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的防御性坦克就是它:瑞典Strv103主战坦克
全球主战坦克大盘点——2015年的《世界坦克地图》
![全球主战坦克大盘点——2015年的《世界坦克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bbbdb40fe009581b6ad9ebe5.png)
全球主战坦克大盘点——2015年的《世界坦克地图》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9期季伏枥【编者按】本文编译自日刊《PANZER》杂志2015年第1期,其内容和数据不代表本杂志社的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参考。
由于世界上装备坦克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原文的“地图”过于复杂,故原图上标注的仅装备几十辆或一二百辆坦克的“坦克小国”不再译出,其地理位置不难辨析,敬请谅解。
还要说明的是,原文各图中所列数据有的有微小差异,本刊不再做考证,谨此说明。
30年间世界主战坦克装备数量的变迁日刊《PANZER》(坦克或战车)杂志社,有关注世界各国坦克装备数量的传统,几十年来先后4次专文加以报道。
第一次是1980年第1期,第2次是1988年第1期,第3次是2006年第5期,这一次是2015年第1期。
所不同的是,前三次统计中,除了主战坦克之外,还包括轻型坦克和水陆坦克等,而这一次的统计数据中仅包括主战坦克。
毫无疑问,主战坦克是为大规模战争准备的重型陆战兵器。
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各国军队装备的主战坦克的数量也在相应地减少。
截止到2013年底,世界上115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65 248辆主战坦克。
尽管这一数字精确到个位数,但是,这一数字实际上是动态的,有的国家还在生产主战坦克,更多的是许多国家军队装备的主战坦克因故障报废或性能落后而主动退役,总体数量在减少,大体有65 000辆。
2006年的统计数字是,各国装备主战坦克(含轻型坦克等)为108 600辆,大约10年间主战坦克的数量减少了40%,每年约淘汰4 000辆主战坦克。
再往上说,1986年时,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数量高达157 400辆,为现装备的主战坦克数量的2.5倍!依车型现役主战坦克的装备数量依车型来划分,现役主战坦克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是T-72主战坦克,总数达10 016辆,是当今世界上装备数量超过10 000辆的唯一一种主战坦克,装备国家的数量达35个。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4de36df5335a8102d2206b.png)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设计思想 英国:受“步兵”和“骑兵”传统概念的影 响,提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设 计思想。
法国: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侧重重 型坦克的研制。
德国:独立作战的兵种。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I战时期
英 “邱吉尔” 步兵坦克,“克伦威尔” 巡洋坦克
美
德 俄 日
M3“格兰特”/“李” 中型坦克, M4“谢尔曼” 中型坦克
I战时期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 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 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 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 度6~13km/h,最大行程35~6 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90年代~现在 坦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2. 操纵自动化; 3. 综合电子信息一体化; 4. 防御主动化及隐身化。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轮式装甲车
• 产生 1902年~1903年,法国的“沙隆”和奥 地利的“戴姆勒”装甲汽车问世,标志着轮 式装甲车辆开始成为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 一。
俄
KC轻型步兵坦克(基于FT17), Б Т -7快速坦克(基于T3,轮-履互换), T-26轻型坦克,T-28中型坦克(多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
Pzkpfw2D最先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
“T3”克里斯蒂中型坦 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坦克特点 • 坦克专用汽油机/高速柴油机,二级行星转 向机和双差速器转向机构出现,采用弹性 悬挂技术; • 火力以机枪为主,火炮口径37~45mm;或 75~76mm短身管榴弹炮; • 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板,按各部位命中 概率合理布置装甲厚度,提高抗弹能力; • 轻型、超轻型坦克盛行。
COCO资料
![COCO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5d1169a98271fe910ef95c.png)
一、填空题1、今年初夏,广州空军出动多数量、大批次战机,首次奔赴南海纵深空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某加油机团出动加油机,为在南海巡逻的歼击机进行加油。
加油时歼击机相对加油机是 的,相对地面是 的。
2、2月18日,在温哥华冬奥会女子冰壶比赛中,中国队以9比5的比分战胜日本队。
这是中国队选手柳荫(后左)和王冰玉(后右)在比赛中观看对手的投壶线路。
投出去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壶具有 。
3、2010年2月,在温哥华冬奥会中,中国队首次参加冬奥会冰壶赛。
冰壶由花岗岩凿磨制成,底面积约为0.018米2,重约187牛。
比赛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冰道上滑行,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冰壶可以走得更顺滑。
(1)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 。
