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本措施方案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并应符合专业标准规定。
2. 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必要时配备光电报警连锁装置。
遮拦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超过0.1m,栅遮拦高度户内不低于1.2m,户外不低于1.5m。
栏条间距不应大于0.2m。
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高度一般不小于2.5m。
3. 间距①线路间距②用电设备间距,常用开关电器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室内灯具高度应高于2.5m,低于2.2m应采取安全措施,人碰不到的地方可减为1.5m,户外灯具应高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③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IT系统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对保护接地电阻有要求,380V不接地系统要求≤4欧,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10欧,不接地配电网,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公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且≤120/IE2. TT系统(配电网接地,电气外壳接地) 主要用于低压用户,且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优先使用前者。
3. TN系统保护接零要求: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重复接地合格。
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
接地电阻:RS≤10Ω )。
工作接地合格。
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电阻RN≤4Ω。
发生对 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电击事故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它不仅会导致身体伤害,还可能会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
人们在使用电器的时候,不仅需要注意直接接触电源导致的电击,还需要注意间接接触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在不接触电源触电物体的情况下,通过接地导体和人体之间的电流,导致电击。
为了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最基本措施。
为了防止电流通过人体,我们应该在使用电器前先检查其是否有接地保护。
在安装电器时,必须确保电器的接地线与地线相连,并且地线一定要连接到地线板或其他可靠的接地设施。
二、绝缘保护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如在湿地、有水的地方工作,有可能会发生漏电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通过绝缘保护来确保安全。
在使用电器之前,检查电器的绝缘状态是否完好。
如果发现电器的绝缘有损坏,一定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新的设备。
三、人身接地保护人身接地保护是指将人体接地,从而防止电流经过人体引起电击。
这种方法需要在特定的工作场所使用。
例如,在需要佩戴特殊鞋袜的静电负载工作场所,可以使用人身接地保护来保护自己。
在使用人身接地保护时,必须确保地线与静电负载直接无阻,并且地线不断裂或短路。
四、使用带保护措施的电器现在的电器市场上,大多数电器设计都具有一些保护措施,例如悬浮式插头、漏电保护器等。
这些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发生。
在购买电器时,应该选择高品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会配置更加完善的保护措施,提高安全性。
五、保持清洁和干燥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人体容易成为一条导电通路。
为了防止发生间接接触电击的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工作环境的干燥。
此外,我们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尽量避免在工作区域上留下水滴和液体等物质。
六、专业培训和安全意识为了有效地防止电击事故发生,我们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接受专业培训。
在工作之前,需要了解安全措施和安全规范。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间接接触电击的危害
01
02
03
伤害的性质
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可能 导致电击伤、电休克、甚 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心 脏、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 造成影响,导致心跳异常、 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环境的影响
间接接触电击可能导致设 备损坏、火灾等事故,对 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
02
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加强防护意识和管理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间接接触 电击危害的认识,增强安全用电意识。
制定安全措施
根据电气设备和作业环境的特点,制 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如设置保护接 地、风险。
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电气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 级电气安全责任,加强电气设备巡检 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消除电气安全隐 患。
绝缘材料
使用高绝缘性能的材料,降低电流通 过人体的可能性。
电容保护
电容保护器
在发生电容性漏电时,能够自动 切断电源,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
隔离变压器
通过变压器将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电 路隔离,降低电容性漏电的风险。
滤波器
滤除电路中的谐波和噪声,减少电 容性漏电的发生。
03
常见防护设备介绍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
接地保护断路器
总结词
接地保护断路器是一种通过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来保护人身安全的设备。
详细描述
接地保护断路器在电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同时切断电源, 从而避免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接地保护断路器通常安装在电源端,具有过载 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
