一国之所以向他国出口商品, 是因为:该国在该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 贸易国在同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贸易发 生的基础) ●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绝对成本低或者具有绝对优 势的商品,然后相互交换,互利贸易就产生了。贸易 模式是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 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模式)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呢绒 (1单位/年) 英 国 葡萄牙 100人 90人 酒 (1单位/年) 120人 80人
按照绝对成本理论,英国生产呢绒与酒的成本都比葡 萄牙高,葡萄牙两种产品的成本都比英国低,英国没有什 么东西可以卖给葡萄牙,葡萄牙也不必向英国购买。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 成本差异,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只 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 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上 述情况下,两国仍可以进行分工与贸易,并从中获得好处。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在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绝对优势理论,来说明各国进行生产分工,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在其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1776)1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例子:律师与打字员)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

这种交换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绝对成本差异(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1这本专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翻译家严复的《原富》。

分工前: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同量的呢绒,英国的生产成本比葡萄牙低,处于绝对优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

分工后:英国(220/100=2.2)葡萄牙(190/80=2.37)交换后:英国(除了保持1个单位的呢绒和1个单位的酒,还多了0.1个单位的呢绒),葡萄牙(除了保持1个单位的呢绒和1个单位的酒,还多了0.37个单位的酒)二、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于1817年提出的。

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A国
PA 价格高
进口
B国

PB
← 价格低+运输费用
出口
2)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
原因,但是并非有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就会 发生国际贸易,还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
案例:比较优势陷阱
从中国贸易的商品构成、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等多方面看, 中国贸易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而这些特色意味着中国不仅算不上一个贸易强国,而且还有 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潜在风险。
发展中国家片面崇拜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中过于偏重 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依旧能获得些许利益,但在长期中却 会面临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落后于人的“比较优势陷阱”。
1、充分论证了自由贸易所带来的三大好处。
互通有无
增加福利
互惠互利
2、证明了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
3、将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 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缺陷:
1.错误的认为交换会引起社会分工,而交换又是人 类的本性所决定的。
1.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 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 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论证他的比较成本说,把多变的经济情 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了动态分析。 (比较优势陷阱)
3.比较成本说只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 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4. 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的,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 家之间流动。
5. 规模报酬和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 6. 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 7. 无运输成本。 8. 贸易是按照货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 9. 劳动生产率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酒 毛呢
英国 1.2 0.83 葡萄牙 0.89 1.125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成本
英国
1
120
1
100
葡萄牙
1
80
1
90
比较优势示例 国际分工前 如果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两国似乎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现在,让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来确定两国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的商品。
酒 毛呢
英国 0.83 1.2 葡萄牙 1.125 0.89
国际分工前 示例: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人/年)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人/年)
英国
1
120
1
70
葡萄牙
1
80
1
110
英国 1/120=0.008
英国 1/70=0.014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 :前一页表
葡萄牙 1/80=0.0125
葡萄牙 1/110=0.009
第一步: 计算绝对优势
按照判断绝对优势的方法,我们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 :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Qj/L) 酒(人均产量 ) 毛呢(人均产量)
分工后贸易利益
贸易利益
酒 毛呢
贸易利益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工后两种产品的总产量都增加了,这显然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提高了消费水平。假定英国用1单位毛呢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英国酒和毛呢的消费量分别为1单位和1.714单位,葡萄牙酒和毛呢的消费量分别为1.375单位和1单位,都比分工前增加了。 节约了社会劳动。
贸易交换比例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总结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制约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到了世界市场上才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不是一国之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要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就可以稳定的地获得大大高于国内市场的超额利润。

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实现也不同于国内商品。

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绝对成本理论:由亚当·斯密在1776念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

绝对成本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和国际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

他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分工。

用生产成本来判断一国的某种商品是否便宜。

每一国都有其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因而产生这些产品的成本会绝对地低于他国。

其中绝对成本优势,一方面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

总之,按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发挥生产中的绝对优势而获得利益。

生产成本绝对差别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

进步性:绝对成本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证论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局限性: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证论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比较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以“比较成本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

积极性: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原理是“两优则其重,两劣取其轻”。

科学性:1.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的劣势的国家也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是指国际贸易的商品生产地点分布及其贸易的区位关系的理论。

其基础是对商品的差异化生产和国家间的劳动分工及技术发展的分析,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经济学原理。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不同国家基于成本比较优势能够进行专业化的贸易,从而双方都可以获得收益。

之后的理论家们一直在完善和发展这个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面临的各种挑战,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也正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新的挑战和趋势等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述评。