(2)用冰刷“扫刷”冰道的目的是为了减小 。
(3)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约为 帕。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 在2010温哥华冬奥会女子冰壶比赛中,我国队员王冰玉、柳荫、岳清爽、周妍、刘金莉努力拼搏,夺得季军。
冰壶由花岗岩凿磨制成,底面积约为0.018米2,重约187牛。
比赛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冰道上滑行,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冰壶可以走得更顺滑。
(1)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 。
(2)用冰刷“扫刷”冰道的目的是为了减小 。
(3)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约为 帕。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右图展示的是小明五一期间在华山攀登云梯上学的情景,在攀登上升过程中,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同学是 的;他的重力势能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小华同学五一期间和妈妈一起去上海旅游并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过山车,当他乘坐过山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
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
![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https://img.taocdn.com/s3/m/24952be5fab069dc5122011f.png)
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图文来源于:互联网这个评级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最好的作战坦克。
虽然完成列表我们考虑等因素火力,装甲保护,机动的能力,简单的生产方法只对敌人坦克和潜意识影响外观。
1。
的T-34原产国:苏联速度(最大):55公里/小时预订:65毫米主炮:76.2毫米排名的第一名被苏联设备。
T-34是最好的战斗力、机动性和装甲保护。
此外,这种坦克并不是那么难。
机器的外观吸引敌人。
也许最著名的特征T-34放在首位。
2。
M1 Abrams 坦克原产国:美国速度(最大):75公里/小时主炮:120毫米3。
坦克“老虎”原产地:德国速度(最大):37公里/小时甲:100毫米主炮:88毫米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
当时88毫米口径视为无可比拟的力量。
保护坦克也是伟大的。
老虎非常沉重,但足够快,以保持适当的可操作性。
恐吓从这个柜发生即使没有接触它,这足以提到大声对其权力。
但是德国战斗机的生产成本相当一笔数目可观的钱。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原产国:英国速度(Max):6.5公里/小时甲:6 - 12毫米主炮:一双6英寸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二十世纪初首次出现在英国。
看着特点,首先的是极薄的护甲。
12毫米…今天真的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在其时代这个只有坦克装甲车,和一个厘米的盔甲就足够了。
一战很笨拙,没有可操作性。
但胁迫因素是巨大的。
尽管如此,在上个世纪20年的士兵还没见过这样的。
5。
坦克“百夫长”原产国:英国速度(最大):35公里/小时甲:17 - 152毫米主炮:105毫米这个英国的战争机器的力量是难以形容的,但它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甲的质量是令人钦佩的。
英国现有的生产成本很便宜,坦克是快速和大速度。
6。
坦克Pz四世原产地:德国速度(最大):40公里/小时甲:50毫米主炮:75毫米拥有一个良好的机动性,这军事机器袭击敌人的力量和优秀的盔甲。
高技术的基础形式的创建这个槽,所以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德国财政部根本无法承受。
坦克冷知识
![坦克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93ea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9.png)
坦克冷知识一、坦克的起源坦克这一军事装备在20世纪初由英国发明,最初被称为“陆舰”(Landship),其目的是为了在战场上兼顾步兵和装甲车辆的优势,以增强军队的机动性和火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作战效果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成为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坦克的分类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坦克可以分为主战坦克、轻型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等。
其中,主战坦克是最常见的一种,具备较强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执行多种任务。
轻型坦克则主要用于侦察和快速机动,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三、坦克的构造坦克由底盘和车体两部分组成。
底盘是坦克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履带等。
车体则是坦克的战斗部分,包括炮塔、炮管、装甲和乘员舱等。
坦克的装甲通常由多层钢板和爆炸反应装甲组成,以提供良好的防护能力。
四、坦克的火力坦克的主要武器是炮管,可以发射高爆弹、穿甲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
炮管的口径越大,火力威力越强。
同时,一些坦克还配备机枪或自动炮,用于对付步兵和其他轻型目标。
坦克的火控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射击精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获取目标信息。
五、坦克的动力系统坦克通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输到履带上,从而使坦克能够在各种地形上行驶。