电容防护设备
总结词
电容防护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容原理来吸收和消除电磁干扰的 设备,能够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 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在发生漏电、碰壳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就会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此时人体触及这些外露的金属部分,称为间接接触触电。
(2) 在电气设备、线路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而进行的防护,称为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或称为防止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
(3) 间接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②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工产品)。
③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④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
⑤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⑥实行电气隔离。
二、中性点与零点、中性线与零线的区别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点分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简称中线。
如果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而取得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该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回路两根线中的一根称“相线”或“火线”,而另一根线称为“零线”或“地线”。
“火线”与“地线”的称法,只是实用中的一种俗称,特别是“地线”的称法不确切。
严格地说,应该是,如果该回路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称“零线”;若不接地,则应称“中线”,以免与接地装置中的“地线”相混。
当为三相线路时,除了三根相线外,还可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即中性线,从而构成三相四线制线路。
这种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亦称为中性点制度。
中性点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绝缘系统。
而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类。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间接接触是指在电流经过不可靠的接地系统或其他介质传导时被触电的情况。
例如,人体碰触到电线的绝缘外壳或设备的金属外壳时,就会发生间接接触。
间接接触触电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它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或严重的身体伤害。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间接接触触电的危险。
首先,要采取有效的绝缘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所有的电线、电缆和设备都应该使用符合标准的绝缘材料,以避免电流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特别是对于高压电力系统来说,绝缘材料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其次,要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接地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电流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导向地下的系统。
它能够防止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并将电流安全地排除。
因此,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对于预防间接接触触电非常重要。
另外,要保持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持设备各项指标符合安全要求。
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隐患,防止设备异常运行导致的触电事故。
此外,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电气安全知识、接地系统的操作流程、紧急救援措施等。
员工必须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演习和应急演练。
演练过程中,员工应模拟真实情况进行紧急处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演习,能够更好地掌握应急措施,提高灵活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合格的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胶鞋、绝缘工具等,能够减少电流对人体的直接接触,降低触电的危险。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安装合适的电气监测设备,监测接地系统的运行状态、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等。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
总之,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是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取绝缘措施、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设备维护和培训、加强安全演练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间接接触触电的危险。
(整理)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前面说过,间接接触电击即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这种电击在电击死亡事故中约占二分之一,而这种电击尚未导致死亡的伤害在电击伤害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
保护接地,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都是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其中,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
这两种措施还与低压系统的防火性能有关。
本章重点介绍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技术问题。