1. 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是基于成本比较优势的,即不同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各自擅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斯密认为,这种贸易的结果是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变得更加公平,同时还可以提高贸易效率,减少贸易壁垒的出现。

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李嘉图在斯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他认为不同国家不仅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在其他产品上也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所以,这种经济体系下应该发生的贸易是,擅长生产某种产品的国家出口该产品,进口其他国家擅长生产的产品。

这种模式下,有劳动分工,劳动效率提高,从而实现经济上的互利互惠。

3. 赫克舍尔-奥林斯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赫克舍尔-奥林斯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具有乃至性质,包括可塑性、调整性和变化。

根据这种理论,新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国内生产,而将新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可能会导致贸易逆差,最终使产品的生产地点发生转移。

他认为,随着产品的成日期限接近,生产地点将会回到原本的生产国,因为此时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较低。

4.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的地点取决于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因素。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波动在于出口岛,这些出口国受益于国外的上游企业,而不仅是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的。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异
产品
A国
B国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布匹(码/劳动小时))
4
5
绝对优势说明(假定AB两国各有2劳动小时)
产品
A国
B国
世界总量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分工前生产
7
布匹(码/劳动小时))
大卫·李嘉图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一个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只要其各种产品劳动成本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
§3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3.2 比较成本理论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国际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3.2
1776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1817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1817—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 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4
5
9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12
分工后 产出
12 (+5)
布匹(码/
小麦
6
6
交换后两国消费
12
布匹
5
5
10
小麦
+5
交换后两国的到的好处
12
布匹
+1
10
1
2
3
4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理论第三篇国际贸易分⼯理论第⼀章古典贸易理论——⽐较成本理论⼀、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主张⾃由放任(⼆)主张分⼯(三)主张国际分⼯1.国际分⼯的基础是各国商品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原因:先天的⾃然禀赋;后天的有利的⽣产条件2.例⼦(1)分⼯前的产量各为1单位如何分⼯?(2)分⼯后的产量(1)1:1交换后的数量⼆、⽐较成本论⼤卫李嘉图(⼀)适⽤的分⼯条件(⼆)分⼯原则——两优取重,两劣择轻两⼥⼠的例⼦(三)李嘉图的例⼦1.分⼯前的产量各为1单位如何分⼯?(2)分⼯后的产量增加了(2)1:1交换后的数量。

按⽐较成本的原理进⾏⽣产的国际分⼯,能提⾼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提⾼各⾃国内的消费⽔平,节约社会劳动。

该理论主张⾃由贸易,主张国际分⼯。

(四)⽐较成本论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五)该理论的缺陷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不完善之处劳动不是唯⼀的⽣产要素,也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有同样固定的⽐例;劳动不是同质的;劳动和资本可以在不同⽣产类型之间替代。

后发展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2.假设较多(1)两国两商品;(2)劳动价值论;(3)成本不变;(4)没有运输费⽤;(5)⽣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则完全不能流动;(6)⽣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7)收⼊分配没有变化;(8)物物交换;(9)完全国际分⼯;(10)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种静态分析。

3.忽视了国际分⼯中⽣产关系的作⽤第⼆章新古典贸易理论——⽣产要素禀赋理论及其验证和解释⼀、要素禀赋论资源赋予论产⽣⽐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理论基础以⼀般均衡论为基础。