现代坦克的动力系统还包括液压传动装置、液力传动装置和电动传动装置等。
一些新型坦克还采用了混合动力系统,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和机动性能。
六、坦克的防护系统为了保护乘员的安全,坦克采用了多层装甲和防爆装置。
装甲的厚度和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提供足够的防护能力。
同时,坦克还配备了烟雾弹发射器、防空警报器和红外线干扰装置等,用于干扰敌方的瞄准和导弹制导系统。
七、坦克的通信系统为了保持战场上的联络,坦克配备了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台和卫星通信系统。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坦克与指挥部和其他坦克的通话和信息传递,以协调作战行动。
八、坦克的战术运用坦克通常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主力装备,用于执行突击、防御和侦察等作战任务。
陆战之王——坦克
![陆战之王——坦克](https://img.taocdn.com/s3/m/3c27bebb700abb68a982fb68.png)
陆战之王——坦克作者:来源:《红领巾(3-6年级)》2010年第02期坦克一种全履带装甲战车,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种自动武器,具有优良的越野机动性、坚固的装甲防护、强火力和强大的突击能力。
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等。
坦克的前世中国早在夏朝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明朝戚继光等人发明的战车更是进一步将火器搬到了运载工具上,初步实现了防护、火力、机动三位一体,是历史上最接近“坦克”的武器,可以说是“坦克”的鼻祖。
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一位叫斯文顿的陆军上校提出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的火力,这也就是最早的坦克设想,斯文顿后来被称为“坦克之父”。
可惜,斯文顿的这个提案没能通过。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看到了这个提案的前途,下令海军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 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
为了保密,该项目的代号被称为“Tank(水柜)”,这个代号也就成了坦克的名字并沿用至今。
1915年,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样车“小游民”在英国福斯特工厂被制造出来,它的外形的确和一个大水柜差不多,不过,“小游民”只是一种试验品,不能在战场上使用。
之后不久,英国研制出真正实用的坦克“大游民”, 正式命名为MKⅠ型坦克。
MKⅠ型坦克在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亮相,给对手造成了巨大打击,取得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坦克今生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坦克的性能要求越来越苛刻。
如何让坦克不被对手发现,是区别于过去坦克最大的改变。
现在的坦克增强了许多防护手段,并且细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
另外,坦克的进攻武器也加强了威力,提高了精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和实现了多样化。
除此以外,现在的坦克也提高了机动性,增加了载弹量,提高了行程。
独具匠心——瑞典坦克发展史(3)
![独具匠心——瑞典坦克发展史(3)](https://img.taocdn.com/s3/m/fa245e81783e0912a2162af6.png)
独具匠心——瑞典坦克发展史(3)作者:子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23期★子迟虽然避身于战祸,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瑞典,还是建立起了自己的坦克工业体系。
不过,随着使用经验的积累,瑞典军方开始意识到,由于本国地形的特殊性,瑞典坦克必须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才能满足部队需求。
瑞典位于地球上最古老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境内森林深邃、岩盘坚硬,冰川形成的湖泊很多。
可以说,像俄罗斯平原和东欧波兰那样适合坦克战的开阔地基本不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冷战中的瑞典坦克开始摆脱了摹仿的影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独具匠心的“S”由于缺少实战经验,也无缘分享战争中的相关成果,当第二次大战结束时,一度领先的瑞典坦克技术又一次落后。
然而,“北方强邻”的威胁却是切实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瑞典军方一边从英国引进“百人队长”主战坦克作为应急,一边着手研制“量身定制”的新一代国产主战坦克。
由于瑞典的军事战略是防御性的,战术也偏向于防御,再加上国情和地形因素的限制,这使最终于1961年出现的Strv.103(简称“S”型主战坦克)成为了战后最具个性的坦克方案之一。
该坦克研制始于1957年,主承包商是博福斯公司,子承包商主要是拉茨维克公司(负责悬挂装置)和沃尔沃公司(负责发动机)等。
研制时充分考虑了瑞典的河流、湖泊较多、北部地区沼泽遍布、长期严寒、冰雪覆盖和国内重型桥梁极少等地理和气候条件,并考虑了二次大战中各国坦克的使用和中弹情况,以及装甲部队的战术使用要求等因素,从而把车高、车重及火力作为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车重不超过37吨,决定放弃旋转式炮塔,研制一种采用固定的105毫米火炮、液气悬挂和自动装填的无炮塔型坦克。
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必须依靠车体转向进行火炮的方位精确瞄准。
为此,在1957/1958年冬季把克鲁巴公司为S坦克研制的变速转向机构进行技术试验,1959年又把改进的变速转向机构与火控伺服装置组合成转向瞄准装置,并安装在M4A3“谢尔曼”中型坦克上进行最后阶段的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证实该装置可能解决固定式火炮坦克的方向射界和瞄准问题。
因地制宜——瑞典坦克的技术特点