第一节IT 系统IT 系统即保护接地系统,保护接地是最古老的安全措施。
到目前为止,保护接地是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措施之一,不论是交流设备还是直流设备,不论是高压设备还是低压设备,都采用保护接地作为必须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接地的基本概念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1. 接地分类按照接地性质,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
正常接地又有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之分。
工作接地是指正常情况下有电流流过,利用大地代替导线的接地,以及正常情况下没有或只有很小不平衡电流流过,用以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接地。
安全接地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流过的起防止事故作用的接地,如防止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
故障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意外连接,如接地短路等。
2. 接地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凡从接地点流入地下的电流即属于接地电流。
系统一相接地可能导致系统发生短路,这时的接地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如0.4kV 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在高压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可能很大,接到电流500A 及以下的称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短路电流大于 500A 的称大接地短系统。
3. 流散电阻和接地电阻接地电流入地下后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这个自接地体向四周流散的电流叫做流散电流。
流散电流在土壤中遇到的全部电阻叫做流散电阻。
接地电阻是接地体的流散电阻与接地线的电阻之和。
接地线的电阻一般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流散电阻就是接地电阻。
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

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
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地保护:在建筑物、设备、工具等电气设施上设立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降低电流流过人体的可能性,有效预防间接接触电击。
2. 使用绝缘工具:在进行电气维修、安装、检测等工作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绝缘工具,如绝缘手套、绝缘垫等,有效隔离人体与电源之间的直接接触。
3. 负荷开关:在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等待设备内部放电后再进行维修或检测工作,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4. 操作规范:在进行电气工作时,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电气设备的接线或元器件,同时在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5. 培训教育:对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有效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等电气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包括接地保护、使用绝缘工具、负荷开
关、操作规范和培训教育等方面,只有全面执行这些措施才能有效保障电气安全。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绝缘: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2、屏护和间距:1)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2)遮栏高度不应低于l.7 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 m。
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l.2 m、户外不应小于l.5 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 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 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 m。
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3)用电设备间距: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 m,暗装的可取l.4 m。
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l.3—l.5 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
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 m。
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l.8 m,暗装的可取0.2—0.3m。
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 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 m;低于2.2 m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 5 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 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 m。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l kV及1 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 kv者不应小于2 m。
4)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高压作业,10 kv无遮拦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线路作业,1.0M。
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IT系统(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安全措施和检查要点

PE PE 端子板
工作接地
☆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溶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TN-S接零保护系统