货物的供应最终依赖于(1)⽣产要素的供给;(2)⽣产的物资条件(⽣产函数)—所投⼊的⽣产要素的⽐例关系。

⽣产要素的价格也是由供需相互决定的。

《国际贸易学》课件03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学》课件03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的利与弊
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分工可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充分利用资 源和专业知识,提高生产效率。
资源分配
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资源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分配, 满足各个国家的需求动力 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贸易不平衡
国际贸易分工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增加一些国家 的依赖性并导致经济不稳定。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1
经济整合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为经济整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如自由贸易区和经济联盟。
2
全球价值链
国际贸易分工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和互联互通。
3
战略申请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也被应用于国家间的战略规划和市场竞争,以实现长期发展和 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研究了全球贸易中的合作与专业化,为经济增长和福利提 供基础。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概念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探讨了国家之间在生产、经济和资源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互利共赢。
国际贸易分工的原则和模式
国际贸易分工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和相对比较优势原则,包括商品交换、劳动 分工以及资源配置。
绝对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其绝对成本最低的商品,以提高经 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相对比较优势理论
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某国在所有商品上都有绝对比较劣势,仍可通过选择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来参与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的要素与影响因素
比较优势的要素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技术和资本,而国家的特殊条件和 政策环境也会影响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 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用以 解释贸易利得、贸易模式和贸易 条件等问题。同时,它也是制定 贸易政策和贸易战略的重要依据 之一。
绝对优势
01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 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高的生 产效率,即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生 产更多的产品。绝对优势的概念最早 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 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这 些条件使得某些国家在生产某些产品 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总结词
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重 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生产过 程被分割成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 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国 际贸易分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技术进步 也加速了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国际贸易分工需要适 应这种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国际贸易 分工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来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和优化。
国际生产分工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生产分工,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 率。例如,发达国家负责研发和设计,发展中国家负责制造和组装。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 技术进步。
美国的服务业贸易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总结词
美国在全球服务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其强大 的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全球 价值链中的服务业贸易国之一,其在金融服务 、商务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 占据了核心地位,同时也成为其他国家服务业出口的 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美国还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服务业投资和扩张,进一步巩固了 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 、 科学性: a俄林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比较成 本差异,理论上有所创新; b将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 c生产要素禀赋论仍属比较成本范畴 局限性: a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 b该理论没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c没考虑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两大分支: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1、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2、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
价值 劳动生 产率低 亏 国际价值 盈 劳动生 产率高 甲 乙 国别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4、李嘉图理论的局限性 、 1)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2)静态的观点 3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 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1)假设 (2)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a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b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第四节 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 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一国进 口 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 产业间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一国既 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3 产业内贸易与公司优势
公司的特定优势主要有两类: 知识资产优势 规模节约优势 总结: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 产品差别 规模经济 消费者偏好差别 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 消费层次结构
二、公司内贸易理论 公司内贸易理论 (一)、公司内贸易的定义: 公司内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公司内贸易与一般意义上国际贸易的区别: ①公司内贸易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 ②进行交易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 ③交换的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制订的转移价格 ④从其交易内容看,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 有特殊意义的中间产品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9时23 分1秒 上午9时 23分09 :23:012 1.6.28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1.5.265.26.202108:3008:30:57May-2108:30
国际分工前
英国和葡萄牙一年生产2单位呢绒和2单 位酒。
国际分工后
英国生产2.2单位呢绒(100+120)/100 葡萄牙生产2.375单位的酒(110+80)/80 显然,参与国际分工后,两国的总福利
增加了,这是分工带来资源配置效率提 高的结果。
利益分配
假定英国将一半的呢绒与葡萄牙的酒交 换,交换比例为1:1,则:
–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 首先,决定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不是一国的之内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其次,国际价值决定的特征使得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能 获得利益
比较成本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阶段
– 古典阶段 – 新古典阶段 – 理论新发展阶段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2021年5月26 日星期三
绝对成本理论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国际贸易分 工理论的创始者,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绝对成本理论。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国际分工,简单来说,就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早期,各国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生产方式相对简单,分工也不明显。

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国逐渐发现,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换取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种优势可以是自然资源方面的,比如某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在矿产开采和相关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天然的优势;也可以是技术和劳动力方面的,像一些国家在高科技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就能在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上占据领先地位;还可能是资本方面的,资金充裕的国家能够大规模地投入生产,实现规模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其中,比较经典的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交换其他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其他国家都高,那么它就应该集中力量生产这种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生产某种产品上相对其他国家的劣势较小,那么它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按照这个理论,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和贸易。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从资源禀赋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该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比如有的国家劳动力丰富,有的国家资本丰富,有的国家土地资源丰富。

因此,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给各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二、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
1、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是根据货样进行大 (1)商品交易所(Exchange)。是根据货样进行大 )商品交易所( )。 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买卖 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 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 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 成交是在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 样进行交易 。成交是在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交易所买卖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主要有: 在交易所买卖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主要有:有 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食品和油料等。 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食品和油料等。 )。国际商品拍卖是指 (2)国际商品拍卖(Auction)。国际商品拍卖是指 )国际商品拍卖( )。 经过专门组织的、 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的地点定期举行的现货市 进入拍卖市场交易的商品大多具有不易标准化、 场。进入拍卖市场交易的商品大多具有不易标准化、
发展阶段:产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发展阶段: 最终确立。 最终确立。世界各国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的 国际分工体系;世界各国的产品都被纳入世 国际分工体系; 界商品流转范围; 界商品流转范围;有了为世界市场服务的现 代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如海洋轮船、铁路、 代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如海洋轮船、铁路、 电报、电话等)。可见, )。可见 电报、电话等)。可见,正是在机器大工业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的建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才形成了真正意 义上的世界市场。 义上的世界市场。 正式确立阶段: 正式确立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 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 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 通过商品交换、资本输出, 通过商品交换、资本输出,借助于更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