![因地制宜——瑞典坦克的技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04408c25c52cc58ad6be5a.png)
因地制宜——瑞典坦克的技术特点作者:Major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期Major恩格斯说过:“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技术决定战术”,它反映了物质决定精神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
人类战争的全部实践也表明,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武器装备之中,为战术的渐变或突变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它是战术发展的最直接、最强大的推动力。
然而,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战术的发展也对武器装备的发展提出了需求,决定着武器装备的性能。
瑞典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在技术运用上的某些特点,就非常深刻的体现了这一规律。
毕竟一种装备是否好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战术环境所决定的,并体现在其技术运用的特点中。
率先使用液气悬挂瑞典人之所以率先在其Strv.103坦克上使用液气悬挂,既有技术上的考虑,也有着战术引导的因素在起作用。
当时被最普遍使用的扭杆悬挂系统虽然被证明成熟可靠,但需要占用一部分宝贵的车内空间,而Strv.103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之一,则是在战斗全重限额内,最大限度的追求结构紧凑、外形低矮,使车辆获得最高的战斗性能指标。
另外,虽然杻杆悬挂系统柔性较好,保证了良好的行驶平稳性和较高的动态特性,但这对一个大口径高初速火炮的稳定射击平台来说,却不太有利,因为每次火炮射击车体都会晃动一阵,在没有高低机伺服系统自动修正的情况下,对射速和精度都有一定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Strv.103坦克为什么要采用独特的液气悬挂系统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Strv.103的行动部分设计中,其每侧的交错布置的4个负重轮,首尾两个以安装于车体外的独立液气式弹簧作为悬挂装置。
由于利用了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同时起到弹簧和阻尼器的作用,这种液气式弹簧使得坦克的越野行驶平稳性和平均速度大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所致,车体每侧首尾的两个使用独立液气式弹簧的负重轮,可以自由调节负重轮轴线与底盘底板的位置关系。
坦克歼击车与自行反坦克炮发展史
![坦克歼击车与自行反坦克炮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495ac2a2af90242a895e5a6.png)
坦克歼击车与自行反坦克炮发展史反坦克炮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火炮。
它的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
穿甲效力强,大多属加农炮或无后坐力炮类型。
反坦克炮的弹道弧度很小,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
1916年,第一批坦克投入战场之后,在各国军队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它们纷纷研究自己的坦克和各种反坦克武器。
在此后不久,法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炮,起名为“乐天号”。
“乐天号”反坦克炮可视为加农炮的同族兄弟,它的特点是炮管较送长,炮膛压力较大,因而其实心的穿甲弹出炮口之后,动量很大,具有足够穿透坦克装甲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坦克的普遍使用,各国专用反坦克炮相继问世。
最早的坦克装甲厚度仅有6─18毫米。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已达70─100毫米。
同时,反坦克炮的口径也从20毫米加大至57─100毫米,而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等破甲威力更强的弹种的诞生,也使反坦克炮的性能得到提高。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粉碎纳粹德国的集群坦克曾装备使用了上万门反坦克炮。
同时,由于在战争中后期苏联的新式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等方面超过了德国坦克,而德国一时难以研制和生产出在性能与数量上策与苏军相抗衡的坦克,于是将一些大口径反坦克炮安装在坦克底盘上,变牵引式反坦克炮为自行反坦克炮,并加以较厚的防护装甲,它当时被称为“强击炮”,可以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以象坦克一样以直射火力打击步兵、掩蔽部等地面目标。
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用反坦克导弹取代了反坦克炮,还有一些国家则用自行反坦克炮机动性和防护性较差的牵引式反坦克炮。
后者是坦克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由于安装在轮工装甲车辆底盘上的自行反坦克炮的成本只有坦克的1/3左右。
其机动性又远胜过其他反坦克兵器,所以它又有东山再起之势。
自行反坦克炮外形与坦克很相似,但不象坦克那样注重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持的能力,而强调反坦克威力,因而在某些国家里它又被称作“歼击坦克”。
鼠式坦克资料
![鼠式坦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8da4fbc8d376eeaeaa31bb.png)
鼠式坦克资料.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
︶﹋丶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主要性能数据战斗全重 188t车长 10.09m车宽 3.67m车高 3.66m引擎 MB509/MB517 Diesel最大速度公路/越野:22/n.a. km/h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92-300/87-135 km乘员 6人火力装备 128mm KwK 44 L/55 ; 75mm KwK 44 L/36.5弹药 128mm:32发 ; 75mm:200发装甲 50-200mm爬坡度 30度通过垂直墙高 n.a.m越壕宽 3.00m涉水深 1.63m【制造历程】1942年6月8日,德国著名的坦克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在会见希特勒的时候提出发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当日即任命波尔舍为总设计师,研制一种安装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级重型坦克,这就是“鼠”式坦克的来历。