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 分);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DK —总电源隔离开关; 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T —变压器
一、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IT系统: 2、TT系统: 3、TN系统: 4、安全电压 5、漏电保护装置 6、双重绝缘
1、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
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
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T表示电气设备 外壳接地。
4、安全电压及其额定值 安全电压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进 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 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无危险的范围内。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对应于特低电压的系列,其额 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
4、安全电压额定值的选用 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例如: (1)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 特低电压; (2)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 明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 (3)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 使用的手持照明灯采用12V特低电压; (4)水下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特低安全电压。
2、TT 系统是指中性点接地,电气外壳接地的系统。
第一个符号 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 个符号 T 表示电气外壳接地。
3、TN系统:保护接零系统,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N表 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 性点之间直接连接。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消失故障时(如漏电故障)时发生的电击。
爱护接地、爱护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连接、漏电爱护都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1 IT系统既爱护接地系统是靠限制故障设备上外漏可导电部分的对地电压来实现平安防护,因此,接地电阻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要求小于4Ω,为了把接触电压降下来,IT系统只能用于不接地低压电网。
2 假如对中性点接地电网实施爱护接地,就构成了TT系统,TT系统能够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但是它仍旧超过平安电压,可能会使人体受到致命的电击,而且还可能使整个零线上带上危急电压。
因此TT系统只在一些特别场合使用。
3 TN系统既爱护接零系统,TN系统是在系统中消失漏电故障时,靠相零回路中的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爱护装置(如熔断器)快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断开电流,消退触电故障,因此短路爱护装置的牢靠性就特别重要,对他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间都有相应的要求。
4 重复接地可以减轻零线断线或接触不良时电击的危急性,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缩短漏电持续时间,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但是在零线断
线时,重复接地会造成断点之前的全部接零设备外壳带上危急电压,由此可见,保持TN系统零线的完好是特别重要的。
5 无论是爱护接地还是重复接地,对接地电阻值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把握如何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对高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尤其有效。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对于对地分布电容较大,对地绝缘 电阻很高的情况,由于绝缘中的电阻比 容抗大得多,可以不考虑电阻。这时求 得人体承受的电压和流过人体的电流分 别为:
UP 3RP 1 3RP j C 3RP CU
2 2 9 2 RP C 1
IP
3CU
2 2 9 2 RP C 1
看书P39,例题。
接地种类 工作接地 变压器容量≥100KVA 变压器容量<100KVA 保护接地 重复接地 油罐防静电接地 建筑物进户线绝缘子铁脚(防雷) 短路电流Id≤4000A 短路电流Id>4000A 高低压设备共用接 地装置 高压设备单独装设接 地装置
接地电阻(Ω ) ≤4 ≤10 ≤4 ≤10 ≤100 ≤30 ≤2000/Id ≤0.5
接地
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 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称为“接地”。 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则为外露导电部 分。“外露导电部分”为电气装置中能 被触及的导电部分,它在正常时不带电, 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一般指金属 外壳。 接地线是连接到接地极的导线。接地 装置是接地极与接地线的总称。
接地分类
工作接地,指正常情况下有电流流过, 利用大地代替导线的接地,以及正常情 况下没有或只有很小不平衡电流流过, 用以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接地。 安全接地,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流过 的起防止事故作用的接地,如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 故障接地,是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意外 连接,如接地短路。
大接地短路电流 系统电气设备接地
小接地短路电流 系统电气设备接地
≤120/Id
≤250/Id
第二节
T T系统
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用电
设备外壳也采取接地措施的系统
第一个 “T” 表示中性点直接接地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ppt课件

• IT系统就是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 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源中性点不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第 一个大写“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 接地、第二个大写“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 外壳接地。
1.IT系统安全原理
•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机和配电装置) 在运行、维护和检修时,不因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导 致人身触电事故,所有这些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部分 如外壳、金属构架和操作机构以及互感器的二次绕 组等都应妥善接地。
• 电气设备的接地规程规定:电压在1000V以下电源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和1000V以上任何形式的电网 中,均需采用保护接地(称之为IT系统),作为保安 技术措施,应用很广泛。
• 保护接地的原理是给人体并联一个小电阻,以保证 发生故障时,减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和承受的电压。
图3—1所示电动机采用保护接地后,当一相绕组因绝缘损 坏而碰壳,即与外壳短路时,此时若工作人员触及带电的设 备外壳,因人体的电阻远较接地极的电阻大,大部分电流流 经接地极入地,而通过人体的电流极其微小,从而保证了人 身的安全。
在TT系统中,故障最大持续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5s,这样才能减少电流对人体 的危害。
2.TT系统应用范围 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共用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 源的小型用户。
三、TN系统
• 目前,我国地面上低压配电网绝大多 数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 网。在这种配电网中,TN系统是应用最多 的配电及防护方式。
• 在高压配电网中,由于接地故障电流比低 压配电网的大得多,将故障电压限制在安 全范围以内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对高压 电气设备规定了数值较低的保护接地电阻 允许值,并限制故障持续时间。各种保护 接地电阻允许值见表3—7。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范本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范本电气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领域,特别是在我们每天都需要接触电力设备的职业中。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电击伤害,许多组织和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电气安全规范和程序。
下面是一个关于间接接触触电防护的范本,包含了相关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帮助公司制定和实施电气安全措施。
一、目的本范本旨在确保工作人员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能够遵守正确的安全操作程序,预防和减少间接接触触电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适用范围该范本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电气作业的工作人员,包括电工、维修人员、工程师等。
三、定义1. 间接接触触电:指人体接触电气设备的导体或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引起的电流通过人体流过。
2. 等电位连接:指将带电的设备与接地系统连接在同一电位上,以减小电流通过人体的可能性。
四、操作程序1. 在进行电气作业之前,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电气安全培训,了解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巧,具备进行电气作业所需的资格。
2. 在进行任何电气作业之前,必须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发现故障或损坏的设备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3.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安全鞋、护目镜等。
4.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确保电源已经断开,并进行等电位连接。
在验证电源已经断开之前,不得触摸任何带电的部分。
5.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绝缘工具和设备,并确保正确使用。
工作人员禁止使用损坏的或不合格的工具进行操作。
6.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保持工作场所整洁有序,防止电气设备被外部物体阻挡或损坏。
禁止在工作区域内摆放易燃、易爆的物品。
7.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作业流程和规范,不得擅自更改或绕过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
8. 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注意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警惕,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9. 在电气作业完成后,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还处于安全状态。
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间接触电是指人体通过中介物接触到电流而导致的电击事故。
为了防止间接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1.接地保护:确保电气设备和系统正确接地,以便将电流引入地下,降低人体受电击的风险。
包括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使用接地装置和接地线等。
2.绝缘保护: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以阻止电流通过绝缘材料对人体造成伤害。
包括选择符合规范的绝缘材料、定期检查绝缘性能,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绝缘材料。
3.避免直接接触: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分或线路,可以通过安装屏障、使用绝缘工具、保持安全距离等方式实现。
4.工作许可制度:对于需要接近带电设备进行维修、检修等工作的人员,应实行工作许可制度,确保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在危险区域或接近带电设备的地方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培训和意识教育:对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了解间接触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电气设备情况来制定间接触电防护措施,并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