1943年1月12日,德国陆军兵器局召集了各有关厂家下达研制任务,参加研制的厂家有: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斯可达公司和阿尔凯特公司等,有阿尔凯特公司负责总装任务。
1943年12月23日,在阿尔凯特公司的试验跑道上进行了“鼠”1坦克的行驶试验,获得成功,不过当时炮塔没有浇铸,用的是55t的混凝土炮塔作为替代品。
1944年1月10日,该样车被运到斯图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试验场,进行了更广泛的试验,除了悬挂装置强度不够和出现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还令人满意。
但是它的最大速度只有22km/h,持续速度只有13km/h。
随后希特勒命令波尔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制造出有炮塔的装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
1944年3月20日,第二辆样车“鼠”2式坦克的车体被运到了博普林根,不过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运到,并开始新的试验。
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运到柏林郊区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作进一步的试验,试验开始不久,“鼠”2式样车由于发动机和发电机轴匹配不当,发生了柴油机曲轴损坏的严重故障,而新制造的发动机直到1945年3月才运到库麦斯道夫,组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随后不久德国就战败了。
世界科技全景百科-坦克
![世界科技全景百科-坦克](https://img.taocdn.com/s3/m/92003d22bcd126fff7050b8a.png)
坦克坦克的作用坦克是根据战场的需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可能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战场上,由于大量使用机关枪并以坚固的防御工事为阵地,对于防御一方非常有利,而对进攻一方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难以攻破防线,所以进攻者需求进攻有效的新型武器。
同时,由于内燃机、履带式行动装置、武器和装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这种进攻有效的武器——坦克的制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以在1914~1915年间由英国率先制成了坦克。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的军队在索姆河上交战,英军第一次使用了49辆被称为“陆地巡洋舰”的MK1型坦克。
坦克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毫米的火炮和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长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公里/小时,没有对外通信联络设备,对外联络是靠乘员携带的信鸽完成的。
参加作战的坦克实际上只有32辆到达出发阵地,其中5辆在冲击时陷入沼泽中,9辆的机构损坏,最后只剩下18辆。
虽然,坦克的数量少,技术也不完善,又受索姆河畔沼泽地战场的限制,但是这种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庞然大物,却使德军惊惶一时。
要说坦克参战的首次成功,还是1917年11月20日的康布雷战役。
当时,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在15公里的正面战场上投入大量坦克,结果一举占领了10公里的纵深,于是坦克的作用和价值在世界上首次得到公认。
在每次大战以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继出现了多种型号的坦克,其中有超轻型的、轻型的、中型的、重型和超重型的。
最轻的如英国的卡登—络伊德系列机枪坦克,仅重1~2吨;最重的如德国的鼠式超重型坦克,重达180吨。
坦克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多炮塔的,有单炮塔的,也有无炮塔的;有履带式的,也有履带—轮胎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坦克在陆战中具有重要的快速突击作用。
例如,1943年7~8月库尔斯克会战的第一阶段,德军在主要方向上用2700辆坦克发动进攻,苏军以32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进行防御,交战的结果是德军失败,损失坦克2000辆,而苏军损失1500辆。
KV坦克——苏联重型坦克的鼻祖
![KV坦克——苏联重型坦克的鼻祖](https://img.taocdn.com/s3/m/445fba1e770bf78a64295464.png)
KV坦克——苏联重型坦克的鼻祖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11期从多炮塔到单炮塔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便成为世界上第一坦克大国,当时苏联红军装备的坦克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辆。
不过,当时苏联红军装备的坦克,主要是轻型坦克,以T-26轻型坦克为主。
对于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苏联军方也予以一定的关注。
在重型坦克方面,20世纪30年代期间,先后研制了T-35重型坦克、T-100重型坦克、SMK重型坦克和“突破”超重型坦克。
不过,这几种重型坦克,统统是多炮塔式坦克,有2~5个炮塔,而且,除了T-35重型坦克外,其余三种多炮塔式坦克均未定型,“突破”多炮塔式坦克仅停留在样车阶段;T-100和SMK坦克虽然造出几辆,也试验性地用到1939年的苏芬冬季战争中,但是,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不了了之。