在实施防护措施时,应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三篇)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是指人体通过触摸带有电流的导体,而导体与大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电阻,人体产生电流而导致触电的现象。
触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电击、电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要保护自己免受间接接触触电的伤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防护措施。
首先,对于有可能发生间接接触触电的场所,应该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1. 在设备和导体上设置有效的接地装置,以确保漏电电流能够及时地通过大地释放掉。
2. 对设备和导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保持其完好无损,减少漏电的可能。
3. 在场所内设置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或接触器,能够在漏电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迅速切断电源,以确保人身安全。
4. 对可能存在电气故障的设备进行标识,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
5. 在场所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们注意电气安全。
其次,对于可能进行间接接触触电作业的人员,应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包括:1. 学习掌握正确的电工安全操作方法,确保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正确应对。
2. 使用必要的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工具等,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分。
3. 学习判断电流是否流经自己身体的方法,如观察电流的路径和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与大地有直接接触等。
4.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5. 遇到电气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工作,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对于可能遭受间接接触触电的人员,还可以进行以下措施来增加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1. 提高自身的绝缘能力,如保持皮肤干燥、穿着干燥的衣物、不戴金属饰物等。
2. 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进行作业,以减少漏电流增大的可能。
3. 避免单独作业,尽量与其他人员一起工作,在发生意外时可以互相救助。
4. 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自己处于良好的健康状况。
5. 若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人员救助和急救处理。
总结起来,间接接触触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本措施

第四讲触电事故基本对策及概念(下)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本措施(二)(一)保护接地1.IT系统保护接地(IT系统)是最古老的电气安全措施。
保护接地也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
对IT、TT和TN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字母解释①前一位字母: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T ——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②后一位字母: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保护接地(IT系统)的保护原理(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网)∵ RE与RP (人体电阻) 呈并联关系,且R E // RP≈ R E∵ R E<<│Z│,∴ U P(人体电压)↓↓——在安全范围内。
IT系统示意图图2-3 IT系统示意图【图解】图中,三相供电系统用上面的三条线表示,电源线圈表示变配电室的变压器,三项线圈有一个公共端子,通常叫它N,也叫做中性点,中性点或者整个系统与大地之间没有直接连接,所以这个系统是IT系统。
IT系统的保护接地,一旦设备漏电,漏电电流就只有通过人体,流入到地,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其他地方接地,这时候要形成回路,电流只能通过人体进入大地。
漏电电流对系统来讲不大,但是对人体来讲是有危险的,很容易达到几十个毫安,因此就要在漏电的地方接地。
接地电阻通常不大于4个欧姆,人体电阻为1000~3000Ω,电流一旦漏电,流到外壳上之后,主要走4欧姆的通路,根据这样的分流道理,人就安全了。
保护接地IT系统,由于电阻非常小,即使漏电了,人也不会有危险,这时,电源不需要切断,它能够保持供电的连续,不会因为有点漏电切断电源,允许带故障2个小时,提供了维修的时间。
IT系统应用范围IT系统应用范围如下:① 1~10kV 配电网(6kV高压电动机外壳接地保护);②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 380V、660V、110V(照明);③对安全有特殊要求(有些液化气站采用);④保护接地适用于不接地电网,在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⑤保护接地电阻的允许值:低压系统RE≤4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触电事故基本对策及概念(下)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本措施(二)
(一)保护接地
1.IT系统
保护接地(IT系统)是最古老的电气安全措施。
保护接地也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
对IT、TT和TN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字母解释
①前一位字母: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T ——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②后一位字母: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保护接地(IT系统)的保护原理(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网)
∵ R E与R P(人体电阻)呈并联关系,且R E // R P≈ R E
∵ R E<<│Z│,
∴ U P(人体电压)↓↓——在安全围。
IT系统示意图
图2-3 IT系统示意图
【图解】
图中,三相供电系统用上面的三条线表示,电源线圈表示变配电室的变压器,三项线圈有一个公共端子,通常叫它N,也叫做中性点,中性点或者整个系统与之间没有直接连接,所以这个系统是IT系统。
IT系统的保护接地,一旦设备漏电,漏电电流就只有通过人体,流入到地,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其他地方接地,这时候要形成回路,电流只能通过人体进入。
漏电电流对系统来讲不大,但是对人体来讲是有危险的,很容易达到几十个毫安,因此就要在漏电的地方接地。