就是T-35重型坦克,尽管它非常威武雄壮,但在苏德战争初期也未能发挥多大作用。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一次红场阅兵式上,当一队“人高马大”的坦克车队像钢铁洪流一样通过红场时,苏联人民为见到如此雄伟、壮硕的坦克而欢呼,“乌拉”声响彻红场。
最高统帅斯大林却瞟了身边的军工生产负责人一眼,“漫不经心”地问道:“这是什么坦克”?对方答道:“是T-35重型坦克”。
斯大林马上提高嗓门说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搞到这个‘移动百货商店’的?这么多炮塔装到一辆坦克上,不是等着挨打么”?斯大林的一席话,点中了多炮塔式坦克的“命门”,等于宣判了T-35重型坦克的死刑。
这样,多炮塔式T-35重型坦克,仅生产了61辆便偃旗息鼓。
T-35重型坦克只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当作防御支撑点用,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倒是乌克兰游击队从战场上抢救出一辆抛锚的T-35重型坦克,在其车体上涂上“为乌克兰的荣誉而战”的标语后,频频打击德国军队,立下了战功。
1937年5月,担任列宁格勒伏罗希洛夫工厂、布尔什维克工厂和基洛夫工厂总设计师的科京,受领了研制新的重型坦克的任务。
瑞典人的“小玩具”——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
![瑞典人的“小玩具”——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https://img.taocdn.com/s3/m/b0ea01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0.png)
瑞典人的“小玩具”——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1930年,瑞典军方对波佛斯公司提出了国产37毫米反坦克炮的开发项目。
博福斯的效率自然是出奇的高,于次年便完成设计。
原型炮于1932年3月完成,但是为了提高射击精度而被迫提高全炮重量至800千克(几乎是pak35/36的两倍),除了炮栓锁闭结构沿用德国技术外,余下的设备都是博福斯自主设计,瑞典军方于1934年开始采购,前前后后造一千多门(因为没有找到瑞典的官方命名,以下将以她的外销名称Bofors 37 mm来称呼她。
)瑞典的SM/31坦克装备的就是Bofors 37 mm此款火炮在设计初期就提出了可随时拆卸运输的要求,在有必要时整座火炮可以分解为11个部件让整座火炮可以用驮马甚至人力运输,其中最重的部件为43公斤的炮身,其他部件大多在30公斤上下,整门火炮拆卸或组装运用可在四分钟内完成,如果在拖曳状态可以在30秒内完成发射准备。
从同口径的火炮性能来看,设计之初就wz.36绝对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火炮,在新式炮口制退器的应用下,wz.36可以在体重在与pak35/36或M3或M1930等同口径反坦克炮的重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拥有更加优秀的侵蚀深度与射击精度。
同时,Bofors 37 mm可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37毫米反坦克炮了,身为瑞典军工的绝对骄傲,博福斯自然凭借自己扬名海外的名誉来促进Bofors 37 mm的外销,有超过十二个国家或政权采购买过Bofors 37 mm。
波军第七枪骑兵团的Bofors 37 mm(瞧着性感的炮盾)依然是波军第七枪骑兵团以下为几个比较大的订单:芬兰1936年获得授权并交由Tampella公司生产,自产版本称为37mm Pansarvärnskanon m/36,由于生产进度过慢因此向瑞典原厂购买114门以及3万2千枚炮弹应急,所有火炮在冬季战争前以及战争期间陆续运交,在冬季战争后向德国购买42门波兰制同款火炮,同时在1939-1941年间自行生产了355门。
strv122 验收标准
![strv122 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c534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0.png)
strv122 验收标准
Strv 122主战坦克的验收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装甲配备:Strv 122主战坦克在车头进一步附加新型装甲,车内舱壁广泛使用玻璃纤维保护层,并在车身两侧换装更厚实的装甲护裙来
保护悬吊系统。
此外,它还使用具有防爆液夹层的新型油箱,并在引
擎室内加装侦测器,能在感应到起火时自动切断进气风扇并关闭进气口。
2. 乘员保护:Strv 122配备耐击仪表板以及能在0.01秒内瞬时灭火
的自动灭火系统,以保障乘员安全。
它的驾驶、车长与装填手席全面
采用厚重的装甲舱盖,最初打算以电动马达开关,但考量到战车失去
动力的情况,改为手动操作的机械装置进行开关。
3. 瞄准仪:Strv 122的车长瞄准仪增设一个可以手动开合的护板,不进行观测时便盖起以保护里面的光电系统。
4. 战斗重量:强化了装甲配备之后,Strv 122的战斗重量增加至62吨,为此瑞典特别强化了它的悬吊与煞车系统。
5. 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Strv 122主战坦克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设备,重点是通过改进对坦克乘员的保护和更高效的火控系统来提
高战斗力。
它采用新的模块化装甲,采用特殊材料,可靠地保护坦克
免受穿甲、破甲和碎甲弹的影响。
6. 主炮:Strv 122主战坦克的主炮保持不变,与最初的豹2坦克一样,采用一门44倍径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与具有增程能力的现代
电子设备相结合,能够在长达4公里的距离上有效射击。
坦克的概念
![坦克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0e483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2.png)
坦克的概念坦克是一种陆地战斗车辆,具有装甲防护和强大火力的特点。
它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武器之一,起源于20世纪初。
坦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战争的战场环境在工业化的军事力量作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步兵和骑兵的攻击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军事实践家开始考虑一种能够在战场上快速机动、同时又能提供强大火力和装甲防护的新型武器。
1915年,英国军人欧内斯特·斯万克·艾伯特·亨利·斯瓦利(Ernest Swinton)提出了“坦克”(Tank)这一概念。
这个名字在当时的秘密文件中被用来隐藏新武器的真实身份。
因为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试图保守这项武器技术的秘密。
坦克的设计理念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装甲防护和火力。
为了达到良好的装甲防护,坦克通常采用钢板、铸铁以及现代坦克中常见的复合装甲。
而为了提供强大的火力,坦克往往配备了主炮、机枪等武器系统。
这些武器系统使得坦克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远程打击,起到压制和消灭敌方力量的作用。
坦克的机动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为了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制造者们引入了发动机和履带系统。
发动机为坦克提供了动力,而履带系统则能够增强其通过各种地形的能力。
这使得坦克能够在战场上自由移动,迅速调整战术位置。
坦克的出现对战争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打破了战争中原本相对固定的地面战线,能够快速突破敌方防线,并深入敌方后方。
该特点使得坦克成为突击、追击和摧毁敌方强点的理想武器。
在战争中,坦克具备多种作战职责。
它可以作为突击部队的先锋,冲过敌方阵地,完成“破阵”任务。
它还可以作为防御部队的火力支援,封锁敌人的前进路线,并压制敌人的火力。
此外,坦克还可以执行侦查、夺取要地以及支援其他兵种的任务。
随着战争技术和战术的不断发展,坦克也在不断演化。
战后,坦克采用了新的技术和装备,如雷达、红外线瞄准器、导航设备等,以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和打击效果。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https://img.taocdn.com/s3/m/d9e4351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3.png)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一炮能干掉军舰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八号坦克鼠式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的超重型坦克。
恐怕也是最著名的超重型坦克。
因此做重点介绍。
研发历史德国开发超重型坦克的历史从1941年克鲁伯(Krupp)公司以掳获的苏联T-35坦克作为研发蓝本为开端,所以到了隔年克鲁勃公司提出“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型坦克以及七号狮式坦克(PzKpfw VII L?we, VK7201)。
不过计划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研发的经验与技术却为后来的重型坦克做了准备。
1942年3月中旬后,保时捷车厂收到一份合约,要求制作新款100吨重的205型VK10001保时捷坦克(Panzer - VK10001 / Porsche Type 205)。
4月中旬的时候德国陆军补充要求新坦克载弹量应高达100发,5月时在阿道夫·希特勒的亲自要求下,斐迪南·保时捷教授(Professor Ferdinand Porsche)与克鲁伯公司的穆勒博士(Dr. Muller)开始合作进行整个计划;希特勒还要求坦克应重达120吨,坚不可摧,并且无坚不摧,搭配高性能的60或者72倍径的坦克炮。
研发的结果造就八号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成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设计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重型坦克纪录保持者。
鼠式坦克不仅仅是完成设计,并且到达产制完成的阶段,一共有两辆原型车问世。
经过设计后的八号坦克的车身为10.1米长,3.67米宽和3.66米高,重达188吨(最初设想重达100吨),可以容纳5至6个乘员。
它的主要武器为1门128毫米KwK 44 L/55大炮、75毫米KwK 44 L/36.5同轴副炮,并且以60-240毫米的装甲护身。
保时捷答应在1943年5月时会先生产出原型车辆,并且在交付原型车后每月生产五辆。
悬挂系统的分类
![悬挂系统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ace2b365a8102d276a22fab.png)
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坦克中,Ⅲ型坦克的悬挂系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该悬挂系统使用效果好、生产工艺简单、保养方便,占用车内空间比较少,重量小且使用寿命长。但是,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钟情于生产工艺繁杂又不可靠的负重轮交错布置的悬挂装置,因而德国的坦克常常因为难以排除其行动部分的故障而无法抵达战场。在整个苏联卫国战争的后半段,在各个会战的战场上,苏联坦克均掌握了作战的主导权。
独立式扭杆弹簧悬挂装置
独立式扭杆弹簧悬挂装置在现代坦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扭杆作为悬挂的弹性元件,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制造业。到1938~1939年,在诸如BMV、“雪铁龙”、“佩佐(Pezho)”、“雷诺”、“阿尔法-罗米欧”、“兰旗亚”等一些著名汽车公司批量生产的汽车上,都使用了扭杆弹簧悬挂。
根据弹性元件所用材料的不同,悬挂又可分为金属悬挂、非金属悬挂和复合悬挂。
在金属悬挂中,弹性元件使用的是能够在弯曲和扭转情况下工作的弹性变形金属件。根据结构特点的不同金属弹簧又分为扭杆弹簧(单、双扭杆弹簧、束状扭杆弹簧)、螺旋弹簧、碟片弹簧、缓冲弹簧和钢板弹簧。目前,世界各国大多数的坦克均使用单扭杆弹簧悬挂。使用双扭杆悬挂是德国Pz.V和Pz.Ⅵ坦克的特点,而使用束状扭杆悬挂装置,则是T-10重型坦克的特点。ASU-57空降自行火炮、“艾布拉姆斯”M1坦克、M60A3坦克、“布雷德利”M2步兵战车使用扭管一扭杆式双扭杆悬挂;快速坦克、T-34坦克、“酋长”坦克、“梅卡瓦”坦克使用螺旋弹簧悬挂;瑞士的Pz61、Pz68坦克使用的是碟片弹簧;美国的“谢尔曼”和“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使用的是缓冲弹簧;德国的Pz.Ⅱ、Pz.Ⅳ及捷克的LT-38坦克则是使用钢板弹簧。
早期的瑞典坦克
![早期的瑞典坦克](https://img.taocdn.com/s3/m/5ccd72e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d.png)
早期的瑞典坦克北欧的“大国”和“小国”瑞典,可以说是北欧的“大国”和“小国”。