接地电阻通常不大于4个欧姆,人体电阻为1000~3000Ω,电流一旦漏电,流到外壳上之后,主要走4欧姆的通路,根据这样的分流道理,人就安全了。
保护接地IT系统,由于电阻非常小,即使漏电了,人也不会有危险,这时,电源不需要切断,它能够保持供电的连续,不会因为有点漏电切断电源,允许带故障2个小时,提供了维修的时间。
IT系统应用围
IT系统应用围如下:
① 1~10kV 配电网(6kV高压电动机外壳接地保护);
②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 380V、660V、110V(照明);
③对安全有特殊要求(有些液化气站采用);
④保护接地适用于不接地电网,在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⑤保护接地电阻的允许值:低压系统R E≤4Ω。
2.TT系统
一条线通过接地级与直接相连,即TT系统,也就是说TT系统是指设备外壳及配电网均直接接地。
如下图2-4所示:
图2-4 TT系统示意图
【图解】
在图中,假使L3相漏电了,电流就通过人体流入,这时电流从中线回来,遇到人体电阻和系统的工作接地,工作接地的电阻通常是不大于4欧。
整个的回路中,人体按1000欧考虑,低压系统电压按220伏计算,在人体和这个工作绝缘电阻上要产生电压去分压,由于谁的电阻大串联分压就分得多,从人体危险电压220伏和人体电阻1000欧考虑,即会产生220毫安的电流,显然是危险的,因此一定要接保护。
在TT系统里,接了保护之后,一旦漏电,同样是220伏电压,它遇到的外边电阻设备为4欧,人体为4欧,一共是8欧,根据分压的道理,各分一半,即保护接地的电阻要分110伏电压,人身上也要分110伏电压,除以1K欧是110毫安的电流,还是危险的,不足以保护人体,仍然在危险围里,所以要把R E保护接地电阻降得很低,例如,降成1欧,220伏就会一共遇到5欧,平均每欧44伏,即人体上有44伏,44伏就对应44毫安了,因此单靠TT系统外壳的保护接地,不足以保证安全。
TT系统,必须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使用前者
TT系统必须要附加必要措施,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判定漏电之后,要迅速切断电源来保证安全。
TT系统应用在一些低压供应用户,例如,有些单位比较小,没有变压器,不设变电室,直接低压进来时,往往采用TT系统。
这是由于以下原因:
①在设备无接地保护(无R E即R E为∞)的情况下,当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人体电压接近于相电压,很危险;
②当有R E保护时,人体电压近似取决于R E在与R N分配相电压时的分压大小,相比而言,危险性得到了降低。
但是,即使把R E做得很低,如R E=1Ω,假设R N= 4Ω时,U P仍有44 V 之多,危险并未消除。
③ TT系统中,单凭R E的作用一般不能将触电危险性降到安全围以。
另外,由于故障回路串联有R E和R N,故障电流不会很大,可能不足以使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故障得不到迅速切除。
因此,TT系统,必须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使用前者。
TT系统应用围及要求:
①主要用于低压共用用户;
②农村低压电网用电设备分散,线路长时采用。
(二)保护接零
1.保护接零——TN系统
在TN系统中,N代表系统之中的用电设备外壳接零保护,即电气设备的外壳有一套引线接到了零线,这点叫做中性点,中性点还有个名称叫做零点,零点引出的一条线也叫零线,人们经常说火线、零线中的零线就是这么来的。
外壳接了零线,于是,这个系统也叫做保护接零。
2.保护接零(TN系统)的保护原理
漏电→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
ISS→单相短路保护元件动作→迅速切断电源→实现保护。
3.保护接零(TN系统)示意图
图2-5 TN系统示意图
【图解】
TN系统几乎是国企业中普遍使用的系统,TN系统的保护原理中,前面的T代表系统接地,后面的N代表设备的外壳接零,假设L3项漏电了,由于接了接零保护,接零的一个支线进入零线,然后回到电源,回到电源之后形成了一个回路,这条回路中没有任何明显的电阻,线路的电阻是毫欧数量级,因此整个回路的电流就非常大,形成单相短路。
这个电流一定会促使线路上的保护元件,例如,简单的熔断器(俗称保险丝),或者是过流脱扣装置等跳开,切断电源,从而实现断电保护,而且靠的是速断,也就是迅速切断电源。
在这里,与IT系统的工作方式不同,IT系统不切断电,而TN系统会迅速切断电源。
4.TN系统的派生系统
TN系统派生出了三种系统,分别为是,TN-C,TN-S和TN-C-S系统。
TN-C系统
TN-C系统一共四条线,三相电源火线,或者叫三条相线,零线标的是PEN, PE代表着保护线,N代表着零线,或者叫做工作零线,保护线和工作零线合称PEN,因此该系统是三相四线,这个系统在国用得很多。
如下图2-6所示:
图2-6 TN-C系统示意图
这个系统在特定情况下会有问题,例如,在爆炸危险场所,火灾危险场所,由于零线共用,正常工作的时候,这条零线上就会有工作电流,就会使得零线上出现不等位,导致这条线不是一个等位的体,线上的电阻尽管是毫欧数量级,电流流过就分布着电压降。
不同的设备所连接的点不同,设备外壳点的电位相等,而两个设备外壳之间不等位,设备跟之间也不等位,电流流过这些不等位的部分再接地的时候,这段路径上有压降,设备的外壳又不可能去控制它的泄漏电流,尽管这条线上不等位可能只是1伏,2伏,3伏,4伏,对人没有危害,但是它会形成电流,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高温,在易爆危险场所有可能形成易燃源。
这就是TNC系统的缺陷。
TN-S系统
要消除TNC系统的缺陷,就要专门做一条线,让设备的外壳接到这条平时不让它有工作电流的线上,而不往有工作电流的线去接,这条线单纯用,叫做PE,上面的是N,于是这个系统中共用线分离变成了两线,整个系统变成了5根线,这就是TN-S系统,代表着两根零线,工作与保护分开了,就使得电气设备的外壳所接到那条线上永远是一个等位体,只要没有漏电发生,外壳之间相互等位,外壳和中心点等位,也和等位,就不会有电流相互流动,这样的系统是最干净的系统,特别是对于干扰比较敏感的设备,一定要用S系统,受到的干扰就很少。
TN-S系统如下图2-7所示:
图2-7 TN-S系统示意图
TN-C-S系统
介于TNC系统和TNS系统之间的系统叫TN-C-S系统,前面开始是4根线,到中间分成5根了,它的优点也介于两者之间。
TN-C-S系统如下图2-8所示:
图2-8 TN-C-S系统示意图
TN系统的三种方式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的应用
保护接零适用于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
此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可
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零。
在TN系统中,TN-S系统保护的方式最好,特别是在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必须要用TN-S系统。
在TN-S系统中,一定要保持PE和N线之间的绝缘,也就是这两条线之间不要连起来,一旦这两条线连起来,就会丧失初衷目的,因为电流在返回的时候应当走工作零线,而连起来就会走保护线回去,保护线就出现电流了,PE线和N线的作用就会消失。
具体来说,TN系统中三种方式TN-S、TN-C-S系统、TN-C系统的应用如下:
① TN-S系统——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呈零,是最“干净”的系统。
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宜用于独立附设变电站的车间,也适用于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通信局站等。
② TN-C-S系统——宜用于厂设有总变电站,厂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
③ TN-C系统——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