说它“大”,是因为瑞典的国土面积约为45万平方千米,不仅比相邻的挪威、芬兰大,也比英国(24.4万平方千米)和德国(35.7万平方千米)大,比我国的江苏、浙江、福建、海南、上海、台湾等六省市加起来的面积还要大些。
说它“小”,是因为瑞典全国的人口在二战之前还不到700万人,仅相当于我国一个大点的省会人口的规模。
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均保持中立,得以“偏安于一隅”,而相邻的芬兰和挪威,或成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喽哕,或被法西斯的铁蹄蹂躏。
二战后,瑞典仍然奉行积极的“武装中立”政策,再加上它那君主立宪制的国体,在国际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型号繁多的瑞典早期坦克瑞典是一个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国家,加上它早年就奉行“武装中立”的对外政策,使得瑞典对军队建设和武器生产一直予以较大的关注。
早在1920年,瑞典军队就组建了第一支坦克部队,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坦克部队的国家之一。
当时,瑞典军方从德国购进了一批坦克机件,装配了10辆轻型坦克,定名为Strv.m/21轻型坦克,21表示装备部队的年份。
Strv.m/21轻型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为9.7吨,乘员3人,车长5.71米,车宽2.06米,车高2.51米,主要武器是1挺7.92毫米机枪,装甲厚度为14毫米,动力装置为德国戴姆勒公司制造的4缸汽油机,最大功率为55马力(40.4千瓦)。
最大速度为16千米/小时。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m/21指挥坦克上,还装上了无线电台,成为世界上最早装无线电台的坦克。
从外观上看,m/21轻型坦克很像德国的LK1/LK2骑兵坦克。
这也难怪,因为m/21轻型坦克的设计就是在德国坦克设计师J•沃尔默的指导下设计的。
1929年,瑞典人为m/21轻型坦克换装了最大功率为85马力的汽油机,名称相应改为Strv.m/29轻型坦克。
Strv.m/31轻型坦克1931年研制成功,战斗全重为11.3吨,乘员4人,车长5.18米,车宽2.13米,车高3.23米,从外观上看,它和先前的m/21坦克有了明显区别,已经有点现代坦克的模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v103坦克的设计同3型坦克的理念一致,也就是突出防御性能,放弃进攻。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同冷战期间瑞典的国情有关系。
瑞典是所谓永久性中立国,不会主动进攻别国,装备进攻武器几乎无用。
但是,这不代表瑞典不会被别国进攻。
只有几百万人口的瑞典同苏联接壤,而苏军具有极为强大的常规军力,鼎盛时期拥有5.5万辆坦克。
其中比较大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在行进间射击。
那么,除了瑞典以外,其他国家也就不可能装备这种坦克。至少一半以上作战的坦克,都是在低速行进间进行炮击!,
所以,Strv103坦克一共只生产了260辆,装备了瑞典的3个装甲旅,仅此而已。
今天,瑞典也在使用豹2主战坦克,Strv103坦克全部被淘汰。
辅助武器是3挺比利时的KSP58式7.62mm多用途机枪。 ,
Strv103坦克的防御能力很好。除了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它还有这其他坦克无法达到的前上装甲板倾角,30度。
这让它的防御力,超过同类甲板的一倍!,
同时,仅有1.9米的低矮高度,也让它更不容易中弹。 ,
有意思的是,Strv103坦克还具有良好的机动性。
瑞典人口不多,领土面积却不小,领土南北距离差不多有1000公里。
所以,瑞典坦克需要有较好的机动性,便于高速转移。
Strv103坦克有当时非常奇怪的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双机联动的动力装置。
坦克具有优秀的越野能力,还有很强悍的浮渡能力(瑞典的湖泊河流很多)。 ,
Strv103坦克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有优点也有缺点。
该博物馆从一开始,就力争压倒西方同行。不仅当地政府无偿出让土地,而且红军近卫坦克师还出动大批工程车辆帮助修建展览馆。
谢谢美女摄影师的帮忙,萨沙搞到了3主战坦克。
Strv103坦克是瑞典50年代设计、60年代生产,直到1997年才全部退出现役。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是俄罗斯的国宝,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萨沙带大家看一看。
萨沙的兵器图谱第130期 ,
库宾卡坦克博物馆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附近,是一座以各国各时期的装甲车为主要展出对象的军事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库宾卡坦克训练基地。它是俄国最大的坦克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坦克博物馆。 ,
该馆拥有290辆坦克实车展品,分别归属11个国家,从3吨的轻型坦克到180吨超重型坦克什么都有。这里还有从57毫米到600毫米的40门自行火炮,30辆装甲汽车,10辆侦察及通讯用车和大量后勤运输车辆。总之,俄罗斯历史上所有的老坦克,你都能在这里找到。 ,
1978年9月10日,当时的苏联红军装甲坦克总局决定,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训练基地建立坦克博物馆。勃列日涅夫时代是冷战的高潮时期,要求什么都不能落后于西方。
那么,瑞典无论如何是挡不住这股装甲洪流的,只能尽量拖延苏军前进的步伐。
因此,瑞典只需要防御性坦克。 ,
Strv103坦克的主要作战地域,是瑞典北方和苏军接壤处。
这里是无数的森林,林间小路非常狭窄。
在这种地形,Strv103坦克进行防御的话就无需快速反应能力,只需要依靠树木掩护进行伏击。
Strv103坦克没有炮塔,主炮也只能小角度移动,坦克几乎不能进攻。
这是非常有趣的坦克,也是冷战以后绝无仅有的纯防御性坦克。 ,
Strv103坦克的外形酷似二战期间德军的3号突击炮。后者本来是德军针对坦克数量不足,专门研发用于掩护步兵的突击炮。
这种突击炮没有炮塔,所以反应速度很慢,不太适合进攻,只适合防御或者掩护步兵缓慢前进。
实战中,3号突击炮显示出巨大的防御优势,堪称德军最为优秀的防御武器之一,击毁了苏军和因美军共2万多辆坦克。
但Strv103坦克装备先进的62倍口径L74式105毫米线膛炮,比英国同类火炮更强大。
坦克还有较为先进的观瞄设备、火控系统以及当年极少有的自动装弹机。
坦克短停射击的平均时间是13秒,命中率能达到70%,而德军优良的豹1则为23秒,命中率只有65%。
第一辆Strv103坦克是1966年诞生的,此时它可以轻松击穿T54/55或者T62坦克的正面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